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范文(推荐10篇)
题目: 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姓 名:学 号:专 业:层 次:年 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 张 媛
护 理
本 科 13 届 2014/4/5
摘要: 目的: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预防性的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以及学习沟通的注意事项。
结果:增加了护士的知识,满足了患者家属的需要,医疗纠纷明显下降,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结论: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护士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融洽护患关系,使护患沟通得到保证。然而要真正持久的改善护患关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医、护、患的共同努力。关键词:
护患沟通;方法;护理;应用 引言:
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是广大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纠纷的甚少,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正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这种现状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现将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认识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关系中的交流、沟通艺术是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要素之一,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融洽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体现护士素质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适当的语言,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整洁的服饰来服务于患者。护士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患者及家属,护士在医患沟通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医院医患沟通的效果。患者刚刚住院,对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会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有恐惧心理。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心理需求,又要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这时候,一声问候、一句介绍,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在了解病区环境和医生护士的大致情况后,患者会轻松地接受检查治疗,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因此,沟通也是一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可使护患双方互相理解和配合,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护患沟通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需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如果护士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就无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实施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2.1具体方法: 2.1.1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使用非语言沟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面带微笑地接待患者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它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给患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增加其对护士的信任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患者痛苦的同情和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适当的触摸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有加强沟通的作用。
2.1.2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不能使用影响护患关系的直、快、粗的语言,应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方式,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环境方面我们在病区的一角利用板报的形式建立起“生命绿洲”,向患者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病室内设置流动宣传版,对有些特殊检查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讲解。图案力求生动,色彩搭配上注意视觉效果,愉悦患者的感官,使他们对自己的就医环境产生心理上的满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这类患者及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如对医疗费用有疑问的患者及家属,可将医疗费用清单上的项目向其作详细解释,并与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作比较,让患者及家属相信收费是合理的。经了解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患者,帮助向院领导申请,解决部分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交换对象沟通:一个人沟通困难时再换他人沟通,如专业护士沟通障碍时可由护士长进行沟通,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于患者,一切方便于患者,通过与患者沟通,建立亲切、温和、融洽的护患关系;集体沟通:采用公休座谈会的形式,对同一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体沟通、宣教,由专业护士和护士长一起召集病房的患者和家属沟通,介绍医院的医疗设备、检查治疗和负责医生,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饮食、休息、用药及预防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家属如何护理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书面沟通:将本科室的专科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病因、主要治疗、预防措施、护理措施等制成小册子或宣传单的形式,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沟通后,将小册子或宣传单发给他们,让当时不在场的家属阅读,知道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统一沟通:即科室全体人员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后进行沟通,对某些疑难病例,护士无法将病情解释清楚的,由主治医生、主管医生、专业护士等一起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并按要求写入护理病历中,护理部随时进行检查指导。
2.2 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一个要求:即对患者诚信、尊重、同情、耐心、关怀。沟通时应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叙述,使患者通过交流的方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以减轻心理痛苦,不要中途打断话题,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然后安慰疏导患者使之让患者感到在家的温暖,感到护士的关怀,不要搪塞应付,不懂的应请求医生或护士长解释;
二个技巧:倾听,即多听患者及家属说几句;介绍,即多对患者及家属说几句,介绍患者的病情、预后发展情况。在熟悉沟通内容、沟通技巧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和检查结果;掌握医药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因素;
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变化;留意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自己的意见;避免语言过激;避免过多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避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不一致。效果评价 通过护患沟通,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都有提高,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通过沟通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也明显下降。自实施护患沟通以来,我院的医患、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医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床位使用率也明显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卢仲毅
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重庆医学,2003 王肇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科为全军血液病中心,现为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血液病治疗中心。由普通血液病房、干细胞移植病房和血液病研究所组成。科现有病床100张,为西北最大血液病治疗专科,拥上千万元血液病检查设备,可进行骨髓和血液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移植配型、白血病基因检测及干细胞分离等血液病专检查和治疗
血液科中心现有医师14人,其中医学博士6人,医学硕士8人,高级职称占50%以上。血液病治疗处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经验丰富,每年移植40余例,移植总病例数400余例,白血病的治愈率达50%以上,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达70%以上,淋巴瘤的治愈率达80%以上,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移植后存活20年以上病例达30余例,创造了最长存活30年的淋巴瘤国内之最,是我省唯一一个全面掌握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专科,现为全国血液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单位和中华骨髓库指定的干细胞移植和采集专科。
科室积极开展血液病治疗的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年发病论文3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军医疗成果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甘肃医学科技二等奖4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余项。
专科特色:
恶性血液病综合治疗:开展联合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恶性血液病,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的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优化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血液病,尤其是血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小儿急性白血病规范化治疗:该科是“神华爱心基金”、“成龙基金”等基金的指定治疗专科,有效减轻了小儿白血病的治疗负担,并专设了小儿血液病“爱心病房”,规范了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技术,使儿童白血病,尤其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科,已成为西北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心。具有丰富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合或半相合、血缘或非血缘、脐血等)、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经验,年移植50余例,移植技术的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在干细胞治疗各种疑难治性疾病方面,先后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造血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足等;CD34干细胞治疗外伤脑损伤、神经损伤、骨软骨损伤等工作,取得了明显疗效。
疑难血液病诊断会诊中心:血液病中心拥有完备的血液病诊断设备,是西北首家进行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分型诊断和基因配型的单位,现能独立进行HLA移植配型,白血病形态、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液病融合癌基因FISH和PCR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出凝血功能检测等,在临床血液病和实验血液学专家的精心会诊下,疾病分析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年诊断省内外疑难血液病200余,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保证。
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级干细胞治疗中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该中心是经军区卫生部批准,在全军两所血液病中心之
一、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血液病治疗中心、全国血液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成员单位的兰州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干细胞和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肿瘤生物治疗应用技术,经甘肃省卫生厅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兰州军区卫生部批准,由兰州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再生医学——干细胞研究新进展和基因、干细胞及生物治疗新进展暨兰州军区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落成典礼”都在当日举行。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三年十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三、审查意见
㈤、电气专业
(一)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兰州新区分校项目,电气设计内容包括照明配电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接地安全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负荷等级为三级。低压配电采用TN-C-S系统,电源引入为低压电缆进线。
1、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 无
2、需要整改的问题 2.1 电施-01:
1.设计范围增加电铃系统,广播系统。
2.TN-C-S系统,电源进线处应为PEN线做重复接地。
3.综合布线中,水平支线采用五类线等级偏低,应采用超五类或六类线。4.监控室电源为二级负荷,可以自带UPS解决二级负荷。5.应设电铃系统。
6.建议预留监控系统管线,以备教室用作重要考试的考场。7.计算雷击次数,按雷击次数确定防雷级别。电施-03: 1.插座回路建议选4平方电线。2.1AL4箱,进线开关选4P开关。电施-04:
2.WAP2箱中,WP2,3,4回路开关整定电流偏大。电施-05:
1.插座回路建议选4平方电线。2.1AL2箱,进线开关选4P开关。3.广播系统图标注配管管径及敷设方式。
4.1AL2箱,WP1回路电流计算有误,40KW和30KW计算电流应不同。电施-06:
1.插座回路建议选4平方电线。2.1AL1,5箱,进线开关选4P开关。3.WPP1-3箱,循环水泵开关取消漏电功能。4.WAP1箱中表格中进出线电缆和图中标注不一致。电施-16:
1.画出消火栓系统图,消火栓启泵线应引至消防水泵房。
3、建议性意见 无
4、结论
1、生态农业:以现代科技农业生产为主,依托新区生态资源,打造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和防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区。
2、石油化工:石油储运、炼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制造、石化物流。
3、装备制造:高端专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4、新材料制造:新能源装备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5、生物医药:“特色中藏药”、“新型生物医药”等特色医药产业。
6、高新技术:依托兰州市国家级高端基础科研基地和高等教育机构优势,打造兰州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引进、信息产业提升基地。
7、第三产业:行政、文化、商业、旅游、科研、教育、体育及临空总部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旅游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现在服务业。
8、生态林业:以生态林业为主结合山区生态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观光型和体验型旅游业等生态休闲业。
9、轻型制造业:纺织、皮革、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
——“十五”期间兰州教育的八大看点
5年时间,在人类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仅是一波一漪。但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5年的时间,却可以为一个又一个新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跨入21世纪的大门,兰州教育围绕打牢“普九”基础、加快高中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善优化办学条件等重要方面,继续深化改革,阔步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成就,历史性地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建设篇: 实施六大工程
学校办学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通过实施多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促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采取“教育贷款、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超常规、多途径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市教育局先后投入3.6亿多元,在市属学校组织实施了51个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累计完成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添置各类教学设施的资金计5000余万元。
——百所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在“九五”期间实施“542”工程的基础上,2000年以来,我市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性、标准化初中103所,占全市初中学校总数的46.82%,超额完成了“百所标准化初中建设”的计划任务。其中有46所达到市级示范性标准、57所达到市级标准化水平。“十五”期间,市级示范性、标准化初中建设共计投入资金3.8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4万平方米,添置各类教学设备和图书56万台(件、套、册),其中仅市级奖励资金达到近千万元。
——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示范性中学59所,占全市独立高中、完全中学和独立初中总数的30.26%。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10所,占全市独立高中总数的71.43%;市级示范性中学49所,占全市完全中学和独立初中总数的27.07%。同时,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职业学校10所,占全市职业学校总数的52.63%。在建成622所标准化小学的基础上,建成市级示范性小学22所。
——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从2001年起,全市各中小学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购置计算机2.9万台,生机比已达13:1。其中128所学校已经建成校园网。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共有315所中小学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28.5%。累计完成投资1.5亿多元,建设面积达26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9.2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8.4万平方米、C级危房8000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市教育局争取到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投资2698.2万元,为780所农村
中学、小学和教学点分类配备卫星接受系统、电视机、DVD播放机和各年级教学光盘等远程教育设备,实施基本覆盖农村地区的现代远程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加快发展。现已经完成各种设备的配置和调试工作,并正在对项目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巩固篇: 提高“两基”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实现“以县为主”
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天职。“九五”末全市顺利实现“两基”达标、全市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难问题以来,全市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
——成功解决城区初中入学难问题。2000年,市政府决定按照“整校划拨、兼顾户口”的办法,实施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决定,兰州一中、师大附中、兰州二中、兰州二十七中、兰州三十三中、西北中学等6所重点中学高、初中脱钩,不再招收初中新生;同时,分别与兰州三十五中、兰州四十五中、兰州四十三中、兰州四十二中、兰州十六中、兰州十二中等6所薄弱学校建立对口协作关系,重点中学每年按一定比例招收对口薄弱学校初中毕业生。市政府还与城关区政府、七里河区政府以及有关企事业学校协商,决定对按照政府要求招收计划内地方小学毕业生的企业学校,每招一名学生政府补助800元,千方百计解决入学难问题。随着上述政策的实施,城区初中入学难问题逐渐缓解,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趋向均衡,一些对口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巩固“两基”成果。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2000年起,我市在城镇地区逐步扩大小学开设英语课计算机课的试点,全市开设英语课的小学达106所,开设计算机课的小学达69所。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当年,城关、七里河两个国家级实验区先行一步,开始了区域性实验;2002年,西固区和兰铁、兰炼两个教育实业集团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相继跟进;2003年,近郊四区和远郊的皋兰县、榆中县,在1年级和7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同年,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对全市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2004年,红古区和永登县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至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开始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改革在我市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市教育局再次组织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全市课程改革工作成绩,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兰州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兰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兰州市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兰州市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指导意见》、《兰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等六个文件,印发了《兰州市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兰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推进阶段。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继续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有力保证了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持
续健康稳步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为98.91%,毕业率为99.12%,五年保留率为99.21%,升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26%,毕业率为96.74%,升学率为75.85%,三年保留率为93.74%。从2004年教育部关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有关数据来看,我市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呈现出适度超前的发展态势。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2003年3月,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意见》,并多次召开会议,督促县区尽快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有关要求。2004年底,全市8个县区先后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教职工工资发放、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管理“三个上收”,县区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得到明确。对于由于县级政府财力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完成“三个上收”后,经费投入不能做到“三个确保”,农村学校教师地方补贴工资发放标准与县属学校不一样,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不到省定标准;危房改造资金不落实等问题,根据市政府《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大督政力度,抽调专人,并邀请市财政局、人事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督导评估组,对榆中县、永登县和安宁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还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对城关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综合性的督导评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得了积极作用。县区农村教职工地方补贴工资发放标准基本上统一,一些县区的公用经费首次按照省定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普高篇: 推进基础教育重心上移
普通高中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初高中分离、普通高中挖潜扩招、企业学校改制、鼓励民办学校发展等措施,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实现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上移。
——普通高中入学率明显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入学率由2000年的44.45%增长到2005年的57.7%。其中,城市四区在2001年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入学率连续五年保持在55%以上;远郊三县一区高中阶段入学率和普通高中入学率也分别达到59.68%、47.81%,其中普高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了11.52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持续增加。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数达到峰值,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达到7.69万人,与2000年的基数相比,净增了3.65万人,相当于30班制的24所独立高中的招生规模。
——优质高中资源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53所,比2000年增加47所。其中建成10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占全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总数的23%。省、市级示范性学校的高中招生已占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67.56%。这表明,我市在基本解决了普通高中规模小、上高中难这一影响我市基础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同时,在解决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短缺、上“好高中”难的问题方面做了十分积极的努力。
——高考入学率稳步提高。全市教育系统抢抓高校扩招机遇,狠抓教学改革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高考入学率,成为近年来我市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的突出表现。“十五”期间,全市高考录取率保持在43%以上,最高达到68%。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向各大高校输送合格高中毕业生7万多名,年均录取1.12万名。2005年全市高考录取率比2000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录取人数比2000年翻了一番。
职教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为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提高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与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和促进经济建设有着最为直接关系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担大任、有作为。面对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呈现出的滑坡态势,我市职业教育坚定信心,坚持以促进就业为指导,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开展合作办学,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了总体办学规模的稳步扩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全市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办学规模得到稳步扩大。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招生不受应届往届、本地外地、城市农村限制,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人员实行免试注册入学等优惠政策,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2005年我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招生5179人,比上年增加了1050人;兰州地区职
业中学和成人中专在校生总数达到1.9万多人。
——重点职业院校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在兰州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分期征地200亩,投入近6000万元,筹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兰州职业技术学校正式升格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家外经贸部确定为全国7个接受日本政府无偿援助项目学校之一,引进了汽车工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教学设备,形成计算机应用、数控加工、汽车工程等方面的办学优势。目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5000多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团中央青工培训基地和省级重点专业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全市19所职业学校中,共有国家级重点院校3所、省级重点院校5所。
——专业更新步伐加快,职校生就业升学率大幅提高。“十五”期间,全市教育部门办职业学校加快专业更新,新增家政与社区服务、传播艺术、涉外服务、表演艺术、模具设计与制作、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建筑工程、汽车工程等16个专业。同时,各学校把职业教育直接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积极与省内外各大企业联系,开展了“订单培训”,先后与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北京中意车辆技术中心和深圳竞华电子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近50家企业签定了培训和用工意向书。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日益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日益拓宽。2005年,全市各职业院校毕业学生2486人,顺利就业和升学2314人,就业升学率为93.1%,特别是兰州
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市女子职业学校和文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分别达到了95.75%、95.7%和94.2%。
——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各自为政、沟通不畅的职业教育发展局面得到打破。2003年,市教育局按照省教育厅指示,组织开展兰州地区职业学校国标评估,其中行业举办、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11所职业学校参加了评估活动。2004年3月,市教育局组织160名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强了兰州地区职业教育的交流。为了扩大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市教育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中心决定共同构建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中心。这些活动和举措,标志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成教篇: 农村成人教育成效显著
城市社区教育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座城市、一个社会无论何时都会需要教育,就象一个人需要一双可以鸟瞰四野、视及八方的眼睛。进入新的世纪,教育被置于了更高的位置,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教育、重视教育,越来越希望通过借助教育实现更高目标的人生追求。“十五”期间,全市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为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
“十五”期间,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适应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配合相
关部门,坚持“三教统筹”,继续狠抓乡镇农技校建设,不断创新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思路,通过科技、农业、教育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目前,我市农村乡镇农技校办学面达到100%,村办学面达到95%,年培训人数12万人次以上。同时,积极实施农村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2005年启动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首批录取422人在甘肃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全脱产学习,学成后回生源地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并为其中各村第一名共276人全额资助学费、住宿费和提供一定生活费补助,为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管理人才素质的提高建立了新的机制。
在认真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同时,城市地区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导向,积极开展了社区教育试点工作。2005年,在市教育局的协调安排下,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区五个区组织开展了社区教育试点工作。年底,经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红古区教育局批准,城关区草场街街道社区学校、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社区学校、安宁区培黎街道社区学校、红古区海石湾镇社区学校等4所社区学校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社区教育试点工作正式起步并进入实质性阶段,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市教育局决定对每所社区学校各补助经费1万元,以鼓励支持社区学校加快发展。
体制篇: 适应宏观政策调控
学校办学体制呈现新的变化
“十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的关
键五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步完善,为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适应宏观政策调控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我市的办学体制改革呈现出了新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企业学校向地方政府的移交管理和民办学校的异军突起。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逐步深入,兰州市的企业学校无论从体制、发展规模还是教育质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兰铁、兰化、兰炼等中央企业和阿矿、兰钢、兰铝等省属企业在兰所办中小学移交地方管理,同时,随着16所第二批中央企业所属中小学和11所市属企业所办中小学的接收管理,市区两级政府接管企业移交学校将达到60所。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企业办社会、办学校的格局,使政府办教育、特别是办基础教育的责任得到明显强化。在移交过程中,市教育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地解决了这些移交学校在校园校产、建制编制、工资套改、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对企业移交学校的管理体制。
同时,为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多元化办学的格局,我市逐步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力度,民办教育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01年,市政府召开全市民办学校建设现场会,对投资建校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奖励20万元,推动民办教育向投资建校方向发展。经过引导和扶持,到2005年底,全市220所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办学总规模达5万多人,规模最大的民办中学在校生达到1300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其中,新亚中学、陇大学校、科技外语学校、天奇中学、科健中学、九州中学等一批民办中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同时,市教育局不断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审批管理体制的通知》,将民办非学历教育学校审批管理权下放到县区,以继续鼓励民办教育发展。
师资篇: 兴教必先兴师
教师的教育能力整体得到新提高
20世纪末,我市基本解决了农村民办教师和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数量和稳定两大问题。进入新世纪,围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面向全体,内容广泛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思想和观念研究和指导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从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规范以及教育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容。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做21世纪合格教师”大讨论;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开展培训;在教师考核中明确师德考核目标。“十五”期间,全市共计推荐评选出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8名;省级园丁奖优秀教师36名,省级园丁奖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市级优秀教师351名,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54名,有40所学校(单位)获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市教育局还首次组织评选了10名师德标兵和10名杰出青年教师。
——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2000年起,按照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由教育教学专家,各级骨干教师和大批合格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的要求,我市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2000——2005)继续教育培训。开展了“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信息技术培训为基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到2005年,共完成了14000名小学教师和9000名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任务;有250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27%、96.07%、77.6%,同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3.41、7.33、8.6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累计选拔省级骨干教师280人,市级骨干教师1710人,县区级骨干教师4355人。
——教育人事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0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全市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暂行办法》,决定从秋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以校长任期制、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三制”改革。当年,有19所市属学校按《暂行办法》完成了校长、副校长和教职工的聘任,并全部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第二年,又有15所市属学校(单位)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通过改革,优化了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结构,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中,部分县区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实行合同制管
理,在教师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对选拔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师管理中,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并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为全面实行聘用制创造条件。在校长管理中,建立校长挂职学习制度,每年选派一批学校领导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更新办学理念,提高管理能力。
救助篇: 关注弱势群体
教育救助建立新机制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型尤为重要的事业,其终极的关怀是要让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减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负担,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普及和社会公平,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和亮点,也是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努力提升教育品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兰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试行办法》,将凡在我市公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市属高校就读,接受我市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学生、重点优抚对象子女、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子女、福利院的孤儿、经学校核实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列入资助范围。规定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根据承受能力,免收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杂费,公办高中和公办职业学校根据承受能力,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全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逐步对义务教
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4年,兰州市还争取到省上对榆中县、皋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金86.3万元,受助学生16069名。2005年,全市共筹集资金964.2万元,对110536人次的农村小学生、56852人次的农村初中生和559名特殊教育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可以相信,随着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的进一步落实和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之忧将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去兰州玩了一番。我给大家讲讲吧!
30日那个凉爽的夜晚,爸爸神秘地对我说:“明天,你姥爷要去兰州看望你姨,你去不去啊?”
“好啊,好啊。”我开心地喊起来,“终于可以去旅游喽!”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我的旅游就真正地开始了。
从山西到陕西,从宁夏到甘肃,一路上的风景,变化无穷。
到了兰州后,我去了黄河大铁桥。那座铁桥是德国修建的,到今天,有大约100多年的历史了。
我这人,喜欢观察。在过铁桥的时候,我发现了桥上有一些枪孔,
那一定是打仗的时候,留下来的。现在,弹孔全被漆糊住了,不太明显,不细心是看不出来的。桥底下的水流非常湍急,有一部分被黄河水淹了。
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去哪里都是风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书为伴,让我的.精神飞扬;旅行路上,我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不管读书还是旅行,真是人在途中,乐趣无穷啊!
我5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吃牛肉面。刚一进面馆门,我就听见服务员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我问妈妈:“妈妈,他们说的都是什么呀?”妈妈说:“是兰州话。”
上牛肉面。牛肉面的分量很大。里面有白萝卜,牛肉片和面。我看见邻桌上一个人的碗里有一层红红的辣椒,而我的没有。我就问:“妈妈,红红的辣椒油我能吃吗?”“不可以,”妈妈说,“因为太辣了,不过你可以加勺醋。”
一边吃,妈妈一边说:“儿子,我告诉你,吃牛肉面,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这个清,就是汤清;这个二白,指的是面和萝卜都很白;三红,是牛肉面的辣椒红;四绿,就是葱花和香菜了!”我说:“哦,这么多讲究呢!”妈妈又说:“牛肉面还有大宽、二宽、宽滴、韭叶、一细、二细、三细,细滴和毛细。”我说:“这么多种面,我都记不住啦。”
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一大碗面吃光了。抹一下油光光的嘴,我心想:明天我要吃一碗“毛细”面。
兰州城关区地处兰州盆地东部,依山傍水,南北夹于皋兰山、白塔山两山之间,黄河由西向东流经18公里,纵贯区域。区域内年平均气温9.1℃,海拔1520米左右。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基本地貌呈河谷、平台、丘陵三类。行政管辖24个街道办事处,129个社区、4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万人, 占兰州市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城关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阜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相当规模的彩陶窑场。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驻兵后,一直为郡、州、县治所在地, 以丝绸之路要冲和西部边陲军事重镇彪炳史册,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现在的城关区是兰州市乃至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交通的中心。 ,
政治高度集中。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各部门,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兰州警备区,甘肃省14个地州市驻兰办事处,国内各大银行的甘肃分行、市支行,中央驻兰机关均在城关区域。区域内科级建制以上独立单位4000余家。
经济发展活跃。区域内商贸以建设兰州西北商贸中心为目标,构建大商贸流通格局,形成了以亚欧、百盛,西单、华联、家世界、国美等大中型商厦超市为中心的零售业体系;以家具、服装、机电,建材、汽车,粮油、水产品、蔬菜果瓜、花鸟鱼虫为主的各类大型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兰州东部批发市场、兰州布料批发
市场和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已进入“全国50强”。工业以科技为推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材料、生物制药、食品保鲜、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为骨干,形成了具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工业经济体系。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依托城市,大力发展瓜果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形成了典型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8亿元,三、二、一次产业的比例为64.3:35.07:0.63,地域性财政收入为3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7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4元。
科教力量雄厚。区域内有中科院兰州分院及各类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90余所,其中,国家级研究院所14家,国家重点实验研究室9个,中科院著名的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就在区内。有中小学142家,各类幼儿园百余家。文化卫生事业发达,基础教育设施完善,卫生医疗机构完备,金融、保险、工商、居住等各种设施服务功能齐全,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畅达、绿色成荫、环境优美,具有现代化都市形象。
交通通讯发达。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的交汇点和亚欧大陆桥的联结点;西兰、兰新、甘青、甘川、兰包等25条公路和高速公路通往全省各地和四川、陕西、宁夏、新疆、青海5个省区,兰州机场航班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青岛、沈阳、广州和成都等地;电信通讯、电视差转、移动电话等形成了完备体系,实现了程控化和数字化。
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建于清代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铁桥,有元代为纪念高僧建筑白塔而得名的白塔山公园,有传汉代大将军霍去病西征时举鞭掘出惠、蒙、掬月、摸子、甘露五眼甘泉而著名的五泉山公园,有人民群众植树种草绿化南北两山而形成的山地森林国家级徐家山公园、兰山公园、五一山公园,以及位处城区的兰州儿童公园、南湖公园、兰州水车园等多处旅游休闲景区。
1.结婚庆典
结婚庆典通常是在上午11:30开始,由婚庆司仪主持,最重要的仪式是证婚人征婚,一般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证婚人,接下来是双方父母上场,新郎新娘敬茶,改口叫父母,父母要给红包,名曰“改口费”,通常里面装1001元,意为“千里挑一”。有钱的家庭也有给10001元的,意为“万里挑一”。
最后新郎新娘互换戒指、喝交杯酒,婚礼庆典结束后婚宴就开始了,新郎新娘从长辈坐的桌子开始一一敬酒,直到婚宴圆满结束。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闹洞房了,婚宴结束后大家就各自散去。
2.回门
新郎新娘在婆家度过两天,第三天要回娘家,称作“回门”。回门的时候,娘家的父母要给新郎新娘准备好吃的,或者再请娘家亲戚们一起到饭店吃一顿饭,整个结婚的过程才算最后结束。
婚礼风俗
兰州地区的汉族婚礼虽延续了传统六礼的内容,但在程序上有所简化,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包括议婚、订婚、下彩、选定婚期、婚礼、回门等内容。
一、议婚:旧时兰州汉族结婚缔结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见面,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方请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备礼物去女方家说媒,称为议婚。议婚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姓名、年龄、属相、人品、健康状况。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财产、地位、为人口碑,男女双方和家庭各有什么要求等。如果女方同意,即将姓名、生辰八字告知媒人,或用红纸写好交媒人提供男方。男家请人推卜合婚,如果八字相合男女两家诸事顺当,“以银饰为仪,将子平家合定庚命复于女氏”。也就是说,如果男女八字相合,男方就会以银饰为礼,将八字相合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俗称“回小八字”。若八字不合或诸事不顺,则将礼物退还作罢。现在人们更重视男女双方性格、习惯、兴趣的一致。也有男方请媒人提单瓶酒去女方家说亲的习俗,因为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在结婚之前那女女双方都已经认识了,而且有了非常好的感情基础了,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订婚:挑选双月双日(良辰吉日)订婚,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农服或布料、糕点、连瓶酒(两瓶酒要用红绳子捆在一起,上面红纸写“天地良缘,百年好合”)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了婚。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装满粮食(米或麦子)、发面、艾草、枣儿让男方带回去,象征着“米面夫妻、夫妻相爱、发财致富、早生儿子”之意。这种隆重而繁琐的订婚仪式显示了对婚姻的高度重视。现在这种风俗在兰州至今保留下来了,很多传统的家庭在订婚中还是这么做的。
三、下彩: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或平时都可去女方家,每去一次都必带一份薄礼,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彩礼、喜酒两瓶、礼酥糕点、糖果、红枣、核桃、染红的红鸡蛋、鲜肉双条等十多样礼物,用红纸条束之,上贴红双喜字,置于抬盒内抬送女家,女家院中设方桌,将礼品置上,女家子侄辈上香礼拜,祭天地和祖宗,叫“扣盒子”,男方给上香者以“喜眉钱”也叫“堰酒瓶钱”,呈上礼单,拍三下开盒亮彩礼,叫“拍盒子”,请家属来宾参观,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席中盛上加盖鲜汤一碗,让男方来宾揭盖品尝,称为“尝汤”,男方需以小钱给厨师,称为“尝汤钱”,尝汤之俗至今仍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都提倡节约婚礼,所以下彩这一婚俗已经可有可无了。一般而言,女方不会刻意去要多么贵重的彩礼,男方也会根据个人能力下彩或者不下彩。
四、选定婚期:婚姻大事关系到男女双方的前程和家族的兴衰,因而人们对婚期的选定格外的慎重,男方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定结婚吉日后,请媒人去女方家商定,俗称“请期”。女方同意后,即在结婚前十天,将婚娶事项由媒人同女方商妥,叫“通话”。
订婚注意事项
1、订婚前也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的,男方需要给女方买的物品一定要事先准备好,比如:两身衣服,订婚的首饰和一些家用电器等等,看每个地方的婚礼习俗来准备。
2、订婚的礼金也是要事先准备好的,在礼金的多少问题上同样也是看每个地方的婚俗习惯来准备,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毕竟是喜事礼金的数字应该都会是个吉利数。而回礼金也可根据双方的经济条件来回,这个都是不一定的。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饿着肚子准备上街寻找美食。
街上的小吃还真不少呢,香味一阵阵的飘入我的鼻子里。最后,我们还是踏进了兰州拉面店。一进店里,我就大声朝着带头巾的女服务员说:我要两碗拉面!。趁着在等面的空隙,我悄悄的的溜进后厨想看做面的过程。只看见,穿着白衣服,带着白帽子的厨师拿出一大团面团,把面团分成两段。再拿出其中的一小段,洒上一些油。又娴熟的捏住那段面团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往桌上敲几敲,再把两头合在一起一拉,直到打成面条粗细。最后,他把面条甩进汤里。让面在汤里煮热了,用大勺把面撩进碗里,再放上少许香草和牛肉片,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就完成了。不一会,一碗拉面就上来了。我看着这碗有着许多绿色的香菜和红色的牛肉片点缀的黄汤白面,令人很有食欲。闻一下,那阵阵钻入鼻腔的香味中有着香菜的清香和淡淡牛肉的腥味,令人食欲大增,忍不住想吃上一口,我夹起一大筷的面,热气直往脸上冒,吹一吹,再次把它送入嘴中,哧溜一下就被我吸进了嘴里。那面看起来油,但吃起来,如果能在配上些辣,就会更好吃了。那汤面的香味加上面条的油滑和辣味相结合,那边真的是人间美味!真是做到了色、香、味样样俱全啊!亲自尝过了美味的拉面后,使我更加好奇拉面的由来,于是便问起了度娘。原来,最早的拉面是19由一位名叫马保子的回族人所创的。当时,他家境贫寒,为求生活,他便在家中自制了一种热锅牛肉面,在街上叫卖。后来,他突发奇想在面中加入了煮过牛肉的汤,受到大家的欢迎,生意逐渐变好。接着,他开出了自己的店,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如果想知道牛肉拉面味道到底如何,就请你亲自去尝尝这人间美味,让这美味传递!
【兰州范文】推荐阅读:
兰州导游词09-24
兰州大学宣传12-11
兰州石油化工学校05-27
甘肃兰州中考满分作文07-27
兰州市垃圾情况10-18
兰州大学什么专业最好12-17
兰州市公安局户政06-18
兰州市农村社保办理流程07-10
兰州市人力资源市场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