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精选14篇)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1

2011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组图)

论坛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和谐探索 实践共赢”这一主题

发布日期:2011-09-26

来源:健康报网

网络编辑:张正尤

我要评论(0)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致辞 国药控股北京华鸿有限公司董事长化唯强致辞

卫生部医管司处长钟东波做主题发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国恩做主题发言

方来英局长(右三)等参加圆桌讨论 社科院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做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做主题发言 雷海潮副局长(左三)等参加圆桌讨论 张正尤摄

健康报网讯(张正尤)2011年9月25日,“2011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该论坛由北京市卫生局、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北京东恒长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国药控股北京华鸿有限公司协办。

卫生部医管司医院运行监管处处长钟东波、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毛羽、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等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国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等著名医改专家和来自全国三级医院院长共计3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主持。

论坛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和谐探索 实践共赢”这一主题,方来英局长、钟东波处长、刘国恩教授、朱恒鹏教授、王杉院长分别就《北京市医改实践与探索》、《医改中公立医院院长的职能定位》、《优化社会办医,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评估》、《DRGS给付模式下医院之挑战与对策》进行了主题发言,同时就公立医院改革的“官办分离”、“院长职业化”以及“医院内部改革”等医改热点、难点展开了激烈讨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封国生、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张向群等医院领导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一起参加了圆桌讨论和回答与会者提问。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2

时间:2013年4月18日9:30~15:30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日程安排:

09:20-09:30 与会人员签到

09:30-09:40 领导致辞

姜峰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09:40-10:10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金石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科技成果转化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10:10-10:40 植介入医疗器械成果转化研究

樊瑜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10:40-11:10 具有骨诱导作用的磷酸钙陶瓷及其临床应用

樊渝江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11:10-11:40 再生医学手术与器械开发

——以软骨修复与医学美容为例

方旭伟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教授

11:40-13:00 休息

13:00-13:30 加速核心技术研发、汇聚自主知识产权

——国产医学影像系统的出路

陈武凡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13:30-14:00 分子影像在医学影像成果转化中的前景

田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教授

14:00-14:30 立体图像视觉舒适度与健康评价标准研究

邱学军 中科院北京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员

14:30-15:00 医疗业在移动方案上的发展趋势

——走向外科手术的远程操作

Tapani Koivukangas 芬兰乐为尔医疗专家

15:00-15:30 创建安全可靠的一体化医疗设备基础平台

张芯瑀 QNX大中华区总经理

报名联系人:徐珊

电话:010-51905379 传真:010-51905377

Email:xushan@camdi.org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3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是继2011年及2012年两届生态安全与老年健康论坛在道源圣城成功举办之后,相关机构在此举办的又一届国际化、高层次、权威性的主题论坛。此次论坛主要涉及人类健康发展与文明对话、道家养生医学与道教哲学、道家养生功法与道教文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对策、科技创新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生态安全与老年健康养生六大核心议题。

论坛开幕式上,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古昌大使,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前副总理兼外长苏加塔·柯伊拉腊,联合国人居署全球监测主任欧拉让·班吉,毛里求斯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钟律芳,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政协主席张健,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干事蒋明君,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等先后发表了致词,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发来贺信。

在随后两天的主题演讲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事部原常务副部长程连昌,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兼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郭玉祥,南苏丹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约克维·埃鲁宰·莫加,萨摩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索马里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尤瑟夫·哈桑·易卜拉辛,全球岛国生态联盟主席松崎裕史等与会专家和代表共同围绕“人类健康、文明对话、道家养生、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生态安全”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解读了当下影响人类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问题及其化解之道。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4

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

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论坛将于9

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

2012年2月17日,卫生部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

要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四大妇女儿童健康行动,明确了今后一段时

间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描绘了妇幼卫

生改革与发展蓝图。

鉴于此,大会将进行妇幼医学学术研究、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妇幼卫生

临床技术规范与先进技术推广、妇幼临床诊疗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全国妇幼

保健、妇科、产科、儿科临床医学、妇幼健康的整体水平。针对“十二五”规划

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机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与行业发展

机遇、妇幼保健用品安全保障、产业品牌化发展前景探讨,妇幼保健院建设及质

量控制、爱婴医院管理策略与措施、学科体系建设策略,以及妇产科学进展及临

床技术新进展、儿科学进展及临床技术新进展、妇幼保健、优生优育与儿童发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大会将在合理把握国家相关

战略政策与工作规划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包括“妇幼制药,妇幼用品及孕、产、婴、幼健康与安全护理,育婴,早教,婴幼儿潜能开发,催乳、产后健康恢复、生殖健康、医学美容等综合妇幼健康产业的发展。并在妇幼市场与企业战略研究、妇幼品牌推广与优秀项目展览展示等多个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作为嘉宾出席大会,共同促进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

大会相关事项及出席确认表附后。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国医疗保健

眼病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国际交流促进会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5

时间:2016年10月10-12日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活动亮点

最强国际范——汇聚国际顶级专家,剖析全球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转向市场——激发科研成果的内生动力,探讨如何打造国产激光医疗设备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

享受最全配套服务——为参与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产学研金政介的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服务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美国光学学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分会

同期活动

会议与论坛

国际生物医学光子学与健康科学研讨会

学会与OSA合作,举办国际高端学术研讨会,注重生物光子学前沿技术交流。主要围绕生物光学成像与光谱技术,纳米、生物光学材料,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临床医学和健康科学与产业等方向。会议交流报告全部为特邀国内外专家报告。同期将召开国际生物医学光子学的青年科学家论坛,敬请关注。

大会主席:

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 李兴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大会共主席:

顾 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唐玉国(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

会议官方网:www.csoe.org.cn/ICIOHS2016/

投稿系统:www.manuscript-cnoenet.com/index_en.htm

激光医学诊治技术与设备转化研讨会

会议主要是围绕国内激光医疗设备的产业化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和应用的.双平台,由需求引导技术发展。通过会议的平台,加强医学领域一线医疗工作者、研究机构和激光领域的企业的上下游合作,缩短三方的距离,从而推动国内医疗仪器领域的国产化、产业化发展。

大会主席:

顾 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邢 达(华南师范大学)

会议官方网:www.csoe.org.cn/2016LM/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6

11月24至25日,第二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

24日,在预备会议上,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向准处长及主题发言嘉宾就我国医疗服务模式以及医疗质量正面临的挑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展开讨论,并对发言的主要思想进行交流,最终形成论坛共识的基本框架以及主要观念。

25日,第二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高峰论坛在同济医学院2号楼4楼学术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台州医院、武汉总医院等全国9个省市的高校、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管理咨询企业的相关领导和管理者140余名代表参会,围绕“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议题开展研讨。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省直医院管理中心李涛主任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向准处长出席大会并致辞,本次论坛主席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论坛交流包括主题发言与专家对话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张亮教授、方鹏骞教授、张新平教授和项莉教授主持。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向准处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教授、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教授、华润JCI医院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郦忠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马谢民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教授、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教授、浙江恩泽医疗集团陈海啸院长、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机构黄中总经理等9位特邀嘉宾就“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议题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各位嘉宾立足于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围绕新时期医疗质量改进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精彩报告,主题涉及移动互联网与医疗质量改进、品管圈应用、医疗效率评价、医疗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实施、精益医疗管理、分级诊疗模式下的质量改进等,报告内容丰富且具有研究和实践推广价值,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两场专家对话分别由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翔副教授和胡银环副教授主持。李涛主任、安长青院长、张亮教授、廖家智副书记、马谢民教授、陈迎春教授、周雪芬副院长、张雪梅主任、乐虹教授、刘志勇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就“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改进策略”进行了互动交流,一致认为在医改背景下,医院面临着质量与效率改进以及成本控制的巨大压力,需要将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才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必经之路。

论坛最后由陶红兵教授对论坛共识进行了总结,论坛共识包括:一是新医改背景下,医疗质量和效率面临新的挑战,开展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中国新医改的突破开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在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制度、社会资本办医等新形势的重压之下,各级领导和研究者应重点研究和探索新业态下医疗质量改进和效率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三是医疗质量和效率改进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包括移动互联网助力医疗质量改进、品管圈的应用推进医疗质量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的科学评价、医疗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精益医疗管理、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医疗资源整合等方法和策略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四是推进多部门协作,加强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是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和医疗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7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近些年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发展很快, 年增长率达到14%~15%, 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高、精、尖的医疗设备领域中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CT、MRI、PET/CT等。但总体而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质量、规模和水平上都还有一定差距, 医疗器械产业销售额仅占世界医疗器械总体销售额的2%,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 而且与中国经济总量也极不相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有上万家, 但大多数还是小、散、乱、粗, 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有实力与国外品牌进行正面竞争的企业, 少之又少。如何加强国产医疗设备的国际化竞争实力?如何使民族医疗产业在国际医疗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本次论坛中嘉宾关注的重要话题。

资料显示, 自1994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在东北大学问世, 1997年CT项目并入东软集团, 1998年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国产CT首次实现产业化, 并正式向市场推出东软CT-C2000。2003年东软螺旋CT、磁共振出口美国, 2004年东软推出中国第一台双层螺旋CT, 2009年中国第一台16层螺旋CT问世, 同年东软PET研制成功并获得美国FDA认证, 2012年, 东软推出代表我国自主研发最高水平的Neu Vie 64层螺旋CT。东软医疗通过二十年的持续创新, 不断填补国内空白, 并向高端市场延伸, 促成中国市场大型医疗影像设备销售价格下降20%~30%, 服务价格下降50%左右, 进口二手影像设备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推动大型医疗设备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

作为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 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和积累, 东软医疗创新研发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实验室自动化、放射治疗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等系列产品, 能够提供覆盖放射影像、常规检查、放疗与核医学三大领域的全面医疗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东软医疗先后与荷兰皇家飞利浦集团、日本株式会社A&T、美国派斯通公司在不同产品领域开展合资合作, 不遗余力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具有国际领先品质的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 帮助国内外客户提供高效、精确、安全的诊疗服务, 成为国内外医疗机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0-01

高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我国计划经济下由高校自我办医的医疗机构,也是我国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进行,高校师生员工的公费医疗保障逐渐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取代,很多高校医院已经变成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存留下的一个“孤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的转变,这也是我国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 新医改形势下高校医院的经营现状堪忧

1.1 高校医院的规模不菲,但其职能定位具有局限性 据调查,我国许多高校都拥有规模不菲的医院,其规模基本上都在一级甲等或二级乙等以上,医生配备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科室配套齐全,拥有独立的楼宇和模式化的管理体系。担负着全校师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职能。多年来高校一直施行相对独立的医疗服务体制,在原则对内的铁律下,校医院只作为学校的服务部门,不把赢利作为经营重点,加上服务人群的健康比率较高,造成校医院与社会医院相比,就诊人数少、医疗水平受限、病房空置率高、设备闲置严重等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成为其运营中的难题。

1.2 新医改制度的实施,使多数高校医院成为公费医疗存留下的一个“孤岛” 据了解,随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绝大部分高校已参加社会医保,师生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校外医院就医。高校医院因不享受那些国家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医保补偿制度,因此与社会医院相比,不能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使得高校医院更加“门庭冷落”,多数高校医院已成为公费医疗存留下的一个“孤岛”,这也造成了医疗人才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高校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从最早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发展轨迹,以及北大、清华在内的北京众多高校医院的出路来看,未来的高校医院要想生存必需要和市场上的其他医院一样凭借质量、服务、硬件设施竞争客流,在竞争中求生存,与社会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

1.3 “提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建议”,使高校医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已经形成。那就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全科型发展,职能更明确,与上级医院分工协作更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明确;基层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更加完善;卫生服务价格体系更趋合理;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的社区卫生资源更合理优化配置。高校校园,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城市社区,它具有以下特点:人口居住密集、年龄段相对集中、健康人群为主体、承担特定社会功能。校医院是这个特定社区中独一无二的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承担着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重要职能。为高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与其他城市居民均能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既是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关系到校园稳定、师生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深化新医改政策下,提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建议,是新时期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醫院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医院只有及时转变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才有可能抓住这个良好机遇。

2 “健康管理型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走出困境的一条绝好的发展之路

2.1 健康管理型医疗(Health Management Medical)的宗旨和简介 其宗旨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亚健康和慢性病群体实行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文化传播,五位一体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并将健康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健康服务体系和非营利性的医疗组织。

管理型医疗的价值导向与传统的医院价值导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平时预防、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尽早治愈”,对服务对象实行从疾病预防、到疾病诊疗、病后康复的一体化服务。这种医疗模式促使医生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日常保健,从而在实质上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2 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成为“健康管理型医疗模式”能够更好运行的强有力保障 2009年财政部、卫生部在内的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提出落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补助等若干条文,要求县(区)级财政、卫生部门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在全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并且提出政府投入将逐年增加。这种政府预付费形式是对“健康管理型医疗模式”强有力的支持。建立在“预付费”基础上的医疗服务促使医院把健康作为资产,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因为只有服务对象少得病、早治病,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3 试以我院为例,探讨“健康管理型医疗”在高校医院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起源 我院作为一所高校医院,在医疗机构评审中被认定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2010年1月开始我校教职工和学生全部纳入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意味着师生员工可以任意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在这种形式下,为了减少客流的流失,我院决定转变服务模式,利用多年来对本校教职员工及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已建立较完善的健康档案这一的资源优势,将“健康管理”纳入医疗范畴。

3.2 优势 校医院大多坐落在校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服务对象集中、固定,很多服务对象与医生已建立起信任关系,医生也了解患者的病情;多年来建立起的病历档案和健康体检档案,使医院对服务对象更容易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多年来校医院的职能之一就包括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内容,对于“健康管理型医疗模式”并不陌生,与社会医院相比,高校医院更具备开展“健康管理型医疗”的优势。

3.3 方法 把健康管理融入医院的门诊和病房服务全过程。我们的健康管理性医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健康体检科、预防保健科、健康管理门诊、慢病管理病房五个部分。其中慢病管理病房包括3个特色治疗区:糖尿病治疗区、康复治疗区和肛肠疾病治疗区。设有10个单人高间病房。

3.4 特色 体检特色:导入先进的体检流程和“评估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体检者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随时查询体检结果,并且可以每年进行指标对照,体检科设有专家咨询门诊和咨询热线,体检者可以在工作时间内随时进行健康咨询。门诊特色:全部患者档案化,以家庭医生方式开展服务,一次就诊,负责到底。资深专家会诊特色:为所有体检和门诊患者提供综合诊断评估和解决方案。慢性疾病病房特色:医护人员全天24小时精心照顾,对十余种慢性疾病制定了科学标准化住院服务,例如:住院48小时内告知患者住院意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天数和大致费用;住院期间必须告诉患者所有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等;出院前给予健康教育,出院后回归社区,长期跟踪服务,这样就从源头实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文化传播五位一体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3.5 结论 “健康管理型医疗模式”的运行,让校医院的健康管理功能和治疗康复功能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实现由内向外的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运营。使校医院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增强了自身竞争力,使实行医保之初流失的客流逐渐回归,也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健康管理型医疗服务,顺应了时代需求,与校医院的职能具有最接近的契合点,是高校医院的发展新路。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9

青浦区组织“企业家心脑健康管理论坛”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5期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10

根据《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关于印发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意见的通知》(卫规划〔2020〕69号)和《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学习借鉴“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通知》(医改组〔2020〕3号),经研究同意,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深化医改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县“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现就我县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意见通知如下:

一、完善区域平台便民惠民应用

(一)完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

推广“12320热线服务平台”,完善“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基于电子健康卡的预约挂号、在线报告、健康档案查询、移动支付等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到2022年,公众通过平台可实现各类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

(二)建设“多码融合”应用平台。

建设县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平台,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贯穿就医诊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逐步减少院内临时就诊卡发放,推动“e点通”应用,保证实名制就诊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落地。到2022年,实现“多码融合”应用在县乡医疗机构覆盖使用。二级医院临时就诊卡就诊率应低于20%。

(三)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

建设县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实施数字影像“云胶片”服务,实现个人医学影像查询调阅。到2022年,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共享互认,患者随时随地查看个人影像资料和诊断报告。

(四)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

建设县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支撑。县医院要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五)建立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

建设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构建医疗机构医师电子开方、药师电子审方、药品零售企业配药、物流送药上门或患者就近便捷取药的药事服务新模式。到2022年,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二、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服务能力

(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并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到2022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完成。

(七)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0年,所有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八)推进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开展二级以上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工作。2020年,县医院要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3级水平。

(九)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

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承接市区域影像系统建设,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2020年,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检验、心电、影像、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等基础应用基本健全。

(十)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教育、远程视频会议、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区域检验等服务,参与全市各医疗联合体间信息共享交互及业务协同建设,支撑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2020年,远程医疗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乡镇医疗机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家服务。

(十一)对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综合运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辅助诊断开方、中医远程教育等服务,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到2022年,实现至少3家基层中医馆接入平台应用。

(十二)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探索建立护士和护理员“1+1”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

三、推动“互联网+公共卫生”融合发展

(十三)提高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水平。

依托省免疫规划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实现疫苗流向追溯、温度追溯,受种人群追溯。加快数字化门诊建设,实现“无纸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运作模式。2020年,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联网使用全省统一的免疫规划系统。2022年,全县80%的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建设。

(十四)实现血液信息联网管理。

综合运用全省统一的血液实时联网管理系统,为采供血机构、医院、行政部门提供动态更新的采供血信息,便于全县医疗血液的管理和监控。到2020年,实现异地用血直免,电子献血证普及,方便群众查阅血信息。

(十五)拓展妇幼健康系统功能。

拓展完善产前筛查,两癌筛查、妊娠风险、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功能,推动全县妇幼保健业务的不断深化。到2022年,实现智能化、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妇幼健康服务管理。

(十六)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

综合运用全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加强职业病防控治理和综合监管,为构建多部门联合防控职业病提供平台支撑。2020年,全县职业病防治机构全部纳入省系统监管范围。

(十七)加强集中消毒餐具饮具溯源管理。

综合运用省集中消毒餐具饮具追溯管理系统,为公众提供“一品一码”的消毒餐具饮具追溯信息查询服务。2020年,全县所有餐具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纳入信息溯源管理范围。

四、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

(十八)提升区域平台网络接入。

增强医疗健康数据传输能力。2020年,全县二级医院卫生健康专网接入带宽不低于500M,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0M。

(十九)提升区域平台服务支撑能力。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质控和标准化建设,参加国家区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2020年底前,所有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平台,医院数据上传平台质控月平均得分达到95分以上;到2022年,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达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水平。

(二十)提高数据中心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医疗云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县域平台重要信息系统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需按照规定达到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五、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化

(二十一)实现临床诊疗数据“四统一”。

2020年,各医疗机构要实现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等临床诊疗数据规范化管理“四统一”。

(二十二)加强标准规范化管理。

执行省互联网医院监管、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医共体运营信息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按照省基层卫生信息化统一、共享的接口规范,规范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

六、提高全民健康综合监管水平

(二十三)强化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监管。

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我县监管数据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统一归集,到2022年,推动形成全市联网、全面对接、层级监管、多方联动的综合管理“一张网”。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11

9月9日的“餐饮领袖大健康财富论坛”,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带领与会嘉宾走进健康城,首先参观了天士力大健康城,一起感受天士力大健康的发展历程、辉煌成果和未来梦想,在震撼思考中,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另一部分是针对餐饮企业的知识需求,聚焦三场主题演讲,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大健康。

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特别提到“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食药养生委员会主席邵刚以《中国饮食:中华民族养生之源、健康之本》为题,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国饮食”“药膳与食疗”“让中国饮食为中国人民健康服务,为世界人民造福”,并指出通过食药同源,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把课堂、厨房、教师、厨师相结合,为民众搭建通往健康的桥梁。

武汉刻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舟的演讲题目是《餐饮如何慧聚洪荒之力实现无为管理》,主要针对餐饮企业的管理需求。张舟就当前餐饮行业的发展以及餐饮企业管理问题提出:顺势而为、握“势”盈利、无为而治。时下最热门的时尚餐饮或轻餐饮即“年轻流量”,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却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张舟认为,对餐饮人而言,想要把握住“势”成功转型,不仅需要及时清晰地把握外围市场的发展趋势,更需要找出这种趋势与自己的长板能够达到统一的契合点。另外,对内的管理,需要绩效激励机制。通过一整套的体系构建企业的内部生态管理环境,从而达到企业内部平衡,让员工自发工作,达到无为而治。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在《天士力大健康的发展之路》主题演讲中指出:大健康产业以贴近日常生活、消费者可承担的价格、持续性消费、大人群覆盖等特性,保持增长的刚性。大健康新趋势,不仅创造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也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创新主题。大健康文化,不仅在专业领域中释放,也逐渐向社会渗透和扩展;围绕人们健康生活核心要素和“治未病”的需要,以及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大健康产品要达到“进社区,进家庭,进厨房,上餐桌”的普及应用。

本次餐饮领袖大健康财富论坛,让“餐饮和健康”的财富与智慧灵感碰撞、凝聚、升华,嘉宾们精彩的演讲,更是受到热议。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餐饮世界》是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普及知识,引领时尚、吃出养生、喝出健康。在当前大健康时代必定有所作为。”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品尝了天士力帝泊洱茶珍及其制作的创新饮品、鸡尾茶、甜品等茶点,其健康、时尚、快捷的特点也让代表们对大健康、大餐饮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12

大会旨在整合“产”、“学”、“研”、“医”、“政”、“资”全方位资源,借鉴“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打破中国医疗工业各领域各自为营的传统模式,建立一个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提升的资源合作平台。

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就“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产业规划以及政府对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等话题展开介绍和探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周丹表示,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他同时强调,国产企业在产品功能开发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仍需做出更多的努力。周丹表示,医院并不是不愿意购买、使用国产医疗设备,但国产设备在产品质量、功能和售后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有确实证据的。他建议,应加强对国产医疗设备发展的国家政策和舆论环境支持,但不应一味地实施产业保护,“应该让国产设备像中国高铁一样尽快走向世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周丹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提到,自从国家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后,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碰撞就精彩不断,“互联网+ 医疗”更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然而,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并不只是网络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应用,而是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精神,对传统医疗行业的精神洗礼。互联网精神是智慧、资源、平台、人才的开放互通共享,是行业内各个领域之间的开放与共享、沟通与共识、协作与发展。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

此次大会借鉴“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汇聚医疗工业生态链各个领域的智慧,敞开大门、推倒高墙,整合业内各方资源,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共谋发展。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指出,从2007 年~ 2014 年,我国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由535 亿元增长到2556 亿元,8年间增长近5 倍;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仍存在平均规模小、分散程度高、附加产值低等弊端。改革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积极推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

本届大会同期召开“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论坛”,论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整合临床实践、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与监管、产品研发与生产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就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必要性、具体方法、相关环节及政策支持等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解析,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对实际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会进行了“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奖”的颁奖与演讲。作为特邀颁奖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表示,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医疗设备行业30 年发展的主线,既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希望更多更好的创新型技术及产品能够不断涌现,充分展示我们国产医疗设备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奖”颁奖典礼

本届“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奖”共颁出医院高校组“最佳医学发明创造奖”6 个,“最佳网络人气奖”3 个,20 人获“发明家”荣誉称号;企业组“最佳产品奖”7 个,以及“伯乐奖”7 个。

“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奖”评选活动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健康报、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关村智慧医疗产业联盟共同发起,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11 所高校共同开展。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领衔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评审团,并广泛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专家、医学工程专家、产品研发技术专家、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担任评审委员,对医疗产业领先的创新性技术及产品进行评估和推广,帮助广大临床使用者与企业相互交流、了解,推动创新产品孵化、推广、转让、交易,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除此以外,本次大会还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师颁奖典礼”、“第一届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团队颁奖典礼”、“第一届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师(企业组)颁奖典礼”。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健康报、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工程师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好医工”系列评选活动——“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师”及“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团队”,是全国临床医学工程领域最受瞩目的年度评选活动之一。

“中国好医工”颁奖典礼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论坛 篇13

「报道」阿里医疗云:主攻个人健康、医疗机构、公共卫生

7月22日,首届阿里云分享日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召开。会上,阿里云医疗业务总监付长友分享了阿里医疗云近期的战略规划。付长友表示,DT时代已经来临,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生态的服务者。(IT指的是信息技术,而DT是指Data Technology,意即数据科技。)阿里云第一次正式宣布推出医疗云,是在今年6月初召开的“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阿里医疗云为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应用开发企业提供专业云计算解决方案。同时,阿里医疗云首期将提供百万元云基金、免费推广等优惠政策,扶持百家医疗创新企业。阿里云方面表示对医疗云很有信心,其发布的十万核并发处理的批量计算已成功被应用于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医药领域。并且,据付长友透露,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40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其云医疗平台上线。阿里医疗云是依托阿里云成熟的商业化云计算基础,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应用开发企业,提供专业云计算解决方案,应用部署架构支持的医疗健康行业专属云计算服务,参与者可以通过阿里云建立个人健康数据平台,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就医体验以及获得远程诊疗平台影像存储平台。付长友表示,随着互联网医疗应用的发展,包括挂号咨询用药等原来在线下做的事情现在要移到线上来做。阿里医疗云认为,医疗的`本质是医生帮病人把病治好,随后进入到康复阶段。这个本质不是互联网可以颠覆或改变的。作为IT的技术平台,如何辅助医疗这个过程由繁入简,如何辅助医疗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如何让医生和患者的体验变得更好,这是阿里医疗云的关键切入点。根据以上切入点,阿里医疗云的三大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分别制定为:个人健康、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个人健康方面,阿里医疗云通过移动、APP和穿戴设备等方式直接与用户对接。付长友提到,“去年互联网医疗创业的家,今年有3000家,我们得到的数据是,成功获利的5%都不到,这中间会有创业者投的钱,也会有风投的钱在里面,未来,我们希望阿里云可以帮助广大的具备医学级数据价值的互联网医疗创业企业去分担这方面的投入,通过我们的云医疗生态给企业各方面的支持。”在业务方面,阿里医疗云会为创业者提供以下支持:阿里健康、支付宝未来医院、生态合作伙伴、市场公共关系、阿里投资。以阿里医疗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基础。阿里医疗云是依托阿里云成熟的商业化云计算基础,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应用开发企业。提供专业云计算解决方案、应用部署架构支持的医疗健康行业专属云计算服务。医疗机构方面,阿里医疗云与运营商、云计算服务商想办法将包含慢病的管理、影像、医学检验等医院的全部客观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目前经过半年时间大量的客观数据已经上云。公共卫生方面,阿里医疗云将会与政府、机构和协会等合作,共同推进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落地。而为了更好地切入医疗机构,阿里医疗云在近期与杭州一家拥有主营无线wifi的公司达成合作,后者通过免费为医院打造无线网络,已经成功服务国内5000家医院。阿里医疗云的特点包括:数据体量巨大、处理速度够快、数据类型繁多、商业价值够高、随时随地可享、完成精准定位以及优化就医体验。多数企业最关心的便是数据放在阿里云上是否安全?付长友坚定的说,客户始终是数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阿里云未来会像数据银行一样具有保卫数据安全的义务。目前推出的“云盾”,结合阿里云云计算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安全服务。文/郑琪

健康医疗网站项目运营计划书 篇14

上海亨尼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域名:-----医疗健康类

普及健康知识、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一、公司性质

设想筹建一个股份制的医疗信息、导医信息、健康服务咨询为主的医疗健康(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并提供广泛的医疗健康类为主的信息导医、保健咨询、医疗中介、护理服务等类型的企业,实现网上信息与网下服务相结合的医疗健康类综合性网站;

设想由相关投资人或投资公司参与,经营者(合伙人)为主的的股份制企业,成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作为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以目标体系为业绩评估及责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运作机制;现本团队有国内知名医疗服务网站总经理、CEO、市场总监、技术总监加盟。

二、经营范围

a)网上:不包含新闻、出版、教育的互联网信息内容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计算机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经济信息服务、导医信息、健康信息、医疗信息咨询;

b)网下:医疗信息咨询、健康保健信息、导医信息、体检信息、护理信息服务等;

c)其它:广告发布、商务、技术开发、网络建设、市场策划推广等;

三、主要项目运作(前期)

a)体检中介服务:体检、VIP陪检、报告评估、电子病历、咨询讲座、方案拟定。。提供前期的市场开发、中期的导检、陪检服务、后期的评估分析、资料整理归类等服务

b)护理服务: 医院特别护

c)理、家庭上门护理、护理专业培训。。提供病人的特别护理,如:医院病人的24小时陪同护理、家庭式的24小时上门护理、相关护理培训

d)预约导医:专家预约、导医挂号、专家上门、健康评估、企业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提供。。提供网上预约、电话预约专家及陪诊、导诊、专家上门及VIP特别服务

e)市场创意、设计、推广、承办及医院、制药企业产品推广设计、项目策划、会务等

f)提供相关医疗健康类信息查寻、简索服务

g)网络广告、系统开发、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市场项目分析

1、体检市场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隐患。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除了确诊病人之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据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15%属非健康,而70%的人则呈亚健康状态。

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步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医疗保健服务价格近2年保持了年8%以上的上涨。

图1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增长率走势图

作为医疗保健服务之一的体检服务,在国外每年做一次体检的人达到了80%,我国的大城市只有2%。一份全国统计表明,中国有近亿人每年体检,市场规模最起码达到200亿元。据我们调查,截止2004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1625万人,流动人口1000万。上海每年仅招生、毕业生体检就有40多万人,其次参加婚检、机动车驾驶员体检、从业人员、征兵、外来人口、食品卫生等专项体检的人数大约就有四五百万人,以最低的体检费100元计算,仅上海地区的专项体检费用就达到了5亿元。如果加上各大机关、单位和众多企业每年的体检人数,我们预计上海2004年的体检费用12亿元。2005年体检人次和金额将远大于2004年。根据我们两种方式估算,上海体检市场容量可达20亿元至33亿元以上,由此可见,上海体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另外,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体检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会加快。

对全市体检市场容量的粗略估算(以1600万人口计算)

年龄状态 婴幼儿(0-8)青、少年(9-29)中年(30-49)老年(50-)

年龄结构百分比(%)6.5 30 28 35.5平均每年应检查次数 4 0.4 1

3平均每次检查费用(元)20 100 300 100

每年检查费用(万元)8320 19200 134400 170400

总的检查费用(万元)332320

2上海体检市场特点

(1)上海有400多家医院和10多家专业的体检中心在分食体检市场。经调研,体检收入排名靠前的、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东方医院、上海工人疗养院等,2004年体检收入都在800万元以上,一般体检中心年体检收入200万元左右。

而在2005年出具的数据显示,仅东方医院及上海工人疗养院的体检营收都突破了1200万。

(2)体检利润较高。体检主要成本为人工成本、体检设备折旧、租金和检测试剂等。据调查,体检的毛利率可达60%以上,利润率可达30%以上。

(3)体检以团体体检为主。经调查,在医院的体检收入中,团体体检最多,达80%以上,其次为专项体检13%,而个人自费体检占7%。

(4)上海从事体检业务的医院和体检中心主要集中在浦西,浦东较少,浦东著名的有东方医院的体检中心、曙光医院体检中心及相关规模较小的私营体检机构。

(5)对于体检业务,上海各大医院反应不一,三甲医院就医人数众多,业务繁忙,体检收入只占很小比例,因此未受到重视;小的医院因其体检设备不齐全、医务人员知识水平有限而限制了其体检业务的发展;而二甲医院,大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一领域,成立了专门的体检服务部门或体检中心,并主动出击,广拉客户。此外,一些专业体检机构也加入到体检市场的竞争中来,如国宾医疗中心等。这些专业体检中心,环境舒适整洁,服务周到全面,提倡宾馆式服务。根据不同的体检要求,推出了不同的价格套餐,并有不同幅度的折扣优惠;同时,提供免费早餐,体检时导医小姐全程陪同,可上门服务。

图3体检收入结构图

体检年龄分布

图4 2004年体检年龄分布图

体检价格分布

图5 2004年体检价格分布图

我们的策略

第一阶段:从成本及公司初建的现状考虑,目前应先与相关医院合作,提供前期的市场开发、中期的导检、陪检服务、后期的评估分析、资料整理归类服务,获取中介服务的25%以上毛利率;在保证稳定的现金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体检营销队伍,建立客户关系;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操作的同时,与相关医院进行接触,寻求合作的模式,可成立联合体检中心或筹建独立的体检中心,提供全方位体检服务;形成以体检为核心,以导医、护理及综合医疗信息服务为配套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设立专家特需就诊、咨询等;

2、预约市场分析

上海现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约2700万,每年去医院找专家就诊人口比例(以平均三次以上)为30%以上,约2430万人次,还不包括外地病人来上海就诊人次;而上海现有专家人数约6000名,平均每位专家出诊次数约每周30次,每月约120次、每年约1440次;全部专家全年的累计出诊次数约864万次,所占就诊人次数的36%;医患矛盾以成为社会的焦点,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及各大医院就目前而言,确无一个妥善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因此看病难、找专家更难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一大难点;

预约就诊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种就医模式和习惯,所占比例为70%以上;而在国内尚未形成预约就诊模式和习惯,现在通过预约就诊的病人只有5%左右;一方面是人们不了解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渠道得到预约、找到专家,另一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机构和完善的服务提供,同时人们对相关的医院及专家信息的了解程度偏低,无法判断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医院和什么样的专家来看病,形成了信息和服务上的差异,形成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目前市场预约类型的企业有二种,一种是按会员制、办年卡来收取费用提供专家预约;其特点是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专家预约服务,但使用率偏低,一般只有5%的使用率;而且性价比不合理,平均每次预约费用为40元,因此会员发展数量缓慢,同时又由于服务跟不上,造成投诉率很高;

另一种是计次型,每次预约10元,通过电话预约,不提供相关的咨询及导医,并和医院、电讯三家分成,运作成本过高,企业赢利能力不足,并且失约率较高,医院对此意见较大,而且目前规模、影响较小,前景一般;

我们设想的是第三种预约模及反向收费;

1)与各大医院合作提供松散型会员制服务,计次但不限时,并提供相关的导医、咨询服务,推出会员卡以50元使用4次,平均每次12.5元,直接通过医院及市场渠道来拓展会员,并适当返利医院10%,同时对会员失约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减少相关的服务成本;同时提供网络和电话预约,满足不同社会需求,最主要是服务的性价比较为合理;而且就目前的市场预约尚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又能对企业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2)反向收费,由从就诊病人收费改为向医院收费;医院对就诊病人的需求,最大的是非医保类病人,在上海每年的非医保病人总数超过1000万,而且是各大医院必争的市场,如果做好这类人员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反向收费;

3、护理市场分析

从上海现有二级以上医院中抽取30家医院来作分析;平均每家医院床位数是200个,每天床位总数是6000个,所需护理监护服务最低比例为10%,即600个,平均每月需求至少18000个,市场需求极大;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专业的护理监护机构,病人需求一般是通过保姆介绍所及其它非正规途径来取得;这类人群并无基本的专业护理知识,而且自身健康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容易和病人带来交叉感染;同时管理不规范,病人的需求得不到真正的体现,造成医院不管、社会不管、病人没办法的局面;

我们设想提供的是受过专业培训并身体健康、服务规范的护理监护,并可提供个性化的特别护理,包括上门护理、24小时护理,配套现有的专家资源、体检服务等,提供一站式的全套护理;

在规范服务的同时适当的收取费用,以24小时计:医院护理/

45、家庭护理/85;护理人员可从相关渠道招收,其中医院护理可从30—40人群中招入,经培训后上岗;家庭护理可从专业护理学校中招聘,适当培训后直接上岗;二类护理人员由公司统一管理、规范服务,持证上岗;预计每年至少可以达到营收几千万;

六、管理技术团队(48名)

六、薪酬福利(简)

全年薪酬福利支出约:150万人币

七、销售预估:

项目 预计营收(2006)毛利% 毛利总额 利润(06)预计营收(2007)预计营收(2008)

体检业务 3,000,000 25% 750,000 6,000,000 10,000,000

护理业务 500,000 25% 125,000 1,500,000 3,000,000

预约服务(VIP)1,000,000 30% 300,000 1,500,000 3,000,000

企业服务 700,000 35% 245,000 1,500,000 3,000,000

市场推广(广告)300,000 30% 90,000 1,000,000 2,000,000

医药咨询设计 1,000,000 40% 400,000 500,000 1,000,000

总计: 6,500,000 1,910,000-690,000 12,000,000 22,000,000

八、成本测算

项目 2006(年)2007(年)2008(年)总计 备注

营收 6,500,000 12,000,000 22,000,000 40,500,000

毛利额 1,910,000 4,200,000 7,700,000 13,810,000 35%

--工资总额(福利)1,500,000 1,720,000 1,978,000 5,198,000 年增:15%

---医院返利、开拓 200,000 450,000 900,000 1,550,000 毛利11%

--网络筹建及托管 120,000 80,000 80,000 280,000

--固定成本、开办费、5年折旧 30,000 30,000 30,000 90,000 装修、办公家具、传真、复印、电话、电脑。。

---房租(350n)210,000 252,000 252,000 714,000 350×2=700/天×30=21000(月)

---办公用品、电话 50,000 80,000 150,000 280,000

---业务费用* 100,000 150,000 200,000 450,000

---税率6% 390,000 720,000 1,320,000 2,401,000

利润--690,000 +713,000 +2,870,000 +2,893,000 7。14%(三年)

九、分析预估

1、从第二年起利润率应该在16%,第三年起利润率应该在22%以上

2、第二年起在吸纳第二步融资基础上,可筹建体检中心,第三年投入使用,预计可达到年营业额1000万以上

3、通过半年时间筹建医疗网站,提供全面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并形成广告发布,网络刊物、手机短讯等系列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4、结合市场运作,联合相关医院及医疗性企业,开展相关市场推广活动,以增强企业的品牌

5、深度开发医院合作资源,强化与医院的合作项目,可开展以医疗服务为主的VIP高端服务

6、可将服务通过市场渠道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以企业服务为主导,提供企业化的一站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并展开团购直销、商务楼宇开发、社区服务提供等

7、预计三年收回(起动资金)投资,再用二年时间操作资本性融资或进入上市准备期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市民对医疗服务理念的认识不断提高,广阔的服务空间必将产生出具大的盈利空间,可以说未来的医疗市场服务肯定是下一轮的投资者热土,也必将产生出新的百度和新的阿里巴巴。

2006-08-8

联系方式:

杨国良

mail:yang_jeason@yahoo.com.cn

上一篇:钛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下一篇:重走长征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