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老人美文(共12篇)
婚丧大事,添人去口,亲戚朋友前来见证和帮助,同喜同忧,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现在遇到这种事的,大张旗鼓的操办,欲使全世界人都知道,实际上是一种畸形和病态。我从这个现象中看出以下种种:
看到放在第一位的是虚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土话说是为了面子,高雅一点说图个风光,另外就是攀比,谁谁怎么办的,同等条件的无需讨论,稍差一点的则是不甘示弱,没有条件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欠债操办。尤其是婚庆,要租多少辆车,燃放多少烟火,要通知多少人参加,现在稍体面一点的也得邀请客人达多少桌以上,办的就好像过什么大节一样。除了增加谈资,让人感到一乐,很难看到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看到放在第二位的是敛财。敛财包括三种情况,一种是朋友之间平时随往,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礼金回收也算作敛财。第二种是地地道道的敛财,就是利用职权和势力的影响,给攀龙附凤善巴结人的人行贿创造一个机会。第三种权势影响也不大,除故交滥发通知,本想敛财,人们有碍于情面前去参加,这种情况是怎么敛的,怎么再给别人送出去,甚至倒贴。以上是根本原因,因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有利可图。
看到放在第三位的是浪费。娶亲的车队一排就是几十辆,拉客的也就是四五辆车,其余的则是司机一人,既不是护卫者,也不是备用者,更不是服务者,就是一个充数助排场者。宴宾的酒席,八人一桌,要的是8个凉10个热2个汤,烟酒还可以被客人带走,吃剩下的菜三分之二,则被养殖场回收或者当成垃圾倒掉。你有事我给你送多少,我有事你给我随多少,浪费的就是时间和车辆的油耗。
看到放在第四位的是赔本。对于婚丧嫁娶的主家,这是似乎是极少出现的现象,但在农村很普遍,有时在城里也存在。老板有钱了,大都办得很风光体面,不在乎收多少礼金,要的就是风光,自然赔本。有些小官员也进行攀比,参加宴会的交上一定的礼金,则把全家老小带去海吃,8人桌就一家或两家占据,东家净赔。
看到放在第五位的是误工。操办这些事,不仅要投入大笔资金,更多得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现在有专业或半专业人员来做,但还是主家考虑得多。这样的事谋划下来得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另外就是被邀请的客人,得到通知,怎么也得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去办,近了需一两个小时,远了得拿出半天的时间。要是用了酒就得休息,工作生产只好丢在一边。
看到放在第六位的是赚钱。这里指的不是东家,指的是事务操办者,组织者,礼仪公司,婚纱影
楼,婚丧嫁娶物品商店,轿车租赁公司,酒店宾馆。正是为了满足一些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卖给,你巧立名目的物品,收取费用。给你温柔华丽的一刀,或者把血轧干,你还得嘴上叫好说物有所值。
我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好处不多,有关部门还是要禁一禁!
尊敬老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如何能让老年人欢度晚年,为其子女们消除后顾之忧?如何让全社会的人都能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如何让老年人在创造和谐社会中再现活力„„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养老不再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吃住,而且要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家庭、社区、单位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亲情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关爱老人并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
论是养老事业的发展,还是全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的关心,都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建首善之城、创文明城市的实践体现。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从为人子女,变成了为人父母,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对尊老爱幼也越发体会得深了,也越发感到尊老敬老的重要了。
尊老敬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老人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五个阶段又可分为靠父母抚育、独立生活和靠子女敬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环的需要,是让人类繁衍畅流无阻的必备要素。如果在人生的这三个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的本身的发展,人类也必然会形成老少不养的恶性循环。
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
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重阳节赋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内涵,并成为一种文明风尚。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什么呢?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赡养、送终等,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准,动物都懂得反哺,人更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老祖宗们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了
几千年的优良品德。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当他们年迈之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而在当今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孝”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为了争夺家产,甚至父母、兄弟亲情于不顾,更有甚者,将父母赶出家门。其实,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成人,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理应得到被赶出家吗?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谐,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顿“恶骂”,一阵恶厌的话语。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任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很少见到子女,给父母一个丰衣足食,更不用说是精神安慰,因为老人,需要的是亲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丰衣足食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担。
从古至今,孝爱故事,享誉天下。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虽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1、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2、没有孝心就没有责任心
3、孝心是检验人格的标准----孝心是一场考试
4、孝心是社会赋予的责任
三、怎样尽孝道
(一)生活中的实例
一个不孝子,拒绝赡养父母亲,正月初七硬把老母拒之门外,不让老人进家,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这时他却说什么“老太太现在死了,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风光光走,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了。”于是借了4000多元钱准备办丧事。看了这条消息,联想到当年我的一家邻居,那邻居老夫妻有5个儿子,有在城里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汽车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抚养老人的态度上,却惊人地
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交5元。可怜的老太太不久在贫困和精神折磨中死去。5个儿子忽然“人性”大发,说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的死了咱不能跟一般人家一样,要轰轰烈烈,争个脸面。于是每人拿5000元,大张旗鼓,一时间好不热闹。可街坊邻居们看了他们摆在老人灵前的山珍海味,大骂说:“早有这般孝心,你老娘能死吗?!”
有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老人在世时不孝顺,对老人的生活不关心,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年老的时候,子女能够善待自己呢?我们今天孝敬老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们养成尊老的习惯。
第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说: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亲。这两则故事说明,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么对待你。可见,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为儿女做典范。
1、这个问题要从了解老人和理解老人下手,老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退休在家,),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变化,只是有人明显一些,有人就不那么明显。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返童现象”,他们爱激动,爱生气,贪吃,常常眼红别人的东西,做了一件好事就希望听到晚辈表扬和奉承,有时甚至自己夸自己,活象个“老小孩儿”。他们自尊心很强,总感到自己年纪大了,是长辈,该受尊敬,如果小辈公开地反对他,甚至顶撞他,则会使他十分恼火。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有孤独感和退化感,感到自己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好象一支腊烛已经快要烧到尽头了;特别是当白天,子女
们都去上班和忙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便感到孤寂。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一种怀旧感就油然而生,喜欢回忆过去最高兴的事情,最幸福的时光,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弄清楚才是。
人在步入老年以后经济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没有什麽过高的奢望,把精神享受看的更重一些,他们需要子女的理解和尊重,需要的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晚辈——自己的儿女。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父母守在手术室外面,说把我的肝脏移植给他吧,把我的肾脏移植给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脏,那可能十个妈妈里面有九个愿意。但是,我们去找找儿女为父母做过什么的故事,可能远远不如父母对儿女做的多。
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跟同事要怎么说话,跟朋友要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交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父母是亲人,跟父母说话还需要讲究方式吗?
孩子们老说,我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跟我妈说说怎么不行?跟我妈还不能发发脾气吗?跟我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就是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受伤。
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好话要好好说。
2、孝顺从现在做起
3、孝顺从小事做起
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
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天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儿女们总是太忙太忙了。面对父母,儿女应该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得到安顿。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这个世界上,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残酷:所
有的爱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父母来说,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
4、、孝顺从心灵做起
四、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
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老人,死后之孝是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说,一般老人的心理,要求子女之孝,也就是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之时,子女能使自己生活得舒心,对父母知冷知热、知痛知痒即足矣。有一老人,生前病时,子女竭尽心力,满足老人所求,所以,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咛:“我死之后,不要吹手,不要停灵吊孝,当天去火化了事。人死如灯灭,你们的心尽到了,我知足了,你们不用挂念。”老人死后,其子女谨遵父言,没有大操大办丧事。村人知道内里,尽管觉得丧事不隆重,没有说不孝的。有一种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气咽了,就大办丧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即如古人所说:“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随州人有一个特点,人活着对老人不闻不问,宁愿老人饿死、冻死、有病不给看——不孝;老人死后大讲排场,唱歌、跳舞,一路换歌,搞的跟过年似得!甚至有人在丧礼现场演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生前对老人不孝,死后大操大办,于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老人去世时讲排场,大操大办,让老人享受“哀荣”,还不如孝在平时,妥善安排好老人晚年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老人去世后的丧礼办得简单一点,老人泉下有知,也会心安的。
这并不是随州特色,是城市乡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办丧事之风如此之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迷信思想的残留。很多村民仍然认为,丧事办得越隆重,就表示子孙越孝顺,死者在阴间就会“生活”得更好,也就会保佑活着的人平安多福,丧事大操大办成为一种“让死者满意,对生者安慰”的两全之事。这样一来,大办丧事就有了思想基础,一旦有人开始“大办”,在村里“出风头”,势必引起其他人办得更大的连锁反应。
第二,虚荣攀比心理也使得大办丧事之风更加盛行。一些人就把丧事的规格排场看作是财力和身份的一种标志,于是就开始暗中攀比,唯恐被人说成“小气”或“不孝”,争着把排场做得更大。其实如果生前对老人是孝顺的,死后即使一切从简,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果生前并没有让老人安享晚年,死后的大操大办就更是一种讽刺。
如此一来,丧事越办越大,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不良风气。
要转换农村关于丧葬的不良风气,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作好孝敬老人的榜样,引导农村形成一种“生前敬老尽孝,死后葬礼从简”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让基层干部作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民间形成健康的“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孝敬老人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癖、固执;有的则爱在晚辈面前终日唠唠叨叨,指责晚辈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讨厌”,忍无可忍时,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甚至在人前刷老人的面子,使老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或伤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事。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隐忍,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所谓的`“善待”,每个老师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回顾这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我觉得最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就是从来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分数只是一种掌握知识的能力体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以点盖面的做法,永远都是愚蠢的!
班主任也好,任课教师也罢,都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地一笔,这真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若干年后,学生们早已不是当年我们眼中幼稚的孩子,他是否会记住你?是否还会热情地喊你老师?是否还会像当年在学校那样围前绕后?这些,难道不能成为我们老师教学生涯中的回忆吗?是否也能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成败的一个因素呢?
善待学生,其实,就是善待我们的教育,善待我们老师,更是善待未来的那个自己… …
这时,父亲看见他们的行为了,马上走过来,喝住了他们,围在老农身旁的人也一下子散开了。
父亲来到老农面前,与之攀谈起来。两人聊得甚欢,父亲就干脆在草垛上坐下来,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面包和一瓶水递给老农。
那一刻,凯奇情不自禁地喊道:“爸爸,他太脏了,不该给他面包吃。”话音刚落,父亲一巴掌扇在凯奇的脸上。这是父亲第一次打凯奇,凯奇当即哭起来……
回去的路上,父亲严厉地对凯奇说:“爸爸今天责罚你,是要告诉你: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没理由不尊重人家。即使面对讨厌的人,也应该克制自己,对其以礼相待。”
生命中的每一瞬间,过去的都将永不再来,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生命中不可再得的体验,懂得珍惜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着、工作着、奋斗着,总是美好的事情。
惟有珍惜自己,才会豁达处世,以平和的心境直面人生,就能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能拥有一份好的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化疾病为健康,甚至化险为夷。学会运用自己的长处,及时把握机遇,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财富。
珍惜自己生命,是消除自卑,重塑自我,参与竞争,勇于尝试的有力后盾。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坚持与奋斗,在不断努力之中,获得和保持这种心境,你就会拥有潇洒的人生。创造出值得珍重的珍贵的日子。
珍惜生命,有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外延和人哲理。现实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还有太多,如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资源,珍惜健康,珍惜缘份,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珍惜工作,爱情,亲情,友情,邻里情。这都是珍惜生命的内涵。
人生最为关健的就那么一、二步。对错一生。
很多时候。生活不可能重新来过。让时光倒流。给我们一次再次重新选择和把握珍惜的机会。
一次错过,或许就可以改变一生!一次珍惜,或许也可以成就一生。一次放弃或许可以决定一生。
珍惜和把握生活,真的往往也就在一线间,是珍惜或者放弃的一念之差。珍惜了,或者成为佳话,从此拥有,幸福今生。放弃了,稍以犹疑,或许永远与幸福无缘,从此错过,遗憾终生。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是回忆,今天是人生的中心,只有抓紧今天,才能在明天生活得更美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暂人生,百般滋味,余味绵长。。
人生的辛劳中包含着许多痛苦,才有闪亮的年华、光辉的业绩。
老人公园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长寿国家之一,老人越来越多,但相对来说老人活动场所却越来越缺少。于是,日本建设省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公园,利用人数越来越少的儿童公园改变为“老人公园”。
老人电话 德国有个“电话道德帮助福音协会”,这个组织设在斯图加特,德国各地的老人只要拨通需要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尽情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担心;而接话人也会为你解说和安慰,并热情周道地为你想办法解决。
老人院 日本厚生省社会保险厅在全国建立了10个“老人院”,每座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容纳150人,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各占一半。公用设施有会客室、茶馆、游泳池和娱乐室。居住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人,经费由国家拨款和入院人员支付。“老人院”与附近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老人有病可随时治疗。目前,日本各地有收费的地方养老院226所,每对夫妇每月需交费高达21万日元,因此许多人都支付不起。现在由国家兴建“老人院”,收费低廉,所以大受欢迎。
退休专家服务公司 设在波恩的社会公益团体“退休专家服务公司”,成立于1983年,其宗旨是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现在,除总部外,已有几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该公司為企业提供服务的期限长达6个月,短的仅有几天,企业为此要付出4500—7500马克的费用。这笔钱主要用于经营管理费的支出,而专家本人的劳动则是义务的,不要任何报酬。
老人知识交易所 为了充分利用老人的知识和经验,德国老人英格堡·泽尔特在柏林开创了一个“知识交易所”,专请退休老年知识分子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不收费用。许多求知者、特别是准备报考大学的青年都来这里求教。“交易所”开办才9个月,已有1000多人登门请教,600多人通过电话咨询,并有500多人建立固定的联系。这个知识交易所为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贡献,因而深受人们的称赞。
老人临终关怀协会 这是由美国医务人员、家属和其他社会人士自愿参加,无偿为老年病人提供服务的组织。目前,美国各地已有1700多个这样的协会。当危重的老年病人需要特别护理时,可以得到这个组织成员的精心照护,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体会到人间互助友爱的温暖。这类“关怀院”收费标准低于一般医院的20%,不足部分靠社会捐资,工作人员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到“老年关怀院”,或病人家中提供服务的。
不设防的“老人监狱” 住在德国辛根市监狱内的囚犯,都把这个高度不设防的监狱当作他们的另一个家。这里囚犯没有一个在50岁以下,因为这是一所专门监禁高龄囚犯的牢狱。要进这所监牢,条件还挺苛刻,囚犯必须是50岁以上,没有多大危险性。而且刑期不少于15个月的犯人。极目所见,这里有键身房,绿草如茵的草坪,还有一个大鱼池。只是看到高耸的岗楼、刺射的铁丝网和电子监视装置,才意识到这里是监狱。
早上八点,带女儿去社区保健院打预防针。打完针,要赶去上班,所以去的很早。到时,病人稀稀拉拉。取号,排队,等医生,一切安排妥当。心情大好﹗
看到门口张贴营业时间表,营业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 2:00—5:00。看表8:15,到上班时间。一手抱宝宝,一手拿病例,走到诊室。医生正在收拾桌子,瞟了一眼,未等我开口,她说:“外面等着,我没有号。”我:“不是八点上班吗?” 她自顾自地收拾,不再理会我。我傻傻地站着,静静地看她收拾,站立约两分钟,退了出去。心里很是尴尬﹗
约十分钟后,她终于叫号。赶紧上前,递过预防接种证。她翻了翻,说:“你不属于这个社区,去自己的社区接种。”早早排队,等候,结果不给接种,心里着急。我赶紧解释:“不是全国免费接种吗?我在其他地方都可以接种。”……我利用五寸不烂之舌,一番辩解。她始终坚持只给本社区的居民接种。最后,没有办法,查出住址门牌号,符合她的条件,才接种上!心里有些窝火﹗
一切办妥,等着注射。走进注射室,一位50来岁的老员工接待我们。她瞄了一眼接种的记录。很是不屑的语气,哼哼唧唧对邻桌的同事说:“接种的全是免费的,花钱的一支都没有接种。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图便宜,不懂还以为自己很懂。”当时,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心里的难堪,无法言喻。受到莫大的侮辱﹗
心里带着无比的委屈,结束育苗接种。早上的大好心情,被她们残忍地撕裂粉碎,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跌到谷底。
对于她们,我这样的小人物,每天成千上万,微不足道。她们很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无暇顾及。但是,她们这样的“大人物”, 随意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却影响小人物一整天,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心情;她们这样的“大人物”,多花几分钟,多写几个字,多讲几句话,小人物却少跑几公里路,少浪费几天时间,少损伤无数的脑细胞。
爱因斯坦相对论说:“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对性的,没有绝对的`事物。”当然,在特定环境下,小人物可能变成“大人物”。比如我,小人物回到单位,面对无数的病患。在患者眼中,我是他们的“大人物”。我如果处理不好糟糕的心情,可能会出现心理学转移现象,即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那么,糟糕的心情转嫁到我的病人身上,病人又将其转嫁给他的小人物身上,一步一步地扩大,至此产生“蝴蝶效应”。
我和同事深刻的认识到这点,所以工作中,尽量与人方便。有时候,半夜时分,急症药房库存不足,宁愿选择多跑一趟楼,不麻烦病人下次再来;有时候,病人心情不好,抱怨东埋怨西,苦大仇深的样子,尽量找宽慰的话,稳定他们的情绪;有时候,急诊科护士取药火急火燎,逼死人的节奏,多多理解配合,她们的职业特性——“与生命赛跑”。有时候……
秋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进医院的前一刻,突然觉得非常害怕。进去了一看,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院子:左边是普通医院的病房,右边是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假山假石。上午太阳好,老人们坐在轮椅上听着音乐,晒太阳。
幽暗的走廊两侧有许多病房,我们去的其中一间,一个老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身上盖着一床小毯子。病房里有一个护工,房间里还有一个小电视,声音开得不大,就是一个俗世的响动。
我之前没有接受过“临终关怀”的培训,但是我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博客,我总结了一下,面对临终的病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平静。不需要悲伤、同情、震惊、激动、感慨,平静地和他相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
第二条就是耐心。耐心容易,平静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孩子。看见临终的老人我们尚可平静,看见孩子,实在难以克制。房间里有三个孩子,护士长说,这是同期最少的一次。上个月,还有八个。医院已经放弃治疗,判了死刑的孩子,会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再也不会露面。我想,他们未必是冷酷,也许就像我一样,是软弱——他们不敢面对那道伤口。
但是,还活着的孩子不是一道已经完结的伤口啊!他们还活着。这些孩子比同龄的小孩儿要弱小一些。一个小男孩儿,两只圆圆的对眼,嘴巴总是微微张开,非常可爱。他没有舌头,两只脚不能伸直。“他活下去是没问题的!”护士们都说。孩子的表情非常丰富,非常开心。另外一个女孩儿,则显得悲伤很多。她只有两岁,剃着光头,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睫毛长长的,皮肤也白净。她有癫痫,从来不肯下地走。女孩儿一直用手捂着嘴巴,脸上闪过成人才会有的厌世的表情。
我们去抱他们,他们的体重很轻。我去握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突然紧紧地攥住了我的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父母能忍心松开这双小手。
随后护士长将我们领到一位老人床前,说老人很传奇。
老人确实很传奇,他是溥仪的最后一任护卫官。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在挂水,端坐在病床上,仍高大挺拔。他用日语和我们说话,说:“在日语里,我就是‘五月蝇’,招人讨厌!”我们问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他却说:“最惨就是四八年征兵。惨!”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护士长说,他身体没问题,就是活得不痛快了。人有病,不一定是身子病了,有时是心病。护士长跟老爷子说:“枪林弹雨您都活下来了,不能输给自己,要好好活!”老爷子大声地、傲然地说:“没兴趣了!”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活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都谈不上兴趣,就是忍耐。一个人出于兴趣而活着,失去兴趣了就不想继续,这是多么稀罕的气概,多么清高的心劲儿。他年事已高,但是并非苟延残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生命尊严。
“临终关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并不太明白,但是我想,大概就是帮助病人抵抗病痛,让他们痛而不苦,让他们还保存一些希望,让他们在最后的这一段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肯定自己的价值,让尊严重回自己的心头,将无助和无用的沮丧都放下。如果说漫长的一生就是一部超长的电影,那么“临终关怀”就是帮他们剪辑出一个精彩的短片,然后让他们枕着入眠。
一位朋友看电影《入殓师》深受感动,写了这样一句话:“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生活中常会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重大的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善待他们。
老人的种种“古怪”,并不是他们要存心让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开始明显地老化,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生活的不是很好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语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隐忍,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李文展)
请别让你的父母“过度牵挂”
一、老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老人退休后将感情和生活重点放在儿女们身上,是完全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突然无所事事,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变得特别需要和看重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
但由于生活圈子变得狭窄,因此老年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通过对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来引起儿女们对自己更多的重视和爱。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二、过度牵挂危害健康
过度牵挂儿孙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发病。专家认为,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
首先,老人要学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即适度关心、适度放手、适度分离。
其次,老人要多培养兴趣,经常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另外,老人还要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害怕、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
三、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子女,对老人们的“牵挂心理”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老人事事都要插手、件件都要当家,这是独断专行的老派家长作风。其实这恰恰是老年人自身渴望被关怀、被牵挂的心理表现。
(老人)已经第八十五天了,一条鱼也没有打到。我好像已经老了,开始背运了。可我的胳膊倒还是有着劲儿的。
(旁白)他慢慢地升起那张补过几次的旧帆,那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不会失败的旗帜。
(老人)太阳升起来了,太阳刺痛了我的眼睛,这耀眼的阳光已经把我的眼睛刺痛了一辈子。我感到有点儿老了,有点力不从心,可年轻的时候我是个好水手啊。
(旁白)不知过了多久,老人发现,那绿色浮杆急速地向水里沉去,他拉了拉鱼绳,感到了沉重的份量。
(老人)我钩住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啊,它几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鱼有这么大的劲儿呢,它只要一跳,或者往前一窜,就会要了我的命。
(旁白)老人全身心地等待着他和那条大鱼的最后搏斗。他想,他这辈子不会再遇到这么大的鱼了,他要最后再赢一次。太阳落下去了,夜晚来临。老人感到寒冷。他望着满天的星星,他的那盏哈瓦纳渔灯也不像从前那么明亮了。那条鱼拖着老人的小船在海上游了一夜,老人没想到等待一场搏斗需要这么长时间。第二天,当太阳再一次升起,老人又冷又饿,疲惫不堪。
(老人)我已经感到了你的力量,让我们面对面地斗一斗吧。我和你谁也没有帮手,这很公平,来吧,来吧,让我看看你是谁,我知道你是谁,用你的大尾巴来拍碎我的`船,用你那坚硬的长刎来刺穿我的身体吧,我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不会后悔,死在一条金枪鱼的手里。
(旁白)当夜晚再一次降临,老人精疲力尽,甚至昏迷。
(老人)它不会有那么大,不会的!
(旁白)它就是那么大,大得出乎老人的意料。老人看见了鱼的尾巴从水里露出来,满身紫色条纹,它伸展着巨大的胸鳍,围着小船打转转,老人看见了它的眼睛。
(老人)我只有一次机会,这是生死搏斗。不是我叉死它,就是它撕碎我。
(旁白)老人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他用绵软的双手努力握紧他的鱼叉。然后站起身来,将鱼叉举过头顶,他将鱼叉举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老人)来吧,冲着这儿来吧,作一次临死前的最后的决斗吧!我老了,没什么力气了,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辈子。嘿!老兄,我还从来没见过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的鱼呢。来吧,我们都快死了,看看我们究竟,谁杀死谁!
(旁白)那条鱼挣扎着向老人的小船冲过来。它游得那么快,那么有力,坚硬的长刎就像一把利剑!
(老人)哎……
(旁白)老人拼尽他最后的生命,将鱼叉扎入了大鱼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鳍挺在空中,高过老人的胸膛,老人扎中了大鱼的心脏!大鱼生气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挣扎,它跳出水面,跃向天空,把它的长,它的宽,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现出来,而后,“轰隆”一声落入水中。
(老人)哈哈哈哈……
(旁白)老人赢了,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那条鱼,那条他一生都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鱼。那条鱼比老人的小船长出许多,老人用了最瘫痪的躯体,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小船拴在大鱼的身上。不知道应该让鱼带着他走,还是让他带着鱼走?这时候,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朝这里涌来。成群结队的鲨鱼向老人的战利品,那条系在船边的大鱼发起了猛攻,那撕咬鱼肉的声音,使老人再一次站立起来。他重新举起鱼叉,悲壮地站在船头,他决心捍卫他的战利品,就像捍卫他的荣誉!
(老人)这不公平,你们这些厚颜无耻的强盗,真会选择时机。但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
(旁白)当老人终于回到出海时的那个港口,天空第三次黑暗下来。他的船边只剩下大鱼粗长的白色脊骨,夜晚的潮水摇晃着那条美丽硕大的尾巴。老人无力上岸回到他的小屋,就在船上躺下了。头枕着那张补过几次的旧帆。
(老人)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我快八十岁了,我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孩子,我不再是你们印象中的那个整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不会生病,年轻力壮的妈妈。我已发苍苍、视茫茫,牙松动、腿乏力、病痛缠身。
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它艰难而狭窄。
现在,我真的需要你们的理解、耐心和帮助,而这种需要,我是一种羞涩的无奈。
当我准备把掉了的衣扣重新钉好时,请你帮我穿一下针;当我吃力地攀登公共汽车时,请用你的手拉我一把;当我面对电脑、乎机等新科技不知所措时,请耐心地教教我……因为,它也同样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乐趣。
你们工作太忙,生活太紧张,不一定要经常回家看看,不妨经常打打电话,在电话里谈谈你们工作的成败、家庭的`悲喜、孩子的可爱和淘气,让我能感到生活脉搏的跳动。当我向你唠叨时,请你耐心地听下去,虽然我经常唠叨的还是那些说过一千遍的叮嘱和说过一万遍的期望。但这里有我对你们全部的爱。
每天清晨,老人起得格外的早。然后拿起扫帚扫着门前的落叶。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按扶着拐杖,弯着的腰驼得老高…饭后的中午,老人的门前老树下都会围着一群小孩。他们在那里闹着,你追我赶的,玩着过家家和各种游戏…老人坐在一旁观看着,双眼里依旧流露出一种期盼。老人偶尔还会提醒那些调皮的小孩:别打架,别攀高…小孩玩倦了,累了就会围坐在老人身旁,要求老人给他们讲故事。每次老人都是满脸慈祥笑着答应了。老人讲得绘声绘色,小孩们听得格外认真,一双双眼睛里充满着好奇与童真。讲到动情时老人也会跟着小孩哈哈大笑起来。老人还会拿出一些糖果分给小孩,这些都是邻居们分给她,她一直舍不得吃藏着的…而这一刻,老人全拿出来分到了那一双双沾满泥巴的小手上。老人对小孩们的爱,就如同对自己的亲孙子女般。
夕阳西下的黄昏,小孩们各自归家了。热闹消退后此刻变得格外安静。老人望着蹦跳走远的小孩,独自叹息,有时还会低头偷偷抹着泪,自言自语道:“儿啊,你要是还活着,我的孙子也和他们一样大了…”
老人是一位孤寡的五保户。儿子生出来不久就夭折了,后来老伴也离她而去了…旁人都说老人是克星,注定孤独一辈子。于是,老人独自一人守着老屋,一守就是几十年。
老人的梦里经常听到一个声音,那是儿子呼唤母亲的声音。只有在梦里老人才是幸福的,嘴角在上扬微笑着…毕竟是梦一场,在无数个黑夜里,老人从梦中醒来,依旧是一个人的床,空荡的小屋被漆黑与寂静包围。梦与现实的交替,老人变得失落,辗转反侧,静待天明。
白天里,老人有时会拄着拐杖到邻家窜门,拉拉家常,打发漫长的时间;有时会坐在门前树下缝缝补补,穿针线时老花镜低到鼻梁处,拿针线的手在颤抖着,来来回回穿了好几次总算成功了。老人抬头,用手扶了扶老花镜,自语道:“哎……老咯、穿根线都折磨了半天……”
秋收的季节里,老人还会帮邻居晒谷子。炎炎烈日下,老人弯着腰,肩上搭着毛巾,汗水把衣服浸透,偶尔艰难直起腰来用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老人总是闲不住的,总是忙活着。因为老人明白,只要闲下来,就会被寂寞感包围。只要闲下来,就会想到那些伤心的过往。只要闲下来,就会感到孤独无助……
老人在村子里很受敬重。老人经历的世事多,邻居们遇事拿不定主意就会上门找老人,老人总是很乐意地指教着。这也是老人最以为豪的事了,因为老人觉得自己还没有被遗忘。
日子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走过,白天昼夜交替着,老人也日渐老去……
某个日落的黄昏里,邻居发现老人安详地躺在小屋的床上,紧闭的双眼,眼角的泪痕似乎还在诉说着老人昨日的悲伤。老人永远长眠了……
【善待老人美文】推荐阅读:
请善待身边的小人物美文11-06
吃香蕉的老人的美文欣赏06-20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主题辩论赛策划书05-31
善待生活优秀11-20
善待自己抒情散文06-06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10-19
善待生命的作文12-17
善待青春议论文06-12
善待自己作文450字06-25
善待生命优秀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