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信息采集系统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戒毒人员信息采集系统(通用7篇)

戒毒人员信息采集系统 篇1

采集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教委办、市直各学校:

按照省、枣庄市编办统一安排,市编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市教育系统在职教职工(含内退)都要进行编制信息采集。现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对编制信息采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填报指导工作,认真学习填表说

明,组织单位所有在编(含在职和内退)教职工认真填写相关表格,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2、各单位要以这次信息采集工作为契机,及时做好教职工

人事管理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做好信息不完整人员的信息补充,照片采集等工作。

3、各单位要在10月10日前完成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将采

集的教职工信息审查合格后,发至tz5514029@163.com邮箱。

戒毒人员信息采集系统 篇2

当前, 基于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的矿井物流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的人员定位系统是独立运行的。2套系统拥有各自的服务器、定点信息采集设备、射频标签和管理人员,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矿井物流管理系统具备物料、设备运输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人员定位系统具备人员定位、下井人员统计等功能。若在建设矿井物流管理和人员定位系统前,充分考虑2套系统的融合,则可为煤矿企业节省一大笔开销。

了解2套系统的各自需求并设计数据库,是系统融合的关键。若煤矿企业不具备2套系统,则可单独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若煤矿企业具备其中1套系统,则需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设计。进行硬件设计和信息采集,是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管理软件的融合则是系统运行人性化、便捷、 资源节约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研究系统融合的功能需求以及信息采集过程,并对智能终端电路的主要外围模块进行设计,从而在中间环节上使系统具备定点上传设备、物料、人员定位信息的功能。

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领域的工作效率,逐渐成为 未来物流 管理中的 主流技术[1]。 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但在矿井管理特别是物流管理系统和人 员定位系 统中尚处 于初步应 用阶段。 RFID部分(以下称为智能终端)由电子标签、天线、 阅读器等组成,具有可快速自动扫描、信息容量大、 可重复使用、耐久性强等特点。在矿井管理中,在运输工具上粘贴电子标签,在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头盔上固定电子标签,并在换装点、岔路口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位置安装阅读器和天线,定点上传物料、设备、人员的信息至服务器中[2]。

1.2WiFi技术的应用

目前,煤矿井下 一般建设 有WiFi通信网络。 WiFi设备主要分布在换装点、岔路口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位置,符合运输流程和人员定位的要求。但其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远程监控,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和提高。智能终端借助WiFi网络进行无线通信,避免在错综复杂的巷道重复布置有线网络,具有安装布置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

1.3物料、设备运输信息定点上传

物料、设备定点上传的运输信息包括运输执行信息、运输路段信息。这2项信息在数据库中已和电子标签、运输计划、物料计划信息相关联,形成了一车一料、一车多料、多车一料的对应关系。运输流程映射关系见参考文献[3]。

上传的运输执行信息主要包括运输状态,如已开始、运输中、运达3种状态,还包括启动时间、启动人、运达时间、收货人、物料状态等。

上传的运输路段信息主要包括阅读器ID、运输工具、定点上传时间等。

1.4人员定位信息定点上传

1位下井员工携带1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固定在安全头盔上。需上传的人员定位信息包括阅读器ID、作业人员工号、阅读器地点、定点上传时间。 人员定位信息与员工信息相关联,井上调度室不仅能够查看员工定位信息,还能查看员工的基本信息, 如所处队组、工作地点、运输工具、井下通信号等。 上传信息对于井上/下人员的指挥调度、井下人员的紧急疏散、井下人员的信息查询和数量统计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2智能终端设计

2.1整体设计

图1为矿井物流管理和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流程。其中智能终端选用基于ARM11内核、高性能、低功耗的S3C6410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核心, 并搭载Android系统。其外围电 路包括RFID模块、触摸屏模块、WiFi通信模块。当电子标签靠近智能终端时,智能终端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智能终端通 过WiFi技术和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驱动间接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操作数据库表格信息。井上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软件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从而实现信息的采集、查询、分析。

2.2RFID模块

RFID模块选用CR95HF射频芯片。CR95HF是具有SPI和串口的高频13.56 MHz新型收发芯片,支持多种协议。S3C6410与CR95HF的连接如图2所示[4]。CR95HF通过串口UART_TX和UART_RX与S3C6410通信,并通过SSI_0和SSI_1置零来实现串口模式、TX和RX连接匹配网络和天线。

为了保证车辆及人员电子标签编码的唯一性, 对电子标签进 行EPC编码[5]。 车辆电子 标签的EPC编码包括厂商代码(3位)、车型代码(3位)、载重编码(3位)和流水号(3位),共12位。人员电子标签的EPC编码包括 公司代码 (3位)、单位代码 (3位)、工号前3位和工号后3位,共12位。

2.3WiFi通信模块

WiFi通信模块采用WM-G-MR-09无线通信模块,通过4位数据线SDIO接口与S3C6410集成的SDIO接口相连,如图3所示。WiFi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在矿井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m。WM-G-MR-09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路由器和交换机构成局域网络,将设备、物料、人员定位等信息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

3系统信息采集

3.1JDBC连接并操作SQLServer数据库

J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 可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以下为使用JDBC连接并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的步骤。

(1)加载JDBC驱动程序:

Class.forName (" 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 SQLServerDriver" );

(2)建立与SQL Server的连接:

Connection con = null;

co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icrosoft: sqlserver://DbComputerNameOrIPAddr:1433; databaseName=master" ,UserName,Password);

其中DbComputerNameOrIPAddr为服务器名称或服务器IP地址;databaseName为数据库名称; UserName为数据库登录名;Password为数据库登录密码。

(3)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操作包括对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基本语句: 1查询:select column1,column2,… from table where column1 ='value1'and column2 ='value2' …;2添加:insert into table (column1,column2, …)values ('value1','value2'…);3修改:update table where column1 ='value1'and column2 =' value2'… set column3 ='value3'…;4删除:delete from table where column1 ='value1'and column2 ='value2'…。

3.2Android程序

智能终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之前首先进行Android系统的移植,包括虚拟机开发环境的搭建、Linux内核的移植、Android系统和驱动程序的移植。

根据矿井物流管理和人 员定位需求,Android程序主要包括物料、设备运输和人员定位2个部分。 图4为系统融合下智能终端的Android程序流程。 根据经过的地点判断是否为起始地点或目的地点, 判断后执行相关操作。

程序开始运行时,即经过起始地点,自动上传运输执行信息,如运输状态、启动时间、启动人等。运输过程中,自动上传运输执行信息和运输路段信息, 如阅读器ID、运输状态、运输工具、定点上传时间 等。运送至目的地点时,人工确认后上传运输执行信息,如运输状态、运达时间、收货人、物料状态等。

4结语

矿井物流管理和人员定位系统的智能终端有效利用高性能的S3C6410、RFID技术、WiFi技术,实现了物料、设备运输以及人员定位信息的实时、自动、无线上传。上传的信息有助于对物料设备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决策,工作人员的调度、疏散、 统计。实际应用表明,智能终端运行稳定可靠,且成本较低、操作简易、实用性高,满足矿井物流管理和人员定位的需求。

摘要:针对矿井物流管理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独立运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将2个系统融合,建立矿井物流管理和人员定位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需求,着重介绍了系统中智能终端的设计以及信息采集实现方案。该系统中智能终端采用RFID技术采集物料、设备运输信息及人员定位信息,通过无线WiFi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应用表明,智能终端能够实时上传物料、设备的运输信息及人员定位信息,满足系统融合后的功能需求,可靠性高。

如何增强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 篇3

[作者:彭国雄 潘光杰 点击数:67 更新时间:2013-05-31]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不强的原因,提出四条对策:开展针对性的毒品认知教育,以提高戒毒人员内在抗毒能力;重视对戒毒人员行为及生活上的关心,为其戒毒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戒毒人员的家庭监护作用;重视打击涉毒犯罪,切断戒毒人员毒源。

关键词:戒毒人员;戒毒意愿;原因;对策

为较全面地掌握戒毒人员解教出所后自愿参加戒毒康复情况,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戒毒康复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笔者在所管理的大队通过采取个别谈话及调查统计等方法,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其解教后参加戒毒康复的意向。整个调查过程最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资料统计,参加调查的强戒人员共258人,有关情况统计如下:

一、被调查的强戒人员基本情况

(一)问卷相关资料统计:

1、剩余期限在3个月以内106人,占吸毒劳教人员总数31%;6个月以内41人,占总数12%;1年以内96人,占总数28%;1年以上99人,占总数29%。

2、年龄在18至25岁10人,占总数2.9%;26至35岁93人,占总数27.1%;36至50岁232人,占总数68%;50岁以上7人,占总数2%。

3、保持夫妻关系的62人,占总数18%;有子女的260人,占总数76%;有父母兄弟的315人,占总数92%;能够自食其力的89人,占总数26%;有合法公民正常往来的51人,占总数15%人。

4、无收入或靠盗抢等违法手段谋生的强戒人员294人,占总数86%;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8人,占总数11%;1至2万元20人,占总数7%;2万元以上3人,占总数1%。

5、入所前有固定职业的5人,其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3人、国有企业职工2人,占总数3%;个体户(自由职业者)10人,占总数3%;无业人员321人,占总数94%。

6、吸毒史在1至2年的27人,占总数8%;4至6年的92人,占总数27%;6年以上的223,占总数65%。

7、解教后愿意去戒毒康复所继续戒毒康复训练的人数为28人,占总数的11%。

(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本大队强戒人员有以下状况及变化趋势:一是吸毒人员仍然以青壮年为主,但刚刚步入成年及中老年人有所增加;二是无收入或靠盗抢等违法手段谋生的吸毒型劳教人员居多,不彻底戒除毒瘾,必为社会安稳留下隐患;三是强戒人员的婚姻状况较为复杂,以未婚、离异为主,即使未离异,夫妻关系也是名存实亡;四是吸毒人员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无业人员约占绝大多数,安置帮教形式严峻;五是多进宫人员增长势头明显,数量居高不下,恶习积重难返。

(三)问卷调查总结:愿意参加戒毒康复训练的人数过少,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不强。

二、戒毒人员戒毒意愿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戒毒人员在思想意识方面对毒品存在错误的认识。

一是对毒品的严重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吸毒者经过戒毒治疗,回归社会后,随着身体健康恢复,经济收人增加,家庭回复正常,就忘记了毒品曾经给带来的危害,而念念不忘毒品带来的异常欣快感,再次涉足毒品,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特别是第一次戒毒时中毒不深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想法:“戒毒不太难,康复也容易,只要有钞票,药粉慢慢用。”有的甚至误认为毒品对健康的危害并没有官方宣传的那样严重和可怕,只要自己注意节制点就是了,即使有危害,花钱治疗就是啦。因而无法抵挡毒品的侵袭而复吸。二是将使用毒品看作是高级享受,身份价值的体现,是交朋结友的交际手段。这种原因吸毒的,在戒除期间未获得彻底改造,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最有可能再次成为毒品的俘虏。三是误以为毒品可治病。小部分吸毒者是由于误信谗言而吸毒,戒毒中未能纠正其错误看法而复吸。有部分是因吸毒导致身体病变,在吸毒期间受毒品刺激尚无症状反映,但戒毒后病情发作,以为只有吸毒才可治病。也有一些是戒毒后出现了正常的失眠、食欲不佳、精神体力疲乏等症状时,误以为是体内毒素难除,毒瘾难断,因此失去戒毒信心而复吸。

(二)戒毒人员对毒品存在长期的心理依赖性。

相关研究证明,所有毒品,包括麻烦类,巴比妥类、可卡因类及大麻类,都能促使吸食者产生渴求感。所谓渴求感是戒毒人员反复使用毒品而使中枢神经发生某种生理变化,一直需要毒品保持在体内,以避免出现戒断综合症的一种状态。而渴求感是戒毒人员对毒品及其服食毒品后所致快感的强烈持久的病历性的追求的渴望,是一种强烈心理依赖。与生理依赖相比,心理依赖更具有内隐性和持

久性,也难以戒断这使得彻底戒毒的难度很大,从而造成戒毒人员的高复吸率。

(三)戒毒人员的负面情绪体验也是引发复吸的高危因素。首先各种成瘾性障碍患者的复吸常与复性情绪状态有关,其中最常见者为焦虑伙伴抑郁因素。省会毫无乐趣,终日无聊易激怒、孤独或焦虑的情绪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引发复吸的高危因素。其次另一个选注负面情绪孤独无聊,经常感到无聊空虚或缺乏乐趣。每个戒毒人员都希望生活在完美的集体主义文化中,但是由于他们的吸毒行为,造成可妻离子散。所以孤独无聊就是再次影响他们的情绪之一。负面情绪的核心是”无助感“,这也是说明戒毒人员在多次吸毒、戒毒过程中,已经产生了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机制,这也让他们易出现自我效能感低、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最后,生气也是引起戒毒人员复吸的重要负面情绪之一。

(四)毒友的引诱是戒毒人员的走上复吸之路的重要因素。

同样群体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用药行为具有习惯性,它受习惯强度的影响,而习惯强度又可通过重复和奖赏而获得增强。戒毒人员有的曾经是成帮成伙的,有的与毒贩自有着千丝万缕的的联系,有的甚至是黑社会组织成员。在急性脱隐后,又回到原来的这些旧朋友当中,受到他们的诱惑和压力,很容易复吸。许多戒毒人员称,自己一回到原先的同伴中,便难以抵御同伴的百般劝说和引诱,禁不住早来一口从而再陷入泥潭。

(五)戒毒人员因家庭的冷漠造成戒毒意志薄弱。

由于很多戒毒人员戒毒完后回到家里,大多数都会受到社会上很多人指责等行为,回归社会后有得不到别人的好眼色,让戒毒人员顿时适应不了回归的社会环境。长期的街坊、邻居的另眼看待,久而久之,家人也对其的态度有暖变冷,最终使戒毒人员觉得在社会、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从而让他们内心萌生起寻找平衡的支点,然而这支点导致戒毒人员重新选择昔日的毒品来找到归宿,从而戒毒人员又走上复吸的不归路。

三、如何增强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

(一)开展针对性的毒品认知教育,以提高戒毒人员内在抗毒能力。

1、着力戒毒知识教育。戒毒知识教育为的是强化戒毒人员的主观戒毒愿望,实现从“要我戒”到“我要戒”的认知过程。一是要开展戒毒知识宣传。利用戒毒宣传片、戒毒漫画、戒毒图片等,教育他们学法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二是开展戒毒知识讲座。邀请戒毒专家、学者、社会戒毒志愿者,宣讲禁毒、吸毒、戒毒的相关知识。三是开展互动的戒毒警示教育。通过现身说法、参加“国际禁毒日”、举办戒毒文艺演出、“走进戒毒所”等活动,使戒毒人员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进一步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身体和精神的摧残。

2、着力意志品质训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戒断毒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我要戒”到“我能戒”的信念基础。应当开展以“强我体魄,练我意志,塑我风采”为主题的强戒人员意志品质训练。可以包含军事、体能训练——增强体魄、树立集体责任感;格言警句、古诗文朗诵,太极拳锻炼——磨练意志、培养慎独修身法;音乐欣赏、琴棋书画习练——铸就品质、提升审美感受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3、着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育的关键在于去除强戒人员的“心瘾”,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矫治不健康的心理、恢复和重塑健康的心理。一是应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为强戒人员设立心理档案。二是应当营造友爱和谐的心理氛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三是应当做好强戒人员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四是应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系统,开展强戒人员心理问题的课题研究。

(二)重视对戒毒人员行为及生活上的关心,为其戒毒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社会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戒毒出所人员的帮助与教育。

为了防止吸毒行为诱发违法犯罪的事情,危害社会治安,就必须采取一切形式包括社会帮教形式,对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使他们尽快地停止吸毒, 从根本上消除诱发违法犯罪症状。同时,也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教。政府组织人员对吸毒人员进行全面调查与摸底,登记造册,进行跟踪调查与监测;同时,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在落实就业指标时可由家庭、个人、单位三方面签订责任保证书,为减少复吸率创造条件。

2、及时解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所面对的就业问题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社会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这也是我们政府部门在考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指标。由政府负责协调,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对戒毒人员创业以一定的优惠,真正让戒毒人员感到社会的关怀和实惠。其次,对于吸纳戒毒人员的用工单位,国家要给予大力宣扬奖励,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而鼓励用人单位录用戒毒人员。作为戒毒人员的家人要对戒毒人员抱有希望,相信他们能改变自己,积极帮助他们就业或者创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多给他们一些关怀与支持、理解。这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戒毒工作,特别是预防复吸,提高戒毒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戒毒人员的家庭监护作用。

一是举办家属课堂。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向家属介绍如何关注、对待、帮助康复人员,防复吸的方法,如对康复人员作息特点、社会交往面、钱财的走向等方面进行关注,并给家属提供一个彼此交流的机会。

二是进行家访。通过对复吸原因的调查发现,家庭和谐关系的缺失、成员间信任感的减弱或消亡是造成复吸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有重点地选择部分康复人员家庭进行走访。一方面了解康复人员在家里生活、工作情况,密切与中心的联系,并进行尿检。另一方面了解康复人员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有实际困难、是否具备管控能力,做出是否面临复吸风险的评估。对高风险人群密切关注,加强教育,并通报当地派出所。通过家访,与绝大多数康复人员家属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也得到了康复人员的认同,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是戒毒人员的家庭监护的主要任务还得落在其家属身上。因此要求吸毒人员家属在子女出所后继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继续坚持正面引导。一般说来,经过戒毒所的生理脱瘾和心理等教育其对毒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最担心的是出所后会被周围的人歧视,朋友、亲戚、同事等;二是继续关心交友动态。戒毒人员出所后,交友是否得当在戒毒实践中关系甚大,这个敏感期间如果能与昔日的毒友断绝来往,戒毒可以成功,否则会前功尽弃。三是继续配合公安民警工作。经过大量的调查表明,凡是吸毒人员的家长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禁毒、缉毒、戒毒工作的,其子女的戒毒信心就足,戒断成功率就高。虽然从戒毒所里出来的吸毒人员对公安机关的回访是有精神压力的,但家属如何引导,把压力变动力,就能大大增强戒毒人员的戒毒意愿。

(四)重视打击涉毒犯罪,切断戒毒人员毒源。

1、加大涉毒犯罪的惩处力度,严控毒品源头。

由于我国法律问题,对涉毒案件的处理力度不够,造成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因此,打击涉毒犯罪义不容辞,而且还要彻底打击。我国有关部门理应对毒品这块法律 加于具体化、系统化。让民警在办理案件时,能给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使犯罪分子从心里上恐惧毒品所带来的危害性。只要我们全社会都宣传打击毒品案件,禁毒部门加大力度控制毒品源头,捉获犯罪分子,净化我们社会。

2、注重宣传,加强对毒品的预防对策。

禁毒部门应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以案说法,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广泛地开展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同时,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学校建立禁毒教育责任制,开设禁毒教育课程,打牢青少年拒毒防毒的基础。

戒毒人员管理制度 篇4

第二条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治、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

第三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达到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教育学校化、康复劳动化、环境园林化。

第四条 强制戒毒所的设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提出方案,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公安部备案。铁道、交通、民航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需要设置强制戒毒所时,应当分别报请铁道部公安局、交通部公安局、民航总局公安局批准后,报公安部备案。公安机关不得与任何单位、个人合资开办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所必须单独设置,床位不少于六十张。强制戒毒所选址应当尽量远离机关、学校、居民区、托幼园所及其他人群密集的繁华区域,远离环境嘈杂、污染的地方。

第五条 强制戒毒所的管理由设立强制戒毒所的公安机关负责,强制戒毒所的名称统一称为“××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所”。

第六条 强制戒毒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一至三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管教、医护、财会等民警。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床位数配备民警:床位在一百张以下的,一般不少于十五人,其中,医护人员不得少于四人;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民警一般应按床位数的百分之十五配备,其中,医护人员不得少于床位数的百分之五。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女民警和相应数量的工勤人员。所长、副所长、管教民警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医生应当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护士应当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财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第七条 强制戒毒所的民警必须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打骂、体罚、侮辱戒毒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索要、收受戒毒人员及其亲属的财物;

(三)挪用、损毁或者自行处理没收或者代为保管的财物;

(四)违反规定为戒毒人员提供药品。

(五)私放戒毒人员。

第八条 强制戒毒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所需经费,按行政隶属关系,报由同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财政部门列入本级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九条 强制戒毒所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强制戒毒决定书》,接收戒毒人员。

第十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应填写《强制戒毒人员入所登记表》,并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强制戒毒人员健康检查表》,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出具健康检查结论,退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依法作出限期所外戒毒的决定:

(一)患有急性的传染病(不含性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

(三)其他不适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前款规定的情形消失后,被限期所外戒毒的人员尚未戒除毒瘾、需要强制戒毒的,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强制戒毒的决定,将其送交强制戒毒所继续戒毒。

第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入所时,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入所时,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十二条 强制戒毒所

接收戒毒人员入所时,必须对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财物由强制戒毒所代为保管,并填写《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强制戒毒所留存,一份交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对检查中发现的毒品和法律规定应当没收的违禁品,应当逐件登记,予以没收,并开具《强制戒毒人员违禁物品没收清单》一式二份,一份由强制戒毒所留存,一份交戒毒人员。对于没收的物品,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对女性戒毒人员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第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建立戒毒人员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强制戒毒决定书》、《强制戒毒人员入所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出所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健康检查表》、《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违禁物品没收清单》、戒毒人员病历、谈话教育记录、《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呈批表》、《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决定书》、《强制戒毒人员限期所外戒毒通知书》、《解除强制戒毒呈批表》、《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和其他需要保存的材料。

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死亡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将《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鉴定书》和《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通知书》归入其档案。

未经强制戒毒所所长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戒毒人员档案。

第十四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教育制度,寓教于管,管教结合,教育挽救戒毒人员。

第十五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按照性别、成年和未成年实行分别管理。女性戒毒人员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戒毒情况,按生理脱毒、心理治疗、身体康复等分区管理。

第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戒毒治疗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除管教、医护、工勤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所长批准,不得进入戒毒治疗区。

第十七条 强制戒毒所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巡视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第十八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戒毒人员逃跑、自杀等事故和其他危害强制戒毒所安全行为的发生。

第十九条 强制戒毒所对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专人看护或者隔离等保护性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第二十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教育戒毒人员遵守《强制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和强制戒毒所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配合治疗,接受教育。对违反所规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强制戒毒所所属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吸毒危害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等教育。对女性戒毒人员的谈话教育,应当由女民警或者二名以上民警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戒毒人员的教育,可以采取集中讲课、个别谈话、社会帮教、亲友规劝、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制戒毒所应当组织戒毒人员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参观学习、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活动,活跃戒毒人员生活。

第二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实行规范化管理。管教民警对戒毒人员应当实行面对面的直接管理,应当熟知所分管的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医护人员应当随时掌握分管的戒毒人员的治疗和身体康复情况。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主动坦白自己违法犯罪行为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于举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给予奖励。强制戒毒所发现戒毒人员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尚未处理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具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不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报经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发给《强制戒毒人员限期所外戒毒通知书》,让戒毒人员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派出所的监督管理下,限期所外戒毒。限期所外戒毒时间计入强制戒毒期限。限期所外戒毒期满,经检查已经生理脱毒的,强制戒毒所应当为其办理出所手续,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

第二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允许戒毒人员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探访,探访由强制戒毒所统一安排。探访人员必须遵守强制戒毒所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强制戒毒所可以警告或者责令停止探访。捎带或邮寄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必须经强制戒毒所检查,确认无违禁品并登记后,才能交戒毒人员本人。

第二十七条 办案单位询问戒毒人员,应当出示办案单位证明及办案人员有效证件,办理登记手续,经所长批准,在所内指定地点进行。询问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八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遇有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需暂时离所的,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写出书面保证,经所长批准并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后,可以离所。离所期限不得超过三日,离所时间计入强制戒毒期限。

第二十九条 对于已办理刑事拘留、逮捕手续关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在收容教育所的被收容教育人员,确需在强制戒毒所进行生理脱毒治疗的,由看守所和收容教育所提出意见,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强制戒毒所治疗。治疗期间的监护工作由原监管场所派人承担,生理脱毒后立即押送回原监管场所。

第三十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死亡的,强制戒毒所应当通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死亡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后,填写《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通知书》,通知死者家属、所在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对于家属不予认领的尸体,由强制戒毒所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拍照后处理。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死亡鉴定等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十一条 戒毒人员对强制戒毒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及时将材料送交有关部门处理。对于戒毒人员举报、揭发和控告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材料,强制戒毒所应当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采取对症药物治疗措施,建立治疗档案;对艾滋病、淋病、梅毒等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应当实行隔离戒毒治疗。

第三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必须依照有关规定使用戒毒药品,不得使用未经审批准许临床使用或者试用的戒毒药品。

第三十四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严格的戒毒药品管理制度。对用于戒毒的药品,应当由专人管理,并分别建立专用收付帐册、专用处方和专册登记,由专人保管。需要对戒毒人员使用戒毒药品的,应当由医生开具处方,并监督戒毒人员当场服药。

第三十五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实行医护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和定时查房制度,防止戒毒人员在脱毒治疗期间发生事故。

第三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组织经脱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开展有益于身体康复的文体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所内组织戒毒人员参加适度的劳动。

第三十七条 对强制戒毒期限将满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对其进行是否已经生理脱毒的检查。对仍未生理脱毒的,强制戒毒所可以提出意见,填写《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呈批表》,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十八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设立办公区、戒毒治疗区、文体活动区、生产劳动区,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健身器材。戒毒治疗区应当设有戒毒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检验室及值班室。戒毒治疗区药房应当具备贮存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条件。治疗室应当具备诊治戒毒常见并发症的条件及其他应急设施。

第三十九条 戒毒病室的面积每人平均不得少于三平方米;应当通风、采光,能够防寒、防暑、防潮。

第四十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应当有供戒毒人员沐浴、理发和洗晒被服的设施;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绿化美化强制戒毒所环境。

第四十一条 戒毒人员在戒毒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和治疗费由本人或者其家属承担。戒毒人员确实无力交纳的,由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强制戒毒所拟定预算计划,报请当地财政部门解决。戒毒人员的生活费、治疗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商物价部门统一制定,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四十二条 对戒毒人员或者其家属交纳的生活费、治疗费,强制戒毒所应当开具收据,单独立帐,单独管理,伙食帐目每月结算公布一次。严禁截留、挪用和以其他方式侵吞。戒毒人员食堂应当与工作人员食堂分开,单独设灶,保证饮食卫生。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要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第四十三条 对强制戒毒期满后,经检验已生理脱毒的戒毒人员,由强制戒毒所所长批准后办理出所手续,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戒毒人员凭《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领取入所时所存财物。

第四十四条 戒毒人员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批准刑事拘留、逮捕或者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养、收容教育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文书,终止其在强制戒毒所内戒毒,办理出所移交手续。

第四十五条 对戒毒期满出所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通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并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和回访,配合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或者居(村)民委员会、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派出所落实帮教措施,巩固戒毒效果。

戒毒人员群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5

为预防和处置戒毒人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大队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民警和强戒学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发生事故时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上下密切配合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依法处置原则。依法进行,奖惩结合,保证安全稳定,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以人为本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稳定和安全,确保学员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二、适用范围

1、群体性斗殴:多名戒毒人员在场所内为实现某种不正当要求或不正当需求被抑制时,引发群体斗殴的行为。

2、集体绝食:指发生5人以上集体哄闹、绝食,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事件。

二、组织领导及其职责

(一)组织领导:

1、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成 员:李理想、李卫明、黄树第

2、中队现场指挥员:中队长、指导员

成 员:中队民警、职工及协警

(二)工作职责

(一)总 指 挥:张元德 副总指挥:保睿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应急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段福、唐振然或者其他中队长、指导员

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紧急疏散组:段福、唐振然、崔宜辉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学员,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医疗救护组:高中彪、赵天永

基本职责:人员疏散完毕后,如有人员受伤,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通信联络组:代国强、林彦辰、王晓莹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六)应急组:李理想、严洪江、王勇、鲁俊、李学金、杨虎城、杨彦斌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在人员全部撤出危险区后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及抢救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三、处置措施和方案

(一)处置措施

1、事发中队直接用电话或对讲机向大队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种类、发生时间、地点、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目前形势、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等。

2、现场指挥员下达启动预案指令,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或大队值班领导报告现场事态情况。

3、现场民警和各职能小组按照预案分工迅速到位,做好具体实施和协调配合工作。

(二)措施

1、当发生戒毒人员群体斗殴时,中队民警应立即用对讲机向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报告事发情况。

2、中队现场指挥员和大队总指挥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民警应立即维护秩序和控制事态扩大,疏散围观人员远离事发区域,3、民警在现场控制时应穿上防护服进行自我保护。

4、现场指挥员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及时向总指挥及上级部门联系,请求支援和加强现场处置。

四、处置方案

1、发生事件时,现场指挥员和疏散组立即对外围进行警戒,同时疏散围观人员,控制现场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2、应急组持警用盾牌、警棍成人字队形强行驱散斗殴人群,分割包围,并抓捕首要闹事者。

戒毒人员信息采集系统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新入所的120名强戒人员。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的实施

健康教育活动统一集中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艾滋病流行趋势、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庭的态度等。

1.2.2 问卷调查实施

调查问卷采用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示范区创建项目问卷, 调查内容与健康教育内容基本一致。在健康教育前后使用同一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当场收回。干预前后共发放问卷240份, 收回有效问卷236份 (干预前后分别回收118份) , 有效回收率为98.33%。

1.3 资料处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调查强戒人员120人, 其中男性85人 (70.8%) , 女性35人 (29.2%)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49岁, 平均24.6岁。民族为汉族的81人 (67.5%) , 回族33人 (27.5%) , 藏族6人 (5%) 。

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该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从教育干预前的72.5%提高到教育干预后的95.3% (P<0.01) 。

对艾滋病的态度干预后认为感染艾滋病不应受到歧视的比例从67.3%提高到82.5% (P<0.01) 。但对艾滋病感染者和家庭方面态度持正确的比例下降了2.05%。

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干预前该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 (62.5%) , 其次是书籍报刊 (12.7%) 、免费材料 (9.8%) 、朋友 (9.2%) 、医生及咨询服务 (2.7%) 、其他 (3.1%) 。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健康教育前已有72.5%的强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些人对这些知识不清楚, 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洗澡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等。所有这些问题在干预后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明显提高说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在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态度方面, 其正确回答率在教育后均有所提高, 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应受到歧视的比例提升了15.2%。对个人和家庭方面态度调查百分比的下降, 反映了仍有部分人员忧患意识不强, 还未将艾滋病的流行与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联系起来。也说明短期教育对认识态度转变的作用不强。因此, 还需加强对该人群的长期干预, 使他们从理念上对艾滋病相关的错误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

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篇7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吸毒、戒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毒瘾戒除后虽然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心理问题依然突出。只有建立从个人、家庭到社会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步改善自身心理状况,溶入具有包容、亲情的家庭中去,真正回归到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中来。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回归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

吸毒、戒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戒毒后,躯体化、强迫、忧郁、焦虑、敌对等因素较戒毒前明显降低,且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明显差异,提示吸毒除了引起行为模式改变外,还可能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毒瘾戒除后虽然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心理问题依然突出。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心理疗法。它原本是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精神病患者或心理障碍者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它的对象原是精神病和心理障碍者的家庭系统。这种疗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乃至精神上的疾患,不是个体本身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个体在家庭环境中,由于父母子女的互相影响,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果采用一对一的单个治疗,当被治疗者治愈以后,再重新回到原来的那个家庭环境中,受原有的那个环境影响,往往很快会旧病复发。因此,家庭治疗打破了那种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把着眼点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上,关注系统内包括家庭成员的认知、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的互动,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来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戒毒人员复吸的机率依然很大。吸毒人员的大量涌现和戒毒人员的复吸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毒品本身的强烈的成瘾性外这一原因以外,吸毒人员的不良个性、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导致吸毒与戒毒人员复吸的重要因素,不良个性又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改善吸毒人员的家庭环境,对吸毒人员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在预防戒毒人员复吸工作中显得十分必要。

绝大多数吸毒者吸毒之前就已形成了不良的个性。这些不良的个性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而父母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及自身婚姻家庭生活是否健康正常、稳定、有无矛盾冲突有很大关系。因而要预防吸毒人员复吸必须首先着眼于源头,这就是要提高父母的认知水平,解决婚姻家庭问题,使吸毒者父母有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对促进吸毒者形成良好的个性、摒弃不良恶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要从“家庭”这一宏观体系去分析问题 吸毒人员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常常是由于自身的不良个性所导致的。但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光放在吸毒人员身上,这些不良个性常常是因为父母、妻子等的认知水平偏低、感情不合、事业不顺等问题折射到吸毒人员身上所致,因而要以“家庭”系统为着眼点,去寻找问题的症结。

(二)要用“系统”的思想去拉动家庭成员的互动 任何大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小系统的状况,反之,小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大系统的状况,互相彼此往来,影响、改变原有的平衡。吸毒人员父母的认知、夫妻关系、以及其他心理问题会影响家庭气氛、影响吸毒人员的心态和行为;反过来,吸毒人员的心态和行为又会影响家人的情绪,影响家人的态度的选择。因此,治疗者要注意到全家每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调节,要依赖全家人的协力合作,在互动的状态下达到改变个性的心理和行为的目的。

(三)要以“情”为重

有问题的家庭,由于长期的冲突,往往情绪、情感很恶劣,面对治疗者会争着数落、说理,要求评断是非。而治疗者决不能充当法官,判断出谁是谁非,反而更伤感情。要想办法让他们去注重解决眼前矛盾,尽量避免翻旧帐,要淡化缺点,发现闪光点,树立当事人的自信心。

(四)积极引导,充分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吸毒人员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常常是由于互相缺乏理解所致。而缺乏理解的根源就是当事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能了解彼此的所思所想及行为的出发点,甚至相互之间还有许多误会。这种情况,有时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很好地沟通。家庭治疗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当着全家的面,诱发当事人倾诉心声,在治疗者的帮助和分析之下获得家人的理解和同情。

二、个体心理辅导

从吸毒人员的实际看,他们违法原因、思想表现、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其心理上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心理依赖性顽固。强戒人员入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急性戒断症状或迁延性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从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毒品能够给人带来莫名的快感,情感体验非常深刻。虽然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毒品,但一些特定因素可以唤起他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笔者曾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讨香烟与毒品之间的关系时,大部分强戒人员承认:在吸毒时,毒品产生的快感需要用香烟来“吊”出来,在无法得到毒品的环境下,对香烟的依赖心理较重,通过吸食香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吸毒的快感。强戒人员对香烟的依赖,表明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随着毒瘾在生理上受到控制而消失,且还将长期存在。

2、心理异常及人格变化明显。有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由健康状态逐渐转变为不健康,甚至是心理不正常是强戒人员最为常见的变化过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方面的特征:病理性的消极态度,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二是情感方面的特征: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三是意志方面的特征:吸毒者一方面在寻找毒品时表现出病态的意志亢进、坚忍不拔。另一方面在戒断毒品时表现出病理性的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四是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耐受性差、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道德感水平低下,甚至存在反社会人格等。这些心理异常和人格变化,阻止了他们戒除毒瘾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戒毒人员在所内的戒断率可以达到100%,但是,一旦出了封闭管理环境,步入社会后的复吸率也非常高。所以,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侧重于指导戒毒人员学会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和独自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指导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学会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不顺心和不愉快,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引导戒毒人员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对你而言是个问题,可对他却不是问题,指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学会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和自我心理调试方法。

二是要指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学会利用各种内外资源,处理困境。每个人都有各种可利用的内部和社会资源。比如,我们的父母、姐妹、兄弟、同学、朋友等等,但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就会忘掉可用的资源,低估自己的能力,忽略别人可以提供的帮助。所以,心理医生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指导。

三是要指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学会独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康复后,生理上健康了,但是自我能力还是比较脆弱,需要他人给予长期的支持。但是,回归社会后这种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而又走上复吸的老路。所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性心理辅导

(一)开展团体心理互助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康复回归社会后,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排斥和奚落,人格上的扭曲和反社会型倾向使他们难以与其他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上所内戒毒时间短,效果难以有效巩固,如果监督不到位,就会复吸。因此,联合社会力量,按不同区域,建立团体心理互助小组,定期对戒毒人员开展团体辅导,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戒毒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二)开展心理拓展训练

心理拓展训练是心理训练方法之一,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在吸收拓展训练的精华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心理训练内容,它是根据心理学原理,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动力学模型和“做中学”、“体验式学习圈”等经典理论,借助于户外训练媒体的设臵,按照“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理念来设计训练课程和科目。使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尤其是体验恐惧等负面因素和战胜恐惧后的“高峰体验”,从而获得感悟并在训练师组织的分享讨论中加深感悟,进而学会自我控制、尝试行动等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它是以提高人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科学训练模式。

在对回归社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能力和特征进行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对具有相似心理特征的学员分别运用特定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如通过攀岩壁、空中断桥、模拟电网、穿越沼泽、胜利墙等针对性训练项目,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充分认识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培养创新、应变、沟通、进取等素质,树立新的理念;加强面对复杂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培养韧性十足的执着精神,对团队充满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表达自我的自信度与感染力;提高人际沟通的丰富技巧和把握能力,优化人际环境;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达到完善人格,培养毅力、勇气、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只有建立从个人、家庭到社会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步改善自身心理状况,溶入具有包容、亲情的家庭中去,真正回归到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中来。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包容,自身的改变在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一不可。

上一篇:不说再见作文800字-高一作文下一篇:多彩的学习生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