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荐8篇)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1

新能源汽车: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石油消耗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而石油生产相对集中,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变暖趋势。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汽车二氧化碳总排量将从1990年的30亿吨增加到的60亿吨。传统汽车尾气排放中包括多种有害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中国环境保护部称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治理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严峻;美国环境保护署底调查结果表明,美国有46座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电厂排放的废气以及供暖设施产生的烟尘。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汽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加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未来5—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将遵循节能、环保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辆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年至。据预测,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期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1、美国。当前国际上车用替代燃料发展主要是乙醇和生物柴油等非化石类燃料,乙醇作为首先规模化应用的生物质燃料在部分国家得到一定程度推广。美国一直致力于提高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资源使用量,—,美国乙醇汽油的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09月,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美国使用的可再生汽车燃料数量从年约45亿加仑增加到20至少75亿加仑,相当于美国车用汽油需求量的3.71%.201月24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宣布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政策,提出美国应努力在未来十年之内将汽油使用量降低20%,这样美国就能将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量削减四分之三,其中有15%(350亿加仑)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燃料以及其它替代燃料实现的。年4月,布什政府公布了可再生燃料标准,该标准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比如由谷物提炼的乙醇,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这一标准值将逐年上升,至年将达到75亿加仑;同时政府也对生产燃料乙醇制定了优惠政策,并鼓励以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组成部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发展和利用新能源,使美国摆脱对海外石油的过度依赖。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通过制定进一步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奥巴马4月初曾表示,联邦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尽管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美国汽车业衰退的现状,但它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也是奥巴马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体现。美国汽车厂商和一些科研机构也都在采取相关行动,这使新能源车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奥巴马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驱动混合动力车行驶的电池组技术是需要突破的关键。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这些新能源政策,更加明确了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

2、日本。日本的能源资源极为贫乏,大部分能源依靠进口。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其能源自给率仅为17.7%,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日本同时又是世界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是日本政府面对的重要挑战。为此,日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能源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努力做到“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既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有关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特别措施法》《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日本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关各方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着效果。日本异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2006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目前近50%的石油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到40%.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韭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七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三倍以上。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汽车,日本从204月1日起实施“绿色税制”,它的适用对象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以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前3类车被日本政府定义为“下一代汽车”,购买这类车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赋优惠。联合国有关机构在3月重新修订汽车的世界标准,将就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设立全球统一安全标准,并有望成为世界标准。此外,日本实施低排放车认定制度。高、中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可以向国土交通省申请接受低排放车认定。消费者可根据所购车辆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减税待遇,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地方公共团体,还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日本媒体将年称为电动汽车革命之年,在这一年,从“汽油车转向电动汽车的革命已经开始”.

3、欧洲国家。欧盟在发布了《欧洲未来氢能图景》,并制订了《欧盟氢能发展路线图》。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这些国家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了其本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竞争力。凭借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强大的技术优势,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目前,柴油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比重已超过50%.欧盟同时重视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欧盟委员会在2006年1月通过“生物燃料战略”,旨在促进生物燃料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技术开发,改善生物燃料的成本竞争力;并于2006年6月进一步发表“生物燃料2030年展望”报告,计划在2030年实现交通运输燃料的四分之一来自生物燃料,提出了具体时间表。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今后7年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此外,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0月通过了有关发展氢燃料汽车的立法建议,欧盟和私有企业将各出资4.7亿欧元在今后6年的时间内发展氢燃料汽车。除欧盟委员会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消费(见表1)。

政府支持助力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国内外汽车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如何执行的层面。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尊重对手才能战胜对手,中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后来居上,就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扶持上下更多的功夫。越早重视研发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早掌握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这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从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国从2007年起开始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力量研发新能源车,投入近20多亿元。2007年1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该规则还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意味着新能源车有了自己规范的行业准则,也被业界看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及市场化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从表2中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主要性能的比较上可以看出,目前业内公认现阶段最适宜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应为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几种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成熟,又可达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且主要采用制动能量回收不需外部充电设备,最易普及。而纯电动汽车虽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续航里程有限,电池自重较大,公用充电站建设匮乏,尚难大面积普及。但随着电池技术特别是磷酸铁锂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燃料电池车是曰前人类可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目前燃料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成本高昂,燃料电池反应的催化剂为贵金属铂,铂价格高昂,运输、储存氢的成本也较高。其次,目前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仍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商业化阶段。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显示,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仅仅在2008年6月一个月内就完成100辆的销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科技部组织相关国内汽车厂商,共向奥运会提供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00辆左右,这些车辆均属国家863计划支持研发的自主创新产品,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良好基础。奥运会期间5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和使用,使得2008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

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2009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及一系列产业振兴战略决策精神,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写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同时,财政部、科技部特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财政补贴办法中明确,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2009年2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在京召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为13个试点城市授牌。这是国家最新推出的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重要举措,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汽车产业振兴的共同行动,标志着汽车产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有望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还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描绘了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推动新能源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产能;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万元补贴,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电池充电站。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贷款贴息方式,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技改,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2009年7月11日,为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项专项行动来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上汽、东风、广汽、北汽、华晨、奇瑞、江淮等行业前十位整车企业一把手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的联合行动问题。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制定了“积极引领,联合行动,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行业电动车发展战略。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年9月5日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应用。电动汽车在中国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11月17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在清洁能源、环保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在未来5年内各出资一半,合作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启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合作协议、再生能源伙伴关系、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等。2009年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新能源产业,这将有望打破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匮乏、关键性零部件研发投入不够的僵局。

2009年12月3—4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对《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7项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查。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为时不远。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经过了几年的反复讨论及完善,眼下已经步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始实施或是计划出台相关的政策,而这一切对于有购买新能源车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上述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这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3、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伊始俨然成了最热门词汇之一。不仅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意欲取石油巨头而代之,成为国内的能源霸主。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启动起来,欲发掘这一“金矿”.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推波助澜,正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尽管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有着各种看法,但中国汽车业已无可争议驶上了新能源汽车快车道。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永恒的话题。

中国政府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下降40%到50%后,为实现该目标,交通领域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碳排放成为2010年两会的又一个重点话题,而作为主要碳排放源的汽车行业,无疑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热点话题。“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这是2010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表述。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众多低碳概念中惟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子行业。这显示出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预期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获得较其他低碳行业更大的扶持力度。国家发改委现阶段的重视程度也远超其他行业,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低碳领域国家最重点的扶持行业。国家发改委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不久就将批准出台,将新能源汽车提高为国家战略,这将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二分之一,约为6500万辆。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钱”途可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也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措施促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总之,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来5—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经验证明,没有财税金融刺激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相关政策鼓励的类型。应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有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中国要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组织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形成必要的合力,联合进行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和产业化,尽可能使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少走弯路,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2

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能源竞争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中国资源能源供应持续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矛盾日益尖锐,我国能源战略势在必行。

新能源产业是指开发利用新的能源资源和对传统能源进行变革更替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从涵盖领域看,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煤炭清洁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先进电网等8个方面。新能源确实是一个未来发展很好的产业,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各界都在重新调整新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能源需求逐渐增多,包括传统的能源资源还是有限的。新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一些新的节能技术产业,如半导体照明产业,它有巨大的节能和环保价值。新能源也是未来改变一个新的经济结构的产品,所以说市场前景将会非常乐观[1]。

进入“十二五”,全球能源公司都在抢滩能源。美国石油巨头纷纷增加投资预算。为了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企业,韩国SK能源公司正积极投身于以未来能源为中心的新成长动力的开发。欧洲也在寻求其他能源或发展新能源科技,以脱离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日本,太阳光电开发被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视为未来新能源开拓的战略方向之一。

新能源将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由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发展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通过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原料来制造生物燃料,可以节约耕地和粮食,以应付粮食危机。发展新能源的目的,一是能够跟踪世界能源发展方向,提高我国能源产业国际地位;二是加大能源投资,扩大满足内需;三是立足长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四是减轻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到来,新能源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一是因为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单一,能源结构亟须优化。二是必须降低国际石油依赖,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三是低碳形势逼人,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四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技术迫切需要提高。五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企业经营困难。

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发生重大结构调整并迎来战略机遇期

不断出现的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两大难题之一。如何化解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全世界的事,也是每个当事人的事。资源环境的压力正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表现之一:风电发展风头十分旺盛。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3 500万kW·h,年发电量约500亿kW·h。短短五年时间,我国风电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表现之二:核电事业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核电科研技术方面,国家能源局设置了10个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表现之三: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2010年,中国光伏生产产量比2009年约增加1倍。光伏产业“原料在外、装备在外、市场在外”的状况也有改善。目前,装备的国产化率能够达到70%,多晶硅原料的进口比例也有明显下降。表现之四:太阳能产业整体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使用国。表现之五:一些重大项目建成实施。如我国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大唐天威(甘肃矿区)10 MW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在嘉峪关市开工建设[2]。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已斩获多个“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97亿kW·h,居世界第一,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2亿t;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在建核电机组57台,我国在建28台。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我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的生产国。

“十二五”规划给新能源产业以更高的定位。加快新能源发展有着深刻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国务院把新能源产业列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对于“十二五”的能源工作,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一要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二要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要优化能源发展区域布局,四要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五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的新能源虽然潜力巨大,但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十二五”将是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未来五年我们要共同回答的命题。2011年全国能源会议给出了“十二五”时期国家能源发展的思路:分别对清洁能源中的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进行了定位,指出在核电领域要尽快形成自主品牌,风电要扶持大型风电企业发展,把太阳能打造成新兴能源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末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1.4%的目标[3]。

风电、核电和太阳能“三驾马车”将引领我国新能源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战略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大结构调整。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三驾马车”,全国能源会议对其进行了准确定位,即优先发展风电,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将成支柱产业。

太阳能将成新兴能源支柱产业。调整结构是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思路,未来5年,我国将在保护生态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稳定发展太阳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

开发用得起的太阳能技术。硅基光伏(PV)电池目前是利用太阳能的最普遍方法,但纯硅片的昂贵成本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无论多么有效的能量转换技术,只有在成本可承受的情况下才可能推广应用。对于开发有效且经济上可行的太阳能技术,科学家提出了优先研究目标。一是把太阳能变为化学燃料;二是获得已存在于自然界的太阳能;三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四是储存新收集和转化的太阳能[4]。

风电发展需要扶持大型风电企业。过去五年,我国风电装机量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量已达3 100万k W·h,连续五年增幅超过100%。我国风能资源发展潜力巨大,陆地风能资源达到23亿kW·h,海上风能资源约2亿kW·h。《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9 000万kW·h,其中海上风电500万kW·h,到2020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1.5亿kW·h,其中含海上风电3 000万kW·h。

国务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太阳能与风电两大产业,风电发展排在前面,即优先发展风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对我国未来五年风电发展思路也有新的提法,更加注重风电的走出去、产业集中和就地转化,从而明确了风电产业发展的3个新方向,即将扶持大型风电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国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走出去”;强调“十二五”优先发展水电,鼓励风电。

关于风电装备制造业,国家将扶持大型风电企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走出去”。在风电开发方面,将始终不渝地推进风电开发,统筹落实市场消纳,搞好输电规划,加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争取并网风机累计达到5 500万k W·h的目标[5]。

“积极发展核电”变为“大力发展核电”。“十二五”能源规划核电容量将翻8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在建机组达28台,3 097万kW·h,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并已建设世界上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对核电的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装机将超过8 000万kW·h,2030年达到2亿kW·h。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翻8倍。今后在项目安排上,国家将优先安排沿海核电建设,并且稳步推进内陆核电项目,10年期间投资额将超过6 000亿元[6]。

为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新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中,新兴产业规划将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确定为发展重点,引领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

对于发展核电备受争议的几个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柴松岳指出,从厂址资源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在未来10年间建设1亿kW·h以上核电的条件;从铀燃料资源看,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重视鼓励新能源发展,但新能源产业必须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必须汲取。新能源发展关键是新,整个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运作模式新或者赢利模式更新,必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断探索前进。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要做一些深度思考。一是新能源产业盲目上马或引深层危机。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鼓励,我国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目前形成较大规模的新能源基地已达10个。但新能源不能搞“大跃进”。二是新能源盲目扩张或殃及信贷。发展新能源是国家鼓励、政府支持的,很多新能源项目需要大量资金,银行会抓住新兴产业的信贷机会,但是信贷规划也会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三是新能源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专家呼吁,应尽快向研发倾斜,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弯道超车”。从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来讲,必须以自己拥有这种核心专利技术和拥有研发条件为背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做支撑,一般常规企业、中小企业一定要慎重。四是新能源产业期盼关键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发展不但要有长期规划,更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法规是产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在产业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研发新能源产业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加快项目的核准、备案,在财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此外在金融、企业兼并重组、对外合作交流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做好各项能源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的关于能源战略的“两个目标”,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任务。如今,我国要利用和把握好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以新能源引领产业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水平,逐步有效地解除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继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大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步伐,继续推进能源品种、合作领域、合作地区、合作方式多元化,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剑平,郝彦菲.新能源产业有望成经济新增长点[N].中国证券报,2009-07-03(4).

[2]郝鸿毅.第二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文字实录(2)[EB/OL].[2010-6-19].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pecial/shiyousecond/20100627/2349221.html.

[3]霍丽文.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EB/OL].[2010-11-16].http://www.cinic.org.cn/site951/nypd/20101116/438910_1.html.

[4]凤凰网财经.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EB/OL].[2011-01-09].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10109/3174990.html.

[5]生意社.全国能源会议对新能源三驾马车进行准确定位[EB/OL].[2011-01-11].http://china.toocle.com.html.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汽车产业 专业教师 自主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领域上较传统汽车有了很大拓展,并融入了当今前沿科技,前瞻性强、技术叠生、更新快,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有了更高的能力培养要求,由此对汽车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有了更新、更高的现实要求。

目前,由于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及专业教学实践和经验均源自于传统汽车,而职业院校又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产、教、研三者结合不紧密,教师对汽车产业发展资讯及其服务后市场的人才能力定位的把握处于被动和滞后状态,原有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教学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要求,加之,教师对有关新生技术及其衍生的应用技能的传授缺乏教学实践,使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策略的把握存在盲目性。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视野下,教师要以专业发展为引领,积极促进专业能力的自主发展。

一、增强职业危机敏感性,激发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实现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汽车专业教师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大背景下,应增强职业危机敏感性,主动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路径及其在汽车技术上的变革,领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发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以及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将面临的挑战,通过系统反思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和困惑,并将之内化为需求,激发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二、以促进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做好自主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阶段特征,其不仅是教师成长的目标,也是一个动态、连续并贯穿其整个教学生涯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个体主动、自觉参与才能完成。教师对自主专业发展有了规划,才能在自主发展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行动目标,避免出现行动盲目和职业懈怠。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应以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为导向,通过客观、全面、深入地剖析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形成发展愿景,从而确定出自我专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发展阶段和行动目标,并动态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修正规划内容,制订出合乎个性、现状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三、加强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结构、新技术不断叠生和涌现的现实背景下,应勇敢跳出传统职教师资成长的藩篱,开阔自我专业发展视野,主动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积极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开展跨行业、跨学科的横向学习和交流,及时把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走向及其最新技术成果,并通过实践参与、科研探究和专业合作,促进自我产教研融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加快对新知识的建构和专业能力的创新,从而不断拓展、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促进自己由“学科型、传统型、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型。

四、大胆开展教学实践和反思,加快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识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涉及许多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且知识和技能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会被不断地更新和替代。因此,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信息,开放课程内容,将随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新生的知识、技能引入教学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及时捕捉教学灵感,发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得失,促进教师通过自主的教学实践反思和研究,找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同时,也有利于驱动教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策略和方法,克服和消除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合理,促成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新的教学经验的生成,从而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核心竞争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有效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强化职业危机的敏感性,科学规划好自主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和行动反思,才能增强专业自主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

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XX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XX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50MW。规划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生产线项目、武威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组件项目、湘电风能(甘肃)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2.5MW及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宁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构件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等20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中广核一期49.5MW风力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广核二期49.5MW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49.5MW风电项目、武威洁源红沙岗58.5MW试验风光互补项目、常州天合49.5MW风电项目等正按计划进度抓紧建设。

(四)生物质能运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压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质能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沼气。农村沼气的应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采用集中或分散式的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今后开发生物质能燃料、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广阔。

三、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特变电工9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三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甘肃59MW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5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缓慢,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

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节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但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片段发展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电网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急需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入输出配套设施。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依据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武威实际情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施规划带动、园区集聚、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科学谋划定位,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引导,立足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分析产业现状、行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学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新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产业提升,是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在园区建设上,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点线结合、横纵拉伸,合理调整产业内部分工,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要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坚持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以合理布局项目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主线,鼓励新能源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改善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规范简化各类审批手续,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把园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武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加快推进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构建“4+3+2”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以常规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的循环产业链,配套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三是加快推进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力争形成民勤城东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规划建设天祝松山滩风电产业园。尽快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松山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三)实施项目带动,延伸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链条。一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精心谋划项目。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壮大新能源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型光电、风电产业项目。二是要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项目发展瓶颈。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地和资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这两大难题。在土地方面,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用地供给。在融资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设—拥有—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DBFO(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政银企三方要合力共为。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电、风电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重点项目。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注重科学运作,制订详细工作推进计划,设定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部门,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责任捆绑,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要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好投产运行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力争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四是要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项目,打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大力引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着力解决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问题。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高标准的技术开发中心,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生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产业科技创新梯次格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鼓励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竞争能力,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5

【摘要】:文中介绍了新能源,通过对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提出了新能源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据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来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ICTresearch认为,IEA的研究过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应占世界总电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征

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2.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

1)光伏:市场短期的阴霾不掩长期灿烂,光伏辅料的国产化机会备受关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ICTresearch认为短期内,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但长期看终端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ICTresearch维持行业长期高景气的判断。

2)风电:行业整合加剧,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凸显,关注风机材料国产化的蓝海市场。短期供给过剩导致的全行业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3)核电:安全风险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电事故造成的深远影响,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计划逐步退役核电站;国内政策并未改变目前的核电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可能放缓,未来审批标准将愈见严格。

4)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关注电池材料商的业绩释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运营先行,ICTresearch认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并行,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四、细分产品详细分析

1.世界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在能源紧缺、节能减排的格局下,太阳能的安全、无污染和资源无限等优良属性注定了太阳能必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

2.中国与世界光伏市场规模现状

如图

2、图3所示,中国2015年光伏装机量要达到10GW,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地震十分重视,重新检讨了能源结构,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点。除了ICTresearch传统意义上要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财政补贴内最大限度的推动光伏发展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电网建设。这主要是要解决长距离输送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覆盖范围要包含新疆、内蒙等)和输电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等技术的突破)。随着今后国家输电网络的完善,给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打下基础。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电池片附加值、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产业链走势低位盘整。

3.光伏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及博弈方式

2011年8月1日,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非招标光伏项目实施统一上网电价。发改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如图4所示。2011年8月12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路线图》分析,按照以下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kWh,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4.光伏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核心功率调节组件,占整个并网光伏系统成本的10%~15%,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全球逆变器市场主要被SMA所控制,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KACO,FRONIUS,SIEMENS等第二梯队厂商占据了全球约30%的份额。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处在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很大,但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难度大。

5.风电市场现状及分析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经历了从2006至2009年连续4年翻倍成长后,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万kW,再创历史新高,如图7所示。中国风能市场在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会下降,出现风机产能过剩严重的局面,风电采购电价补贴也将取消。ICTresearch预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风电建设速度进入稳定增长期。

6.新型电池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任务艰巨,还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2011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累计产量达到约22亿只,同比增长22%;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的累计产量为约5.8亿只,同比增长20%,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为12000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9%。从单月的情况来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月产量增速触底反弹。铅酸电池的月产增速呈下降态势。

动力电池市场的放量仍需等待。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市场,ICTresearch认为前景不容质疑,但其放量启动的时点应该2013年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标准的确定和商业模式的确定等阶段,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定位的过程还都没结束。因此其真正启动拐点的到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空间同样广阔的储能市场,ICTresearch认为其发展时点应该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应用之后,目前受制于高成本而难给行业带来实质影响。

五、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在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的产品厂商较多,种类较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因此,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金融压力,怎样去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怎样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并具有环保优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领跑新能源这个行业。

参考文献

[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马重芳,大众用电,2007.[2]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悠悠期刊 :http:///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6

日前,记者从多家整车厂和一些业内专家处了解到,半个多月前,他们已收到一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的征求意见稿,这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的《规划》,将在汇总了各方意见后,经主管部门讨论修订,目前已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方案。如顺利通过,该《规划》则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应该会出台。

记者手中的这份共计15页的《规划》是2010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年纲领性文件,与此前我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模式不同的是,这一专项将有可能从研发和产业化两个层次来考虑。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保障措施等方方面面,内容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市场推广和配套设施等全盘的规划。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此前表示,将通过规划的制订,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分两个阶段实施

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到1万辆,仅有9800辆,且大都以公共交通系统用车为主。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十年努力,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上,《规划》提到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产销量达300万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提出目标的实现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15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超过50万辆。

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的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第二阶段是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充电站网络支撑纯电动汽车实现城际间和区域化运行。燃料电池技术与国际同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大规模普及,中/重混合动力乘用车年产销量达到300万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汽车燃油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升/百公里。

纯电动为主要战略取向

为推进节能减排,今年6月初,四部委联合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根据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最受青睐,每辆车可获得最高6万元的补贴。

这与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技术原因有关,同时也反映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在节能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方面,业内人士透露,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路线目前已经明确,《规划》提出将坚持以纯电动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并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路径,我国有一定的优势。即便2030年我国拥有2亿辆电动车,根据电力部门的规划,耗电量也不足发电量的10%。同时我国发展电动汽车还可以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与智能电网的技术相结合,对电网消峰填补。其次,我国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我国锂电池所需要的锂资源储量为38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私人购车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细则出台,中石化(600028,股吧)、中海油、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四大国内能源巨头纷纷加快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步伐。

为了推进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规划》在保障措施一节提到:要加快充电站建设,并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电价、土地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建立共享研发平台

“近年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比较分散,各个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全盘规划,政策的颁布也缺乏系统性。这个十年规划的出台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将从国家层面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有序发展。”王秉刚说。

《规划》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汽车行业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共性技术平台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

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国家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加强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水平。建立全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和产品开发数据库。

重点支持骨干整车企业联合开发小型纯电动乘用车、紧凑型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共用车型平台,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共性平台以及先进汽车节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平台。建立先进的整车设计与开发流程、突破整车设计、系统集成、动力总成、电磁兼容及高压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将逐渐改变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逐个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建立零部件自主研发体系,同时还将健全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并加快充电站建设、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来促进《规划》中计划的2020年目标的实现。

组建“国家队”,未提支持金额

《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限制新能源汽车的无序竞争,因此提出了市场准入制度,特别是合资企业的准入门槛。

《规划》在完善新能源汽车投资准入管理规定中提出,新建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需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知识产权,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1%。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坦言,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工作要按照国家战略组建国家队。国家要求《规划》既能积极引导地方和社会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又要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地政府都“抱自家的娃”,导致政府投资极度分散;此外,企业各自为政也导致了不少项目重复建设。一项统计显示,13家中国车企(包括中国前五大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资总额尚不及一个通用汽车。据公开数据显示,13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共计投资不超过180亿元,而通用汽车雪佛兰Volt电动车的研发耗资就高达50余亿元;丰田汽车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资则高达500亿元。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高级分析师谈际佳表示,“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生的投资泡沫、产能严重现象,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管理层不希望新能源汽车重蹈覆辙。”原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全春泽表示,“无论在中国还是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都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因此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突破。”

按照这一思路,一些有技术及资金优势的国有汽车集团将成为扶持对象。《规划》提出将结合示范工程,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导示范基地;依托现有汽车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北京、广东、安徽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上述基地的产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培育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6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在动力电池的布局方面,《规划》提到要组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动力电池研究机构。重点建设天津、深圳、杭州等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域。培育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分别形成2-3家锂离子动力骨干企业。并重点支持形成若干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团。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7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支持和推动,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世界汽车未来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深圳等有较好汽车产业基础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在抢占先导产业制高点,株洲、唐山、洛阳、盐城等以生产汽车零部件或是以新能源电池为优势的地级城市也争相创造条件,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34家企业的91个以电动汽车为主电动汽车为主的节能汽车整车产品被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级产品广告》,这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进程,同时加剧了有条件的城市先导产业的激烈竞争。

襄阳(原襄樊)作为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汽车产业优势明显,特别是襄阳的软启动项目在全国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从而为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先导产业到主导产业,由主导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对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对于襄阳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

1.1 国家政策给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

据悉,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推出,《政策》提出将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加快兼并重组,并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达到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

汽车业内专家贾新光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现在来看,政策意见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国务院决定扩大示范城市的数量,另外在5个城市试点向个人给予新能源购车的补贴,还有的规定,新能源关键是零部件,如果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合资,中方必须控股50%以上,所以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贾新光同时表示:“与传统汽车产业时期相比,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并不大,要想改变汽车工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就要掌握核心技术和在研发上多投入。”

国家发改委已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并将批准出台,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也将近期出台相关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汽车上午推广使用投入大量资金,重大用于充电钻和电网的改造,普通消费者购买时的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及相关企业的税费减免。鉴于襄阳市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软启动项目的优势、鉴于襄阳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基地的客观事实,襄阳更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1.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在未来10年以几何级数递增

根据专家预计,未来5-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进入大规模产业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和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车、充电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占乘用车销售的5%左右,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产能,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占汽车现在保有量的50%,约为6500万辆。

2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挑战

面对着国际能源环境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机遇,襄阳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应该重视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即目前竞争对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模、研发能力、社会影响和融资水平等,竞争对手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2.1 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迅猛

深圳五洲龙公司从2000年开始研发混合动力客车,现在已经开发出第八代产品,还在沈阳、重庆分别投资32亿、8亿新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揭阳投资7亿元生产动力电池;深圳雷天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已具有生产上千吨稀土钇铁锂正极材料及钇铁锂“LEP”和“LP”两大类动力型电池上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可配套纯电动小轿车、纯电动中巴车、纯电动城市公交大巴及旅游大巴的电动动力总成;株洲的南车时代和欧格瑞销售收入都突破10亿元,天津清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整车产能已达到8万辆;中航锂电有限公司今年新增4条电池生产线、启动8条生产线,形成1.5-1.8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2.2 专业性人才较多,部分企业拥有国家“863”项目支持

天津清源公司16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60%以上,现已是中国汽车协会标准化成员单位。深圳五洲龙公司拥有专业研发人员200多人,拥有30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中航锂电拥有一只20多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所生产的电池于2008年8月通过201所安全性检测,比襄阳青山电池早18个月。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聚集高级科研人才100多人,掌握了整车设计、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集成、串/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车用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车载和地面充电机、汽车辅助电源等核心技术,特别是,其先后承担了14项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是我国承担“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关键零部件课题最多的单位,在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方面领先,拥有八大核心技术和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平台。

2.3 政府支持力度较大,配套政策到位

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吉林等地相继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产业基地,上海市政府宣布两年内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并于今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为支持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产能,加快产业集聚,河北省唐山市在曹妃甸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电动汽车产业园,河南省洛阳市以“零地价”一次性提供土地525亩用于支持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发展,兴建“绿色新能源产业园”;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营运,湖南省株洲市于2004年就组织筹建了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并于去年开始实施“全市公交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电动公交车的运营推广;为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重庆市出台了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除以财政补助的方式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等公共服务领域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外,还在国内首次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政策,规定重庆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无法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时,可参照国家补贴标准,对纳入重庆市示范运行范畴的ISG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给予每辆3.6万元补贴和一次性路桥费补贴6900元,每年补贴数量限定为100辆。

3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较好

襄阳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已经形成了以东风公司为依托,3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年产50万整车生产能力的较为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体系,为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襄阳拥有国内第一家同时获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东风襄阳旅行车公司,该公司通过传统客车与纯电动客车生产工艺共性与差异性研究,掌握了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的制造工艺,实现了纯电动客车与传统客车柔性化生产,成为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的领头羊。2009年10月,首批商业化新能源客车下线销往唐山市。襄阳拥有1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产品已经获得国家30多项专利和技术认证。

3.2 新能源汽具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件

目前,襄阳已初步形成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客车底盘、驱动系统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除了10家骨干生产企业外,还有30多家企业能够参与研发和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东风达安国家汽车产品检验中心,能够从事20项新能源汽车检测试验服务,在国家的“三纵三横”(三纵:纯电动车、汽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动力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路线上,襄阳就占了“两纵三横”(除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外)。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只有襄阳具备较为齐全、完备的产业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3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电动客车发展来看,东风襄阳旅行车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同时获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该公司通过传统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生产工艺共性与差异性的研究,掌握了纯电动客车与传统客车的制造工艺,实现了纯电动客车与传统客车的共线柔性生产,成为东风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阵地。2009年10月,首批商品化新能源客车下线并销往唐山市。东风汽车集团拥有第一台纯电动概念轿车、第一台纯电动客车和第一台燃料电池客车等多个新能源汽车的国内纪录。“十二五”期间东风计划在襄阳投资11亿开工建设6万辆客车(含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来看,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由于锂电池具有传统电池无法比拟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选择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襄阳青山电动车公司青山能源研究所研制的磷酸铁钒锂电池已于2010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有关机构检验,所有检测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与国内其他电池相比其性能更优、成本更低。襄阳宇清电动车公司在动力系统、自动变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总成的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电机控制系统”和“变速箱控制系统”模块化,高度集成特种电池和变速箱,开发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变速驱动系统”,省略了传统汽车的离合器、同步器,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在节能环保上的先进性和技术上的可靠性,混合动力汽车平均节油率45%,该公司已在全国改装混合动力客车上千台,装车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30%。

4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劣势

4.1 产业规模较小,产品下线较晚

4.1.1 起步较晚。

从整车生产情况看,目前天津清源、深圳比亚迪、株洲南车时代等公司的电动汽车,不仅实现了批量生产,而且部分企业产品还出口美、俄、韩等国家和地区,而襄阳的新能源汽车2009年10月才刚刚下线进入市场。从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看,目前深圳雷天锂离子电池已出口到欧美及日本市场,产品已得到部分国外市场的认可;洛阳中航锂电2008年8月通过201所安全性检测,而襄阳高新青山的磷酸铁钒锂电池2010年3月17日才送检达标,比洛阳晚了一年半。从示范运营情况看,株洲市2004年10月就成立了电动车示范运营公司,目前已投入180多辆混合动力公交车用于示范运营,运营里程280多万公里;深圳市公交也已投入400辆在线运行,今年年底将达到800多辆,并有100辆出租租车示范运营,而襄阳目前仅投入2辆公交试运行。

4.1.2 产能较小。

襄阳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虽然相对较多,但目前的产能都比较小,市场覆盖率低。从整车的情况看,天津清源的整车生产能力已达8万辆,而襄阳的东风旅行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通车仅有4000辆。从关键零部件看,目前雷天锂电年产能已达6000万安时,2009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今年在建的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8亿安时,而襄阳青山电池只上了一条生产线,2009年产能为1000万安时,仅相当于轩天的十分之一、中航的六分之一;宇清公司虽然是国内生产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电机的骨干企业,但2009年销售收入也仅有600多万元,而南车时代的整车、电机已突破上千台套,销售收入过10亿元。此外,骆蓄开发的锂电池、追日开发的充电系统,虽然市场前景较好,但目前都还没有批量生产。

4.1.3 关联度较低。

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并没有完全连接起来,突出表现在集群发展不够。据了解,襄阳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之间实质性合作刚刚开始,目前仅有高新青山等少数企业与东风旅行车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同时,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技术突破、产品研发上也缺乏有效合作,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

4.2 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高级人才匮乏

尽管襄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人才智力基础,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4.2.1 人才储备短缺,需求矛盾突出。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16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90多人;洛阳中航锂电拥有300多人的研发团队;棉州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聚集产业科研人员100多人。这些企业都聚集了大量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级人才,人才聚集力也在不断加大。而襄阳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人员仅500多人,学科牵头人10名左右(含聘有的院校专家),研发创新团队5个,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基了1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聚集核心的行业领军型人才、博士级科研人才、高级管理类人才屈指可数。各相关企业中,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有5年相关经验,同时又熟悉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标准,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流程的成熟型汽车设计工程师、研发工程师、车辆检测分析师只有10多人。

4.2.2 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奇缺。

襄阳新能源汽车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和人员基数都很小,且大多为“生产主导型”人才结构,基础加工类人员较多,高级研发、管理和技术型人员比例不足5%。天津清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拥有博士14人,硕士18人;洛阳中航锂电公司研发团队拥有20名博士。而襄阳高端人才十分缺乏,研发队伍中硕士生比例不足20%,博士生比例不足2%,高级人才的比例过低势必影响企业产品的推陈出新和产业的发展速度。襄阳新能源汽车企业人才结构“金字塔”还存在着中间断层的问题,缺乏可以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后备中坚力量。如宇清电动公司主导电机设计的是一位近60岁的老专家,培养后继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4.2.3 整体素质偏低,亟待培养提高。

目前从事整车及零部件加工的近十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产业工人多数只有中等文化程度,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汽车理论知识学习,对新的工艺、设备、技术、材料的认识还存在较多障碍,不能很好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襄阳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及相关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多数被外地“签单”,未能进入到襄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来,进一步影响了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4.3 资金制约严重

新能源汽车属于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性行业,无论是研发和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襄阳新能源汽车企业多为民营,大都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融资能力较差。在高新青山、宇清等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虽然很高,但都是通过半自动化或手工方式加工出来的。据我们调查,企业没有建自动化生产线,不是没有市场和销路,关键是缺乏资金。如高新青山生产的磷酸铁钒锂电池,目前市场销售形势很好,产品供不应求,利润率也很可观,但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据测算,该公司每建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大约需要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7000多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200万元,流动资金4000万元),根据目前的状况新上10条生产线才能初具规模,尽管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发展,但相对于7个多亿的资金需求,制品很大。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离不开市场的催生和培育。据了解,唐山市政府三睥内将投资40亿更换全市的公交车和出租车。襄阳的公交和出租车的数量约为唐山市的一半,据此测算,若全部更换,至少需要资金10亿以上,制品也很大。

5 对策建议

5.1 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加快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新法规与政策,引导、规范、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创新构建良好的法律政策平台。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及其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政策法规对科技的支撑力度及其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确保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制定关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政策。积极向国家和省政府申请审批专项资金,与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设立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产业内重点企业的自主研发、 生产及推进产业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要重点支持青山电池尽快扩大产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项目投产后5年内所涉及的税收地方征收部分予以返还。研究制定应用推广支持政策。

率先在市区公交、邮政、物流和重点景区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广采用新能源汽车,并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力争3年内全部更换市区所有传统能源的公交车。研究制定市级新能源汽车资金补贴及优惠办法,对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车辆购置和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如公交公司购买新能源客车的贷款由政府予以补贴或贷款贴息,若地方财力有限而国家补贴不足,建议采取“汽车金融”的办法,由政府通过整车租赁的方式解决市区公交车更新问题,以国家补贴和公交运营收入偿还租金。新建或改建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公交车停保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给予贷款贴息和财政补贴。

研究制定产业基础和检测服务支持政策。

对符合条件入驻“襄阳新能源汽车示范区”的企业和项目,在审批、资金、土地、人才和产业配套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并采取“先征后返、以奖代征”的方式,实现“零地价”供应。加强新能源汽车检测试验、共性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用于新能源汽车检测方式的设备投资,以及新能源汽车符合条件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检测、认证等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地方和国家标准,由市科技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化项目优先予以立项和支持,并由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5.2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平台

管理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作用。政府部门:由科技局牵头包括市经信委、科技局、发改委、招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和集成相关科技资源,组织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参与的网状层次结构。企业:集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研究中心的资源,在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的前提下,由汽车行业协会统一协调,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科研院(所):由集群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以具有专业特长、能持续提供相关技术研究和管理研究、咨询部门为中心,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平台的构建。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文件,详细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及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项目、支持课题,并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平台的信息网络向社会传播有关信息,在产业范围内获得相关创新平台的支持和合作。

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主要是要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技术创新平台集成集群内外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协同攻关、集中突破重大技术也奠定了基础。一是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规划。规划必须明确主攻目标,选准方向,瞄准关键技术领域,以技术创新平台为基础、关键项目为载体,围绕重点领域,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开发能力,实现技术进步,有利于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二是重点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为主的研发中心建设。以青山能源研究所、宇清电动车公司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邀请国家部委有关领导、专家担任顾问,省内外高校、骨干企业参加,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注资、各方风险投资的筹资方式,尽快成立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和先进生产手段,进一步组织引导产学研联合工程,努力形成产业技术优势,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三是积极支持襄樊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检测检验中心)建设,提高现行电动汽车试验能力和技术水平。据了解,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襄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虑尽量利用达安汽车检测中心现有的场地、设备、公用动力设施、人才、技术,并引进关键仪器、设备,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补充,将其建成为湖北省电动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建成后,可进行电动轿车、电动客车及其零部件试验和研究工作,满足电动车的研发试验要求,具备可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以及国际ISO、IEC、SAE、JEVS等标准实施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的性能试验、检测的能力和条件。四是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近期、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近期内,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筑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起一个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以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形成区域竞争力;中长期,利用建立起的良好运行机制、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高端技术的重点突破、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企业与企业重点以共性技术创新为主、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重点以专项技术创新为主。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产业自主创新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既是管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得以顺利运行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平台高效运转的有效推动力。欧盟在2005年就启动了专门针对行业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计划,目前运作正常,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创新监测网络、集群地图、融资网络、标准网络、创新专家网、创新管理与交流网等组成。

5.3 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要求的政府服务

应当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政府为引导,运用行政手段构建和完善迎合襄阳“十二五”发展要求的资金、政策、技术共享、协作及人才的政府服务。一是积极引入创新资金,实现由“政府投入主导型”向“政府投入推动型”的转变。襄阳政府应适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技术储备和供应能力;加强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研究开发和投入,培养产学研开发联合体;加大成果转化投入,培育商业化的技术;支持战略领域的工艺和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二是政府应加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发展为企业服务的银行机构,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特别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扩张期和成熟期,政府既要鼓励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直接支持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又可鼓励商业银行为产业资本兼并收购创新型企业或者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资金,间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还可以通过放宽对创新型企业的债券的行政管理、允许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公司的作用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三是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协作型的技术开发,以政府诱导、扶植与保护企业的方式,加强政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政府依靠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专利保护等方面全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性技术、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资助计划,包括政府认定的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资助和政府企业的协作机制。鼓励使用自主创新的节能和环保新技术产品和设备,并实行必要的补贴和减免税政策,建立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风险基金,支持采购国产技术装备。

参考文献

[1]胡树华,邓恒进,杨洁,基于“四三结构”的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47-50

[2]胡树华,邓恒进,牟仁艳,等.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及机理[J].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0-22,34

[3]朱杰,李溥.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8):89-92

[4]汪秀婷,胡树华.基于“三力模型”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成运行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79-84

[5]汪秀婷,胡树华.面向自主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103-106

[6]刘江翔.海西科技创新的公共行政平台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9(12):43-48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8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全球应对石油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的主要手段。当前,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江苏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近年来,江苏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2009年,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了66%。

江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从地域优势来看,江苏在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新能源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江苏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年产农作物秸秆约3000万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秸秆有1500万吨,折合标煤700万吨;在风能资源上,江苏在全国列第10位,主要分布在启东、如东、东台等东部沿海市县,陆地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到238万千瓦左右,随着沿海滩涂面积的逐年扩大,海上风能资源潜力比陆地更大;在太阳能方面,也有良好的条件。江苏年均太阳日照数为180(02600小时,年均辐射总量平均为3300兆焦/平方米。因此,发展风电和太阳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从民营资本与新能源产业的契合来看,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截至目前,江苏新能源企业有500多家,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性质。未来3到5年内,江苏还要使核电总装机达到600万千瓦,风电达到6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达到600万千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尽快做强,加快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江苏建设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比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新能源发展工作。

上一篇:关于托管的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全院维稳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