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颂的小学生作文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陶罐颂的小学生作文(共9篇)

陶罐颂的小学生作文 篇1

我要把这座桥架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我将用深山里的千年藤蔓来编结这座桥,它既美观又结实,像一个硕大的麻花,横跨在河面之上。

当心地善良的人走在上面时,四周立刻春暖花开,到处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百鸟争鸣。蝴蝶们在他们的身边翩翩起舞。他们仿佛走进了梦幻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同时会有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善良仙子从桥中蹦出来,告诉他们:“谢谢你们的善良,以后,你们也一定要永远都善良哦!”

当心存邪念的人走上去时,四周变成了群山峻岭,一片荒凉,桥下是万丈深渊,河水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般怒吼着。忽然,电闪雷鸣一个神秘可怕的声音从桥上传来:“你们认为偷走被人的劳动成果快乐吗?你们为你们所干出的坏事而不感到内疚吗?回头是岸,立地成佛啊!”他们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汗水从他们的脸颊上泻了出来。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过错。清洗自己的心灵。从此他们走上了善良的路。

春颂的作文 篇2

花香弥漫在这春天,听,这里有鸟儿在唱歌,轻轻脆脆的,在心里,不觉有一张五线谱,蝴蝶,白的,黄的在菜花中采花蜜。瞧,它多认真,不由得把它当成一位采花的姑娘,身穿素素的白裙·,简简单单的,在花海中是一幅美丽的画,

那后院的梅花,初露头角,香香的,满院四溢,虽然不及桂花的香,但也能沁人心脾,虽然不及牡丹的华贵,但也清香典雅的美,这副支付十字绣里,似乎很逼真,不,它就是真的,但似乎美得让人如痴如醉,大自然的美,比插画里的书,水墨画里的花鸟鱼虫,美的要多得多,让人更加有的回忆。对,还有杏花呢,白洁朴素的美更让人心动,画里的花,一笔水墨勾勒花纹,颇有一朵花香四溢。灼灼新桃,不识旧人,但路人会记得,我,也会记得.

春天颂的作文 篇3

春是什么?

是那点新绿与翠绿的交错;是那场雨与那风的相遇;是那群鸟儿与虫儿的舞会;是花儿与蜜蜂的`相恋。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风的温暖,风的惬意,吹走了冬日的寒冷,独自占领全城,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此的春风,真是“春光懒困倚微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春雨的懂事,在春风战胜寒风,并唤醒长埋雪底的小草小花,躲藏良久的蜜蜂蝴蝶,还给予“新”的洗礼,是不是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呢!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的美是清新脱俗又不失妩媚’是风情万种,却又不失端庄,春又好比一个青年,是志向远大,是蓬勃发展,是生命的开始,是冲动,是朝气,更是勤劳,更是奉献。

潇洒成熟那是秋,查是夏的过渡,秋是冬的过度,春的忙碌与稚气,不同于秋,自然春的惬意也不同于秋的悠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又是春,美中的又一景,经过耕耘就会有收获,而现在就是一年之际,更应抓紧时间,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角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11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品味课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刻画角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呢?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还是向他人虚心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又会造成哪些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看看它们各自的经历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陶罐”“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捧、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骄、傲、谦、虚、懦”这些生字时可以运用比较识字法。

比较识字示例:

骄(骄傲)-桥(木桥)-娇(娇气)

傲(傲人)-遨(遨游)

谦(谦虚)-歉(道歉)

虚(虚心)-虎(老虎) -虑(考虑)

懦(懦弱)-儒(儒家)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骄”左部的“马”最后一笔向右上斜提,右上部的捺要舒展。

“傲”中部的三横间距均匀,最后一横稍长,中间一横最短。

“虚”的长撇要伸长舒展,半包围住下部。

“懦”的右部上窄小下稍宽大。

“弱”要写得紧凑,“弓”稍细长。

“代”斜钩取弯势,斜提略缓。

易错提示:

“尘”的上部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竖钩。

“擦”右下部的“祭”的左上部里面有两点,不要写成“夕”。

“代”右上角的点不要漏写,不要多加一撇写成“伐” 。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亻:傲(骄傲)-代(古代)-价(价值)-倒(倒塌)

扌:捧(捧起)-擦(擦洗)-掘(挖掘)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9):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善良的陶罐。第二部分(10~17):写多年以后陶罐被当作文物从废墟里掘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脆弱易碎的陶罐多年之后依然保存完好,坚硬的铁罐却早已没了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陶罐和铁罐续写作文 篇5

就这样,陶罐被人们小心翼翼地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每天都会有许多参观的人,人们边欣赏着陶罐,一边赞不绝口:“哇!多么精美的图案呀!真是与众不同,漂亮极了。”“是啊!真是稀世之宝。”……开始时,陶罐听到这些话还很谦虚。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陶罐慢慢的,慢慢的,变得骄傲了起来,因此还常常奚落它周围的邻居们。

一天,陶罐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又多了一位新邻居。全身灰不溜秋的,心想:“这是谁呀?长得可真像一个黑乎乎的丑八怪,可他根本不知道,这可是比他还要珍贵的青铜酒具呀。”

这时青铜酒具彬彬有礼地向陶罐打了个招呼,“你好,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吗?”

“你是谁?”陶罐傲慢地问。

“我是青铜酒具呀!”

陶罐斜眼上下打量了一番青铜酒具,不由想起了原来的铁罐兄弟。他心想:“这家伙黑不溜秋的,像极了铁罐兄弟的后代,还敢骗我说自己是什么青铜酒具,胡说八道。想到这,陶罐大声嚷嚷“你不就是铁罐的儿子吗?想骗我?没门儿!”

“请别误会!”青铜酒具心平心和的说。

“你算什么东西,还敢跟我相提并论,”陶罐愤怒的喊到。

“我们和睦相处吧!”青铜酒具小声的说道。

“住嘴!”陶罐愤怒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陶罐和铁罐》续写作文 篇6

当考古学家把它挖出来的时候,铁罐已经锈迹斑斑了,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考古学家把它送到了国家博物馆。

于是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厅里,铁罐和陶罐再相遇了。

铁罐看到陶罐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照耀下,依然光彩夺目,看看自己已经生锈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不敢抬头看陶罐一眼。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过来:“铁罐兄弟,我终于等到你了,我可担心你啦!”陶罐兴奋地说。

“你……你,不恨我吗?”铁罐断断续续地说,“我以前这样奚落你。”

“我……我,我忘记了。”陶罐摸摸后脑勺大方地说,“我只记得有一个好朋友叫铁罐。”

铁罐往陶罐走去,紧紧地抱紧了陶罐,眼泛泪光地说:“谢谢你!”

《陶罐和铁罐》续写作文 篇7

铁罐并没有生气,它不紧不慢地说:“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没用。”

“你住嘴!”陶罐恼怒了,指着铁罐破口大骂:“你有什么用?一千年以后,我们都埋在厚厚的泥土下面,你消失不见,我却成了珍贵的古董。”

铁罐耐着性子,笑着说:“不要说那么遥远的事儿,还是先看当下……”

陶罐与铁罐续写作文 篇8

陶罐慌忙的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兄弟铁罐自己长腿走了?”

人们齐声说道:“不肯能!铁罐子怎么会自己长腿呢!如果铁罐子长腿了,那不是闹鬼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陶罐说。要不你们再找找?

这是不肯能的事,人们说,你就算求我们,我们也不会再找了。

这时突然出现一群强盗,强盗的眼神里出现了杀戮。人们同声喊道快跑呀!人们带上挖到的陶罐子,骑上马在荒凉的场地上奔跑起来,强盗一眼就盯上了陶罐子。人们为了保护陶罐子跑到了一个城市里面,城市里面有一个科学家很有名。

人们就去找科学家问为什么铁罐消失了?科学家说:“是因为铁在土里面氧化了,铁变成粉末了,所以你们找不到铁罐。”

陶罐和铁罐作文300字 篇9

“你敢跳进沙子里呆二百年吗?铁罐子!”陶罐傲慢地问。

“不敢,陶罐兄弟。”铁罐谦虚的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哈哈!哈哈!猪!”陶罐说着,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切实不敢呆在沙子里,但并不是懦弱,再说,我们都是盛东西的,何必要这样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就像你以前那样,我也知错就该了。”铁罐争辩说。

“住嘴!”陶罐恼怒了,破口大骂:“哼!像你这样的人还敢和我相提并论,滚!”陶罐毫不讲理地说。

铁罐不再也不理会陶罐。

有一天,陶罐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摔得粉身碎骨,这时,它才觉悟自己也有弱点,它十分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就要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以此取长补短。

上一篇:《王二小》教学设计与反思下一篇:What time is it?(四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