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精选11篇)
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息爆炸造成认知鸿沟,与制造谣言相比,分辨谣言往往需要公众具备很多科学常识和社会知识。这些谣言利用公众对自身健康安全特别关注的心理,使得一些人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第二,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得造谣生事的门槛相对变低,辟谣破谣的成本则随之抬升。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造谣打击竞争对手,一些自媒体为了点击量、阅读数甘愿铤而走险、颠倒黑白,挑动公众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
第三,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存在焦虑,对现有食品监管体系显得信心不足等等,也不无关系。
[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其负面杀伤力不容小觑。一个谣言可能威胁一个行业的生存,一个谣言可能阻碍一个产业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谣言,不仅给相关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其危害还在于干扰了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工作,打击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
[参考对策] 遏制食品安全谣言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打好整治食品安全谣言的“组合拳”。
第一,要秉持揪住不放、顺藤摸瓜、查出元凶、严惩不贷的零容忍态度,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经济、精神和信用的巨大代价,真正产生击其七寸、敲其痛点的震慑与遏制效用。与此同时,受损失的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
第二,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过滤。
第三,最为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信。只有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食品安全谣言。
第四,权威信息发布要跟上,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一旦出现食安危机,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威专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并以精准的科学解释树立消费者的信心。
总之,题海战术绝不仅仅是多做题,还要针对不同的模块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以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去做题。在公考备战中,我们即将面对的就是2018国考的独木桥。相信很多考生,很多应届毕业生,都将本次国考作为备考的一次勇敢尝试。那么申论成为众多考生的拦路虎。想要成为国考的佼佼者,暑期,成为众多考生实现突破的重要时段。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申论备考中,制定规划。切勿盲目复习。
第一步,认识申论。
在备考之前,对申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写三段就可以啦。”作为懂申论,知申论的考生来讲,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申论不仅仅是写作文,它是由五大题型组成,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五类。每个题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非单纯的文章写作。因此,考生在第一步应该对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一类题目的本质特点和答题方法。在此向考生推荐由李永新老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公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申论》。书中详细的对申论的五大题型及作答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步,遨游题海。
题海战术在公务员考试中是最为实用的战术。申论也是如此,对申论有了初步了解,五大题型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就需要用题目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推进考生对三年内的国考真题进行详细的研读,并且再次基础上,对模拟题目也要加以练习。在题目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专业指导,巩固提升。
随着考试竞争越发激烈,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水平也有所提升。通过报班学习的方式学习公务员所有课程,成为现在考生备考的必经阶段,因此,漫长的暑期,考生也是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报班学习之中。中公教育师资水平雄厚。考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的指导,让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考生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该做哪些准备呢?为了让各位考生多一点底气、多几成胜算,中公教育专家友情提示: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准备工作也该即刻启动啦!
一、夯实内功,体现政见
大多数考生为在校大学生,目前正处于暑假期间,正是备战国考的好时间:没有课程压力,学习环境专一。此时,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贪玩,更不能掉以轻心。国考笔试难度要高于省考难度,尤其是申论部分,如果不经过系统复习,很难取得高分。同时,一些考生受到专业限制,报考岗位往往竞争者人数众多,若不尽早准备,脱颖而出的难度较大。由于部分考生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更难抽出时间备考,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有疏于学业,对笔试内容淡忘已久,很难在笔试考场上大显身手。总而言之,不论是在校生还是上班族,若已将2018国考提上日程,还是早早梳理笔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支招给广大考生,可以多浏览一些新闻报纸和新闻类节目,比如《新闻1+1》《焦点访谈》就是非常不错的新闻类节目,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出自己的政见,形成政府思维,从而实现思想先行。
二、熟悉真题,知彼知己
一、申论发展变化
自从2000年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 考试的题型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近几年国考申论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2012年这三年间, 题型主要是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而2013年-2015年这三年的主要题型为五题, 2016年地市级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2017年题型又变成五题。2014年以前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时间比较紧张, 很容易影响考生的水平发挥, 造成考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因此从2014年开始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考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更充分的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2011年开始, 申论考试开始按照副省级和地市级职位分别出题, 从历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 2011和2012年, 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 而2013年-2015年试卷的主题又逐渐接近, 2016年省、市两级的试卷又出现了不同的主题, 2017年申论省、市级的试卷主题又一次接近。
二、2017年国考申论特点
1、试题主题接近
从国考申论的两份试卷上来看, 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主题回归一致, 2017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题都是以“城市水系”作为话题, 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的, 都将谈论的重点聚焦到“生态水系”以及“以水为师”上,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凸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智慧。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都是围绕着水的智慧而展开, 辐射方向为“水与城市的建设”。考试的主题也由往年的人文与价值、人文与科技的讨论转向人文与生态话题。此次国考材料内容的信息量比较大, 同时覆盖面又很广, 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很接地气,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 城市发展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关乎这座城市能否适宜百姓居住, 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本次考试的题量又都改为五题模式, 副省级试题主要是“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地市级试题主要是“概括+分析+贯彻+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2、关注环境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自古以来城市和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因为有水才有城市的发展, 因此水资源关乎人民的生活, 是一个民生问题。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亟待人类解决。而空气和水资源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以水系的问题即是民生问题, 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在未来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国考申论中考查这个主题就是要让社会重新对水资源重视起来, 继而重视未来的可持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
在本次国考申论试题中孔子、老子的言论成为关注的重点, 凸显出一定的哲学智慧, 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 试题中选取材料的范围比较广, 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识, 运用古代城市建设与水系的关系指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路。
4、材料阅读难度大
在副省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文, 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在本次副省级试题的材料当中, 首先以古诗开篇, 在材料中又引入了“说文解字”, 用来对水哲学加以介绍。在材料的结尾部分, 使用大篇幅的古文材料, 其中不乏“孔子”、“老子”、“易经”等众多大家的言论, 这无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使考生增加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试题加大了阅读和难度, 若是考生具备一定文字能力,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思考, 对材料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就能够精准的提取出材料中的要点, 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5、试题区分度高
在本次申论试题当中, 主要用来区分考生水平的试题为贯彻分析类和作文类题目。在客观题方面, 若是考生对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作答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 在遇到这种新问法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不能给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进而导致失分。在作文类题目方面, 作文立意及写作能力能够快速拉开考生的分数。比如, 副省级试题中已经将题目限定为“以水为师”, 考生从哪个方向展开论述成为得分的重点, 也是快速拉开分数的关键。而地市级试题为自主命题作文, 所以如何能够精准的立意是考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具有较高得分区分度。
6、主题易于把握
材料设置方面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 并且和理论观点的方面材料进行交叉设置, 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科学高度, 同时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国考特色。跟往年相比, 这次国考命题的思路比较清晰, 焦点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而易于把握, 同时客观题一般都已限定范围, 对于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十分有利。
三、总结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聚焦“城市水系”, 主要探讨水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立意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 并保护当前的水资源。试题具有一定的考查深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的强化应试基本能力, 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桂萍.科学备考申论各种题型一一击破[J].时事报告, 2010 (11) :145-148.
[2]程寿煌.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考试的缘由[J].南方论刊, 2012, 31 (10) :144-148.
[3]肖飞.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应用写作, 2016 (1) :46-49.
[4]王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1) :60-62.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2017年11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2017年8月,教育部、公安部、工商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部门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8月15日—11月15日)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综合分析】 [问题]近年来,各地曾多次组织针对传销的打击行动,但总体而言,国内传销组织活动“打而不绝”,一些地方大规模传销活动依然触目惊心。非法传销活动被人们称为“经济邪教”、“社会毒瘤”,传销者往往使用暴力胁迫、人身强制、精神洗脑等最极端的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拘禁、威胁、洗脑,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而且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非法传销活动,成了社会治理的牛皮癣,久治不愈;传销组织如九头之蛇,生存力极强。[原因分析] 第一是立法层面。按照相关法律,要对传销进行刑事追究,必须要满足“30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立案标准。现实表明,这样的标准设置过高。公安机关要想取得证明传销下线为30人以上的证人证言,困难重重,更别说现在很多传销组织变得小型化。
第二是在执法层面。对于传销的打击,目前主要由工商、公安负责。但过去实际工作中,两部门常常出现协调不力的情况。
第三是在公众层面。传销组织之所以胆敢在光天化日下横行无忌,很重要原因是部分公众对他们的恶行采取了漠视和麻木的态度。【参考对策】 总结如下措施: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擒贼先擒王”,专注传销组织者、传销的头目,对这些组织者除恶务尽、严厉打击;要加大对非法传销组织危害的宣传力度,剖开非法传销组织的画皮;要治理好社会环境,对那些参入传销组织虚假宣传、招聘的网站严肃处理,不能对这些“助纣为虐”。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二要加强执行力。各级政府对待非法传销组织要做到守土有责、要有所作为,要有“眼里不揉沙”的意志和决心。有权无责,这是一些部门在打击传销时消极怠工的重要原因,所以,无论时基层政府部门,还是工商、公安机关,如果打击传销不力,就应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要将打击传销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有类似“河长制”的责任归属问题,避免出现执法不力的“真空区”而成为引流传销的“重灾区”。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减负不能“此
减彼增”
背景链接*
又到一年暑假,培训课程中的幼小衔接课程很是走俏,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后学习“跟不上”,不惜花人力财力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趁暑假先“打点底子”,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8月2日《春城晚报》)
|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中小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目前,与学校减负喜人的局面相比,则是家长“增负”所形成的递增效应,不但蚕食了学校减负所取得的成果,还让学生负担变得更为严重。而正是家长们的狂热追捧,才造就了补课市场的火爆。然而,这仅是家庭给孩子教育“增负”的冰山一角。如果再加上各种兴趣班、突击班、特长班、游学班,学生的负担显然已达到了一个峰值。
如此做法,危害性不容小觑。家庭“增负”背后的路径依赖,会让家长们陷入欲罢不能的境地,并最终成为人人效仿的“教育悲剧”。到彼时,就只能“药停不下来,还得不断加量”,教育成绩的竞争最终变成了“谁敢于投入补课”的比拼。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受这种风气裹挟,家长们的群体性焦虑也日益凸显。严重的焦虑之下,家长们不但把孩子牢牢束缚在“增负”的战车上,也把自己捆得严严实实而喘不过气来。如此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边是高喊着“孩子太苦,家长太累,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一边又不断给孩子加码加量,以期在起跑线上“先行一步”,甚至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
若问及一个家长,你为什么要给孩子补课或者加量,回答多半是“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不做就会落后。”群体焦虑下,要解决孩子的减负问题似乎很难。只有家校双方达成了共同意愿并同时撒手,才会形成双向的合力。若是一边做减量,一边做增量,或者口头上减而实际上增,则会导致局面的固化和事态的恶化。如今,家长们的深度介入和参与,以及行为方式上的走偏,已成为教育减负和改革的一大阻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学校教育,更有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但无论是市场化因素,还是行政化手段,或者是学校责任,还是家庭责任,都应当全面参与并形成合力,而不能此减彼增和此消彼长。
|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形成教育共识,方能遏制教育减负“此减彼增”。对此应当做到:
一是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增负的危害性,要保持对事物本质相对清醒的认识。二是要有为教育改革赋能的责任感,自觉主动参与改革并落实到行动中。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优化供给侧 需弘扬工匠精神。且看本期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希望对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2017年2月14日,中国新闻网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隐于市井的“风筝大师”,数十年如一日诠释工匠精神。陈康宁所做的“滇派风筝”在云南约有几百年历史,是继北京沙燕、天津软翅、山东长串、南通六角版鹞、广东灵芝大风筝后中国另一大风筝流派。挑选、打磨、糊裱,今年67岁的陈康宁已经做了37年的风筝。从最开始的单纯喜欢,到“信手拈来”,全靠自己琢磨研究。每日24小时除了8小时的睡眠时间,随时在动着一刻不停。在这里干活,凳子转过来吃吃饭,丢了碗又转过来又干活,到这种程度。慢慢地,陈康宁在云南风筝界小有名气,曾获得第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节第二名、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春之声”风筝比赛第一名等荣誉。谈起年轻时放风筝的场景,陈康宁依然回味无穷。从老旧市场淘来的电熨斗到铁片焊制的工作台,陈康宁时常从生活中发现创造一些新的做风筝工具,“人巧不如家私妙”这句话经常挂在他嘴边。在他看来,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改进,是一个手艺人必备的素质。30多年来,能做手工滇派风筝的人越来越少,陈康宁说可能自己是昆明最后一个还在制作传统滇派风筝的人。在未来,他非常希望能有年轻人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他说只要有人肯学,我们还是应该去教,为了传承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尽到自己最后的努力。
【解析】
“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隐于市井的“风筝大师”陈康宁的故事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走“工匠”的路子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低端产品过剩。近年来,居民去海外大量购物的行为,折射出了某些领域的国货质量尴尬困境。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广泛存在。同时,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领域大量产能过剩,在船舶工业、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等行业,我国每年还要花大量外汇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特种钢材等生产材料。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瞩目,但在经济结构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若要优化生产结构,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就应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正是工匠精神的缺失使我国在生产领域长期重视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粗放型生产而忽视消费需求。
走“工匠”的路子,具体来说,应当做到几下几点:
第一,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摈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思维方式,注重推动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型,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经营价值观。
第二,从人才教育角度来说,应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强化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根据特定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打通教育与就业的隔阂。
【背景链接】
案例1:精准扶贫助农“摘穷帽”——民生发展
52岁的吴连成是地处燕山深处的北京密云区西田各庄镇新王庄村的农民,以前他以承包核桃树为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不足1万元,一直是这个低收入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吴连成参与了密云区的木耳扶贫项目,试种林下木耳3亩,在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销售了160多斤木耳,收入超过12000元。他的木耳田预计还能陆续生产木耳400多斤,且后期销售都已经通过产业帮扶预售完毕,总收入将超过5万元。北京市密云区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了逐村逐户摸清病根的工作方法,下拨专项扶贫资金对低收入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低收入农户开展养蜂、小杂粮种植、蔬菜和食用菌蔬菜种植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
案例2: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科技发展
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包括10个主题内容展区和1个特色体验展区,其中,各类科技创新展品成为一大亮点。观众不仅可以观摩各种科技模型,还可以通过VR、实际操控切身体验科技产品的先进之处。来自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案管机器人融案件办理、对外监督、内部管理为一体,能接待诉讼当事人并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实时交换,贯穿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全过程,是智能辅助办案的“开启者”。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智能机器人,则具备分流引导、业务咨询、法律查询、定点讲解等多种功能,这些智能机器人不管是司法服务还是办案都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此外,胶囊胃镜机器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未来飞机智能驾驶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区里的各种科技展品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变。
案例3:铁轨写“米”字 中原通八方——交通发展
以地处中原的郑州为中心,铁轨在大地上写了一个“米”字,构建起覆盖逾7亿人的两小时高铁网,这样宏伟的设想7年前还只是“纸上蓝图”,如今正在加速变为“地上通途”。依靠“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带来的物流、人流,一个承载中原崛起的“一极三圈八轴带”中原城市群规划也被提上日程。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依托高铁网,河南将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构建涵盖周边数十个城市的高铁“半小时”核心圈、“1小时”紧密圈和“1个半小时”合作圈,并形成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标准表述】
《十九大报告》:
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14条基本方略:(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坚持新发展理念。(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一)问题表现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民生领域是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3.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
4.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5.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6.改革政策和措施需尚未完全落实;
7.党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二)原因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2.现实原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各地分布不均、开发程度不同、国家政策不同;中国是大国,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足够的时间
(三)影响分析
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5.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6.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四)提出对策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5.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6.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7.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背景链接】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综合分析】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视的问题,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这一节日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一节日的设立将三农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会促进农村农业在新时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建设诸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对策】
首先,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起来、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以房养老保险全国推广为何遇冷?
【背景链接】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房养老”保险正式推向全国。
【综合分析】
早在2014年7月,原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2016年7月,原保监会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试点时间延长至2018年6月30日。
从试点情况来看,业务开展并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人左右。
试点了4年,为何保险版以房养老在供求端和需求端都遇冷?
1、险企担心房价下跌
缺乏业务开展信心
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个业务涉及房地产、金融、财税、司法等多个领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策基础较为薄弱,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管控难度较大,难以盈利。
幸福人寿江苏分公司以房养老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公司不积极主要是担心房价的不稳定。根据产品设定,老人养老金的多少和房屋价值直接挂钩。房屋评估价格是按照合同约定的,不能更改。不管房价涨还是跌,保险公司都要按照约定的金额给老人发放养老金。如果房价大幅下跌,保险公司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2、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传统观念难扭转
需求端方面,投保首先要符合一定条件:老人的年龄要在60周岁至85周岁之间,抵押的房屋必须是老人具有完全产权。其中,不少老人的房子是没有完全产权的,像是国产房、校产房等。
相比硬性条件,老人不积极主要还是因为将房产留给子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央视发起的一项调查中,绝对不选择“以房养老”的被调查者比例达到了71%,根据调查结果,10%被调查者的选择是养儿防老,这部分群体认为“养儿防老比较好,房子可以留给后人”;3%被调查者认为“所有权不完整不好操作”;1%被调查者认为,“子女反对容易引发家庭矛盾”;64%被调查者认为:“收益不划算,感觉一辈子白辛苦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认为:以房养老为民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养老形式。其目的是在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这无法替代基本社会保障。尽管首批试点成效不甚理想,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以房养老保险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全面扩围可行且必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业内人士认为以房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还是十分有潜力的。在以房养老保险向全国推广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市场不断培育,以房养老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将会显现。
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建华认为,“以房养老”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可以作为当下养老市场的一个补充方法。激活“以房养老”保险市场,首先要将“以房养老”的服务模式标准化和精细化,提高其可信度;同时,做好信誉背书,有力保障老年人和保险机构的相关权益。
银保监会在此次通知中特别强调,保险机构要做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综合研判,加强“以房养老”保险的风险防范。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房养老”涉及保险、房产、信贷等多个金融环节,因此,在监管方面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通力管理。
【参考对策】
在举措上,法律专家蔡湘南建议,当前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在开展保险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同时,还要管控好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和房产处置风险,建立规范有序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
申论热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向我们走来,国考申论的备考中,积累一定的申论热点是申论备考的必备环节,中公教育为广大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整理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发布。作为一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对于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应当予以改组;同时强调,问责对象的重点是“关键少数”,即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新京报 2016年07月18日)《问责条例》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定力。
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党员追求的高标准和管党治党的戒尺得到了明确。
标准表述
[当前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党内法规制度中,与问责相关的共有119部,其中专门规定12部,包含问责内容的107部。这些制度规定对于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以问责方式为例,原有各类问责规定就包括批评教育、作出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党纪军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14种,方式多样但缺乏统一性。除此之外,问责主体不明确,没有准确界定责任概念,没有体现权责对等,对事故事件的行政问责规定多,对党的建设缺失、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的问责规定少等等,都是原有问责规定的短板。
只注重追究事故事件责任,其实是仅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抓住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根本性问题。由于法规制度规范化不足,导致问责在实
践中存在随意性大、尺度不一等问题,一些不担责的领导干部没有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影响了问责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意义分析]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总书记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典型问题严肃问责,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的观念淡漠,维护党的纪律不力等问题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仍被屡屡提及。制定问责条例正是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对等意识,用制度划出担当的底线,问责的红线,让尽不尽责无所谓的心态,担不担当都不要紧的现象无处遁形;让好人主义的歪风,有责不担、失责不问的“甩手掌柜”作风难逃追责。学习贯彻好问责条例,有助于实现“常态问责”、“主动问责”、“效果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1700多字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的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高度凝练又简单易行。促进问责条例落地生根要坚持将制度执行抓严抓实,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问责时刻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同时强调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问责落实的监督,督促其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压力,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利器,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真刀真枪地问责,才能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中央一步一步箍紧制度的笼子,正是要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
一是要树立以上率下的风气。“向我看齐”,用榜样的力量带队伍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确保规定的问责情形能用适合的方式问责到位,需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在以上率下的氛围中感受到担当的分量和责任。
二是要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不可能生存在理想的真空中,所以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问责条例》里规定的那些风险,问责不能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惟有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才能找准病根,才能推己及人,才能以理服人。也只有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才能自觉守护党的初心。
三是不能止步于问责。问责只是从严治党的方式方法,不是根本目的。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问责制度的贯彻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祛病强身,让党的初心历久弥新,让党的生活凝聚人心,让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让党的形象纯洁坚定,让党的奋斗充满活力。
文章素材 [标题]
1.从严治党离不开制度化问责 2.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利器 3.擦亮问责利剑 强化责任担当 [开头示例] 示例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期以来,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淡忘了党的初心,重视业务工作,弱化党的领导;忙于日常事务,缺失党的建设;一团和气,治党不力;纪律涣散,影响恶劣;甚至还有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病症”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腐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执行好问责制度很重要,也很紧迫。
示例二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问责条例的出台,是推进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规范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
[结尾示例] 示例一
行动,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良方。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敢”字当头,在干事上敢于担当,在管人上敢于负责,在执纪上敢于较真,管“戴帽”也管“摘帽”。对违纪行为、腐败现象,敢于红脸、敢于亮剑,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示例二
据最高检消息,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依法批准逮捕9名“蝶贝蕾”传销组织犯罪嫌疑人。
2010年8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存、袁某、胡某、焦某某、李某鹏、杨某某、陶某某、祁某某等人在天津市静海区加入“蝶贝蕾”传销组织,后逐步发展成为该传销组织领导层级。其中,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存、袁某等3人为传销组织代理商,其他6人为传销团队管理人员。据初步统计,仅2016年9月至今,张某某、李某存、袁某等人领导的“蝶贝蕾”传销组织在静海区共发展近400人,涉案金额近490万元。
|中公分析
传销一词,当前社会不了解的应该已经是极少数的人群。传销通常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开展过程中,通常本身并不存在有价值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只是“庞氏骗局”的一种体现
传销看似能够让人用最快速度拥有财富,但实际上却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整个传销网络完全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维系运作,从本质上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也由于其特有的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大部分参加传销的人都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为发展下线的目标,为了一己私利损害了亲朋好友的利益,导致亲朋反目,甚至会演变成有组织的社会犯罪,扰乱社会秩序。
我国对传销的打击力度一直很大,但传销的新闻又频频出现,传销乱想死灰复燃。由于媒体宣传力度和执法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传统的传销模式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传销模式正在向线上、线下相
|热点背景*近日,火遍各大卫视、千家万户的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其原因不外乎这部剧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题材主题都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群众。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主办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名单中《欢乐颂》《小别离》《人民的名义》《中国式关系》《鸡毛飞上天》等作品入围,无一不是以现实为题材。
|综合分析* 回看以往我国的影视剧作品,现代言情剧里都是霸道总裁、豪门恩怨,虚构出了一个上流社会的矫情生活;众多青春片为了情节曲折,重复堕胎、失忆等桥段,让人感慨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青春;玄幻剧、古装剧则依靠IP,用高人气、高颜值的演员来撑场,各类改编让人看花了眼。在杨幂一部穿越剧《宫》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穿越之风。甚至有少女每天游览博物馆、行走在山林中等待穿越的机会。不得不说这样的影视剧作品固然也有受众,但是这样脱离现实的题材终究不会让人记忆犹深,只是一时新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理性之时,这类电视剧也将会被淡忘。
诚然,影视剧题材呈现多元化现象并非坏事。《琅琊榜》《伪装者》等,虽然都不是反映现实的作品,但也获得很高的收视率。怕就怕,如果电视屏幕上充斥的都是玄幻、武侠、宫斗、穿越等脱离现实、情节重复的作品,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必定会导致影视作品创作力和想象力匮乏,难登大雅之堂。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往往比影视剧的演绎更精彩。现实生活的题材,是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心术》真实刻画了医患问题的现状;《裸婚时代》恰恰反映出当下年轻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老有所依》客观道出我国养老的难题。这样表达当下国人真实生活状态和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多一些。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推荐阅读:
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四大民生热点06-10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创业创新09-15
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1-03
2018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09-26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反腐倡廉12-19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