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通用12篇)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1

初一语文期末练习(一)

一、读拼音,写汉字

yùn niàng_______

lǎng rùn_______

bāo biǎn_______

yáo yè ______

二、找下面一段话里的错别字,订正在后面的括号中。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娇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侯,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

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象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

雷鸣般的掌声。

( )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些什么修辞方法。

1、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 )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

3、它(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

对。 ( )

四、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联系有关课文试说明下列各句属于哪一种比喻。

1、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 )

2、这是张小水墨画。 ( )

3、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

( )

五、古人作诗,往往一字能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写出了颜色,视觉。试仿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2、两个黄鹂鸣翠柳: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3、踏花归去马蹄香: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4、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____ ,______ 觉。

六、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 )阳光,暖和( )安适地

睡着( )。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里便觉得有了着( )落,有了依靠。

3、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 )急。

4、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七、在第六题的基础上,查阅字典,整理“着”与“和”的读音和用法(组词或

造句)

(1)hé

(2)hè

1、和 (3)huó

(4)huò

(5)hú

(1)zhuó

(2)zháo

2、着 (3)zhāo

(4)zhe

八、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

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划线的句子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文中有两处语句与它相对应,请找出其中

的一处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满”字与前文中的一个字相照应,这个字是:____________

3、文中“闹”字用得好,正确的理解是:( )

A、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群蜂之乐。

B、写花果盛开,密蜂嘤嘤采蜜的情景。

C、写出蜜蜂相互追逐嬉闹的情景。

4、这一段写的是“春花”,可这里写了蜜蜂和蝴蝶,其原因是 ( )

A、为了衬托花的繁茂和甜香。

B、为了把春景写得有声有色。

C、这样可以更好地写出春天里热闹繁忙的景象。

5、文段最后一句话里写野花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写种类多的词语是 ,

表现它在阳光下闪烁逗人喜爱的样子所用的两个比喻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中( )处加上恰当的标点,这两个标点依次是( )( )

7、这一段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树写到花。

B、由树写到花,写到蜜蜂,蝴蝶,再写到草地和野花。

C、由上而下,由静物到动物。

答案:

一、酝酿 朗润 褒贬 摇

二、娇健--矫健 膨涨--膨胀 象--像

三、1、拟人、比喻

2、排比、拟人

3、比喻、夸张

四、1、借喻 2、暗喻 3、明喻

五、1、颜色,视

2、声音,听

3、气味,嗅

4、气温,触觉

六、1. zhe he zhe

2. zhuó

3. zháo

4. hè

七、1、(1)温和 (2)应和 (3)和面 (4)和药 (5)打牌用语

2、(1)着装、着落 (2)着急

(3)这一着儿真历害 (4)他行走着

八、1、桃树 、杏树、梨树; 桃儿、杏儿、梨儿

2、都

3、A

4、A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

6、; :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2

关键词:课堂,说话练习

从毕业就跨入小学校园,但从未接触过一年级,所以现在刚接一年级内心还是有些忐忑。果不其然,在刚开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就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将我的问题清楚地向孩子们表述以后,孩子们积极举手,示意我他们想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从孩子们闪光的眼睛当中,看到了他们自信,但是当孩子们开口说话时,我很着急,孩子们老是喜欢用“嗯”“然后”“我就”的一些词语来说话,让人感觉找不到重点,我也头疼不已。怎样才能让孩子把话说清楚?我想了想,还是应该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花时间、下功夫。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练习,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儿童时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不光是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有很多个关键期,而恰巧发展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也是童年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方法,找到合适的途径,使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堂实施方法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低段教材中,孩子们是先学一些简单的生字之后才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一些幼儿园有过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此时的拼音学习不算太困难,可是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但是北师版的教材中每一课都有很能营造孩子们说话欲的情境图,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拼音教学中要用好这情境图,让孩子先想后说,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教学声母“d”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dī———滴水滴水滴晶莹剔透真漂亮;dí———笛笛子我最近喜欢上了吹笛子;dǐ———抵抵挡我穿羽绒服是为了抵挡寒风;dì———弟弟弟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孩子们可以根据声调的不同而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拼音知识,又尝试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同时还营造了课堂氛围。

(二)在“识字”教学中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再简单的汉字,也无外乎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要想把这个汉字的字形、读音甚至是意思都“种”进孩子的脑瓜,可是一个大问题。我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有趣的口语表达、集知识和兴趣为一体?

于是,我想到了:在教学“字与画”时,我事先让几位同学画了几幅画,是按照孩子对于这些事物的理解画出来的,肯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然后再出示“日、月、田、水、火、石、山、土”进行学习。有了孩子对于这个字自己的理解画成的画,在上课时,我们把这样的想法说出来了,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同时,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在“口语交际”中,我注意结合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语文天地三中的“说一说”———我们来讨论:看书上6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时人们在干嘛?让学生们了解节日常识,并且让孩子们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瑰宝,最后请孩子们相互评价,谁讲得最棒!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蒸蒸日上,也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四)在“课文”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都有优美且具有情境的插图,这使得我在教学当中有了有力的“武器”。孩子们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说话的能力。

引导孩子们观察插图时,一定要按顺序,一项挨着一项说出来,最后请孩子们连起来说。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把话说得具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顺序思维。如教《数字歌》时,在学生读清楚题意后,再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数数“这些动物分别有多少只”等问题,最后再让孩子们看图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另外,我还想到了可以将课文续写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中《小小的船》一文后,让学生续写课文说一段话。我首先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我看到了蓝蓝的天还有闪闪的星星,他们会对我说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孩子们组织好想到的情节,然后继续说下去。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比起以前来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总结

七年级(下)期末巩固练习 篇3

A. B. C. D.

2.如图1,直线a∥b,射线DC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则∠2的度数为( ).

A.115°

B.125°

C.155°

D.165° 图1

3.若x3+x2+x+1=0,则x27+x26+…+x+1+x+…+ x26+x27的值是( ).

A.1 B.0 C.-1 D.2

4.如图2,将△ABC绕点C(0,1)旋转180°得到△A′B′C,设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的坐标为( ).

A.(-a,-b)

B.(-a,-b-1)

C.(-a,-b+1)

D.(-a,-b+2) 图2

7.已知方程组ax-by=4ax+by=0的解为x=2y=1,则2a-3b的值为_______.

8.如果点P(m+3,m-2)在x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为 .

9.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m3时,按其原本价格收费;超过6m3时,超过的部分要加价收费.该市某户居民今年4、5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则用水收费的两种价格为不超过6立方米时每m3收 元,超过6m3时,超过的部分每m3收 _____元.

表格如下:

10.如图3,已知:AB∥CD,∠BAE=∠DCF,AC、EF相交于点M,有AM=CM.

(1)求证:AE∥CF;

(2)若AM平分 ∠FAE,求证:FE垂直平分AC. 图3

11.入夏以来,由于持续暴雨,某市遭受了严重的水涝灾害.市民政局为解决灾民的困难,紧急组织了一批救灾帐篷和食品准备送往灾区.已知这批物资中,帐篷和食品共680件,且帐篷比食品多200件.问:

(1)帐篷和食品各有多少件?

(2)现计划租用A、B两种货车共16辆,一次性将这批物资送到群众手中,已知A种货车可装帐篷40件和食品10件,B种货车可装帐篷20件和食品20件,试通过计算帮助市民政局设计几种运输方案.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4

chá bēi

jǔ zhònɡ

zhī zhū

chǐ zi

mì fēnɡ

jiǎn dāo

tái dēnɡ

dēnɡ pào

shān yánɡ

mù mǎ

zhú zi

diàn huà

tái dēnɡ

xiónɡ māo

chuī pào pao

dǎ diàn huà

四、按原文内容填空。

1.我( )( )( )( )年级啦!我真高( )( )这( )多( )( )。我们一块儿( )( ),一块儿玩。大家都是好朋友。

2.( )亮弯弯,像( )小船。

3.晨( )( )醒了( ),( )( )醒了树,树( )醒了( ),( )( )醒了( )。( )变成了雨滴,低落( )大海( ),海( )变蓝了,洗亮了( )起的( )( )。

4.我( )( )铃铛,我会发( )清脆的响声,我很快( )。

我是( )( )( ),我会朗读,跑步,我很快( )。

5.我是( )鸟,我会再空中( )翔,我很快( )。

6.影子( )( )条( )黑狗,我走它( )走。影子( )左,影子( )右,( )拍( )( )也拍( )。

7.靠( ),靠( ),靠父母,( )算是好汉!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5

一年级语文综合练习题

(满分100分,含卷面分2分;答卷时间为60分钟)

班别 姓名 成绩

小朋友,经过努力,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知识乐园玩玩,考考自己吧。请记住:字体工整,书写整洁才能得满分哦,加油!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qīn rén lián máng zhuān xīn bāng máng fēi cháng shēng qì

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6分)

网( ) 我( ) 问( )

往( ) 找( ) 间( )

三、识字乐园。(8分)

1、加一加再组词。(4分)

音——( ) 关——( )( )

2、换一换再组词。(4分)

跟——( )() 玩——( )( )

四、我会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打“√”。(6分)

①、小红长(cháng zhǎng)着一头长(cháng zhǎng)长的头发。

②、望着(zháo zhe)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áo zhe)急。

③、小明拿来花生种(zhǒng zhòng)子种(zhǒng zhòng)在地里。

五、我会按要求连一连。(26分)

1、我会连反义词。(8分)

借 新 借 快 骄傲 冷淡 诚实 落后

慢 还 慢 旧 进步 热情 虚伪 谦虚

2、我会连线组词(8分)

积 先朝 夕 碧 赶推照

生木 霞野 阳 车路 照

3、我会把下面的`词语搭配好再连起来。(8分)

碧绿的 棉花 一畦军舰

雪白的 太阳 一艘 石桥

火红的 翅膀 一孔翠竹

透明的 叶子 一竿秧苗

六、我会选字填空。(8分)

在、

大( ) 正() ()天 ()位

好( ) ( )见 有() ()下

七、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只有( )( )种,才有( )( )( )的菜。

2、乌鸦( )( )旁边有( )( )小石子,想出( )( )来了。

3、牧( )骑( )( ),歌( )振( )樾。

4. 所见

牧( )骑( )( ),

( )( )振( )樾。

( ) 欲 捕 鸣 蝉,

忽然( )( )( )。

九、我会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6分)

1 、我帮老师 。

2、十分 。

3、 那么 那么 。

十、我会读短文再做以下的练习。(9分)

果园里,果实成熟了。苹果像娃娃的脸红红的;黄色的柿子挂满了枝头;石榴也俏皮的咧开小嘴,向我们微笑。再看核桃,它们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在枝头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它们也想下来玩玩吧!

1、这段有( )句话。(1分)

2、这段话写了果园里的( )、( )、( )、和( )这些果实。(4分)

3、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苹果 ()的柿子

( )的核桃 ()的石榴

十一、我会看图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6分)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6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梅以曲为美

B.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余船以次俱进

2.下列各组加粗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以夭梅病梅为业

B.遏其生气

C.纵之顺之

D.必复之全之

4.为下文各句中的“病”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君之病在腠理,不治将益深。

[ ]

(2)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 ]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5)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

A.忧虑、担心 B.病、疾病 C.病态的

D.困顿 E.使……病

5.给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选择正确答案。

(1)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 ]

A.解开 B.清除 C.解释

(2)既泣之三日

[ ]

A.眼泪 B.小声哭 C.通“气”

(3)予本非文人画士

[ ]

A.本来 B.根本 C.版本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

A.不得志 B.尽,竭尽 C.阻塞不通

6.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B.人皆得以吏使之

C.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安得使予多暇日

二、常识填空

7.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字________,是我国近代杰出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写作方法是________,以曲折的笔法反映了龚自珍的“________”,并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8.龚自珍曾作《乙亥杂诗》,在诗中他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9.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译:

10.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译:

11.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译:

12.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译:

四、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一)

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群臣臧否。濂惟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解释加粗的字:

①翼日,问濂昨饮酒否 翼: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臧否: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的“为”字,与“坐客为谁”的“为”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濂具以实对

译:

②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译:

16.宋濂回答明太祖的一句话,表明宋濂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

(二)

及左公(左忠毅公,名先斗)下厂狱,史(史可法)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面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17.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旦夕且死 且:

②微指左公处 微: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 奋:

④史噤不敢发声 噤:

1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手长镵”中的“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籍吏民,封府库

B.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前辟四窗,垣墙__,以当南日。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7

一、化零为整, 系统归纳

一个学期往往要学习30篇左右的课文, 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散见于这些课文之中。在复习的时候, 教师应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的方法。

1.列出本册应掌握的字词。如语文出版社七 (下) 第一课应掌握以下字词:奇崛、枯瘠、柔媚、陆离、犀利、玛瑙、束缚、丰腴、争妍斗艳、忍俊不禁等。

2.列出本册重要作者, 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如语文出版社七 (下) 《石榴》一课的作者郭沫若, 指导学生归纳: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 话剧《屈原》等。

3.列出本册应积累的名言佳句。“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等名言佳句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深受命题教师的青睐, 在期末考试及中考时往往占8分左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名言佳句的背诵和默写均应以理解为前提, 唯有理解正确, 方能背诵、默写准确。

4.列出本学期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八年级 (上) 的“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中收集到哪些爱国人士的文献资料、参观访问中有什么感受等。

二、教给方法, 学以致用

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复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教材中应积累的语文知识。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所以在期末复习时, 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 特别是答题方法的指导, 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冯江平编著的《考试方略与心理调节》认为考生如果掌握了必要的答题方法, 答题时会速度快, 质量高, 成绩也就好。

如复习说明文时,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对于事物说明文, 要能说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对于事理说明文, 要能说出文章阐明了什么事理, 从哪些方面阐明的。其次要求学生对文章逐层研读, 思考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突出特点, 说明文的考试往往有品味语言准确的试题, 不少考生遇到此类题感到无从下手。教师指导学生做此类题的方法:从句中找出表限制 (时间、空间、范围、数量等) 、表程度、表估计等方面的词语, 分析它在句中的作用。

三、精练习题, 及时反馈

在复习中, 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多练”, 而忽视“科学地练”。固然, 多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但要适度。正如方顺荣所说:“同质知识点反复操练, 学生缺乏新鲜感, 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降低复习效果。”此外, 当前的习题集可谓铺天盖地, 其中难免鱼目混珠。学生复习时如果整天忙于做练习, 尤其是做一些重复的习题, 语文成绩很难提高。

因此, 教师对学生所练习题, 首先要精心挑选, 提高习题质量。所选习题要以既有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为基本原则。典型性是指所选习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启发性是指所选习题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针对性是指所选习题是学生考试时容易错误的或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其次, 对学生练过的习题, 要及时反馈。学生做习题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暴露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发现问题后, 及时反馈, 并进行纠正、指导,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模拟测试, 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 学会了解题方法并练习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 下一个环节就是模拟测试。模拟测试主要有两种形式:教师考学生和学生考学生。

教师考学生, 即教师或选用质量较好的模拟试卷, 或采取自己命题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测试, 从而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

学生考学生, 即教师让学生编写出一份试卷, 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 从而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样做, 学生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 又通过评改试卷发现他人的错误, 以引起自身的警惕, 真是一举两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复习中经常采用这一方法。

总之, “划零为整, 系统归纳”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教给方法, 学以致用”、“精练习题, 及时反馈”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模拟测试, 查漏补缺”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从而考出最佳成绩。

一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篇8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完成句子

1. It is p——to want in line.

2. I like traveling, so I want to be a tour g——

3. Mr King will get a——when someone disturbs his sleep

4. So much c——makes everyone doesn't like to talk with her'.

5. ——Will you send a card to the teacher for the Teachers' Day?

——No, sending a card is not s——enougb!

6. Do you thmk there will be r——in people's homes in the future?

7. I don't know what to do.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

8. She has been skating s

she was five years old.

英语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练习题 篇9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训练题,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听力部分

一、Listenandnumber.(听音标号,4分)

二、Listenandnumber.(听音标上正确的序号,12分)

三、ListenandcircleYesorNo.(听音圈出yes或No,18分)

四、Listenandmatch.(听音连线,6分)

五、Listenandcircle.(听音圈圈,12分)

六、Listenandtick.(听音打勾,4分)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册英语Module1测试题,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一、连一连,选出与英文单词相对应的中文意思。

二、连一连,选出与英文句子相对应的中文意思。

三、选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图片,将序号填入题前的括号中。

我们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一年级上册英语Module1测试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击进入【一年级英语试卷】栏目,查看更多更新的相关练习题!

笔试部分

一、Readandtick.(读一读,勾一勾,12分)

1.Isitadog?

A、Yes,itis.

()B、No,itisn’t.

2.Howoldareyou?

()A、I’msix.

()B、I’mfive

3.Howmanyboys?

()A、Seven.

()B、Pink.

4.Whatyourname?

()A、I’mLingling

()B、I’mDaming

5.What’sthis?

()A、It’sapencil.

()B、It’sapen.

6.Happybirthday!

()A、Abookforyou!

()B、Akiteforyou!

二、Lookandcolour.(给下面几朵云涂或者写上相应的颜色。12分)

blue

green

black

orange

yellow

red

三、Readandmatch.(读一读,连线12分)

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 篇10

一听音圈词

1、Thisismy。(deskseat)

2、Thatisa。(dogcat)

3、Thisisour。(classroombook)

4、Thisisa。(dogcat)

5、Thatisour。(teacherseat)

6、Penpencil.(and、or)

7、It’spen.(an、a)

8、It’sschoolbag.(my、I)

9、What’s?(this、that)

10、It’seraser.(a、an)

11、Howoldare。(you、your)

12、birthday.(Happy、How)

13、Aredkiteyou.(for、to)

14、Stand,please?(up、down)

二、选词填空

1、Howareyou?

A、oldB、bigC、am

()2、Iseven。

A、’mB、amC、are

()3、Younine。

A、areB、’reC、am

()4、Abookyou。

A、toB、isC、for

()5、Happybirthdayyou。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 篇11

(满分100分,120分完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双基乐园(45分)

1.看拼音写词语,用“横线”画出整体音节,用“波浪线”画出三拼音节。(5分)tuī cí fáng ài jǐ liang xiâ mãi()()()()2.在错字下面画上横线,并把正确的字改在括号里。(4分)喜不自盛()应接不瑕()严正以待()绞尽恼汁()完壁归赵()喜出忘外()文字彬彬()熟视无堵()3.查字典,填空。(4分)

矩: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这个字的第9画的笔画名称是()。这个形声字的构字方式是()形()声。写出与“矩”声旁相同的三个字()、()、()。4.根据音节写成汉字组成词语。(不能重复)(5分)

bì:墙()()竟 躲()遮()()塞

纸()()须()空 手()()女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番号填在括号里。(3分)缘:①缘故 ②缘分 ③边

有缘()边缘()无缘无故()...6.选词填空。(不能重复)(6分)

保持 保护 保存 保卫 保守 保管

()水土()边疆()秘密()环境()财物()体力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1分)。(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改写成拟人句)(1分)。(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1分)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1分)

。(5)用“新鲜”的不同词义造句。(2分)

①食物等没有变质:。②事物出现不久,少见、稀罕:

。(6)我们小队实施并制定了暑假计划。(用修改符号修改)(1分)(7)我们愿意自己辛苦一点。我们不能给别人增加麻烦。(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1分)

。8.日积月累,按要求填空。(10分)

(1)《荀子》里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积少成多”的道理。(1分)。

(3)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1分):。(4)在本学期里,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有()的石猴;()的蔺相如;感受到了6岁的孩子()的一颗()的心;诸葛亮的()让我们佩服。其中,《金钱的魔力》是()国作家()写的,选自(),让我们感受到()和()的()的丑恶嘴脸。(7分)(2)请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1分):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ã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 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1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3分)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1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 _____ __,文段通过_____ __ _ 和_____ 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_的人物形象。(3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耐磨的人生》,回答问题。(15分)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2分)

笨拙()

不幸()特别()毅然()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3分)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2分)

提出问题: 回答 :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3分)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2分)

习作天地(30分)

事物的变化,有时会影响人的心情,例如:生活条件改善了,走出去旅游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了„„都会使人产生异样的兴奋和愉悦。在这几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请你以“ 的感觉真好”为题,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练习之一 篇12

七律

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逶

(y)

(b)难()

()

横()

()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3分)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分)

4.将下列诗句断句:(4分)

⑪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⑪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 磅礴:

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5分)⑪

⑬ ⑭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4分)⑪ ⑫

第二部分:

(一)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4分)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5分)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分)⑪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秋天(杨炼)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那是只金色的小船,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花朵却遗失在夜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逝去的就悄悄逝去。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更无须怨十艮自己,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12.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B.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C、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D.更/无须怨恨自己

13、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征?(5分)

14.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B.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C、诗的二、三两节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D.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

15、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长征组歌》两首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4分)(1)调虎离山袭金沙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6分)①兵临贵阳逼昆明

②调虎离山袭金沙

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4分)《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第二部分:

(一)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4分)

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4分)

4分)

(二)七子之歌(节选)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七子”:即被帝国主义国家霸占或“租借”的七个地区: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妈港”:澳门的葡语音译;“郑氏”: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1.在本诗中,诗人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

,让他们倾诉受帝国主义国家蹂躏的悲愤之情。(3分)12.从诗歌内容看,《七子之歌》既唱出了

的切肤之痛,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4分)

1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4分)

14.诗人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寄寓在所吟咏的对象上,使这“七子”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尽管他们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占领,但他们仍然

。(3分)15.体会、品析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6分)

①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②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

③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16、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我校计划举办“颂长征”合唱比赛,请你为大赛设计一幅背景画,用文字描述出来。

老山界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我们也拿碗ch ng()给瑶民母女吃。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得很远了。

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 o()壁上,马爬不上去。

④把毯子ju n()得更紧些,把身子qu n()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像春蚕在j()ju()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y()。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4.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2分)

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5.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②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6.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3)罕见的美好景象。()(4)甜美、畅快地入睡。()第二部分:

(一)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①。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7.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第一次: 第二次:

8.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分)

9.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3分)

10.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3分)

11.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2分)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12.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3分)

(二)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间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13.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①

。(3分)14.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5.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3分)

16.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巳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也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三)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17.“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2分)

18.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3分)

19.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4分)⑪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⑫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20.“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21.概括文章的主旨。(2分)

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在选文中这样写道:“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这几小块青稞饼是怎么来的呢?请设想合理的情节,交代这几块青稞饼的来历。注意用上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草 第一部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焦灼(zhu)踉跄(li ngqi ng)愠怒(y n)B.酸涩(s)端详(du n)干裂(li)C.撕掠(l<)抽噎(yi)蔫巴(ni n)

D.缓慢(hu n)战役(y)警戒(ji)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2分)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3分)

⑪()中毒:①不偏不倚 ②受到,遭受 ③适于,合于 ④位置在两端之间 ⑫()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 ②从事,致力 ③必须

⑬()温和:①平和,和缓 ②和睦,和谐 ③不分胜负 ④结束争执 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卫生员了

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

②呜咽

③抽噎

④哭泣 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3分)

第二部分:

(一)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 “是。”杨光点了点头。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们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8.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3分)

9.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4分)

10.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11.用波浪线把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划出来并就其表达作用写一段体会文字。(3分)

12.请把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人物的语言。(3分)

(二)军刀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品。

军刀出字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汗,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到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对饮的桑木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了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保卫。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出列,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时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学习,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嘱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结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做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代:侯万山的孩子就是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十八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我问:“从哪里的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军刀兀自孓立,锃锃闪动冷峻的光。

13、读完这篇小说,你内心产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请用两个成语(四字短语)或一句诗词(歌词)来表达这种感受。(2分)

14、这篇小说中的“军刀”分别指武器和雕塑品,作品中的任务与“军刀”分别有那些联系?请概括小说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人物

宋哲元

侯万山

雕塑家

我 与军刀联系

收藏军刀

15、第三节中,画线部分属于

描写,用40个字左右的文字补写出省略号处省略的内容。(3分)

16、你最欣赏“宋哲元”或“侯万山”的哪一种品质?简要举例说明。(3分)

17、从全文看,如果不写“我”和“雕塑家”的有关内容,小说的故事也完整,作者现在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简要说说你的看法。(3分)

(三)①一个春光融融的日子,我到郊外踏青,目光凝聚在一株红得惊人、艳得惊人的玫瑰花上时,我一下怔住了,心灵里泛起阵阵的震颤。

②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血水中艰苦跋涉的年代。在一次破袭战中,我们的一位诗人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遍体鳞伤,生命垂危。我们从火线上把他抢救下来,运到峡谷边一间房里。那天也像今天一样,是一个透明而闪亮的春天。他安详、平静,没有一声呻吟,只是凝望着窗外,深深地流露出一种爱恋、渴望,而又无限惋惜的神情。我知道诗人在用最后的生命拥抱春天。我内心十分悲痛,但我能做什么呢?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便拔步奔出,在芳草萋萋的山地里寻到一朵白色的野玫瑰,又顺手投了一把鲜灵的青草,扎成一束带了回来。我先将玫瑰花放在他胸前,殷红的鲜血把花朵映得通红,像团火一样发亮。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反响,只是当他看到一束青草时,脸上才浮起一阵近乎欢乐的战栗,两眼骤然涨满泪水,一下把青草紧紧攥在手中„„就在这时,生命的光泽从他脸上渐渐消逝了、消逝了,只见他的嘴唇在蠕动。我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怎样也没有听清他最后的话语。

③今天当我想到这里,那种陶然一醉的赏花的心情便骤然消失了。我急速奔回家中,从书柜深处找到那本发黄了的笔记本,那里还夹着一朵枯干的玫瑰,正是我从诗人身上留下的血染的红玫瑰,它似乎还有鲜明的光泽,映红了整个书页,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突然间,一个思念像闪电在我脑际倏地一亮:诗人在最后的瞬间,灵魂里飘荡的不是玫瑰而是青草。诗人对青草为何那样钟情?是不是因为无数战友曾经把鲜血流洒在青草上,把生命倾注在青草上,而青草便蘸着血和生命生长了呢?爱因斯坦说:死是永恒的自由。这诗人的永恒的自由是寄托在青青芳草之上吗?而那时,我满心依恋着留下的却偏偏是玫瑰。人生,会有多少难以弥补的遗憾呀!我感到脸上有泪水濡濡而下,仿佛有一种圣洁的灵光在我面前照亮。刹那间,我进入了类似祈祷的心境:在玫瑰和青草之间,我选择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玫瑰花能像青草一样漫山遍野、如火如茶地覆盖了地球上每寸土地,那时人间的生活该是何等轻盈,何等美丽!

④今年我还将踏青去,不过,在我虔诚的心里,最珍贵的,将不再是吐艳的玫瑰,而是含情的芳草了。

18.从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看,这篇文章属于

散文。(2分)

19.从第③段可以看出,诗人临终前对青草那样钟情的原因是:这青草不但凝聚着

,而且寄托了诗人的。(4分)

20.对文章第①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B.概括全文内容 C.交代背景,烘托人物

D.点明本文题意 21.对本文主旨理解正确的两个选项是()(3分)A.用象征手法,歌颂无数烈士甘献青春的伟大精神。B.记踏青经过,抒发作者对艰苦跋涉年代的特殊感情。C.忆战争生活,表达作者对当年误解诗人心愿的忏悔之情。D.借青青芳草,寄托作者对生命、自由、理想的绵绵情思。E.以对比描写,说明玫瑰与青草相比显得不足珍贵。

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如今这座糖厂已建起来了,当你参观这座糖厂,目睹红军烈士的遗物,不免思绪翻滚,请一段文字表达你当时的心情。

《长征》节选 第一部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泥泞(n ng)猝然(c)犹豫(y)冤枉(y< n)B.愕然()蓦地(m)哀鸣(m ng)踉跄(qi ng)C.篝火(g u)缰绳(ji ng)疲惫(b i)掠过(l<)D.气氛(f n)绚丽(xu n)急骤(zh u)缴获(ji o)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6分)①彭德怀惨然一笑:“没事。不知为什么,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两腿一软,就栽倒了。”

②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③刘少奇一面大步踉跄地走着,一面举目四望。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

(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

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3)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

动不动地低头坐着。(4)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 彭德怀:“你冤枉他了。”刘少奇

一怔。4.“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创举,而且也是中国文人的骄傲”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5.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仿这个句子续写一个比喻,再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4分)长征是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第二部分:

(一)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6.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3分)

7.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分)

8、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

(二)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9.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3分)

10.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11.“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3.读了选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

(三)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化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椒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以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连长要给炊事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昨天他还发高烧,要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来。

我们是邻居。他没有一个亲人,是孤单单的穷汉子。后来我人家乡来了红军,他就参加了革命。那时我还在家里,他常跑来找我:“老谢,你还不参加红军?蒋介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三天两头‘围剿’、进攻,你能咽下这口气?”由于他的宣传影响,我才参加了革命。长征路上,他最辛苦。行军时,几十斤的担子挑肩上,从不让别人换;宿营时,总是要别人休息,把活儿抢过去自己干。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劝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倒。”他对战士们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鱼、腊肉,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尝,全部留给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一提到他,总是非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钱班长在,就别愁饿肚子。” 我正想着,班长又在旁边催促我:“老谢,你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就行了。”他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去过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

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社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围剿()②腌鱼()③宿营()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16.选文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17.选文第五段为什么穿插了对老铁过去经历的回忆?(3分)

18.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分)

19.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打动你的心?说说你的感想。(3分)

20、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指挥员跳下马来,向毛泽东报告说,叶剑英率部走出草地,攻占班佑,并送来了慰问品,毛泽东分外激动,叫大家快起来吃饭。整个草地沸腾了。

请你写一段场景描写,表现出当时“沸腾”的场面。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w iy

p ngb

p ngp i

ji ozhu 逶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蜷()缀()呜咽()愠()怒 猝()然

3.默写。

(1)金沙水拍云崖暖。(2)

,三军过后尽开颜。

(3)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4)雪皑皑,,炊断粮。,千锤百炼不怕难。4.请在下列句中的括号内填上标点。(1)刘少奇:“这是饿的!”他转身大喊:“警卫员()快来()”(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感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并将错字圈出改正。A.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期侮瑶民。B.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竞不知如何是好了。

C.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牵着一匹驼着文件的战马无力地走来。D.毛泽东循着歌声走到近前,他驻步静静地倾听。第二部分:

(一)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6.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7.诗人写山先言其大,“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接着言其小,“腾细浪„„走泥丸”。你认为这矛盾吗?为什么?

8.红军长征,以爬雪山、过草地为最艰苦,而诗的最后两句却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9.“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横”字用得好,请说说理由。

10.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长征具有怎样的精神?

11.红军长征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二)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

14.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1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把这句话中的“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17.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18.连用几个“像”或“好像”描写你熟悉的景物,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三)(1)一个人的历史永远是用自己行走的脚写的,不同的人留下的脚步大小不相同,有些人的脚步叫无知,有些人的脚步叫高贵。(2)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3)莱伊恩自信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并列举了相关的实例,他拒绝接受工程验收者的建议。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府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来的主张吧,市政府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

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

(4)300多年过去了,市政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5)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他们把这个市政大厅称做是“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

(回避、遮掩、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意图、旨在、目的)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6)作为一个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过去、现在都有大批超出他的人,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心灵的高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十白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19.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1)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解释加点字):

(2)刚

(b)自用、修

(sh n)(根据注音填写汉字)。(3)恪守着自己的原则

(给加点字注音)20.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第(5)自然段空缺处。21.文章中有三处运用了引号:“固执”(A)、“弄虚作假”(B)、“嘲笑无知的建筑”(C),其中用法相同的两个是

(填序号),作用是。

22、有关故事情节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故事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英国,主人公是一个建筑师。B.矛盾的起因是建筑师设计了只用一根柱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C、建筑师列举了相关的实例,并在大厅增加了四根柱子,才解决了他与市政官员之间的矛盾。D.建筑师增加的柱子,从某种角度上是对市政官员的无知的嘲笑。23.300多年前和而今的温泽市政官员最大的变化在何处?(简答)

24.文章开头便提到“无知”和“高贵”,你认为哪一个才是作者真正要阐述的,为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5.文章第(6)自然段中“给心灵的高贵一个美丽的住所”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四)石碑 老石匠在凿一块墓碑。

老石匠有多大岁数,方圆几十里无人知道,但老石匠的手艺在方圆几百里人人皆知。他的石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天下第一凿”之称。老石匠的祖先是给朝廷大官凿墓碑的。老石匠从祖先手中接过这手艺,走南闯北赚了不少钱。

如今老石匠老了,他的背脊弯成了一个弓形,提锤的手臂也无力了。乡干部和一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出高价请石匠凿高档的墓

碑,但老石匠总摆摆手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们另请高明吧!”说罢就闭门谢客。

但现在,老石匠的院子里又响起了锤子那铿锵的凿石声.这使村里人都感到十分惊奇。人们不知道老石匠给谁凿。有人说,老石匠是给自己凿墓碑,因为几天前,有人看到老石匠到镇上的医院看过病,回来后就坐在院子里沉默不语。看样子他在世的时间不多了。

村里人从清晨到日落总听到老石匠院子里传出那响亮而有力的凿碑声。

一个初冬的黄昏,当余辉撒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时,老石匠的凿子声陡然停止了,于是村里人走进了老石匠的屋子。老石匠面容清瘦脸色灰白躺在木床上,地上放着一块即将完工的大墓碑。人们惊讶地发现老石匠的手艺还是那么精湛。石碑上那一对青石狮子栩栩如生,石狮子嘴里衔着一颗转动的石球,宛如雄狮长啸。但当他们一看墓碑都惊呆了。墓碑上没有字。

这时,老石匠伸出一只干瘦的手说:“这块墓碑„„我是凿给村里那个二瘸子的。他虽然腿瘸,但还能用嘴咬住衣服,救上落水的儿童„„可敬可佩啊!看他那座低矮的坟,真太亏他了。这块青石碑你们立在他的坟前,让世人都记住这个一生曾被人冷落的二瘸子„„我已无力再凿碑字了,请你们另找一个石匠来凿好碑字„„” 不久,村里人请来了一个石匠,弄走了那块青狮子墓碑。

过了几天,人们没看到二瘸子的坟前有那块墓碑,又过很久还是没看到。老石匠得知这一消息,愤怒地扔掉了大锤和凿子。从此,老石匠不再为谁凿碑了。26.概括第二段段意。

27.老石匠因为钱赚够了所以才不给富商等人凿碑了,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28.“铿锵的凿石声”、“响亮而有力的凿碑声”其中形容词运用得非常好,你能体会出其深刻含义吗?请你谈一谈。

29.老石匠为什么凿碑不辍,是有人急需吗?

30.文中哪些段落是对老石匠高超技艺进行正面描写的?

31.文中的二瘸子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2.老石匠辛辛苦苦所凿的石碑,后来没有立在二瘸子的墓前,那么石碑到哪里去了呢?请你猜想一下。

第三部分:写作(40分)请以“

(我、班里、村里、家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枣核 第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蹊q 跷qi o

故弄l ng玄虚 B.嫣y n红

圣诞d n C.机械ji

草坪p n D.卵nu n石

感慨k i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蹊跷:奇怪。

B.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C.感慨良深:感慨很深。D.踏访:步行去探访。

3.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就”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⑪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⑫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⑬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⑭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4.“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6.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4分)⑪ ⑫

第二部分:

(一)„„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能性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长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8.从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3分)

9.朋友虽久居海外,仍称自己的儿子是“小子”,女儿是“姑娘”,用一句唐诗来概括这种情景。(3分)

10.仿照“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用“一„„,就„„”造句。(2分)

11.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5分)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 ②

12.文中友人到了外国,要“我”从中国带几颗枣核,而且把家里也布置得像以前在家乡的模样,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二)老家

莫小米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

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无论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气多么窝囊,回老家总有一点“荣归故里”的感觉。稍稍混得像个人样,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编了进去。即使真到了头破血流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时,老家还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这两天给朋友打电话,发现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或准备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没老家,生于这个城市,长于这个城市,而且,我童年住过的那个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变为立体交又桥的一个特角了。心里不由地羡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时,一位昔日好友的母亲来电,说好友昨晚刚从南方飞回。我立即给她去电话。她的令人羡慕的职业早已使她练就一口极标准流畅的国语,而当我在电话里很自然地用国语与她交谈时(我们在两地挂长途向来如此),她却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起方言来。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个错误,此刻她最渴望听到的是乡音。我又明白,对于她,我也是“老家”。我和她曾共同居住过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离开了老家,这才有了老家;我没有老家,是因为我没有离开老家。

我们需要老家,因为老家是一个离开之后方才拥有的地方。老家让我们感觉自己正远走高飞,却不必害怕风筝断了线。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老家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13.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家的可贵之处有哪些?(3分)

14.请在第三小节两处省略号的前面各补写一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第一处: 第二处:

15.既然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为什么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3分)

16.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写了人们对老家的依恋,试举例加以分析体会。(3分)

(三)家之美

赵丽宏

①家,是生命的摇篮,生活的港湾,是芸芸众生赖以生存的巢穴。拥有一个美丽温暖的家,是所有人的梦想。

②何为家之美? ③家之美,美在展示个性。金玉满堂是美,A

也是美;精致繁复是美,B

也是美。只要符合主人性情,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有人以现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风,此为美;有人以中国人的眼光,撷取欧美情韵,此亦为美。中西合璧,南北交汇,取天下之妙物为我所用,虽只是一鳞半爪、寸木片石,却能将奇妙风光汇集于室内,这当然也是美。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居室为人而筑,为人而饰,为人所住,理应以人为本。人居其中觉得舒服适宜,心情欢悦,便为美。如家中的装饰只是为了展示炫耀,那美便会变质,便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本末倒置,何美之有? ④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人在四壁之内,如果和自然隔绝,会使心情荒芜,呼吸凝重。如何将小居室与大自然连接?如果开窗能见山林日月,能闻流水鸟鸣,那当然让居者心旷神怡;更多的居室,嵌于城市楼林,被钢筋水泥和砖石高墙包围,人在家中,如幽囚于箱笼之内,不见天日,何其可怜。聪明而有情趣者,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年轻时代,我曾经蜗居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暗室,屋内一灯独照,四望皆壁,不知昼夜更替。有画界友人来访,环顾我居室的幽暗和窄小,顿生恻隐之心,说要为我开一扇窗户。画家言之凿凿,我却以为她说笑话。四壁之外,毕是邻家居室,如何开窗?几天之后,画家又来访,赠我油画一幅。画面上,天高地阔,远山逶迤,原野中麦浪翻滚,河渠里清流奔濯„„油画上墙,如洞开一扇天光斑斓的窗户,顿时满室生辉。画中自然,虽是虚假,却能引发无限遐想,使我心驰八荒,神飞九天。以画代窗,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不失为一妙法。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则莫如养花植草,有几盆绿色花草点缀,室内便春意融融。如以精美的玻璃瓶和古瓷花坛插玫瑰、牡丹和腊梅,名花名器相映成辉,当然是美事;以青花粗瓷或塑料盆碗养几棵野草蔬菜,同样美妙。记得很多年前,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将一棵菜心或一段萝卜养在一只青花小碟中,置于窗台案头,但见绿叶飘动,其清新怡人不亚于水仙惠兰。在我关于家的记忆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⑤家之美,其神髓应该是人性之美。17.第③段横线上,A处应填的词语是,B处应填的词语是

。(备选词语:简朴清淡、单纯空灵)(2分)18.下列各句中均有“自然”一词,其中含义不同的一句是()(2分)A.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

B.如以„„名花名器相映成辉,自然是美事。C、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D.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

19.从第③段中“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一句你联想到古人哪两句话?()(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请你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3分)

2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第④段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指的是“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不亚于水仙蕙兰”。B、第④段中“望梅止渴”是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与请葛亮有关,现用以比喻用用空想来安慰自己。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家之美”应是“展示个性”、“贴近自然”,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D、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二是先分后总,段落中心句、主旨句明显。

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值中秋佳节,你会思念旅居国外的亲戚吗?请给他(或她)写一封信,倾吐你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课 第一部分: 1.都德是

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哽咽()惩罚()祈d o()ch 异()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强:()

()

()

称:()

()

()

差:()

()

()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

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

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

⑪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⑫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⑬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⑪(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⑫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2分)⑪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

⑫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

⑬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

⑭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

⑮对祖国语言的赞美。

⑯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

⑰对亡国的悲痛。

⑱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第二部分:

(一)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⑪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⑫“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1、语段从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的思想感情。(2分)

12、⑪处的破折号表示

,⑫处的标点符号为

。(2分)

1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

1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分)

1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2分)

1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分)

1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2分)

1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2分)2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2分)

2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2分)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2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2分)

(二)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23、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4、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2分)意思: 成语:

25、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3分)

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2分)

27、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2分)

28、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9、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2分)

(三)乐山大佛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要冻结:“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3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

。(2分)3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

。(2分)

3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1分)

3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2分)

3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D.乐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礼赞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36.这篇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2分)37.本文向我们叙述了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作用及其独特之处。请根据以下这些已知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①从修建大佛的艰辛和建成的不易,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为了根绝香火,“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他的这一举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38、片断写作练习:(20分)

韩麦尔先生离去的第二天,学校里来了一位德语老师,窗外是持枪荷弹的普鲁士人,你坐在了的课堂上,请写一段心理活动表达出你当时的心理。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第一部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惴惴

踹开

端丽

喘气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 C.妖娆

阻挠

侥幸

富饶

D.玷污

粘帖

请帖

沾染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3分)

(o)游

(ji n)

(b)

(ju n)恋

(d n)生

(qi n)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汤皓上课讲话被老师发现叫到办公室,正在据理力争。

B.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2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C.在敌人的集中营里,共产党员林红饱受折磨,仍坚强不屈。

D.在铁的事实面前,罪犯无言以对。

4.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2分)例句: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对下面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A.表明其牵挂年老的双亲,想回国。

B.作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来,投身于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种族歧视之感。D.上海给钱学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他急切想回去看看。6.文章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有哪几方面的作用?(3分)

第二部分:

(一)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然而,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你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林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定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马·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

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7.第一段中横线上的两句,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②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A.①②

B.②①

8.与“他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引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2分)

A.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C.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D.贴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9.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3分)

10.对海军次长的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钱学森威力无比,具有强大的军事潜能。

B.是对钱学森能力的肯定,也表明了他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 C.对钱学森个人有成见。

D.对新中国抱有偏见,不愿钱学森回国。

11.不改变原意,将下面句子改成“联邦调查局„„”的形式。(3分)

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联邦调查局。

12.文中钱学森夫妇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第一人称来揣摩他俩尚未说尽的话。(3分)

(二)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于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固,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歪,J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苹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甲)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乙)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3.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3分)

14.十几岁在外面漂流,我曾骄傲地说“我,到处可以为家”,而到了美国,却经常“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4分)

15.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3分)例句: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16、甲句中说“身不可辱”,而乙句说“身可辱”,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分)

(三)温馨的土地

出差回来,接到母亲的电话,说东园巷的家已搬到庆春门外的采荷新村去了。虽然拆迁是意料中的事,可终究觉得突然了些。生活了近三十一年的家,一旦被抹去,消失,我的心是无法平静的。我没有去新居地,来不及洗去什么风尘,便急匆匆奔向那条亲切熟悉的弄堂。

出现在眼前的家,已没有先前的模样,周围的房子也都空着。平日最热闹的井角边,此时是那么安静。突然,隔壁的陈大伯从自家的空屋内走了出来,见到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冲我动情地说:“你为啥这么迟回来?弄堂里的人都走光了,以后就很难在一道了,特别是我们年纪大的。”他说到这里,语气一下接不上来,我赶忙安慰他:“不要紧的,会见到的。”这时,他从中山装的上口袋时掏出一个小本本,说:“我想把每户人家的新地址都记下来,然后给全弄堂的人都发一份,想跑跑就便当些。”我说不出话,只觉得鼻子一阵酸。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家父母身体不好,弟妹又都在外,搬家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便问:“大伯,我家里是怎么搬的?”他马上接道:“大家都帮忙了,七手八脚,一上午就搬完了。你想想,下次想帮都帮不上了。”是啊,我曾不止一次地向人们夸耀过,我们的邻居,我们这片温馨土上的人,是最重感情最纯洁的。尽管天长地久,东家与西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如今,大家要分离时,一切的一切,都会被历史沉淀过的感情,被年深月久的人情所代替。我真后悔这次出差,要是我能体会一下这浓浓的惜别之情,那必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定能使自己的灵魂受到一次新的洗礼。

正在我和陈大伯交谈时,牛妈、黄家姆妈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是从新居地来的,见到我,眼里一下噙满了泪水,急急地向我诉说离情别绪。我听着听着,禁不住流出了眼泪。虽说生活总要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想见,几年后的东园新村将比现在的旧居地要漂亮得多,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人事沧桑和这块土地紧紧相连。我一边体味着老人们此时此刻的感情,一边为他们默默地祝福。祝他们在新居地能得到更多的温馨,更多的人情,更多的欢欣„„ 我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旧居,带着

,带着

,带着。

17、依次填入结尾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A、惆怅

回忆

希望

B、感激

痛苦

回忆 C、感激

回忆

希望

D、惆怅

感激

回忆

18、“虽然拆迁是意料中的事,可终究觉得突然了些。”中“觉得突然”表明“我”对旧居地

的感情。(2分)

19、陈大伯冲我动情地说:“你为啥这么迟回来?”体现了陈大伯

。(2分)20、“我说不出话,只觉得鼻子一阵酸”是因为什么?(3分)

21、我们的邻居“最重感情最纯洁”的具体表现是⑪

。⑫

。⑬

。(3分)

22、“我真后悔这次出差”的原因是

。(2分)

23、“虽说生活„„紧紧相连”一句从表达方式看是,这句话说明了

。(3分)

24、片断写作练习:(40分)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试说说看。请写一段心理描写加以揣摩。

古诗四首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风飘絮()秦hu 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⑫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⑬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⑭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⑮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⑯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4分)①感时花溅泪。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第二部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⑪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⑫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诗。(2分)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2分)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2分)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3分)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2分)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3分)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3分)

23、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晏子使楚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的著作。(2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

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⑪齐之习辞者(习辞:)⑫今方来,吾欲辱之(辱:)⑬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⑭齐人固善盗乎(固:)

⑮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3分)

5.译句:(6分)

⑪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⑫齐人固善盗乎?

⑬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解释下列的多义词:(6分)⑪使:得一人之使()

晏子将使楚()

使民善盗耶()⑫以:何以也()

以故东徙()

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⑬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于淮北则为枳()7.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分)

8.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2分)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9.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2分)①提高思想

②有效的③我党

④改正错误

A.⑫⑬⑪⑭

B、⑬⑪⑭⑫

C.⑬⑫⑭⑪

D.⑬⑭⑪⑫ 第二部分: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4分)11.“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2分)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12.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2分)

1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晏子: 楚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2分)

1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7.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18.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2分)19.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20.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③使诸侯闻之()2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④景公好弋()⑤寡人闻命()⑥为吾君主鸟()22.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①诏吏杀之()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3.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24、片断写作练习:(30分)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部分: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3分)

蹊跷()故弄玄虚()嫣红()诧异()祈祷()酒酣()

2、下面句子中有7个错别字,找出来在表中订正。(3分)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暄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个个看来都很悠愁,郝叟还带着一本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滩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幅大眼镜。

(3)1947年,经冯·卡门推建,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4)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住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立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3.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风烛残年(风中点燃着的蜡烛)

踏访(实地察访)B.故弄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营救(救援)C.宛转(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D.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嫣红(矫美的颜色)4.默写。(3分)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2)

,恨别鸟惊心。(3)白头搔更短。(4)商女不知亡国恨。(5)僵卧孤村不自哀。(6)人生自古谁无死。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最后一课》选自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作者都德,德国小说家。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期间,当时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土地被普鲁士人占领,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B.《晏子使林》选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未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C.《春望》,五言律诗,选自《杜诗详注》。杜甫,字子美。全诗反映的是诗人热爱国、眷念家人的美好的情操。D.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反映了官僚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分析:“托”字表明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爱之情,更能体现她的思乡之切。B.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分析:“一„„就„„”一词表明二者联系紧密,更体现了美籍华人身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C.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分析:“劈头”一词表现了美籍华人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D.“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分析:“一块块亲手挑选”表明美籍华人认真的态度,惟恐上当受骗。第二部分:

(一)[甲]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

(A.发现

B.观察

C.观测

D.察觉)这一点啊。

[乙]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7、请在甲段文字横线上填入词语的正确序号:

。(1分)

8、甲段文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蔡老师的哪些情况?(3分)

9、甲段中“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的含义是:

。(2分)

10、乙段文字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脸色惨白”?(3分)

11、以上两段文字都着力渲染课堂气氛,甲段渲染的是

气氛。乙段渲染的是

的气氛。(2分)

12、甲乙两段同写课堂教学,但教学(育)的内容不同。蔡老师传达的是,韩麦尔先生传授的是

。(各填两字词语)(2分)

(二)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

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周。”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他的七岁男孩和五岁女孩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13.“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次次“梦见”表现了什么?(3分)

14、写钱学森夫妇萌发起强烈的回国念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点明时间是”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3分)

15.美国海军次长对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态度至少透露了哪两个信息?请简要回答。(2分)(1)(2)16.钱学森夫妇回国的意志十分坚定,从文中哪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3分)

(三)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2分)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3分)(1)晏子将使楚()(2)习辞者()(3)王曰,何坐()(4)吏二缚一人诣王()(5)齐人固善盗乎()(6)叶徒相似()19.请你写一段文字,对晏子进行评价。(3分)

(四)记得那是十二月,当八十年代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的时候,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的讲,先生,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右手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我坦诚的告诉先生,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的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了竖大拇指。教授两手插入裤袋,扬起头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看看教授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正视着那张脸,慢慢的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解释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窗外,雪花默默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揭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斩钉截铁地说。马上,教授和许多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室里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卡卡声。教授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省外,先生。”“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不笑,而是接过我的话头继续问:“您是否知道,邓小平先生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呢?”

“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教授浓浓的眉毛似乎舒展开来:“在您看来,目前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 教授挪了挪身子,坐好,依然对我穷追不舍:“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几十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光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我挺起胸膛,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我这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20.文中的“我”说受了刁难,而教授却说没有任何刁难的意思,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3分)

21.教授最后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2分)

22.十二小节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2分)

23.教授与我的对话可谓短兵相接,找出你最欣赏的一段,试着作一点评点。(3分)

24.结合文中对教授的描写,谈谈你对教授的看法。(3分)

三、写作(40分)以“秋天”为题,写一篇文体与字数不限的文章。

背影 第一部分:

1.朱自清,字,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2分)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狼j()tu 唐()琐屑()晶莹()3.“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4分)⑪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

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⑫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感情。⑬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的感情。⑭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的感情。4.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3分)⑪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⑫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⑬在晶莹的泪光中: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⑪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⑫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6.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在结构上起了

的作用。(2分)

7.本文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3分)

8.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⑪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⑫不幸的事接连发生。()⑬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⑭言行守旧,不合时宜。()9.简答:(2分)

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10.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⑪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再

三、终于:

⑫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拣定、嘱我、又嘱托: 11.按要求填空:(3分)

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

。⑫“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⑬“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第二部分:

(二)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2、解释句中的词。(4分)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怀:)(已:)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惟:)

13、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2分)光景: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颓唐: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

14、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2分)

15、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

”这一句。(2分)

1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实写

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2分)

17、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1分)18.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9.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2分)

第三部分:

(一)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

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0.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2分)⑪ ⑫

21.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2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23.纵观全文,⑪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⑫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⑪ ⑫

(二)【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宝宝进步大。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顾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

。”

上一篇:校规演讲稿下一篇:2024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