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如何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篇1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各级干部的素质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胜任本岗位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关键词: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结合当前实际,就如何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各级干部的素质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胜任本岗位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充实到新岗位的干部,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但是,由于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涉及到师资困难、经费不足、工学矛盾、学用脱节等问题,给教育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素质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责任到人,真正把教育培训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强化培训师资力量

师资决定教学,教师水平决定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的提高,核心在学习。党校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学习,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一是实行党校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二是建立党校教师参与或联系中心工作制度。党校教师列席县委县政府有关重要会议,获取有关重要文件或资料,还可到重点工作部门或重点项目指挥部参与有关调研工作。三是建立党校教师调研制度。通过调研了解党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使教学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建立党校教师到乡镇、街办和县直各部门挂职锻炼制度。通过多交流、多研讨,提高党校教师的教研水平,适应学员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三、要创新培训的内容

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是以“知”为中心,党校的教学体系是以“行”为中心。据此,干部教育培训要始终坚持以“用”为导向,使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当前,我们主要是突出党性教育,突出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培训,编写了一些与全国统一教材相互补充、符合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坚持按需施教,加强分类培训。在创新培训内容上,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教研力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进一步推进“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同时,以能力提高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党员干部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知识就补什么知识”,使培训内容既体现原则性,又注重实用性。

为达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的有机统一,我们以需求为导向,实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改革。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课题。课题选择是否对路直接决定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准选好课题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三种需求,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即使是同一课题,面对不同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也应不同。有的侧重于理想信念,有的侧重于思想理论,有的侧重于政策法规,有的侧重于实践经验,有的侧重于实际能力,有的侧重于开阔思路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2013年,纳雍县结合中心工作举办了副科级主要领导干部“现代服务业”的专题研讨班,大家普遍反映很及时、很解渴、很管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又以“党政干部论坛”的形式举办了专题讲座,着力解决干部的所急、所需、所盼,学员普遍反映效果较好。今年,我们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和大局,开设“壮腰工程”解读、“一主两化”战略、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征地拆迁、新媒体应对、公文写作、心理调适、政务礼仪等专题,进一步推进干部的知行合一。

四、要科学化进行培训管理

(1)坚持制度管理。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给学员一把明确的“尺子”。其次要狠抓落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党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实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我们把培训学习全过程分为考勤、学习笔记、调研论文和结业考试四个环节对学员进行学分制考核,量化管理,效果较。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方式,以人性化服务提升学员管理。以学员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必须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满足学员需求,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

(3)坚持硬化考核。每期培训都要认真考勤,及时通报,年终将各类培训的考勤、考核情况汇总后,报县委组织部,纳入到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和对干部的个人考核中去。

五、要硬化培训手段

硬化培训手段是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干部走向新的岗位,其工作对象、任务、性质、范围及责任均发生了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并将干部接受培训的经历、成绩一同作为其使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把受训素质关。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开训有计划、学中有检查、结业有考核,严格防止办培训走过场,保证学习时间。

六、要强化培训效果

强化培训效果必须摒弃传统的干训模式。解决安排与需要不对路、学习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要调整内容、拓宽渠道、改进方法,做到“四个结合”。在指导思想上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单元”与“多元”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做到灌输与研讨相结合,在培训目的上,做到“充电”与使用相结合。

如何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篇2

所谓企业培训体系, 是指围绕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为帮助员工提高素质及与工作相关的技能, 而对员工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的体系。一个企业的培训体系至少由培训内容体系、培训运行体系、培训评估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中, 培训内容体系是核心, 培训运行体系是关键, 培训评估体系是保障, 并且都须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员工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 是人力资源投入的主要形式, 是保持员工与工作匹配的关键环节。培训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培训的成本作为管理费用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 是低税的;另外, 提高员工素质所带来的无形资产的扩大又是免税的。培训对雇员也有极大的价值, 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感, 提高士气, 并减少雇佣工作人员的数量, 减少事故的发生。从前面我们对员工培训的定义可以看到员工培训对企业是很重要的。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员工培训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三、员工培训的原则

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战略性原则

培训的战略原则是企业员工培训的首要原则, 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 企业培训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其二, 培训本身也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 要以战略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 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

(二) 长期性原则

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其投入和显效期都较长。企业员工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对企业当期工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员工培训项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更多的培训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反映到员工工作效率或企业经济效益, 尤其是管理人员和员工观念的培训。

(三) 明确目标原则

为接受培训的人员设置明确而具有一定难度的培训目标, 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必要措施。培训目标太难或太容易都会失去培训的价值。所以, 培训的目标设置要合理、适度, 同时与每个人的具体工作联系, 使接受培训的人员感受到培训的目标来自于工作又高于工作, 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高层延续。

(四) 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原则

培训必须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员工的今后工作的运用紧密结合。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以完成规定的工作, 最终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培训的内容必须是员工个人的需要和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因此, 在培训项目实施中, 要把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使用衔接起来, 这样培训的效果才能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去, 才能达到培训的目标。

(五)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原则

企业培训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的员工,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员工素质。与全员培训相反的是许多企业只培训部分员工, 如有的企业只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 有的企业只对新员工进行一定形式的培训, 还有很多企业只是在临时需要时才进行少数相关工作员工的培训。这些都不符合全员培训的这一原则。

(六) 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培训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 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严格考核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 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培训考核合格, 才能择优录用或提拔。鉴于很多培训只是为了提高素质, 并不涉及录用、提拔或安排工作问题, 因此对受训人员择优奖励就成为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力杠杆。根据考核成绩, 设立不同的奖励等级, 还可计入档案, 与今后的奖励、晋级等挂起钩来。

(七) 投资收益原则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与效益联系起来。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 和其他投资一样, 也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效益大小及效益的近期还是远期的问题。员工培训投资属于智力投资, 它的投资收益应高于实物投资收益。但这种投资的投入产出衡量具有特殊性, 培训投资成本不仅包括可以明确计算出来的会计成本, 还应包括机会成本。培训产出不能纯粹以传统的经济核算方式来评价, 它包括潜在的或发展的因素, 另外还有社会的因素。在投资培训时, 投入是容易计算的, 但产出回报是较难量化计算的, 并且还有一些培训较难确定是长期效益还是短期效益。虽然如此, 我们还是必须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去考虑这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兆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2]、任坛.论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篇3

一、如何看待员工的培训

培训主要是一个需求的整合以及需求怎么加以整合的过程。这个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接受培训的个体的需求,还有一个组织实体对受训个体在技能或管理上的需求;二是需要通过培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就是需求整合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整合还可以向前推,就是让某一个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就要对人的技能提供一个准确的标准。笔者认为,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状态,首先要引起企业领导人员重视,之后是部门负责人。只有实现了整个公司组织体系的一致认同,才能够将企业培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伴随企业整个发展阶段的过程。

笔者认为企业重视员工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形成人才储备的良好手段;员工培训本身就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员工培训也是灌输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简而言之,企业培训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产出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将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

二、如何选择培训方法和内容

1.不同的培训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紧密相关,不同的培训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不同的培训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公司的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达到企业培训的目标,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另外,培训方法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它的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因此对培训方法的优缺点要有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内部培训的优点是:企业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开发,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针对性强;员工相互熟识,交流顺畅;培训成本较低,所有参与者都会形成共同的行为与思考方式。缺点是:不易树立威望,影响参与度;选择范围小,师资力量不高,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外部培训的优点是:选择范围大,可以获得新鲜的资讯和扩展人际关系圈与商机;可学习到先进的工具与方法,带来全新的理念。缺点是:成本较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企业间的理念、实力等存在差别,什么培训形式适合何种公司,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行业的新知识,新发展方向,战略类的课程,能帮助员工拓展知识与眼界的培训选择外训较适合。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要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培训。全是内部培训容易造成一叶障目,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全是外部培训容易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求快求新,误导企业步入歧途。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合理的培训方式可参照这个规律:处于创业阶段内训与外训比例为2∶8,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内训外训比例为4∶6,成熟企业比例为7∶3。

2.培训内容

不同的培训对象,应选择得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文化渗透的过程,也是双方达成文化共识,融合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培训内容可以是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知识技能等。

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沟通技巧、管理艺术、拓展视野等内容为主,如行动学习法,根据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入手,选重点难点课题,在培训中辅以相关的管理知识或技能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探讨并解决问题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启发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共融,要使参与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一种内在价值观、思维方法上的升华。

三、如何评估培训效果

评估培训效果是通过不同测量工具评价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据此判断培训的有效性,从而为未来举办类似培训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学员的意见反馈

学员作为培训的参与者,在培训中和培训后会形成一些感受、态度及意见,这些反应可以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学员对培训的反应涉及培训的各个方面,如培训目标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方式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教师是否具有能够胜任培训的学识水平等。可通过反馈表的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培训之后的测试

培训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学员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水平、所掌握技能的程度,可以反映出培训的效果。了解学员的学习成果,通常采用测试的方法。但是测试往往只选取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测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反映出学员学习的程度是目前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

3.工作行为

即考查员工接受培训后行为的改变情况。组织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学员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能否有效地实现学习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顺利过渡,是评价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对学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评估应该在其回到工作岗位3-6个月后进行,评估的工作行为变量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操作技能的熟练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经营业绩

可以用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来测量,即通过培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整体影响,进行培训收益与培训成本的对较分析。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参与培训人员的酬金和工资福利、所使用的材料费用、设备或教室的租赁或购买费用、交通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或讲授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成本和费用。培训收益是指公司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价值,具体衡量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成本降低、事故减少、利润的增长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培训也逐步摆脱空泛化和形式化的弊端,渐渐成为企业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增加企业效益。企业投资培训,是需要得到回报的,但这种回报很难立竿见影,而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企业希望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企业的绩效,员工也希望有一个用武之地,发挥所获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培训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

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篇4

一是要大力发扬敬业精神,一门心思干工作。一台机器的运转需要各个部件的有机配合,改革与建设事业也需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人们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人,都应当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一个岗位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一些情况后,就以为工作“不过如此”,可以随便应付;或大部分心思用于“拉关系”、“走门子”,工作敷衍塞责。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的表现。若以那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工作,工作怎能有进步?事业怎能有发展?其实,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岗敬业者,真正做到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每个单位都已实行职位分类,以事定岗,以事定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不能把主业当副业,尽做些赶热闹的事,结果“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要敢于面对矛盾,触及问题,尤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己能够化解的矛盾决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是要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求创新。任何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想当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因此,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有的地方、有的人干工作,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动辄“大思路”、“大手笔”,看似热闹,实则虚得很,瞎折腾。讲究务实,就应当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这样,工作就必有所成。

组工干部如何做好组工信息工作 篇5

一)要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这一性质,不仅决定了信息工作在党政机关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也决定了信息工作本身只有在发挥好辅佐决策的作用之后,才会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开展信息工作,必须要把为领导决策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目的,把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质量作为努力方向。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必须以提高信息质量总揽信息工作全局,把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作为重点。一条信息价值大小,关键看它是否被用于领导决策。能作为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的信息,并不是一般化的信息,而是能留住领导目光、启发领导同志作出某项决策的高质量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具有全局性、典型性和倾向性,能反映出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同时还要认识到,领导决策对信息的需要,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能否从中发现新的确定性,如果你反映的信息不含有某种新的确定性,它就不会被用于决策。所以,信息一定要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前所未有的;人无我有的;以前存在又有新的发展的;突破了常规做法的等。对领导决策而言,真正有价值的是这些信息。那些仅仅反映表面现象和常规做法的信息,对领导决策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影响,起不到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作用,因此还是宁缺勿滥为好。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还要注意处理好为本部门领导服务、为上级领导服务和为下级领导服务之间的关系,做到“三个服务”相统一。从组织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和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决策目的的一致性来说,“三个服务”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完全应当做到互相兼顾、相辅相成。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既不能只重视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忽视为本级和下级领导提供服务,也不能只为本级领导提供信息服务,而忽视为上级和下级领导服务。只有这样,信息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作用。

(二)要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和组织部门的中心任务提供信息。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组织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组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大局就是党在一个时期工作的总方针、总任务、总目标。围绕大局开展组织部门信息工作,就是在了解全党工作大局的基础上,从组织工作的角度总结维护大局的经验,发现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与大局不相适应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立足大局的前提下,还必须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反映信息。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信息服务是否有力和有效,取决于所报信息与中心工作任务的贴近程度。只有根据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进程,及时把领导需要了解的情况反映上来,才能提高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有效性。

(三)提供信息要做到全面、准确、及时、适用。组工信息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直接影响着组织工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强调报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以防止决策滞后或决策失误。全面,就是要反映组织工作的整体面貌,使领导对工作有个宏观的把握。一是收集每一条信息都要做到内容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二是要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做到喜忧兼报;三是拓宽收集信息的领域,着眼于全党工作大局,把信息触角伸展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四是着眼于领导决策和开展工作的全过程,分阶段、全方面地反映情况。准确,就是搜集的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真实是信息的生命所在。及时,就是在信息的收集、写作、传递、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要抢速度。特别对于突发性事件、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工作动态等,要即发即报,确保时效性。适用,就是提供信息要注意分层次。根据中央、省(区、市)、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等不同层次组织部门领导决策的需要,有选择地反映信息。

贯彻上述几条原则,重点要解决好报忧难,尤其是重大问题性信息报送难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怕“报忧得忧”,不愿反映问题。其实,敢于大胆揭露矛盾,向上级反映问题,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现,也是作风深入,思想敏锐,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强的表现。领导同志对一些信息作出批示,是为了让大家引起对有关问题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给党的事业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必须看到,能否如实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是个党性原则问题。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如实地向中央报告,这是我们加强和维护党的纪律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对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执行党的纪律的一个重要检验。所以,从事信息工作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讲实情,说实话,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要支持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实事求是地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情况。当然,反映问题要真实可靠,核实清楚。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要以偏概全在反映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给领导决策提供预案。

(四)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组工信息内容往往涉及党和国家机密,有些虽不在机密范围,但也不宜公开传播。这就要求组工信息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要把保密工作贯穿于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保密信息要通过机要通信或密码传真报送,要严格按规定范围分送,并及时归档或核销,防止找失泄密的发生。

三、组工信息收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方法

(一)关于组工信息的收集。组工信息收集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信息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领导同志制定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组织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以及与组织工作相关的情况,为撰写信息作好准备。

组工信息的收集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工作业务内的情况。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老干部工作、干部审查与监督工作、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二是党的建设中与组织工作有关的重要情况。如党风廉政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情况。三是与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有关的重要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等。搜集信息要着眼全局,拓宽视野,有些信息虽然不是组织工作的直接内容,但只要这些情况对于领导同志把握全局,分析和认清党的建设、组织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预见性具有重意义,就要认真搜集报送。

基层干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篇6

工作的本领。

一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工作意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中依靠群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基本标准。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事做事的出发点,以赤子之心、公仆之责、孺子牛的精神,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心中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广开富民渠道,用为群众造福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要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境界。基层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想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自己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群众面前站得正、立得直,树立良好的形象。群众看基层干部,不是光看他口头上是如何说的,主要是要看他行动上是如何干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在担任刘庄村负责人的50多年中,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文秘杂烩网俭创业,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史来贺不管职务发生多大的变化,他始终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时常扛着农具参加劳动。他把刘庄群众脱贫致富视为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从来不想个人得到了什么。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觉悟和境界,他才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群众办实事,站起来做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蹲下来做一头牛,为群众鞠躬尽瘁,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一座巍峨高耸的爱民丰碑。广大基层干部都应象史来贺那样,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境界。要“忧百姓之不宁,贻百姓以安”,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心贴群众,访民情、察民意、排民忧、解民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道,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忠实、扎实、朴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要苦练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大量事实表明,哪里经济发展快,群众收入高,日子过得好,哪里的群众工作就好做,就做得好。不论工作多忙,基层干部都要不断加强学习,苦练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一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市场经济知识。要通过学习,在思想上与市场接轨,抓法上与市场合拍,措施上与市场相符,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性。二是要强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如果基层干部只会讲空话,在发展经济时不能给群众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群众就会认为这个干部没能力,也就难以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从技术上、政策上指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教给群众怎么办,使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主动调适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真正成为产前市场预测的信息员、产中的技术指导员、产后农副产品的销售员和抢占市场的导航员。三是要积极引导群众换脑。要从培训学习、示范引导抓起,引导干部群众走出传统思维定势,使他们思想围着市场运转,眼睛盯着市场经营,产品围着市场赚钱。通过换脑,真正把镇村干部打造成精通农村各项政策、熟悉农村各项工作、掌握各种科技信息、随时为群众提供各方面服务的活电脑;使他们成为收录机,为农民收集各类致富信息;成为播放机,把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成为编辑机,为农民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如何做好企业人员调配和培训工作 篇7

一、人员调配工作

1. 人员调配工作的原则

人员的调配工作与职工的个人利益以及对企业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 而且要把以下几条作为基本原则来遵循。

(1) 因事设人。诸葛亮说道“为官设人者治, 为人设官者乱。”其实这里所说的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务或者说工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以职务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主, 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人担当这个职务, 也就是要做到因事设人。

(2) 用人所长。对很多员工来讲, 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他们最大的烦恼, 而能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所谓因材施用, 就是研究各类人才的不同特长, 使其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3) 协商一致。对人事进行调配的范围是相当广的, 对某人进行岗位调动时, 在对领导调入、调出的同时很可能还要涉及其他四五个人的工作需要进行调动。所以, 在进行人事调动时就必须把深入而又细微的思想工作做好, 并且及时进行沟通, 获得各方的意见, 尽量能够达到协商一致, 让每一方都能够满足。

2. 确定人员调配的重点工作

(1) 人员调配需要依据岗位、职位的要求进行。无论是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 还是组织的目标和任务, 它们都是处在一直的变化中, 所以,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无论是岗位, 还是结构, 或者是需要的具体人员都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果想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形, 就必须对人员进行调配。

(2) 用人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 当然才能各异。只要把人才放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就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使他所具有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倘若在这些岗位的人都非常优秀, 相应的人才都是最好的, 那么企业一定会快速发展。

(3) 调整不称职的人员。人和事在进行搭配的过程中, 总有一个最佳的状态, 这个状态不是恒定的, 而是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之中, 如果某个岗位上的压力和内容都在不断的增加, 那么有些人就不再适应这份工作, 那么为了避免影响企业的费用控制工作, 就应调配到其他适合的职位。

(4) 把成绩突出的人员向更高的管理岗位提拔。对工作人员来说, 晋升对他们能够产生最强的激励作用, 这样不但能够使他们具有工作的积极性, 还能够使他们的责任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随着经验和能力的增加所产生的对自身所做工作的不满以及厌倦心理出现。

(5) 要通过人员调配是改善组织气氛。采用人员调配的方法能够纠正班组、科室当中的不正之风;对于很难进行合作而且进行结党营私的人员, 如果采用通过采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都不能产生很好效果的, 就需要利用强制手段进行调离, 这种办法对人际气氛的改善以及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

(6) 改革内部工资

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通过竞争方式上岗, 在对机构以及岗位进行调整过程中, 全部的员工都拥有选与不选的权利。在对员工进行增减的过程中, 在主业上要强调员工的精干能力, 在副业上也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规范, 利用竞争当中的海选挑选出来最合适的, 经过企业相关人员的同意根据需要采取竞争的方式决定上岗的人选, 在针对主业进行人员的分流和裁减的过程中, 主要使用竞聘的方式决定继续留下工作的人。

在岗位设置上要科学合理, 完成了定员定岗以及岗位测评以后, 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基本工资制度, 其以岗位工资为主, 通过岗位来确定薪资, 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劳动力市场的所具有的价格机制, 以此为基础确定出最合适的工资标准和差距, 要对一些关键和稀缺, 以及技术的工作岗位的工资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 此外, 还要适当的增加在前线工作的员工的工资。

二、加强人员岗前培训

为了使员工提高自己的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 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做相关的专项培训, 通过采取短期培训的方法来提升能力, 适应新工作和新制度, 也为了能够使用相应的新设备。

1. 确立培训工作在企业中的关键地位

在企业当中, 相关负责人要充分的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和长远价值, 对很多的企业来说, 进行培训仅仅是一项软任务, 在理论上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当成了次要的工作, 甚至在忙碌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有些企业, 认为培训见效慢, 效益不高, 目光短浅, 只考虑眼前利益, 认为搞培训太费钱, 不合算。企业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障碍便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和目光短浅的做法。“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如果不具备深远的眼光, 那么就不会做好培训工作,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那就更加做不好。想要引起职工对培训工作的足够重视, 阳光供热必须在内部加大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2. 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 因此阳光供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长远的规划, 不仅需要规划参加培训的具体人数, 还要规划相应的标准以及要求、进行培训所需的经费, 此外还要针对培训规划相应的培训师和方法, 以及培训内容和目标等, 不仅如此, 也要规划培训当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的落实以及对人员的调配等问题。

3. 建立健全培训组织

在工业企业中, 工人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事务主要由人事科和劳资科分别进行负责。把“加强领导, 统一管理, 分工负责, 通力协作”作为每个部门需要遵循的准则, 此外还要把分级培训做好。在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当中进行培养以及挖掘, 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内部培养和挖掘, 在另一方面也能够聘请外部的培训老师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在一些大型企业当中, 就算是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和承担相应的培训, 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培训效果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对管理人员自身起到不断的提升和锻炼的效果。

4. 严格培训考核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员工培训工作 篇8

一、农发行基层员工的特点及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基层员工中存在年龄结构偏高、高等教育与现岗位专业不对口、综合能力强的员工少、自觉提高素质意识不强、职业危机感不强等特点。基层行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不强。

基层领导干部对员工业务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培训效果。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建立严格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培训工作抓得不严,做的不细。各项培训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员工培训工作是上级行的职责、培训教育工作依赖于上级行组织的培训班和其它方式。还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意识到员工培训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培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

(二)基层行员工培训工作存在“三个单一”现象。即: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单一,培训人员单一。

1.培训方式单一:基层员工培训方式多以讲解为主,讲解者通常是简单地传达文件内容,很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式传统,内容空洞,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参训者一时难以做到消化理解。

2.培训内容单一:培训内容局限在业务知识和理论学习上。基本上是做啥学啥、干啥教啥。培训所涉及的知识面很窄,与业务知识相关联的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礼仪规范等相关内容极少涉及。业务培训存在被动性,个别时候是因为新业务已经发生了,才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培训内容缺少前瞻性。

3.培训人员单一:一是基层行员工培训内容界线较清晰,以专业为主,即会计人员学习与会计有关的知识,信贷人员学习信贷方面的知识,通常领导干部在传阅文件时就已经分清楚了。导致会计人员不掌握信贷政策和信贷流程;信贷人员不懂会计基本制度规定。削弱了彼此监督力度,培训工作缺少系统性,受训人员缺少全面性。二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基层行通常用是不管水平高低,一律“一刀切”,接受“一把尺子”教育,“跟不上”和“吃不饱”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紧缺。

当前,农发总行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采用举办培训班,网络教学,电视电话等多种教学方式,向基层员工传授普及相关知识,这一方法使基层员工爱益匪浅。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能够参加上级行培训班的人员少;二是网络教学连接局域网,每个单位只有固定的一、二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其它人员不能随便登录学习,三是电视电话教学时间固定,学习时间往往与一线员工对外营业时间发生冲突,只有少数非临柜人员才能参加学习。因此,基层员工培训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基层行自身完成。基层行没有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人员,员工的培训工作由各部门主管兼职完成,一方面各位主管都有一份工作在身,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另一方面受自身学识水平的约束,实施各种培训时,很难达到专业师资水平。基层行教育经费提取后向上级行缴存80%,以基层单位年工资总额75万元来计算,年教育经费提取额为18750元,年上缴额15000元,留存使用的经费每年约3750元。剔除一些相关单位举办的强制性参加的培训支出,实际用于基层行的经费人均不足100元。有限的经费缚了基层行手脚,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

(四)只培训不检验,培训效果难以实现。

各基层单位人员比较少,按专业进行培训,人员就少之甚少。加之年龄差异,健康状况差异,学识水平差异,培训效果不尽相同。由于基层行人员少,任务重,员工没有待岗情况。各行存在只培训不检验学习效果情况,形成了学与不学一样,学好学坏一样,学习效果难以显现。

二、改善和提高基层员工培训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将员工培训质量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

农发行生存、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身优势,提高竞争能力。而竞争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是否拥有各种优秀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是否拥有优秀团队。培训正是我们培养人才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着力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实施有效的培训措施,将培训工作抓细抓实,员工业务培训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态度,更决定于领导干部落实执行力的强弱上。将员工培训质量与领导干部的考核挂钩,增强执行力。

(二)从改变培训方式着手,力争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由于员工的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学识水平不同,培训的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培训实施者应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在培训方式多样性上动一番脑筋,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岗代训的员工培训方式,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相教助长的方式学习;另一方面要在集中学习培训时采取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消化。

在培训内容上要做到丰富多彩,一是要根据业务发展设置培训课程,要具有前瞻性,明确培训的重点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保证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井然有序。二是要根据员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工作越到位,培训的积累就越高,常规培训的需求就越少,而个性化的培训要求越会凸显出来。结合实际环境,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将培训向深度拓展,向细节延伸。同时要与创建“服务文化、素质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相结合。

(三)强化师资力量,做到内外资源结合,确保培训工作持续发展。

一是在内部重点加强基层行内部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动态管理,推行任课教师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制度。二是在外部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讲学,丰富员工知识结构,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优化经费资源配置,实行教育经费留存比例与教育培训效果相挂钩,奖优罚劣。使基层行培训工作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四)建立培训档案,将培训效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

乡镇干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篇9

乡镇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形势下,乡镇工作纷繁复杂,真正体现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乡镇干部负有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的重要任务。因此,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政策水平等都应与日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乡镇干部如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要发扬敬业精神,一门心思干工作。乡镇干部是工作在基层的人民公仆,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任何一个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公仆,都应当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一个岗位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一些情况后,就以为工作“不过如此”,可以随便应付;或大部分心思用于“拉关系”、“走门子”,工作敷衍塞责。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的表现。若以那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工作,工作怎能有进步?事业怎能有发展?其实,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岗敬业者,真正做到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每个单位都已实行职位分类,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份内事办好,不能把主业当副业,尽做些赶热闹的事,结果“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要敢于面对矛盾,触及问题,尤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己能够化解的矛盾决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和谐稳定。

三是要秉承务实作风、沉下身心干工作。乡镇工作涉及面广,事多而杂,我们乡镇干部要始终保持不怕累、不怕苦的本色,勤走村入户,勤登门了解情况,勤深入田间地头,要坚决抵制到村开展工作就是到支部书记、村主任家里一并安排,甚至就给村干部打个电话就算了事,不但工作落不实,还会脱离群众。有的地方、有的人干工作,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动辄“大思路”、“大手笔”,看似热闹,实则虚得很,瞎折腾。讲究务实,就应当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这样,工作就必有所成。

如何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篇10

退休干部是党的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不但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延伸,也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首先,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进一步坚持干部退休制度,完善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机制的需要。以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为标志,经过25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我国的干部退休制度已初步完善,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其次,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再次,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完整地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第四,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两个认识问题

一是要解决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上的管理主体定位问题,也就是党委和政府究竟该不该管的问题。一种观念认为,干部退休后,应该管,但他们回归了社会,就应该采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依托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去为他们服务,去组织和管理他们。笔者认为,虽然干部退休了,但他们曾经是直接为党和政府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是党的干部,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等同于一般的老龄人口,如果这样,既不符合党的干部路线的一贯要求和党管干部的原则,更是一种简单教条的、不符合中国特色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另一种观点认为,党的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各级党委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部门,主要管的是离休干部,退休干部是不是也要由老干部工作部门去管,好像没有必要。这种观点,也是片面和不负责任的。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和很多重要文件中,退休干部除了与离休干部在生活待遇政策方面有所差别外,无论在政治待遇的落实上,还是在发挥作用的组织上,都是与离休干部一起部署,一同要求的。只是由于前些年,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特别是医药费的拖欠问题比较突出,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问题成了工作难点和重点,从而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好像党委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只是管离休干部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离休干部归老干部局管,退休干部归人事部门管。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只将所谓的“管”界定为办退休手续、管退休干部的档案和工资调整等,如果是这个界定的话,不光离退休干部归人事部门管,在职干部也归人事部门管。管理的概念应当是全面的,重在经常、日常的服务管理。要准确地定位退休干部的管理主体问题,也就是回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即由党委老干部工作机构统一管理。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为了统筹解决老干部离休退休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机构,专司其事。”之后,随着退休干部人数的扩大,老干部工作部门虽然成了党委的部、局级机构,但其职能从来没有改变过。

上一篇:婚庆上女方家长讲话稿下一篇:发展党员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