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遥读后感(共12篇)
人生如风-路遥《人生》读后感
最近又翻开路遥全集细看,记得最初看路遥的书是上高中的时候。当姐姐把那本《路遥全集》递给我时,那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让我厌烦。可看了第一页就忍不住看第二页......一晚上没睡觉,一口气全部看完。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自己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波大折,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自己对人生理解的还不那么透彻,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自己还太单纯太理想...吸引我的是书中的情节,感叹的是人物的命运,却从没有把这一切跟自己的人生挂钩。十六七的年纪真的是太美好了,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没有那么重的压力,不用为生活所累,所有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没有那么多的迷茫;而今二十几岁的我再来翻阅这本《人生》,吸引我的不是单纯的情节,而是每个人物对人生的抉择、对人生的思索,我感叹的不再是人物的命运,而是自己的人生,我沉思的不是书中人物命运的不公,而是自己未来的人生。 本想写一篇读后感,恰巧在网上看到这篇,转载而来。 作者:文桑梓 出自:卡农的天空 人生如风,是可以穿越荆棘的! ――题记 毕业在即,寻找工作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浪潮肆意地扑打过来,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关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我像浪尖上一只小船。一切,于我,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艰难。 在这个风雨如晦、步履维艰的人生旅途上,我翻开了路遥的《人生》。原来,我在揭开主人公人生扉页的同时,也揭开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页。 “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 《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们一样,他二十出头,有一定的学识,有满腔的热情,有高远的理想。总觉得自己会像一只大鸟,扑腾着翅膀,在祖国的苍穹翱翔。 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他出生于山窝窝,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苦命的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孩子到县城读书,为的就是孩子今后能吃上一碗“公家饭”,去除身上的牛粪味。 但生活偏偏要对高加林开玩笑,由于社会的黑暗,高加林被人从教师岗位上刷下来,重新变为农民。 为了生活,昔日为人师的他要提上篮子到集市上叫卖。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难堪。 有学识的人把尊严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虽然做农民不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可是一个曾经被人捧上天的人,现在摔下来了,他一定会比其他人痛上一百倍。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很大很大,终于炸得粉身碎骨。 而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旁人的冷嘲热讽。 这多么像现在的我们。四年前,我们考上大学,四里八乡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我们戴上了“知识分子”的高帽。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楷模,家长们总说:“看看隔壁家的×××,认真学习考上了大学,将来一定有出息。” 可是,四年后,我们回来了,没有加官进爵,没有衣锦还乡。我们难受的是旁人奇异的目光,更忌讳旁人无心的询问――在哪里工作?月薪多少? 一切毫无办法,残酷的现实把我们赶上了一条更现实的路,四年来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就如一场梦,现在被惊雷炸醒。 “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别甚远!三年前这样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 现在,他却拉着茅粪桶,东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个夜游鬼一样。” 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经济学“等量代换”的原理。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生活对高加林是不公的,读书的时候,他比别人付出更多,他比别人天资聪颖,他比别人才华更甚。但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有更辉煌的事业。我想,让他更无奈的,是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很多人走后门,搞关系;是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们歧视他是农民出身,土包子。 于是他只能走回他父亲的路,用橛子在土地上书写人生的诗行。而昔日的同学,凭借着家里的关系,或是某某局的科员,或是某某单位的储备干部。 生活就是这样不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突然想起郭敬明曾写过的一句话:“十二岁之前的生命都像凝聚成那一个相同的点。而在十二岁那年,生命朝着两个方向,发出迅速的射线。” 的确,二十三岁的我们也一样。也许一年前,我们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聆听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教诲。但是十年后,有的人或是飞黄腾达,加官进爵;有的人却要为三餐节衣缩食,奔波忙碌。 看惯这一切的高低错落吧,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就是这样。不想和别人的差距拉大,我们只有奋斗、奋斗、再奋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这是写在《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路遥借用柳青的这段话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当然,也启发了我们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依然点燃理想的火种,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后来,他凭着真才实学平步青云了,但在爱情这个岔道口前,他走错了――他抛弃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爱人巧珍。 “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 是的,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要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 对生活应该永远保持热情!……” 这段路遥写在《人生》序言里面的话,是我要对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将走向社会的人要讲的话。 人生就如一阵风,它是能穿越荆棘的。只有穿越过荆棘,这阵风才能吹绿万山遍野,才能吹来万紫千红,才能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一.路遥的悲苦人生论
路遥认为, “人的痛苦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磨掉, 劳动, ……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 而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1】”于是, 工作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 而是人的一种心灵解脱和理想的实现方式。“有了工作;你不再为吃饭和睡觉而熬煎;你还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2】”因此, 我们可以说, 幸福就是来源于劳动。但是, 路遥认为, “幸福, 或者说生活的价值, 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3】”而是日常的生产劳动, 甚至可能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他认为, 人“只有繁重的体力劳动, 才使精神上的痛苦变为某种麻木, 以至思维局限在机械性活动中。【4】”因此, 幸福如何具体界定或许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 人的生活怎样能通过劳动, 让人在痛苦中摆脱出来, 这是路遥人生哲学的重点。在他看来, 劳动是他给出的一剂治疗人生痛苦的良药。
社会的巨大变革是路遥笔下人物故事产生的源泉。他曾借笔下人物感叹到:“大时代的浪潮不仅改变了物质世界, 更主要的是, 也在改变人。”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一代人心中, 社会的样子似乎已经成为定数。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 人不得不规划自己的生活。传统的是非观念几乎在一夜间发生了逆转。在路遥看来, 在这个时期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己的价值意义。而这种意义之中不免是有冲突与矛盾的。一方面, 有先进人物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一方面也有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的困扰。
因此, 路遥是向我们表达一种这样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既然活着, 就应该好好的活。【5】”生活是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为他人而存在。路遥在这里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 人应该认识到, “精神的消沉无异于自杀。【6】”因此, 即使人生是悲苦的, 但人不能以悲苦的精神面对生活。那样人生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 人不能是一种在悲苦中让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的存在。
在路遥的笔下, 生活是一种变换无常的存在。他常感叹到, “生活啊, 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 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7】”梦想与现实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本有的存在。没有现实的梦想是疯人呓语, 而没有梦想的现实是一潭死水。路遥是一个对生活感到悲苦, 但决不是一个对人生感到绝望的人。相反, 他正是用他本有的方式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希望。并在这种希望的前提下, 对人生自我提出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那就是“不要抱怨生活, 生活永远是公正的!【8】”因为, “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 甚至应该有幻想, 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 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 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9】”这可以基于路遥本人的生活经历, 和路遥对青年人有独有的热爱。路遥认为, 青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来说, 具有更多矛盾的存在, 而在这些矛盾的存在中, 青年人的理性思维常常输给感性思维。在面对诱惑的时候, “本能的生理作用很快就把理性打得一败涂地。【10】”因此, 路遥本身希望借自己的笔唤醒一代青年人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理性。
二.路遥的朴素农民哲学论
路遥是以农民生活为创作源泉的。然而, 自古哲学家对农民都不眷顾, 甚至许多人认为农民不懂哲学。这不是对农民的贬低, 而是农民多是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或文化教育程度很低。相比, 农民的感性思维要远远强于理性思维。而哲学的代表就是理性思维的表现。但是, 路遥认为, 农民是哲学思维的源泉, 即使农民成不了哲学家, 但农民却可以成为哲学产生的土壤。农民的哲学是以一种最为朴实的方式展示给世人, 是以一种平凡而不是晦涩的方式来表达。如“人做啥就为啥操心哩!【11】”, 这翻译成哲学话语, 不正是说明:人应该对本我的存在而进行操劳, 并在其操劳中实现自我。“人活一世, 什么事也可能碰上。【12】”也不是在表明,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哲学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的理性体现, 而决非是某些知识分子口中的玩物, 如果哲学不能用应用到实践之中, 那么哲学与大地上的一粒尘土并无区别。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但是, 对我们的生活没有意思。
而哲学自创生之初, 就不会这种以“欣赏”走廊壁画的形式存在, 或者富裕人家高档的摆设物。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或者说是一种有用的存在。哲学的产生就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人在苦苦地狂想。因为, 从这一点上来说, 哲学是有用的。那么哲学是如何有用的?笔者认为, 哲学的作用有:哲学如同体育锻炼一样, 体育锻炼是为了强化自我的生物有机体, 而哲学的思考也是一种锻炼, 不过, 它强化是人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和看事物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农民的人生哲学, 是在平凡之下对真实生活的体现。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思想的一种表达。路遥认为, “他们 (农民或来自农村的人) 一辈子不相信别的, 只相信命运;他们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是没什么可说的。【13】”命运是路遥笔下人物的最高的神与最大的信仰。农民对四大主流宗教的热情并不高涨, 但宋明理学中的天理影响农民至深。农民往往创造出自己的神, 并将这个自己之神通常称为命运。命运之神在中国有很多的变种, 它借佛、撒旦、上帝, 或者长生天, 老天爷等方式呈现。在广大农村, 人们借宗教信仰或是以迷信的方式, 对命运之神感到恐惧与进行膜拜。命运之神在农民的心中是以他自己的视角建立起来的一种对命运偶然性的对抗。这一点从他们最原始的信仰的目的就可以表现出来:无非是希望无灾无难, 家庭平安, 黄金万两。而在这些所有的愿望中, 对厄运的恐惧是他们对命运之神膜拜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人在危难之中总有一种帮助, 它可以来自某个人, 或者某个神, 甚至中国式的魑魅魍魉。因此路遥认为, 如果“人要是处在厄运中, 哪怕是得到一点点的同情和友情, 那也是非常宝贵的。有的人会立即顺藤摸瓜, 把别人的这样同情和友爱看作是解脱自己的救命稻草, 一旦抓住了就不松手。【14】”我们不能评判这些希望摆脱困难的人的那种害他行为, 可是我们也明白这种害他行为的存在有着社会危害性。
三.路遥的朴素劳动救赎论
对苦难的摆脱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人总是以回忆的方式, 选取生活中那种美好的片断来达到对现实苦难的排挤, 和一种自我催眠。“吞惯了生活的苦药, 不过一旦尝了一点生活的甜头, 那味道却永远不能消失, 并反过来使苦痛更难以忍受。我怀疑这是命运的捉弄———我虽然不是处处相信命运, 但也还没有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15】”当这种回忆在长久的刺激下已经失去作用, 一次偶然的现在美好就会取而代之。对自我在最近时间接受的, 他们会这样:“思绪像浪花飞溅的流水一般活跃。先是一连串往事的片断从眼前映过;接着是刚才所发生的头到尾的一切细节, 然后又是未来各式各样幻想的镜头……【16】”但是, 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 它使人此刻减少了一些狂想, 而增强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但是, 路遥认为, 人是不可能像命运低头, 即使他对它又如此的膜拜。他们常常“对自己明明是不可能的事, 却要做非分之想, 而且固执得要命。【17】”
关键词:地方化;朴实化;哲理化
一、语言地方化:陕北方言的运用
路遥小说《人生》的语言魅力,最大的特色是陕北方言的巧妙运用。他曾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路遥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七年,和这里普通劳动者一样,他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视作其生存的根本,在这里他不仅形成了他特有的语言习惯,而且积累了大量的陕北词汇。恰恰也正是这特有的语言习惯和陕北词汇的积累,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例如,在《人生》中人物对白中大量引入陕北方言——在刘巧珍和高加林确定恋爱关系后,高加林要刘巧珍刷牙,而正当刘巧珍早上刷牙时,却引来了人们的纷纷议论。“一天门外也没逛,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倒学起文明来了!”“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肚子下十几个价胖猪娃娃哩!”“哈呀,你们没见,一早上蹴在畔上,满嘴子血糊子直淌!看这洋不洋?” 路遥在这一段中引用了陕北农家方言,如:“十几个价”、“蹴在”、“血糊子”这些颇具特色的土语,深刻的揭露出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流下,我国偏远农村人民愚昧古旧的思想现状,转而突显出对新思想新风气的拥护与推崇。
二、语言朴实化:天然去雕饰
. 路遥自称“农民的儿子”,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题材来自于陕北农村,语言朴实平淡,清新自然,无论是小说结构还是人物心理的描摹,都始终流淌着舒缓轻盈的节奏,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不带丁点做作。他认为,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才是作家应该追求的东西,太过于追求用词造句,只会伤害作品的思想内涵。他指出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的心灵,最主要的是作家对生活、艺术,还有对读者的真诚的态度,否则,任何花言巧语都是枉费心机。他的这种认识时刻提醒着他在艺术创作中,时时刻刻要脚踏实地,联系生活,联系人民群众。
在《人生》中,他所要体现的思想内涵,与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朴实清新、流畅自然的风格。例如,在《人生》的开头有这样的话,“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剩下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有一丝风尘;合理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的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扑过来。”在这一大段的景物描写中,没有丝毫华丽的词语,全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语句,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而正是这样的文字,读者读起来才会倍感亲切。而路遥也通过这些朴实无华的语句刻画出了大雨来临前的天地之状,同时也暗示了后文高加林被解职的事,路遥用这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了《人生》的大幕。
三、语言哲理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真知灼见
好的作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处处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路遥的作品中,这种对于生活的洞见和思考很是常见。在《人生》中,他并不是简单的向读者展现陕北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情风貌和社会历史,而是通过这些平凡的故事告诉读者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路遥喜欢在故事的结尾进行总结陈词,点明文章。《人生》的结尾,德顺爷爷为了开导高加林,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就是这山,这水,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我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再说,共产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往后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到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路遥借助德顺爷爷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普通最简单的人生哲理: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只有我们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工作,生活才会充满希望。这些富于哲理的语言运用,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成就。
最开始读《人生》其实并没有看进去,开篇的环境描写让我联想到高中阅读理解时候遇到类似的.题目,脑补出好多经典答案:像什么这样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渲染xx氛围,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被高考支配的恐怖感再次涌现出来,并且坏坏地想,如果我是出题老师,一定要敲黑板,画重点,告诉他们这是要考的,让这些小家伙们享受一下我们当年的待遇……
真正将我带入故事的是高玉德劝儿子说:“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这大概就是经历了风霜,明白屈伸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吧。儿子从一个前途光明的教师到位置被人顶替,只能委屈回乡。如果是热血的青年一定想着如何报复回去,但是高玉德不是,他很清楚自己和村子里的“大能人”“二能人”的差距,他清楚如果报复回去,只是一时痛快,但是以后儿子的路将会更难走,所以他不仅不能告人家,还要笑脸相迎……看到这里,其实很心酸,这是一位父亲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而屈服,而低头,这也是小人物的悲哀吧……这位父亲应该也是很多中国父亲的反射吧,当年的他们也曾是意气风发的热血男儿,但是经过岁月打磨后,他们懂的了内敛,在为孩子未来打算的时候,他们低下了头……
读《人生》的时候,觉得作者是个妙人,在男主人公失意的时候安排了巧珍,让这么一个单纯可爱的姑娘去温暖他,两个人的感情干净又美好;在他得意的时候安排了黄亚萍,让他享受罗曼蒂克的爱情却又让他承受着对巧珍感情不忠的内心折磨。这个就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无论选哪一个都会有遗憾……巧珍乖巧懂事,可是选择了她就意味着自己一辈子都将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一辈子听着她讲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能与自己产生共鸣;选择亚萍,她美丽骄纵,与加林有着同样的见识,同时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物质条件。怎么选似乎已经很明朗了。选择亚萍,不仅能是自己的精神伴侣,而且能带着自己去更广阔的天地;而对于巧珍只能说抱歉了,毕竟她与自己不在一个文化层次,与自己没有精神交流……好像这样的理由足够说服一个知识分子放弃以前的情人,去追寻他光明的未来……
如果没有克南妈妈去检举加林走后门,一切会不会不一样。加林随着亚萍去了南京,借助岳父家的力量平步青云,但是他要忍受亚萍的骄纵和周围人的对他吃软饭行为的轻视。巧珍和她丈夫借着改革的东风发家致富,并且一直资助村里读书的孩子。克南重新认识了一个姑娘结婚生子,但他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敦厚老实。也许我想的太天真了。以前看过一句话“人们之所以讨厌后门的存在,是因为自己没有后门”,人们都想走捷径,都想不费力就得到一切。作者给了加林希望,又让它破灭……
文章中父亲劝加林不要浮起来,可是对于一个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来说根本听不进去,我们都太渴望成功了,太渴望去大海而不是呆在小水塘里消磨自己的一生。但是他用错了方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上,这也注定了他的失败。其实有追求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要以怎样的方法去执行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加林的人生成也后门,败也后门。我们都看不起走后门的行为,却自己走着后门,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悲哀吧……
通篇读下来,其实我最心疼的是马栓,巧珍的丈夫。那么喜欢巧珍,却看着巧珍和别人在一起。其实这一点和克南有点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和别人在一起,但自己连争取都不会。不过克南还好一点,因为他有一个厉害的妈妈给他撑腰。而执着的马栓却在巧珍被抛弃的时候赶去提亲,照顾巧珍。读后感我觉得在感情世界里两个人的付出不对等,在她心里还惦记一个人的时候却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这是对马栓的不公平。在没有放下就开始另一段感情,总感觉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
但是话说回来,巧珍也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姑娘,善良朴实。在感情开始的时候自卑自己不识字,所以一切以加林为主,感觉加林被她宠坏了,所以在面对亚萍的骄纵时才想起来巧珍的乖巧。怎么说呢,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吧。而亚萍,她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所以她喜欢的是加林的才华而排斥他的出身,她的爱不如巧珍纯粹。巧珍爱他的全部,他的才华,他的出身,他的一切……可惜加林还是错过了她,这个金子一样的姑娘。不过也幸亏他错过了,相信马栓会照顾好巧珍,而非跟着加林,让他一边享受着巧珍的乖巧,一边嫌弃着巧珍的粗俗。
老实说,看不上加林这样的男生,在两个女生之间徘徊。在自己被人顶替的时候愤世嫉俗,而自己却也走着后门;想要跳出生活的禁锢,却又遵循着世界的游戏规则。可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无奈吧,痛恨着这个世界,却又顺从着它;想去外面的大千世界看看,却把自己的人生困在窄窄的生活圈里,跳不出,逃不开,躲不掉。
作者:王磊出自:联大的天空浏览/评论:8,481/8日期:2011-5-21年
致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人生如风,是可以穿越荆棘的!
——题记
毕业在即,寻找工作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浪潮肆意地扑打过来,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关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我像浪尖上一只小船。一切,于我,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艰难。
在这个风雨如晦、步履维艰的人生旅途上,我翻开了路遥的《人生》。原来,我在揭开主人公人生扉页的同时,也揭开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页。
“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
《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们一样,他二十出头,有一定的学识,有满腔的热情,有高远的理想。总觉得自己会像一只大鸟,扑腾着翅膀,在祖国的苍穹翱翔。
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他出生于山窝窝,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苦命的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孩子到县城读书,为的就是孩子今后能吃上一碗“公家饭”,去除身上的牛粪味。
但生活偏偏要对高加林开玩笑,由于社会的黑暗,高加林被人从教师岗位上刷下来,重新变为农民。
为了生活,昔日为人师的他要提上篮子到集市上叫卖。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难堪。
有学识的人把尊严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虽然做农民不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可是一个曾经被人捧上天的人,现在摔下来了,他一定会比其他人痛上一百倍。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很大很大,终于炸得粉身碎骨。
而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旁人的冷嘲热讽。
这多么像现在的我们。四年前,我们考上大学,四里八乡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我们戴上了“知识分子”的高帽。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楷
模,家长们总说:“看看隔壁家的×××,认真学习考上了大学,将来一定有出息。”
可是,四年后,我们回来了,没有加官进爵,没有衣锦还乡。我们难受的是旁人奇异的目光,更忌讳旁人无心的询问——在哪里工作?月薪多少?
一切毫无办法,残酷的现实把我们赶上了一条更现实的路,四年来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就如一场梦,现在被惊雷炸醒。
“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别甚远!三年前这样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里读书;或者在电影院散场的人群里,和同学们说说笑笑走向学校„„
现在,他却拉着茅粪桶,东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个夜游鬼一样。” 生活的步伐往往不遵循经济学“等量代换”的原理。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生活对高加林是不公的,读书的时候,他比别人付出更多,他比别人天资聪颖,他比别人才华更甚。但不意味着,他比别人有更辉煌的事业。我想,让他更无奈的,是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很多人走后门,搞关系;是这些不平等的眼光——人们歧视他是农民出身,土包子。
于是他只能走回他父亲的路,用橛子在土地上书写人生的诗行。而昔日的同学,凭借着家里的关系,或是某某局的科员,或是某某单位的储备干部。
生活就是这样不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突然想起郭敬明曾写过的一句话:“十二岁之前的生命都像凝聚成那一个相同的点。而在十二岁那年,生命朝着两个方向,发出迅速的射线。”的确,二十三岁的我们也一样。也许一年前,我们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聆听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教诲。但是十年后,有的人或是飞黄腾达,加官进爵;有的人却要为三餐节衣缩食,奔波忙碌。
看惯这一切的高低错落吧,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就是这样。不想和别人的差距拉大,我们只有奋斗、奋斗、再奋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这是写在《人生》扉页上的一段话,路遥借用柳青的这段话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当然,也启发了我们的人生。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依然点燃理想的火种,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后来,他凭着真才实学平步青云了,但在爱情这个岔道口前,他走错了——他抛弃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爱人巧珍。
“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
是的,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岔道口。我们在保持生活热情的时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
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要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
对生活应该永远保持热情!„„”
这段路遥写在《人生》序言里面的话,是我要对我自己以及更多即将走向社会的人要讲的话。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面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现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面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爱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
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爱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弃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伤心,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不过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
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
一、悲苦人生论分析
路遥觉得, 人的痛苦是在生活与劳动之中被逐步磨掉的, 劳动并不只是生活上的要求, 更是自身之所需。没有什么药能够比劳动更加能治疗人精神方面的创伤了。所以, 工作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谋生方式, 而是成为人的追求心灵解脱与理想的方式。所以可以说幸福源自于劳动。但路遥认为幸福并不在于从事何种工作。而是源自于日常劳动之中, 甚至有可能是痛苦的劳动。所以, 怎样界定幸福并不要紧, 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活如何通过劳动在痛苦中加以摆脱, 这正是路遥人生哲学中的重点所在。路遥向读者们所展示的人生哲学是要好好的生活。路遥在此着重强调精神的重要意义。在路遥的作品中, 生活是一种无常变幻。他经常会感叹生活有时把现实变为梦想, 有时又将梦想变为现实。梦想和现实是人生活中之本有。虽然路遥对生活感觉悲苦, 但决非是对人生绝望。反之, 他正是运用其独特之方式对人们传达一种新的希望。由于现实不能以个人意志加以转移, 因此人应当富有理想, 甚至要有幻想, 然而他绝对不可抛开现实的生活而去盲目追求事实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刚走入生活之路的青年人而言, 这应当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认识。这可以说来自于路遥个人生活上的经历, 是路遥对于年轻人所独有的热爱。路遥觉得青年人具有相当多的矛盾之存在, 而在以上矛盾存在之中, 年轻人之理性思维往往会输与感性思维。因此, 在面对各种诱惑之时, 本能生理作用往往能极快就将理性打倒在地。所以说, 路遥个人十分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唤醒当时的青年人正确地对待生活。
二、爱情人生观分析
在路遥作品《人生》当中, 读者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对于男主人公高加林、女主人公巧珍的喜爱, 但是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将其撮合起来, 这是由于依据人物的性格与思想以及小说的发展脉络, 其爱情必然是一场悲剧。路遥一开始就将高加林定位为心气非常高的青年人。虽然高加林为农民之子, 但其从来都没有成为农民的精神上的准备。他极度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地方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生活。他全身心地向往着现代文明, 而民办教师职业对于他来说充满了希望。他寄希望于数年后能够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 因而他不满足于当前现状, 致力于追求更加高的目标之形象变得清晰起来。在爱情和事业的抉择上, 高加林完全偏重于事业, 因此, 一旦其个人有了更好的发展途径后, 与黄亚萍结合, 到大城市工作就会成为其理所当然的选择, 他绝不可能会由于留恋身处农村的情人而放弃对事业与前途之追求。当然, 他们的爱情发生于高加林人生失意、心灰意冷之际, 所以高加林的爱情还同时承担了心灵安慰以及精神补偿等其他职责。就纯粹意义而言, 真正的爱情由男、女双方的感情在某个时刻的神奇结合而实现心和心之间的交流, 是彼此之间相互融合的一种默契, 更是排开别的所有的外在因素的一种神会, 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就这一意义而言, 高加林认可巧珍为其最佳爱人, 但高加林事实上又从来没有竟爱情提高这么纯的程度上来认识, 往往是和大量现实因素进行纠缠。所以, 就理智而言, 他肯定会认为和黄亚萍的结合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三、农民哲学人生观分析
作家路遥始终是以农民的生活为其创作之源。但是, 一直以来, 哲学家对于农民均不够眷顾, 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农民并不懂得哲学。这并非是对农民群体的刻意贬低, 而是因为农民中的大多是未能接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人或者是受教育的程度相当低。这样一来, 农民群体的感性思维往往会大大高于其理性思维。而哲学正是理性思维的一种表现。然而, 路遥一直觉得, 农民为哲学思维之源泉, 即便是农民无法成为哲学家, 但是农民却依然能够成为生发哲学之土壤。农民哲学以最朴实的形式向外界展示, 是通过一种平凡的方式加以表达的。农民们的人生哲学通常是在平凡中对真实生活的一种体现, 也是其内心深处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路遥觉得农民或者来自农村的人一辈子都只相信自己的命运。觉得人类在命运面前是无可奈何的。命运始终是作家路遥笔下人物的最大信仰。命运之神在我国存在大量变种, 借佛、上帝或者长生天等名义加以呈现。农村地区的人们则借助于宗教信仰或者采用迷信方式对命运之神感觉到恐惧, 并对其加以膜拜。可以说, 命运之神完成是农民们在心中是以其自身为基础构建的一种对于命运偶然性的挣扎与反抗。此点从其最为原始的信仰目的中即可看出:无非是渴望自己和家人无灾也无难, 而对于厄运的强烈恐惧正是其对命运之神十分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会经历人世间的各种酸甜苦辣, 然而他们始终不忘的是对于生命的挚爱, 从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路遥对于生活的无限深情, 从而激励读者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梁霞.人生需要积极——读《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人生观[J].中国职工教育, 2011 (10) .
[2]李黛岚.路遥小说人性美解读——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J].名作欣赏, 2011 (11) .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路遥先生的《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事业上和感情上的岔道口,他的人生也随着他人的介入与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大起大落。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和我们广大的农村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作供养他读书上学。所以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尽管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民办教师的职业不仅可以给他的家庭带来一个全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使他彻底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 假如不是村支书高明楼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的儿子顶替高加林的工作,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他的命运却如此,他高加林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曾经感受过山外面的无限精彩的、充满诱惑力的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苦闷。好像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他高佳林的命运,是当时广大知青的命运。
因为现代文明对于他的熏陶已经使他与农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天意弄人,留给高加林的只有悲哀的接受。
而在加林情感上的岔道口与他与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是不识字的农村女孩;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家大小姐。高加林情感的悲剧的形成与他的理想的破灭―辉煌——破灭,有直接的关系。
〇兰阿利
近日,在网上又看了两遍《人生》,从中看到了路遥创作的独具匠心,《人生》给人的启迪更加深刻。
路遥曾说过,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小在陕北高原的小山沟里长大,他是纯正的农民儿子,他熟悉农村生活,他了解农村生活,他最熟悉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的生活,他的确如此,用沉重的劳动来写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再次观看《人生》,对于他的艺术构想和人物把握,上升到敬仰的高度。在《人生》中对社会的深度认识让人佩服。
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充斥着许多有文化、有知识,向往现代文明的年轻人,如高加林。黄土养育了他,给了他爱,导致他在黄土地上的苦闷,徘徊和理性沦失。而最终在痛苦和压力之后,恢复理性,回归现实,他对高加林这一代充满希望,而对刘巧玲,则成为路遥笔下一个活脱脱的敢爱敢恨敢闹的农村姑娘形象。她对高加林的爱主动、真挚、赤诚,路遥赋予刘巧珍对新生活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对改变贫困的梦想,奏出了一曲催人泪下的爱情乐章。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乐章,闪现着光彩聚结着力量,经久不衰。
2) 如果有一个方面的坚定选择,她也就不会如此痛苦了:假若她不去爱高加林,那高加林就是下了地狱也与她无干;如果她为了爱情什么也不顾,那高加林就是下地狱她也会跟着下去!
3) 人生,因为有竞争,人们才有动力;人生,因为有奋斗,人们才追求卓越。
4)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5) 喜欢一个人,总是管不住自己这颗心。明知道那是错的,还是做了。
6)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7) 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无论是好的,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
8) 他在这尘土飞扬的市场上颠簸着为几个钱受屈受辱,心里顿时翻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
9) 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0) 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
11) 他们一辈子不相信别的,只相信命运;他们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是没什么可说的。
12) 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13) 矛盾是无法统一的。两个方面她自己认为都很重要:她爱高加林而又怕他当农民啊!
14) 这是不言而喻的:她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正是为这个矛盾而痛苦!
15) 大地的胸怀是无比宽阔的,它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
16)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比如说我吧,梦里都想上大学,但没考上,我就不活人了吗?我现在就好好教书,让村里的其他娃娃将来多考几个大学生!
17) 他很快把自己从里到外都变成了一个城里人。农村对他来说,变得淡漠了,有时候成了生活舞台上的一道布景,他只有在寒暑假才重新领略一下其中的情趣。
18) 你是一个混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着良心干什么?
19)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人这一生,要用美德去完善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优秀的人。从这一点来讲,主人公高加林是我的榜样。高加林高中毕业便去公社当老师。他虽是个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学生,可他通达人情世故。对同是镇里显赫家族没上过学的孩子,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他甚至有时不认同他们的有些行径。高加林是农民的孩子,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他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而又精彩的世界。工作地点由镇到县的转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高的追求。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省里,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境界,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新的思考,促使他毫无畏惧,奋力一搏,人生就应当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知道,凭借他的能力和努力,早晚有一天他能阅览更广阔的天地、能翱翔更自由的天空,能品位更精彩的人生。
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迷茫心性,不慌乱步伐。高加林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在他的心里,总有那么多有趣的话题可以谈论,他常常感到世界一切都很新奇,都能让他产生十分的热情,是他这种青年人常常会燃起的热情。世界在他的眼里只有好恶之分。他厌恶的便会握紧拳头,他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他喜欢的便爱得热泪盈眶。无论何时,他的感情总是如此激烈。他遇到了书记刘玉海,景老师等他十分尊敬的人。他常常因为他们的优秀品质而深受感动和激发。他也遇到了高明楼,刘占胜这样做事不公正的人。他虽受过他们的好处,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他热烈地期盼成为前者。
流雾散尽,透过无涯的时间荒原,只需一眼,便懂得真情才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东西。古有黄粱一梦徒留唏嘘感叹,通过阅读我好像也做了这样一场梦,似乎也得到了一番梦醒后的彻悟。作家路遥选择用高加林的青年经历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加林在关键的就业问题上走了捷径,当他失去县里的工作,再次被退回公社当农民的时候,他觉得很踏实,他知道这一切现在来得刚刚好,如果再晚一些,他会跌得更重。可是时间终究改变了一些东西,在虚荣心作祟下,他伤害了最爱他的巧珍,他失去了巧珍,原来巧珍对他的这份感情才是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我觉得作家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看的。他细笔描绘了高家村的一草一木,描绘了高家村的村民,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加林成长的农村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是一样,有珍爱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担心我们受到伤害,想给我们最好的保护。我们可能会遭遇高明楼,刘立本诸如此类人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我们身边总有善良正直的人,给我们提供真诚无私的帮助,用最朴素的道理教诲开解我们,陪我们走过人生中最黑暗的长夜。
【人生路遥读后感】推荐阅读:
路遥人生读后感300字11-13
路遥人生读后感800字12-17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1000字07-27
人生路遥结局12-02
路遥人生经典语录10-08
读路遥《人生》有感作文06-25
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06-17
读路遥有感10-07
路遥事迹10-16
路遥《平凡的世界》赏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