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精选10篇)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1

班级:2010级旅游管理1班

学号:2010128134

姓名:麻艳团

广南坝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异地文化的体验,农村相对与城市来说,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乡村旅游随之纷纷开展起来。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它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广南坝美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近年来,坝美将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坝美也因此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发展乡村旅游给坝美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查阅相关资料和思考,对坝美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从而对坝美,对乡村旅游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1 坝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坝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村子四周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熔岩水洞,村民们主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几公里长的幽暗的水洞才能进出。

近年来,坝美村的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乘船进出坝美村,感受田园风光已经成为近年广南县旅游的热点。结合坝美原有旅游的开发,今年以来,广南县政府着力打造了普千地母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世外桃源”一日游旅游圈。坝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旅游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广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大县,贫困面积大、程度深,旅游投入十分有限,产业

经营意识不强,全县重视旅游开发的氛围尚未形成。

2.2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坝美旅游交通条件落后,有的区域尚未通公路,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给旅游者带来诸多不便,无法满足游客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需要。

2.3旅游管理力度不够

景区还没有严格的控制性规划,群众保护意识不强,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违章建房、乱砍乱伐等情况依然存在。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对坝美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4旅游管理人才缺乏

坝美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上是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参与度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当地旅游发展是有利的,能促进旅游业与居民的和谐发展。但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因此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2.5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坝美是壮族人民聚集生活的地方,有浓厚的壮族文化。但坝美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完善,没能把坝美当地壮族文化充分展现给旅游者。

2.6居民旅游观念滞后

一些当地居民有“画地为牢”的落后观念,他们不了解外来旅游者的思想和观念,使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沟通出现困难,这也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3.坝美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坝美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有着来自外部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云南旅游发达的地方的压力。但是,坝美可以凭借着原生态自然景观、淳朴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壮族民居风格等自身优势以及云南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好机遇,顺应云南省旅游局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战略潮流,赶上时代的步伐,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将“世外桃源”这个形象打造出去。

3.1保持景区的原生态性

坝美村直至2008年尚未通电,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种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墨。照明依靠沼气,用木柴烧火做饭,有河浴的风俗,这些

都成为吸引都市游客来旅游的重要原因,游客们想要体验一种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这些独特的原始风貌。

3.2保持民风的古朴性

坝美现今保留着比较完好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社会形态,体现了壮族农耕社会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邻里和睦的田园情趣,村民的食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基本是自己生产,体现坝美壮族浓厚的传统生活文化色彩。在保持古朴民风的同时,这应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给当地居民,增加居民收入,避免出现因利益造成的混乱。

3.3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坝美最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符合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600多年较封闭的环境让坝美保持了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村中居民大部分为壮族,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坝美乡村旅游开发应牢牢把握住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开发,主打“世外桃源”这个文化品牌。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2

1.1 缺乏统一生产标准, 营销误区太多。

至于园林绿化树种, 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 一直没有制订可使用的苗木生产标准。这给苗木生产、销售、质量检收等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由于统一的苗木产销标准没有出台, 在苗木生产、经营中, 无法按照需要单位对苗木规格、质量的要求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1.2 管理粗放, 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 其中一部分人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 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 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 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 不适宜种植苗木, 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绿树种, 起苗时不能带土球;有的栽植密度过大, 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 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 苗木生长比例失调, 存在“欺苗”现象, 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使苗木抗逆能力差, 干形、冠形长势不良, 商品苗档次低, 优质苗出圃率低, 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3、种植结构有待调整。虽然目前私营苗圃成为绿化苗木产业主体, 但其中许多经营者不懂园林苗圃学, 只看到绿化苗木产业的高利润, 盲目上规模, 不讲市场规则, 造成生产面积剧增。苗木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部分苗圃利润下降, 甚至出现亏损。同时, 由于对种苗市场的把握不够, 在品种的选择上没有前瞻性, 新品种一阵热, 导致大部分园林苗圃种植品种大同小异, 缺乏自己的生产经营特色, 造成大苗奇缺, 小苗泛滥, 远远达不到城市绿化对苗木质量的要求, 以致于直接影响苗圃业的发展。

2 园林苗圃生产现状

2.1 由于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的战略, 促使全国各地都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 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大发展, 导致近两年苗木种植总面积和苗木产量都大幅增加。苗木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当然是苗木的硬性需求增加, 种苗供不应求, 苗木生产经营行业成为高收益行业, 从而调动了老百姓的育苗积极性;其次, 苗木新品种不断出现, 优良品种推广模式成熟, 苗圃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改善, 在提高苗木质量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使园林苗木本身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和更多功能的同时, 也使苗圃生产经营有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农业不景气, 农作物价格走势普遍偏低,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木产业的大发展。

2.2 基层园林苗圃经营类型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可按苗木规格、苗木种类、苗木培育方式等。

无论是什么经营类型, 目前多数基层苗圃经营者急功近利思想泛滥、经营理念陈旧、管理落后, 没有把“苗圃”当作企业经营, 没有把苗木当作产品, 培育过程粗放、经营杂乱、往往片面追求品种、规格齐全。这种经营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不是一般基层苗圃所能承担的, 最终导致苗圃出现“全而差”的局面。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种经营方式很可能被淘汰。

2.3 由于近几年大力引进树种、加强育种、推进扩大乡土、稀有树种种植面积, 使园林苗圃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 园林苗圃经营者在选择树种时有了更大选择范围。由于市场更青睐外来苗圃, 导致多数苗圃更愿意选择经营外来苗圃而造成乡土树种的培育规模减小, 进而导致很多苗圃经营品种相似, 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

3 园林苗圃的发展趋势

3.1 不断提升科技含量, 提高苗圃生产水平

只有提高苗圃的生产水平, 才有可能真正赢得市场。因此科技创新成为苗圃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 我国的苗圃主要还是靠人工来运营, 不仅劳动成本大而且效率低, 采用现代机械, 提高劳动效率, 将成为必然趋势。

3.2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满足市场需求

园林苗木生产要主动适应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 靠市场求发展, 向市场要效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产品对路, 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苗圃应将多样性、地域性、特色性相结合, 实现低成本, 多类型、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3.3 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改善产品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苗圃市场, 增强优质苗木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市场的青睐度, 应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包括苗木培育、苗木运输车、苗木装载容器等。此外, 良种化也将是各地种苗管理部门所推崇的。因为良种在一定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表现性状等方面较普通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只有提高苗圃整体水平, 才能促进苗木资源良性化发展。

3.4 建立建全绿化苗木市场营销体系

一要加强苗圃产品的宣传力度, 同时加强与各个城市园林工程公司及园林设计师之间的沟通, 确保工程大苗的销售量。二是设立各级绿化苗木中介级织, 建立各种类型的绿化苗木交易市场。成立区域性和专业性的苗木协会为广大经营者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要在各主要种苗产区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通过举办种苗培训班, 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普及科技知识, 提高苗木生产、经营者技术水平, 使苗圃经营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石迎.苗圃经营管理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3

国内印刷业“绿色化”的发展现状

1.区域发展方面

目前,我国获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印刷企业共153家,除西藏、海南、宁夏、吉林、福建、青海这6个省以外,别的省份都有一些企业通过了绿色印刷认证。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江西和安徽5个省,绿色印刷较为出色。但是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绿色认证企业的区域分布反映出各个区域绿色化发展不平衡。

2.印刷耗材“绿色化”程度方面

最大的污染源就是在印刷中使用的油墨,国内制造商研发出多种环保油墨,在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但是在产品印刷和产品质量上所占的优势不是很明显。纸张方面,国内的企业大多数购买经过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纸张,为满足不同需求的纸张的生产,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的是一定比例或全部再生纸浆。

3.印刷工艺方面

目前,用激光照排技术进行计算机制版是我国印刷业所采用的通用方法,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其废液排放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我国成功开发出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彻底克服了感光冲洗过程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等问题,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成本。随着超净涂布车间、墨盒生产车间、制版车间和印刷车间等中试示范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印刷技术向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产业化发展更进了一步。

国内印刷业“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主要朝高速喷墨、联线生产、高效节能、互网互联方面发展。2013年,世界很多国家先后推出了数码印刷设备,将重点放在高品质和高速上。在印前系统方面,印刷企业精简流程,进行高品质的色彩管理以及方便快捷的印前打样系统的建设,配合正在兴起的网络印刷,使得印刷更具广泛性。另外,各印刷领军企业纷纷推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印刷软件和流程。云端平台的搭建为网络印刷的开展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同时也取代了原有的文件传输形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从整个印刷行业来看,印刷必将走向电子商务领域,而支撑这个商务系统的无疑是绿色生产。

国内印刷业“绿色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印刷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法规不健全、供应商的环保资质认证缺失、绿色认证检查困难、公平竞争机制有待提高等问题。

1.相关法规的不健全

目前已颁布的两个标准(平版印刷和商业票据印刷),但其条款不够明确,设定不够合理,导致企业在进行评估时没有一个准确的尺度,评估出入大,对绿色印刷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2.绿色印刷认证难

印刷企业要想实现绿色印刷,前提是印刷前要采购到绿色环保的印刷材料。但是国内绿色认证公司少,检测困难导致企业认证困难,无形中给材料供应商设置了门槛,限制了绿色印刷材料的推广与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认证公司比较少,认证公司在认证过程中难免会精力不足,长期下来,对企业认证的态度也会变得不那么谨慎,草草了事,这就导致认证权威性下降。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人工劳动成本高,原料价格上涨,利润越来越低,盈利越来越少是目前绝大多数印刷企业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行业也在推行绿色环保印刷,材料商必须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还要改进生产工艺。但是市面上环保材料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材料的价格,这一现状就会让印刷行业的发展更加艰难。如果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把绿色印刷纳入政府工作中去,由政府进行原料的采购。

推进国内印刷业“绿色化”的举措

绿色印刷产业发展链应该遵循设计创新、理念创新、构建创新等发展战略。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印刷企业对该行业制定出有效统一的管理规范,按照一定的规范模式组织生产,方可对该行业起到引导作用。印刷行业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对企业运作起到监督作用,对企业职工起到培训教育作用,实现协会的资源共享。各个企业各司其职,将绿色印刷产业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企业应该摆脱束缚,自行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主研发新产品,为本企业在绿色印刷行业占领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

1.政府方面

在政府层面,面对绿色印刷,应当充分发挥其市场引导作用,多宣传合理的产业结构。绿色印刷能否在市场上流通,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如果消费者不愿意为其买单,那么它将很难在市场上流通起来。此外,政府要做好管理产业的职能,认真执行与监管。一方面要严加管理印刷产业,推行有利于印刷业向绿色转型的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符合绿色印刷条件的企业,政府要采取一定措施,对污染严重的印刷企业增强惩罚力度。

2.协会层面

印刷协会要发挥好中介服务的作用,要向国家反应印刷产业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出台政策提供参考,对企业的引导和教育是要踏实落实的,不仅企业技术管理知识需要培训与指导,还需要企业积极的弘扬和顺应国家政策,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①需要掌握最新的印刷行业的行业动态,信息的互通要做到及时更新,上传下达要落实好。

②要采取符合当今国内印刷产业行情的标准政策。

③建立适合我国印刷行业的认证系统。

④要做到积极地推广先进的行业技术以及印刷产业的先进管理系统,这样做不仅可以推动国内一部分印刷企业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印刷产业的发展。

3.企业层面

绿色印刷企业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召唤,增加企业的创新因素,调整资源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以资源、市场为指导,不断探索核心技术开发,紧跟自主创新的步伐,优化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和后期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印刷有限公司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4

一、现状分析

一是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或职工中的固定工, 小集体企业、私营、三资企业职工及个体户业主都没有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养老基金来源渠道分两个部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来源于企业生产性收益, 并在企业营业外列支。其实质都是来自国家预算。

三是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行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工作的人供养已退休人员。基金的筹资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 不留积累, 易于管理。

四是以单位为“单位”封闭运行。每个单位只对本单位的退休者负责, 表现出显著的单位化特征。

五是管理制度分立的非统一的制度安排。国家机关与企业职工两个系统并行, 分割管理、分割实施, 离休、退休制度并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 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 覆盖率小, 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 我国政策规定, 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 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 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 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 形成企业年金缺位。在目前较低统筹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 劳动者跨统筹地区就业一般只能转移个人账户积累资金, 社会统筹部分则被留在转出地。这不仅对异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不公平, 还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愿参保和集中退保现象。另外, 也存在着转移手续环节多、个案办理费用高的问题。总的来看, 目前政策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跨统筹地区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只有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2. 养老保险覆盖面小, 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与养老保险在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相类似, 中国的养老保险也呈现先城镇后农村、先城镇正式单位职工 (职业人群) 后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推进趋势。目前, 养老保险主要是在城镇, 覆盖2亿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 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广大农民没有被纳入养老保险。即使在城镇, 一部分困难集体企业和多数非公经济、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仍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待改革。城乡无收入老年居民老年保障缺乏制度安排。尽管中国明确了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 但由于未支付改革成本, 导致统筹基金挪用个人账户, 职工个人的缴费没有实际积累下来, 不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 我国个人账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 所以, 从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 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 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 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 保障项目少, 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 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 保障制度亟待健全。

三、发展趋势

1. 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 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一是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 即企业和个人为主, 政府提供补贴, 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 不断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 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 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二是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由企业为主, 个人为辅供款, 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 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 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

三是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采用自愿性, 由政府提供政策, 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 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高收入人群, 是在具有了基础保障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 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政府可视经济发展需要, 给予政策扶持。

四是传承家庭养老保障。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赡养是互惠互利关系的体现。年轻一代对父母提供照顾, 也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创造了道德基础, 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

2. 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

目前, 扩大覆盖范围的政策是出于制度内的资金不平衡的需求, 缺少统筹机制。这种以扩大覆盖面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 使非国有企业的缴费将被用作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 实质上是现收现付性质的收入转移支付的预期。而与此同时, 国家又没有对非国有企业及其缴费相对应的养老金承诺作出制度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制度漏洞是造成覆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 规定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例如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本来是个人全部缴纳的, 但是进入社会统筹部分其所有权则不再属于他们自己的了, 如果他们中途出现意外, 继承人只能继承记入个人账户的那部分, 很难吸引他们入保, 这种规定不被理解。这是非国有经济不愿意参加目前的养老金计划的背景原因, 也是扩大覆盖面工作难以推进的原因。

3. 建立不同形式的城乡养老保障模式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5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营销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眼球”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观念

旅游市场营销就是从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终结的全部企业经营管理循环活动。旅游市场营销,说到底就是卖地方的山、卖地方的水、卖地方的人。卖地方的山水很好理解。卖人,怎么理解?就是要把当地人“贩”到外地去,把外地人“贩”到当地来,旅游营销就是要当好这个“人贩子”。“贩”进来的人越多,“贩”出去的人也多,说明你这个地方的旅游就越发达。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是旅游营销的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吆喝,就没有旅游。这是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经验之谈。但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这样一些方面问题。

1.缺乏售后服务体系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旅游企业甚至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

2.依然存在削价竞争

一些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旅游线路的促销中,对线路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旅行社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3.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许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有些旅行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如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或者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国家的法制,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4.缺乏长期营销计划

在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中,没有几个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

5.可持续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在旅游市场营销上缺乏可持续竞争意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找不到旅游服务创新突破口,缺乏旅游品牌形象创立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6.忽视旅游整体营销

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同一区域内部的旅游恶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低成本倾销和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单纯的产品竞争导致一些旅游城市非但没有获得者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反而因旅游团、旅游散客忽略城市,长驱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人均停留天数缩短,旅游收入下滑的局面。由于长期对某些产品的过分突出宣传,使许多新建景区在竞争中难以与传统景区匹敌,中等城市留不住客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1.变“旅游产品营销”为“旅游目的地营销”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期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人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旅游的竞争就是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2.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

所谓“整体出击”,就是由以前单个旅行社的营销宣传发展到旅行社联盟的整体宣传,由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这不仅包括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潜在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包括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等方面。把这一系列因素作为营销的整体。未来的旅游市场营销,不再是以单个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而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手出击,并逐步走向区域大联合的营销方式,这就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的现代营销方式。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旅游营销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使旅游市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旅游者对目的地及产品的影响力更加直接有效。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营销中来,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强势品牌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营销中,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

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游戏互动性强,时空约束小,费用不高,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的黏性,利用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相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客、成本、方便和传播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通过网络游戏中虚拟的旅游吸引物、交通工具、住宿设施、导游服务等要素的电子商务化,潜在游客可以纯粹玩游戏,也可以利用搭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游戏安排旅游的一切事务(订票、交通、住宿、导游、饮食等)。只要潜在游客愿意,他随时可以把这些虚拟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4.“品牌”整合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说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全面简洁的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或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品牌整合营销在国际上都有许多成功先例。香港每过几年就推出一个主题,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碎片化;旅游品牌;景区容量;农村经济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03

1 问题的提出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概念,目前并没有比较完整一致观点,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与Odr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简明扼要地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性。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对上述研究学者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小规模、离散性的旅游活动。

1.2 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城市居民对乡村田园旅游逐渐向往起来,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实践发展的速度快于国内对其的理论研究,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2.1.1 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乡村旅游是一项产业,涉及到的层面较多,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乡村社区建设、观光旅游、特色农产品、土地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需要有一个比较统一完整的部门进行规划,实现对农村地区整体协调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在农村旅游管理方面,管理不够细致,机构配置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协调领导部门,在对农民和旅游企业的服务方面做的基础性工作不够。

2.1.2 缺乏整体的规划与控制。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的现象,如一哄而上、修路造房、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调研和论证。对于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利用程度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无序,影响乡村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一些旅游景点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不足,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效果。

2.2 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乡村旅游理解层次肤浅

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其经营模式和发展规律方面,无论是乡镇政府还是农村居民,都没有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乡村旅游的综合功能。对于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宣传风格、基础服务水平认识不到位。在旅游文化的渗透方面挖掘不够。不少乡村就是盲目跟风,看着周围邻村开发旅游资源,就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兴趣盲目投资开发,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计划。从总体上看,乡村地区对旅游项目的效果功能认识比较肤浅,心中无多少主意。

2.3 无序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盲目发展对社区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游客的进入,使得乡村地区的环境压力增大,一旦超出了当地的景区人口承载量,就会对景区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人才的欠缺,对于景区的游客容量设定、项目可行性、经济性等研究论证不足,使得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因为使用不当或过度开发而失去原有的价值意义。

2.4 旅游景点的配套服务水平不高

到乡村地区旅游的大多是城市游客,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使得他们对基础配套服务的要求相对比农村居民要高,但是很多景点附近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并不是很完善,旅游前后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服务品质较差,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5 旅游产品呈现碎片化,景点布局单调

乡村地区旅游景点大多依靠自然景物而建或者在农家田园附近,由于农村地区田地的阻隔,导致景点不能连成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是碎片化布局,这就增大了游客的旅游负担。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较浅,不能满足城市游客的多方面需求。

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政府主导,完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人们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这一经营理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同样适用。因而,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

3.2 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突出其自身特色

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地利用当地政府的力量来制定法规保护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同时,还要及时有效地利用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力量,使得旅游者能够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精髓,更加尊重当地乡村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得当地的居民更加具有自尊、自信。

3.3 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不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采取短期行为,对资源过度利用。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旅游景点的布局,从长远的角度设计旅游路线,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做好相应的绿化工作,提高对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的保护。

3.4 拓宽融资渠道,消除生产进入瓶颈,完善基础设施

第一,政府部门统筹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批拨扶贫资金,这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迅速发展;第二,引入外资,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注入新鲜“血液”,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鼓励村民出资合股联营,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中,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通过整体规划的指导,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完善旅游

设施。

3.5 实现产品差异化,创造旅游品牌

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方面,要走出模仿复制的老路,学会走精品化、差异化路线,创造属于乡村地区的个性品牌。各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自身的优势景点进行深入的挖掘,提高单线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大对旅游景点品牌的建设力度,创造优秀的乡村旅游品牌。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集中,旅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影响着旅游地的流行程度,各景区应该注重塑造旅游品牌。

4 结语

乡村地区旅游的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从目前来看,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农村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和旅游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的日益丰富,其旅游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品牌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乡村地区旅游的发展会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1] 袁箐,沙强,阮文佳.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5,(3).

[2] 郑耀星,叶颖.人性化理念视角下美丽乡村善行旅游的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15).

[3] 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4).

[4] 贾翔,高静,童索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探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

(6).

[5] 龚金红,杨珍珍,谢礼珊.国内旅游集团环境政策、实践及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7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 年增长速度达20%以上, 大大高于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最近一两年, 由于我国传统旅游业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 其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而会展旅游业增长速度非常快, 因此, 会展旅游业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但是, 我国会展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总量还比较小。

一、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 但发展非常快, 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

(一) 各地政府积极参与主导会展业的发展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北京市组建了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 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 包括组建课题组, 撰写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 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订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导下, 制订了会展业发展的规划。

(二) 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截至2011年, 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 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米。目前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大型展馆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展览面积为室内20万平方米, 室外5万平方米;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 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设有大小会议厅30余个, 配有10路同声传译系统和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写字楼、参展商公寓、大型购物中心、仓储中心、办公接待、动力中心等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 是以展场为核心的展览综合体, 建筑面积28万平米, 展场面积20万平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3亿元, 总建筑面积12.7万平米, 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米, 会议厅面积1.5万平米, 会议厅40间。

(三) 主要会议接待单位纷纷加入国际会议组织

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截止到2012年5月, 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 他们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及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世贸中心、中国世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上海旅游委。此外, 中青旅参加了国际航协IATA、美国旅行代理人协会ASTA、亚太旅游协会PATA, 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国际展览会管理B IF等。

(四) 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这些大城市在接待国际会展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 现有会展场馆多

北京市目前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座, 总面积近14万平米, 拥有500座以上的会馆25个以上, 此外北京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554家, 星级饭店506家, 客房数达到9.3万间, 其中很多饭店的会议场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同样, 上海目前展馆总面积为14.5万平米, 与北京相当, 此外, 上海市拥有饭店354家, 客房5.6万间。由于饭店和会议、展览场馆比较健全, 这些大城市开展会展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2. 会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

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 而且要求较高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 如:地铁、城市道路状况等比较好, 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人数在我国名列前茅。此外, 北京已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147个国家在京有驻华使馆, 外国金融机构在京的代表机构近300家, 1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了分行, 众多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办事处。

(五) 会展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国际会展业在多年的实践中, 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如:会展组织者 (PCO) 、目的地接待者 (DMC) 正在建立中, 很多经营会展的公司, 都开始培训自己的PCO。

(六) 网络参与

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会展业起步中就开始介入。目前, 仅展览业的网站就有43家。这些网站有的介绍会展, 有的已经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

(七) 会展旅游业引起旅游业界的重视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导会展业的发展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 其中北京市举办了几次大型国际会展业研讨会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团的参与。

二、我国会展旅游业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会展旅游业才刚刚起步, 其中有很多问题函待解决。

(一) 市场化不够

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 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

1. 没有形成PCO, DMC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

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表明, 会展组织者 (PCO) 、目的地接待者 (DMC) 分工体系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我国目前无论是会展旅游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目的地接待者 (DMC) , 对于会展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 (PCO) 缺乏认识。

2. 政府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 行政干预过多

会展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主导, 但是政府在什么层次上主导, 参与到什么程度, 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干预过多, 导致会展业非市场化, 主要在对场馆建设等方面参与过多, 而对会展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参与较少。

3. 我国的会展市场目前还是单一买家市场

德国等会展大国的会展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会展地本身就是国际大都市, 开办展览的受众对象是国际化的。但我国的大都市还没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参观展会的受众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内客人, 因此, 不是针对国内买家的会展一般不会在我国举办。

4. 会展业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产业

由于我国会展业曾经是由一些非市场化的发起单位和部门全部或部分垄断, 这些单位和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中介公司提供服务的效率会更高。因此, 会展业在目前还处于一定的垄断阶段, 会展业还不能称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二) 重硬件轻软件, 重展轻会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几乎都将会展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并将重点放在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绝不仅仅依赖场馆的建设, 其发展更依赖于软环境的规范化、国际化等。

(三) 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

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 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等等, 但在我国除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 绝大多数会展都是临时的、国内的。

(四) 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当前, 我国对会展旅游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会展旅游业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 导致统计口径混乱, 无从分析会展业的范围、效益等。

三、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 举办会展的法律将进一步规范, 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登记制转化

目前, 国家已经开始制订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 今后几年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 会展业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今后举办会展审批手续将会更为简单, 并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过度到登记制惯例办法。这将促使会展业成为一个规范的市场。

(二) 会展业将向几个大城市集中

通过对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分析, 会展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 即会展业的发展会自身加速, 形成更大的规模, 而不可能全国遍地开花。今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成为我国会展业的中心。

(三) 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将大批出现, 会展业将形成独立的产业

目前我国从事会展的企业数量众多, 但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会展组织者 (PCO) , 或者仅仅处于PCO的初级阶段, 对组织接待会展处于不规范的阶段。今后随着会展的增加, 会展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 专门从事会展的专业化中介公司将大批出现。

(四) 会展旅游市场将专业化细分

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 比如ICCA的市场范围包括5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 而UTA则在300人以上等。目前我国的会展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 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 今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专业化的分工, 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

(五) 大型旅游企业将大批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 开发会展旅游市场, 但更多的大型旅游集团, 如首都旅游集团、陕西旅游集团等还没有完全介入会展旅游市场。可以预见, 今后几年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将以其规模大、服务全、无形资产高、资金雄厚等优势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戴学锋.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N].华东旅游报, 2006-12-12 (A10) .

[2]国珈.会展旅游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成功 (教育版) 2009, (6) :288.

[3]孙晓玲, 陆林, 孔伟.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4) :353-359.

[4]贺学良.刍议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J].商业时代, 2010 (22) .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旅游方式也趋向多元化,部分游客在重点解决住宿和交通工具问题后,偏爱自己设计和实现旅游度假计划。而网络旅游服务商提供的网上在线自主选择和订购服务形式最符合此类游客的需求。主流预订类网站在其主要产品——机票和酒店方面的竞争都趋于同质化,而其组合而成的度假产品市场及网站体验性的提升却仍具可观空间。动态打包这种旅游电子商务的形式为这一空间提供了实现平台。在英美等国家市场上动态打包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而在我国则刚刚兴起,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一、动态打包旅游概念及内涵

(一)概念

Stephanie Lofgren将动态打包定义为一种能够使消费者或预定商通过组合他们选择的多种旅游产品组件并能实时交易的方法来制定旅程的产业专业术语。Chicke Fitzgerald补充了一个实行动态打包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需要有一个基础平台来自动地整合数据允许跨越多个包括旅游相关信息的异构系统(heterogeneous systems)进行查询。Meier, Armin认为动态打包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能够整合服务(这里服务既可以是本地存货又可以是外部的资源)。动态打包实现过程从时间上看,它开始于用户输入个人需求,结束于用户对动态打包产品的评估。从打包完成过程来看,用户选择与系统操作是同步进行的。

(二)特征

1、打包方式是动态的。

“动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像机票、酒店等的数据是来自动态的数据源,这意味着这些数据必须来自于机场和酒店等企业。其次,这些组件必须能够组合打包,实现动态化。最后,这些组件合起来的价格必须是动态的,通常情况是一个不透明的价格,只给出总体价(低于各组件价格之和)。

2、动态打包是一个整体过程。

消费者在查找选择动态打包产品前,需要进行个人需求信息的登入,之后系统会“生成用户(generate user)”,根据用户特征来具体提出相应建议。在游客旅行之后要进行“评估打包(evaluate package)”,为以后消费者选择提供借鉴。

3、实现动态打包需要一个体系。

动态打包旅游产品需要多个企业共同协调合作(其中包括供应商、在线销售商等),构建一个服务体系。因此企业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一个成熟的产业体系。

4、提供便捷廉价的服务。

动态打包可以实现把多项繁琐的查询与预定相结合,组建成为更为方便快捷的旅行预订平台。通过在一个网站上对产品进行质量和价格上的对比,可以使消费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的服务产品。

二、动态打包旅游发展现状

(一)相对于国外我国目前发展情况

在欧美国家动态打包旅游发展比较早,不论技术还是提供的服务都较为成熟。有许多旅游在线门户网站都包含有此类产品,比如有Expedia.com(澳大利亚)、Travelocity.com(美国)、Orbitz.com(美国)等。对于欧美的消费者们来说,他们已经将这种可以灵活地选择机票、酒店和旅行日期的方式作为在线预订的一种标准。我国目前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商大约有300多家,其中较为大型知名的有携程网、艺龙旅行网、同程网等。其中许多企业的“自由行”系列产品还不具有动态打包的性质,这种旅游产品只是将预先购买来的产品进行打包组合,之后再由消费者自由选择打包好的产品,这种打包只能称为“静态打包”。在2009年6月29日携程旅行网宣布其依托动态打包技术,正式推出“自由·机+酒”产品,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动态打包性质的旅游产品。

(二)国内与国外动态打包旅游产品对比

由于网上在线旅游预定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不同,因此我国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如果把在线旅游预定分为三个阶段(单独预定阶段、预先打包阶段、动态打包阶段),则我国现阶段大部分还处于第一、二阶段,只有携程刚刚涉足动态打包阶段,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无论从数据来源、功能、方便程度还是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差距表现在多方面:

1 、网页设置。国外网页上直接有打包旅游产品“假期打包”,而国内在网页中没有动态打包旅游产品选项,需要消费者进入“国内航班”界面选择相应产品。

2 、打包类型。国外的旅游打包类型有“机票+ 酒店+ 汽车”、“机票+酒店”、“机票+汽车”、“酒店+汽车”等多种类型,而国内目前的打包类型仅“机票+酒店”一类。

3、酒店资源。国外有较为丰富的酒店资源,而我国旅游产业成熟度不高,酒店与线上销售商合作较少。

4、航班数据。国外的动态打包旅游业数据与航空公司数据是同步的,而我国的此类数据更新则滞后于航空公司。这是由于国外数据直接源于航空公司,而国内则需要销售商进行数据采集,之后存入公司数据库,再将其呈现给消费者。

5、后续服务。国外的动态打包旅游服务推荐并提供目的地的活动和服务的预订,包括景点景区门票娱乐、导游手册等,服务种类众多,而我国目前同类的后续服务还没有。

6、预定时间限制。国外的动态打包旅游服务是没有时间限制,随时预定的,我国则需要在24小时之前预定。这是由于国外销售商与供货商网站相联,直接可确定产品供货情况;国内销售商实行的是采用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销售模式,需要在消费者预定之后进行查询采购,确定有无产品,进而通知消费者。

三、动态打包在我国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其与相关产业集约程度逐步增强,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同时伴随着散客自助游不断兴起,游客对“一站式”服务需求增多。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采购产品自动化、规模化;销售方式便捷化、灵活化;旅游产品品牌化、整合化。

为了顺应新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需要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模式创新,进行资源重组开发新的网上销售模式。由于目前在线预定系统大部分只能孤立地提供一种或几种旅游产品,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动态打包旅游。

(二)动态打包实现的技术可能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1、网络整合能力提升

信息的网络化加强了网络对信息的整合能力,网站成为一个提供大容量、开放式的信息平台。整合能力不断得以提升的网络成为了动态打包实现的平台,更多的信息资源将得到整合优化,最终实现动态打包旅游追求的目标。

2、网络支付技术创新应用

我国电子支付及其信用体系的创新,为建立旅游业诚信结算系统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3、电子机票技术应用

电子机票是动态打包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航班数据实现实时动态,并能保障动态打包全过程完全在网上进行,达到便捷快速的效果。

4、Web 2.0与EC 2.0技术

Web2.0网站最大的特色,在于强调群体智慧和用户参与,用户将不仅接受旅游信息,也更主动地成为了信息生成和扩散的节点,真正成为了旅游网络市场的驱动力。EC2.0也逐步走向成熟和应用的前期阶段,它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个性化信息,强调用户的需求;注重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网络性;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信息服务市场更加细分;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成果。

四、我国动态打包旅游发展趋势

动态打包旅游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数量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将得到一定发展。纵观国外动态打包旅游的发展状况,我国动态打包旅游也将呈现以下发趋势:

(一)高效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方便与快捷,同样动态打包旅游也会在如此的背景下不断升级换代、完善更新,最终达到的目标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旅游服务。因此效率高效化会成为动态打包旅游的发展必然趋势。

(二)产品多样化、选择多元化

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旅游产业成熟度的提高会带来旅游产品的优化整合,而更多的旅游单一产品会纳入到动态打包旅游当中,如此则使得产品多样化成为可能,多样化的产品给游客带来的是多元化的选择。从需求方面来看,伴随着旅游快速发展我国游客游览成熟度不断提高,更多的游客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而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实现其利益的前提,游客的需求的多元化会进一步促进动态打包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三)服务个性化、人性化

一方面,动态打包在实现过程中是根据收集到的游客人口特征以及习惯偏爱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而整个过程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因此可以看出动态打包的发展将是更加的个性化、人性化。另一方面,Web 2.0与EC 2.0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意识到网络的发展是朝着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动态打包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会随着这个潮流不断向前发展。

(四)产业系统化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9

马克思唯物主义史学

改革开放打破了僵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系,各项事业重新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马克思唯物主义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期,仍然要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全面理解和合理运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联系,摆脱历史公式的限制,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30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的不足我们也不必讳言。今天的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力正在一步步减弱,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容争辩。在今天的广大青年有谁还出口即讲马克思主义呢,那不老土吗?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强迫性的政治政策予以灌输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此外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内部也有重大关系。比如借改革的春风,受西方史学理论的吹拂,在中国社会史领域,对其研究的重点,即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讨论,掀起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学界也趋于理性,基本上否定了“五种社会心态”的错误理论学说,大多数史家在史学研究和写作中自觉的避开这种单线性的、历史哲学式的思考,重新考量社会史领域中的那些重要概念。但这种努力视乎还不够,那种以坚持和捍卫唯物史观,实则根本违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的文章仍时时出现,而且这些文章是出自史学界一些重要领导人之手就更值得我们警惕。一些学者曾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指出这些文章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从文风来说,都是“文革”式的大批判文章……第二,从论说的方法来看,都是不摆事实,不讲道理,不允许讨论,开宗明义便明确指出“否定即反动”,定性为意识形态问题甚至政治问题,然后运用权势将对方一棍子打死,第三,从内容来说,都是自命为诠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当然权威,拥有判定别人学术观点生死的权力,都不针对对方的观点做具体的探讨。”批评可谓一针见血,他引用顾颉刚先生批评汉代经史“大儒”功媚取荣的话说,“他们哪里是在做学问?他们是在求取功名利禄!”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衰落不仅出于外部,而且还出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阵营内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能否在未来的史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看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能否沉下心来,做一些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作为一个历史学二级学科的,从中也能体会的二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了。长期以来,史学史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史学理论的研究上却相对滞后,反过来制约了史学史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史学史研究要继续前进,基础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理论思维较强的学科,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它的进展终究要受到很大的局限。某种意义上说,对科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既是我们史学史研究取得新的突破的关键,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其实,这又何止仅仅是对史学史是这样呢,就是其他的学科,对理论同样也是有相当要求的。

瞿林东先生主编的《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分典》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成三部分,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实际上是采用了陈启能等人的理论,将历史学理论分为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两部分,据说这已经被国内大多数的史家所承认。其中历史理论分为天人、古今、地理、时势、华夷、兴亡、分封、正统、借鉴、风俗、人物等12个方面;史学理论分为史学功用、史家修养、史学方法、史学批评等四个方面,共26个子目。长期的研究中,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历史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史学自身发展理论的研究。随着西方史学的传入,特别是西方的科学史学及其理论的译介,我们逐渐建起来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学学科体系。但是直到今天,我们的理论还不能和西方比肩。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对史学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许多前沿的理论成果都是盲从于西方的,靠引进西方的史学理论成果来过日子。既没有对以往史学理论范式给予足够的批评性认识,又没有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史学理论成果。比如对“欧洲中心论”的认识。19世纪时,历史学在欧洲被确定为一种求真的知识,并且以自然科学为蓝本,被构建为一门科学。在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过程中,它被深深的打上了“欧洲烙印”,这种烙印的核心材质就是欧洲的现代性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现代化理论。此时“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史学中流行的一种公式,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用语,而且是一个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用语。正因如此,它亦被称为“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论”。一般而言,“欧洲中心论”涵盖了所有认为欧洲人在过去和现在都比非欧洲人进步的优越的观点。

正如马克思所言,“把历史公式化的做法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因为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极为不同的结果”,“使用这种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他是超历史的”。 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学科、理论方法以及在知识贡献上的世界学术格局严重失横’,‘欧洲中心论’在意识形态上对非西方世界的学术研究的影响难以彻底根除’。” 搭建平等的对话和竞争机制,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形成“多元主义”视角的价值评价体制已当务之急。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篇10

关键词:国际商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一、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 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商事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从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来看,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际商事关系逐步向着国际性、协调性、安全性等方向发展, 因此, 受国际商事关系发展方向的影响, 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 国际商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是就国际商法的功能而言的, 由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每个国家存在的商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给协调国际间的商业往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 必须要有一套能专门且统一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商事交易的规则, 因此, 出于这样的功能, 国际商法应运而生, 同时由于在此功能下产生的国际商法, 必然要求国际商法的实用性要有“全球化”, 即要能满足世界各个国家商业贸易的需要, 要能被世界各个国家接受和认可。这样, 各个国家在才会积极的加入国际商事公约, 才能积极的接受国际商法规定的相关条例, 而世界各个国家的加入与积极接受又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商法的“全球化”, 所以说, 国际商法的“全球化”, 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 国际商法的“广泛化”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广泛化”发展趋势, 是就国际商法的应用范围而言的, 从目前来看, 国际商法是协调世界各国商业事物的主要条例, 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 虽然, 从目前的国际商法的应用范围来看, 所涉及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商业领域还不是很全面, 但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商业事物的不断发展和扩大, 特别是一些新的商业事物的出现和新的交易方式的应用, 国际商法作为一种被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条例, 必然会将这些商业事物纳入到自身的应用范围当中来, 所以说国际商法的“广泛化”, 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趋势, 是相对于各国比较商法而言的, 各国比较商法是建立在本国商业事物需求的基础之上的,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各个国家商业事物交往的不断加剧, 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必然要有一部法律来打破国家与国家在商业事物之间的隔阂, 对各个国家之间的商业事物进行统一的约束和规范, 而国际商法就是要最终将国际商业事物进行规范化, 实现各个国家商业事物交往的统一, 同时, 国际商法的建立基础更多的集中于传统民商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民商法研究等内容, 这也为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可靠性。

(四) 国际商法的“盈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营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 是就国际商法的价值观和取向而言的, 从商业的本质属性来看, 盈利是其根本目的, 这也是很多传统理论的观点,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商业却越来越多的开始向社会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靠拢,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开始发生转变, 在这种作用下, 国际商法的“盈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国际商法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商法的自身特性给人们认识和掌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国际商法的在法律渊源方面的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这样, 人们在认识和把握国际商法的过程中, 就会因为其多样性、复杂性而造成很大的困难, 同时, 国际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对来说, 有着独特的体系和结构, 对国际商法的结构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和认识。所以国际商法这种独特的体系和结构对很多人来说, 更是不很容易认识和掌握。

(二) 国际商法与其他相关联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难以区分

国际商法容易与其他国际法律部门相互混淆, 比如与国际商法比较接近的国际经济法以及国际私法法律部门相比, 三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雷同, 并且三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 这就使得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商法没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 由此造成了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等其他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 对国际商法的“统一化”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

“统一化”是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 但从目前来看, 在短期内, 国际商法的“统一化”进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困难, 比如在国际商法一些相关条例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意见分歧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有国内和涉外两套商法进行不同的参照, 而对于国际商法, 这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多的希望引入有利于它们的经济新秩序、新原则, 这一点内就与发达国家迫切要求商法中引入“自由开放”、“国民待遇”为其开拓市场提供方便等原则相冲突, 并且二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意见上的统一, 因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国际商法“统一化”的发展步伐。

三、结论

国际商法作为解决国际商事问题的重要部门, 它必将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 而不断的得到发展和扩充, 同时,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全球化”、“广泛化”、“统一化”、“盈利与社会效益兼顾”必将成为国际商法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际商法最终将会形成一个涉及各个商事领域的庞大的法律体系。来更好的为国际商事的进一步规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 在国际商法不断发展和扩充的过程中, 国际商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都将为它在今后更好的为国际商事服务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而就总体上来看, 对国际商法进行统一是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慧荣.国际商法学 (第二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广南坝美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推荐阅读:

上一篇:疾控中心工作完成情况汇报材料下一篇:保险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