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岳飞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忠报国岳飞(精选7篇)

精忠报国岳飞 篇1

字是直接刻在肉里的,这样一辈子都无法消失了。于是就这样岳飞来到了军中。

岳飞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所以他就在军中勤奋好学并且一心报国,最终在战场上他终于获得了赏识被提升为小队长,慢慢的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成为了一名统军的将领,而这个时候朝廷开始出现了向敌人求和的意向,然而这个时候岳飞正在前线杀敌,胜利在望,奸臣秦桧利用手中的职权召回岳飞。

岳飞看着目前大好的形势,他向朝廷上书,立下了军令状,希望朝廷再给他时间,他可以把敌人赶出国土,可是朝廷一心求和,岳飞无奈至极,其实朝廷已经和敌人谈好了,只要大宋杀掉岳飞,那么谈和的事宜就可以谈了。朝廷竟然帮着外人杀害自己的将领。

岳飞思考一番,最终还是听朝廷的命令。“班师回朝”。身边的人劝他,事到如今,不如自己反了,听从朝廷的命令就是死,可是岳飞深知自己背上的几个字的含义,最终还是放弃了胜利在握的战场回到了朝廷。

到了朝廷,岳飞把自己的想法和朝廷说了,然而换来的却是莫须有的罪名,最终被朝廷杀害。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是大家学习的经典案例。

岳飞属于哪个朝代

岳飞是中国宋朝时期的人物,但是岳飞是两宋交接时期的人物,因此有很多人分不清岳飞到底是哪个时期的人。有的人说岳飞生在北宋年间,因此觉得岳飞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有的人觉得岳飞主要的生活时间是在南宋,因此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人。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分为两个阶段,有南北之分,之所以称其为南北宋,是因为这两个阶段的都城一个是在中国的北方,一个是在中国的南方。北宋末年,女真人入侵中原,占领了宋朝的都城汴梁,俘虏了宋朝的皇帝,北宋灭亡。

后来,宋朝的皇族赵构在南方称帝,开启南宋的统治。岳飞生在北宋年间,正赶上金兵入侵中原,他的家乡也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北宋灭亡后,岳飞加入南宋的朝廷军,开始反抗金兵的侵略。

岳飞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宋时期,并且与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有着很多的交集,因此应该可以判定,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人。

判定一个历史人物是哪一个朝代的人,一般是按照他的生活轨迹来判断。在中国古代的某些阶段,由于王朝更替的原因,有一些历史人物经历了两朝或者是三朝,在判断这些人的所属年代的时候,就要看看他的主要事迹是在哪个阶段。还有些历史人物虽然在前朝生活了很长时间,在后朝生活的时间较短,但是却在后朝有很多的事迹,判定这些人所属年代时,就以后朝为准。

岳飞的英雄事迹

岳飞少年时,北方的金人南犯我大宋疆土,然朝廷无能,当权者无能,致使战事节节败退,使大宋的大片疆土被侵占,百姓被屠杀,当时的岳飞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毅然投身从军,参军没有多长时间,因父亲病逝不得不退伍还乡守孝,可是他依然心系战场,心系国家安危,待到守孝期满,正值金兵侵犯中原大地,岳飞脱去孝服,再次从军。

在他投身军队的前夜,他的母亲与他秉烛夜谈,并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岳飞时时刻刻谨记国仇家恨,为国报效,这便是著名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岳飞一生都将这四个字奉为自己的信念,并且毫不退缩,他所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在战场上屡立奇功,那时候宋朝主要的强敌便是北方的大金,然几次战役打下来,金兵对一听到岳飞的名号就望风而逃,岳家军的名声由此名扬天下,并且连同着岳飞的名字名留青史。

精忠报国岳飞 篇2

岳飞, 字鹏举, 1103年生于今河南汤阴县, 他聪明伶俐, 力气过人。曾拜周同为师, 学习剑法枪技, 同时, 苦钻史书和兵书, 尤其对《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 更是爱不释手。20岁从军, 后又两次从军, 随南宋主战派将领宗泽守卫东京 (今河南开封) , 受宗泽影响很大。南宋名将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兵时, 岳飞配合攻击, 收复建康 (今江苏南京) 。岳飞又收复襄阳等6郡。他率军镇压杨幺农民起义后, 驻军鄂州 (今湖北武昌) 。

在鄂州, 他创作了感情真挚、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宋金对峙时, 宋高宗赵构派秦桧与金人议和, 岳飞上表反对。不久, 金国兀术 (wu zhu, 金大将) 进兵河南。岳飞出兵反击, 收复郑州、洛阳等地, 在郾城大败金兀术, 又在朱仙镇攻如破竹、守若磐石。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 “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作战勇敢, 金兵非常害怕, 人称“岳家军”。金兵哀叹:“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岳飞率领威震敌胆的岳家军, 准备乘胜收复东京, 下令军中说:我们要打到黄龙府, 迎回二圣 (古人称皇帝为圣人;1127年, 即靖康元年, 金灭北宋, 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 , 再庆祝痛饮。

宋高宗赵构听说岳飞要迎回二圣, 日夜恐惧做不成皇帝, 这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 但又无法说出口。秦桧抓住宋高宗心理, 提议跟金国和解。宋高宗任命秦桧当宰相, 与金国谈

判。随后, 宋高宗在一天之内, 连续颁发12道金字牌命令, 要岳飞火速退兵。岳飞在接到第12道金字牌时, 他不能不退兵, 否则就是谋反。他向拦在马前恳求不要撤退的老百姓垂泪说:“十年准备之功, 呕尽心血。而今一天之内, 化为乌有。”

岳飞回到临安 (今浙江杭州) 后, 宋高宗先解除岳飞兵权, 后命秦桧诬陷岳飞谋反, 逮捕岳飞下狱。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是不是真的谋反。秦桧回答说:莫须有 (或许有之意) 。韩世忠叹息:“莫须有三个字, 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从此“莫须有”三字在中国成为“诬陷”和“冤狱”的代名词。岳飞在狱中, 奋笔疾书八个大字:“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 (老天明白) !”他在临安监狱的风波亭被秦桧杀害, 死时年仅39岁。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和南宋杰出的抗金名将。他为人忠厚, 治军严明, 指挥有方, 作战身先士卒, 生活廉洁奉公, 对上刚直不阿, 对下情同手足, 对国忠心耿耿。史书上说, 岳飞兼有韩信诸将之采, 诸葛孔明之风, 自西汉以下, 文武仁智齐岳飞者, 一代少见!

精忠报国岳飞 篇3

今天国人提到岳飞时,在提到他的“报国”时,总是对“尽忠”和“精忠”弄不清楚。大众媒体因为不了解岳飞的历史掌故,因此介绍岳飞的时候将岳飞的“尽忠报国”写成了“精忠报国”。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错误。

问题之所以会产生,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原因一:绍兴三年九月,岳飞在率领所部剿灭吉州、虔州的民变叛乱以后,于临安朝见宋高宗。有鉴于岳飞从建炎年间开始收复建康,到绍兴年间南征北讨,为南宋朝廷消灭内乱,在剿灭了吉州地区的民变以后,岳飞在此次朝见中被宋高宗授予“精忠岳飞”锦旗。

“九月十三日,入见,上慰抚再三,先臣顿首谢而退,卒不言其功。上以其长者,益重敬之,赐衣甲、马铠、弓箭各一副,捻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战马、海马皮鞍各一。赐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

“精忠岳飞”四个大字是宋高宗亲笔所写。锦旗被做成一面大旗,作为岳飞此后行军作战的行军大纛。绍兴三年岳飞收复襄汉六郡的第一次北伐战役中,进攻随州的战斗中,岳飞便携带此面大旗作为行军大纛。史书记载,岳飞两日内便攻克了在伪齐有“万人敌”之称的荆超镇守的郢州城,第一战便取得了开门红。战斗中岳飞在城外的高地上指挥战斗,他拿了个胡床坐在上面,胡床之后便是那面“精忠岳飞”的大纛。“攻郢州城,建旗偃盖而坐,忽一炮石堕其前,左右惊避,先臣独不移足”。皇帝亲授的作为行军大纛的锦旗,正是上面所书“精忠岳飞”四字,因此,这成为混淆“尽忠”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得自清人钱彩的历史评书演义《说岳全传》。该书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记录了岳母姚氏给岳飞背后刺“精忠报国”四字。当然,钱彩描写得相当生动,不但将岳母刺字的流程描绘清楚,将岳飞被刺字时候的表情描写到位,就连岳飞此前与母亲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讨论都做了详细的描写。描写详细给予人真实的感觉,然而,钱彩的描写只是文学想象,确实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然而,钱彩的《说岳全传》较正统的史籍记载来得更具有文学可读性和更大的民间影响力。这当然得归功于评书的形式,以及中国自古以来百姓受教育的知识来源问题。只是,《说岳全传》毕竟不是正规的历史,而只是一本小说罢了。

钱彩对岳母刺字的描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也让很多中国人确实将岳飞背后的刺字认定为“精忠报国”。

以上两条原因是岳飞“尽忠报国”被国人传为“精忠报国”的主要原因。也是至今文字研究所能触及的数据。

那么,岳飞背后的四个大字到底是什么?

《宋史·何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何铸见了以后也很感慨,深深被岳飞感动,他觉得岳飞很冤,因此专门跟秦桧阐述岳飞的冤案。他对秦桧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宋史》这段描述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岳飞背后所刺字的内容是“尽忠报国”。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史料中也对刺字内容进行过论证,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岳飞的从军经历和宋军的刺字规定

岳飞是宋军的高级将领,其生前最后职务是枢密副使和少保,领两镇节度使,这些是岳飞的虚衔,乃是罢兵权之后岳飞的实际职位。罢兵权之前,岳飞官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和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战区司令员。

岳飞头衔很多,但是在两宋之交的高宗朝,岳飞毕竟还是一名武将。宋人武将和武官有所区别。简单说来,范仲淹可以领经略使,作为文臣统帅军队经略河套。以文臣入武官;而岳飞发自行伍,即便官居少保,可他还只是一名武将而已。

岳飞从1122年,宣和四年,投军刘韐应征敢战士开始,除了短暂脱离军营,其他时间一直在军营生活和工作。然而,正是因为岳飞发自行伍,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要遵守宋军刺字的规定。

宋军刺字的规定,由来已久。从艺祖建立大宋帝国开始,这个帝国就保留了五代军队的痕迹:

“宋太宗时,‘诏易禁军旧号,铁骑曰日骑,控鹤曰天武,龙捷曰龙卫,虎捷曰神卫’,后又‘改日骑为捧日’。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是北宋禁军的上军,通称上四军,其他各种番号的禁军都是中军和下军,其级别也各有等差。北宋禁军番号极多,大多是各代增加兵力而陆续设置的。其中资格最老的,沿用后周番号者,是殿前司的铁骑马军和控鹤步军,侍卫司的龙捷马军和虎捷步军,乃是后周的四支主力部队。”宋军刺字的规定也是从五代沿袭而来的。

为了防止士兵逃亡,唐末五代的乱世中,入伍的士兵普遍在脸上刺字。刺字内容大多是部队番号。这样一旦抓到逃兵便可以知道他的部队番号,也方便遣返归队。这一规定被北宋帝国延续。仁宗朝时期的名将狄青也是起于行伍,尽管他最后官至枢密副使,但是他依旧是面带刺字。也正因此,狄青在北宋有“涅面将军”之称。武将高位有若狄青者,在两宋并不多见,当然,岳飞也是起自行伍而最终位于枢密高官的一例。然而狄青面有刺字,这也说明,即便是狄青一般军事高官,也有面带刺字的可能,这多半是因为他们起自行伍。

然而史书上关于岳飞的刺字,似乎只有“尽忠报国”一例。此外,再也不见岳飞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刺字的记录。南宋画家刘松年,其作为“南宋四大家”之首,曾经创作过一幅“中兴四将图”。图中描绘了岳飞面貌。今天研究宋史的学者大多是通过此图来推测岳飞的面容。可是在此图中我们却没有发现岳飞面有刺字的情况。

既然岳飞起自行伍,那么为什么却没有看到脸上的刺字呢?究竟是岳飞没有被刺字,还是成名以后而将脸上的刺字用药水除去了呢?

《宋史·狄青传》记载了这么一段:“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这段记录清楚地表明,狄青尽管后居高官,可却不以面部刺字为耻。他认为,让士兵看到自己面部有从军后的刺字,可以起到劝励士卒的作用。

nlc202309061934

岳飞在从军后,时常以关羽、张飞、祖逖一类的古代忠勇武将为学习对象。岳飞在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第一次北伐,大军渡江之时,便在船上中流击楫,以示己志。“先臣渡江,至中流,顾幕属曰:‘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这便是以东晋名将祖逖为榜样的例子。

对本朝的狄青是否崇拜,关于岳飞的史书中并没有做记载,但是我想,对于狄青这样一个跟自己一样起于行伍的高级将领,岳飞应该是心有崇敬的。

如此推理,岳飞果真面部刺字的话,应该也会以狄青为榜样,劝励士卒,完成北伐的重任。而不会以自己面有刺字为耻。因此,岳飞很有可能从军时脸上就没有刺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岳飞一生当中一共从军四次,那么岳飞为什么有四次从军的经历,却一直都没有被刺字呢?这还得从岳飞四次从军的经历说起:

第一次从军: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北宋朝廷组织北伐,联金灭辽。然而宋军精锐的西军部队在第一次进攻辽国的战役中被辽军击败。为了防止辽军可能出现的南下入侵的军事行动,时河北西路真定府等六州府最高长官刘韐,便在真定府六州府组织征兵。此番征兵的名称为“敢战士”。

此时的岳飞刚从韩家庄园昼锦堂返回家里。严重的经济困难,让岳飞和家人想到了从军吃皇粮这么一条路。岳飞在得知刘韐的征兵信息以后,来到真定府应募“敢战士”。

此番是岳飞第一次从军,敢战士在史书里也没有太多的记录。根据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中的介绍,“敢战士”应该属于一种特种部队。当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敢战士”只是普通士兵而已,并不存在什么特殊性。岳飞在敢战士期间荣立战功,战功究竟是参加了宋军第二次北伐战役进攻幽州获得,还是因为剿灭相州周围的剧贼而获得,是有争议的。争议内容不在本文讨论范畴内,搁置不论。然而岳飞因父丧而回乡,“敢战士”部队也裁撤了,岳飞第一次从军也便无果而终。

第二次从军:岳飞结束了父丧守孝以后,宣和六年因为河北大水,岳家经济更加困难。宋廷通常大灾之后必有招兵。岳飞因此再次从军。此次从军,岳飞应募宋军的特殊兵士“效用士”。有的史书也将这种兵士称为“效用”,本文以下使用“效用”一词。

从军效用后,岳飞被禁军骑兵部队,驻扎在河西路平定军的广锐军招募,成为骑兵。岳飞此番从军是在宣和六年到宣和七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此后岳飞参加了宋廷解救太原的战役。但是,随着太原和东京的相继陷落,岳飞二次从军的生涯也告一段落。此后岳飞带着母亲姚氏,妻子刘氏,长子岳云和次子岳雷回到老家相州。

第三次从军:岳飞第三次从军是在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岳飞目睹了金军南下给祖国和同胞带来的苦难,于是毅然决定再次从军,抗击侵略。1127年的冬天,刘浩在相州征兵。岳飞得知消息后再次应征。岳飞的经历让刘浩非常赏识,将其留在身边。此后刘浩成为赵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前军统制,实际上此时岳飞也便隶属于赵构大元帅府的前军编制。

此后岳飞经历了大元帅府的分裂,以及间接追随宗泽在两河流域与金军多次交锋,从士兵升迁至从七品小官。岳飞一意要抗金,而赵构则坚持南逃政策,因此岳飞以从七品的级别上疏皇帝请求他不要逃跑,坚持抗金。岳飞也因为越职言事而被朝廷贬斥出军营而结束了第三次从军生活。

第四次从军:岳飞被贬斥出军营以后,并没有脱掉军装。相反,他来到河北抗金前线,投奔了北京大名府的河北西路招抚司,归隶张所。张所开始并不重视岳飞,后因为张所参谋赵九龄的推荐,岳飞得以跟张所阐述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经历,因而得到重用。此后岳飞被张所任命为统制官,跟随王彦出兵作战。卫州之战王彦被金人击败后,岳飞脱离了王彦部队在太行山地区独立抗金。此后岳飞投奔宗泽的东京留守司继续抗金作战。东京留守司南撤以后,岳飞隶属江淮宣抚司参加马家渡之战和建康保卫战。此后岳飞再也没有离开过宋军正规军,直到冤死狱中。

以上四次从军乃是岳飞从军的全部经过。若仔细考虑,我们会发现,并不是这四次从军都有可能让岳飞因从军被刺字。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次从军“敢战士”。因为北伐失利,刘韐以为辽军会随时南下而仓促组建“敢战士”。以邓广铭先生的说法,既然敢战士是一支与其他禁军略有不同的特种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应征的士兵应该都是身怀绝技的。岳飞便是身怀绝技的士兵,《行实编年》记载岳飞学箭周同,学枪陈广,并获得不俗的成绩。对于这样的一支部队,或许征募之时确实存在不同标准。

此外,这支部队本也是一支短命的部队,从刘韐在1122年农历的九、十月间组建,到当年冬季被裁撤为止,这支部队建立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仓促组建后旋即解散的一支特种部队,可能连刺字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

第二次从军效用是岳飞的自主行为。这得益于岳飞在首次从军中对宋军刺字规定的认识。他知道以他的情况,完全可以应募不用刺字的效用。宋廷从宋仁宗时期开始出现效用一词,后经过宋英宗时期的发展,到宋神宗时期,宋廷发布诏令给西北的环庆路规定了效用的正式地位。

效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士兵享有普通士兵所无法享有的诸多特权:待遇优厚,不用驻扎在军营中,朝廷给予全部的物资补给(包括战马),不用刺字等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诸军效用》中说:“效用者,诸军有之,不涅其面,廪赐厚于正军。”这里说的不用刺字,主要是不朝脸上刺字,但是也有的效用是刺字在手臂上的。

岳飞此番从军效用,很大可能便是基于不刺字在脸。至于岳飞是否在手臂上刺字,史书没有记载。这里便不得而知了。

第三次从军和第四次从军有类似之处,岳飞从军后都被高级将领所赏识,从入伍之初便不是普通的军士,而是有一定指挥权的小头目;第四次从军的时候,岳飞尽管没有立刻得到张所赏识,然而张所在得知岳飞的情况以后,立刻将岳飞提拔起来。而此前,岳飞也是张所帐前听命的一个效用。

有鉴于上述分析,岳飞四次从军中,唯有第一次从军具有面部刺字的可能。而岳飞却又因为部队仓促成军、组建时间短等原因而没有被刺字。此后因为投军后岳飞的级别升高,或是效用,或是低级军官,而也无刺字的可能。

nlc202309061934

因此,我认为,发于行伍的岳飞是没有被刺过字的。

尽忠报国刺字辨

然而,前文所说,岳飞背后确实有“尽忠报国”四字刺字。就现有的史料,我们很难确定岳飞背后的字具体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刺上去的。但是,关于“尽忠报国”刺字的说法,民间较多的,还是认为岳飞背后的字是岳母给他刺上的。民间说法,多来自钱彩的《说岳全传》。前文已经对《说岳全传》中岳母刺字的部分做了简单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尽管如此,钱彩认定岳飞刺字的内容是“精忠报国”,而非“尽忠报国”。

按照钱彩书中的介绍,岳母刺字的时间是在赵构称帝之后,这与历史不符。根据历史记载,赵构根据钦宗皇帝诏书建立河北兵马大元帅府之后并没有挥军开封,救援京城。此后二帝北狩,赵构则从张邦昌手中接过政权,时间在1127年的四月。是年,赵构将靖康二年改元建炎元年。北宋历史上第一次未满一年便行改元之事是在烛影斧声后的太宗即位;第二次未满一年改元便是在建炎元年。两次都是由于国家非正常变故。

赵构即位的历史记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赵构即位的时间晚于岳飞第三次从军,也就是从军元帅府的时间。钱彩的《说岳全传》很明显是靠不住的。岳飞从军和赵构称帝的先后顺序的混淆便是明证。

那么岳飞“尽忠报国”刺字,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呢?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刺字的内容。如我前文所记述,宋军刺字习俗由来已久,作为士兵,于其身上刺字本也属于常见情况。古人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忠孝观念。然而,我们不应该忽略宋朝文化大环境与唐末五代的不同之处。宋徽宗时候任用的宰相王黼便是通身纹身之人。尽管此人是个奸相,然而以他为例毕竟也可旁证,宋代对于纹身刺字的社会态度应该比宋之前更为宽容。岳飞之所以选择从军效用,只是不愿意在面部刺字而与囚徒相同。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刺字,也许可以接受吧。

岳飞后背刺字的内容是正面的,这四个字对岳飞的行为有励志的作用。以岳飞受教育的情况来看,这四个字很有可能是岳飞自己选定的。以报国自励,说明岳飞在后背刺字的时候,已经具有了为国效忠的思想观念,以其忠义许国。

可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岳飞才能产生这样崇高的理念呢?我想,这绝对不是他参加“敢战士”平定相州几百人盗贼叛乱的时候,也不会是他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参军的时候。这些时候的岳飞,并没有身负国仇家恨,也没有看到金军南侵给国家百姓和家乡带来的巨大破坏。那么岳飞又怎么会在那时产生忠义许国,为国捐躯的高尚思想呢?

岳飞在平定军失守之后,带领家人回到相州汤阴,一路走去,他所目睹的都是国破、城倾、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相。原本幸福安详的生活因为金军南侵而被彻底破坏。此后岳飞第三次从军并不如前两次从军那样,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从军。此番从军,他唯一的目的是消灭金贼,驱赶女真侵略者。这也是他能够在高宗持续南逃而不用心东京,敢以小官指斥龙舆的重要心理动因。

所以,我觉得岳飞背后的刺字,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从军元帅府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和慎重挑选,最终挑选了“尽忠报国”四个字请人刺在后背上。

其次,关于岳飞后背的刺字,究竟是不是岳母所为呢?

就这个问题,很难给予让人满意的答复。即便我们认定不是岳母所为,历史也很难给予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岳飞家几代务农,按照岳飞孙子岳珂在《金佗稡编》中《鄂王行实编年》卷一中的记载,岳飞的祖上确实没有什么显贵之人。这个家族以前有人曾经做官,然而因为距离岳飞所在的北宋末年时间过长,这本身对岳飞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帮助。更何况,岳飞两次因为吃饭问题去从军,本也说明岳飞并不是出生在一个有钱人家庭。

岳飞的父母,岳和和姚氏是耕作一辈子的农民。岳飞的父亲岳和的去世便是因为常年劳作而积劳成疾所致。岳母虽然长寿,然而,她也是穷苦人家的普通女子。这样的母亲能有多少文化呢?

北宋的民间教育相对历朝各代来说较为发达,但是,那也只是对于农村的男童来说。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女子受教育的情况还是远不如男子的。

“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除了“忠”之外,其他都是正体字,相对简化字来说已属极其复杂的字形,不太可能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岳母姚氏能够掌握吗?

另外,纹身刺字是专门的技术活。岳母常年耕种,难道就凭着手里仅有的一点缝纫技巧,就可以给岳飞背后刺上如此复杂的四个大字?我以为,岳母给岳飞刺字一事,确实很难是历史真实。

不以史实论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或者“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定式被广大国民所接受。那么,对于上文所叙述的这些历史,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

“尽忠报国”、“精忠报国”也好,岳母刺字与否也罢,尽忠和精忠,都是对岳飞人生的高度评价。岳飞以“尽忠报国”为自己的座右铭,而“精忠岳飞”却是高宗朝对岳飞功绩的高度评价。尽管岳飞此后蒙受重大冤狱,然而这并不能掩盖“精忠岳飞”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

“尽忠报国”是否是岳母所刺也并不重要。尽管传说中岳母将这一行为标准、理想作为座右铭刺刻在岳飞的肌肤里与历史史实相左,然而,这一说法可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岳飞忠义许国的认同,以及岳母以身垂范教导儿子民族大义的钦佩和景仰。

同样的话题还有传为岳飞书作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这四字作品今天我们在杭州岳庙可以看到。此四字早已被考证为民国时期的托古伪作。尽管不是岳飞真迹,“还我河山”和“尽忠报国”都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不屈文化的象征。即便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这是脱离历史史实的,然而,即便脱离史实,又有何妨?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琢磨一个历史人物的动因是什么呢?就是要从他身上学到一点为我所用的精神,一旦这种精神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就可以成为促使民族积极前进的动力,永远号召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奋勇向前。

勿以史实论,是说也。

图:

《无双谱》中的岳飞阔面断鼻,实在难与电视上黄晓明扮演的俊朗帅气的形象相提并论,实际上,这也是想象之形。真正的岳飞其貌不扬,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上的岳飞画像可能是与岳飞真实相貌最相近的一幅画像,亦可见其面阔眼小。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则称岳飞外号为“大小眼将军”,并且远播金邦。当宋高宗的母亲韦后被金人送回后,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旁边人回答说:“岳飞死狱矣。”韦后从此愤恨皇帝,终身道服蔬食,以报岳飞。

清代杨柳青年画,《忠孝节义》。描绘的是南宋岳母刺字的故事。南宋抗金老帅宗泽病重,临死前将印信交给岳飞代管,随即呕血身亡。杜充奉旨代帅,暗地排挤岳飞。岳飞不悦,私自回家探母。岳母晓以大义,令其回营继续抗金,并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以励其志。图/FOTOE

至今悬挂在杭州岳庙正殿的匾额上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岳飞手书,但据张政烺先生考证,此乃假得不能再假的赝品——这四个大字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由一名绘制中国历史地图的专家童世亨为了配合国人的爱国热忱造出来的。为了让这四个字不至太假,童还特意从相传是岳飞手书的《出师表》中把这四个字挖了出来,但历史的玩笑就在于,这个所谓岳飞手书的《出师表》,也是明代人造的赝品。从此,岳飞成了继诸葛亮后被伪造手迹最多的历史名人之一。

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岳飞高中作文 篇4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每个朝代有许多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李靖,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薛仁贵,郭子仪,戚继光,杨业等等,他们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今天我们讲一下岳飞,他是抗金名将。

先讲一下他的身世:岳飞,字鹏举。,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k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这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k,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又到河东路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微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等三镇与金。

宋钦宗

钦宗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钦宗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赵构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北宋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F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F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岳飞随军转战曹州,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过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帐前使唤”。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而高宗、黄、汪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岳飞与王彦不和,自率部转战太行山区,其间曾多次袭击金军,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迫使金人暂时退却。

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

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作战,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

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24次,但始终没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飞向他们慷慨陈词,士卒皆被感动,愿随飞作战。杜充投敌,宋军纷纷溃散。溃军中一些北方将领不愿再战,欲推举岳飞为主帅,一同投金。岳飞假意应允,乘其不备,带亲信数人与之相斗,一连击败数十人;飞又对众军严肃训诫了一番,众皆心悦诚服,军心遂定。

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飞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西两路。但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他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高宗看了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飞金带、马鞍等物。

岳飞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岳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

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

州收复后,分两路进军。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飞领军直趋襄阳,与伪齐主将李成(原为游寇)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五月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16岁的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

岳飞到临安朝见,随后返回鄂州,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昌府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虢略(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五县,席卷了商州全境;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南),直至洛阳西南的福昌(今河南洛宁县东北)。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略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岳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兀术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金兀术

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而秦桧也早在暗中策划岳飞撤军的事了。他们谋划的重要步骤是,让张俊从亳州退还寿春,命令韩世忠稳守淮东,不得继续前进,驻屯顺昌的刘远调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置岳飞于侧面受敌、孤军无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报报上朝廷的时刻,秦桧串通张俊、杨沂中,策动并唆使谏官罗汝楫向高宗上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l、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l主审此案。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l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l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

宋高宗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宋廷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有五子,一女儿:长子岳云,字应祥,号会卿,刘氏生。他12岁即从张宪军,随父亲征战四方,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与父和张宪同时被害,时年23岁。冤狱平反后,赠安远军承宣使。次子岳雷,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刘氏生。生于山西平定军。岳飞在狱中时,岳雷曾被派去照料其父。父被害后,随亲人被遣送至惠州(今属广东省)拘管,还未等到父兄平反,便已在流放地含恨而终。

三子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母李娃。岳飞遇害时,霖年仅12岁,孝宗皇帝昭雪时,岳霖32岁。

四子岳震,字东卿,母李娃。父兄蒙冤遇害,震方7岁,随母流放。曾任朝奉大夫,后又加封缉忠侯。

五子岳霆,李娃生,初名岳霭,后宋孝宗为之改名岳霆,字应时,号君锡。父兄遇害时才3岁,随母流放。后任修武郎、x门祗候、奉直大夫。加封续忠侯。

女儿:岳安娘、岳银瓶

岳安娘,岳飞之女,其夫高祚,特补承信郎。

岳银瓶,一说其本名孝娥,相传是岳飞次女。《说岳全传》提及岳飞次女闻父兄冤死,欲为他们鸣冤不果,抱银瓶投井而死,终年13岁,世称为“银瓶小姐”。

《精忠岳飞》观后感 篇5

夏子豪原创之岳飞杀身之祸新解:1.几次闹脾气辞职,乃至不告而别,也不办交接,违反赵构的用人制度。2.赵构在用人之际,只好放下身段,几次三番,三请四邀,乃至让总理秦桧限期办妥,不然杀秦。引起秦的反感乃至动了杀机。3.岳帅虽爱兵如子,但对与其出身入死的兄弟太过苛责,曾欲杀王贵,为后来秦策反王贵埋下伏笔。4.自己太过专一,美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此其志不在小,遭到猜忌在所难免。对于皇帝的赏赐数度拒绝,其实美女你自己不要可以给兄弟,王贵等大部分兄弟都还没结婚呢,岳帅倒是如花美眷子女成群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财物你岳帅不要可以给部下,免得几次牛皋等人吃盘肉都要分一半给士兵,从这点来讲,岳帅太不体谅下属了。5.赵构阳痿,国家机密,岳帅几次干预立储,实属往枪口上撞。6.最后一次更是离谱,皇帝下12次命令,以致断绝其大军粮草,不给岳家军发工资相威胁,方才班师,不与中央保持一致,维稳自然岳难逃一死。          我们在肯定岳帅军事才能和神话般的人格魅力时,在缅怀其丰功伟绩时,也应客观认识其性格中的弱点,正是这些弱点导致其含冤曲死!哀哉!

精忠报国岳飞 篇6

——《精忠岳飞》的义卖营销

文│合润传媒

由唐季礼担任总监制,云集黄晓明、林心如、罗嘉良、吴秀波、刘诗诗等众多明星主演的69集大型历史巨制《精忠岳飞》在山东、天津、安徽、浙江四大卫视热播,同时该剧仅在乐视一家视频网站上就获得1亿的点击量,岳家军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感染了很多观众。而在荧幕下,一场无声的“英雄赞歌”也正在唱响——由合润传媒与《精忠岳飞》剧组主创联合策划的为抗战老兵捐款的义卖活动也为《精忠岳飞》的好成绩添加了更多好口碑。

为致敬抗战老兵,同时也帮助很多目前生活条件极为困难的抗战老兵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精忠岳飞》宣发方盟将威影视公司、合润传媒、淘宝拍卖会联手发起了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抗战老兵。此次义卖的物品种类繁多,大部分都是《精忠岳飞》主演的战甲、服装道具和众主创们提供的私人珍贵物品,和四家卫视提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拍品,总数达到60余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截止到拍卖结束,总共64样商品成功拍卖掉36件。而由合润传媒全程策划的此次活动不仅借助淘宝拍卖会平台,为《精忠岳飞》剧组拍出好成绩提供了平台和人气保障,也通过如下的方式为淘宝拍卖会这个淘宝网的子品牌打响了知名度,达到了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果的目的。

《精忠岳飞》剧组VCR口播

《精忠岳飞》剧组监制唐季礼,编剧宁财神,主演黄晓明、罗嘉良等一众主创通过录制VCR的形式,录制中口播了拍卖平台为“淘宝拍卖会”,并在门户网站、娱乐网站、微博、以及淘宝平台上进行大量播出,提高淘宝拍卖会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通过微博等自媒体的传播

对于合润传媒所策划的《精忠岳飞》此次的义卖善举,众多媒体人都给予了肯定,并为之摇旗呐喊。知名媒体人孙冕在微博上表示:“关爱抗战老兵,我们大步流星。叩谢本次网络义卖!”而知名编剧宁财神也在微博上表示大力支持:“年轻时,抗战老兵们用鲜血和生命守卫国土,晚年时,他们的境遇„„这些老兵都到了期颐之年,在他们离开之前,希望能多做一些事。与时间赛跑,转起来!”知名人士刘春、李晨、陈坤、Angelababy、俞灏明、刘涛、朱丹、佟丽娅、包贝尔、任志强、林更新、陈思成、柯蓝、阿雅、陈赫、大鹏、王海燕、段林希、杜侑澎、何平、于正、老榕、霍思燕等人也分别转发微博支持此次公益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均提到了淘宝拍卖会以及链接,而且此次转发都是明星们自发义举,比请任何一个做代言人“性价比”更高。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精忠报国岳飞 篇7

前一个穿帮明显的是置景道具的问题,使得黄晓明尴尬地以一身古装用解放战争的地图指挥宋朝战役。岳飞有灵,也得叹息这仗不好打。

后一个穿帮,据观众调查,饰演金兀术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胳膊上就有该文身。于是,他把这个文身带到了宋、金时代,在大秀肌肉的同时实现了多次的时髦穿越。

对此,该剧监制唐季礼解释:“演员的文身涂不掉,在电视上播看不清楚,在网上定格才看得清楚。我觉得观众挑刺是好事,说明他们关心这个剧,如果说一定要挑毛病,任何一个作品都可以被挑到体无完肤。”而对于地图问题,他没有进行解释。

唐季礼轻描淡写,潜台词是,瑕不掩瑜。结合他此前对于该剧的说法,《精忠岳飞》总体上是个好剧,不能因为一些穿帮而否认该剧。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瑕能掩瑜,何况很多作品本身就非瑜。

影视剧出现穿帮,是难免的,这个我们都能知道,其实观众并不苛求,像大家非常喜欢的电视剧《亮剑》、《甄嬛传》,都有穿帮出现,而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我们也发现了穿帮,前一场商场戏,一个女孩儿是卖衣服的,下一场戏,她又变成卖冰激凌的了,明显的是一个群众演员演了两个角色。但是类似穿帮为什么没有像《精忠岳飞》这样引起争议呢?

因为《精忠岳飞》的这两处穿帮涉及创作的态度问题。首先地图,相信当时在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能很轻易地看到这幅地图的毛病,但是他们都很自然地回避了这个毛病,他们也许想,一个背景地图,虚化一点,播出后,也许看不清,要换一张图,多麻烦。再有,相信在场的演员也会看到这地图。也许他们想这是置景道具的问题,和他们无关,懒得操心这种事。于是四野的图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再次文身,作为该剧监制的唐季礼,居然说出“演员的文身涂不掉”这样的话,非常可笑。明知现代文身出现在古装剧中不合适,居然就这样容忍了。真的不知道,唐季礼是怎样在当监制的。

引申一下,演员的问题。有一些被称之为戏霸的演员,如李保田、于震,据说在现场管的事很多,什么服装、布景,哪里不对劲,都要跨界管理,于是让很多人不耐烦。但是,在《精忠岳飞》这样的戏中,遗憾的是没有出现看出问题后能进行管理的戏霸。反而出现了带着现代文身拍完整场古装戏的演员。让人无语。

艺术需要尊重,在这两方面,《精忠岳飞》给出了不尊重。

上一篇:购销合同格式标准下一篇:约翰中层领导力读后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