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共10篇)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篇1

艾滋病(AIDS)定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获得性指非遗传所致,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综合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

公认的HIV传播途径有三种

1.经性接触传播 2.经血液传播 3.经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预防AIDS最好的疫苗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与恐惧,因此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和改变不良行为,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学习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方法和技巧,是做好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国务院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要求

1、《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2010年)》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或以上学校的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

2、《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进一步强调“要特别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普及教育,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材料(品),开设专题讲座;普通初级中学要将上述有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3、国务院预防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明确了教育部门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中的职责:即负责在全国各类大、中院校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性教育,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大学、中学健康教育计划,在大学生中适当开展性安全知识的教育;支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外国留学生艾滋病的监测管理和出国留学人员宣传教育工作

预防母婴传播

1.有感染HIV机会的妇女,孕前、孕后做HIV检测,如HIV抗体阳性,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妊娠;2.新生儿做HIV抗体检测;3.感染HIV的妇女避免哺乳;

4.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胎儿从母体感染HIV几率可从28%降至8% 预防经性传播

A.禁欲

B.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保持专一的性伴侣 C.对方感染HIV情况不明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有些感染者在HIV进入人体内约2~4周时,可能出现类似流感一样的表现,如发热、肌肉疼痛和皮疹等,不会引起重视也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有这些表现。

艾滋病病人则发生多种疾病,如严重的腹泻、肺炎、结核病或某些癌症,最后病人因身体的衰弱而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无症状期或潜伏期)。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初期一般性感染消耗症状

持续发热(低烧)、盗汗乏力、慢性腹泻、体重下降; 中期淋巴结及神经系统检查的症状

浅表浅淋巴结肿大、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和瘫痪;

晚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以及全身衰竭恶病质等。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

1)需要输血时,要求使用经HIV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2)切不可染上使用毒品的恶习,特别不要与人共用注射器。

3)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就诊-----特别是不要到个体诊所注射、拔牙、手术。4)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美容,不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这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认识AIDS >>>>>

这些行为感染几率比较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人们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以下接触行为感染几率比较大:

1.与他们进行无保护性性接触。

2.输入污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植。

3.深接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出血或溃疡时,将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4.吸毒者共用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沙岭中学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篇2

艾滋病 (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 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截至2007年12月, 全球HIV/AIDS患者达3300万, 在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 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1]。现今在校大学生一般都在17~24岁, 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手段是健康教育。因此, 加强大学生AIDS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 大学生存在感染HIV的危险

目前, 艾滋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 由于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存在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性行为开始年龄低、性伙伴增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可能使大学生感染HIV, 危害身心健康。

1.1 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大学生中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有一定阻力, 学生普遍缺乏足够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正确态度和相应的防御技能。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在中学阶段开展了以性生理、心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 但缺乏心理、伦理方面的辅导和预防意外妊娠以及生殖保健服务知识, 内容尚不够系统、全面;由于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 大多数学生参与性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 在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以及全球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等客观现实下, 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 大学生受到HIV感染的概率增加。

1.2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病预防意识较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正值青春发育后期, 处于性活跃时期, 性观念正日趋开放, 性功能的日益成熟与性冲动的强烈刺激让性成为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较多, 有的发生过边缘性行为, 有的发生过婚前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时有的未使用安全套, 甚至在大学生中出现了男男性行为者 (MSM) , 这为艾滋病在大学生中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大学生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

2006年对白城市某高校51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 (1) 在艾滋病知识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知晓率方面, 男生艾滋病为84.52%, 女生为92.18%, 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缺乏准确判断, 易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慌, 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仍存在一些错误和模糊认识, 缺乏系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 (2) 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HIV/AIDS, 同情和关怀他们, 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恐慌心理, 歧视和回避HIV/AIDS, 不愿意与之交往; (3) 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 85%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了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而是用安全套, 有6.64%的学生承认有过性经历, 首次性行为较少使用安全套, 此群体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尚未有充分的警惕。因此, 加大高校AIDS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感染AIDS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2 政府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

自1985年我国报道首例AIDS病例以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AIDS的防治工作, 制订了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在法律法规方面,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为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 》,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 各高校都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2004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要求, 教育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 落实教学课时;高等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 不同程度地增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内容。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又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机制的重要性, 文件要求各类大、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机会, 动员学校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 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 集中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进一步部署各级学校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指标、行动措施与保障措施, 为不断完善高校AIDS预防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3 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预防机制

要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以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内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校艾滋病防制领导小组”, 负责制订学校“艾滋病防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艾滋病防制工作计划”;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 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 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把防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 确保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持联系, 使高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得到他们的长期帮助和支持。

3.2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的性知识、性态度、性观念和性道德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要通过多种形式, 加强健康教育师资AIDS防治基本知识和前瞻知识的培训, 使之胜任教学任务。

3.3 有计划地举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面向全体师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AIDS在不同区域的流行状况、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国家相关防制艾滋病政策;高校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AI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对待HIV/AIDS的态度、预防措施等;团委、学生会等相关部门要将AIDS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性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性道德教育, 开展安全性行为、男性责任感、女性自尊自重自爱等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活动中, 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一是学生以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为主线, 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活动;二是由团委、学生会牵头, 举办与预防AIDS相关的专题班会、专题板报、专题知识竞赛等教育形式,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意识, 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预防AIDS的良好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3 发挥媒体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大众媒体是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板报、网络等媒体。其中, 网络在健康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从网络上获得性知识的比例越来越高, 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 充实预防AIDS健康教育内容, 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要通过网络、电视讲座、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活动, 推动大学生预防AIDS健康教育的开展, 发挥大学生在艾滋病防制工作中的作用。

3.4 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健康教育的评价结果是进一步修订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AIDS预防机制的科学依据。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应分别对大学生进行AIDS预防知识、对HIV/AIDS的态度、相关行为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是高校在预防AIDS知识获取、态度和行为转变等方面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整个健康教育大纲和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任学锋, 余冬宝.艾滋病防治媒体报道参考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28.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基本知识 篇3

(一)基本概述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期间,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工作和生活,但能够传染艾滋病病毒给其他人。艾滋病病毒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和方法,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传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主要有: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与他人共享注射器静脉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患有生殖道感染或者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者婴儿。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传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在欧美为16%~20%,泰国为19%~24%,非洲25%~40%。

(二)流行状况

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每天有6 000育龄妇女和2 000儿童感染HIV,截至2003年估计有1 850~2 000万育龄妇女感染HIV,其中受到母婴传播威胁的儿童有250万,新感染儿童为70万,有1 400万儿童因为艾滋病成为孤儿,至今已有50万儿童因艾滋病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了75%。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全球已有3 7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近一半是女性。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专家估计截至2003年底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84万。中国艾滋病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走向普通人群,表现在妇女感染比例增加,随着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人数的增加,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必然会快速增加。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98年的15.3%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39%。在部分高发地区研究显示,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3%~0.7%。艾滋病感染途径中母婴传播的比率从1997年的0.1%增长至2003年的0.5%。我国部分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在艾滋病高流行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35%~50%左右,说明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形势非常严峻。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4个措施:通过健康教育、避免危险行为、安全性行为等方法,预防育龄妇女感染HIV;预防感染的孕产妇的艾滋病母婴传播;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PMTCT+)。国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通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开展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应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婴儿人工喂养等,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一)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预防及治疗HIV/AIDS的相关知识。

2.对普通人群和夫妇进行健康行为倡导和干预。

3.积极治疗性传播疾病。

4.减少不安全输血。

5.告知相关的可能给妇女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歧视和暴力。

6.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倡导避孕套的使用。

7.进行婚前保健和艾滋病检测,了解婚前感染状态,以利于婚育选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性伴感染。

(二)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非意愿妊娠

1.帮助育龄妇女了解其HIV感染状态。

2.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预防及治疗HIV/AIDS相关知识,包括母婴传播的预防。

3.向HIV感染妇女及其丈夫提供咨询服务,使他们充分了解母婴传播对本人、孩子和家庭的危害,对于今后妊娠能做出知情的选择。

4.提供避孕咨询,避免非意愿妊娠。

5.倡导使用避孕套作为避孕、计划生育和防病的理想工具。

(三)预防感染的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

1.向孕产妇提供充分的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2.确保HIV感染孕产妇能够得到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相关服务。

3.让孕产妇和家庭充分了解母婴传播的危害,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

4.对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

5.对继续妊娠者,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咨询、孕期保健、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服务。

6.提倡住院分娩,提供安全分娩服务,避免产时感染。

7.为新生儿安全喂养提供支持与咨询服务。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关怀和支持(PMTCT+)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主要是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提供综合的支持和关怀,其中又以社区提供产后支持和关怀为主。提供综合的关怀和支持使服务范围扩大和延伸,可以使孕产妇和家庭得到更多的健康保证,进而使更多的孕产妇自愿接受此项服务,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和他们的新生儿以及家庭。关怀和支持包括以下内容:

1.治疗和关怀护理,主要有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和姑息治疗。

2.社会心理支持,包括提供咨询服务、精神和心理支持、随访咨询和社区支持。

3.人权和法律支持,以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人权,包括HIV/AIDS患者的参与,使艾滋病患者能够得到基本的尊重,减少侮辱与歧视的发生。

4.社会经济因素的支持,主要是物质支持、多种渠道提高艾滋病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仅在试点地区开展,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规范的预防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他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为此,国家提出将预防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综合防治重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为预防工作的目标人群。国家为这一人群提供免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为孕产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预防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正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社会动员,形成多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预防体系。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通过加强孕产妇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产后随访等促进预防措施的落实。妇幼保健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承担辖区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培训、信息收集、汇总等工作。及时发现阳性孕产妇,并将情况报告疾病控制部门。疾病控制部门要对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的HIV筛查试验及确认试验给与积极的配合和指导,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孕产妇给与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承担助产服务及婚前保健的医疗保健机构,均要承担预防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并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

现阶段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主要包括:在各地区开展针对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家庭的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多部门参与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医疗保健机构应该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为孕产妇免费提供HIV检测服务;帮助艾滋病感染的孕妇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并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手术或者助产服务;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为阳性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预防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指导阳性产妇人工喂养;为婴儿免费进行HIV检测等。

为做好预防工作,医务人员在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时还应该注意严守职业道德,做好保密工作,在工作中注意职业暴露的保护。

预防艾滋病知识试卷 篇4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A.HIV

B.AIDS

C.HB 2.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A.6月1日

B.8月1日

C.12月1日 3.我国于哪一年发现首例艾滋病?()A.1981年

B.1985年

C.1990年 4.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正处于:()A.传入期

B.扩散期

C.快速增长期

5.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6.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A.循环系统

B.神经系统

C.免疫系统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多长时间(潜伏期)后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A.1-3年

B.4-6年

C.7-10年 8.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或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否结婚?()

A.不能

B.能

C.暂缓结婚 10.关于艾滋病疫苗正确的说法是:()

A.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了艾滋病的疫苗

B.世界上现约有80种艾滋病疫苗

C.目前世界上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 11.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A.鼻吸入毒品

B.静脉注射吸毒

C.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12.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A.共用剃须刀

B.共用茶杯和餐具

C.与艾滋病病人同一泳池游泳 13.预防艾滋病传染的根本措施是:()

A.坚持使用安全套

B.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关系

C.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14.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是:()

A.性乱人群、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

B.高收入人群、青少年人群

C.无偿献血者

1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A.血常规

B.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诊试验

C.尿常规 16.预防艾滋病是谁的责任?()

A.卫生部

B.政府

C.全社会 17.《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毒品是:()

A.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麻醉药

C.麻醉药品 18.国际禁毒日是:()

A.6月6日

B.6月26日

C.6月16日

19.吸毒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什么后果?()

A.突然死亡

B.休克

C.暂时昏迷

20.吸毒会导致生理机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是:()

A.自伤、自残和自杀

B.自伤、自残

C.自杀

二、简答题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育龄群众预防艾滋病知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B

2.C 3.B 4.C 5.C 6.C 7.C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A 15.B 16.C 17.A 18.B 19.A 20.A

二、简答题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实验证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都带有HIV。因此可知,HIV是经性接触、血液、母婴(围产期)、母乳喂养途径传播的。

2、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601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有那些危害,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

2、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

3、使学生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和文明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

2、黄岛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从1995黄岛区报告第一次报告8例本地HIV感染者(卖血者)开始,截止2009年12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71例,发病80例,死亡50例。2007年报告25例,2008年报告34例,2009年报告37例,2010年1-6月新报告25例。近3年,新感染者平均每年以30例以上速度增长。我区感染者中,绝大多数被动监测发现,按死亡病例比例(1:10)传染估算,全区感染人数不低于500 师述:同学们其实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艾滋病呢?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学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1、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1、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2、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3、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四)、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

(五)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后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师述: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六)、如何预防与控制

1、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2、小学生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三、课堂讨论

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

A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 远离毒品:不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 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4、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

A 没有区别

B 只是叫法不同

C 严重程度不同

D 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丧失免疫力的人。

5、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A 闻“艾”色变,远离艾滋病患者。

B 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 背后指指点点,见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马上躲。;

D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6、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 A 每年12月1日

B 每年12月6日

C 每年6月12日

D 每年12月16日

7、在下列几种体液中,哪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血液

B.汗水

C.精液

D.阴道分泌液

8、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些途径?(多选)

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9、下列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多选)A 到公共泳池游泳

B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 C 照顾艾滋病患者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总结 篇6

大关县翠华中学七年级149班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凝聚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艾滋病已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我国已步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对艾滋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在校长的领导下,我们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以今年艾滋病日主题为口号在班上进行一次艾滋病宣传主题班会活动。为了搞好艾滋病防治宣传周活动,我们149班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为了提高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利用主题班会宣讲以下内容: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利用课件、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们提供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过程,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总之,开展以班级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活动,教师和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了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应歧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今后,我们149班将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力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调查 篇7

湖北省十堰市2010年5月至7月对湖北医药学院这所高校随机抽取1600名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湖北医药学院8个专业的学生,共1600人,收回有效问卷1500人,其中男生918人,女生582人;

大学本科91.3%,大专8.7%;年级分布:一年级学生占17.5%,二年级学生占19.3%,三年级学生占25.7%,四年级学生占17.9%,五年级学生占19.6%。专业分布:临床医学系31.1%,麻醉系12.8%,护理系18.7%,影像系7.2%,检验系8.0%,药学系7.9%,公共管理系6.5%,口腔系7.8%。

1.2 方法使用IX项目设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表(E)进行调

查,问卷共25项内容,不记名、现场填写回收,所有资料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及态度:

100%的医学生听说过艾滋病,96.5%的医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93.7%的医学生认为防治艾滋病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需要全民参与;100%的医学生认为艾滋病患者有就医的权力,并且应该得到关怀;87.9%的医学生认为医生应该为艾滋病患者保密;87.4%的医学生认为艾滋病会威胁到自己的健康;12.6%的医学生认为不会。

2.1.1 关于医学生对艾滋病感染途径的认识:见表1。

2.1.2 关于医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认识:见表2。

2.2 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83.3%的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学校讲课内容,61.7%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报刊杂志,31.4%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14.1%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2.3 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预防艾滋病的情况:

97.3%的医学生知道在诊疗每个患者前要洗手,89.1%的医学生知道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应有保护性措施,64%的医学生知道自己手或其它部位被沾有血液的锐器刺伤后应采取报告制度等,只有29.1%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把所有患者认为是感染性患者。

2.4 医学生使用安全套情况:

初次性经历安全套的使用:35.8%的学生在初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男女间初次性交使用安全套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套的获得:药店或商店购买占2.5%,自动售货机上购买的占1.0%。

3 分析与讨论

3.1此次问卷调查表明:医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超过90%,但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只有68.1%,高年级学生尤其是进入实习期在临床工作的同学预防艾滋病观念较强,特别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专业如临床医学系、麻醉系、护理系、影像系、检验系、口腔系学生在工作中较好地预防了艾滋病经血液传播。医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时应视每一份血样及体液标本为污染标本,是做好HIV自我防护的关键[1]。医学生应同医护人员一样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学生的安全。

3.2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医学生性态度较端正,但性知识欠缺,婚前发生性关系也存在一定比例,首次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仅占1/3,说明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缺乏自控能力,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脆弱人群,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3医学生知道艾滋病会对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在无有效疫苗和药物控制此病之前,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2]。学校应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如板报、电视、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等,让每一个医学生学习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学习,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如果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是可以避免或降低这些威胁的,而且他们有能力采取这些行动,这些行动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3]。这些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肩负着向其他人或社会宜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任务,通过宣传,使人们自觉地改变危害自己健康的行为,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艾滋病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新明.泉州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2):933.

[2]武英,张思华.周蕾蕾控制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96-97.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篇8

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 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 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1.妊娠期的宫内感染可以通过胎盘或羊水传染给胎儿;分娩期经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感染新生儿;长期母乳喂养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和婴儿。

2.受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幼儿的感染,病情发展比其他途径感染或成人发展更快,由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婴儿近50%在1岁时发展为艾滋病。

3.垂直传播的药物预防包括妊娠期宫内感染的预防,分娩时的预防和新生儿出生后的药物预防。应将用药的方法、疗效、花费告诉孕妇,使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预防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HIV 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1.平均胎龄小(平均为37周),未成熟儿和超未成熟儿的比例上升,分别为33%,18%。

2.低出生体重、小头畸形、其他畸形发生率高。

3.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

4.CD4百分比率(或CD4/CD8)下降。出生时CD4<30%,早期出现危重病情比例增加3倍。

5.平均IgG水平高于非感染新生儿。

三、新生儿药物预防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药物预防的方法与母亲产前和产时采取的预防方法有关(母亲产前和产时预防方案见相关章节),详细了解母亲产前、产时药物阻断的情况是决定新生儿出生后选择药物预防的依据:

(一)AZT+NVP联合用药方案

1.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只服用一次)。

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二)AZT方案

1.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三)AZT+3TC方案

婴儿出生后8~12小时开始服用AZT 4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3TC 2毫克/千克体重,连续用药1周。

(四)维乐命(NVP)单剂预防方案

1.母亲按常规预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1次。

2.如果因某些原因产妇产前未能进行药物阻断,可参照以下方法阻断:

(1)产妇临产时服用NVP

服药2小时内分娩,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

服药2小时后分娩,则新生儿生后4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即可。

(2)产妇临产时未服用NVP

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3.新生儿在服用NVP以后1小时内出现呕吐,应及时补服一剂,并观察1小时。

4.服用方法:NVP有两种剂型,混悬液为10毫克/1毫升,(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剂)可直接滴入新生儿口中。

片剂为20毫克/片(2毫克/千克体重·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毫克/千克体重·次),用水溶化后,用小勺或奶嘴喂入新生儿口中。

5. NVP方案是最具有实用性且最便宜的方案。花费少是其最大特点。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NVP维乐命单剂治疗。

注 意

上述3种预防方法预防效果较好,但用药时间较长,依从性较差,费用昂贵。如果出现早产,预防效果也要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孕妇和新生儿的骨髓抑制情况。

四、喂养方式治疗

由于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 病毒,HIV病毒可以经母乳传播给婴儿,长期母乳喂养将大大增加传播HIV的危险性。所以在3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中,人工喂养是HIV病毒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

在人工喂养有困难的地区,应该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帮助HIV感染的母亲对婴儿出生后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坚决不要混合喂养。

(一)人工喂养

HIV感染的母亲在整个哺乳期中应为婴儿提供干净、安全、营养的母乳替代品。

1.人工喂养必须使用干净开水。

2.喂养的器皿(奶嘴、奶瓶、小勺、杯子等)必须保持干净。

3.确信母亲能按照母乳替代品的配置要求配置。

4.人工喂养食品的选择

(1)配方奶粉:根据婴儿不同胎龄、不同月龄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基本的营养物质进行了改良,更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人工喂养的首选。

(2)新鲜牛乳: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不能承受配方奶喂养的家庭,牛乳也是很好的选择。早产儿早期牛乳喂养,应适当稀释。在交通不发达地区可用牛乳制品代替新鲜牛奶。

(3)添加泥糊状食物: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从1/4个鸡蛋黄开始,逐渐增加米糊、粥等其他糊状食品。增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适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二)纯母乳喂养

如果母亲确实不能得到(购买、配给)干净、安全和营养的母乳代用品,或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人工喂养仍不能被母亲接受时,才可选择纯母乳喂养。若母亲选择纯母乳喂养,给予婴儿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由母乳喂养而致的传播。但应特别注意:

1.纯母乳喂养是指只用母乳喂养,不给婴儿吃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2.纯母乳喂养只能是短时间(3个月)的,长时间将大大增加感染机会。

3.建议纯母乳喂养不要超过4个月,4个月以后开始人工喂养,并逐渐添加泥糊状食物。这样既满足经济不发达地区HIV感染母亲的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母乳喂养HIV 感染的风险。在替换食物时应杜绝混合喂养的过渡。

4.如果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此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三)杜绝混合喂养

多项研究表明3种喂养方式(人工、纯母乳、混合喂养)中混合喂养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最高。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应避免混合

喂养。

《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工作总结 篇9

我校积极响应卫生局2015年6月25号的会议精神,于本学期初,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与班主任做好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具体工作是按如下设计进行的:

一、三个年级的学习日程的安排

2015年9月9日,由贾副校长和政教处主任安老师组织初二全体学生与班主任在本校阶梯教室学习,电教主任张老师摄像,由政教处干事兼心理咨询室王老师,来引导大家一起探究学习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知识,临下课前看了疾控中心刘科长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内容。效果不错,除入场外用一节课时间。副校长贾老师激动地说收获管多了,同学们收获也很多。当第二天疾控中心刘科长又去初二年级贾老师的班做讲座时,同学们还是那样的想听、想学习。各班在课后分发学生读本,并填写了问卷调查,也让学生做好给家人、邻居、朋友等的宣传。目的是为“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和谐家庭、稳定社会”等做贡献。

第二天,也就是9月10日开完教师节大会后,由于下雨,所以初一年级全体学生与班主任就在大会现场举办学习活动,电教副主任侯老师摄像。遗憾的是没有在已经准备好的阶梯教室,所以没能看上刘科长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内容,看再有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如果有,一定加以弥补。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际采访”的形式了解到学生的收获也不少了,祝贺与祝福他们,也让初一年级学生做好宣传工作,明确达到的目标等。

第三天下午,也就是9月11日吧,由鲍副校长和年级主任李老师组织初三全体学生与各班主任,在准备好的阶梯教室学习。没想到这个年级领导重视,班主任也特别当回事儿,所以提前约定了张老师录制视频,仍然由王老师引导学习。所以特别感谢领导与各班主任的重视、也特别感谢同学们的配合默契,为艾滋病的零病例共同努力,远离疾病、珍爱健康、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良好效果。(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填写了问卷调查报告,学校将三个年级的问卷调查看了后存档)

二、学习方式的安排

学生入场后,先给同学们留10分钟左右的看书时间(大致浏览,获取信息),再留5分钟左右的交流时间,这里的交流不是探讨疑难,而是交流刚刚知道了什么内容,目的是为今后的预防与宣传工作做好铺垫。接下来大致明确成人所学读本与学生所学读本的异同,然后对照学生所学读本的目录,先来个整体感知,在整体感知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谈话交流把重点知识边回顾边举例说明,一方面,为了加深师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为了平时留心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当怎么想、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好宣传与预防工作等?之后播放疾控中心刘润玲科长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内容,巩固重点知识,解释与探究疑难部分,期待自学或者再一次机会的学习,同时做好“感谢领导与班主任重视、感谢同学默契配合、感谢摄制组领导辛苦工作、做好宣传与预防工作的口号”等的结束语。

三、重点知识的掌握

(一)认识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区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根据全国、全省、全市、全区、乃至全世界艾滋病病例的危害与预防来引起人们足够的了解与重视。

(二)日常生活中学会识别危险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做好宣传与预防工作。

尽管医学专家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但是一旦发现周围有艾滋病病人,也不要太可怕了,在预防艾滋病传播途径上加强注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犯、同性恋,远离毒品等。

总之,各个年级的学生与班主任暂且认真学习了,其他科任教师和有关领导待同学们与班主任,在学习或工作之余互相转达,做好宣传与讲解。希望我们能携起手来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活学活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健康人。

平鲁三中:

政教处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篇10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一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该病毒的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12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体,但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期间外表上看不出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能通过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就进入了“发病期”,成为艾滋病病人,可出现长期低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3、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提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4、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会复制,文字嘴上残留的血液量微乎其微,远不足以引起传染。目前还没有有关蚊子活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5、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感染的危险是可以降低和避免的

—学会识别正确、健康的性知识来源,不要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上获得相关的性知识。

—青少年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恋人之间应彼此忠诚,要对自己健康和生命负责,对他人健康和生命负责,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婚前性行为对彼此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坚决抵制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

6、拒绝毒品,预防经注射毒品传播艾滋病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但因成瘾而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使人丧失理智,危害家庭和社会。

—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人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口吸毒品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静脉注射毒品。毒品会减低人的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从事危险的性行为。

—交友不慎、好奇、不相信毒品的严重危害、不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要坚决拒绝尝试毒品,在诱惑面前说“不”。

—与怀疑有贩毒或吸毒行为的人交往会增加沾染毒品的危险;在娱乐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交友,要三思而后行。

7、避免不安全注射或输血,预防艾滋病经血传播

—不安全和不必要的注射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原因之一,因此能通过吃药治疗的疾病就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疗的就不要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去污行医执照的个体诊所打针、输液、补牙等。

—就医时,应当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以及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眼、矫正畸形等次破皮肤的手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及有可能次破皮肤的日常生活用品。—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要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帮助他人止血时,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徒手接触血液和伤口,要用干净的手绢、纸巾或乳胶手套等物品进行应急处理,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8、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国家实施免费和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

—及早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利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有利于及时治疗、延缓发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传播。

—一旦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测。

—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包括:

发生过未使用安全套的高危险性行为,如与感染者的性行为、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

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歧视或冷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但不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反而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未经本人同意,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份,对其个人状况乱加猜测、肆意散布,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

—青少年应当尊重和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尊重和关心她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会导致他们隐藏和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不去寻求或不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这样既不利于病人就医,也不利于预防病毒传播。

10、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全面了解相关信息,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二次元作业下一篇:爱的教育孩子共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