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船缘散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乡船缘散文(精选7篇)

水乡船缘散文 篇1

为了确保民间花会巡游的规模,我们走冰踏雪深入到小城附近的乡镇,通过现场观摩,确定各乡镇进城表演的项目及人数,并向县里申请一定的补贴经费,以解决进城表演人员的吃饭、交通等问题。

待到元宵节那天,我带着手下一班人马早早来到小城城东三河边的大堤上,等待着各乡镇进城表演的人马集结。大约到上午十点左右,这时,小城的马路上已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来自四乡八镇的龙灯、旱船、毛驴、河蚌精、舞狮等表演队伍都汇聚在一起。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过后,水乡元宵节花会巡游表演便正式开始。

此刻的水乡小城已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沿途的店面都点燃了鞭炮,在乒乓炸响的鞭炮声中,那些来自河湖港汊、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者们表演得分外起劲。当然,最受人们欢迎的当数那左右腾飞的舞龙表演了。那一条条五彩巨龙在手持绣球的指挥下,上下翻飞,精彩纷呈。更让人叫绝的是来自吕良古镇的两支舞龙队,一队是男子,另一队则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被围观的群众戏称为:公龙和母龙。这两支舞龙队所经之处,鞭炮声、喝采声尤为热烈。那班舞龙的姑娘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舞龙的技艺水平与男人们不相上下,真算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巡游队伍从小城城东的大闸一直向西,最终进入县体育场的灯光球场内,那体育场内的看台上此刻已坐满了男女老幼,等着巡游表演的高潮。在球场上,各支表演队分门别类摆起了擂台。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者们个个汗流浃背,观众们欢声雷动,为表演者们呐喊助威。

我作为这次巡游活动的筹划和具体组织者,看着这万众狂欢的热闹场面,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当万千百姓还沉浸在元宵花会巡游表演的欢乐之中时,我与一帮哥们儿又开始了元宵之夜焰火晚会的具体准备工作。

那个年代,作为水乡小城的寻常百姓,手头还不宽裕,逢年过节,也只能放点小鞭、双响而已,从未奢望能亲眼目睹只在大都市才能见到的大型焰火晚会的盛况。为满足百姓的这个心愿,我们早早向县里的头头们提出了设想,每年元宵之夜,在小城举办大型焰火晚会,所幸,方案得到了县里的支持。在元宵节前,我们作为元宵焰火晚会的策划者,首先得拟定具体方案,确定几个燃放点,并由县政府办公室出面,召集各个燃放点头头开会,下达任务。当然,这些燃放点必须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又盖有大楼便于燃放的单位,如县联社、县百货公司等。这些单位的头头们对此也十分支持,尤其是县供销联社,作为烟花爆竹的经营者,他们巴不得焰火晚会的规模越大越好。这样,他们的烟花销售量便会大大增加,何乐而不为呢?

元宵节的夜晚降临了,小城沿街的店面单位都彩灯高悬,霓虹闪烁,一派节日的气氛。

那些燃放点的楼顶上,也是人头攒动,一堆堆各色大小烟花都安放到位,只等晚会指挥部一声令下,便点火升空。此时,来之四乡八镇等待观赏烟花的群众已挤满街头,人人都仰望夜空,等待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曼妙时刻的降临。

位于县政府东侧的县供销联社大楼楼顶按我们的要求,点燃了元宵焰火表演的第一炮,顿时,夜空中,爆出了一朵朵绚丽多彩的礼花,随着那夜空中礼花花型、色彩的变幻,观看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元宵焰火表演晚会虽然没有设计什么奖项,然而,各参与单位也在暗暗较劲,都想在燃放规模、气势上超越其它的燃放点,在百姓中赢得更多的喝采声。所以,焰火燃放的实际持续时间和规模都大大超出我们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皓月当空的元宵之夜焰火燃放进入了尾声,空中飘着淡淡的火药的清香。然而,水乡小城的街头依然一片欢声笑语,万众仰首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人们还沉浸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亢奋和欢乐之中。

直到此刻,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我们才算松了口气,庆幸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群众文化活动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传统的元宵民间花会巡游表演和火树银花的焰火晚会,深受水乡小城百姓们的赞许和欢迎,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还记得,一九八六年春节前夕,一个崭新的元宵节民间欢庆活动方案被推上了领导的案头。这个方案让县领导眼前一亮,连声说好。

这个大胆而新颖的活动方案,便是举全县之力,充分展现当地的水乡特色,举办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型水上元宵灯会。

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最终锁定由县文教局、交通局、航运公司等县直各相关委局具体承办。县交通局、航运公司负责抽调以汽渡为主力的一批大型船只,文教局负责调集各乡镇的民间花会表演队伍登船表演,再由县直单位和实力较为雄厚的工厂企业包干到船,负责每艘船只的彩灯制作、安装及烟花燃放。

经过紧锣密鼓地紧张筹备,元宵节之夜的小城港口外宽阔的三河水面上,盛况空前的元宵水上灯会终于在万众瞩目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那晚,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水面上大大小小数十艘船舶一字排开。为首的是小城最大的汽渡船,船头架起一座安有“水上灯会”四个霓虹灯大字的拱门。在港口和船上无数盏聚光灯的照耀下,三河水面亮如白昼。在灯光的照耀下,来自四乡八镇的农民民间花会表演拉开了水上元宵灯会的序幕,表演船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龙、舞狮、鲤鱼灯、虾头灯等等打起了擂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紧随其后的数十条灯船上也是异彩纷呈,观音现世、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等制作精美的各色灯彩也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水上灯会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在数十条灯船上空腾起了一串串五彩的礼花,那事先精心扎制的上千只荷花灯从船上放入河面,顿时波光粼粼的三河水面上,一片闪烁着烛光的荷花灯随波逐流,顺水而下。天上的焰火与水面的荷灯交相辉映,不由让人发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赞叹之声。岸边上万的观灯人群被这眼前的犹如人间仙境般的一幕惊呆了,人们仿佛已置身梦境,雷鸣般的欢呼声伴着震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在三河水面上久久回荡。

水乡船缘散文 篇2

一、描绘岭南水乡的景色美

陈残云的散文, 通过对岭南水乡的生动描绘, 将南国风光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沙田的景色是迷人的, 丰收后一望无际的田野, 显得特别宽广和美丽, 纵横交错的小河涌, 小艇穿梭如之织, 一排排翠绿的蕉林, 相映着乌黑的牛群, 这仿佛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织锦画。高朗的天空, 灿烂的阳光, 温柔的海风, 都为这幅画增添了美感。”

——《沙田水秀》

“冬天, 珠江岸边的田野, 还象春天一样, 常绿的香蕉林、甘蔗林、荔枝园, 和各种数不清的果树, 都有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走进一个盛产香蕉的村庄, 就象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似的。珠江上吹来的暖风, 清新的香蕉气息, 太阳蒸发着的菜花味儿, 都使人深深地感到亲切可爱。”

——《珠江岸边》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河汊纵横交错, 田野一望无际, 岭南风物香蕉林、甘蔗林、荔枝园、穿梭河中的小艇、乌黑的牛群、温柔的海风等岭南特特有的风物在陈残云的散文中都向读者扑面而来。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对南方青纱帐的浓烈抒情让人对南国风光产生 无限的遐想, 但没到国南国的人仅凭青纱帐想象不出具体的南国风光。一直生在南国而对风景不太注意的人, 读了陈残云的散文也许要惊奇, 南国风光原来如此美好。

二、抒写岭南水乡的人情美

《沙田水秀》写“我”在去沙田瑞丰围村 , 却被热情的乡亲林亚达老汉叫住, 坐了他的艇子看围上 , 碰上林老汉和女儿金女采购办喜事的用品了。“我”趁机讨喜酒喝, 金女却立刻从河里舀了一壳水让“我”喝。林老汉担心不卫生阻止女儿, 金女却只是暗示父亲, 最后“我”喝了一口, 却什么味道也没有。原来是河涌的水由咸水变成淡水了。金女那是喜啊。金女用一个木壳子顺手舀了一壳清水递给我, 说:“你喝……”当“我”犹豫着不想喝的时候, 金女金女催促说:“喝呀, 不喝就不算自己人。”林老汉热情的捎带, 金女的把“我”当自己人对待, 作为干部的“我”从上面下来, 一下子就可以融入到群众中间, 简直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一点隔阂也没有。林老汉和金女不当我是外人, 并快乐而恳切地同“我”开玩笑, 这人情, 多么美好。

在《珠江岸边》, 那个盛产香蕉的村子里, 明婶、火头炳、刘二公之间的照应与斗嘴, 也显露出岭南水乡的人情美。“我”来到村子里, 在参观饭堂时, 我批评火头炳“要紧的是饭热菜香, 别老记着红烧扣肉”, 明婶赶紧连声赞美火头炳:“没有好说的啦, 他的饭又软又香, 没有菜都啃得几碗。”饭堂里还有几个带孩子的妇人, 也同声附和明婶的意见。明婶还带我看瓦缸里的开水, 夸火头炳用谷糠给瓦缸保温, 关心社员生活。赞得火头炳不断对我闪着快乐的眼光。明婶还和刘二公斗嘴:“二公, 你真象作新郎哥呵!”二公却挖苦明婶:“嘘, 傻嫂, 记起从前, 你就没那么快活呢。”“你从前不也是破破烂烂的, 几时看见你穿过新衣?”明婶反驳。虽是斗嘴, 却透出一股淳朴的乡情, 充满了快活。

三、展现岭南水乡的生活美

“阳光渐渐地昏黄了, 小河上微微泛起的金色的波光, 显得特别美丽和多彩。河岸上新种的香蕉, 长得异常茂盛, 象一条拉长直的绿带子, 镶在静悠悠的水边。”“在去瑞丰围的小艇上, 我趁金女不在意, 把她手上的木桨抢了过来, 转一个位置, 帮着划艇。金女没奈何, 只好把父亲的橹接了过来, 自己摇。老头看见我划得象个样子, 很满意似的, 坐着抽烟。金女摇得蛮有劲, 小艇子就象装上了发动机似的, 前进得很快, 不时有小鱼乱窜乱跃。”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变成了小艇流水鱼跃, 外加小艇上悠闲抽烟的老翁和两个快乐划船的人, 背景却是渐渐昏黄的太阳光和金波微泛的小河以及小河两岸清脆如碧玉的香蕉带子。马致远当年断肠的是萧索乡村中静默无言的羁旅, 这里的乡村却充满了祥和与宁静。香蕉长势好, 涌里鱼跃, 人心舒畅, 形势喜人, 比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的清平世界更多了几分欣欣向荣的岭南气息。

在《水乡探胜》中, 苏小桃回来时候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这时候, 年轻活泼的苏小桃回来了。她的脸蛋儿正如她的名字一般, 象个好看的桃子。双手戴着草织袖套, 卷起的裤管, 露出半截浆着泥巴的粗壮的腿胫, 一看, 就知道她刚刚走下禾场。

她一股风似的跳了进来。华大婶迎着她, 笑嘻嘻地叫道:“小桃, 陈同志来啦, 要喝杯新妇茶。”

“呵!”小桃很高兴, 瞪着含笑的大眼睛, “好, 我给你们倒茶。”说着, 她解下湖水色的裹头巾, 走去拿暖水瓶。

“喝过了。”我说。

华大婶抢嘴说:“喝的是老婆子的茶, 不是新妇茶。”

小桃在我们喝过的茶杯上倒茶, 一倒倒得满泻了, 泻得满桌子。华大婶笑道:“哎哟, 粗心鬼!”

小桃吃吃地笑, 笑得很快乐。

在华大婶家里, 虽然朴素, 但整洁、宁静、安适。鸡鸭成群, 猪壮人乐, 和解放前那种风雨飘摇中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相比, 真是今非昔比。华大婶的“新妇茶”、“粗心鬼”这充满岭南风味的语言, 透出了她满心的欢喜。苏小桃活泼、开朗, 她“满是含笑的眼睛”和“吃吃地笑, 笑得很快乐”的形象, 也展示了岭南祥和欢乐的生活图景。她的笑, 在时代氛围里, 比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嘤咛的笑更阳光灿烂, 更舒心。《水乡探胜》展示了新时代赋予了岭南水乡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竹棚佳话》里, 岭南生产生。活气息也很浓郁, 而且刘爱金和谭小意的变化更让人觉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文中这样写道:

那竹棚子约莫有四丈长, 一丈五尺宽, 离开地面一尺高铺上木板, 中间隔了一条来往走动的通路, 悬空还架上一个简陋的阁楼……在那里, 劳动之后的夜晚, 经常有读报声, 二胡声, 有粤曲声, 有男男女女的热烈的笑声, 充满着年轻人的乐观和活泼的生活情趣, 我很喜爱那些青年也很喜爱他们那种有趣的生活。

水乡游记散文高中 篇3

从小就爱穿梭于人海,幼小的身影也常常闪现于你的每一个街角,喜欢那一个个带着纯朴的小摊,忘不了那内河岸的一声声吆喝,其中还夹带着浓浓的乡音,从日出,到日落,形形色色的小摊不断的交错更替,熙熙攘攘的人海,把你的朝气所散布于每一个角落,那时我总喜欢奔跑于你的身躯上听着由吆喝所构成的天籁,看着人与内河描绘的丹青神韵,品尝着由故乡水哺育的水果佳肴,迎接着时间的迁移却毫无知觉。

夜幕降临,静静地坐在石椅上享受着万家灯火带来的视觉享受,用每一个细胞感受着故乡的晚风,看着零零星星的路灯,享受着由你------故乡带来的和谐之景,如果是夏夜,还能欣赏到飞蛾在路灯下伴随着蝈蝈的音韵,跳出优美典雅的舞姿,白天的喧闹之景全然消失,内河旁的地摊基本移走,只有几家大型超市的灯在亮着,你所展现的是由寂静所构成的景致。虽然静,但丝毫不会感到寂寞。

如果是雨天,丝丝细雨洗洁着你身上的尘土,千万朵伞花开放于你的身躯,隐隐才能听到几声吆喝,小摊在屋檐下,行人走于河畔两边,时常可以看到伞花的一伸一曲,形成亮丽的风景。在小摊上所摆放的水果,时时淌露着晶莹的水珠,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路人的食欲。

如今离开了你,到大城市去求学,虽然那个地方比你更为现代化,但我不喜欢那里,高楼大厦玻璃透出刺眼的白光,不真实,来来往往的车辆,虽然谱写了繁华却缺少了只属于你的淳朴,在哪里,迷失了家的感觉。

水乡的随笔散文 篇4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硬而又苍老……我的水乡梦……我寻访过许多水乡。从喧嚣的城市前脚跨出,后脚便踏上了青石板路,于是,走进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共同营造的和谐佳境,流连忘返。

水乡的和谐藏在密密的水纹里,交织在古镇一桥、一石、一隔间。水无语,它定是知道这一切,水乡的水流淌了几千年,目睹着小镇在她的哺育下慢慢成长。一日日,一夜夜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水乡的房屋,墙基是石头的,葱郁的青苔;屋顶上散盖着灰色小厅,细雨飘丝,雨珠无语,只是轻轻划过瓦片,落下的便是长长一串珠帘。

水乡有水,有错落有致的石屋,有桥,还有路。他们与水相伴,是虚幻的水显得实在、笃厚,使水意的诗境不再轻飘如空中的柳絮。江南的路,像极了老人脸上沧桑的皱纹,定是也上了年纪,当年,人们牵着牛马在它上面走过,新婚的轿子从上面穿过,送葬的人马也踏过。而路依旧是路,只是身上棱棱痕痕磨得光滑了些。路没有怨言,只是俯着身子默默承载了一切。就如雨珠下落,它细心地把它接在自己的凹槽里,拥在自己怀里,渗在自己心里。于是便慢慢有了几许自己的历史沉淀,几分古朴的魅力。

就在这份魅力中,水乡渐渐清晰了起来。临河而立的石屋里,坚硬而粗陋的石桥,委婉秀丽的流水,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

水乡的`和谐更是驻在每个人的心里。水流上,一双手用棍子”咯吱“一下撑起木窗。妻子临窗缝补着衣服,细细密密的水流在她眼角下流过,,她偶一抬头,坐在河对岸的窗子里,自己的老伙伴也在缝补衣服,细细密密的流水继续流,,把一些陈年旧事、家常琐碎扯出带走。老头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块树荫底下,浊酒一杯,年轻时的潇洒英姿刹那间浮上心头。水流上传来一片欢笑声,原来是儿童们放学归来,水波溅起,水珠儿溅在老头们的衣服上,老头们个个怒目而视。小孩们连忙道歉。于是大家都笑靥如初,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如此和谐的气氛当中。

这样的水乡,已经不是一幅简单的画作,不再是房屋与水流形成的建筑群落,也不是朦朦胧胧的水意世界。走出水乡,如大梦初醒,我领悟了很多。和谐是什么?我想,水乡的一切给了我最好的答复。水乡正以自己独特的生存状态和形式向人们描述“和谐”。

水乡的戏台优美散文 篇5

到水乡周庄时,看到满天的黄梅雨,如细绒绒的丝线,斜穿在河道、石桥、小巷以及古民居的青黛色的瓦楞上,一把把五彩的伞,点缀在灰蒙蒙的底色上,整个水乡如一件古朴的工艺品,在轻轻洗抹岁月的风尘后,透出了动感而柔和的色彩。当悠然而绵长的昆曲传来,我们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被紧紧地带到了露天古戏场。戏台戏场很大,中间整齐地摆着长凳,就像以前乡下的露天剧场。坐在戏台对面的长廊,直面古戏台,透过雨帘感受着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唱腔,仿佛昔日水乡的风华与沧桑再显,周庄作为中国第一水乡,用水之魂,琴之韵,曲之悠,把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唱尽,走出周庄,好久缓不过神来。

几乎每个水乡都与戏与曲有关,在浙江f直的保圣寺广场,穿着色彩鲜艳的水乡服饰的妇女表演民间舞蹈―――打莲湘。由一人手拍竹板而歌唱,多人手摇莲湘伴舞和之,这是f直水乡女人的传统娱乐项目,成了一道有别于其他水乡的一道文化景观。然而,台外更有特色的应该是撑船的船娘,船只和九曲回转的河流成了她们的水上舞台,船娘们穿着拼接青蓝色布衫,束裾裙,包扎着彩色的头巾,像一大朵艳丽的花束插在船头,她们握篙从水街和桥下摇桨袅袅划过,其中充满韵味的则是她们哼着的江南小调,仔细地听辨她们甜软的吴语,歌词大意是:“f直的小桥知多少呀,乘一只小船河里摇呀”。摇过了多少年,把人们的思绪摇回了从前。在这里,把f直作为第二故乡的.叶圣陶先生,写的《多收了三五斗》,描写了当年“旧毡帽一族”的凄苦生活:因为是丰年,一家人喜气洋洋,撑着船带着希望而出,到万盛米行去粜米,以换回大洋给女人和孩子扯花布,买囡囡,甚至还想买面镜子。然而,丰年成灾,受尽了盘剥后,美好的希望只能如肥皂泡一样迸裂,男人们脸上的血仿佛要从皮肤里迸出来一样,悻悻而归。几十年过去了,桥还是原来的桥,千帆百舸,潮涨潮落,悠悠船歌中,好过的日子与难捱的日子如水一样流走了,白沫依然在水上飘浮。

本以为,水乡的戏台会如出一辙,可到了绍兴才知早年读过鲁迅先生的《社戏》,与其他的戏根本不一样,社戏是一种春秋祈报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凡做戏,总带着一点社戏性,供着神位,是看戏的主体,人们去看,不过叨光。”其中,有演给人看的戏多在节日里,无外乎是祝福类的。可也还有鬼戏,戏名听起来就够吓人,不一定非得在台上演。而绍兴的特色中还有一个是绍剧,其中唱腔,拖腔,骂腔总让人想到沙场点秋兵、抖着手进行家训的场面,还可以想到聊斋里的一些情节。绍兴的老百姓还用了一句非常朴素的话:绍剧打天下,越剧讨老婆。看来戏种戏腔有时可以左右人的感情。鲁迅故居边有一个临水戏台,台上唱的便是越剧,台上两个演员一唱一和,唱得看戏的人,心如古墙上牵着的藤蔓,绿丝丝的,还不时地风中飘荡。

描写江南水乡的优美散文 篇6

幽静旷野中静静的水乡,在傍晚回城的路上,又被红得像失火般的落日印着,晚霞当锦。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无边际的红云,还差点把车前一大排灰黑色的云,看成一群山峰。这不知是要怪罪于我的眼睛近视还是自然展现出极限魅力。城市的高楼已让我们忘却什么是落日余辉,什么是视野中只出现天空-彩霞-云雾的仙境。这水乡安静的柔柔的,像江南清秀的女子,撩拨人心。

但后来只因晚上发生几件烦心事,把醉了一天的我唤醒。所以境由心生这词这次是深刻让我体会。原来景色的魅力还要有好的心境去品。难怪有古人云,斯是陋室,惟吾德謦。

水乡船缘散文 篇7

我奢望回到梦里水乡的怀抱里,拥有一份梦中江南如痴如醉的情怀;殚精竭力,也只为我们留存一线希望。渴求着一方属于我们的纯洁、快乐而宁静的天地。

记得那郑愁予的“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我的心似小小的窗扉紧掩。你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你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还记忆犹新。如梦似幻,空灵飘渺,遗落红尘的一角无声而又凄怆;柳絮那搔首踟蹰的英姿,为心心念念的人儿显风情万种的娇柔。东风怜爱地扫视了世间万物,却打不开人心里紧闭的那扇窗、那道门。

我的思念如亘古不变地流转,穿梭于江南的青石板路间回荡安然;漂泊于烟雨朦胧的江南古道小巷里,绵延归来,却无法触摸到潇湘那方关于你的温暖,了解你的音讯,深深的忧郁,浓浓的惦念,汇聚成水乡的容颜一江成川的哀叹。

那是我梦中年华一道灵静幽远的缩影。知道此刻还不忘渴求那一道道轮回的宿命可以不再停留延续;可以永远静驻在那刻我和你倾情相拥,跪拜长生天许下世世情缘的时刻。那刻我的情,你的爱都还在。那刻我们一直相濡以沫地欢度人生的每一刻。我们一直祈求着幸运,妄想见证那青石板路上,究竟印刻了怎样无法磨灭的历史足迹。任凭时间的轮回变迁和历史的风吹雨打,也无法将它渐渐消亡埋藏。

曾用空灵遐想塑造了一抹关于那逝去空间里如此美妙如画的风姿。在那个烟雨蒙蒙,雾霭沉沉,烛光点点,身姿隐隐的日子里,有位优雅的江南女子撑一把桃花色油纸伞,漫步于青石板上缓缓的、缓缓的前行。踏着石板路,脚下发出清脆悦耳的碰撞声,在耳边静静的、静静的回响着;越过烟雨,跳出小巷,逃离视线,渐渐的、渐渐的消散于烟雨相拥的江南古道上。这情景,越来越模糊,也越走越远,躲进了烛火摇曳的农家小院里。道路两旁的古屋里,斜射出星星点点微暗的烛光,将此装扮得如同盛大舞会开幕前夕安静而又神秘,绚烂而又魅惑。夜已经深了,人们也应该进入梦乡,去找寻那久别了却还未归家的游子——你们最亲最爱的人。一遭离别事,更添几行相思泪呀。谁的思念在夜里也难安眠?你看,那个静坐在烛火边满目沧桑的女子因何不眠呢?是否是烛光昏暗的摇曳着有感人生的夜也难将歇呢?一双眼凝视着一幅画,如此深情如此专注,仿佛融入了所有的情、倾注了所有的爱。想要赐予它生命的延续。再看,那盏烛火旁,孤坐着一个流着颗颗泪珠的女子,正用轻衫擦拭着自己的脸颊。在烛光的照耀下,脸上散发着微微红蕴却显微微苍白。她正提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字字真言,句句真心,篇篇挂念。“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为比翼鸟,浮生若是永别离,魂飞也要誓相依”,这是对爱的`忠诚和对爱情的信仰生生不变,世世不灭,成为那一世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浮生偷闲,我坐落于梦中江南古道的一角,看世间山水雨打浮萍的人生,萌生的悸动,小小的心愿,又该播撒于何方呢?寻觅一番风景挑动的情愫,吟唱那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笑脸两边开”,雨打青莲的妩媚娇羞惹人心颤,你是烟雨浮沉的一点鲜艳,明媚而又凌傲,顽强而又孤高。我也因你点就一份灵魂寄托的信仰,妄想如你般做个骄傲、优雅、多趣的女子。但看世间红尘的笙箫,人情的冷暖,古往今来历史的兴衰,英雄的功过,也都被史书一一的铭记和评判,唯独人们对你的赞扬却随时间的迁移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肯定,你成了高洁忠贞的代言。

这江南的荷花却让我犹为惊喜:借着天人两界微微闪闪的灯光,将那荷塘的荷叶荷花,都照耀得如星星般闪烁着诱人的亮点。但令我更为惊讶的是,诺大的荷塘里,水很深也很清澈明静,却没有密密麻麻的荷叶荷花生长在池塘里。稀稀疏疏的荷花这里几株、那里几株,但这却是江南水乡的特别之景,俗称“稀稀疏疏睡莲望,摇摇拽拽浮莲放”。好一幅简单随意却不失诗情话意的浮莲清梦图。

曾有那无数的风流才子,用浓浓的诗情画意记下了多少人的舞夜梦回。那厚厚的史诗篇章,记载了它千百年来的兴衰起浮。也让历史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先进文明的掘起。悠悠岁月,如浮云幻梦般永远的尘睡了,唯有留下那越来越淡,越来越浅,而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回忆,遗憾成一种释然。

相约梦幻的江南,找寻失落的美丽,遗失的年华里,无望再显诱人的风情。静心止水的安然打落华年喧嚣一地,不再辩驳曾经究竟谁是谁非。

拾一把江南的泥土,边走边丢;撒一点留一点,让那份虔诚的安静永驻心间。回到如今我们的辉煌时代,置身繁杂忙碌的社会里,难免有时心难自静,情难自控,才停靠在那江南水乡温婉,优雅的情怀里沉睡一季的静谧,来安抚这世俗的繁杂喧嚣。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基本做法下一篇: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