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阅读答案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绝句阅读答案(精选7篇)

绝句阅读答案 篇1

已有许久,未尝去关心蝉声。 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并不知道。 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半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 多惊讶! 把我整个心思都吸了过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那样。 但当我屏气凝神正听得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地全都住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 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的,突然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松了绑。 于是,我的一颗心就毫无准备地散了开了来,如奋力跃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向沙滩!

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绣,当然更活泼些。风一泼过来, 它们就“唰”一声地晃荡起来,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 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挑向天空;而蝉是啦啦队,在枝头努力叫闹。 没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小童年。 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首先捡的是蝉声。

在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 小孩子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在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 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 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 常常遮掉半个天空。 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 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 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或吊带褶裙,戴着黄色小帽子,乖乖地把“碗公帽” 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的怀里钻的那副猛劲吗? 只因为树上有蝉。 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如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长阵浪。 “抓到了! 抓到了! ”有人在树上喊,下面有人赶快打开火柴盒把蝉关了进去。 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飞走了。 可是,那轻纱般的薄翼却已在小孩们的两颗太阳中,留下了一季的闪耀。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有的用蝉换天牛, 有的用金龟子换蝉。 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扦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或火柴盒里的小宝贝。 那时候打开铅笔盒就像开保险柜一般小心,心里痒痒的时候,也只敢凑一双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呱啦呱啦地讲,我们两眼瞪着前面,两只手却在抽屉里翻玩着“聚宝盒”,耳朵专心地听着金龟子在笔盒里拍翅的声音, 愈听愈心花怒放,禁不住开个缝,把指头伸进去按一按金龟子,叫它安静些,或是摸一摸敛着翅膀的蝉,也拉一拉天牛的一对长角,看是不是又多长一节。 不过,偶尔不小心,会被天牛咬了一口,它大概颇不喜欢那长长扁扁被戳得满是小洞的铅笔盒吧!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来,但是铅笔盒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 整个夏季,蝉声又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和音。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 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 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 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荫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 拉拉杂杂地,它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它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 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 在一摊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 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 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 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 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 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聆听,也是艺术。宽阔的大自然是最佳的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据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 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 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须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 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 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 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笺残篇,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 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选自《以翅为箭》,简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同样是夏天,梁衡感受到的是如火的热情,听到的是劳动者的生命和汗水之歌;而女作家简媜感受到的是乡村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以及她由此而获得的生存的宁静。 所以,梁衡的《夏》是一首大气磅礴的生命之歌,总能让人激情澎湃;而 《夏之绝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度关注,以及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能让人的灵魂获得宁静。

读有所思

绝句阅读答案 篇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6分,每点3分)

9、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5分)。

绝句阅读答案 篇3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绝 句

吕希哲

老读文书③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

行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③文书:公文。

(1)《西楼》开头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前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卧看”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景象)与听觉(声音)两个角度(1分)描写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潮头如云,去而复回,是从视觉描写海浪的气势;北风呼啸,振耳欲聋,惊涛拍岸,电闪雷鸣,是从听觉描写风声与雷声的磅礴。(1分)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海上风雨图,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1分)

(2)【分析诗歌思想感情】

《西楼》中的“卧看”写出了诗人在风起云涌、北风呼啸、惊涛拍岸、电闪雷鸣的时刻,从容(淡定、随意、处变不惊、安祥、镇定)地(躺)在室中观赏窗外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襟。(或表现了诗人豪放潇洒、雍容大度的气度。意思对即可)(1分)。

绝句阅读答案 篇4

西湖八绝句(之一)

柳如是

垂杨小院锈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2.你怎样理解诗的最后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幽的画面:依依垂柳,精巧小院,屋宇绣帘,莺阁宁谧,残花点点,蛱蝶飞舞……一个摆脱了世俗喧嚣的`环境。诗人恰倒好处地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才使得这个静谧的小院里充满了生机。

2.在寒食节里,诗人走在西泠路上,灼灼桃花,艳丽无比;一时间真不知是桃花映衬着“美人”,还是“美人”装扮了桃花。但诗人柳如是虽为风尘女子,却十分自信,她认为桃花之美艳是因为得到了“我”这位“美人”的辉映。

作者

柳如是,女诗人,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西湖八绝句》

其一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其二

年年红泪染青溪,春水东风折柳齐。

明月乍移新叶冷,啼痕只在子规西。

其三

湘弦瑟瑟琐青鋂,些是香销风雨嵬。

无数红兰向身泻,谁知多折不能回。

其四

南屏烟月晓沉沉,细雨娇莺泪似深。

犹有温香双蛱蝶,飞来红粉字同心。

其五

亚枝初发可怜花,剪剪青鸾湿路斜。

移得伤心上杨柳,西泠杜宇不曾遮。

其六

青芜烟掠夜凉时,落尽樱桃暗碧池。

恨杀杨华已如泪,春风春梦又相吹。

其七

晴湖新水玉生烟,芳草霏霏饳雁钿。

苦忆青陵旧时马,桃花啼里不曾还。

其八

愁看属玉弄花矶,紫燕翻翻湿翠衣。

绝句阅读答案 篇5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shāng)》:“身既死兮神似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翻译: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简析:

本诗写作目的是( 借古讽今 ),借(项羽正气凛然)来讽刺( 宋朝君臣苟且偷生 )

名句赏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精品赏析: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鬼雄”的典故出自《九歌·国殇》篇,意谓为国捐躯的战士的魂魄与众不同,他们在群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与“人杰”属对工稳,且语意翻进一层。这两句诗不仅撷取了“子魂魄兮为鬼雄”句的成词,还隐括了屈原歌颂卫国将士牺牲精神的深刻含义,从而增加了本诗的讽谕性。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亦十分注意对仗。其中“思项羽”的“思”和“至今”的“今”,对我国人民所熟知的英雄典型项羽充满了赞颂之意,同时还似乎有意提醒人们,女诗人,是在“北兵仓皇南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想到楚霸王的。“过江东”三个字,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字眼,而作者却大胆地把它写在这首绝句中,并很巧妙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可谓神来之笔。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帝,最后败退乌江,他感到原来和自己—道驰骋沙场十年的八千吴中子弟已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因此宁愿拔剑自刎,也不肯过江去抱愧称王。而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自诩“素以社稷为重”的宋高宗,在“靖康之难”以后,从商邱一直逃到杭州,偏安江左一隅,更加萎靡不振,每年搜刮大量钱财向金人称臣纳贡,早已将自己的父兄和千百万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的中原人民统统都置诸脑后了。“知耻近乎勇”,在李清照看来,项羽和赵构相比,一个是江东可去却不愿去,另一个则是不该去而偏去,可耻与可贵的分水岭,委实就在这“去”与“不去”之间。

《夏日绝句》寓批判于咏史,以古鉴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假如我们将女诗人的这首诗和她同是在金人入侵以后所写的《上工部尚书胡公》、《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断句参照起来读,则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在她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爱国热忱和对最高封建统治者极为不满的.批判精神。面对“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的严酷现实,李清照也和比她稍后的陆游、辛弃疾等志士仁人一样,以自己激昂慷慨的诗歌正面地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并抒发了当时大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郁结于心的愤懑,表现了他们为抵抗异族入侵、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呼号的先锋作用,因而受到后世的肯定和好评。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一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含蓄的手法最易和讽刺相结合,而讽刺又是抨击恶状的最有力的武器。《夏日绝句》以叱咤风云、宁死不屈的项羽与贪生怕死、荒淫误国的赵构相比,虽然在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提到南宋小朝廷的权奸们,实质上却处处都是嘲弄、讥刺这班昏君庸臣。它“气高而不怒”、“力尽而不露”,特别是“不肯过江东”一句,完全是《春秋》笔法,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投掷过去,并击中了赵构之流的要害。

这首诗的含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使事用典,都是出于表达一种强烈的政治义愤的需要,而不是“掉书袋”式的为用典而用典。在《夏日绝句》中,无论是热情讴歌《楚辞》中阵亡将士壮烈的牺牲精神,还是突出《史记》中虽处于英雄末路仍视死如归的项羽高大形象,都能信手拈来,暗用其意,自成佳构,并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剧的美、崇高的美,确实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所以这首绝句尽管连续用典,但并不使人产生丝毫饾饤之感。

《夏日绝句》的前半部分借古代卫国英雄的豪迈形象议论人生哲理,把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成仁取义”的内容作了通俗而深刻的发挥和阐述。后半部分通过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实,展现了一幅生动、悲壮的历史画卷。它亦叙亦议,先议后叙,就事论理,并在叙、议的基础上融进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激情。这首绝句虽以“议论为诗”,但也不乏形象,而且情和理结合得十分紧密。

另外这首诗不尚词藻、不做作,语言力求自然朴素,看似乎易显豁,实质深厚蕴藉。再加上作者过人的艺术才华和高深的诗歌造诣,还使她注意到将散文化倾向与讲究声律对偶和谐地揉合在一起,诗中虽镶嵌了不少虚词(如“当、亦、至、不”等),但一点也不损害音韵美,因而舒卷自如,诵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洁明快而富于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不仅熔铸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思想感情,同时还为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选取了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使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它不但给了当时的人们以很大的鼓舞,还使后世处于相同社会背景之下的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是在今天,我们读了这首绝句仍然可以感奋不已,无论从人生哲理,还是从爱国主义精神方面都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说,《夏日绝句》从内容到形式都“确乎是代表宋人特色的好诗”。

[练习]

1.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2.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3、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阅读解析 篇6

答: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暮春时节,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

3,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4,“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

绝句阅读答案 篇7

绝句(四首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上一篇:初二学生网瘾下一篇:商务谈判的报价与磋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