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8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答、应、几”,理解“悲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感知朋友间的美好真情,懂得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要真心帮助的道理。
突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青头在红头遇险时具体表现的几处描写,从它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中体会其对于朋友最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同时,还要联系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实经历,进一步深化对友谊内涵的感知。
难点:体会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突破方法: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从青头在红头遇险时仍然能够一边鼓励红头要勇敢,一边还能够清楚准确地根据牛的习性指导红头如何在险境中努力求生并最终救出红头的具体表现,体会冷静机智的重要性;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遇事能够冷静思考对策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谈话、角色朗读等多样化学习形式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不断读懂故事的深刻内涵;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有机引入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边感悟、边积累、边运用,在对语言的想象体验、说话训练中学会不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法:朗读感悟法,以朗读贯穿学习始终,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演读、齐读等多样化朗读形式,既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不断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实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等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法,借助对生活真实经历的认知,进一步体会遇事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培养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关于牛反刍的简单资料。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它们决定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危险却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经过和结局吗?(想)那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书写并注意生字“旅”的写法,同时读准字音(声母是边音“I”)。
3.引导学生由题质疑(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师及时肯定他们的质疑,同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故事激趣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了了解故事经过和结果的浓厚兴趣,自然引入了对故事的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读故事,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从听读过程中对故事都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简单交流听读收获(知道了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知道了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检查字词朗读情况,及时将容易出错的生字或词语做上标记。
5.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指名小组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适时重点出示“嚼、咽、怜、拼”等生字,指导学生“怜、拼、咽”都是前鼻音,“怜、咽”两个字的韵母要读准。另外“答、应、几”三个字是多音字,其中“答”“几”读第一声,“应”读第四声。
(2)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进行生字识记(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汉字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
(3)教师再次出示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学生交流对生字书写要领的感知,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特别难写的生字,难写的地方都在哪儿。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聚焦“旅、胃、算”3个生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中:“旅”左窄右宽,左边“方”的第三笔横折钩注意横画部分略向右下倾斜,钩部分则要略向内收以保证字整体的稳定,右边部分最后两笔是点、捺;“胃”最难把握的是字的宽度,要注意“田”的最后一笔横画要与下面部分等宽,另外这个字的横画之间要注意等距;“算”上、中两部分要紧凑,下面的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并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6.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朗读部分句段,注意提醒部分字词的正确朗读。
7.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红头青头),同时让他们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交流巩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字词识写认知的自主构建,也让他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了认知,进一步扫清了阅读障碍。
三、研读课文,了解牛的有趣习性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不仅故事内容本身非常精彩,还藏着一个关于牛生活习性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对牛有什么了解。
2.学生再读课文中关于牛的描写内容,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生:我知道了牛是有四个胃的。
生:我想为他补充关于牛胃的知识,这四个胃中的前三个胃都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管消化。
师:你们知道“贮藏”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储藏的意思。
师:那么牛吃食物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牛先把草吞进胃里,等休息的时候再把草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同时补充有关牛的四个胃的知识(牛属于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胃、真胃4个胃,在瘤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它们可以分解和消化饲料中的粗纤维,这是能够给牛大量饲喂粗饲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牛的反刍特点,能把吃进瘤胃的大量粗饲料吐回口腔内再细细咀嚼,在喂牛时必须使牛具有充分的反刍时间,以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蕴藏着的科学知识,既让他们获得了科学认知,又激发了学生对故事中红头的旅行过程的探究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懂得了关于牛的习性的科学小知识。这个童话故事确实太有趣啦!那么,故事中的红头到底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旅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戏的有趣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入到对故事起因的了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本节课的精读“旅行”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三、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过程,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待过的地点,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头表现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体会到了它怎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的话,抓住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4句话以及“哭起来”“悲哀地说”体会其“害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开始变得顽强、勇敢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到、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会青头不顾自身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因为它可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吃草特点的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了两位好朋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了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头的安慰(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读,并随着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你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帮助红头分析、寻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感悟,也可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具体表现。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对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的体悟,实现了价值观的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觉得是不是非常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哟,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救助、鼓励、安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出示甲骨文天,门,山还有望的甲骨文,让学生边观察边猜。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一块儿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指名读诗,纠正读音,找学生点评。
强调“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
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诗的方法
读得再慢一点,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齐读,读出节奏。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天门、日边。
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后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从中间断了。就是从中间断了。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教师出示“断”的小篆写法)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
在出示小篆“开”字
楚江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
“汹涌”。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字非常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教师翻开字典。)谁给大家读一读?
1、一回旋
2、二回转改变方向
3、三返回。
回字在这里应该取第几种解释
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雄伟)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什么叫相对呢?(教师利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
为什么是“相对出”呢?你们坐过船、坐过车没有?你想想车在路上开,两边的树、两边的景怎么样?同学讨论讨论。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就是眼前的青山……(教师画图,帮助学生想象。)很高很高把后面的山都挡到了。船行到这儿眼前一亮,啊!这两边的山景又扑入眼中,这就是“相对出”。一个“相对出”化静为动。李白就是远客,远客和青山四目相对。你觉得李白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我见青山多妩媚。来读出里面的激动。(学生读本句。)
这么高兴,这么激动的李白。船行到这儿,他想对青山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齐读,读出喜悦 3: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太阳照在水面上什么感觉?
让我们合作读一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孤帆一片日边来。师:相对出。
生:日边来。
李白的心和山水融在了一起。你认为此时的李白心情怎样? 愉快、激动、欣喜、兴奋。
让我们激动中带着欣喜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后两句诗。)
四、配乐朗读,感悟情感
1、播放《望天门山》的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4、全班齐读
五、拓展延伸
1、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画中景物有青山、碧水、太阳帆船)。
2、背诵古诗。搜集李白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
一、基础训练营(35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6分)
装载(zǎi zài) 海参(cān shēn) 胳臂(bì bei)
凌乱(líng lín) 根茎(jìng jīng) 玫瑰(gui gu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坪坝 糊涂 钥匙 犹豫
B.迅速 姿势 蝌蚪 理睬
C.脑怒 孵蛋 鹦鹉 汇聚
D.飘扬 饥饿 偶尔 基础
3.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3分)
A.猛烈,强烈 B.刚直,严正 C.为正义而死难的
(1)我们永远怀念那些革命烈士。( )
(2)那场烈火烧了整整一夜。( )
(3)他禀性刚烈。( )
4.看拼音,写词语。(9分)。
fú zhuāng qiáng bì suí biàn
yáo yuǎn shì xiàn gǎn shòu
zhǔn bèi hēi àn chì bǎng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写一句话。(5分)
眼( )手快 摇头( )脑
四( )八达 目瞪口( )
成( )结队 一( )正经
细嚼( )咽 鸦( )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练习。(10分)
(1)啊 刺猬 高明 偷枣 真 本事 的(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难道没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茶很好喝。茶是用名贵的龙井茶叶沏(qī)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伟人。(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3分)
7.填空。(10分)
(1)隔壁的张阿姨争强好胜,不管有没有理总要跟人争论,我真想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景色十分迷人,不禁让我想起描写秋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还让我想起《山行》中写枫叶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莲曲》一诗中,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中告诫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批评:“张三就喜欢玩,不是好学生。”那么喜欢玩的学生是不是坏学生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7分)
9.课文背诵:补充句子。(3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3)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写出你对课文中这些人物的印象。(4分)
(1)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光:__________________
(3)列 宁:__________________
(4)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检阅台(20分)
11.课内阅读。(12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慌张——( ) 难听——( )
短暂——( ) 果断——( )
(2)“犹豫”在选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知道英子在犹豫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在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英子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用“——”画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第一次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响起;
第二次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响起。(3分)
(4)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在英子不敢站到讲台上时,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8分)
我要一本书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次,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不一会儿,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以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给你买件麂(jǐ)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1)用文中的“不顾一切”说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要奖赏罗蒙诺索夫时,他想要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和水手们听了罗蒙诺索夫的话后为什么“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可以从“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中体会到罗蒙诺索夫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3.以“我喜欢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喜欢的东西很多,可以写人或写物,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构思一番,然后就动笔写吧。
参考答案
一、1.zài√ shēn√ bei√ líng√ jīng√ gui√
2.C 点拨:“脑怒”应为“恼怒”。
3.(1)C (2)A (3)B
4.服装 墙壁 随便 遥远 视线 感受 准备 黑暗 翅膀
5.疾 晃 通 呆 群 本 慢 雀
示例: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才有益于消化。
6.(1)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2)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3)示例:小鸟在枝头高兴地唱歌。
点拨:抓住拟人的特点,让小鸟具备人的特征。
(4)因为茶是用名贵的龙井茶叶沏的,所以很好喝。
点拨:先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再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
(5)“伟大的”删掉
教育家孔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伟人。
点拨:这属于病句类型中的重复。修改时可以去掉“伟大的”。
二、7.(1)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2)示例:秋高气爽 金桂飘香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4)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8.示例:喜欢玩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发现了微生物;莱特兄弟玩风筝,“玩”出了飞机。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但玩也要注意玩的时间,玩的方式,如果能既不耽误学习,又玩得开心,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点拨: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合情合理即可。
三、9.(1)孤帆一片日边来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潭面无风镜未磨
10.示例:(1)勤奋好学 (2)聪明机智
(3)善解人意 (4)忠于职守
四、11.(1)镇定 动听 持久 犹豫
(2)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是否到讲台上讲故事 她腿脚有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她受到同学们掌声的鼓励
示例:我一定要讲好,要相信自己
(3)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勇敢地走上讲台 英子讲故事讲得很好,非常动听
(4)示例:英子,上去吧,你肯定行!
点拨:要鼓励英子,增强她的自信心。
12.(1)示例: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
(2)他想要一本书。
(3)他们被罗蒙诺索夫的想法震惊了。
(4)对书的喜爱
五、13.思路点拨:先想想你喜欢什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想一想你喜欢他(她、它)什么,抓住他(她、它)最有代表性的特点来写。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语言尽可能生动。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型
练习
主备
徐金
教材、学情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践练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分学习9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教学目标
1.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诵读并熟记关于秋天的成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练习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
搜集四季的成语。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语文园地,有哪些精彩内容等待我们呢?
二、交流平台
1.出示题目要求
2.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呢?
3.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4.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评议
(1)查字典。有时字典上会出现几种解释,这时就要再结合前后文来分析哪一种解释最准确。
(2)向他人请教,如果别人也不能解释得很清楚,可以一起查阅资料。
(3)组合理解。先看看词语中都有哪些字,分开解释,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理解。
(4)换同义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词语替换的方入理解。
(5)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
5.教师小结:原来,除了查字典、词典,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我们要善思善问,多观察多阅读,通过多种途径理解和积累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1.积累形容四季的词语
(1)出示题目要求。
(2)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3)小组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全班评议整合。
(5)巩固熟记。
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夏:炎热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烈日当空······
秋:凉爽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冬:寒冷
滴水成冰
地冻天寒
冰天雪地······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题目要求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①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②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3)自由读句子。
(4)指名读,评价。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理解了哪个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同桌交流
小结:①查字典、词典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憧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无法安定,心神不宁。
②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A.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懂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是“憧憬”的具体内容。那么“憧憬”就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
B.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
责备他。
想一想:小明打碎花瓶后,心里会不会害怕?他会想些什么?那么
“忐忑不安”就是因为某件事引起的心神不宁,无法安定
③推测与组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观察“忐忑”二字的字形特点,推测“忐忑”就是指心里七上。“不安”就是心里不安定。“忐忑不安”即心里七上八下,无法安定。
(8)
巩固运用练习
第二课时
一、书写提示
1.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1)课件出示钢笔执笔姿势图,观察思考:与铅笔的执笔姿势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用钢笔写字,执笔姿势与写铅笔字时基本相同,但要注意笔尖的方向。
(4)四人小组练习执笔方法。
2.练习写好八个汉字
(1)出示八个汉字。
(2)观察这几个字的笔画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3)这几个汉字的横画和竖画比较多,要想写好这几个字、首先把横画和竖画写好。
(4)写好横画和竖画的关键在于: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5)除了做到横平竖直,还要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评。书写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规范、端正、整洁,字的大小要适中。
3.使用和爱护钢笔
(1)刚买的钢笔要洗一洗,用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写起来不流畅,也应洗一洗,洗完后要挤掉笔管里的水。
(2)吸墨水时,要将笔尖淹没在墨水里,左手扶住墨水瓶,右手轻轻地捏几下笔管,将笔管里的气挤出去,把墨水吸进来。
(3)吸完墨水后,应用布将钢笔擦干净。
(4)吸完墨水后要套上笔套。
(5)最后要拧紧瓶盖,将墨水瓶放到安全的地方,防止碰倒。
二、日积月累
1.回忆上节课积累的关于四季的词语,找出其中的成语再读一读。
2.出示课本上的成语。
3.自由读,想想这些成语都是关于什么季节的?
4.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出每行三个成语之间的联系。
5.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6.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7.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桌互相练背。
8.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9.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与四季有关的词语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奶浓度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教学反思:
2021-2022
学第一
学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1*.一块奶酪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景分析
1.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2.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有了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认识本课“诱、舔”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默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美好品质,结合课文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的美好品质,结合课文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难点:通过研读文本内容,体会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所需条件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学习
过
程
学习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辅助环节)1.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蚂蚁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蚂蚁的样子或蚂蚁的一次活动说一说?(课件出示)成群的蚂蚁、蚂蚁觅食等图片。
2.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非常幸福。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课件出示)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一块奶酪)
4.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学指导一:
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之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指向目标1)
评价标准:谈谈收获☆
提出质疑☆
2.词语我会读(检测目标1)
宣布
处罚
偷懒
诱人
舔一下
强大
犯法
禁令
命令
依旧
稍息
犹豫
跺脚
聚集
争先恐后
七上八下
四面八方
(1)开火车读,指名读。
(2)齐读。
3.多音字我认识。
(1)师生共同纠正:
注意:翘舌音“处”,前鼻音“舔、犯、禁”,后鼻音“强”。
另外,注意多音字“处”,在本文中读“chǔ”,组词为“处罚”,还有一个读音是“chù”,组词是“到处”。多音字“稍”,在本文中读“shào”,组词为“稍息”,还有一个读音是“shāo”,组词是“稍微”。
(2)学以致用,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稍:shāo
shào
处:chù
chǔ
①这双鞋子有点小,稍()微再大一些就好了。
②体育课上,老师喊口令:“稍()息,立正!”
③犯了错就该受到处()罚。
④这里到处()是石头。
三、学习任务二: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又有哪些
主要“人物”呢?之后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指向目标2)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检测目标2)
(1)蚂蚁队长带领他的队伍在做什么?(搬运奶酪)蚂蚁队长是怎样严格要求他的队伍的?(板书:搬运奶酪)
(课件出示)出示蚂蚁队长的话“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2)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奶酪掉了一小块)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学习第4-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板书:奶酪掉了一小块
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3)在这件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第4-12自然段进行交流,体会蚂蚁队长和蚁群严格的纪律性。)
四、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喜欢,因为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己不搞特殊化。)你喜欢这群小蚂蚁吗?为什么?(再次体会蚁群严格的纪律性。)(板书:严于律己
严格纪律)
(检测目标3)
2.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检测目标3)
预设:也会对蚂蚁们严格纪律,自己不能犯禁令,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当
堂
检
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诱惑(xiù yòu)
团聚(jù jǜ)
禁止(jìn
jīn)
稍息(shāo shào)
2.形近字组词。
蚁()粮()秀()
消()
议()良()
诱()
稍()
作
业
内
容
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童话故事编成小话剧演一演。
学
后
反
读读写写,我会用!
一、基础知识(54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é
lǒng
zhǔn bèi
liáng shi
wán jù
wēi wǔ
shì
xiàn
máo dùn
tián mì
fēn fāng
mí
rén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险()
慌()
富()
辫()
脸()
荒()
福()
瓣()
3、多音字组词。(3分)
4、把四个字的词语补充完整。(8分)
远近()()
()少()多
()()而归
如愿()()()()打采
沉()不()目()转()
()然大()
5、仿写词语。(9分)
仪表堂堂(AABC式)
、慢吞吞(ABB式)、一大一小(一A一B式)
、6、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调皮的查理是一个信守承诺的男孩。(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石头形态万千。(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尔基把扔进来的纸团打开了。(改为“被”字句)
(5)浅水洼
小男孩
一条一条
把
大海
捡起来的 扔进
小鱼
里(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当你非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就会想到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花对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4)任何成就 ________________。
(宋庆龄)
8、我会选择关联词填空。(5分)
不但……而且……
……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1)小红今天生病了,()才来迟到了。
(2)()你要一个懂事的孩子,首先()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
(3)这条街()很美,()很宽阔。
(4)()爸爸今天觉得不太舒服,()也还坚持去上班。
(5)()辛勤劳动,()能创造幸福生活。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1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2分)
(近义词)五彩缤纷—()
(反义词)凉爽—()
(2)这段话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
。(2分)
(3)给短文的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2.5分)
(4)短文中分别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事物。
(2.5分)
(5)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1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___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的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柔嫩的绿叶。
五月,正是它披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它的外形。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
()的细雨
()的露珠
()的绿叶
()的梨花
()的阳光
()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4分)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
3、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________”上。(2分)
三、习作。(25分)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事情,有开心的、难忘的、后悔的的、难过的......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生活中发生的事,题目自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附:部分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合拢
准备
粮食
玩具
威武
视线
矛盾
甜蜜
芬芳迷人
4、远近闻名
积少成多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庞然大物
6、(1)查理是一个男孩。
(2)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3)黄山的石头,像老人、像巨象,形态万千。(答案可以有多钟)
(4)扔进来的纸团被高尔基打开了。
(5)小男孩把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捡起来扔进大海。
7、(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赤日对苍穹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8、(1)……所以……
(2)如果……就……
(3)不但……而且……(4)虽然……但是……
(5)只有……才……
二、短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1)五颜六色
炎热
(2)比喻
拟人
(3),、、......。
(4)银杏叶
枫叶
田野
果树
菊花
(5)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二)课外阅读
1、蒙蒙的细雨
甜润的露珠
柔嫩的绿叶
洁白的梨花
明媚的阳光
银色的海洋
2、(1)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2)清香
(3)淡绿色
变深变黄
3、五月
中秋时节
4、家乡的银梨(答案可以不同,只要意思差不多就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分)
1.牛要把吞到肚子的草重(chóng
zhòng)新送到嘴里。
2.红头的声音小得几(jī
jǐ)乎听不到了。几乎
3.雨后走路小心,防止滑倒(dǎo
dào)。
二、看拼音,写汉字。
(8分)
1.卖火chá的小女孩十分可lián,她又lěng又è。
2.在lǚ
行中要学会互jiù,要有团队的pīn
搏精神。
3.不吃垃圾食品,保护zán
们的肠wèi。
三、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9分)
()嚼()咽
争()恐()
七()八()
四()八()
()彩缤()
秋风()()
1.进食时要(),这样有助于健康。
2.春天的山坡是个()的世界,那样美丽可爱。
3.因为没完成作业,老师问起时我的心里()的。
四、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到括号里。
(6分)
双
道
头
个
支
一()蜡烛
一()拖鞋
一()硬币
一()火柴
一()红光
一()黄牛
三
五、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6分)
()的冬天
()的朋友
()的火炉
()的圣诞树
()的声音
()的烤鹅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1.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满脸笑容地微笑着走进教室。(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七、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4分)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1)结合课文和句子,对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吗?”说明没卖掉火柴的内疚和对爸爸的打骂的恐惧,让
她不敢划一根火柴。
B.“终于”说明她实在受不了天气的寒冷,不得不抽出一根火柴来暖和一下。
C.“一大把”说明夜深了,温度越来越低,小女孩不得不划更多的火柴来取暖。
D.“赶紧”和“一大把”体现了小女孩希望奶奶永远留下来的急切心情。
(2)用“终于”写一句话,描述一次艰难思想斗争的结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1)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句中的第一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读了这个句子,你是怎么想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直通车。
(14分)1.根据情景运用学过的名言警句。(4
分)
在学习中要敢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像古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在生活中需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正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喜欢。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6分)
(1)回忆《那一定会很好》,写出故事中种子的变化。
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的肚子里有____个胃,前______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_______个胃是管消化的。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
()
(2)《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说明,蟋蟀被吃进牛肚子里,一定能活
着出来。
()
(3《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是故意引
诱小蚂蚁违反纪律。
()
(4)没有丰富的想象,就写不出生动的童话故事。
()
九、读短文,回答问题。
(9分)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被我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到自己说的话,就向一所自己熟悉的小学走去,他想去上学。可是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不禁手又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玻璃球、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懊悔地哭了起来。
正巧他又碰到了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这里的“一件蠢事”指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句子“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真正的生命”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用学过的一句名言或诗句来劝告这个流浪汉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园地。
(25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也会因为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请以“感受___”为题写一篇作文,3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chóng2.jī3.dǎo
二、1.柴
怜
冷
饿
2.旅
救
拼
3.咱
胃
三、细
慢
先
后
上
下
面
方
五
纷
习
习
1.细嚼慢咽
2.五彩缤纷
3.七上八下
四、支、双
个
根、道
头
五、寒冷
亲密
暖和
美丽
美妙
喷香
六、1.大黄牛把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卷到嘴里了。
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什么用。
3.七、1.(1)C(2)示例:我还没完成作业,大姨就邀我去郊游,想来起去,我终于决定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2.(1)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示例:我觉得小女孩太可怜了。
八、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
寸步难行
2.(1)大树
手推车
椅子
木地板
(2)四
三
四
3.(1)√(2)x
(3)X
(4)√
九、1.给流浪汉返老还童的机会。
2.示例:真正的生命是不浪费时间,珍惜一切时间,使自己过得充实。
3.例:我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不让自己变得碌碌无为。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背诵07-15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中10-06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复习12-16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02-15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1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2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10-1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入学教育教案范文01-25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