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精选7篇)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篇1

铁路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与装备配置研究

摘要:目的 为减少或减轻自然灾害、行车事故、急性职业中毒或载运的化学品、危险品泄漏等意外或突发事件对运输生产造成影响,作者对铁路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与装备配置进行研究,以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方法按照<铁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出的处理原则,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采用调研、信息检索和回顾性研究等方法,制定铁路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与装备配置标准,逐步完善铁路卫生保障体系.结论 建立铁路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与装备配置标准势在必行.作 者:郝宏    蒋淑艳  作者单位:吉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吉林,吉林,132001 期 刊: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Journal:RAILWAY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10, 37(2) 分类号:X928 关键词:铁路防疫    应急救援    人员装备    配置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篇2

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缺乏客观标准的现实, 在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下, 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 我们构建了针对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16个二级和42个三级指标构成, 涵盖了组织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医疗后送、防疫防护和防卫生存在内的7大能力要素, 且经综合检验, 各指标间具有协调一致性 (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 , 说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 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客观遵循[1]。新时期新阶段, 着眼实现强警目标, 着眼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建设保障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新要求, 面对建设“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艰巨任务, 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为此, 依据已经构建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进一步开展了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1 开发环境与工具

为保证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正常运行, 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 数据库选用Access 2013,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兼容性[2,3]。Microsoft Visual Studio (简称VS) 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开发工具包系列产品, 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开发工具集, 包括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工具, 如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工具、代码管控工具、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ment, IDE) 等, 所写的目标代码适用于微软支持的所有平台。Visual Studio 2010代号为“Hawaii”, 于2010年4月12日上市。Visual Studio2010 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 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新的IDE更好地支持了多文档窗口以及浮动工具窗, 并且对于多显示器的支持也有所增强。Visual Studio 2010还新增了诸多功能, 如代码编辑器支持高亮引用、提供了一个快速查找特性来增量查找所有在C++、C#以及VB.NET工程中的符号、调用继承树特性等。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软Office的一个成员, 是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2012年12月4日, 最新的微软Office Access2013在微软Office 2013里发布。和其他办公应用程序一样, Access支持Visual Basic宏语言,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可以引用各种对象, 包括数据访问对象、Active X数据对象以及许多其他Active X组件。Access的用途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和开发软件2个方面。

2 系统基本结构

系统分为评分单位、评分参数、实际评分及评分导出4个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 。系统数据库关系如图2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登录设计

为保证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软件系统, 在软件启动时, 首先进入登录界面, 如图3所示。程序在用户信息Manager表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验证通过方能进入系统主页面 (如图4所示) 。

3.2 系统参数设置

每次进行测评前均需对系统参数进行重新设置。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参数设置”项, 在展开的对话框中, 通过“添加”、“修改”、“删除”按钮, 可对现有参数的名称、代码、权重系数以及评价依据等进行调整、更新或重置。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 所有操作生效。或点击“取消”按钮, 取消之前所有操作, 保持原有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界面和能力测评界面如图5所示。

3.3 单位设置

点击评价系统主页面菜单栏右侧的“单位设置”项, 在展开对话框的“单位名称”一栏输入被评价单位的名称, 点击“添加”按钮即可完成新单位的设置;如需对原有评价单位进行调整, 点击“修改”或“删除”按钮即可 (如图6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完被评价单位以后, 需单击对话框中部空白表格内的单位名称, 对话框下部的“选择评分单位”一栏中显示出所选单位 (显示为灰色, 不可进行任何操作) ,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评价系统才能正式启动, 进入测评程序。所有被评价单位测评完毕后, 可点击对话框底部的“导出到Word”按钮, 系统会自动生成Word表格, 显示出各测评单位7个一级指标的评分和测评总分, 对比一目了然 (如图7所示) 。

3.4 能力测评

系统参数和测评单位设置完毕后, 进入能力测评。需要注意的是:测评人员根据静态和动态指标测查结果逐项赋予三级指标相应分数后, 需点击对话框右下部的“统计得分”按钮才能最终生成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得分和实际得分, 能力测评界面如图8所示。

3.5 系统功能的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部分) :

4 系统应用情况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主要用于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 经前期调试, 系统安装快捷、运行顺畅。该软件系统采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登录, 保密性强;系统评分参数模块中的参数设置采用可编辑模式, 随着职能任务的变化, 队伍的能力素质可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此时可通过可编辑的参数设置模块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方便实用;系统采取当场评分与实际得分分离的方式进行测评, 通过在后台自动调用权重系数计算实际得分, 使评分员的操作更加快捷;当对多单位同时进行测评时, 测评结果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 系统可对最终结果进行自动排序, 各指标的对比一目了然, 使队伍后期的强化建设有的放矢;通过调用Office Word组件, 系统可将评分结果导出, 为结果的后期处理预留了空间;系统预留数据导入/导出接口, 以便后期对各评分员的评分情况进行汇总, 综合分析比较总体得分情况。总之, 相对于以往测评过程繁琐的纸上操作、分数计算过程而言, 该软件的成功研发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测评提供了方便、快捷、实用、可操作的工具, 达到了软件设计的预期目标。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武警部队任务谱的不断扩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不但发生频率增高, 而且其综合性、复杂性也大幅增加, 导致处置现场实施卫生应急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卫生人员现场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疫情防控、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卫勤保障是指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支撑下, 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官兵健康服务的活动, 主要体现在以信息为主导、以体系为基础, 通过网络化的体系结构、一体化的卫勤组织、精确化的卫勤保障, 在全维战场上实施全维的卫勤保障[4,5]。针对加强武警部队应急保障力量建设这一课题, 武警部队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按标准全面建设、要按制度规范管理、要按实战严格训练以及要按规则科学评估”的4点要求, 特别指出:在评估方法上, 应急保障分队的能力评估要采取依托信息化手段为主导的方式进行。为充分贯彻落实各级首长的指示精神, 加快“现代化武警、现代化武警后勤和现代化武警卫勤”的推进步伐, 结合前期软件开发经验与研究成果[6,7,8,9], 我们开展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通过软件研发, 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语言将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化的目的, 从而使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评估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少, 在结果上更为科学合理;使传统纸上考评作业的弊端和不便得以有效规避, 在操作上更为方便快捷;用统计图表直观反映各支队伍的考评结果, 各指标的优劣一目了然, 更加便于各队伍间的横向对比;用信息化的方法可以使数据存储更为可靠, 可以有效规避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条件对纸质存储介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利于数据资料的连续保存和纵向对比。

参考文献

[1]张磊, 郭海涛, 王心, 等.基于专家咨询的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 (9) :812-815.

[2]维基百科.Visual Studio[EB/OL].[2015-02-04].http://zh.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Visual_Studio.

[3]百度百科.Access 2013[EB/OL].[2015-02-05].http://baike.haosou.com/doc/5351535-5586993.html.

[4]张雁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30.

[5]王谦, 张雁灵.现代战争卫勤保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67-105.

[6]张磊, 王心, 王中军.武警卫勤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发[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187-188.

[7]张磊, 王心, 郭海涛.武警卫勤指挥作业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5) :187-188.

[8]张磊, 郭海涛, 王心.武警伤病员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52-53, 67.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篇3

【关键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1.临沧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7县1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地区,辖区内地震、泥石流、塌方、旱涝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繁,全面加强我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下发以来,临沧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临沧市消防支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培育、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暨试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10年4月,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率先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其余县参照临翔、双江模式,分别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全市7县1区均挂牌组建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支队,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调度指挥和经费保障,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建制、成规模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全市各地按照国发15号文件精神和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先后组建了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沧源、镇康、永德、孟定镇),4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筹备处专职队、云南机场集团临沧机场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专职队),10支乡镇政府专职队,897支村寨志愿(义务)消防队,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力的覆盖面,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当前应急救援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1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器材装备落后

随着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短缺,消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消防装备建设步履艰难,消防装备欠账较多,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现有执勤消防车辆量少质弱,全市共有消防车44辆,其中,9辆抢险救援车,8辆泡沫消防车,9辆高喷车,其余均为水罐消防车,主战消防车大多数还是小吨位轻型水罐车,高、低压泵浦车只占水罐车总量的20%,至今仅配备登高平台车1辆,无排烟照明等用于处置较大以上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弱,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侦检、生命探测、洗消处理等器材缺额较大。高尖端抢险救援器材基本上属空白点,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2.1.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场地设施缺乏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的我市消防部队,在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无训练场地,缺乏必备的特勤训练设施,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处置、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火灾扑救等综合性训练项目一直未能得到正常开展,部队不能进行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制约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推进。

2.1.3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总体建设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进程中,我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跟不上步伐,部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发文部署上,已组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门的营房和基本的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建设受多种因数的制约,组成人员多为社会招聘,其入队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救援能力不强。同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覆盖的末梢,缺乏有效的调度指挥,特别是农村发生灾害事故,缺乏及时高效的调度指挥,从而遗误战机。

2.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存在弊端

2.2.1应急队伍相对分散,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我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分散而单一的灾害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共享,大大削弱了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此外,我市至今没有完成特勤消防中队建设,全市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2.2.2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公安、安监(矿山、化工)、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没有纳入统一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个力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且全市仅有1支矿山救护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

2.2.3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应急救援成本增加

目前,我市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现有应急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应急救援效率。而这种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3.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3.1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公和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应急救援任务德增多,没有相应装备、缺乏相应设施,就会影响到完成救援任务的质量。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对照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分步配备,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大流量、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举高、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专勤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堵漏等抢险救援器材,配齐配强《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逐步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结构,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应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应急设施,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就做到哪里,并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晰安监、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质监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新建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公共应急设施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2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保障体系,推进各县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库建设,重点抓好灭火药剂储备供应、装备维护抢修、装备物资储备、信息保障、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保障等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完善的战勤保障体系。抓好人才战略实施,以市级区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救援分队队员的各种救援理论、技战术培训,做好信息通信、专业技术及有关专家、人才等支持保障工作,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同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应急救援队伍营房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训练、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制定出台《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将合同制消防队伍和农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3.3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整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也正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体系,将消防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同时,立足于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依托市、县两级110指挥系统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市各救援队伍的队伍构成、器材装备实力、集结能力、专长特点等情况,实行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三级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开展演练,做到在紧急情形下,能够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抵达灾区的行动效果,根据灾情和各救援力量专长,科学配置,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分批派出开展救援,各救援力量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2.范围

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适用本办法。3.内容

3.1公司行政部负责指导、综合协调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1)制定有关组织管理制度,指导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2)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工作中的问题;

(3)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队伍;

(4)申请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支持资金,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5)指导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

(6)监督检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7)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信息统计管理工作。3.2行政部负责该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

(1)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和职责,规范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工作;

(2)整合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建设;

(4)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工作。3.3公司应成立事故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救援的管理和救援现场的指挥协调。

3.4公司应成立兼职的急救援队伍,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3.5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以及“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工作原则,履行以下职责:

(1)承担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抢险救援任务;

(2)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演练,熟悉本公司的道路交通、作业环境、场所和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救援物资储备等情况;

(3)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普及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生产单位从业人员避险救助能力,指导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落实应急预案演练等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加强自身宣传,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4)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结束后,应在15日内形成救援总结评估报告。

(5)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并做好工作记录;

(6)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应急救援队伍日常工作;

(7)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8)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资金用于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

3.6应急救援队伍要按照国家和上级单位的要求做好日常训练、队伍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1)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备勤、通讯、训练、演练、装备管理、应急救援、业务学习等管理制度、程序;

(2)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接到调度命令后,迅速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制定人员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日常训练;

(4)制定装备配置计划,按照有关规定维护、保养和报废应急救援装备;

(5)定期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体能和技能训练、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3.7应急救援队伍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3.8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应急救援装备状况良好,运行正常,能够及时投入应急救援行动。

3.9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若上级部门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需要对应急救援装备进行调配时,给予配合。

3.10报废或者新购置应急救援设备,应当及时更新台账。3.11应急救援队伍及行政部应当根据应急救援事故、灾害类型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工作计划,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人员接受培训的情况。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每年不得少于两次,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安排承担应急救援工作。

3.12应急救援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应急救援队伍规章制度;

(3)应急救援预案;

(4)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5)应急装备、工具操作规程;

(6)异常情况的鉴别和紧急处置方法;

(7)自救、互救知识;(8)应急通讯联络方法;

(9)应急救援案例。

3.13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明确应急演练种类、范围、目标、时间、参加人员、评审人员等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不得少于一次。3.14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总结应急演练情况,编写应急演练书面报告,落实改进措施,并将方案、改进措施和总结报告。3.15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值班电话,安排带班负责人和应急救援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工作人员暂离工作岗位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应当及时安排人员替补;调离工作岗位的,应当及时补充人员,确保应急救援工作人员时刻在位。

3.16应急救援队伍值班人员接到应急救援报警后,应当记录事故类别、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报告。

3.17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接到应急救援指令后,应当立即调动应急救援人员及设备,选择最佳路线,在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

3.18应急救援队伍在抵达现场后,应当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服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接受应急救援任务后应当及时确定方案,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告有关情况。

3.19现场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当清点人员、设备。需要恢复救援现场的,应当根据现场指挥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恢复,经现场指挥人员同意后方可撤离现场。

民政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报告 篇5

一、组织机构

为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流程运作,确保我局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运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成立我局应急救援队伍,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总指挥:

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成员:

第二救援小组组长:

成员:

第三救援小组组长:

成员:

第四救援小组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一)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在县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我局应急救援队伍与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间的应急救援联勤、联训、联战工作机制,组织应急救援联合训练、演练,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现场工作机制。

(二)接到报警,根据灾情,按照上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及时调度、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定期研究应急救援工作,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四)为应急救援行动提供相关保障,确保应急救援行动顺利实施。

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篇6

黔府办发 〔2010〕 3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第三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的原则,兼顾各级人民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第四条 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政府领导、条块结合、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协调当地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等建立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

第二章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决定和部署本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同级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办事机构,负责统筹、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工作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督促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第八条 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依托省公安消防总队组建,市(州、地)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州、地)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县(市、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本级人民政府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担任第一政治委员;省公安消防总队、市(州、地)公安消防支队、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主官分别担任总(支、大)队长、政治委员。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卫生、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电力、供水、供气、通信、地震等要按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组建或指导所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托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组织保安员、医务人员、红十字救护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建立本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一条 共青团、红十字会要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具有红十字救护员资格的红十字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

第三章 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负责消防、地震、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五条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责。

(一)防汛抗旱队伍,负责水旱灾害引发的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和抗旱工作,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三)气象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天气监测、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做好救援现场抢险救灾气象应急保障服务,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灾情调查评估分析等工作;

(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对灾情、险情进行应急调查,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等工作;

(五)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队伍,负责相关事故抢险救援,并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六)交通运输、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负责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七)卫生应急队伍,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任务;

(八)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负责动物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的疫情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九)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埋压人员的搜救,重要设施设备和生命线工程的抢修,外地重大地震灾害的增援等任务。

第十六条 街道、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第十七条 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职责。开展应急救援科普宣传教育和辅助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八条 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参加现场处置工作,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论水平。

第四章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第十九条 应急救援队伍平时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同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的指导;突发事件发生后,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

第二十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预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演练。

第二十一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管理、技能培训、装备建设、值班备勤等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登记管理制度,依托具有应急技能培训资质的机构培训志愿者应急救援人员。

第二十二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备案。

第五章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第二十三条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经费,按照现行经费渠道予以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需要,对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给予适当支持。

第二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工作,保证装备器材完好率。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合理储备应急物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紧急调用、征集、补偿机制。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力量为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提供治安、医疗、通信和电力等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七条 省、市(州、地)政府(行署)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建设,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提供保障。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第二十九条 应急救援队员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工伤、抚恤等待遇。

第三十条 对在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研究 篇7

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煤矿救援队抢险救灾工作任重道远[1]。煤矿救援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原则,加强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1,2]。因此,建立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对于加强救援队伍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矿山应急救援机构设置与布局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可以统一指挥和协调的矿山救护工作的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救护队间相互援助的机制;应急救援装备差,欠账多;矿山救护队作战能力明显降低;矿山救护队普遍经费困难,甚至举步维艰;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建设带后,尚未建立基本信息服务体系。[3,4]

基于以上原因,开发了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本文是基于矿山救援队条例条规,利用煤矿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以北京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ongruan GIS 3.0系统为平台,该系统是一套针对煤矿地测、生产、安全等工作开发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运用Longruan GIS的系统框架、前台软件编程思想、后台数据库设计思路,分别以Visual C++6.0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助于提高煤矿救护指战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与身材素质和应战心理素质;优化整合煤矿救护队的组织管理机制;及时查看煤矿救护队的装备水平及状态;实时考察检验煤矿救护队的战备状况,最终把煤矿救援队建设成煤矿救护、地面消防、安全监察、安全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救援队。

2 系统结构设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矿山救援队本单位的《纪律条例》、《内务条例》及《队列条例》等,结合各大、中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研究开发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该系统采用多层次的Client/Server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指导和设计。前端开发工具用Visual C++6.0来实现,后端数据库管理工具使用SQL Server 2000来实现,数据库系统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接口访问技术,使系统具有异构多源数据访问的能力。建立煤矿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如图1。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访问

ADO(ActiveX Data Object)是微软提出的新型数据库访问技术接口,它是在OLE DB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所提供的接口再次进行封装,ADO属于数据库的高层次数据库访闯技术,利用ADO模型中连接对象(Connection)实现数据源的单独连接;错误对象(Error)实现在ADO方法被调用前,将原来的错误集合被清除;利用ADO模型中命令对象(Command)说明数据源所执行的具体命令;参数对象(Parameter)指明参数的名字、参数值、参数的属性、类型等参数信息;利用记录集对象(RecordSet)实现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功能。属性对象(Property)进行各个选项的设置;域对象(Field)实现访问列的名称、列的实际值、类型、精度,给列分配内存空间的大小以及大容量的二进制数据(BLOB)[5,6,7,8]。

3.2 数据库实体联系

数据库结构设计是总体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数据库结构可以简化开发过程,使系统功能更加清晰明确。数据库结构的变化会造成前台软件编码的改动,所以必须认真设计数据库结果后再进行软件编码,从而避免无谓的重复工作。

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六个步骤[7],其中,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概念设计是把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统一到一个整体概念结构中,形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本系统设计的实体联系是以用户信息表为核心,其他表的外键与用户信息表中的外键相连[9,10,11](如图2)。

4 软件设计

本系统前台的软件开发是使用Visual C++6.0工具。Visual C++6.0集程序的代码编辑、编译、连接、调试等功能于一体,利用Visual C++6.0中的AppWizard,为部分类型的应用程序提供框架代码,软件设计流程如图3[12,13]。

根据面向对象思想的继承性,将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中数据库访问类逐层抽象,封装了一个数据库访问类CJHDatabase,从CJHDatabase派生了CUser和CBusiness类,分别用来管理用户类型和系统功能模块,又从CUser派生了COrdinaryUser和C Administrator类,分别实现对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的参数设置。CBusiness类派生出CDailyWork、CStuff、CSafetyTechnology、CTrain、CCheck类,分别实现对日常办公模块、后勤材料模块、安全技术管理模块、训练演习模块、考核达标模块设计。

封装数据库访问类,实现了对数据库的统一指针、统一接口的访问,再将每个继承类的数据库访问函数统一封装成数据库访问的API函数,在访问数据库时,只需要利用统一的接口,便可以访问数据库,避免了重复的数据库连接和断开[14]。

5 现场应用

基于鸡西矿业集团救护大队以“拼博创新、自强不息”为理念实际情况,北京龙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根据鸡西矿业集团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煤矿救护队业务管理系统”,并且试运行,运行结果如下。

后勤材料管理模块实现了对救护大队的各项技术装备进行管理,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能够通过系统进行查询、浏览各项技术装备的技术参数、工作性能、战备状态,以及日常材料消耗等内容。实现了对技术装备的“型号”进行登记,任意增加各种型号,各个型号的技术装备应包括各型号的基本参数、使用说明、图片等。能够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技术装备报表查询浏览。对日常设备材料消耗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设备材料登记、出库、入库以及库存短缺提醒和报表统计等。

安全技术管理模块实现了救援技术措施、救援技术管理、技术发布、资源共享和安全专家信息管理的功能。对救护大队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审批通过后将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发布到门户平台上进行共享;能够详细记录每次预防检查、安全技术工作情况,并能够为预防检查、安全技术工作增加相应的现场示意图等,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并自动为工作总结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发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名称、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应急预案程序与组织机构图,应急措施等。能够为每个预案制定相应的演练计划、跟踪演练结果以及预案评估等。

训练演习管理模块具有以下功能:对救护大队日常训练科目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个人训练,小队集体项目进行训练;个人进行训练、考核管理,主要包括个人体能项目训练、井下瓦斯检测、呼吸器席位训练等,通过对个人的各项训练进行考核,生成个人项目成绩统计表;对小队集体项目进行训练、考核管理,主要包括小队模拟实战项目和知识竞赛等内容,通过训练、考核形成小队集体项目考核结果等。救援组织机构组成和信息,对救援过程进行详细的信息管理,包括接警、事故处理过程、事故处理总结等,从而从处理事故中吸取相应的经验和教训。

运行结果显示,该系统实现了鸡西救护大队对所属基层各单位业务管理,实时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实现救护队对所属基层各单位安全控制,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的危及隐患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方便了管理者对救护队的业务管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鸡西救护大队的日后发展建设。

6 结论

(1)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了救护队现有的人力、物资、设备,避免了资源重复使用和浪费,增强了管理人员对救护队的业务管理能力[15,16,17]。

(2)救援队伍业务管理系统对于不断补充、完善,建立起一个统一指挥、责任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作协调的救援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篇:友谊是什么作文700字下一篇:一是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