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感统训练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感统训练(通用7篇)

家庭感统训练 篇1

1、摇啊摆

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

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开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平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平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习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延伸活动:和儿童一起拍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仰首跳跃时需配合儿童的身高。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

5、坐球游戏

适用对象:大肌肉发育不良、肢体不灵活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及脊髓中枢神经健全发展,促进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儿童可以轻轻坐在坐球上,上半身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闭上眼睛,慢慢调整呼吸,直到完全放松,每次约10—30分钟不等。也可在坐球上,轻轻晃动手脚进行律动舞蹈。

延伸活动:以球代替椅子,让儿童在坐球上看电视、吃饭、做功课,可使脊髓神经的发展更为健全。

6、螃蟹先生

适用对象:前庭觉不佳、空间判断错误、经常撞壁、看书跳字跳行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和中枢脊髓神经协调,促进大小肌肉灵活。

指导重点:儿童举起双手和耳朵平高,双脚略弯曲,往左和往右连续横行,如螃蟹走路状。或者双手轻轻放下,侧着头,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也可双手平举向前,或伸开摆放在两侧,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延伸活动:儿童双手高举小皮球,或双手各夹一个小皮球,向前、向左、向右踏脚走步。

7、投篮球

适用对象:身体协调不良、视觉空间判断错误,常撞墙或碰人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可以在墙上挂一个用纸箱或篮子做成的篮球架。让儿童抓起较大的球,走过去将球放入篮子内。不够高时,以板凳垫高。可让儿童拿较小的球,以投球方式丢入篮子内。

延伸活动:也可在地上放个箱子,让儿童以俯卧姿势,将球丢到箱子内,连续丢20-30次。

强化触觉:

1、小皮球绕世界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紧张、焦躁、情绪化、爱哭、爱咬人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肌肤对外界的适应力。

指导重点:将小皮球从幼儿的胸前滚到腹部、大腿、回到头部,或是从背部滚到屁股。或让幼儿站、坐、躺着,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幼儿不同的感觉。或改用气球抚触,同时配合音乐,制造快乐气氛。

2、理发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防御过当、情绪化、紧张、孤僻、偏食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降低脑波,协助放松。

指导重点:准备白布巾披在幼儿胸前,让他坐正,模仿理发店的顾客。将温热的湿毛巾盖在幼儿脸上20秒左右,注意他的反应,若强烈讨厌就不要勉强,接着用梳子或毛刷轻梳幼儿的头发,如果大人有经验,也可以真的帮助幼儿剪头发。或是假装帮幼儿刮胡子,让他感受特殊的感觉。完毕之后,模仿理发师用软毛刷刷幼儿的头部及脸部。

延伸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帮幼儿洗头、洗脸、做脸部按摩及肩部按摩。

3、打水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不足、轻微自闭的幼儿。

指导目标:透过水力和水温,强化幼儿的肌肤神经,促进触觉信息调适。

指导重点:小孩子大多喜欢玩水,即使刚开始会紧张的幼儿,也会很快的融入打水仗,如果水中放有玩具,更能引发兴趣。在幼儿习惯后,可用莲蓬头或水管来喷他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让他浸泡在浴池中。

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边戏水、边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4、吹风机或软刷子的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情绪化,轻微自闭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及触觉辨识分化能力。

指导重点:调整各种温度集中吹儿童敏感的部位,比单纯吹自然风或电扇有效。这种感觉相当特殊,儿童会觉得很好玩,长期使用可以培养儿童抑制轻微刺激信息的能力,使情绪趋于稳定。

延伸活动:用软毛刷子集中刷儿童敏感的部位,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余如用梳子梳头发,加强对头皮的刺激,或用刷子刷大腿及脚底,对触觉刺激的强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5、梳头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过度敏感、自闭症儿童。

指导目标: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儿童,此游戏具有调节功能,可以协助抑制触觉上过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这种动作可以增进亲子互动,对人际关系的强化也有帮助。

指导重点: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头皮,并且顺势梳头,可以指导儿童顺应身体的动作,对常规的养成有所帮助。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儿童自己来,对手的精细动作和身体形象的发展都有帮助。可以观察出儿童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梳子,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底的游戏,以强化儿童的触觉学习。

6、抱球翻滚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大小肌肉运动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学习,大小肌肉的发育。

指导重点:儿童躺在垫子上,双手抱着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儿童由垫子一头滚到另一头,球不可以松掉。本体觉

1、飞机起飞了

适用对象:身体灵活度不足、肌肉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儿童肌肉感觉及身体形象的建立。

指导重点:将幼儿抱高,坐在大人的肩头上左右摇晃。也可以让幼儿抬高颈部,胸部及四肢同时收缩,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或是大人仰躺在地上,将幼儿面对面抱着,双手伸直顶住幼儿的肩部,双脚弯曲托住他的腹部,用双脚的力量前后左右摇晃幼儿。

延伸活动:大人与幼儿对坐,手抓着手,四脚顶着,做前后轮流摇晃和躺下坐起的动作。

2、抓手指头

适用对象:四肢僵化、本体感不良、身体协调不佳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末梢神经的敏感度,以建立更精细层次的本体感。

指导重点:准备一个较大的空纸箱,两面挖洞,让大人和幼儿的手可以各从两面深入箱内,并指示同一只手指头相互碰触,以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灵敏、正确。

延伸活动:在箱子内传递玩具,让幼儿用手指判断出玩具的形状或名称。

3、大海中的鱼

适用对象:本体感不足、身体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指导重点:让幼儿轻轻仰躺在地上或床铺上,大人用轻薄的床单或毛巾在幼儿的正上方,如波浪般用力振动。床单要够大,足以碰触幼儿的全身,让他体验忽明忽暗的视觉刺激。振动时,风的气流也会影响幼儿触觉和筋骨的反应,以强化本体感。

延伸活动:游戏中让幼儿抱着绒毛玩具,强化他的触觉及肌肉反应。

4、击大鼓

适用对象:手眼协调不佳、肢体不灵活、缺乏自信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站在矮凳上及箱子上,将绑着绳子的铃鼓,如同钟摆一样垂下摆动。让儿童用手触击摆动中的铃鼓,观察儿童击中的机率。

延伸活动:让儿童用棍子击球,或用旧报纸揉成纸团,丢摆动的铃鼓。

5、过山洞

适用对象:行动笨拙、容易撞墙跌倒、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身体灵活度、健全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将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儿童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钻过去,或躺在圆形滑车上钻过去。

延伸活动:指导儿童携带绒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类来进行以上游戏,以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可以在家进行

大运动方面——可安排了游泳、球类、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等活动项目,每天保证40分钟;

精细活动方面——可安排了穿珠子、夹豆子、装模型、做手工等,每天练习15分钟;

游戏活动方面——可安排了爬行、翻滚、平衡、飞行、摇摆等活动,每天玩乐30分钟;

另外,还有不定期的出游,爬山、远足等。

同时,生活技能方面,妈妈开始更彻底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铺、洗漱沐浴、收拾书房等。孩子做这些事时,妈妈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守侯在旁,动嘴不动手,促使他生活自理。妈妈还时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餐、散步、临睡前的好时机,跟孩子聊天,锻炼他的言语能力。简便易行的感觉训练活动

梳子游戏:轻轻用梳子梳头发,头皮是感觉敏感的部位,可以直接刺激大脑皮质感觉区,对身体形象的建立有很大帮助。可以每天进行10分钟左右。吹风游戏:可以用吹风机吹身体各部位,强化身体形象感觉。

抓痒游戏:可以让孩子躺在床铺或软垫上,张开四肢,由父母亲跪在身旁,在孩子身上敏感处玩抓痒游戏,可以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左右。

毛巾游戏:可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亲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此游戏不但可以强化触觉,对前庭固有感觉的成长可以有很大的帮助。球池游戏:大部分的幼儿园或游乐场所都有此设施。球池又称为浮力球,不但对孩子的触觉有所帮助,对前庭固有感觉的形成也有好处。孩子可以整个人藏入球池中,划

四肢或翻动身体。也可以站立,两脚踏动,或由上跃下,将身体投入球中。

跳床游戏:在跳床上跳动,对固有平衡感及脑干组织的发展颇有帮助。大龙球游戏:由父母亲协助孩子坐或趴在大龙球上,趴在上面,抓住两脚,保持平衡;躺在上面或坐在上面也可以;用大龙球压过孩子的身体,对孩子触觉学习及身体形象强化有很大帮助。(大龙球约60元一个,网上有卖)介绍一些预防与训练游戏 前庭功能失调

充分爬行: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触觉过分敏感

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垫上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也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

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本体感失调

从小抓起,多多活动: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

球类运动: 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鼓励表达: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做家务: 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专家提醒: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觉统合失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效果最好。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治疗的最佳时期:2岁前是预防期、7岁前是最佳较正期、13岁前是祢补期。

一、感统训练的目标:

感统训练活动,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从对感统的陌生发展熟悉、自信和自爱。在课上守秩序、按要求、懂礼貌,再任性的孩子来到训练室都像变了一个,他们深深地被多彩多趣的训练器材吸引着,即使训练完毕也依依不舍。感统训练的目标的为以下几种: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了上述症状,当然也无需过份担心。感统失调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一种身体现象。妈妈们切勿对号入座,也未必有以上情况的都是感统失调,也许有其他的原因也不一定。如果想要了解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最好寻求相关的专业机构,给孩子做一个感统智能测评就清楚了。

一、触觉游戏

1、球池游戏

适应症:触觉敏感或不足,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使用器具:海洋球池,海洋球。

作用: 球池可强化触觉,还对前庭体系、身体协调、固有前庭平衡能力,有很大帮助;对脑干部机能强化的效果最佳.训练方法:指导孩子用力跳入或轻轻跨入球池内。将身体全部藏入球池 中,接受球的挤压 可以在球中间翻动或摆动手脚、身体、头颈。可以坐在或站在球池中,跃动身体或双脚踏步。

治疗时间次数:此游戏每次约进行30分钟,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2、大龙球压滚游戏

适应症: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良。

作用:孩子在大龙球滚动的压力下,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更可以在不断的转动中,建立较好的身体形象。

方法:让孩子趴在或仰躺在地上,训练者把大龙球放在孩子身上,慢慢做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中间做轻轻压挤。

治疗时间次数 :游戏每次约进行20—30分钟,每周约进行 二至四次。

3、伏卧大龙球

适应症: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作用:伏卧在大龙球上,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讯息,对触觉敏感或迟钝儿、多动症孩子帮助较大。

方法:孩子伏卧在大龙球上,头台高,视线向前方,指导者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前后拉动。注意不要太快,让孩子自己努力去保持平衡,以免掉落下来。做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

二、触觉练习和身体协调游戏

1、仰躺大龙球: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作用:仰卧在大龙球上,可以强化前庭体系机能,调适重力感的讯息,采用此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刺激作用很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症孩子有特殊的效果。

方法: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由指导者握住他的大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作此游戏前一定先作好趴卧大龙球游戏。

训练次数:次游戏每次进行20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2、坐上大龙球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大龙球。

作用: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对孩子前庭感觉机能的建立帮助较大。同时可以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对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帮助较大。

训练指导方法: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这时孩子可以利用屁股力量作上下振动。

延伸活动:孩子可以坐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由另一位指导者与他作投接球游戏,或让他把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

治疗时间和次数:此游戏刚开始每次先从摇晃20次开始,熟悉后可慢慢增加到每次摇晃50下,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3、伏卧大龙球抓东西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

使用器具:大龙球、便于抓放上午小玩具

作用:在缺乏重力平稳的大龙球上,作抓东西上午游戏,可以强化手眼协调、双侧均衡操控,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帮助很大。

训练指导方法:协助孩子伏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玩具置于孩子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拿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向前后滚动,用快慢、距离判断,使孩子触摸到玩具并将它拿起来。

治疗时间和次数:此游戏每次约进行20—30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三、跳跃平衡游戏

1、蹦床运动

适应症: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蹦床。

作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信息,锻炼儿童的跳跃能力。

训练方法:在床上双脚并拢跳跃,跳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向臀部。这项运动最适合感觉敏感,发育迟缓,不让别人摸的孩子。

训练时间:此游戏幼儿每次约跳80—100下,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蹦蹦床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信息,锻炼儿童的跳跃能力。

训练方法:在床上双脚并拢跳跃,跳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向臀部。这项运动最适合感觉敏感,发育迟缓,不让别人摸的孩子。

2、花样跳床: 适应症: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蹦床。

作用:对孩子大小肌肉运动,平衡反应,视觉运动协调帮助很大。

训练指导方法:让孩子自己在蹦床上跳跃,指导者在下面示范某种动作,引导他的视觉目标。也可以和他握手或和他玩扔接球的游戏,甚至绕着跳床周围跑,让孩子在蹦床上以眼睛追视。

延伸活动:可以在孩子跳跃时,配合律动音乐或唱歌,协助他逐步增加跳跃次数。

治疗时间和次数:此游戏每次约跳150—200次,每周约进行二至三次。

四、手脚及身体协调游戏

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羊角球

作用:刺激儿童前庭功能和锻炼下肢力量。

训练指导方法: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球把,身体屈曲,向前跳,跳动的方向可以做前后左右变化,高度可以随时作不同调整。要跳的高,跳的快。可以让两个孩子一起做,让他们比赛跳的次数和速度,以此增加儿童信心。此游戏每次约持续跳100—200下,每周进行三至四次。

羊角球

刺激儿童前庭功能和锻炼下肢力量。

训练方法:让儿童做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球把,身体屈向前跳,要求要跳的高,跳的快。

五、滑板游戏:

适应症: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

作用:伏卧在滑板上做各种活动,前进或后退时,手脚屈伸动作会抑制原始反射,促进儿童固有感觉和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指导方法:儿童伏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头抬高,挺胸,身躯紧靠猾板,双脚并拢,伸脚面绷紧,双手向内交叉,向下滑行,最少滑行3米以上才有效。滑行后返回,双手依次撑地,向前扒地,慢慢往前移动,回到滑行处,准备下一次的滑行,因动作很向乌龟爬,因此称为乌龟爬行。也可以让孩子伏卧在滑板上,头抬高,挺胸,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提高,如同飞机飞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

治疗次数:此游戏每次约持续30分钟,每周约进行三至四次。

滑板

促进儿童前庭感觉和固有感觉;

方法:儿童伏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头抬高,双脚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向内交叉,向下滑行,最少滑行3米以上才有效。

花样滑板游戏 横扫千军

适应症:多动症,触觉敏感或不足。

使用器具:大滑板、小滑车、大积木、小球。

作用:借助猾板下滑时的重力加速度,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性反射,促成前庭和脑干的活化。兔子撞墙:

适应症:多动症,触觉敏感或不足。

使用器具:大滑板、小滑车、大积木、彩旗。

作用:利用蹬弹的活动向前冲,由手脚的屈伸来抑制原始反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前庭统合。

六、前庭平衡吊圆筒吊缆

适应症: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吊缆,竖抱筒

作用:孩子抱住圆筒吊缆,一方面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觉体系活化,并强化触觉体系;一方面在摇晃中,前庭可以获得大量的刺激,对身体协调、操作不良的孩子功用最大。圆木马吊缆

适应症:触觉敏感,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具:吊缆,横抱筒

作用:对前庭的输入统合有很大帮助。

木马吊篮

通过一定的高度的肌肉收缩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化。

训练方法:让儿童伏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夹住圆筒,由教师做左右前后摇晃,或让儿童做在两端来回摆动

插棍

强化前庭功能,刺激全身肌肉的伸展,即活化。

训练方法:将拦网固定在离地20cm处,儿童伏卧在拦网中,头抬高,眼睛目视前方,老师协助儿童前后摆动,儿童双手在摆动中插棍。要求不断变换难度。

平衡台

主要统合婴幼儿的发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感觉,同时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

平衡台训练的方法:让儿童双脚分开,踏在平衡台的两端站立,呈摇摆状,做左右平衡。

独角椅

帮助幼儿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在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同时锻炼儿童腰部的力量。

训练方法:做在独角椅上,双手侧平举,做稳后,双脚交叉前踢。难度要逐渐加大,老师要不断地变换花样

平衡木

帮助儿童发展本体感觉,建立幼儿协调身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方法:站在平衡木上,一手扶栏杆,一手高举,双脚交替向前走。以及其它一些训练器械及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举列了。

初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是解决各类儿童行为问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新方法。它使许多孩子的行为问题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了改善,这种方法也很受家长们的欢迎,并悄然改变着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但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目前,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集中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要。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越早训练效果越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几种由家长配合可直接在家里进行的游戏训练方法,既简单有效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儿帮助启示

前庭功能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游戏方法:

◆充分爬行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触觉过分敏感

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游戏方法:

◆洗澡游戏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抓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垫上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本体感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游戏方法

◆从小抓起,多多活动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

◆球类运动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对注意力、手眼协调以及将来学习能力很有好处。

◆多多表达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进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感统训练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行感觉综合训练的儿童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其中, 对照组男23名, 占76.67%, 年龄6~11岁, 平均年龄 (7.69±1.41) 岁, 重度感觉失调者 (93.33%) , 感统训练平均疗程 (21.30±7.62) d;干预组男22名, 占73.33%, 年龄6~10岁, 平均年龄 (7.72±1.15) 岁, 重度感觉失调者占86.67%, 感统训练平均疗程 (23.03±6.42) d。参加训练的儿童均符合感觉综合失调评定标准, 无神经系统、精神及严重的心、肺、肝和肾脏疾患的儿童, IQ>80。

1.2 训练方法

两组儿童均在该院感觉综合训练室进行为期1个疗程的集中训练, 由专业训练师负责训练, 方法采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心理教研室开发的感觉综合训练方法, 项目包括滑板、滑梯、拍球、平衡木、跳绳、袋鼠跳、滚筒、独脚椅、趴地推球、瑞文推理及背数等视、听、记忆综合训练等。训练3~5次/周, 时间1~1.5 h/次。

干预组儿童在集中训练结束前1周, 医务人员向家长发放该院参考《感觉综合家居训练册》, 自行设计的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家庭指导卡[3], 督促和指导家长及儿童按照指导卡的项目和内容, 于训练结束后回家继续巩固训练, 要求家庭训练频率为:1次/d或2~3次/周, 训练坚持30 min/次以上。同时医务人员坚持每周定期电话回访, 以解疑答惑的形式对家长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督促其遵医行为。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3.1 评估方法

家长根据儿童在训练中症状改善情况, 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随防3月, 随访6月填写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儿童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医生对照量表做综合评定并进行评估。

1.3.2 感觉综合效果评定

有效:感觉综合评定量表中至少有1项分数达到正常或得分提升幅度>5~10分, 或者评定结果至少减轻1个等级。无效:评定结果无变化或分数提高<5分者[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儿童年龄, 行为各因子不满足正态分布, 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训练结束时、3个月后, 随访两时间段两组训练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个月后随访, 干预组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对照组疗效有效率明显低于其训练结束时,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两组随访6个月比较, ▲:对照组随访6个月与结束时比较, △:两组训练结束比, ▽:两组随访3月比, ☆:干预组组间比, ◇:对照组随访3月与6月比。

3 讨论

(1) 家庭辅助训练能巩固感觉综合训练的疗效, 从20世纪70年代起, 西方国家已开始普及了感觉综合训练, 而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感觉综合训练后, 众多学者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证实感觉综合训练治疗儿童感觉综合失调是确实有效的, 有效率达85%[5]。但研究均集中在医疗、学校或康复机构等的训练疗效, 对家庭训练文献报道较少。张挚[6]在研究中国感觉综合训练现状指出, 目前中国只着重对儿童本人和心理的训练, 忽视了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虽有报道称[7]家长参与及家庭训练能对提升训练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帮助, 但其研究是在集中训练配合家庭训练两者同时进行, 对训练疗程结束回家后继续辅以家庭训练, 将训练延续到家庭, 以家庭辅助训练来巩固感觉综合疗效问题未涉及。该研究结果显示:随访3月, 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分别66.67%, 76.67%,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儿童在3个月内均可基本维持训练疗效;而远期效果, 随访6月发现, 对照组感觉综合训练疗效有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 训练结束后6个月其疗效有效率比训练结束时下降约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3, P<0.01) , 提示症状又出现反复, 可能与训练结束后未坚持家庭训练的因素有关[8]。同时, 两组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比较, 干预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94, P<0.05) , 并且干预组训练疗效在3个时间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P>0.05) , 说明其疗效可长时间保持稳定, 有效率保持在77%左右, 与高瑛瑛的研究[8]结果有效率达80%相符可见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能巩固感统训练的疗效, 提示, 家庭辅助训练可巩固感觉综合训练的效果, 而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2) 家庭辅助训练经济方便, 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家长乐于接受。家族训练以家庭生活用品为主要器械, 根据日常生活灵活实施。且家庭训练方便、灵活、多样化, 不需太多的器械, 既节省了家长的时间, 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又融洽了亲子关系, 使家长易于接受配合。同时, 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家庭指导卡中的家庭训练的目的, 操作方法具体而明确, 可操作性强, 让家庭训练有章可循, 家长易于掌握, 并且通过定期电话回访进行解疑答惑加以督促, 这样家长和患儿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训练, 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 更好地巩固训练的效果。

总之,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康复心情是最迫切的, 也是最具有耐心的, 家长每天可利用空闲时间对孩子进行训练, 这样既不耽误小孩的上学时间也不影响家长的上班, 而且操作简单, 就地取材, 家长乐于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辅助训练对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60名行感觉综合训练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名, 对照组按常规接受感觉综合集中训练, 干预组在接受常规集中训练结束后指导继续家庭训练干预。结果 两组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在近期 (随访3个月) 下降不明显 (P>0.05) , 两组儿童在近期均可基本维持训练疗效, 但远期疗效经随访6个月后显示, 对照组疗效比训练结束时有效率下降50% ( (χ2=10.33, P<0.01) , 干预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94, P<0.05) 。结论 在接受感觉综合集中训练后, 继续辅助家庭训练, 不仅能巩固感觉综合训练的长期效果, 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而且方法简单可行, 家长乐于接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家庭辅助训练,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

参考文献

[1]高正春.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的分析与研究, 医师进修杂志 (内科版) , 2004, 27 (10) :54-55.

[2]吴丽如, 冯春好.感觉综合家居训练册[M].香港:香港耀能协会, 2009:7.

[3]涂湘凤.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家庭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0, 26 (13) :77.

[4]刘晓莉.姜峰.王芳芳.儿童感觉综合失调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6) :670-671.

[5]杨霞, 叶蓉.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5.

[6]张挚, 李赫南, 崔宏.中国儿童感觉综合训练及其研究[J].教育探索, 2008 (4) :12-13.

[7]高瑛瑛, 王盈盈, 黄柏青, 等.儿童感觉综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7) :32-33.

感统失调训练手册 篇3

这个时候,还是要正视,会不会是“感觉统合失调”呢?

当然,你要知道,“感觉统合火调”首先一定不是贬义词,也不代表宝宝有多大的问题。有它在提示你,你面前的这个宝宝,他不坏,也不是故意的,只是需要父母更多的帮助。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帮助这样的宝宝,需要父母的参与,在家帮着他通过一一些动作、游戏或者训练,可以慢慢让他变得更好。

1 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感觉统合失调是属于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到心理专业机构或有条件的精神科机构去诊断和治疗。

2 目前,对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和治疗还没有完全得到学术界的接纳和认可,很多大学教材还没有将该内容列入其中,很多精神病院和心理机构还没有开展该项业务,开展此项业务的往往是民间机构。

3 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不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去进行训练,但一定要在专家指导下科学地进行。因为感觉统合失调会牵涉很多系统,不同系统的失调,其训练的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

4 对感常统合失调的孩子。首先尊讲行感统功能涮试,然后确定在什么方面失调,再确定训练内容。由于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训练更多地可能是在家中进行。最好的方法是先在专业机构进行半个月或一个月的训练,然后再将训练内容带到家中进行巩固练习。

5 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效果和程度因人而异,跟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感觉统台失调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一般的训练在一个周期内就能见效,而要在3个月以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6 由于不同的孩子身心发展速度不同,且各有特点。因此,偶有一两个方面较差,不如其他的同龄人,如说话较晚、调皮任性等,并不能就此经易断定宝宝是感觉统合失调。

11 项感觉统合训练介绍

小编说:感觉统合训练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彤式来让孩子参与,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最初这类训练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兴起,目前国内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适用于所有的宝宝。大笼球

怎么玩?孩子可以趴在或者躺在大球上,父母抓住孩子的双脚向前或者向后滚动大球,让孩子体验重心的变化。还可以让孩子躺在或者趴在地板上,用大笼球挤压刺激孩子的身体,其间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感觉太敏感,父母的力度要轻一些。如果孩子不敏感,力度可以重一些。

训练目标:球面有特殊设计的软质颗粒,可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稳定情绪。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将毛巾卷住孩子身体,让孩子躺在床上或者地板上,父母轻拉毛巾,让孩子翻滚。

感觉统合失调的宝宝有增多趋势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像一个交通指挥者,有了它,各种感觉神经网络,才能保持顺畅,保证孩子的学习和动作顺利进行。如果父母能更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会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及早预防和纠正感觉统合失调,那么宝宝将会更聪明、更健康!

案例1:佳佳马上3岁了,她很喜欢拥抱妈妈,对此她的妈妈却心存顾虑。因为佳佳的拥抱常常会把妈妈弄得很疼,比如在她亲妈妈时经常咬得很疼,拥抱妈妈时会用头撞向妈妈,而佳佳自己却没有察觉她的动作是多么的粗暴。妈妈也不想告诉她,因为她知道,佳佳只是想表示友好。

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佳佳也显得比较笨拙。她经常把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弄疼。后来佳佳被医生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很明显,佳佳只有在运动十分剧烈时才有所感觉。

案例2:壮壮快5岁了,儿科医生怀疑他由于视觉感知处理障碍导致的空间位置问题。这个小男孩不能区分上下、前后、左右。除此之外,壮壮很难完成这个年龄段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着色、剪纸、描直线等。他从下到上阅读图画书,堆积木时把大块的放在小块积木上。

案例3:大明不能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不到5分钟就坐不住了。在小区里,他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跑来跑去,把东西从架子上拉下来,大喊大叫,推其他的小朋友,他的父母为此很头疼。儿科医生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这类坐不住的小孩子,是因为外界刺激过多、过大,超过了他们可接受的阈限值,因此表现得很烦躁不安。每一个动作都给他的大脑一个信号:我在这,这就是我。

据统计,在德国,患有这类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大约已经占到了15%的比例。而在国内,由于剖宫产的增多,以及父母对宝宝玩耍的各种限制等原因,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据调查,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于是,爸爸妈妈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可以通过一些症状和表现,及早发现宝宝的问题,了解一些预防和纠正的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万象组中的平衡器械

怎么玩?你可以把器械组合成圆形、S形、直线形。开始时,可以扶蓿孩子的一只手,辅助他来回行走,等熟练以后,让他自己打开双手掌握平衡来回行走。训练目标:主要是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触觉方面进行锻炼和刺激。另外,器材的表面有凸起,可以使孩子的脚底得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看到路边的马路牙子,鼓励孩子自己上去行走。闭着眼睛,让孩子单脚站立。站桩和走平衡木,也能达到类似的训练目标。

滑板爬

怎么玩?孩子腹部贴在滑板上,前胸抬起,双腿绷直,双手同时用力,使滑板向前滑行。还可以玩“青蛙蹬”,这种玩法的姿势同前,就是把双腿弯曲,贴住墙面,使劲一蹬,使滑板向前冲出去。

训练目标:训练孩子的双侧协调和平衡,非常适合左右两侧不平衡的孩子。

nlc202309020326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在家里或者游乐场,让宝宝多练习爬行游戏,大一些孩子做四足爬行。

晃动平衡木

怎么玩?孩子双手伸平,尽量不扶栏杆,在平衡木上前后走动。

训练目标:训练双侧肢体的配合,加强平衡能力,建立机体感觉和空间知觉。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让孩子走平衡木和独木桥,还有马路牙子。

感觉统合有多重要?

虽然“感觉统合”听上去抽象又复杂,但离宝宝并不遥远,细细了解一下他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它真的还是挺重要的。

什么是感觉统合?

人类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前庭觉,进行过滤和辨识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协调、整合、统一后做出正确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能力是怎么发展的?

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从生下来就具备,而且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强,自我控制,拥有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等。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激发。多数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感觉统合对孩子来说有什么作用?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孩子与环境顺利接触。孩子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行为的信息,帮助孩子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借助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孩子大脑的各部分分工日趋精细,功能就越来越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如果感觉统合失调,会带来哪些影响?

感觉统合失调使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孩子的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组合,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使身体不能协调运动。孩子的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都会比较差,比如:看到了笔,却不能自如地控制手,完成拿笔的动作;触摸了却没有感觉;听到了却没有正确的理解,不能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等。

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时间长了还会形成各种障碍。到了学龄期,孩子就会在学习能力、注意力、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得很吃力。从哪些症状和表现可以判断出孩子可能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黏人,也很难和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子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不爱看书读书,学了就忘。

圆筒

怎么玩?让孩子坐在底座上自己抱紧圆筒。为安全起见,可以系上安全带,父母帮着转动圆筒。

训练目标:在旋转时体验旋转的感觉,能培养并提高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在家里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一定的旋转刺激,比如晃动、轮圈等,让他体验晃动和旋转的感觉。

蹦床

怎么玩?让孩子到蹦床上进行弹跳运动,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扶着,大的孩子还可以在弹跳中抛接球。训练目标:训练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进行触觉训练,锻炼大肌肉的协调,有利于情绪的掌握。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鼓励孩子自己上楼梯、走独木桥:遇到有石头、坑洼等不好走的路面,鼓励孩子去尝试;多练习跳跃,并尝试边弹跳边抛接球。

袋鼠跳

怎么玩?孩子钻进袋子里,双手抓住袋子的两侧边缘,前后、左右跳跃。训练目标:帮助孩子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觉敏感不足,促进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训练平衡力。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把一个大毛毯和大床单铺在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抓紧床单,父母拉着床单走,孩子要程这个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看上去从来没有认真地倾听。不能正常地理解语言,经常漏掉词尾或者混淆发音相近的词。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6.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者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因为年龄和个体差异,出现个别问题很正常,不要自己轻易下判断,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或者权威机构进行检查和诊断。除了凭借行为、发育和感知测试,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观察,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比如,宝宝在玩耍时的表现,日常的一些行为活动。引起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尚无明确的定论。一般来说,出生时受外伤或者剖宫产的宝宝,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较多。

·同时还有小时候活动不足,受到父母的限制过多.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出生后父母摇抱少,孩子静坐多、活动少,不会爬行,父母过分限制宝宝活动范围等,孩子缺乏后天的刺激,也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还有一些先天原因等也容易引起,如怀孕时用药或者孕妈妈情绪不稳,早产。

·另外,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接受了过分刺激,比如长时间地接触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也容易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而且近几年这样的案例正在逐渐增多。

平衡脚踏车

怎么玩?简单的玩法是让孩子向前、向后推脚踏车,还可以双脚踏在车上,依靠双腿的运动向前骑行。训练目标:训陈孩子关节灵活性、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促进自我动作的控制力和协调性,提高注意力。培养自信心。

nlc202309020326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爬山,孩子会根据山路的变化,手脚并用,协调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向上爬,这样也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羊角球

怎么玩?孩子的屁股坐在球上,双手抓住羊角球上的两只“耳朵”向前蹦着走。

训练目标:在运动中,孩子的身体要和球的弹力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平衡感、动作协调性及触觉。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多让孩子玩沙、玩水、玩土,多给孩子拥抱和抚触。也可以购买一个羊角球,在家里给孩子玩。

专家访谈:

当心父母的过度焦虑造成误诊Friedrich Voigt医生有着医学背景,同时在慕尼黑从事多年的儿童心理研究。他认为,真正患有感统失调的宝宝,需要正规的治疗,但这个确诊过程要严格,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不要过度焦虑也是治疗的一部分。感觉统合失调诊断时不要忽略个体发育差异

真正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确实是急需治疗的。但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感觉统合失调,需要多方面的检查和衡量,有一点要提醒父母和儿科医生的是,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发育有比较大的区间,有时仅仅是一个正常区间内的差异,也会被认为是某种障碍。

目前在德国,有的婴儿爱哭闹,讨厌被触摸或者在集体活动中不能安静下来,这些都被当成感觉统合失调的信号。为此专家批评说,人们总是将儿童的发育与所谓的标准相比较,而忽略了个体性差异。如当一个5岁的孩子还不能画好一个小人时,不一定就是有视觉障碍,很有可能这个孩子只是不喜欢画画而已。

如今很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也存在过度焦虑,为了不犯错误或者不耽误治疗机会,人们便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和他们的发育。在此,要提醒父母的是,很多宝宝虽被诊断为感统失调,但其实他们很健康。

就算没有感觉统合失调接受一下训练也没什么坏处?NO!!

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理由,即使没病接受治疗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对此专家不这么认为:“没人知道,当一个孩子必须要每个星期用1个小时来面对自己的弱点时,这是否对他的自尊心有影响。”

如果所有的证据都证明了一个孩子真的感觉统合失调了怎么办?那么很显然,需要帮助他。根据最新的医疗手段分类,这种治疗属于“运动技能发展障碍”的范畴,除了视觉感知障碍外,所有的中央感知与处理障碍都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发育。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佳佳最多需要20小时的训练,她需要作用于她自己身体的刺激。要多让她玩沙,或者玩滑梯。除此之外,还要多运动,比如做亲子操,加强她对自己身体的自信心。当她再次用力掐人的时候,要及时清楚地告诉她不能这么做。

大明和壮壮也要定期去训练。壮壮要练习专注于一件事物,比如要学习系鞋带。大明需要给木头上色,并用他们做图板游戏,医生还建议他要学习骑自行车。

大陀螺

怎么玩?让孩子的屁股坐程大陀螺的底部,两腿交叉盘坐,双手抓紧两边,靠身体重心的变化进行旋转,开始时,父母给予一定的辅助,等宝宝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可以自己晃动身体正着旋转或倒着旋转。

训练目标:训练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刺激左右脑的发展,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重心的变化。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让孩子在床上打滚、翻跟头,在草地上翻滚,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很好玩的游戏。

大滑梯

怎么玩?让孩子趴在滑板上,双腿、双臂伸直,抬起头向下滑。在滑下来的时候,父母可以推绐他一个球,让他在下滑过程中把球推给父母。逐渐增加难度,可以把大球换成小球,甚至让他捡起球进行投篮或打保龄球。

训练目标:锻炼身体的双侧平衡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生活中你可以这样帮他:让孩子在家里多玩球,拍球、投接球、投篮都是很好的运动。

感统训练方法 篇4

*多玩水,玩沙,多玩触摸辨识物品等触觉游戏。

*玩跳跳床可以增加宝宝全身的平衡能力和稳定运动。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自己穿、脱裤子、鞋袜,解开大衣的钮扣;拧水龙头;给自己洗脸、刷牙等。

*基本线条模仿运笔(圆形、正方形等);木槌敲打木钉;穿木珠;模仿将纸对折;剪纸;丢接球、衔接玩具;将玩具归类、排序、物归原处。

*学唱儿歌,并且边唱边摇摆身体、打拍子或者以打击乐器配乐。

*理解简单的形容词,培养方位概念,听指令作事情。

*用玩具电话对话,玩扮演游戏。

*学习视觉辨识两性娃娃、颜色归类、几何形状崁入、大小、套套杯、点数、简易拼图(三片)、简易立体积木造型(三、四块积木的造型)。

*室外游戏有助于大动作训练:投篮,老鹰抓小鸡,互踩影子,攀爬架,溜滑梯,荡秋千,跷跷板等。

*波波球池中的玩乐也可以给宝宝以很大的触觉刺激,并能使他精神愉快。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在球池里藏一些小玩具,让宝宝寻找,或者进行“过河”比赛,要求大家都横渡球池,看谁先到达“对岸”。

*平时可以刻意地给宝宝练习上下阶梯,或者带他搭乘电扶梯等。

*旋转木马是向坐汽车过渡的好器械,它能帮助宝宝适应那种摇摆动荡的感觉。

*双脚连续跳、往前跳、从阶梯上跃下、走直线、骑三轮车等技巧性动作。

*翻跟头可以锻炼平衡感,但这似乎是一种难度不低的运动,也许很多家长都不敢给宝宝玩。可是只要方法得当,宝宝不但能学会,还能运用自如呢!当然要注意宝宝是否头晕,如果头晕就及时停下来,休息一下再说。

*点心与三餐时,给宝宝先嗅闻或品尝食物,猜猜看今天吃什么。

这些训练大多看似平常,但触觉训练就是应该从点滴做起的,同时这样做也便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坚持。贪多嚼不烂,未必所有的条款都要去做一遍,任何练习一遍两遍是不会有多大影响的。关键是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家长在感统训练中的角色

在孤独症儿童训练中,感统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外孤独症训练比较常用的训练方法,感统训练能够为儿童提供感觉信息,有助与开发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起到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从而,也为下一步的其它训练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做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有一部份家长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感统训练把握得不够明确,单纯的追求完成任务,那么在感统训练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去把握原则呢?

首先,在训练有过程中,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愉悦,而不是压力和恐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步入正轨只有感觉到高兴的事情,人们才愿意做,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因此,在每一天的训练中,家长都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精神面貌,条件允许的,可以把每一天的情况写成日记,也是为在以后的训练中做训练的参考。在反复的训练中,小孩是比较厌烦的,1 而有的家长也是很少关心到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只是认为是不想做,没有寻找到原因,认为只要达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殊不知,在训练中,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以后就容易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和恐惧的心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家长训练中,耐心的观察,当孩子在训练中表现出高昂、兴奋时,家长便可以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从而锻炼了孩子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时,精神不振,家长要及时发现,找出原因,及早解决,避免上升为恐惧、反感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外在的因素(声音干扰,天气等)影响比较少,更多的是内在因素,如:睡眠不足,身体不舒服,或者训练过于持久,单调,对于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不急于要求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先与孩子交流一下,可用几分钟的时间(3-5分钟),或者做游戏、唱歌等,起到消除疲劳,放松心情,然后再回到训练中来。

其次,训练中儿童是主角,家长应尊重和考虑到孩子对感觉的刺激需要和选择。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要辅导,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只是一个配角而已。而有的家长在追求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不断的强迫孩子去完成,不停地辅导,使孩子失去自己独立学习锻炼的机会,可以说,家长的每一次过分辅导,就会使孩子的学习机会减少一次。所以在训练中,家长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也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说:"今天真棒!可以自己去做了!"

再次,在训练完一项后,家长应该马上表扬孩子,促进孩子的成就感。同时,也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有效条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增添孩子在训练中的乐趣。训练的内容可以是不变的,但是形式是可以多变的,这是为孩子营造了-宽松、愉快的锻炼氛围,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感统训练中,家长应该把握好训练的原则,使孩子能够在训练中,体验乐趣、感受乐趣,这样家长既可以减少工作量,也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测一测你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吗? 测一测你的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吗? 1.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抚摩;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2.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3.遇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

4.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摩;过分喜欢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动作)。5.害怕搭电梯;不喜欢玩秋千、跷跷板、旋转木马等.特别喜欢玩旋转或援摇动的游戏,不会感到头晕。

6.常有头晕或跌倒的感觉;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不喜欢被高举。7.特别怕黑,在黑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

8.经常碰撞淤血或碰伤;拿东西时容易失手掉落。9.动作笨拙,活动中经常发生困难。

10.不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或绘画,或者虽然会做这些,但比同龄的孩子慢很多。

11.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或物品,不会玩拼图游戏,左右常混淆。

12.常把数或字颠倒写,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13.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14.两三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现象。15.有重听或语音分辨不清的现象。16.特别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

17.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18.常觉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甚至会自我伤害。19.个性顽固,容易冲动与人争吵;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别人。

如何做感统训练

许多家长都不知道感统的作用,且不知道怎样训练,常常是机械地强迫孩子完成任务,导致孩子又哭又闹,非常抗拒做感统。那么,应如何辅助孩子做感统呢?

第一、孩子喜欢做的项目作为强化物。

感统训练也要贯穿ABA行为训练法,比如让孩子做5次滑板,就奖励他玩几分钟他最喜欢的蹦床,蹦几下又滑板几下,化整为零,只要滑板的总数达到效果是一样的。

第二、交叉进行。

要孩子一口气反复做完某个项目,孩子会觉得单调泛味,会抗拒配合,而每项运动交叉进行则丰富多彩,适合孩子的特点。比如,滑板几分钟,攀爬几分钟,蹦床几分钟,跳羊角球几钟„„只要整节课都处于运动中,就可以达到要求的效果。

第三、营造快乐的气氛。

孩子要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做感统才有效果;孩子的配合,听指令和社交障碍才能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快乐中孩子的语言更易得到发展,因此家长要像做单训一样在旁边不断地鼓励,奖赏孩子。比如,孩子滑板、跳蹦床或羊角球时,要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跳得高,跳得快„„”滑板时,在旁边也喊“小鸟撞飞飞飞„„”“加油,加油,真棒!”

第四、营造竞争的气氛。

孤独症孩子没有竞争意识,自行其事,因此,要找几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竞争,家长们在旁边加油,呐喊,助威。

第五、变换环境。

室内、室外交叉进行,孩子才有新鲜感。比如上午在感统室内做,下午在榕树下面做投篮、骑车,来回持物跑、跳格子、走平衡木、抛球、滚球、踢球、滑滑梯、玩转盘、蘑菇车、提物走直线,晚上去散步、跑步,走健康路、去福利院儿童楼前面滑梯等。

第六、形式要多样。

有些家长误以为做感统就是感统室里面用哪能点器材,做那几样项目,如果光光做感统室内那几个单调的项目,是达不到训练效果的。家长要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变换不同的形式。其它形式的感统有:

1、公园里的荡秋千、独木桥、跷跷板、转盘、滑梯、滚草地、翻跟斗等,场地开阔,造型新颖。

2、游乐场的充气淘气堡、碰碰车、电动火车、飞船、摇马等。

3、各类社区健身器材

4、赤脚走草地、赤脚走石头铺的健康路。

5、走商场的电梯,观光电梯等。

6、爬

手脚爬 手膝爬 匐爬 倒退爬 趴着四肢游泳状

7、跳

单脚跳 前跳后跳 双脚跳 跳障碍物 跳格子 跳 绳 跳砖块

8、球

接球 趴地推球 抛球(抛进篮子)、赶球 抛接球、踢球、滚球

9、抛

抛枕头 抛玩具 抛软东西

10、滚翻

前滚翻 后滚翻 床上、地毡、草地上滚

11、头顶物走、端东西走、端水走

12、单杠、双杠

13、提重物走直线、提重物走平衡木

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儿童那些不良习惯

1、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好动不安,爱做小动作;

2、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

3、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往;

4、脾气暴躁、固执;语言表达迟钝,组织、学习能力差;

5、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玩弄生殖器官;

6、视觉感不良,笨手笨脚;

7、本体感失调,方向感不好,易走失,易摔跤;

8、胆小、怕黑、粘人、退缩;

9、听觉不良,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

10、记忆力差,经 常忘记 老师留的作业;

感统训练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三、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感统训练的目标与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用游戏形式,使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在训练中不赞成任何强迫性的教导方式,即使面对感统失常的孩子仍然应以技巧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唯有激发孩子自动自发的学习,唯有让他们有自我治疗的意愿,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否则一切成效都将大打折扣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或调节感觉信息;

3.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5.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家庭感统训练的项目与方法

家庭训练的项目与方法

·梳头游戏

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这对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抓痒游戏

让宝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根据宝宝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如手、臂、腿、背部等、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可用刷子、海绵等刺激,摩擦手、脚、全身。

·篮中寻宝

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爸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箱中摸宝

准备一个空纸箱,上面开一小口口的大小以能容宝宝的小手及内装的各种玩具进出为宜、,内装各种质地不同玩具或物体,如沙包、玻璃球、小动物玩具等等。爸妈讲1种玩具或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手伸进去抓取出来,并能准确报出名称。

·按摩足底

把沙子、碎石子、毛毯、树叶等不同质地的东西铺在地上,让宝宝光着脚从上面来回走,使宝宝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

另外,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后,爸妈用大拇指按压宝宝脚掌心,每只脚各按压100次,不仅可训练触觉,还是一种保健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小飞机飞起来

爸爸或妈妈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通过腋窝握住宝宝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宝宝的腹部。宝宝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爸爸或妈妈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并说:“小飞机起飞了!”也可以大人站在宝宝背后,双手拉着宝宝的双手,左脚抬高时身体向右边倾,左右脚轮流替换。

·骑棉被马

将棉被捆成一个圆桶状,让宝宝如同骑马一样骑在上面,左右摇晃时两臂伸直,或上下弹跳,因为有棉被垫着,所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让宝宝尽情跳动,也可以用大枕头或大的靠背垫代替棉被。

·四肢运动

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宝宝身体协调有很大帮助。

·空中晃摇

在床上铺有软垫或较厚的棉被,爸爸或妈妈一人通过腋窝抓住宝宝的肩膀,一人抓住双脚,晃动几下后,将宝宝轻轻丢向床铺,丢出时宝宝与床铺的距离不能超过10公分,也可让宝宝躺在棉被上,大人手分别抓住棉被4个角两边摇晃几下后,将它丢向床铺。可反复5~8次。

·摇小船

大人双脚并拢双腿分开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上或床上,让宝宝坐在大人脚上,和宝宝手拉手,胳膊伸直,大人的身体前后摇摆带动宝宝一起摇摆,并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身体,就像小船在水中起伏摆动前行,可做20~40次不等。

·水中游戏

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这个游戏,只要注意环境及水的温度就行,可借助给宝宝洗澡时进行。

·和皮球亲密接触

宝宝躺着,将小皮球紧贴宝宝的皮肤从胸部滚到腹部、腿部再回到头部,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宝宝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让宝宝坐在皮球上面弹动,让屁股感觉球的弹性。

·爬山洞

将硬纸板架在矮凳子或箱子上面,和家里的高椅子、桌子,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宝宝俯卧或仰躺着由硬纸板或桌椅下面钻出来。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度,健全本体感觉。

TIPS:根据室温及气候特点,每天选择两个左右的项目,训练宝宝1小时,只要爸妈有毅力和有耐心。1~2个月就会看到效果。

感统训练器材功能介绍

感觉统合的基本构想,在于提供内耳前庭,本题感觉和皮肤碰触等感觉刺激的输入,并给予适当的控制,使孩子能自动形成顺应反应,并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器材,都经过特别设计,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将可获得感觉的大量刺激,从而促进感觉的统合。

拍球、推球: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滚垫: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良。

平衡台: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失调,手、眼足、身体主要协调。

爬板: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

滑梯:适用于儿童,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自闭症,五感功能。

袋鼠跳 触觉学习。

独角椅、羊角球:身体协调不良。

平衡木:前庭失调。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大笼球:身体不良,自闭症。

网缆: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手眼协调不良。

圆筒: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等,前庭功能失调。

阳光隧道: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足。

跳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等。

球池:触觉敏感或不足,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等。

为什么儿童需要感统训练?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在六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并非什么高深的学理,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的、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幼儿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熟。也就是说,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可见,对感觉的教育与对感觉统合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人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能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0—12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各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

▲触觉训练

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觉训练

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弹跳训练

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固有平衡训练

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本体感训练

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进行感统训练

市家庭的儿童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子女承载着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父母六位长辈的殷切期望,对孩子的细心呵护,关爱备至自然不在话下。父母们在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也是全身心投入,舍得多投资。

宝宝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许多父母已开始了胎教;出生后刚会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就进行感统训练和早期教育;到了4岁开始学文字、学算术;上学后更是要学钢琴、绘画、奥数、英语、舞蹈„„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可谓费尽心思,把上班之外的精力全部花在孩子身上。然而儿童教育专家却在批评父母急于求成:孩子的早期教育项目太多,功课太杂,让小孩和大人都很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已有了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倾向,有悖于孩子的天性,忽略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

智商开发:融入运动和玩耍中

儿童的智力开发包括感知觉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记忆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的培养等。专家表示,最有成效,同时也是让孩子最快乐的智力开发是在运动或玩耍中进行的。

【感知觉的培养】感知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孩子首先要通过感官获得对大千世界的感性认识,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必须经过多看、多听、多摸、多闻、多闯这一必备的阶段,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游戏,可以扩大其视野,开阔其眼界。

【语言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言训练是孩子以后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艺术创作的基础,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背诵诗歌、向孩子提问等方式丰富其词汇量,提高其语言运用和组织的能力。

【观察力的培养】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和自然现象,让孩子关注车辆、天气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并关注它们的发展变化,以此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记忆力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抽象性内容的记忆表现得比较迟钝,可以通过展示图画、卡片、实物、讲故事等,用重复的方式训练其记忆力,培养其记忆习惯。

【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的培养】儿童的思维更多地局限于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可以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绘画、玩魔方、手工小创作、编故事、动手设计各种模型等,让儿童开动脑筋想办法,启发其创造思维能力。

情商培养: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难以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其智商再高也难有成就。一个人的情商应从小开始培养。

【教育孩子认识和控制情绪】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快、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懂得应该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以便让孩子能自觉地掌握,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家长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能够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的、不能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其中道理。家长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相反,家长应让孩子的情感能得到合理流露,并要了解它的原因,需要解决的应及时加以控制。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1)要为孩子创造各种社交条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家长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

(2)要孩子抓住各种社交机会。家长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如果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当了小干部,父母要积极支持。

(3)要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相互教会怎样生活、怎样相处、怎样玩耍。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门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依赖,彼此尊重。

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评定量表

说明: 每题一分,凡标准分<=40分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

分在30-40分之间为轻度,20-3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

1.特别喜欢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3.虽然看到了仍然常常碰撞桌椅、柱子、门、墙或他人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常忘了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摔倒,拉他时仍显笨重

6.俯卧地板和床上,头、颈、胸无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9.喜欢惹人,捣蛋和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说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用语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并且无固定使用那只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写字、衣服常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15.对亲人特别暴躁,强词夺理,到陌生环境则害怕

16.害怕到新场合,常常呆不久便要求离开

17.偏食、挑食、不吃青菜

18.害羞、不安、喜欢孤独,不爱和别人玩

19.容易粘妈妈或者某个固定的人,不喜欢到陌生环境,喜欢被搂抱

20.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太受感动,大叫或大笑,害怕恐怖镜头

21.严重怕黑,不喜欢到空屋,到处要人陪

22.早晨懒床,晚上睡不着,上学前常常拒绝到学校,放学后又不想回家

23.容易生小病,生病后便不想上学,经常无缘无故拒绝上学

24.常常允吸手指或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

25.换床睡不着,不能换被或睡衣,出外常常担心睡眠问题

26.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27.不喜欢和别人聊天,不喜欢和别人玩碰触游戏,视洗澡和洗脸为痛苦

28.过分保护自己的东西,尤其讨厌别人由后面接近他

29.怕玩沙土、水,有洁癖现象

30.不喜欢直接视觉接触,常常必须用手来表达需要

31.对危险或疼痛反应迟钝或者过于强烈

32.听而不见,过分安静,表情冷漠或者无故嬉笑

33.过分安静或者坚持奇怪玩法

34.喜欢咬人,并且咬固定的友伴,并且无故碰坏东西

35.内向、软弱、爱哭、常常触摸生殖器

36.穿脱衣裤、扣钮扣、拉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37.顽固、片纸、不合群、孤僻

38.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

39.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40.懒惰、行动慢、做事效率低

41.不喜欢翻跟头,打滚或者爬高

42.上幼儿园仍然不会洗手,擦脸,剪纸和自己擦屁股

43.上幼儿园(大、中班)仍无法用筷子,不会拿笔,不敢攀爬或荡秋千

44.对小伤特别敏感,过度依赖他人照料

45.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和投球

46.怕爬高,拒走平衡木

47.到新的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48.看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者做算术特别困难

49.阅读经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

50.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

51.用蜡笔着色用笔写字写不好,写字慢并且常常超出格子

52.看书容易眼酸,特别害怕数学

53.认字能力虽好,但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织较长的语句

54.不容易看出或认出混淆背景中的特殊图形

55.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无法有效完成,常有严重挫折

56.使用工具能力差,对劳作或家务都做不好

感统训练教案 篇5

活动器材:大陀螺

活动目的:直接目的:训练身体协调性、触觉及刺激左右脑发展。

最终目的:

适用班级:小、中、大班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将大陀螺挪到较开阔的位置,然后导师请幼儿坐到其中。

活动过程:开始旋转:孩子一人坐到大陀螺中间,双手展开扶住边缘,后背靠在陀螺边上,借助自身重量旋转。

相反转圈:可顺时针转,也可反时针旋转。

结束:器材归位,将大陀螺放回原位。

延伸活动:由一人可增加至两人。

家庭感统训练 篇6

跳绳是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幼儿、中小学、大学都设立的运动项目, 它能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培养平衡感和节奏感的一项简便易行, 功能强大的运动项目。

跳绳能促进孩子大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 能促进脑部的发展, 提高全身的关节灵敏度和身体的协调性, 通过运动能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身心的运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跳绳具有的种种好处, 便成了低龄儿童必学善学的一项运动, 国家针对跳绳有了明确的标准, 现以一年级儿童一分钟跳绳标准为例。

优秀级:上体正直, 两臂屈肘自然地放在体侧, 并在体侧摇绳, 做到跳跃动作轻巧、协调、连贯。1分钟能连续跳绳子100个以上。

良好级:上体正直, 两臂屈肘较好地放在体侧摇绳, 做到跳跃动作较轻巧、连贯, 做到1分钟能连续跳绳子80~100个。

合格级:上体正直, 两臂屈肘基本做到能放在体侧摇绳, 跳跃动作基本做到连贯, 做到1分钟能连续跳绳子30个以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乏有许多低龄儿童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而无法学会跳绳, 在与家长进行的沟通中, 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提问:“我的孩子还不会跳绳, 每天都练习, 但还只能是一个一个分开跳, 连不起来?”“我儿子不会跳绳, 班级里的小朋友都嘲笑他, 现在都厌学啦?怎么办?”“我女儿学跳绳, 总是控制不好绳子的长短, 每次都要我帮她调节好绳子, 怎么办?”“学校里不会跳, 就回来练, 可是怎么练都还是不会, 我们又不懂怎么指导, 只能干着急, 逼着他跳, 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我很苦恼?”可见, 不会跳绳给孩子和家长都造成了许多困惑。许多孩子因为学不会跳绳产生了强烈的焦虑, 甚至厌学, 严重影响自信心。家长的担忧却又苦于无从着手。

二、学习跳绳, 低龄儿童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基本技法错误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许多低龄儿童在最初学习跳绳时, 由于没有掌握跳绳的基本技法, 从而导致学习过程比较吃力。与握绳、摇绳、绳子长短控制、起跳落地动作要领等有直接的关系。

(1) 握绳的手势不正确。

低龄儿童手较小, 甩绳时, 握得太松容易抓不紧而甩开, 握得太紧, 手无法掌控绳子, 容易出现绳子缠绕住小手。

(2) 绳子长短的控制不好。

过长或者过短的跳绳, 都将直接影响跳绳的连续性。

(3) 摇绳的动作不规范。

在教学中, 经常有孩子双手伸得笔直, 以肩膀为肘点甩绳, 显得非常吃力, 连续跳后坚持性就差。

(4) 起跳落地时, 脚后跟着地。

不乏这类孩子, 均是全脚掌落地, 弹跳时, 显得很沉重, 中心下降明显, 也影响到了跳绳的连续性。

2.节奏感不强引起的问题

良好的节奏感, 是学会连续跳绳最关键的因素。节奏感控制不好的儿童, 在甩跳的环节, 往往不能连续跳, 或者是连续的个数不多。

(1) 绳子甩一下, 脚要踮两下。节奏“哒哒哒”才会跳过一个, 而不是节奏“哒”就跳过一个。

(2) 跳绳时, 要么绳甩到脚边, 脚还没起跳, 要么就是绳还没到脚边, 脚就先起来了。

3.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问题

肌肉力量的不足也直接影响跳绳的质量, 经常遇到此类型原因导致跳不好绳的孩子, 无论怎么反复练习跳, 就是无法得到改善。

(1) 左右手脚力量不均衡, 经常绊住一只脚, 而且总是出现在一侧的问题。

甩绳时, 力量大的一侧绳子速度明显快于力量小的一侧, 原本正常的圆弧形明显变形。跳绳时, 人显得倾斜, 没有重心。

(2) 手腕甩绳力度不够, 导致拱背跳, 越跳越低。

低年龄的孩子, 手腕力量不足, 手腕得灵活性也受到了影响, 在甩绳时, 要么是手臂力量带动绳子转动, 要么就是利用一定的惯性延长跳绳的个数。没有真正的利用手腕转动绳子, 甩绳速度会明显下降, 从而影响跳绳的姿势和连续性。

(3) 腿部里力量不均衡, 不能双脚同时起跳。

腿部力量有大小, 直接影响到跳绳的速度和连贯性。

三、家庭中有效的训练方法

由于学校体育课跳绳课时的有限性, 使得不会跳绳的孩子必须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 在没有了体育老师的指导下, 许多家长只能是盲目的让孩子, 不停地不间断的练习, 但是效果却不明显。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家庭训练方案, 可以缓解类似问题, 使得家长有章可循, 事半功倍。

有的孩子练习时, 只有一个问题, 有的孩子可能几个问题都有, 任何一个问题存在时, 就不能很熟练地进行跳绳。针对不同的孩子遇到的不同的问题, 要有的放矢, 家长找到孩子不会跳绳或者不能跳好绳子的问题关键, 针对其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家庭指导, 找出问题根源, 有的放矢训练

(1) 针对基本技法错误的纠正。

在家训练时, 家长首先观察孩子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跳绳基本技法, 如有错误, 及时纠正。

①正确的握绳姿势。握有把柄的绳, 手自然握住;握无把柄的绳, 将跳绳两头分别放于手指跟部, 四肢并拢, 将绳绕在拇指食指间, 手心略空出握住。

②量绳的方法。低龄儿童量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双脚并拢站在绳子的中间, 两手握绳的两端, 伸直两臂略微倾斜向下, 拉直跳绳即可。

③摇绳的方法。两手紧握双绳, 两臂在身体两侧, 手肘置于腰际外翻, 成倒“八”字, 将绳置于体后, 两手腕、手臂一起用力, 将绳子抡起绕过头顶, 使绳绕身体周而复始地抡动。开始时, 以两肩为轴, 双臂双手腕同时用力, 手臂抡绳动作比较大。技术熟练后, 手臂抡绳动作可逐渐减小幅度, 以两肘为轴, 用两前臂和手腕配合摇绳。倘若孩子不能较好掌握摇绳动作时, 家长可降低难度, 先让孩子进行单手甩单绳, 单绳子长短是跳绳的一半, 并在地上指定一点 (可做明显标志, 如一个红圆) , 家长站在孩子身后, 一只手抓住孩子要甩绳的手, 帮助孩子一起甩, 每甩一次, 绳子甩在制定位置上, 身子不动, 连续练习, 双手交替练习, 直到脱离家长帮助, 孩子完全掌握摇绳的技法后, 进行双手练习。

④脚尖着地跳, 空手跳, 跳蹦床, 掌握身体重心的平衡, 逐步改善脚跟着地跳。

(2) 跳绳需要有较强的节奏基础。

①节奏感的分步骤训练。

第一步, 徒手听拍节奏跳。一边拍手一边跳, 拍一下跳一下, 从慢到快, 并会配合数数。动作可由孩子自行独立完成, 也可由家长辅助完成。第二步, 空手模仿跳绳动作。空手模仿甩绳、轮绳、起跳、再次甩绳的连环动作。由孩子自己边跳边数, 无论完成的情况如何, 家长辅助帮助其数数, 直到手和脚能有意识的配合好为止。第三步, 单手拿绳跳。先单手拿绳, 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 再左右手交替拿绳, 绳子甩到地上后, 双脚跳起。第四步, 双手拿绳子练习。家长在一旁喊节奏, 拍手配合数数。“1、2、3、4……”按照一定节奏数数, 直到停下来为止。幼儿跳时, 节奏或快或慢, 有家长配合数节奏, 可以帮助稳定节奏感, 加强其听动协调性。

②节奏感的辅助训练。

例如, 可做拍球数数, 要求拍一数一;跳蹦床数数, 要求也是跳一数一;个数和次数可根据孩子的熟练程度, 有所增减。听音乐节奏, 拍拍子, 等等。

(3) 肌肉力量的训练, 直接影响到能否跳好绳的关键。

在家庭训练中, 家长要观察孩子左右肢体的力量是否均匀, 倘若左侧力量不如右侧, 就可进行左侧肢体的训练, 左手握哑铃, 左脚单脚站立, 左脚单脚跳, 向上向前向后跳, 左侧翻滚, 等等。肌肉力量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家长在家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的进行, 切勿操之过急, 盲目练习。

2.家庭指导, 注意时间分配, 遵循难度增减原则

(1) 时间的合理分配原则。

由于孩子不会跳绳, 家长是比较着急的, 在着急的情况下, 容易忽视孩子训练的承受力, 所以在家训练时, 家长要注意合理的时间分配, 避免造成过度疲劳, 带来肌肉的损伤。在没有学会跳绳前, 单个甩跳时, 每次为15分钟左右;能跳但不能很好的连贯时, 每次为2-5分钟左右;会跳后, 每次为1~2分钟为宜。可根据孩子情况, 每天设置不同的次数, 每次完成后, 均注意休息, 等心跳相对缓解后, 再继续。

(2) 难度的递增递减原则。

如何增减难度, 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训练, 对家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在看到孩子无法完成目标时, 可降低难度, 通常我们说的就是手碰一碰就能达到的目标。例如, 双手甩绳跳无法完成, 就让孩子先练习单手跳, 掌握单手跳完成后, 仍无法学习双手跳, 可训练双手甩双绳跳, 直至熟练后, 再进一步练习双手跳。在孩子积极性很高的训练时, 发现孩子在一定基础上有进步了, 家长根据前文提到的训练步骤进行增加难度, 以便尽快尽早地学会跳绳, 跳好跳绳。

在家进行训练时, 家长及时的增减难度, 可以减少孩子训练时的挫败感, 增强学习跳绳的积极性, 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达到训练的效果和目的。

3.家庭指导, 重视儿童心理, 及时认可

家长的及时认可, 也是学好跳绳的关键因素。在家训练, 不仅是技能的训练, 也是心理的训练, 由于在学校无法完成跳绳, 会受到外在许多负面的评价, 无形中也就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严重的甚至厌学。可见, 在家庭训练中, 家长的及时认可, 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失去的自信, 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家长应及时表扬训练中的点滴进步, 帮助孩子反思每一步的进步都是通过自己刻苦训练换来的, 提点孩子成功获得需要付出努力。当遇到不足时, 家长也要给予肯定。

四、结语

总之, 面对孩子在学习跳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作为家长, 首先,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注重正面引导, 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其次, 要采用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 循序渐进, 劳逸结合, 帮助孩子掌握动作要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找准孩子学不会跳绳的原因, 并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那么, 相信每个低龄儿童都能学会并喜欢跳绳这项有助健康成长的运动, 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绽放健康的笑容。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感统训练激发孩子潜能的一把钥匙 篇7

我家孩子很聪明,但上小班时表现出不大合群、固执、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老师也时不时提醒我。可我没有太在意。

转眼孩子上中班了,一次幼儿园开放日的体验让我变得很不淡定。因为我发现孩子在做集体操时完全不动;在上课时,小朋友们非常有创造性地争先恐后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家孩子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不知是听懂了还是没有听懂;课间游戏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而玩,有说有笑,我家孩子仿佛火星来客,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

接下来我就努力寻找和尝试改善的各种途径。孩子班上的一个同学在练感统课,她的妈妈在接送孩子时和我经常闲聊,她感受到我的焦虑,于是推荐我带孩子去试一下感统练习。

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第一次试听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孩子在当时呈现出不礼貌、抗拒、听不进话、固执、不配合、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以至于我认为老师可能会拒绝接收他。记得当时我蹲在老师旁边,非常坦诚地谈了我的困惑和焦虑,甚至交谈中我几次忍不住掉眼泪。老师鼓励我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通过感统练习,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传导能力,他会有改善。这让我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参加了感统训练后,幼儿园的老师也发现了孩子的进步,他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个在群体生活中沉默、孤僻的小孩!还有,上一些兴趣班或兴趣课程时,他的专注时间越来越长,主动表达和上台展示的欲望也增强了。当他面临一个挑战,大大方方地说“我可以”时,作为母亲的欣喜可想而知,因为我清晰地看到了孩子逐渐建立自信、激发出表现欲、释放出快乐因子的过程。

强调快乐教育、人格教育,培养创造力和兴趣点是大趋势。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不再是孩子知识上学到了多少,而是他是否被点亮了生命、激发出了自我的兴趣与潜能。家庭环境、夫妻关系、阅读陪伴的模式等都会对儿童潜能的激发产生深刻影响。在感统中心老师的引导下,我和孩子父亲还有家里的老人一起,科学调整着对孩子的陪伴方式与节奏。我们每天设计故事时间,加大父亲在体能和运动上的陪伴(陪跑步、踢球等),周末我们一起多参加集体性活动等,这些努力与感统中心老师的努力相配合,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大的,陪伴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

看着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欢愉、自信还有安全感,觉得这一切太神奇。非常感谢感统训练,给了我们家长一把激发孩子潜能的钥匙。孩子需要练习,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家长也同样需要学习和成长!

上一篇:电话销售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看小孩-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