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名字叫红》有感(共5篇)
柏宇航 山羊老先生
近来读书,要么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要么是为了工作需要,大都理论性较强。想换换脑子,同时也想稍微提提自己的文学修养。好吧,我说实话,其实,就是想看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想找找的当年那种感觉,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那种忘了自己的感觉。
在上学的时候,几乎每次心里不舒服,或者说是遇到点挫折,具体点,就是考试考不好了,就想逃。可能逃到哪呢,当时比较“装犊子”,作为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还偏偏要享受“孤独”,所以往往就是逃到小说里去,暂时地麻痹自己。其实,就是进入小说那个“虚幻”的世界,跟着故事,跟着剧情,跟着主人翁走,就像在梦里一样。在那个初高中的年纪,麻痹自己的同时,往往还能从主人公身上汲取一些力量,还可以作些摘抄,作为后来写情书的素材,哎,又说实话了。像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务虚笔记》,陈忠实的《白鹿原》、刘慈欣的《三体》……,让看的不让看的差不多都看了(当时学校有些小说不让看,还好我语文老师对我格外开恩)当然,梦总有醒的时候。哎,鲁迅先生,有时候还是很让人讨厌,因为喜欢说实话:“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扯了半天,又“装犊子”了,现在的我,并未没遇到挫折,也没有想逃避,就是想回忆一下过去。平时喜欢看窦文涛的《圆桌派》,恰巧一期叫做“魔鬼藏在细节中”,听到了他引用了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其《我的名字叫红》中的一段话:
你们这些幸运的识字者,一定常碰到这种事:一个不识字的人求你帮忙读一封她收到的情书。尽管被你知道最隐私的私事会让信的主人十分难堪,然而由于信的内容实在太惊奇、刺激且叫人心神不宁,在扭扭捏捏中,她会拜托你再读一次。你再读一遍,到最后,你把那封信读了又读,结果你们两个都能背下来了。不用多久,她会把信抓在手里,问你:“他是不是再这里写下了那段话吗?”或“他这里是说这个吗?”等你指出正确的位置,她会凝视着那里的字母,虽然还是看不懂,但她凝视弯曲的笔迹时会任由眼泪滴到信纸上,有时候我会感动到忘记自己不会读也不会写,只想冲动的抱住那些不识字的姑娘。
我去,这细致入微的描写,简直了,行了,就它了。(读完了,更是强烈推荐哈)
于是,买了一本《我的名字叫红》(插图注释本,沈志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全书546页,大概35万字。先看目录,第一感觉:这是啥啊?怎么都是这种句式,比如我是…… 而且,上来第一节,就“我是一个死人”,再往下看“我是一条狗”,再看“ 我的名字叫黑”,“我的名字叫红”、“我是一棵树”,“我是一枚金币”,“我是一个女人”,“我的名字叫死亡”……光看目录我感觉,这书,没有买错,应该有意思(其实人家是2006年的诺奖获得者)。当然,从书的装帧来看,也很不错,尽管我买的是二手书,品相也还行(建议看这个版本,其他的没看呢,哈哈)。
我有个毛病,一个小说一旦开始,就没了“自制力”,从“我是一个死人”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名字叫黑的青年12年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一桩谋杀案。一位苏丹的细密画师高雅被人谋杀,尸体被扔进一口深井。画师生前接受了一项苏丹的秘密委托,与当时其他三位最优秀的细密画家(蝴蝶、橄榄、鹳鸟)分工合作,用欧洲的画法精心绘制一本旷世之作。而他的死亡无疑与这项秘密任务有关。
黑,当年青梅竹马的美丽表妹谢库瑞早已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但孩子的父亲上战场后音讯全无,她的小叔哈桑,也爱恋着她。于是她搬回家中与父亲,也就是受苏丹秘密委托的长者(人们都叫他姨夫)同住。黑的来访打破了谢库瑞一家原本的平静。紧接着,谢库瑞与黑幽会的同时,她父亲也在家中遭人杀害。所有牵涉其中的画师都人人自危。谢库瑞略施小计(应该说非常有心计)解除与前夫的婚姻关系,与黑闪电结婚。但是对黑提出要求,要想正常生活必须找到她杀害她父亲的凶手。于是,黑便开始想办法调查。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大师与黑把能搜集到的秘密绘制的图画都拿来一一比较,试图找出凶手偷走最后一幅图的原因,这当中,他们面临了毕生绘画生涯的最大冲击,西方透视法笔下的所有图像都令他们感到了对神的亵渎,他们没能找到凶手的蛛丝马迹。幸好,高雅先生的尸体旁留下了一幅草草绘就的马,这匹马有个不易被人察觉的缺陷裂鼻。他们请所有的牵涉罪案的画师重新画一副自己心中的马,试图找出相似的两幅,狡诈的凶手居然逃脱了大师的审查。无奈,大师和黑请求进入苏丹的宝库,查看宝库里收集的各种画册与国外的绘画赠品,找出裂鼻马的出处和画派。大师在苏丹宝库中饱览绘画珍品,最终心满意足地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也作出了谁是凶手的判断,但是错了。
黑从宝库出来后拜访三位画师,最终找到了真凶,凶手夺下了黑手中的匕首,刺向了黑。凶手急匆匆赶到码头的路上,黑的情敌,也就是谢库瑞的小叔,哈桑,()误认为凶手是黑的同伙,杀了他。最终,黑与谢库瑞完美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本身跌宕起伏,每个标题都有其内在逻辑,所有的表述都是第一人称,即使是死人,即使是钱,即使是书,即使是一直寻找的凶手,都会进行表达。叙述的角度一直在进行转变,我们的思路也被不断地打断、阻隔,直到整个故事结束,我们再重新思考回过头来,才有可能获得对整个故事有整体系统逻辑的印象。换句话说,上面对故事的概括,只能是看完之后,才会有一个整体认识。
另外,此书,给我最大的感触,还在于其本身所展现出来的复杂的文化背景。尽管全书一直在讨论以贝赫扎德为代表的“赫拉特画派”与法兰克技法影响的“伊斯法罕画派”(P69)的差异(P519),但是从本质来说,是上帝的视角与人的视角的转变,也是东西文化或者说东西方文明的的一种交流与碰撞。与此同时,对于苏非神秘主义教义以及大量的典故(比如菲尔多西的《列王记》、内扎米的《五卷书》:《霍斯陆地和席琳》、《雷莉与马列农》、《秘密宝库》、《七美图》、《亚历山大记》等经典文本)也需要有相当的了解,对于我们这个故事,对本书所表达的内在意涵理解的会更加深刻,也更加全面。
补充背景知识,本书还需要再读。
初读,也做了适当的摘录,如下:
我出生前就已经有着无穷的时间,我死后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活着的时候我根本不想这些。一直以来,在两团永恒的黑暗之间,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里。P
1当你热爱一座城市并且时常漫步探索其间时,不仅你的灵魂,就连你的身体,也会对这些街道极为熟悉,以至于多年之后,在一股或许因为忧伤飘落的轻雪所引起的哀愁情绪中,你的腿会自动带着你来到最喜爱的一个山丘。P11
当我望着人们的脸孔时,发现许多人之所以自以为清白,只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干掉一个人。很难相信大部分的人比我正直而高尚,只是基于命运的小小扭转。最多,他们显得更加愚蠢,因为他们还不曾杀过人,而如同所有的白痴,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心地善良。P21
如今我已到了这把年纪,明白真正的尊敬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源于各种不同的规矩和顺从。P
32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P42
一封信不只是靠字来说出想要说的话。信就好像一本书,可以用闻、摸和摆弄来读它。所以,聪明的人会说:“看一看这封信都说了些什么!”愚笨的人则说:“看一看这封信都写了什么!”读信的关键不是看字,而是要看信的全部。P
52理智的人会立刻明白,无望的爱情怎么样都是绝望,他们会在明白了心中那条非理性的界限后,快刀斩乱麻,礼貌地宣布:“他们认为我们门不当户不对。”P56
我的寂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故事。本来是应该是某个故事的一部分,然而我却像秋叶一样,从那里漂落。P6
4我不想成为一棵树的本身,而想成为它的意义。P68
一幅画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它的美,让人了解生命的丰富多彩、仁爱,让人尊重真主所创造的缤纷世界,让人了解内心世界与信仰。P78
绘画是思想的静寂,视觉的音乐。P80
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P8
1越看那些一丝不差地重复同一个故事的完美图画,他们就越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而他们的快乐也融入了故事中黄金时代的幸福时光。P8
4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因此如果没有老死一说,人们就无法察觉到还有时间这种东西存在,而人们也总是以同样的故事和绘画描绘我们的世界,仿佛时间根本就不存在似的。P9
5记得即表示知晓你所看见的,知晓即表示记得你所看见的,看见则表示无需记得的知晓。P10
3所有伟大的画师,在自己的画里,都一直在寻找潜藏于颜色中、超越时间外的那种深邃的黑暗。P10
3一位细密画家,在得到了安拉永恒不朽的景象之后,永远无法再返回到那些为生命有限的寻常人所画的书页了。他说:“当失明细密画家的记忆到达安拉身边时,那里是绝对的寂静、幸福的黑暗,以及一张白纸的永恒无限。”P108
失明是幸福的境界,那里不受魔鬼与罪恶的侵扰。P108
所有的不幸中,最悲哀的不是年华老去,不是娇容不再,也不是失去丈夫或者生活贫穷,而是生活中不再有任何人羡慕你。P120
一个城市有多么大,色彩有多么丰富,就意味着里面都多少角落可以藏匿一个人的过错与罪孽;城市有多么拥挤,就意味着有那么多的人可以让犯罪的人藏身于其中。一座城市的智慧不应该以它有多少学者、图书馆、细密画家、书法家和学校来衡量,而应该以几千年来暗巷里神不知鬼不觉的犯罪数目来评估。依照这个逻辑,毫无疑问的,伊斯坦布尔是全世界最优智慧的城市。P137
只有财富、权力和传说中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才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其他一切只不过是忧虑、别离、嫉妒、孤独、敌意、眼泪、谣言和无止无尽的贫穷。
有时候说出事实的真相,会使人变得不真诚。P20
5常常,在经历了一场灾难之后,我们都会这样: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孤注一掷,不在乎自己会显得多么荒唐可笑,我们会祈求一切能像从前一样继续。P218
一段难堪的回忆,那就像一幅轮廓清晰但色彩早已褪去了的图画。而此时此刻,我却像活在一场清晰但已褪了色的回忆之中。P219
当你画一个拥挤的场景时,通过任务的眼神和他们的位置,使得文字意义中的张力幻化为一声优美永恒的呢喃。我一遍一遍地看你的图画,就为了倾听那一声呢喃。P226
我听到了你们要问的问题:身为一种颜色是什么感觉?
色彩是眼睛的触摸,是聋子的音乐,是黑暗吐露的话语。因为千万年来,从各类书籍、家什中,我听到了灵魂的细语,如同风中的窸窣呢喃,请允许我说,我的抚触就好似天使的抚触。一部分的我,严肃的那一半,捉住你们的视线;而欢愉轻松的另一半,则在你们的凝望下飞入天际。P250
爱情随着婚姻而来。别忘了:结婚前燃烧着的爱情之火会随着婚姻熄灭,只留下一片荒芜忧郁的废墟。当然了,结婚后爱情也会消失,不过快乐将填满它的空缺。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急躁的傻瓜结婚前就先坠入爱河,燃烧热情,耗尽所有情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爱情是生命中最崇高的目标。
真正的目标是快乐,爱情与婚姻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它而使用的手段:一个丈夫,一栋房子,小孩们,一本书。P258
只要灵魂继续保留记忆,空间的限制便不存在。只有当一个人脱离了时空的牢笼,他才明白生命是一件束衣。P310
马站在我面前,像一匹真正的马,然而我的内心某处依然明白它只是一幅图画。陷入真实与虚幻的两难境地,让我有点恍惚,内心莫名其妙地涌起一股完美无缺之感。
橄榄: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那匹骏马。P366
蝴蝶: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变成了画出它的伟大的前辈画师。P369
鹳鸟:当我画一匹骏马时,我就是我,仅此而已。P37
2唯有通过关爱、留意、热情与同情,才能一窥人间的美与神秘。
书本,我们总误以为它能带给我们安慰,其实,它只是为我们添加了一种深沉。P4
51一个艺术家的技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留心眼前之美,严肃记下最微小的细节,并同时往后退一步,把自己从庸庸碌碌的世界抽离,仿佛望着镜子般,自远处冷眼笑看凡间的世界。P489
我已故的母亲安慰我,告诉我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童年时受到责打的恐吓与摧残,从此一蹶不振,她说,因为责打扼杀了他内心的恶魔;另一种则是幸运的人,责打只是吓阻并驯服了他内心的恶魔,并没有扼杀它。虽然后面这种人永远不会忘记童年的痛苦记忆,但他从受到的责打中学会了如何与心中的恶魔相处,因而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够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会结交朋友、分辨敌人、察觉背后的阴谋,并且,让我再添一项,使他画得比任何人都要好。P501
只有一个生活漫无标的人,才可能如此轻易地暴露自己的秘密。P504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我的名字叫红,竞争,乱伦
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源自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它讲述了一个弑父娶母的故事。这一情结是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体验的不同,所导致孩子与父母形成一种三角关系,与它同性的一方变成了它的竞争对手。它表现为对同性父母的爱,对异性父母的嫉恨。众所周知,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在现代文学批评众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做为其重要构成之一的“俄狄浦斯情结”更是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我的名字叫红》概述
《我的名字叫红》是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帕慕克赢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召唤他回来的是他的姨夫,也正是他在12年前逼迫黑远离故乡。此时回到家乡的黑迎接他的除了多年前被阻隔的爱情,还有一桩接一桩的谋杀案。姨夫大人受苏丹之命集合当时最优秀的细密画家以完成一部旷世之作,但是过程中困难重重,镀金师和姨夫大人先后被人谋杀。黑虽然成功迎娶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恋人,妻子却要求黑必须找出杀害自己父亲——姨夫大人的凶手之后才能与自己同床,与此同时他们的爱情还受到疯狂爱着妻子的前夫的弟弟的阻挠,谢库瑞的儿子对黑也抱有敌视态度。最后凶杀案水落石出,黑与妻子也获得了真正的结合。
二、“俄狄浦斯情结”在《我的名字叫红》中的体现
书中“俄狄浦斯情结”在谢库瑞、她的儿子们身上都有所体现。谢库瑞在她的章节中向读者袒露她的父亲非常疼爱她,对她“百般呵护”。谢库瑞与黑的爱情迟迟不得圆满其中一个最重要得因素就是姨夫大人的从中阻挠。12年前,他将黑与谢库瑞的爱情扼杀在萌芽状态,黑被迫背井离乡。12年后他怕女儿结婚后留下自己一人而反对她再婚。姨夫大人对谢库瑞说“你打算带着孩子离开,让你年迈的父亲孤身一人吗?”“我不要你离开我”。姨夫大人对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使得谢库瑞对父亲产生了一种“俄勒克特拉情结”。于是谢库瑞在知道父亲和女奴哈莉叶之间有不正当关系后,对哈莉叶产生了一种仇恨的情感,认为哈莉叶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操控她,并“成为屋子的女主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的性的驱动力,是个体释放的由生物能转化成的心理能,性本能支配着整个有意识的生活,且这种本能无视价值判断、道德良知和现实环境,只是一味追求享乐。因而谢库瑞在为死去的姨夫大人换干净衣服时,“克制不住自己,朝父亲的下面瞄了一眼”。然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一般来说,孩子对异性双亲的爱慕到了一定年龄会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并随着自己个人人格的形成和社交的增多而被压制。随后她立刻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已”,这是因为谢库瑞始终还是受到意识和理智性的压抑和限制。
谢库瑞的丈夫在四年前失踪,她生活的重心就完全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母子之间异常亲昵。哈桑的骚扰让谢库瑞不得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父亲的家中,母子三人相依为命。谢库瑞对孩子们也是宠爱有佳,她也表示:夜晚降临时,与孩子们一起呆在家里,多美好呀!自小缺乏父爱的关照,使得谢库瑞母子三人关系异常密切,甚至在谢库瑞嫁给黑的多年里,每晚都与儿子们同床共枕。谢库瑞同黑结婚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她的孩子且将他们视同已出。得知杀父仇人橄榄的死讯之后,谢库瑞和黑共赴云雨的之时,谢库瑞发现带给她欢愉的“却是我的儿子们在庭院里互相吵闹咒骂的快乐唧喳声”而非丈夫给自己带来的性的快感。母亲对儿子教养方式和态度的不当导致乐谢库瑞的儿子奥尔罕对母亲有着强烈的独占欲。在小说的第十六章里,谢库瑞问奥尔罕:如果邪灵王国大的苏丹出现,他的愿望是什么时,奥尔罕回答他不要谢夫盖和他们在一起,也不要父亲,并且要求母亲在他长大以后嫁给他。这里奥尔罕对母亲的爱慕展现无疑,对母亲充满专一的深情,且对母亲生成了乱伦的欲望。奥尔罕应证了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的观点,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以完全占有自己的母亲。也正是由于对黑的嫉妒,奥尔罕在“他”的小说中“夸张了黑的散漫”;对于分享了母亲的爱的谢夫盖他则把他“写的太坏”。
谢库瑞的另一个儿子谢夫盖对母亲的感情也相当敏感。在面对继父黑的时候,谢父盖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父亲是被黑杀死的,在无意识当中对黑有着强烈的排斥感。当谢库瑞和他谈起黑的时候,谢夫盖还没有原因的哭了起来。黑与谢库瑞结婚以后,谢库瑞希望他俩可以叫黑父亲,但回应她的是满院子的寂静和远处野狗的“伤心痛苦地嚎叫”,这似乎也象征着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伤心而痛苦。在母亲的新婚之夜,谢夫盖追问母亲黑晚上会睡在哪,还不断的向母亲求证她晚上会和以前一样和他们睡在一起。当黑表现出对他的关心爱护想去拥抱他时,他却站的远远的,拒绝来自父亲的呵护。
三、《我的名字叫红》中“俄狄浦斯情结”产生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是建立在孩子对异性双亲的乱伦欲望上的,这些欲望又是由内部产生的,但笔者认为该情结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对于谢库瑞,她的“恋父情结”出现有以下几点原因:1.内因。在弗洛伊德看来,随着幼儿的“性趣”转移到她的父亲的身上,女孩就进入了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的状态。此时女孩发觉自己因“被阉割”而不如别人,便在幻灭中从她受过类似“阉割”的母亲那里转向希望吸引她的父亲。2.父亲对谢库瑞的态度。姨夫大人曾经还有三个儿子,可是都被真主“一个个从身边带走”,于是乎父亲将全部的父爱都投注在女儿的身上。父亲对孩子一切有意或无意的,有益或无益的接触都对女儿造成一种“诱惑”,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对于再次回到自己身边的女儿,姨夫大人的态度也是充满诱惑性的,他渴望女儿可以陪伴在自己周围,甚至公开对女儿宣称:我不要也不允许你嫁人。谢库瑞儿子们“恋母情结”形成的原因则是:1.内因。关于幼儿期男女对象之恋,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淫阶段,无论是男是女,他(她)的第一个爱的客体都是母亲。男孩所体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是对父亲的态度充满矛盾,对母亲专一的充满深情。幼儿时期母亲的照料并伴随着的身体上的接触,把男孩引向一个想与母亲结婚的无意识欲望。2.外因。 (1) 生活环境的驱使。孩子的第一个性爱对象是哺育他的母亲的乳房,因而母亲的怀抱能给他带来安慰和庇护。谢夫盖和奥尔罕自小由母亲一手带大,几乎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2) 母亲的态度与教育方式的不当。丈夫的失踪,使谢库瑞有夫等于无夫;对孩子们来说,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形象,有的仅是这个名词,等于他们也失去了父爱,有父等于没父。独孤的母子三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依为命,这也造成了在精神上与母亲有一种割不断的联系。在丈夫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谢库瑞的梦告诉我们她无意识的愿望:她的丈夫,孩子们的亲生父亲已经死了。长期与母亲的亲密相处,每晚与母亲同睡一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习惯。谢库瑞再婚后,孩子们依然对她提出同床的要求,本该拒绝他们的母亲却顺从了孩子们的无礼要求,但是她又必须尽到作妻子的义务,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每个中午,当阳光从百叶窗间渗隙透入房里时,我们就做爱,并且最初几年是伴着谢夫盖与奥尔罕的玩耍声。通过这种奇特的“和谐”,谢库瑞得以每晚与孩子们同睡。
四、结语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俄狄浦斯情结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人类已有的道德观念而言,它是一种罪恶。它躲藏在我们无法察觉的地方。乱伦的欲望也由此产生。《论语·微子》对乱伦的解释是“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乱伦本泛指一切违反常理的行为,现专指近亲间的通奸行为。性的诱惑,使人类在明知纯种繁殖的危害的同时还是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无论是西方神话还是东方传说,我们都可以找出许多乱伦的事例。为了防止乱伦成为事实,人类试图用法律或道德筑起一座屏障,以杜绝此现象的发生。谢库瑞的理智战胜了情感,为自己窥视死去父亲的下体而感到愧疚、羞耻。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儿童经由成人的教育中,社会的各种文化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他们的意识当中。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抑止这种畸形恋情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对于父母来说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鼓励男孩崇拜、尊敬自己的父亲,女孩贴近母亲,并最终形成和谐的家庭气氛。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智慧, 刘烨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翟飚译,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3][奥]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林克明译, 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伍晓明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吴光远、徐万里: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帕慕克;叙事技巧;多视角
中图分类号:I37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203-01
帕慕克在小说中对多视角的运用处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在小说中,帕慕克对超越死亡这种叙述视角作了巧妙的处理和运用,其二,小说中不同的人和物对其叙述视角进行了多重性的承担,其三,在小说中,同样也运用过了单体双重视角这种叙事形式。
一、超越死亡的叙述视角
在帕慕克的作品中,他对超越死亡这种叙述视角做了灵活性运用,在前期的所有小说当中,超越死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也做了这样一个假象,即无法描述用铡刀铡下人的脖子的瞬间的那种感受。作为每个亲身体验那种死亡的人在那瞬间后边失去了生命,这种超越死亡的感觉是无法进行描述的。在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作者往往是通过一些灵活的再次复活对人物死亡的一种感受进行表达。但是从帕慕克小说中我们将看到,他往往让已经失去生命的死尸进行说话,例如《我的名字叫红》的开篇,便应用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语句,帕慕克让变成死尸的人物突然出现为自己的死亡情形以及死后的一些感触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描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便突破了生死界限,同样通过这种手段,一方面可对凡人的一些生活状况及复杂感情进行叙述,同样也能对死亡世界的一些感触和情形进行描述,使得凡人世界和死亡世界相互融合,进而让虚幻的空间和世界开始变得有生命、变得真实起来。当然,通过超越死亡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对人物生前以及死亡之后的一些情形进行描述,同样也可使得整个故事变得真实而富有虚幻性,给读者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从帕慕克小说的总体效应上来讲,作品从一开始便给广大读者带来种种相当悬疑的事件:究竟谋杀我的凶手是谁?为什么凶手会对我如此狠毒的手段将我置于死地?通过这样的描述方式,使得整个小说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起来,给读者一种继续读下去的激情。同样,这种描述手段也是帕慕克的一次挑战,即为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界所发出的一次挑战,并对其进行改变。
二、多重视角人物构型
从帕慕克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单单是活人或者是死人能承担叙述视角,同样事物也能承担叙述视角。在《我的名字叫红》中有二十个叙述视角,其中,人物视角较多。凶手、姨夫以及“蝴蝶”等都担当着故事的叙事视角,他们对自身所见的还有所闻的事情进行一一讲述,除此之外,在这篇小说中同样也有物充当故事的叙事视角,其中,充当这些叙事视角的物有植物以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帕慕克把人物和事物通过对等的方式进行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富有中国哲学味道。不管是人物,还是事物,这种味道均能在它们的身上看到。对帕慕克的小说详细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小说中的所有事、所有人都是故事所要叙述的核心。特别是在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情在小说中充当叙述视角时,这些人和事不是故事的核心就是观察文学艺术与现实的核心。帕慕克通过这种叙述视角,不断的为广大读者描摹了一幅精彩的故事动漫。在这幅故事动漫中涵盖了多种哲学、人性以及爱情和宗教等含义,同样在帕慕克小说中的物,也赋予了一定的特性与现实意义。
三、单体双重视角叙事
帕慕克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人们将我称为凶手”,对杀害姨夫等人的所有过程及其杀害的原因进行了叙述。在《我的名字叫红》这篇小说中,他不断的对自己杀害总管和姨夫等人物进行叙述。就以凶手的角度来讲,他谋杀姨夫等人的唯一的理由即为“为了土耳其整个画坊的前途”,不管是从哲学、宗教、绘画方面,还是土耳其现实的理由,在他看来,他对这些人物的杀害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管是“蝴蝶”,还是“橄榄”,他们均为土耳其这同一个国家的画家,以姨夫大人为领导,“蝴蝶”和“橄榄”等人都为苏丹进行着一次额画卷的制作,对于“橄榄”来讲,他只是绘画人员当中的一员。“橄榄”是一位相当用功且非常成功的画家,对他来说,他都能从哲学层面上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及精神文明、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精髓及制作方式等进行一次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橄榄”在做事风格上显得相当谨慎,从始至终都没有显现出一点点蛛丝马迹,他在无人知晓的时候总是加倍努力,旨在将自己在绘画上的造诣推向一个新的制高点。“橄榄”在最后一幅画卷上,用自己的画像替换了本该属于苏丹画像的位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变成一个永垂不朽的画家。对于所有具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讲,这就是他们唯一在人性上的特点及弱点之体现。“橄榄”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同样在某一层面上对他内心深处的一些矛盾与惊恐进行了一次体现:其一,“橄榄”具有贪婪地一面——他希望在绘画上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绘画风格,用自己的画像替换了本该属于苏丹画像的位置;其二,“橄榄”有挽救画卷的崇高精神。这两点彼此交融,从某种意义上将反讽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小说讲述的情节来讲,实质上“人们叫我为橄榄”与“人们称我为凶手”为具有同一身份的人,一直到作品快要结束的章节中,作者才将这两种看起来是两个不同角色的人物进行了统一,这给广大读者创造了一种豁然开朗的面貌。通过对双重叙事视角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变得更富有神秘感,可以说,通过这种艺术处理,能为小说的整个结构与人物性格创造一定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帕慕克在小说中对叙述技巧的灵活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为现代小说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帕慕克在小说中对叙述技巧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对小说叙事美学的一次挑战,帕慕克通过多角度叙事,超脱了以时间为中心线路、以全知全能这种传统的叙述手段的种种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位故事的叙述空间创造了发展的动力。帕慕克对叙述视角的灵活处理,除了为小说换上了新装外,同时也为小说文学界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M].沈志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无疑取得了各方面意义上的成功,堪称经典著作。时至今日,惊艳绝美的画面和真挚动人的剧情依然值得赞叹。而其中《夢灯笼》《前前世世》等电影原声带,也被不断传唱至今。
但今天我想介绍的《你的名字。》并非是电影,而是以书面形式展现的,以书为载体、用文字方式所表达的。
这本作为小说的《你的名字。》正式由导演新海诚编写。
尽管新海诚本人也觉得电影才是最佳的呈现方式,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按捺住提笔的欲望,小说甚至还比电影早三个月完成。说是“原作小说”,倒也不为过。
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电影无异,讲述了宫水三叶与立花泷之间穿越时空的灵魂交换和生死拯救。两个天差地别而又向往改变的年轻人在梦中灵肉交换,从震惊、茫然到好奇、兴奋,两人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中渐生情愫,但交换却在某一天戛然而止。
从疑惑到渴求,男孩最终踏上了追寻之旅。梦境与现实交织,真相渐渐浮现。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不仅仅是三年的时光错位,更是绚烂陨星下的毁灭阴影……
最终,男孩拯救了过往,两人终又重逢,共同问出那埋藏在心底里很久的话语……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艘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找妻子,一天早晨,父亲削苹果,忽然船剧烈的摇晃起来,刀子插入他的胸口,六岁的女很害怕,想过去扶他,父亲推开女儿的手说没事,以后三天,父亲像以前一样给女儿记蝴蝶结,他们快到了,女儿子群众找到了妈妈,而父亲已经去世了,尸体的结果出来了,唯一的解释就是窗口太小,在议论中,有一位老人给他们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爱。
【读《我的名字叫红》有感】推荐阅读:
读《我的和谐家园》有感10-19
读我的母亲有感11-01
读《我的生活与工作》有感06-06
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06-26
我的名字300字作文07-25
我的名字叫父亲随笔10-11
我的名字的由来和故事作文05-24
把我的名字唱出来大班教案06-20
我的名字叫坚强作文500字10-03
请记住我的名字中考命题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