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所资金管理制度(精选9篇)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阳谷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切实加强我镇医疗机构的管理,切实做好公共卫生经费的发放,促进村级机构的工作开展,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全镇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卫生局有关要求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
第三条
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为本镇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本补助。
第四条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要体现两个结合,一是经费管理采取预算和项目管理相结合;二是经费核拨以工作数量和质量相结合。
第五条
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第二章 资金拨付
第六条
根据本上级财政部门对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数额,结合我镇实际服务人口,确定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总额。
第七条
各卫生室要收到拨付资金后,根据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下发到工作人员。
第八条
根据各村辖区常住人口等因素确定预拨资金,第一次拨付金额为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总额的50%,时间在六月份或七月份。
第九条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监督检查制度》,由项目实施办公室组织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内容为服务项目完成质量和数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改进情况等。根据考评结果将项目资金余额按季度拨付。第三章 资金使用
第十条
各卫生室对下拨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不得相互混用,确保全面、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与其他经费混用。第十二条
各卫生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信息化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第四章 资金监督
第十四条
卫生院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要建立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考核到人。
第十六条
卫生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
第十七条
卫生院将对每笔经费实行跟踪管理。对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通报、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关键词: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监管,优化资金分配
“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落实改革措施对政府投入的需求远超过部分市级财政公共预算支出增长幅度,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职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助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1 基本情况
2011 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坚持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初步回归公益性。截至2015 年年末,全市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计83 家,其中政府办59 家,民营24 家。5 年来,各地回收出租乡镇卫生院27 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32% ,上升到目前的71% 。
第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补偿机制基本建立。2014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助收入7711 万元,占当年收入总额的33% ,与2010 年909 万元相比增加6802 万元,增长7. 5 倍。2010—2013 年,财政补助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 1% 、18. 7% 、19. 9% 、29. 3% ,呈稳步增长趋势。
第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建立基本药物实施单位83 家,以乡镇为单位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 。全市行政村784 个,设立村卫生室1332 家,其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达894 家,占村卫生室总数的67% ,农村人口覆盖率达100% 。2011 年年末,全市基本药物制定实施单位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全部实现网上集中网上采购,2015 年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总额达4135 万元,与2011 年相比增加2993 万元,增长262. 2% 。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平稳运营。2014 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90. 5 万人,与2010 年相比增加19. 3 万人,增长27. 1% ; 收入总额18985万元,同比增长1080 万元,增长6. 1% ; 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30133. 8 元,同比增加12623. 8 元,增长72. 1% ; 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由2010 年的73. 73 元,下降到65. 49 元,减少8. 24 元。
2 问题及分析
在充分肯定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改革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改革进展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政府投入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一,资金来源有限,民营乡镇卫生回收工作难以破题,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缓慢。目前,全市还存在24 家民营乡镇卫生院,全部集中在J县。由于缺少资金来源,政府回收民营乡卫生院工作难以推进。另据测算,全市村卫生室年纯收入3 万元左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需政府投入2664 万元。2014 年,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总额173 万元,占资金需求的比重仅为6. 5% ,平均每村卫生仅为0. 19 万元。由于补助水平较低,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缺乏积极性,改革进展缓慢。
第二,资金分配方法落后,绩效奖罚机制不完善,改革成果难以继续巩固。主要是涉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补助两项资金,省市两级财政基本按照服务人口数分配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分配与改革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绩效奖惩机制,导致改革措施难以进一步深化,甚至出现改革成果退步的苗头。例如,2012 年市级财政对各地统一按每人29. 93 元的标准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补助总额3891 万元,而通过药品加价率这一关键指标分析改革成效,各地差异显著。其中H市所辖L区、N及J县3 个县区药品加价率分别为0. 5% 、44. 4% 及160. 5% ,数据表明: L区严格执行了药品零差率政策,J县基本未实施。到2014 年,实施基层综合改革效果较好的L区药品加价率已扩大到38. 2% ,出现明显退步。
第三,专项资金严重滞留,资金保障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2014 年,市级财政拨付各地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资金总额10823 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补助资金总额3900 万元、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194 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资金6729 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到位7493 万元,资金到位率仅为69. 2% 。初步测算,2011—2014 年县区级财政滞留专项资金总额达2. 46 亿元。一方面大量专项资金滞留在县区级财政; 另一方面前面述及的民营乡镇卫生院回收及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缺少资金来源,资金保障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对象重叠,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与此同时,由于个别地区财力困难,卫生专项资金成为挤占挪用对象。
3 对策及建议
第一,统筹各级政府投入,以改革政策要求和服务需求为导向,破解改革梗阻。市财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及时清理盘活已到期资金,对补助对象重叠、补助额度较小的项目进行整合和归并,结合全市改革任务需求合理确定资金投向,形成资金合力,突破民营乡镇卫生院回收等改革梗阻。
第二,优化资金分配依据,改革任务量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激励改革先进。建立事前预拨与事后结算相结合的资金分配机制。主要是依据补助标准、服务人口及计划任务量等因素预拨补助资金。同时,定期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及基层综合改革推进状况等工作业绩结算各地区补助资金,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第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推进改革举措。全面梳理现有政策,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管理等制度中与改革实际工作相脱离的条款进行修订,建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政策,强化政策制度对改革工作的引导作用。
第四,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纠正违规行为,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提高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启成,李绍华.卫生经济学教程[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
[2]董新宇,郑洁,宋海洋.关于完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89.
[3]骆骁,张建余,金焱.医院全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J].重庆医学,2009,38(1):4-5.
[4]何红霞.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运行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6).
[5]周燕颖.医院财务内控失控事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4(31):85-87.
[6]王昕.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与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3(11):10-17.
[7]张毓辉,万泉,翟铁民,等.201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2):5-9.
[8]胡明晖.卫生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思考——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例[J].审计理财,2015(8).
[9]付婧梅.关于完善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解决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加大了投入力度各类专项资金明显增多。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从中长期看有增加支出的可能,但是公共卫生支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却更加需要关注:公共卫生支出使用效率不高,表现在对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的忽视,对居民整体健康的边际改善作用降低。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增加用于卫生的公共开支是必需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障个人分享卫生公共资源的公平与效率。
一、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草率性和盲目性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它的预算编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造价问题,而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分析和论证。现实中,许多单位往往在年底前1-2个月时间内才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表,科学性和严谨性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较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
(二)财政拨付资金进度与事业开展项目在时间上难以保持一致
由于申请和审批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几乎所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都是在次年的3-4月份才获得财政批复的专项资金,一些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下达到单位更是接近下半年甚至年终或者跨年。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和质量而且影响了财务对资金的有序管理,甚至可能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如艾滋病、肺结核和霍乱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重大公共活动的卫生保障等,不仅投入很大而且不管是否能够得到专项资助,都必须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如此势必会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这些专项的批复,如果与开展的时间越不一致,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就会越大。
(三)缺少对专项支出的过程管理和专项成果管理
现在有许多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并不是资金的使用部门,其专项资金往往由上级单位申请之后,便根据业务需要拨付到下级单位,上级单位无论是账务核算上还是资金管理上都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状况,而下级单位又不能及时将这些反馈给上级单位,这就形成了信息交流不畅。由于信息交流不畅,资金的拨付与项目进度就很难保证一致,人为造成上级单位专项资金长期滞留,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重业务、轻财务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待专项工作的通病,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许多单位把专项工作的财务管理当作纯粹的服务工作,只是赋予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把财务管理完全游离于业务管理之外,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至于专项申请是否符合财政要求、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专项资金的效益是否符合预期等财务管理问题则认为是财务的内部业务问题而不加重视,甚至不予过问,严重弱化了财务控制意识,造成了财务管理在专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盲从地位,无法发挥监督、控制职能。
二、原因分析
(一)体制原因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于资金的敏感度没有后者高。因为把业务工作做好是对前者的最大要求,至于资金使用效益等经济问题,历来不会成为上级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关心的重点。
(二)预算执行缺乏规范的要求和标准
預算制定固然重要、但预算的执行更为重要,目前的卫生事业单位恰恰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压力,许多临时性、突发性的任务很多。上级拨款难以满足正常需要,导致预算的执行难以按计划完成;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缺乏规范的要求和标准也是一部分的原因。许多基层单位都感受到了预算执行上的混乱,但始终没有这个方面的规范要求出台,与逐年加大的预算规模很不相称。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财务科在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面都存在薄弱点,待遇无法跟业务人员相提并论,自然难以吸引好的人才、财务人员,也无法像业务人员一样经常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致使财务管理能力弱化。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能力薄弱。
(四)专项资金使用尚未实行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有考核、有评价,才会促进工作,各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每年有许多的考核,但这些考核还没有把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纳入进去。目前,辽宁省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开始注重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它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事业单位各业务科所申请专项不再是一个随意和多多益善的事情。申请者会考虑综合因素来确定是否申请,而且申请也不会再过度虚编预算,唯恐有了项目,完成不了,或者评价不好,反而在年终绩效评价时过不了关。由此可见,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应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在预算中列示项目。
(二)用项目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专项资金来之不易,其目的也是希望集中财力办大事。因此,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应该严加控制,才不致丧失专项资金存在的意义。在这一方面通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已经给各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起到了示范作用。具体而言,各级主管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从业务上规范专项财务管理
仅从思想上重视财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如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和评价制度以及科目设置和结转等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使得管理者、使用者和财务人员从资金的申请、下拨、使用和报销结算的全过程都非常清楚,无法也不能违规。
(四)强化财务管理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职能
一旦专项预算批复,就意味着财务管理可以在专项工作开展中扮演着监督和控制的角色。因为资金流实际上决定着整个业务工作的开展轨迹,是否开展工作、是否符合进度、是否符合要求,从资金支出上即可清晰看出,想隐瞒也难于做到。由此可以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上,对于整个过程参与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人员的积极配合。
(五)努力使财政拨付资金与事业开展项目在进度上保持一致
相对于社会上对于及时有效地防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流行病暴发、食物中毒等的要求而言大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常规业务资金可谓杯水车薪,难以长时间地应对一些需要专项资金给予资助的工作。由于财政拨付资金与事业开展项目在进度上没有保持一致,这给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努力使两者在进度上保持一致,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总之,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因素和漏洞,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去修正和改进,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决不能一蹴而就。
文章一: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湖北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鄂卫生计生通„xx)62 号)和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宜昌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卫生计生函„xx‟80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高质高效的完成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在7月1日召开的全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工作视频会议后,我县就开始着手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进行精心筹划和安排部署,现将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动员部署,开展培训
为推进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高质高效的完成活动各项工作任务,8月6日县卫计局组织召开了xx年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推进会。县卫计局副局长周爱群、县卫计局疾控股长樊天柱、县疾控中心主任朱德洪、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子俊、各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防疫组长、接种门诊医生、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接种点负责人及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共计4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分管局长对今年 预防接种管理年活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必须做好三个“不择不扣”和四个“到位”,即不折不扣完成活动任务;不折不扣达到工作指标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活动资料;宣传动员部署到位;督办指导培训到位;数据准确汇报到位;责任落实一票否决到位。同时县疾控中心组织对参会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接种人员开展了预防接种技术培训。会议的召开为我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上下联动,领导重视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对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各项指标要求,县卫计局领导非常重视此项活动,列为今年下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卫计局与我中心联合办公,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长卫生计生发„xx‟74号)。县卫生计生局成立了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疾控中心主任、疾控股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和疾控中心分管主任、各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各乡镇卫生院也成立了相应工作专班,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负责人,包保到各行政村,做到了层层抓落实。县卫生计生局成立了2个督办检查包保组,对全县11个乡镇进行了全部包保,分乡镇落实到人。同时县疾控中心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进一步细化,统一了标准,规范了操作,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操作细则》(长疾控发„xx‟24号),有力保障了活动的开展。
三、落实了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根据鄂教体艺„xx‟4号和„xx‟12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春秋两季新生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县卫计局与县教育局通过沟通后,联合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入托入学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长教发„xx‟30号),明确了教育与卫生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有力推动了全县入托入学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落实,为今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统一宣传公示内容
根据管理年活动的要求,为做好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和公示内容,县疾控中心统一规范了全县宣传公示内容,需要上墙公示的和宣传栏制作了统一模板,对各行政村的标语内容、字体大小、颜色等都进行了规范。目前已全部完成了模板内容的制作,各乡镇正在抓紧时间制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督办检查。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的对活动开展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督导检查,9月份由县卫计局组织2个督查组对各乡镇的工作进度进行督查,并对工作薄弱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和现场办公。
2、开展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和审核。10月底前县卫计局将组织专班对全县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点)和接种人员资质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不合要求的取消预防接种资质,对新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和新上岗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
3、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要求,认真逐一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迎接检查。
文章二: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XX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文章三: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为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各村卫生室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大今年“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个别卫生室无相关记录保存。
2、部分村卫生室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3、个别村医对计划免疫程序掌握不清楚,应种儿童底数不清。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3、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4、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加强村医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接种效率。
为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我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本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管理、结核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要体现工作数量和质量相结合。
三、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
四、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县财政部门根据各村、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拨付到乡镇卫生院,并由卫生院负责乡、村两级的分配。
五、服务站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办法和经费补助标准,依据考核结果分配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六、公共卫生资金使用范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管理、结核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全科医生人工成本补助费,各种资料的成本支出,居民体检材料、器械支出,服务站职工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工资等杂费支出。
七、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信息化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八、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九、服务站要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方案,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和差额补助暂行办法》(送审稿)的请示
市政府:
根据省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11】3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暂行办法》,现提请市政府研究审批,建议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编办联合印发。
以上请示可否?请批示。
附件:《××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暂行办法》(送审稿)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1234567)
三、核定任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以及诊疗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般诊疗,提供急诊抢救和转诊转院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机构服务能力、服务人数、近三年门(急)诊量和出院人次变动等情况核定。
1、门诊急诊服务。全年提供门诊、急诊、义诊等类型的服务人次达到前3年平均数以上。
2、出院人次。全年提供住院服务达到前3年平均数以上。
3、中医门诊服务。全年提供中医门诊服务占总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
4、次均医药费用。次均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不超过前三年当地同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水平(一般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基本药物使用比例100%,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执行率100%。
(二)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助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承担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人数和当地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根据服务人口、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及核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数量、质量核定。
3、其他政府补助。主要包括省财政的事业费补助、协助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承担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政府补助、本办法实施前当地政府给予的定额(差额)补助。省财政的事业费补助按当年的实际补助数核定,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按服务成本核定补助。
(二)支出核定。
经常性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医用耗材购置三个方面。
1、人员经费(含离退休人员经费)。按人事部门确定的工资水平和核编后编制人数采取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其中核定工资水平要与当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对离退休人员按编制内在职人员补助标准的80%核定补助经费,对已参加当地养老保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办理退休的人员通过补差方式核定补助经费。
2、业务经费。根据前三年医疗支出平均水平、核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数量、质量及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剔除人力成本)等核定。
3、医用耗材购置经费。根据前三年购置医用耗材的平均水平结合实际购置成本核定。
助资金的70%。
2、结算资金:经当地同级财政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于次年2月15日前向市卫生局提出结算资金申请,市卫生局审核汇总后送市财政局申请结算上年的补助资金。
六、监督管理
(一)为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任务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于2011年9月15日前填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开展情况调查表》(附表1)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收支情况调查表》(附表2),报县级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备案。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据合法、科学、公正、规范的原则分配资金,并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监督,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按规定完成核定的收支计划,并确保其应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的资金及时应缴尽缴。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切实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确保全面完成收支任务。
一、补助资金的具体内涵
1、项目支出纳入基本支出管理
国家所实行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在业务管理上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支出管理要纳入到基本的支出管理当中,并且和与之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规范均被纳入到支出管理的范畴中。我国的财政补助已经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这一资金支出管理,从财政补助的收治明细表就可以看出这一思路,另外,通过观察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职能,也能够很快确认这一思路。基本支出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并维持的最基本资金,任何机构的运行都需要资金支持,最基层的卫生站也不例外。基本支出包含了日常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两个主要方面,直接支出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有间接支出,例如分摊的公用支出等。项目支出则是为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完成特定的发展目标而划拨的资金,作为基本支出之外使用,必须专款专用,并单独核算和结报,不能用作分摊公用支出。
2、项目支出范围与资金保障的服务内容匹配
根据我国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规定,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基层的医疗卫生建设,以及为居民提供统一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使用。也就是说,此项资金必须只能用于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上,绝不可以用于其它任何领域。
3、项目补助资金不保障服务利润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资金在发放前必须核准此单位的服务规模、服务质量和人员成本等,服务项目资金必须以满足机构的日常运作为前提,只是为服务成本而提供,不能保障此机构服务的利润以及此机构的未来发展需要。这种资金不同于政府购买的服务,政府购买的服务是要考虑长期利润和机构发展的,而这笔资金只能提供服务机构最基本的资金要求。
4、项目补助标准遵循平均成本的规律
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服务成本有两大类: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项成本均符合平均成本的经济学规律。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一般要服务大量的常住人口,而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在配备上却存在缺陷:对于服务常住人口较少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来说,它们的服务数量很少,但为了保证人员在数量和配置上的最低要求,不得不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但对于服务常住人口较多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根据我国的相关管理办法,在制定成本补偿的标准时,要适当考虑人均服务成本的因素。
二、明确补助资金的支出途径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分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起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责,而其医疗结构在业务支出上分为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在这之中,公共卫生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支出和重大公共卫生支出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纳入到了基本支出管理的范畴,将重大公共卫生支出纳入到了项目支出管理的范畴,如此一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就包含了直接和间接支出。
业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间接支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支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保障范畴在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在除去了那些其它款项的服务项目和地方政府另增的服务项目后,剩下的就是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支出。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其机构的业务支出都应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的直接支出中:主要职员的工资及相关器械的支出为直接支出;兼职或外聘职员要根据其在机构内所承担的工作量占比来确定相应支出。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间接支出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日常运行及维持过程中,往往难以对公共卫生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间接费用加以区分,这些费用包括了机构后勤工作人员、行政人员的人员支出,还包括了水、电、煤、物业、邮、印刷等办公运行费用。正确的做法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月底将这些费用全部归纳到待分摊支出费用这一类别,然后再按照职工数及办公面积等进行合理的费用分摊,最终将其计算并分摊至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中。如果按照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那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就是其所占总业务人员数的比例:
表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分配表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支出水平计算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真实支出标准,应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补助标准依据,当地在进行资金补助时,应补齐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支出。以浙江杭州余杭区为例,为方便计算,该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其记账系统中增添了项目管理的内容,将其划分为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两方面。但凡需要记录,只要选择相应的部分即可,而最后的分摊比例也会自动结转为待分摊支出。
以某县为例,该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分配如表1所示。
三、结语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项目,完善对它的补助资金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国民的健康,也不会使国家因此而白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蒋日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94-95.
[2]王永新,郑凤春,刘妍苏等.规范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管理行为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9):76-78.
[3]张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3):89-90.
[4]刘加英,隋宏勋,张琪等.日照市东港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与核算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3):19-20.
[5]窦国琴.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专项核算[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0-131.
[6]丁炜华.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5,(5):24-25.
[7]徐桂春.关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0):151-152.
[8]张晓秀.有关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审计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265-266.
[9]广东省林业厅计划财务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项目评审切实做好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工作[J].绿色财会,2014,(12):26-29.
一、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财务的本质确立了资金的中心地位。财务的本质是货币关系,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关系中,它决定了财务管理首先是资金的管理。通过一定的货币关系和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以筹集经营资金,既要在数量上保证企业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又要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使定量的资金长期处于高效流转的状态,并根据市场的动态,随机调整资金运动,使货币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保持同步,以确保企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因此,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其次,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面临双重依赖关系。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使我们习惯于依赖国家无偿资金供给,重经营轻效益、财务收支两条线,缺钱时向上反映,要求国家补充流动资金,从而掩盖了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上的问题。而市场经济则要求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依靠市场发展自己,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一切业务,一切经营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运用,资金的耗费和资金的循环,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这就迫使企业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广辟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流动资金比率,让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运用,进一步研究资金运用与生产经营过程的关系,使企业资金运用和生产经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避免因资金缺乏或资金运用不当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企业集团对于财务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
针对目前财务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集团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并且已经认识到了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企业集团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为公司是出资人的公司,公司的目标就是出资人的利益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尽管集团总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又复杂多样的利益主体,且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目标,但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都要服从于出资人的利益。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企业集团必须拓展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路,使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共享,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惟有充分发挥其规模效益才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可能。而企业集团能否发挥其规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状况和资金管理水平。资金有效、均衡的流动是资金管理的目标。但企业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如经济周期、金融市场状态、企业组织形式的经营状态等,特别是企业集团由于业务的多样性、地域的差异性、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复杂性,都使资金的流动变得更加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因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更关注资金的流动。
一些企业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改变了资金分散的局面,实现了集团(总)公司内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通过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集中模式,将集团公司的二级单位在银行开设的众多账户一律取消,企业内外的各项结算业务均通过集团内部的一个部门统一办理,实行一个“漏斗”进出,并且达到了对下属单位每项经营业务资金的出入的有效监管,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并针对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集团就应该选择运用一套适应本集团自身情况和发展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
根据《关于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有关民生资金问题的意见调研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县卫生局、财政局对新农合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完善相应的制度管理措施。现将有关专项检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从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自查和重点抽查情况看,总体上,我县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能够认真执行有关民生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用途和资金拨付程序,加强民生资金管理,积极按照上级要求的标准配套资金,并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没有恶意挤占、挪用和骗取财政资金行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未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资金,本着务实客观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积极的整改,并完善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使卫生系统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
为了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提高参合群众受益度,我局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新农合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2014年XXX卫生局在继续提高乡级报销比例的同时,降低了县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由2013年的600元,降低到500元,每个住院参合农民相应每次住院就多报销了75元。二是重大疾病救治病种由28种增加到35种。为解决参合群众患大病花费多的问题,市卫生局选择了部分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好的重大疾病纳入
到新农合的保障范围,重大疾病的救治标准:不设起付线,不受目录外药品限制,在县级医院救治按80%的比例报销。三是在降低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的同时提高了封顶线。2013年XXX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参合农民在不缴一分钱的情况下,内住院累计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扣除新农合累计补偿金额后,个人自付费用累计超过3万元以上的部分,新农合按照50%的比例给予第二次补偿,封顶线为15万元,全县有615人受益,补偿资金522.54万元。2014年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万元降低到2.5万元,封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意味着参合农民受益面更广、受益度更高。四是加强服务行为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县卫生局与各县级医疗机构签署了《医疗机构服务协议》,认真落实协议管理、督导检查、分析通报、责任追究和服务行为实时监控机制,监督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规定,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诊疗行为和不合理收费现象。2014年1-12月份全县人均住院费用由2013年的3891元上升到4838元,上涨了947
元,增幅为24.3%,上涨幅率与2013年相比降低了4.3%(2013年上涨幅度为20%)。
二、主要问题
通过督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在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对专项检查的认识不够。在自查自纠阶段,个别单位开展自查自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不到位,存在等待观望、侥幸和消极应付的思想;有个别单位领导心存顾虑,怕自查出问题被追究责任,存在走过程、不敢往深入查。
2、个别医疗机构过度治疗问题比较突出。检查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患者一个病症同时使用多组同功效、同剂型的药物。
3、重复参合、冒名顶替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单位自查、重点检查的结果来看,仍存在重复参加新农合、借用合作医疗证、冒用他人参合身份住院的情况。共查处9例,冻结所借用新农合参合人员的大、小额家庭账户,未造成资金损失。
4、药品违规加价。个别村卫生室未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违规加价,串换药品的行为。
5、审核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部分新农合监管员、经办审核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达不到对新农合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医疗行为的实质性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上的监管、审核。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014年XXX共收到上级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996.46万元,对各基层单位及村卫生室均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按季度进行拨付,村卫生室全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05.12万元,占经费总额的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1093.56万元,占经费总额的55%;其他卫生单位全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97.78万元,占经费总额的5%。
1、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使用、会计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培训还不到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理解为弥补经费不足,账面反映专款主要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支出,而用于基本公共卫生规定的11项服务支出相对较少。
2、公共卫生经费未专账专管。卫生院在支付使用基本公共
卫生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如在支付某一笔健康档案建档费时,只有金额,但是谁完成了多少建档数,谁验收,谁审核等相应资料缺失,三、整改情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从严审核就诊和报销手续,特别是要加强对意外伤害人员的外援调查,尽可能杜绝冒名顶替骗保和重复报销的情况发生。加大力度对监管从业人员进行新农合相关政策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
1、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程序和用途拨付和使用公共卫生资金,严防各类挤占、挪用公共卫生资金行为发生。
2、针对卫生院超范围支出问题,责令各有关单位调整会计科目,将违规从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中列支的不合理支出调整为医疗性支出,保障公共卫生资金规范合理使用。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针对各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的重复参保情况,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对各类参保人员身份进行明确界定,从源头上规避重复参保情况,特别是要重点解决职工参保与居民及新农合参保重复问题;二是建议整合各类医疗保险机构,将各类医疗保险资金统一到一个单位进行集中管理;三是建议上级部门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从技术上有效杜绝重复参保情况。
2、建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人口基数根据人口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将原来按常住人口拨付资金的方式改为按照
实际服务人口拨付资金,并适时提高补助标准。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新的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办公设备、小型医疗设备和设备的日常维修费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
3、加强对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要求对病人的证件严格审核把关,规范医生治疗行为。严格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办法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加快推进对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工作,并按照考核公示结果及时兑付工作经费。同时,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按照规定用途和标准使用财政资金。
4、加强新农合资金支出管理,严格审核报补手续,特别是要加强对意外伤害对象的调查与监督管理,防止人为骗保行为。针对新农合资金专户结余过大情况,抓紧研究制定新的补偿方案和补贴标准,确保新农合资金在规定的使用用途和报销标准的基础上,结余资金保持在合理范围。
通过这次设计民生的政府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切实规范和完善了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对堵塞漏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在以后的监管中,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来不断规范行为,推动我县民生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各项涉及民生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卫生所资金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11-09
卫生专项资金自查报告11-02
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汇报06-28
卫生奖罚制度11-03
卫生管理论文11-21
卫生管理组织制度09-29
伙食卫生管理制度07-16
列车卫生管理制度07-18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9-08
标准卫生管理制度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