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数学论文(精选12篇)
教学目标
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设置接站情景引出问题
问:能不能接到客人呢?为什么?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除了大家刚才说的方法(说清楚上午、下午和晚上)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计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法
2、出示节目预报表,观察交流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预报表,请你观察这张表,看从中都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像节目预报表这样,按一天24个小时来计时的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二、自主探究深入认识
1、两种计时法的关系
进一步感受24时计时法。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说播出时间。
你能用两种计时法说一说《焦点访谈》的播出时间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互相说说
全班交流
通过这一环节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启学生的思维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现、去认识。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先自己观察思考,再交流,一方面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学习。
师可提问:“那一天中有没有两个7时呢?还有两个什么时间?”
“哦,所有的时间都有两个,那我们在计时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究竟是上午还是下午、晚上之类,不然会怎么样?”
教师可有目的的与学生对话,适时提类似“你知道19:00是晚上几点吗?
2、24时计时法的主要应用和钟表的知识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已经会把两种计时法互相转换了,了不起!请你回忆一下,你在哪里还见过利用24时来是计时呢?
生交流
谈话:24时计时法方便、简明、不易出错,所以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常用24时计时法。
下面我们对照钟表来看一看(出示)
通过实物钟表介绍一些钟面的知识。
3、介绍知识窗
1天就是1日,(出示)知识窗内容。
三、尝试应用
1、说一说
出示教材中四种事物,学生交流,重点说出情景中显示的时间。
启发学生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例如,学校下午放学是几时几分,我晚上几时几分睡觉
2、练一练
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
3、3、用不同的计时法,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一、注重启发式的提问, 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必须要具有启发性, 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提问的过程, 而没有真正意识到提问的作用, 所以导致小学生对课堂提问并不重视, 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推陈出新。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相关知识时,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拿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吃, 然后问:如何能让这两个同学吃得一样多?怎样分配才合理?这时小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平均分配。然后, 我把苹果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然后分给两个学生, 并提问:你们手中的半块苹果是几份当中的几份, 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其中, 一个学生看着手里的苹果说:我的苹果是两份当中的一份, 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另一个小学生也抢着回答:我的苹果也是两份中的一份, 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我立即答道:对, 是两分之一, 我们就用1/2来表示。通过这种具有启发式的提问, 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问与教材紧密相连,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仅涵盖基础知识, 还包含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延伸知识, 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紧密联系数学教材的课堂教学环节, 确保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数学课堂提问也必须要紧密联系数学教材, 发挥教材的作用, 帮助小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的框架, 建立清晰的答题思维,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比如, 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时, 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并会验算, 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定义:要想知道物体的质量, 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称一般的物体, 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即1千克可以写成1kg。“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 1克很轻, 一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都大约重1克。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 即1克可以写成1g。然后,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物品并进行提问:一块橡皮重10克还是10千克?一袋洗衣粉重450克还是450千克?1头牛重500克还是500千克?小学生听到这些问题以后都能够积极进行思考, 从而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三、明确课堂提问的目标, 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即确立学生应该学习的方向, 减少学生走弯路。当然也需要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提问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以后还要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 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还要突出教学目标, 要有思考性, 难易程度适中, 因为如果难度过大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 如果过于简单小学生则会不重视。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时, 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直观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 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 我让每个小学生都在本上画一个点。然后, 我提问:在同一个点上能画几条射线?小学生经过尝试得出:无数条。然后, 我继续提问:在你画的图中除了直线, 还发现有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顺利掌握了角, 还找出了不同的边与角的关系, 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小学生领悟到数学蕴含的奥妙, 并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打开。
四、提问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 面向全体小学生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 所以在数学提问过程中需要设计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问题, 帮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 帮助差生不断进步, 促进全体小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小学生,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天赋, 做到统筹兼顾。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 又一个关于数的运算性质新的领域。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 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全体小学生都能够深入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 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了难度不同的提问问题。如对于优等生, 我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对于差生, 我则会提问一些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通过学生互帮互助和合作探究等形式, 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5) .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德育教学点: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写法和算理
教具: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师生谈话引出情景:妈妈买来48枝玫瑰,想把它们平均插在2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进行独立列式计算.二、交流探讨学生中出现的算法
1.用口算的方法,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枝的。
40÷2=20(枝)
8÷2=4(枝)
20+4=24(枝)
2、先分单枝的再分整捆的。
8÷2=4(枝)
40÷2=20(枝)
20+4=24(枝)
3、竖式计算。(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给予肯定。)
三、重点讨论竖式计算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教学时首先要教给学生除式的书写格式,(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到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到除号的外面。计算时从最高位除起)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面前的操作,理解商中的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4要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的算理。让学生明白“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
四、试一试
把48枝玫瑰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对于一部分掌握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操作,再用竖式计算。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后,怎样继续除。(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让学生明白余数1表示10。之后用18除以3,个位商6)
结合插花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插花方案。比如:平均插在4个花瓶中?
五、练一练
1.竖式计算
28÷2=75÷5=87 ÷ 3=56÷ 4=51 ÷ 3=91 ÷ 7=(计算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按照“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录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请看录象。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些人在做什么?(多媒体播放青岛的海滨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录象。画面定格为信息窗5)
师:多么热闹的场景呀!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类似的活动,你会去参与吗?你看小丽、小强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活动,老爷爷头发都白了还要坚持走完10000米呢。
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吧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学生观看录象,欣赏海滨木栈道的美景,感受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1、老爷爷以每分70米的速度走了30分,又以每分60米的速度走了30分。
2、老爷爷参加个人组建行活动,全程为10000米。
3、小丽一家每分走52米,走了47分。
4、小强一家每分走50米,已经走了47分。
5、参加家庭组织健行活动行程为5000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1)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景图中包含的所有信息。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老爷爷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而且要坚持走完全程,他的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习。刚才同学提出:老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边看图边独立思考,说出解题思路,并试着列出算式。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7030=2100(米)
6030=1800(米)
2100+180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2、70+60=130(米)
1303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3、10000-(70+60)30
=10000-13030
=10000-3900
=6100(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关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在观察算式的基础上总结规律。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活动三
师: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小丽和小强吧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算法。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独立想出办法后,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综合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学生与同位交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教师进行小结。
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五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63页的第1题,谁能说说第一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练习第1题,这道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球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买来了这么多体育用品,看书64页第3题,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买排球和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一个问题自己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第一排的运算顺序,同位交流第二排的运算顺序。
在练习本上做每排的最后一题。(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全班汇报了解到的信息。
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买排球和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买三种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买篮球比足球多花多少钱?
4、买排球比足球少花多少钱?
了解每个学生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一、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锻造学生的实践能力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所以该教材超越了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 超越了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 以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和相关提示, 引导学生自主选题。单元页的资料、插图和引言, 是从整体上设置的问题情境;在“确定选题”栏目下, 又引导性地提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 选择活动主题或研究课题, 并成立活动小组, 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 对选题进行论证和准备。这已经是一项研究性工作, 论证选题的意义、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 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 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出发,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教材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 注意了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活动, 注意采用了如考察、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座谈、会议等多种实施方法, 内容广泛涉及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领域, 包含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 每个单元尽管是一个主题活动, 但也都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做到了不同领域、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点,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立足学生的实践体悟,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中国教育不能培养出大师级别的人才。这在一定层面指出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偏重应试教育, 缺少实践教育, 培养的大多是应试学生, 学生没有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教材的编写与应用, 可以说是对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积极尝试和探索。教材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调查、服务、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 以增长社会经验。
教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设计, 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调查、服务、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 以增长社会经验。在亲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即使没有得到有形的成果, 但也经历了学习、探究、体验、生存、创造所必须经历的真实过程, 这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种向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质的回归, 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种体验性目标的价值一点不逊色于结果性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比结果性目标更重要。
为此, 教材成为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综合活动指南。从内容上说,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的基本关系和问题, 活动主题的设计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 充分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从形式上说, 各主题活动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实施, 体现形式和方法的综合性, 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提供丰富材料和真实情境,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使他们通过“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操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 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并将获得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和整合内化, 最终形成终生受用的个性化理论、技能和模型。
三、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教材的灵魂是创新。因为注重实践,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 而实践的最高境界是创新。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给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选择、拓展和创新的空间, 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构建开放的、生成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教材注重的并不是知识的系统性和资料的堆积, 而是注重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侧重于活动形式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例如, 对如何选题、调查方法、实验法、设计制作法等进行了具体指导, 注意了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 并要求学生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等。同时,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动手动脑, 随着活动的拓展和深入, 自然而然地升华到设计与创新的境界。在主题活动的选择和安排上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打破传统分科教学中的学科本位, 努力实现整体优化。在同一主题的活动层次和深度上,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差异,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在呈现方式上,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 不仅注意了从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角度展现学习内容, 而且从语言和版式上都考虑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尽可能以开阔的视野、精练的提示呈现活动内容;语言表述尽量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 使之亲切生动, 通俗易懂。书中还提出许多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 大量留白则给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留下空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在亲历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学生必然会随着视野的开阔和研究的深入而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拓展延伸中深化, 引导和激励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活动, 从中培养他们执着的研究态度和饱满的创造热情。
四、立足学生的认知实际, 以导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所选的内容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首先, 贴近各学段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注意从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 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而且注意到所设计的活动要关照到自然、社会与人生等各个领域, 关照到城市和乡镇农村等不同地域, 注意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套条件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使各种条件的学校都能开展, 都有条件进行。其次, 选用的活动内容具有典型性,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统一, 活动的展开过程是“导”而有度, “引”而不死, 既为师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方法和资源开发方面的指导, 又为师生创造性地实施此课程留有空间。再次, 在呈现方式上,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 不仅注意了从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角度展现学习内容, 而且从语言和版式上都考虑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尽可能以开阔的视野、精练的提示呈现活动内容;语言表述尽量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 使之亲切生动, 通俗易懂。书中还提出许多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 大量留白则给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留下空间。最后, 关照个体差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以一系列活动内容和方式来设计各单元内容, 不刻意追求逻辑顺序和知识的系统性。在主题活动的选择和安排上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打破传统分科教学中的学科本位, 努力实现整体优化。在同一主题的活动层次和深度上,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差异,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
摘要:冀教版综合实践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体悟、学习需要以及认知实际,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旨归, 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1、一个坏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200毫升水,一刻钟要浪费掉多少升水?
2、一个桶能装20升水,8桶水能装满一个水缸,问水缸的容量是多少?
3、一桶花生油的净含量5升,粮油门市一次购进这样的花生油2箱,每箱10桶,这些油共有多少升?
4、小红买了3袋250毫升的酱油,小丽买了1瓶1000毫升的酱油,他们谁买的酱油多?多多少?
5、若一个水桶用1500毫升的量筒装满水往里倒,20次可以倒满,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6、奥运会比赛期间小拉拉队员们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助威,小拉拉队员喊得口渴了,队长小明要求为拉拉队小队员买矿泉水,超市有大桶矿泉水,每桶5升5元,小瓶600毫升1元。全队共30人,小明共设计了两种买法:(1)全买大桶至少要买几桶,共要用多少元?
(2)全买小瓶共要几瓶要多少元?
二单元
1、商店购进6箱果汁共花了432元。鲜果汁每箱24瓶,每瓶鲜果汁多少元?
2.买11张桌子共用385元,买12把椅子共用276元。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多少元?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回答。
3、有两筐苹果,从第二筐中拿出10个放入第一筐后,第二筐还比第一筐多5个苹果。原来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多少个苹果?
4、玩具厂原计划加工860个玩具,必须在10天内完成,要想按时完成任务,每天至少要加工玩具多少个?
5、一列火车每秒钟行15米,火车长85米,通过215米的隧道(从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6、大客车限乘45人,租金450元每辆,中巴限乘18人,租金234元每辆,学校组织150人去青岛旅游,怎样租车最便宜?
7、毛毛给豆豆一个5升和一个3升的容器,让豆豆量出7升的水,并倒进一口锅中。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四单元
1、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2、某村去年水稻产量547612千克,小麦产量比水稻产量多4578千克,这个村去年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3、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上加号,使等式成立。4 4 4 4 4 4 4 4=500 期中试题
1、校园里有15棵冬枣树,从5棵树上摘下了280千克冬枣。全部摘完能收多少千克冬枣?如果每个纸箱装12千克冬枣,那么装完这些冬枣要多少个纸箱?
2、一堆沙子重138吨,如果用载重15吨的货车来运的话,需要这样的货车多少辆才能运完?最后一辆车运多少吨?
3、两堆西瓜共40个,如果从第二堆里拿6个放到第一堆里,那么两堆西瓜的个数就同样多。问两堆西瓜原来各有多少个?
4、超市运来20箱果汁,每箱24瓶,每瓶250毫升,这些果汁一共多少升?
5、学校有480名学生报名参加夏令营,将这些学生平均分成12队,每队又分成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五单元 六单元略 综合测试
1、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捐款,北京医药集团捐款438万元,床垫厂捐款26万元。北京医药集团的捐款是床垫厂捐款的几倍还要多多少万元?
2、将两个数分别四舍五入到万位都近似等于6万,已知这两个数一个大于6万,一个小于6万,且两数相差6,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一组即可)
3、两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50倍,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七单元
万位上的数为最小的合数,且万位上的数是千位上数的2倍,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是奇数,且能被5整除。
八单元
1、小英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平均成绩93分,语文、科学平均成绩86分,数学、科学平均成绩91分,小英三科平均成绩多少分?
2、我班有男生18人,平均每人种树5棵,女生20人,共植树62棵,这个班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综合复习
1、两数相除的商为3,余数为10,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43,求被除数和除数。
2、三年级有108人,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3、学校租了两辆客车分4次把240名学生送去参观博物馆,平均每辆客车每次运送多少名学生?
4、王冰参加考试,前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英语成绩宣布后,他的平均分下降了2分。他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5、红石村在山坡上植树,每一小队16人植树960棵,第二小队18人植树990棵。哪个小队平均每人植的棵树多?
一、认真研读教材文本, 选择典型的课文
新改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分为八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以Celebrate me为话题, 单元中六篇课文以这一话题为中心从谈论人的独特性、梦想、天赋等不同角度展开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到介绍自己和他人特点的写作目的。下面我以44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好读写课教学。
二、在和学生分享阅读时, 帮助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思维导图
授课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出文章写作结构。课文的写作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内容, 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支架, 学生就完成了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作文到写作结构清晰这样的转化。
[课例分析]
读写活动:读44课有关介绍Georgia的文章, 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
实施方法:
1.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介绍Georgia。
导入新课的同时讲授生词junior high school, Greece, Greek为阅读扫清障碍。
2. 第一遍快读, 回答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
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给出写作支架。
三、有效的整合教材内容, 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给出了写作支架, 学生有了写作的思路, 然而写什么样的内容, 怎样的语句表达才是正确的, 怎样语言表达更具有艺术性, 需要老师在读写课中认真对待。在44课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帮助学生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
[课例分析]:
教学环节一:抓住课前复习43课的环节, 归纳可以用来描述unique的be kind to, help others, look after, work hard等词组并展现在黑板上。
实施方法:
T:What makes you unique? (师生互动)
T:What makes them unique? (教师展示, 做搭配题, 归纳词语, 同时学习这些名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教学环节二:阅读学习44课, 归纳dream和talent的短语和句型。
实施方法:
1. 通过阅读回答问题归纳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T: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 (归纳talent:playing basketball和dream:to play basketball in the Olympics)
2. 通过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找出可以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型。
T: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at can use in your speaking and writing (归纳出了What makes…Unique?My Talent is…My Dream is…Nobody else in my class…等句型。
教学环节三:通过猜猜看游戏, 丰富用来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实施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 T:Let’s play a game.Look at the boy.His name is Jack.Can you guess?What’s his talent?What’s his dream?You can talk with your partner.I just give you three chances.If you guess it, I will give you a gift. (归纳出talent:singing, playing ping-pong, swimming和dream:to go to university, to be a teacher, to be a player)
教学环节四:通过拓展文章巩固写作结构, 丰富写作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在设计这堂读写课时, 笔者加入了一篇介绍Jack的文章, 拓展文章是以我的角度介绍别人, 让学生了解到介绍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拓展了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词汇和句型, 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词汇。
实施方法:
T:Do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about Jack.Read the passage.You will find it. (归纳出He will give them a hand。It’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makes him so popular.He is very happy because he can do something for others.等句子)
摘要:英语教材中课文是教学的依据, 除了具有语言功能以外, 还承载着话题和写作结构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和合理整合教材的写作资源, 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写作素材、篇章结构的构建、文体的范例以及表达技巧,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二是自身左右的认识。认识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选择了每个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场所----教室为素材,通过兔博士“观察教室,用左右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室中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呈现了师生观察、谈话的学习情境。由于描述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比较难,所以,教材特别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观察方向相同的引导情景,帮助学生认识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设计的目的,首先教室是所有学校现实的、学生熟悉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其次,教师的谈话,既丰富了教材的语言呈现方式,重要的是,体现了教材所倡导的师生平等交流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三是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和交流等活动,教师不需要再准备所谓的教学情景、教具与学具。
2.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班教室的现有资源,开展观察、交流活动。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表达,教师要给予引导。认识自身的左右,教材设计了“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的教学指导语,呈现了两个学生描述自身某些器官的情境图,如亮亮指着自己的右脚说:这是我的右脚等。这个情境,既是对蓝灵鼠教学指导语的进一步诠释,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引导。需要说明的是,同学间的互相指认左右的活动,教材设计了第2爷练一练的第2题。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况,在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右后,互相指认一下同学的左右。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第1课时《左右》。
位置关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左右”之前都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比如,中午放学分为左、右两路,上体育课向左转、向右转等训练,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都比较清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厚,竞争意识强。
教学目标
1、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
指出同学身体上的左右部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数学教科书图片、练习本图片、铅笔盒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2分钟)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请同学们保持安静,听清楚。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学生笑,有部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的。)
刚才有些同学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
二、体验感悟(3分钟)
1、认识右
老师: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吗? 学生:拿笔写字、拿筷子、提水„„
老师:我们的右手功劳真大,能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我们把右手边的方向叫做右。(板书:右)
2、认识左
老师:这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齐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呢? 学生:吃饭时用左手拿馒头,写字时用左手压着本子„„
老师:看来我们也离不开左手。我们把左手边的方向叫做左。(板书:左)
三、物品的左和右(13分钟)
1、老师:认识了左右以后,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呢? 谁来说一说?你能用左或右说出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吗?老师先说一个,黑板的左边有窗户,黑板的右边有门。哪位同学也来说一说呢?请举手回答。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很准确,看来你们对左右有了深入的认识。
2、老师:现在我们动手来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谁想来黑板上摆?(指名摆)其他
同学在自己桌子上摆一摆,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认真听。首先把数学课本放到自己的面前,再把练习本放到课本的右边,最后把铅笔盒放到课本的左边。(教师边说边巡视第一排同学摆 的结果)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说一说你摆的结果,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好,我 们再来听一听xxx是怎样摆的。大家和他/她摆的一样吗?你们真棒!
我们再来摆一次,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认真听。首先把练习本放到自己的面前,再把橡皮放
到练习本的左边,最后把铅笔放到练习本的右边。同学们摆得都很认真,现在同桌之间再互相
看一看摆的是不是一样呢?
四、身体上的左和右(12分钟)
我们平时也用左和右说我们身体的部位。(出示课件)
老师:这是我的左手,这是我的右手。那你们能用“这是我的什么”这样的语言来介绍自己身 上的其它部位吗?(若学生不明白,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选7人)老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现在是面对面的。伸出右手问:这是老师的哪只手?学生:右手
(如果学生回答左手,老师说: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老师慢慢转过身去,再慢慢转过来,再次问学生是哪只手?老师:老师的右是你们的左。)
老师伸出左手问:这是老师的哪只手呢?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老师的左就是你们的右。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老师的右是你们的左,老师的左是你们的右,我们的方向是 相反的。现在请同桌面对面说一说对方的身体部位。(1~2分钟)哪个组的两位同学想到前 面给大家展示一下?(选2~3组)
五、练一练(9分钟)
第一题:
老师从第一排某位同学桌子上拿起两种文具,现在请看老师的两只手分别拿的是什么?
学生:老师的左手拿的是橡皮,右手拿的是铅笔。
现在每个人手上分别拿两种文具,同桌互相说一说他/她的左手拿的是什么,右手拿的是什么。
哪个组的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2组)
第二题: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1)从左数第几位是丫丫?从右数第几位是红红?
(2)聪聪的左边有几人?(注意聪聪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多找几人回答)(3)这队小朋友你还认识谁?你能说说他/她的左边和右边吗?
六、总结(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平时我们可以用左手和右手来帮助分辨左和右。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我们的左右是相反的。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应用了左和右(出示身边的数学:我们平时出行要靠右行,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1. 情境性原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普遍规律, 同样作为词汇、句型运用规则的语法教学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 教师应将语法知识的呈现和真实有效的情境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创造交际性语言环境,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组织真实的交际活动, 把语法点和交际性语境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例如在进行一般将来时态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这样处理:T:What am I doing? (教师拿起粉笔边画直线边问学生) S:You are drawing.T:Yes, I am drawing a line now.Next I am going to draw a triangle. (教师随即画了一个三角形) Next I am going to draw a square. (随即画了一个正方形) What am I going to draw? (教师将该句型板书) S1:You are going to draw... (教师每次画一两笔, 让学生继续猜, 直到他们猜对为止) 这个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感知语言, 让他们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学习了一般将来时态, 同时明白了它的意义。
2. 操练性原则。
语言的学习, 离不开实践和反复操练。小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 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 适当点拨, 反复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再以将来时态的教学为例, 学习完“be going to do”句型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周六周日的活动计划, 创编小对话, 与同学讨论双休日的活动打算。此外学生还可以My Weekend为题写一段小作文。这种训练综合性强, 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说和写的能力。因此, 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替换扩展, 充分体现语法教学的操练性。
3. 趣味性原则。
孩子天性喜欢好玩的东西, 过于严肃机械的学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语法的学习相对枯燥和乏味, 从这一点上看,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 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 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 归纳出语法规则。利用直观课件或歌曲、歌谣呈现和操练语法项目, 是很好的方法。如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册第21课, 首次呈现了有关比较级的语法知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句式之后, 教师可以仿照《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 将本课的语法句型编入歌曲中:A train, a train is fast.A bus, a bus is slow.A train is faster, faster than a bus.这首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熟悉的旋律, 朗朗上口的歌词,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巩固了孩子们的课堂所学。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 英语语法主要体现在各种套语、句型以及为这些套语、句型而设计的活动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含有语法点的交际活动, 使语法点与交际性语境结合起来, 通过交际性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法规则。下面我结合一些活动, 介绍几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 用自编童谣记语法规则。
“语法通常是指有关语言正确性与规范性的使用规则, 是人们正确表达思想的规则依据。”可见语法的学习涉及众多语法规则。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些语法规则是抽象和枯燥的,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法规则呢?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可爱, 而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的歌谣恰恰迎合了学生们的心理和口味, 因此将枯燥的语法规则编入富有动感、有韵律的歌谣中, 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语法规则的有效手段。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 安排了序数词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有关序数词的语法规则, 我在教学中编创了这样的歌谣:英语序数词不难记, 掌握规则就容易, 1, 2, 3, 单独记, 字母“th”从4起, 8去“t”, 9去“e”, 拿来“f”代“ve”, 10以上的整十数, “y”要用“ie”来替, 结尾的“th”莫忘记。要是碰上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除此之外, 动词的现在分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等也可以编出相应的歌谣。我觉得采用这样的歌谣形式颂唱、记忆语法规则, 形式活泼, 易于上口, 好学好记, 比枯燥机械的题型操练效果要好得多。
2. 用表格教语法知识。
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七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学习, 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人称代词, 这样学生非常容易将物主代词和人称代词相混淆。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两类词合二为一, 为学生呈现如下表格:
此表格中每一个单词不再是孤立出现, 学生比较之后拎出来的单词都是一串三个, 对号入座, 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模式
众所周知, 语法的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我们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 又让孩子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下面以第八册第20课《Tomorrow We Will Work and Play》为例, 谈一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模式。
1. 引入与呈现阶段。
该阶段是语法教学的第一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小诗、歌曲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入某一语法现象。例如在执教这节课时, 我以自然的师生问候导入:T:Hello, everyone!How are you?S:Fine, thanks.And you?T:I’m happy today.Because I am going to teach you English and you are going to learn English from me.Are you happy?S:Yes.T:I’m happy.Because I will teach you English and you will learn English from me.课的开始, 由自然的谈话引入将来时态的学习, 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从而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由学生已经掌握的be going to句型入手, 让学生在概念上温故而知新, 为will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 操练与模仿阶段。
“语言的运用涉及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操练可以促进知识运用的自动化, 实现陈述性知识向过程性知识的转化。”在导入了由will引导的一般将来时态后, 我们可以设计有关的语法操练:第一项属于机械操练, 让学生完成快速替换练习:T:Who can say sentence like me?S1:I will wake up at 6:30.S2:I will wash my face 6:40.S3:I will eat breakfast after that.…这样的操练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又有效地练习和巩固了一般将来时态的句型结构。第二项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接龙游戏:S1:I will wake up at 7:00 tomorrow.S2:I will eat breakfast after that.…在意义操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难度, 将语言与生活相联系,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归纳与总结阶段。
小学阶段开展语法教学不是从语法到语法, 而要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后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正确指导之下再进行语言实践。接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大量语言材料和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探究式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由will引导的将来时与由be going to引导的将来时的联系, 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 教师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了由will引导的将来时的两种回答方式。T:I will play in the park after school.Will you play with me?C:Yes.T:Yes, we will.Follow me, please. (相机板书) T: (hold up skipping rope and say to S1) Will you skip?S1:Yes, I will.
T: (hold up some flowers and say to S2) Will you pick some flowers for me?S2:No.T:No, I will not.Because we can’t pick some flowers in the park.Follow me, please.C:No, I will not. (板书) T:Will you pick some flowers in the park?C:No, we will not.T:We can also say“No, we won’t.”
4. 交际与运用阶段。
其实, 学英语就像学计算机或学驾驶汽车一样, 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 最关键的是实践。在课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我安排了交际性操练, 让学生通过小组问答, 完成表格:
在意义操练的基础上, 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谈谈我们的暑假, 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 让他们在玩乐中运用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总之, 在小学阶段, 语法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遵循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模式, 科学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慕菊.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鲁子问, 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电建, 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冀教数学论文】推荐阅读: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09-07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0-18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课本11-11
冀教版数学应用题11-19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01-04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15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会理财06-07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12-2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期末复习重点09-11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