国道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道(精选7篇)

国道 篇1

108国道是我国的一条主要国道, 起点为北京天宁寺, 终点为云南昆明, 全程3 356km。这条国道经过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和云南6个省 (市) 。路径山西需经过繁峙、代县、原平、忻州、阳曲、太原、晋中、霍州、临汾、河津等县 (市) 。

108国道灵石段, 位于介休市义棠至灵石县石桥之间45.241km处, 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 形成了山西省境内南北大动脉的交通瓶颈。本文通过对该路段两侧、路基边坡、中央隔离带等地形地貌的分析, 从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适用性、环境兼容性和景观美学等多方面出发,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进行公路景观设计, 采用各种绿化模式, 对不同地形地貌的地段进行了合理设计, 完成了“线”与“带”的处理, 又对不同地段的节点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设计, 完成了“点”的处理。点、线、带的结合, 打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营造出良好的视觉形象, 给行旅带来了一种审美愉悦, 同时也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1 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分析

108国道灵石段, 位于介休市义棠至灵石县石桥之间, 北起介休市张村762K+417m, 南至霍州市石桥807K+658m, 全长计45.241km, 路面宽度20m, 途径两渡镇张村、曹村、两渡、景家沟、军营坊, 翠峰镇夏庄、河洲、刘家庄、燕家垣、张家庄, 夏门镇梁家圪塔、夏门村, 南关镇沟峪滩、富家滩、南关、道美村、石柜、石桥, 地貌为两山夹一沟, 海拔在550m~800m之间。其中大运线784K+900m处与东夏线省道连接为三叉路口。路西紧靠灵石山脉, 路东紧邻汾河河畔, 绿化面积非常有限, 绿化条件也非常恶劣, 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 形成了山西省境内南北大动脉的交通瓶颈。

1.2 气候类型分析

108国道灵石段位于汾河西侧, 地下水源比较丰富, 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影响较强, 四季分明。气候多变, 夏冬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为10.7℃, 无霜期159d, 年平均降水量520mm, 主要集中在7月~9月份。年蒸发量1 812mm, 为降水量的3倍~4倍。旱灾为本地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1.3 绿化现状分析

108国道灵石段始建于1990年, 通车后, 道路绿化栽植过油松、垂柳、国槐等树种, 除此之外, 交通部门还栽植过波斯菊等宿根花卉, 但是由于本身的立地条件差以及管护不到位, 再加上扩路施工过程中对树木的损毁, 现在已所剩无几。

通道沿线荒山植被主要为小侧柏、黄刺玫、荆条、锦鸡儿、山皂荚等, 草本植物以蒿类居多, 常绿树种偏少, 到冬季的时候, 山上就显得光秃秃的。近几年来,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 林业主管部门本着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在沿线荒山上栽了大量的树, 主要有侧柏、油松、刺槐、国槐、火炬、山杏等树种, 栽植方式主要采用侧柏、刺槐块状混交, 山桃、山杏块状混交, 栽植核桃、花椒纯林等方式进行绿化, 行道树以国槐为主。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 整地方式主要是鱼鳞坑和穴状坑。经过林业主管部门的不断努力, 使常绿树和乔木树种有了明显的增加。

随着108国道灵石段沿线荒山树种的不断增多, 野生动物得到了保护, 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仅提高了生态效益, 打造了壮观的外围景观通道, 同时还提高了瓶颈路段的安全系数, 为打造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打下了基础。

2 设计原则

2.1 规划设计原则

1) 生态性原则;

2) 安全性原则;

3) 协调性原则;

4) 服务性原则。

2.2 树种的选择

根据道路环境条件的要求,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适地适树, 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有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2) 道路绿地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

3) 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

4) 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 确定骨干树种, 确保道路绿化既能体现出和谐统一, 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5) 适当增加常绿树种比例, 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以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 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

3 景观构想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 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 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

路西在紧靠居民区的地段栽植乔木、花灌木、绿篱等, 着重体现物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的层次变化;在紧靠山脉的地段栽植一行爬山虎, 将裸露的山体覆盖, 在山根底部栽植1行~2行侧柏, 形成一条绿化带。

中央分车带呈不连续状分布, 而且形状不统一, 有三角形状、有弧形状、有长条状等, 所以改变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 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进行栽植。每个中央分车带形成线性景观序列, 在上下行线有高低错落不能进行绿化的墙面上, 应用晋中市或是灵石县的文化或者道路宣传语等进行壁画装饰, 同时达到宣传文化与美化的效果。

路东紧靠汾河河畔, 绿化模式以毛白杨片林为主, 片林前是两行油松和两行垂柳, 在立地条件不好的地方栽植国槐, 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段采用园林景观的方式进行绿化。

公路两边护坡是最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 因此, 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 应尽可能绿化, 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洗、风蚀, 保护路基, 降低噪音, 吸收有害气体, 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通过对灵石县的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情况和108国道灵石段路况和沿线绿化现状以及地形地貌、气候等情况进行分析, 该段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影响较强, 全程的立地条件以土石质为主, 而且绿化地段比较窄、且狭长, 可以说绿化条件很差。针对以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使该种路段的绿化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具挑战性。此设计方案主要从树种选择、改变立地条件、栽植模式等方面考虑, 尽最大努力达到108国道灵石段的景观绿化效果。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考虑到立地条件以土石质为主, 本设计主要选用了油松、侧柏、国槐、垂柳、毛白杨等乡土树种, 同时还改变了部分地段的立地条件, 采用客土造林的方法进行栽植。二是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

1) 经过村庄路段的绿化统一采用花池式的绿化模式, 花池内用绿篱色块铺底, 中间点缀龙爪槐、河南桧、云杉、紫叶李等花灌木, 花池的后面每隔4.0m~5.0m预留一个坑, 栽植一行垂柳, 或者国槐。

2) 路西靠近灵石大山脉的狭窄地段由于绿化宽度有限, 仅有1.0m~3.0m的距离, 部分地段还不到50cm, 对这部分地段进行客土造林, 取走石块, 回填好土, 栽植1行爬山虎, 或者侧柏。

3) 路东、路西绿化带宽度达20m~90m地段主林带为耕地的, 立地条件以土质为主, 主要栽植毛白杨防护林带, 前面栽植2行油松、2行垂柳;主林带立地条件为旧住宅拆迁的, 进行客土造林, 坑内换土, 有煤矸石的地方全部换成好土, 栽植片林。两渡段靠近居民区的地段, 按照园林绿化的方式进行绿化, 前10m用草坪和色块铺底, 点缀紫叶李等园林树木, 后40m栽植垂柳、毛白杨片林;主林带立地条件以土石质为主, 紧靠大山脉的地方, 以栽植火炬片林为主。

4) 中间隔离带绿化为了减轻眩光, 改善夜间行车道视线状况, 树种选择主要以灌木为主, 起到指示和防眩作用。

5) 护坡绿化栽植紫穗槐和小冠花。

6) 景点绿化南、北景点采用大手笔的园林绿化方式进行绿化, 以色叶树为主, 配以假山或是景石, 以此烘托灵石人民的热情与大气。其他节点采用自然式栽植的方式进行绿化。

通过以上方式的绿化, 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 在遮荫、滞尘、吸收有害气体方面起到防护作用。漂亮的道路景观是城市的风景线, 这段路的绿化, 大大提高了灵石县的县域形象。本设计利用生态学原理, 以乡土树种为主, 使其自然更新, 充分降低了道路绿化带后期养护成本, 最终将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除此之外, 通道绿化如果能跟村庄绿化、荒山造林等其他林业工程相结合, 将会共同打造点、线、面相结合, 网、片、带贯通的生态绿化大格局, 这还有待于政府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结合与很好地协调。

摘要: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108国道灵石段绿化的经验。

穿行最美国道 篇2

一位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独自骑单车踏上了从丽江到拉萨的征程。途中他与骑行同伴几乎同时摔下悬崖,在藏獒与野狗的夹击下狼狈脱险,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他—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到达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神圣的地方一拉萨。

这是电影《转山》所讲述的故事。这条路,包含了滇藏公路丽江至芒康段及川藏公路南线芒康至拉萨段。滇藏公路从云南大理下关北上,经中甸、德钦进入西藏盐井至芒康,全长720公里,是一条集险、奇、美于一身的入藏通道,也是古时商旅人士所走的“茶马古道”,是214国道云南连接西藏的部分。滇藏公路至芒康后与318国道连接,因而电影中的转山路也将川藏公路南线西段芒康至拉萨段的瑰丽风景——囊括。这是两条最美国道中的国道,最美风景中的风景。

两条最美国道的跨越

214国道,它始于青海省西宁市柴达木路与小桥大街交叉点,跨越共和、玛多、玉树和囊谦后,进入西藏类乌齐、昌都、芒康,再连接云南省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临沧、普洱、景洪等州市,最后止于勐腊县磨憨镇,与国际公路连接至东南亚国家。全程3542公里。它纵跨青海、西藏、云南,紧邻四川。其中青海段是1954年沿历史上的“唐蕃古道”路线兴建的西宁至玉树公路,西藏至云南段是沿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路线于1976年峻工的滇藏公路,正式命名为214国道则是1988年的事。

318国道,它始于上海,终点为西藏樟木的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国道。318国道几乎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那些伟大的景观不是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在道路的南北不出200公里的范围内:长江口、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庐山、鄱阳湖、洞庭湖、九华山、天柱山、神农架、三峡、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峨眉山……这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景观,再向西,一些不为人们了解、在传统文化中也找不到的风景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尤其过去人们无缘欣赏的雪山冰川开始频频出现:贡嘎山、海螺沟千米大冰瀑、折多山、雅拉雪山、稻城三大雪峰——仙乃日峰、央迈勇与夏诺多吉、雀儿山……在这条线上,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出现了,再向酣界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中的4座——马卡鲁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出现了,其中珠峰为地球上的最高点。

214国道和318国道,是中国最壮美独到的两条国道,因此从丽江到拉萨,可以说是中国西南部独具魅力的一条自然景观大道,一条具有丰富历史资源的人文之路。其惊艳的自然风光、丰足的历史文化、博大的宗教空间、多样的民族风情洒遍沿途。同时,还具有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丰富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独特的宗教与少数民族风情。

立体的旅游空间

从云南丽江到西藏拉萨,全程拥有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等数个地理气候带谱分布。其中丽江及周边海拔在1500米~2500米之间,又受印度洋热带气流影响,呈现出四季宜人的亚热带景象。云南的香格里拉和西藏芒康、昌都一带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是高山温带地理特点,而之中又要翻越海拔4280米的白马雪山垭口和4320米的红拉山口。到了然乌和波密一带,由于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风影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龙藏布河,因此,海拔27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带,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4200米以上属高原冷湿寒湿带。再向西到了林芝,地处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1%,活立木储积量8.82亿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原始森林区;江河、冰川、湖泊纵横密布,自然风光十分绮丽神秘,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位于该地区境内。而后,从林芝进入拉萨,平均海拔又逐渐进入到3500米以上,又是一片高原景观。

丽江到拉萨一路,还接连跨越着数条壮观的江河以及高原湖泊。在滇西北,有着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行在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2003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依次跨越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后,沿途还要经过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拉月曲、尼洋河、拉萨河、雅鲁藏布等数条相关联的大江大河。此外,一路也连缀着洱海、程海、泸沽湖、拉市海、碧塔海、纳帕海、然乌湖、易贡湖、巴松错等众多高原湖泊,不仅为众多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源流,也对生态平衡起着积极的作用,为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

这条路,同时也呈现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从丽江到拉萨公路要穿梭于横断山、芒康山等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要穿过白马雪山、红拉山、拉乌山、东久拉山、业拉山、米拉山等众多山口。这公路所经过的地方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形成突出的湖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等。这条路上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梅里雪山、红拉雪山格外秀丽,在西藏境内还有著名的南迦巴瓦、加拉白垒等。此处,金沙江峡谷、澜沧江峡谷、怒江峡谷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几大峡谷都格外犷豪壮观。从皑皑白雪到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强烈反差与对比鲜明的气候带,也使这里动植物种类繁杂多样,构成高山寒带植物和热带植物并存的自然奇观。仅“三江并流”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每年春暖花开时,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200多种杜鹃、近百种龙胆、报春及绿绒马先蒿、杓兰、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植物学界将三江并流地区称为“天然高山花园”。而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世界上呈现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堪称生物基因宝库。

此外,这一路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化多样性突出,中原文化、纳西东巴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和谐相依,具有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与宗教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沿路数十个世居民族聚居区有着辉煌灿烂的人文文化。其藏区佛教、汉地佛教、天主教、东巴教等宗教信仰发达,宗教艺术绚丽多彩,如:丽江的东巴教以及纳西少数民族多彩的原始崇拜。到了香格里拉后,藏传佛教景观主要有松赞林寺、东竹林寺、飞来寺。进入盐井后,这里还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盐井教堂,再之后进入昌都有强巴林寺,进入拉萨,更是具有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寺庙大昭寺和拉萨三大寺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等著名寺庙。

210国道整治工作纪实 篇3

景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营造天更蓝、路更畅、景更美,生活更舒适的环境,既是百姓的期盼,也是各级地方政府肩上的职责。长期以来,铜川市210国道及包茂高速沿线粉尘污染严重,防护林缺失,民房无序建设,建筑物高低层次不齐,严重影响到沿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铜川的对外形象。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包茂高速及210国道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城市新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一场声势浩大的包茂高速及210国道景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做为综合整治的中坚力量,耀州区深感责任重大,全区上下苦战八个月,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对辖区永安街道办、天宝街道办、孙塬镇、董家河镇等4大沿线片区进行以“平改坡”、“屋面粉饰”、“拆除工程”、“三乱整治”、“砌筑景观墙”等为内容的景观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组织 全力推进

耀州区包茂高速综合环境整治路段,南起耀州区赵氏河,北至黄陵水泥厂,全长20公里,距离不长,但是整治任务量却占总工程量的45%,需拆除面积达11000㎡,平改坡工程19000㎡,墙面粉饰工程41000㎡,砌筑景观墙465米,在全市五个区县级单位中,任务量最为繁重,涉及单位及居民住户众多,难度很大。

为了把这项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民心工程干好,全面落实“拆除、治理、改造刷新、绿化、控建、清理”的整治任务,耀州区专门成立了由区长挂帅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区住建局、国土局、公安局、环保局、市容办及沿线镇、办事处等单位组成现场工作组和综合协调组,形成全区联动的工作网络。

5月份以来,每星期一早晨9点,耀州区包茂高速综合整治办公室主任白耀宁同志都会召开整治工作例会,及时掌握整治动态,对存在的问题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和拿出对策;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亲自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期间,包茂办合理分工,统一安排,将工作人员分为四组,每组有一名包抓领导,2-3名技术员,对沿线相关单位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排除障碍并督办工程进度,实行日报制;坚持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实地检查,排查沿线各单位的整治进展情况,及时制定政策,进行总结,确保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深入,如期完成;并编制《工作动态》为整治工程一线鼓劲加油,将最新进展及市、区两级的最新精神及时传达到整治单位,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由于组织领导有力,整治工作达到了“用最强的队伍来保障、用最实的措施来保障;用最紧密的配合来保障、用最严的管理来保障”的良好效果,奋战200余天,确保了“210国道及包茂高速”景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明确重点,分解难点,精心整治,提升品位

210国道及包茂高速公路城关镇段的建筑物由于历史原因,建设无序,房顶各异,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严重,部分厂矿办公、生产建筑围墙破旧、脏乱、废弃建筑物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到包茂高速作为铜川城市门面的形象。按照《210国道铜川沿线路段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耀州区对包茂高速两侧涉及视觉景观的绿化及沿线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用地、建筑、空间环境、直观山体和沿线居住的居(村)民住宅做出统一规划,明确整治范围,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细化《整治规划》,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整治重点是对违章建筑的拆除,对平屋顶进行“坡屋顶”改造,对破旧墙体进行“银白”、“清灰”色粉饰,对乱搭乱建的拆除,对乱堆乱放的清理。难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多面广和部分群众思想上抵触。对重点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按照规划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并力求设计人员做到一户一设计,严把质量关口,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综合整治计划;对难点问题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点”层层落实,细化责任,限期完成的方法,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经过近八个月的奋战,目前已完成总任务量的86%,并拆除屋顶乱搭乱建3150㎡,拉运垃圾1493 m³。通过对违章建筑的拆除,对平屋顶进行“坡屋顶”改造,对破旧墙体进行“银白”、“清灰”色粉饰,很大程度上清除了“视觉污染”。目前,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以宋家湾、孝雷村、泰山庙村为代表的几个综合示范点,建筑物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居条件大幅提高,昔日破旧、脏乱的建筑物不见踪影,街道敞阔,秩序井然,房屋靓丽,焕然一新,景色十分迷人。人们漫步在沿线街头,休闲自若,安泰祥和,脸角挂满了对这一民心工程满意的笑容。

增绿添彩,亮点频现

为把210国道建设成大铜川城市的亮点工程,彻底改造沿线脏、乱、差的状况,耀州区已做好综合整治第二阶段“植绿”的准备工作,由区住建局具体操作,邀请西安知名规划研究院,根据渐变、休闲、文化、因势利导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城市整体风貌,对公路两侧直观山坡、城乡建成区、拆迁空地和道路边角闲散空地,进行绿化综合设计,增加更多的绿地、花草和体育运动设施,强调水、绿、花等自然色彩融合,力图将其打造成真正的大铜川市区。目前沿线的两个绿化项目已经进入施工图设计完成阶段。

县国道、省道安全畅通预警预案 篇4

一、预警预案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先疏后通,先抢救后处理。

二、本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在我县境内国道、省道公路上发生的自然性公路塌、溜方,桥梁损坏、断裂,隧道塌方,车辆发生机械事故、运输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收费站发生滋事堵车事件等造成国道、省道公路上车辆通行中断,影响交通的一切事件。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本预案的组织领导工作要在县委、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为副组长,法院、检察院、公安、交通、公路、卫生、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组织指挥、调度事故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具体抢通、救助方案,研究处置和决定处理重大事项。

(二)、现场指挥机构。各级各部门有关负责人赶到事件发生现场后,应成立事件处置现场指挥部,由现场最高级别的党政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整个事件处置的总体指挥与协调。现场指挥部下设:施救组、现场秩序维持组、桥梁路险抢通组、车辆疏导组、伤员抢救组、宣传信息组、事件突发处置组、事故鉴定处理组、后勤保障组、事件善后清理组。

1、施救组:公安局牵头,交通局、公路局、乡镇配合。

2、现场秩序维持组:公安局牵头,法院、检察院配合。

3、桥梁路险抢通组:公路局牵头,交通局、乡镇配合。

4、车辆疏导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牵头,交通运管、收费站、公路局、路政所配合。

5、伤员抢救组:卫生局牵头,乡镇卫生院、xx医院、中医院配合。

6、宣传信息组:县府办牵头,公安局、交通局、公路局、新闻中心乡镇配合。

7、事件突发处置组:公安局牵头,法院、检察院、武警配合。

8、事故鉴定处理组:按事故性质和职责,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安监局、公路局、交通局为牵头单位,乡镇配合。

9、后勤保障组:公路局牵头,交通局、乡镇配合。

10、事件善后清理组:按事故性质和职责,公安局、交通局、公路局为牵头单位,乡镇配合。

四、预警机制

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预警预案,成立相应机构,制定预案,落实工作人员、落实具体职责、落实各自责任,确保在第一时间内闻警而动、有警必出,始终保证人员处于备勤状态,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

五、事件管辖规定

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事件的类型属性归属下列部门为行业管理单位第一责任人。

1、自然性的公路、桥梁的塌、溜方、断裂事件引起堵车,县公路局为第一责任人。

2、自然性的隧道失火、塌方等事件引起堵车,收费站为第一责任人。

3、车辆因机械事故、运输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堵车等事件,县交警大队为第一责任人。

4、收费站内收费车辆发生滋事,拒交通行费引起堵车等事件,收费站为第一责任人;接警后,公安部门为第一责任人。

5、人为在公路上非法拦截检查车辆造成堵车事件,执行非法拦截任务的单位为第一责任人。属村民、群众行为的,乡镇政府为第一责任人。

6、因其它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堵车等事件,县公安局为第一责任人。

六、报告制度

(一)事件报告程序

1、国道、省道发生自然灾害、道路运输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以及人为因素造成阻断车辆通行时,现场行业管理第一责任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和周围群众保护现尝抢救人员、疏导车辆,并向110、122和120报警救助。

2、事件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的,现场行业管理第一责任负责人应立即向其主管机关和本预警预案指挥领导小组报告。

3、车辆阻断通行达30分钟,现场的公安、交通、公路、乡镇等各单位应向各自主管领导汇报。

4、车辆阻断通行达1小时时,现场行业管理第一责任负责人和参与现场处置的各单位应按相应程序向上级机关报告。

5、本预警预案指挥领导小组接报后,根据需要启动本预案,进入工作状态。

6、车辆阻断通行达2小时时,由本预案指挥领导小组采用果断措施,随机处置,并报告县委、县府上报市府和上级相关的主管部门。

(二)事件报告内容

1、事件的基本情况;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和事件抢救、抢通情况;

3、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初步统计;

4、事件发生的初步原因分析;

5、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

6、事件抢救小组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7、需要有关部门及单位协助事件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8、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三)事件报告方式

国道 篇5

合同段

隧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以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能力为主线,强化基础工作,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平台和救援体系,加强综合监管协调,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新贡献。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我项目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及本项目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确保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案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合同段水口隧道和肖家山隧道工程及其附属施工场地内发生突水、突泥、塌方、山体崩塌、掉块、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跨塌、有害气体(瓦斯等)、爆炸物品、触电伤害等各级事故。

(四)、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着保护人员安全,防止及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统一领导、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工作,把保障人员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本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工作由项目经理统一领导,项目部各部门按照职责具体负责,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具体实施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为主。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发现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后,立即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请示启动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组 长:杨东(项目经理)

副组长:黄南(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总工)、陈还(协调副经理)王文(隧道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成 员:李真水、梁宽、丘辉、杨平、黄军、陈江

徐晶、陈君、叶小军

安质环保部为项目部应急指挥部常设机构,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各项管理工作,并设24小时值守电话:86000852

(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组长职责:

1、学习并掌握安全知识,掌握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

2、积极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分工。

3、积极响应安全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安全工作中的技术性,及时消除隐患。

4、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指挥现场抢救,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一切处置工作。

5、认真总结事故教训,丰富经验,按期召开安全会议。副组长职责

1、学习并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积极组织专业处置组成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及水平,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分配。

2、协助组长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工段部门及时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1、通讯联络组:由办公室、合约部组成,由办公室主任和合约部部部长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由测量组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突发事件的报警(110、119、120),上报上级部门工作,做到报警及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传达。

2、抢险组:由工程部、安全部专职安全员组成,由工程部部长、安全部专职安全员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由现场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及分包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安全保卫组:由协调部、实验室组成,由协调部部长和实验室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由实验室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指挥、人员疏散疏通,引导外部救援力量到达事故发生现场,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4、后勤保障组:由物机部、财务部组成,由物机部部长、财务部部长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由物机部、财务部、食堂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车辆、物资、资金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5、医疗救护组:组长由项目安全负责人组成,成员由护士、救护车队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

6、善后处理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领导班子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7、事故调查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有项目安全负责人,公司相关部门,公司有关技术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统计事故损失,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三、预防预警机制 1 预警信息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都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对工程项目实施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应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小突发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危害及所造成的损失,维护施工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必须制定配套的应急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安全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立即开始救治,现场组织者控制现场秩序,查明事件发生的事件、严重程度、演变过程、人员的伤亡数量,及时向上级汇报。安全主管领导应迅速赶到现场指挥,医疗救护组、抢险队负责人迅速到达现场,协调相关方面工作。

2预警支持系统

项目经理部按应急救援准备方案要求配置所有人员、车辆、通讯器材、救援设备等,并登记台帐。应急设备、物资包括应急照明、报警系统、逃生工具、消防器材、交通车辆、起重吊装设备、防汛器材、担架、拉带、照相器材等,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设备器材的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做好演练记录。

3、预警预防行动

施工时,现场人员要随时保持联系,现场安全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确保安全施工,现场组织者控制现场秩序,了解现场的情况,查明发生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时向上级汇报。抢险小分队应迅速赶到现场指挥,协调相关方面工

4、预警信息确认和发布程序

施工现场24小时安排专(兼)职安全员值班。

险情报告程序:险情第一发现人→项目部应急值班室发布预警信息、确认预警级别→项目部应急小分队→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工程组安全管理部门→调查险情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预警警报解除

在进行全面救援后,确认事故现场无次生、衍生事故发生、确认伤亡人员人数和确保无漏救人员,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疏散、隔离事故现场人员,能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后,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后解除预警警报。并如实做好事故情况上报事项,做好相应文字和图像资料移交事故调查处理小组,随即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按照建设工程事故分级。立即发布救援命令。即:特别重大事故为Ⅰ级、重大事故为Ⅱ级、较大事故为Ⅲ级,一般事故为Ⅳ级,并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蓝色予以标志。

(二)、应急响应行动

1、救援中心响应程序

指挥中心主任及成员在接到现场负责人的报警及事故的基本状况汇报后。十分钟内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针对发生的事故,与指挥中心成员制定救人抢险措施。首先判断事故是否已经停止发展、蔓延,采取措施遏止事故范围的蔓延,待事故状态稳定或基本稳定后迅速组织抢救被困、受伤人员。

2、现场抢险小组响应程序

2.1、塌方事故的应急预案

(1)当放生隧道坍塌事故后,发现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并由现场安全员首先向应急小组汇报。

(2)当接到发生事故的警报后现场抢险小组十分钟内赶到现场,设置警戒区域。根据现场情况听从救援中心领导指挥,勘察现场塌方情况做出判断,是否围岩已基本稳定决策采取什么加固措施。若基本稳定迅速组织将受伤人员抬离现场到安全的区域。清点施工人员确定被困人数。对被困人员,首先设法与其取得联系再通过高压风管将食物水简单的药品等输送给被困人员。对围岩进行加固或对塌方石碴进行清理营救被困人员。若有人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

(3)营救完成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修护、加固损坏的防护设施,并加设警示标识。

2.2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应急预案

(1)当发生有害气体超标报警后,迅速命令现场停止作业,关闭手机禁止进行合、开闸等电工操作,在现场安全员的协助下组织工人撤离。到达洞口安全地带后清点人员,向赶到的救援中心领导汇报情况以便抢险小组进行人员救护。

(2)调查有害气体类型、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救援预案。

(3)抢险小组穿上防护服后进入隧道进行人员搜救,必须随时检查有害气体的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爆炸,确定没有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救援工作。

(4)为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必须风堵有害气体排放源。

2.3涌水、突泥的应急预案

(1)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拉响警铃。撤离路线为通过横通道进入隧道另一幅撤离。待其最后撤离现场后清点人数并向救援指挥中心领导汇报情况。

(2)当接到发生事故的警报后现场抢险小组十分钟内赶到现场。清理现场的设备,根据水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中小型突水在出水口附近钻2-4个以减少涌水流量和压力为目的的分流孔,涌水压力及流量较大时,可视具体情况增设1-2个分流孔,将水位引至隧道底部或以下位置,再引排。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堵水。当遇有突泥时指挥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迅速清理保证排水通畅。大型、特大型涌水在保证排水通畅的前提下,通知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措施。

(4)监控量测 观察作业面围岩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处理段的监控量测,以确保施工安全。

2.4、爆炸物品事故应急预案

(1)当爆炸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工班长或现场值班员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中心,同时清点现场人员,并召集现场人员准备进行营救。应急指挥在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接受人员情况汇报后,勘察爆炸现场,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所在位置,以及洞内通风瓦斯、围岩稳定等情况,并迅速组织人员机械进行伤员营救。

(2)如有人员伤亡或引起火灾,立即拨打“120”或“119”等急救电话

(3)在排除瓦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瓦斯浓度变化,以防未能排除积聚的瓦斯引起二次爆炸。

(4)救护队员在处理事故是,不得进入灾区个别行动,队员之间必须保持彼此看到信号或听到声音的范围。

2.5、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并通知值班电工切断事故发生区域电源及应急救援值班室。救援在最快速度下感到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2)对低压触电事故,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者插销,可立拉开电源开关或拨下插头以切断电源。若没有可以用干燥木头或带干燥木把的工具挑开电源。

(3)对高压触电事故,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电源。

(4)若因漏电发生火灾,在确认断电后,用消防砂及四氯化碳将火熄灭。因电、油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5)、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发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6)确认触电受伤人员抢救转移后,由电工组对线路进行维修检查。

2.6、滑坡掉块、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跨塌应急预案

发生滑坡掉块、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跨塌事故时,现场安全员立即疏散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迅速采用应急通讯设施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救援小组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抢险小组赶到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勘察现场情况做出判断,根据现场情况听从救援中心领导指挥,迅速组织将受伤人员抬离现场到安全的区域。清点施工人员确定被困人数.待被困人员营救完成后,立即对伤员进行临时包扎,伤员情况稳定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修护、加固损坏的防护设施,并加设警示标识。

3、信息报送和处理

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拨打项目值班电话或逐级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事故信息由指挥小组及时准确的向新闻媒体通报。

4、应急处置

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应急措施快速启动、救护人员进行正确、有效、安全的救护工作,服从指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1)、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进行盲目的救援行动;

(2)、正确、安全的使用救援器材,防止救援过程中人员受伤;(3)、服从指挥,采取正确的救援方法和措施;(4)、正确的进行现场互救和自救;

5、信息发布

救援人员随时向指挥部报告救援情况,指挥负责人立即按报告情况调配相关人力,物力积极救援,合理组织,保证救援及时和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当地相关安全管理部门。信息发布由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信息发布原则为:及时、真实、准确。

6、应急结束

(1)、应急终止条件

1)塌方事故:人员全部搜救完毕;垮塌部位支护完毕,围岩稳定。2)有害气体事故:人员搜救完毕;安全工程师监测气体达到正常值。3)涌水、突泥事故:人员搜救完毕;加固措施到位,围岩稳定。

4)爆炸事故:人员搜救完毕;现场爆炸物品清理完毕;围岩采取加固措施后稳定。5)触电事故:触电人员得到救援;火灾被扑灭;电器设备、线路隐患排查完毕。当达到以上条件,由抢险小组向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得到批准后应急程序终止。6)滑坡掉块、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跨塌:人员搜救完毕;边坡清理防护完毕,现场规范..2应急终止后事项 1).事故应急结束后由安全部根据事故起因、人员情况、经济损失、处理情况等编写事故汇报经项目经理审核后对业主、监理、公司进行上报。

2).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提供其需要的所有记录、统计报表、原始数据等资料。3).由安全部编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处置

1、应急结束后由施工队组织机械对事故后产生的碴料进行清理,电力线路进行检修准备恢复生产。

2、在事故中受伤害、死亡的人员,项目部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人员家属进行安顿。财务部负责伤员医药费及死亡抚恤金。

3、发生事故后针对项目财务部、材料部、质检部、安保部对事故毁坏程度,进行善后处理,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中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以及应急预案的重新修订等。

(二)、总结评估

由项目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设施设备、工程建设的破坏程度和相关损失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上交相关部门并存档。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

根据项目部下发的通讯录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如发生通讯设施损坏不能电话联系事,由项目部负责保证两台专门通讯车辆的使用。

2、运力及装备保障 指挥车2辆 挖掘机:五台 120T吊机:两台 铲车: 两台 推土机:二台 运输车:

十、辆 自卸车:若干辆

止血纱布、消炎粉、简易药品、急救包常备二十个等

3、队伍保障

除安全组织机构图人员外,各小组必须在各施工班组成立十人左右应急救援小分队,保证调动自如,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4、经费保障

项目财务部门必须保证五万元的活动经费和两万元应急救援启动资金。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投入使用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并由财务部门监督使用。

5、技术储备与保障

技术储备力量由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不定期组织各队伍具有相关责任的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应急救援学习,由安全小组负人责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定期成员进行救援知识学习。

七、监督管理

1、宣传、培训与演练

由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负责事故的文字资料整理和图片资料的收集; 有项目安保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等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并做好相关记录。

2、奖励与责任

对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视情况给予奖励和通报表扬,对表现特别突出报请当地政府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样,对于救援工作中表现极坏,有恶劣影响的,甚至有违法行为的也将移送执法机关进行处理。

3、监督检查

项目安保部不定期对各应急小分队进行检查,查学习演练情况,查人员落实情况,查设备设施落实情况。

八、附 件

(一)、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同段救援队名单

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研究 篇6

国道是我国的一种重要交通运输载体[1]。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国道交通运输, 随之而来的国道大规模建设也逐渐兴起[2]。软土地基地区的国道建设, 由于我国在软土地区地基处理与观测方面的技术限制而受到了一定制约[3]。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公路建设优先于我国, 所以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多工程经验与理论成果[4], 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大量的软土地区公路建设的需求也大力发展各种软土处理与观测技术[5]。但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大, 车辆轴重增加[6], 原有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与今后的使用要求[7]。所以, 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再次成为国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有限元技术逐渐兴起, 利用有限元技术对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的验证也逐渐成为了评价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 国道施工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理论性研究与分析

由于现有国道软基处理方法较多,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会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相应改进。通过对现有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的理论性研究, 并根据不同施工技术方法在处理机理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应分类, 根据分类从理论层面有效地分析各种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的优劣性。

1.1 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理论性研究分析

根据不同施工条件与实际施工环境, 施工单位会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与施工技术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相应处理与观测。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对一些软基处理技术进行一定改进, 单纯从技术层面难以区分不同的软基处理技术方法。所以针对软基处理原理可以将软基处理技术分为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 表层处理方法

通过运用表层处理, 增加表层软土排水途径或者表层力学平衡方法来加速软基的沉降固结速度, 减小后期沉降的方法可以称之为表层处理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加快固结速度或者平衡软土向两侧隆起的趋势来减小沉降, 保证路基的稳定。

2) 换填处理方法

换填处理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换填处理方法主要是依靠将软土挖除, 然后换填水稳性与压实度好的材料来保证路基原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3) 排水固结处理方法

利用在软土层中打设粒料桩、沙袋或者塑料排水板等材料, 增加软基竖向的排水途径, 加快软基中水分的排除, 加快软土的沉降与固结从而保证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1.2 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有效性研究分析

通过对软基处理方法的处理机理进行相应研究分析, 针对各种不同方法在施工现场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针对不同软基处理方法在现场施工情况的使用情况可得到以下几点优劣性:

1) 表层处理方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由于施工时间过长而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且由于处理深度较浅, 不能有效的从性能上改变基底软土的性质。所以, 常会在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沉降且逐渐增大。优点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 造价较低, 施工简便, 容易操作。

2) 换填处理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采用换填法可以直接将性质不符合承载力要求的土直接移走, 换填成为承载力符合要求的优质土。但是这种方法会由于换填量大, 对施工管理造成较大管理难度且造价较高。

3) 排水固结处理法是一种技术难度要求较高的软基处理方法, 且在处理效果方面明显优于表层处理法, 但是由于造价较高且专业技术要求较高, 对施工单位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处理效果好, 在一些较为重要结构部位以及工程中, 常常采用粉喷桩、旋喷桩等等技术措施来对国道范围内的软基进行处理。

2 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改进及对比分析

根据对现有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相应理论性分析与实际经验总结, 针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性, 对现有技术进行相应改进。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改进后的软基处理与观测技术进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对比, 研究其先进性与有效性。

2.1 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对比分析

针对现有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 相应进行一下几点改进来保证软基处理效果可以达到标准要求:

1)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由于观测不到位而直接导致路基边坡失稳得现象, 在进行观测点布置是应当在每100m设置一处观测断面, 观测频率应当固定在每2天进行一次观测并记录数据。数据记录完整后应当进行数据对比, 对比结果不应当小于10mm/日。如果发现沉降速度曲线出现反弯点或者出现突变, 则应采取措施, 防治路基失稳。

2) 在进行相应软基处理前, 应当预先设置试验路段进行试验验证, 测试软基处理系数。根据实际测试软基处理效果对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相应效果评价。在测试合格后按照安全系数的1.3倍进行现场软基处理。

3) 在进行施工前按照规范对现场软基进行实际勘探, 利用钎探等地基勘探激素对现场软基进行实地勘测, 根据勘测结果研究其软土指标。钎探结束后如果软土指标较差, 难以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应当坚决采取换填。换填过程中, 应当直接开挖至下卧层, 保证持力层厚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2 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改进措施验证

根据将现有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改进, 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改进后的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了相应对比研究分析。对比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结果:

1) 采用改进后的观测技术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有效地得到软基变化曲线, 并及时发现软基沉降危险;

2) 进过对比研究分析可以看到, 改进后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软基处理效果。改进后软基处理结果表明, 沉降为原有技术处理后的50%, 明显小于原有技术。

3 结论

根据对原有的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的改机, 得到了在施工过程中严密观测沉降并有效处理软基的技术, 经过有限元分析后根据实际的对比结果我们发现改进后的技术措施有效地减小了软基沉降速度。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快递业随之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脉承担了大量交通运输任务, 国道是我国现阶段公路运输主要交通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性构筑物, 国道对公路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在一些软土地区, 国道地基需经系统化处理才可满足地基对承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道软土地基理论研究, 并结合实际工程中有关国道软基处理施工总结的经验对国道软基处理与观测技术进行了几点研究: (1) 对现有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理论性研究, 并分析总结各处理技术及观测技术各方面优劣性; (2) 在对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工作中经验总结对现有的国道工程使用的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相应改进, 并将改进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3) 利用相关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改进后的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进行验证。

关键词:国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观测技术,有限元分析

参考文献

[1]罗广发, 罗志强.高等级公路软基加固工程的固结沉降计算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 1996.

[2]陈华福.统计电算化教程在统计学中的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3]赵树德.土力学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钱家欢, 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5]许江南.道路工程软土路基三种最终沉降推算方法的比较[J].浙江水利科技, 2005, 15 (1) :7-8.

[6]邢书珍, 刑天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的计算方法[M].中国铁道科学, 1995. (9) :64-71.

慎走国道326线弥勒段 篇7

◆ 由于G075线云南省砚山县罗村口(富宁)—砚山县城段(K180+260至K210+128)进行施工养护,于2008年7月8日17:00采取半幅封闭单向通车,预计2008年7月25日0:00恢复通车。过往车辆从那洒收费站下高速公路,上国道323线,行驶至砚山布标收费站上高速公路。

永平路半封闭施工

◆ 7月9日,昆明市火车站片区最重要的道路永平路全路段半封闭施工,从北京路到春城路之间400多米道路只允许公交车复行,而社会车辆不能进入;而从盘龙江边到北京路的500多米路段,则允许机动车从西向东单行。

西二環南北向车道封闭

◆ 7月24日—26日,将对昆明市西二环路(茭菱路口至高新科技广场路段)由南向北方向车道进行封闭,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开车行经该路段的市民可从茭菱路、科光路、海源中路、昌源中路绕行。

海埂路改造年底完工

◆ 备受关注的昆明市海埂路改造将于年底通车、西坝路改扩建也将于年底完工。

现阶段海埂路改造工程的重点是对下穿南二环进行施工,其中南二环已于7月15日恢复通车,但海埂路仍将继续封闭。西坝路改扩建工程目前进展顺利,下穿隧道的4个地道已经完工,预计整个改扩建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昆明到河口的国道326线,作为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的我省通往两广、滇南及越南的一条运输大动脉,交通运输十分繁忙。其中昆明到石林、国道326线弥勒锁龙寺岔口到广西北海、红河蒙自到河口,均为高速公路,只有石林到蒙自仍为二级公路。近来,不少车主在这条公路的弥勒段,经常遭遇“行路难”。本期《车与人》为司机朋友解读行路难的原因,同时当地交警也向需要行经此路段的车主支招。

路况差 路面坑凹多

从昆明往河口方向,昆石高速到了石林就不再向前延伸,车辆转到石(林)新(哨)二级汽车专用线。一进入弥勒境内,基本是下坡,坡陟、弯急,路面损坏后形成的坑塘如一个个“陷阱”,一路上都有当地交警部门设置的提示标牌及太阳能黄闪警示灯,公路两边挡墙、石壁上还有不少交通安全宣传标语。

从新哨往开远方向再走,路面越发变窄,宽度不足9米的路面损坏情况更为严重,部分坑塘路面,轿车根本不能通过,必须从一边绕行。一过习岗哨,连续几段路面正在修复施工中,修路的砂石堆在路上,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正在紧张的作业,车辆只能单边通行。由于车辆流量大,另一方向的车辆已排成长龙。

国道326线弥勒辖区93公里,至少有4个路段正在施工,由于路面狭窄,车辆只能单向通行,车流量大时就可能引起塞车。

路面窄+大流量+违法行车=塞车

自2007年2月平锁高速公路通车以来,该路段最大日流量达到11000辆,目前的公路已是超负荷运行,客观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特别是从新哨到黄凉田收费站,由于路面宽度仅8.6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因车辆占道停放,更易引发塞车。而目前长货箱、大吨位的货车越来越多,数十吨的大货车一旦故障抛锚,根本没有办法移离公路,占道停放修理又容易引发事故和塞车。虽然弥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已安排多个公路巡逻组,在国道326线上巡逻、疏导、指挥,但由于部分驾驶人特别是小型车辆驾驶人文明行车意识差,遇到单向通行时不依次排队等候放行,而是见空就钻,违法超车,超到前面与对向车相遇时,路面本来就窄,无法会车,只有再倒回去,有时多辆车都违法超到前面时,一时无法再倒回去,就会造成较长时间的交通阻塞。

交警友情提示:

【国道】推荐阅读:

国道###线施工总结06-17

上一篇:华师数据库实验报告下一篇:生活住宅小区管理规章制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