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施工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灾后重建施工(精选8篇)

灾后重建施工 篇1

安陆市通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万肖线、大宋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项目经理部

施工总结

由安陆市通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安陆市万肖线、大宋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在监督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本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克服了山体滑坡、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便道狭长,洪水泥石流等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下面将本标段的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万肖线起于万肖线孛畈街道桩号K71+125处,沿现有老路布设,止于万肖线河德桩号K92+825,路线全长21.7KM。

大宋线起于大宋线雷公汤冲,沿现有老路布设,止于大宋线雷公沈家桥,路线全长5.261km。

本工程于2017年2月6日开工,2017年6月5日完工。建设单位:安陆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孝感市公路工程设计院

监理单位:湖北中交公路桥梁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安陆市通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2、工程内容及数量

铣刨沥青砼路面73407.96 m2,挖土方9940.22 m3,回填土10023.75 m3,土工格栅3360 m2,M7.5号浆砌片石排水沟16168.76 m3,M7.5号浆砌片石边沟321.3 m3,MU40片石C35盖板边沟10006m,M7.5浆砌片石护坡15531.94 m3,M7.5浆砌片石挡土墙738.3 m3,毛碴垫层1292.14 m2,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0725.83 m2,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4891.51 m2,乳化沥青封层179558.44 m2,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251557.8 m2,泡沫沥青冷再生128297.9m2,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79558.44 m2,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79273.44m2,C35水泥混凝土面层73575.36 m2,培土路肩66040.08 m2,现浇砼路肩8456m,水泥压浆3719.37m3,波形梁钢护栏5390m,路面标线9498 m2,轮廓标1028个,里程碑26个,示警桩6320根。

二、机构组成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按照精干高效、统一负责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由李艳霞任项目经理,由彭海军任项目总工,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按期优质完成合同工程。

三、工程质量情况

1、质量控制措施:项目部建立以总工为首的管理网络,实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逐级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按规范组织施工,按规程进行操作,按标准进行检查的原则。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及时反馈,重要质量信息要及时上报项目总工,对反馈的质量信息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施工中工程质量自检情况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工地试验室对施工跟踪检测,施工材料必须经过试验检测达到规定标准,才允许使用,并且由工地试验人员进行现场测定。

3、对完工质量评价:本工程合同段评定得分98.4分,质量等级合格。分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安全设施三个单位工程,其中,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砌筑防护工程三个分部工程,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路基工程单位工程得分98.1分;路面工程对每个结构层都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合格,路面工程单位工程得分98.7分;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轮廓标三个分部工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合格,交通安全设施单位工程得分98.4分。

四、工期保证措施

1、按中标通知要求,及时进场,早准备,早开工。

2、配置足够的施工队伍和成套的机械设备,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3、制定详细的分项工程的计划,严密组织、统筹安排,各工序紧密衔接。

4、逐级分解工期目标,实行工期、质量奖惩责任制。

5、特殊材料、构配件提前采购,雨季和春季前集中备料,材料和构配件合理储存。

6、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完善检测程序和制度,各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加大设备投入,选择性能先进,效率高产量大的机械,做到匹配合理。

8、采用网络技术动态控制,适时调整施工部署,优化施工方案,做到资源优化均衡,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高度重视。

9、协调好周边关系,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强道路养护,保证物流畅通。

10、严格遵循“月初计划制定,月末检查、总结、分析”工程例会制度,根据项目管理软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五、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情况

1、建立安全文明生产自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检室主任任副组长,各项目专职安全员任组员。为安全文明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对该项目都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并建立安全生产台帐等。

3、抓好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工作。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各生产班组,班组与各参与人员均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了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明确了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并制定了安全文明施工奖惩制度。

4、开展日常安全文明施工检查例会工作,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公司安检室汇报,公司安检室每周五进行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一周来安全文明生产落实情况,存在隐患整改清理,并布置下周安全文明工作目标计划。

六、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便道和临时设施,严格办理征地手续,现场布置必须整洁新颖、规范统一。

2、拌合站、预制场场地硬化、封闭施工,设置垃圾箱、污水净化池。

3、施工驻地、生产区均设置污水沉淀池,经净化后定点排放,严禁向河流排放污水、废水。

4、生产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池和垃圾箱,垃圾及时回收外运。

5、机械、车辆加强保养,设置防漏油、漏水设施,禁止废油、废水抛洒。

6、生产区必须隔离封闭,拌和站和预制场设置隔音屏障。

7、选用低噪声的机械,加强机械保养,降低噪声,禁止多机同步作业。

8、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道路场地经常清扫,洒水降尘。

9、水泥采取罐装,对于砂石料隔离覆盖。

10、车辆统一覆盖运输,易挥发的液体采取桶装,易扬尘的粉状固体宜袋装或罐装。

11、机械和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七、取得的荣誉

施工期间,在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帮助和领导下,我合同段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管理的优势,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施工组织、技术、质量控制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好评。

八、施工体会

1、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我合同段综合性强,合理安排、工序组织衔接是争取施工工期的关键所在。

2、施工便道长,材料运输困难。自进场以来,超前计划、组织,对所需材料进行采购,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施工中断的问题。

3、地质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

4、施工场地狭小,制约施工。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全面展开。从地势相对开阔地带争取场地,为施工班组提供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

5、地质灾害频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雨季是常有的事,面对灾害来临,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首先转移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我合同段在施工期间末发生重伤、死亡事故。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超前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制定相应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修正,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提高。

安陆市万肖线、大宋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项目经理部

灾后重建施工 篇2

甘肃省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BWSG2施工合同段路面基层设计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水泥稳定砂砾土 (部分路段未设) , 面层设计为3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热拌沥青碎石。做好热拌沥青碎石下面层施工是防止路面病害和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

陇南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 BWSG2施工合同段处在康县 (湿热代表性更强) , 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 沥青路面受水侵蚀和冻融损坏的几率大, 所以对沥青碎石路面面质量层要求就更高。我们每一位建设者都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灾后重建工程中, 坚持技术规范要求, 严把质量关。

1 施工准备

1.1 选购经调查试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备料, 矿料分类堆放。

1.2 做好配合比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试验, 合格后方可开工。

1.3 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恢复中线 (下面层施工时) 。

1.4 对基层经行清扫, 下面层施工前两天在基层上撒透层油, 然后做稀浆封层。

1.5 试验段开工前28天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 配备好试验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

各层开工前14天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进行试验段铺筑, 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 并检查压实度, 沥青含量, 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

2 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的拌制

拌合站开盘后监理工程师安排现场监理进行旁站监理, 并且督促拌合站试验室对沥青原材料和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及时进行抽检。

2.1 各类集料分类堆放, 对每个料源进行试验, 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2.2 出厂后的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 无花白料, 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不符要求时不得使用, 并应及时调整。

3 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的运输

3.1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

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 (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l:3) 混合料, 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3.2 从拌合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 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3.3 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 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3.4 已离析、硬化在运输车箱内的混合料, 低于规定摊铺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通知承包方予以废弃。

4 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的摊铺控制

4.1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 应检查确认基层的质量。

当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 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铺筑下封层时, 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4.2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

4.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并应根据沥青标

号、气温、摊铺层厚度选用。摊铺温度现场监理旁站控制。

4.4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 由试铺试压方法或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确定, 本工程在1.

15~1.30之间。松铺厚度现场监理旁站控制。

4.5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 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4.6 可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摊铺不得中途停顿。摊铺了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 如因固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 监理工程师应立即通知承包方停止摊铺。

5 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的压实及成型

5.1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

5.2 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

5.3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 (包括成型) 三个阶段进行。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定。

5.3.1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 现场监理应旁

站抽检, 碾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 压完全幅为一遍。

5.3.2 复压应紧接在初后进行, 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 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

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 不宜少于4~6遍, 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并无显著轮迹。

5.3.3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压路机碾压, 不宜少于两遍, 并无轮迹。路面压实成型的终了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4 接缝

半幅施工一般不能采用热接缝, 冷接缝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后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 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 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 碾压新铺层10~15cm, 然后压实新铺部分, 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 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6 结论

S307线车流量大, 又无法改道, 所以半幅施工难度特别大, 这对沥青碎石混合料 (AM) 的运输和碾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BWSG2施工合同段路线长, 拌和设备有限, 所以运距较远, 施工困难更多。但是无论有多大困难, 参加灾后重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动摇, 力争把灾后重建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为此, 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沥青碎石下面层以下, 基层和底基层同面层一起承受车轮反复作用, 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整体质量, 所以为保证灾后重建的每一米路面质量, 不能忽视路面施工的每一个层次和环节。

摘要:针对陇南湿热地区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热拌沥青碎石路面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进行论述。

寻找“灾后重建”之路 篇3

中国资本市场曾造就了许多连西方发达市场都望尘莫及的“奇迹”。

从蓝田神话到德隆帝国,从东方电子到格林柯尔……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这些名号都曾显赫一时。他们的管理模式曾被写进商学院教程,业绩曾被誉为市场丰碑,他们所创造的“辉煌”,至今后无来者:

琼民源的股票一年内翻了10倍,东方电子给股东创造的价值以年均137%的速度增加,堪比辉煌时期的微软;蓝田股份一只鸭子的年产值可以抵得上两台彩电,而唐万新的德隆系,曾掌控1200亿资金!于是,这些企业的股价节节攀升,诸如“业绩黑马”、“行业龙头”等溢美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虚幻的光环!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不断完善,这些企业在证监会的严查之下相继走下了神坛。真相大白之时,市场一片哗然:琼民源、蓝田股份依靠制造虚假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东方电子通过炒作职工股抬升股价、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德隆系则有近九成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资本原罪?

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曾经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变成了“问题企业”,资本原罪让它们顷刻间声名狼藉,债台高垒,罚单压顶,索赔接踵……在唾沫与镣铐交相袭来之际,它们的生存举步维艰。于是,它们中的很多,就这样轰然坍塌,并彻底、永远地倒了下去,成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耻辱柱。

当惨痛的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摆在面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到了沉痛反思的时候。

事实上,德隆系的唐万新标榜“发现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却大肆涉足金融业;口口声声强调“我们一直是做实业的,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并不想被名声所累”的周益明,真实的想法却是“原本打算‘捞’上几亿元后,就让明伦集团破产,以便抽身退出。”在不同场合都强调“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的顾雏军,把科龙电器当作自己的“提款机”,通过格林柯尔系公司占用科龙资金达6.8亿元,致使科龙2005年巨亏约36.94亿元,创下了上市公司2005年亏损之最。

难道真的是资本市场让这些曾经一手将企业带上巅峰的企业家走向了毁灭?

管理挑战

“其实这些企业的手段都不高明,无非是造假与资本炒作。这都是企业行为,并不应归罪于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破产法》起草小组成员王欣新告诉《中外管理》,资本市场上通过造假或资本运作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司空见惯。“但在深层次,这是企业管理的问题,根源肯定在企业内部,这是企业缺乏完善管理结构的必然结果。”

银广夏与德隆系的垮掉极具代表性:在本身管理构架并不完善、企业文化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逐富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企业一旦被资本的虚幻诱惑冲昏头脑,盲目更改发展战略和方向,盲目自我膨胀,势必让企业陷入困境。

“银广夏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宗旨是什么,都好像是些没用的东西。”一位从银广夏离职已经五年的中层干部对《中外管理》如是说。在他看来,银广夏的失败是必然的:没有企业文化作基础,被资本冲昏头脑,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扩张,势必走向灭亡。

无独有偶,栽倒在资本运作上的德隆系,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也遭遇了“刹车失灵”。鼎盛时期,德隆的产业横跨“红色产业”(番茄酱)、“白色产业”(棉花及乳业)、“灰色产业”(水泥)和“黑色产业”(汽车制造业和机电业),资产以百亿计,“德隆”的旗号如日中天。而唐万新这个金融王国,却建立在90%的资金是贷款的基础上,最终难逃资金链断裂而毁于一旦。

纵观在资本市场上大起大落的这些企业,虽然涉及产业各异,崩盘后的境遇也不尽相同,但其东窗事发之后,面临的却是同样风雨飘摇的境遇:丑闻揭穿必然引发高层震荡,企业战略乃至运营戛然受挫,人才严重流失和管理真空随之而来;因为作假或关联交易,引发巨额债务让企业不堪重负;市场信誉因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诚信崩溃而岌岌可危;同时,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更让投资者变得如惊弓之鸟,对企业的未来信心全无……

一切似乎都在反复印证马太效应的冷酷:越有,就越有;越没有……就越没有。

救赎之路

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倒下去的企业令人扼腕,但在困境中坚持下来并重新站立的企业却更令人钦佩。

摆在它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为以前的疯狂错误埋头“买单”。

在中国,为这些问题企业预留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资产重组,二是变法改制。重组,意味着必须引入优质资产,使企业具有足够的债务偿还能力;而变法改制需要更大的魄力,企业要自己承担所有债务,彻底变革原有管理模式,改变企业形象以挽回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

據王欣新教授介绍:由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没有完善的破产退出机制,所以重组是大多数“重灾”企业采用的债务清偿办法。换言之,对于亏损严重或者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重组的方式更为适合。

曾是德隆系旗下三大支柱之一的新疆屯河,在德隆系崩塌之时背负了巨额债务。在中粮集团加以重组并出资注入优质资产后,才转危为安。而1990年代末名噪一时的东方电子,在谴责声中风雨飘摇。但企业管理层认定自身完全有能力自我救赎时,选择了变法改制的路,通过推行全新的“精进管理模式”得以脱胎换骨。

但无论重组抑或是改制,摆在失足企业面前的几大问题,都必须逐一解决。

通过重组方式引入优质资产、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通常是上市公司“灾后重建”的第一步。只有在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东山再起才能不仅是黄粱一梦。

紧接着,面对主营业务市场信誉受损,企业的营销势必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但失足于资本市场的企业,并非产品运营上注定一无是处。因而削减不相关产业,专攻熟悉的主营业务市场,往往是其韬光养晦、东山再起之道。

管理匮乏的企业不可能长久,缺少人才的企业难有竞争力。在问题企业通过止血自救能够重新站稳脚跟之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构架与人才结构变成了当务之急。

但不可逾越的是,资本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投资者,同样是问题企业复活必须要爬过的一座喜怒无常的大雪山:只有让投资者接受,问题企业才真正算被市场重新接受,才能重新做人。因此,问题企业在事发后应尽可能地减少投资者损失,充分向投资者公开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以期逐渐恢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信心。

道虽迩,不行不至。与东方电子和中粮屯河一起奋斗在“灾后重建第一线”的企业还有很多:银广夏削减不相关产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ST勃化联手外部资产变身创业环保,重新成为投资热点……正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枭雄的背影

德隆系唐万新、格林柯尔系顾雏军、东方电子的隋元柏……资本市场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其结果也同样是被资本市场所摧毁。而那些黯然离场的资本枭雄,虽然没有留下优美的背影,但他们的教训将被牢记,时刻警醒后来者,不越雷池半步。

幸运的是,他们的黯然离开,并不意味着问题企业的终结。重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根本杜绝对于资本市场的贪婪与短视,是那些“灾后重建”的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

灾后重建局长讲话) 篇4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9.4”暴雨洪涝灾害全县受灾情况及下一步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以安排。后边,高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一、全县洪涝灾害受损情况。

9月以来,我县出现了大范围、大面积的降雨过程,特别是9月6日至18日,我县连续出现了以中到大雨为主的强降雨过程,降雨量达到209.3毫米,接近年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一,致使全县14个镇、社区、187个行政村、11857名群众受灾,部分民宅、道路、农作物受损严重。尤其是zzz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0户、72名群众无住所。据统计核实,全县共发生3处山体滑坡,倒塌房屋、窑洞829户、2096间,损坏房屋2363户、6461间,倒塌围墙7979米,冲毁河堤4310米、县乡村道路21.8公里、排水渠18285米、桥梁9座,6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受灾农作物4509亩,苗圃400多亩,蔬菜大棚139座、猪舍25间、果库2座,受损校舍338间、7283平方米,供电、移动、电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0多万元。

二、措施得力,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14个调查组,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县直有关部门参与,奔赴受灾一线,查看受灾情况,安臵受灾群众,督促指导救灾工作。

一是迅速行动,妥善安臵灾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立即带领民政、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深入灾害现场,现场指挥干部群众开展救灾,并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临时住所、救灾帐篷安臵等方式,及时组织群众撤离滑坡地带、危窑危房等危险区域,并在第一时间安排好帐篷、衣被、米面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全县共转移安臵灾民2028人,发放救灾资金22万元、转移安臵费2.86万元、帐篷39顶、棉被230床。

二是加大力度,准确核实灾情。9月18日,由县级领导带队,抽调民政、水利、卫生、农业、住建等部门领导和业务干部,组成14个工作组,分赴各乡镇,逐村逐户核查灾情,掌握了全县受灾基本情况,并及时上报了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9月20日,由县住建局牵头,县民政局、各镇、社区配合,抽调5名领导干部和10名技术人员,组成5个受灾房屋签定核查组,对全县的倒塌、损坏房屋、窑洞进行了核查,并对受损房屋做出了签定,摸清了底子,建立了台账,为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统筹兼顾,扎实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为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县政府果断决定,由县财政列支200万元,保障救灾工作经费所需,并组织县农业、林业等部门,指导农民群众加强农田和农作物管理,将受灾损失降至最低,督促县交通、电力等部门扎实开展了病险路段、桥梁修复除险、供电设施维修等工作,确保交通安全、供电正常、通讯畅通。

面对严重灾情,县委、县政府应对得力,措施得当,受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确保了全县零伤亡,灾民心安宁,社会稳定。

三、严把政策,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目前,临近入冬,灾民的冷暖吃住问题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10月10日,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我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灾后重建实施方案,请镇、社区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时有序推进重建任务。一是坚持群众自建、政府补助的原则。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予以适当补助,鼓励和动员社会群众互帮互助;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规划受灾群众的安臵点。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住建局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居民住房质量和设防标准;三是坚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根据房屋损毁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确定补助标准,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对“五保户”、“三孤”人员、特困户给予倾斜;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将受灾民房重建修复与实施危房改造、扶贫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采取异地搬迁和就地重建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购房臵产,积极创业,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五是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确定重建对象,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明确目标任务:各镇、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把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统筹安排,积极协调,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于急需住房的必须于2011年12月底以前完成重建、修缮任务,确保入冬前搬入新居。集中重建的必须于2012年5月底前完成重建任务。

(三)资金补助政策:民房恢复重建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给予适应补助。一是对居民房屋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法居住、需要重建的,每户补助2万元,其中中省补助1.5万元,市上补助3000元,县上补助2000元;二是对居民房屋需要修缮的,每户补助1900元,其中中省补助1400元,市上补助300元,县上补助200元;三是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要求不在重建,由县民政局组织在县中心敬老院和各镇、社区敬老院集中供养,确因条件限制不能集中供养的,实行“交钥匙工程”,由镇村两级组织包建,建设资金在中省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市、县按3∶2再补助1.5万元,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四)严格工作措施: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镇、社区政府是农村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这次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尽快成立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安排部署,夯实工作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负全责,具体抓,班子成员齐上手,配合抓的强大工作合力,为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规划,细化方案。各镇、社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切合实际的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要统筹规划重建点的水、电、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证同步实施。三是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各镇、社区要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集中重建与原址重建的数量,并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拍照(照片要求户主站立于倒损房屋前),建立受灾民房重建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四是核定对象,落实到户。要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并张榜公布,镇、社区人民政府审核并以文件形式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五是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目前,已十月过半,有效建房时间已不足两个月。这次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镇、社区,要统筹安排、倒排工期、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在开展摸底审核的同时,对急需住房的重建户、修缮户要督

促尽早开工,确保赶入冬前顺利入住,安全越冬。同时,要加强对建材供应、施工组织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灾后重建施工 篇5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篇6

今年,红卫乡抢灾后重建和云雾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思路、转变作风、整合机构、狠抓落实,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1、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在2003年“4.24”、“8.29”连续遭受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重点突破,使中心小学顺利迁建,政府门口1500米河堤、8座便民桥、226户集中安置点、183户454间到房户和49户三无户建房、3处自来水工程、移动机站、农电网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恢复水毁农田300亩、堰道15公里,恢复乡村公路80公里,新修组级公路12公里,不仅改善了发展条件,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更加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收入4432万元,增长31%;林业95.59万元,同比增长1.7倍;牧业369万元,同比增长1.9倍;粮食产量2620吨,增长65%。全年养蚕1750张,创产值80万元,新建桑圆300亩,推广方格簇501万片,老劣桑改良500亩;生猪存栏4580头,出拦2802头,同比增长58%,大畜牧存栏1137头,出拦376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2490头,出拦1096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拦0.86万只,同比增长15%;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

3、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初,红卫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抽出3万余元资金对春耕生产进行扶持,使农民喜获丰收,全乡粮食产量达2620.1吨,油料产量65吨。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富余劳动力科学技能培训3次,达8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乡共输出1510人,同比增长1.97倍,拒调查以创产值450余万元,同比增长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7元,均增430元。

4、退耕还林质量提高。目前,以完成6.5万亩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5800亩,其中荒山造林43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经县林业局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完成2所校舍恢复重建,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六好”活动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6、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合理重组政府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组成6个服务队,进行转变工作作风,处处考虑群众利益,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标,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各服务队长期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把手帮助群众生产,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枪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工作,为加快我乡建设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5年全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00万元,增长25%;完成固定投资650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同比增收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控固在95%以上。

2005年全乡的工作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主线,枪抓机遇,积极做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协调、服务性工作,为云雾山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围绕两个增长,即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生产,推广科技含量,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一村一品特色乡域经济新局面。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达到县乡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同时对桥涵建设,堰渠的恢复,饮水设施,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抓对象。

4、对传统产业蚕桑、畜牧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要丛科技上、规模上、效益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我乡传统产业的潜力,使传统产业为我乡支柱产业。

5、继续加大劳务输出这项新型产业的开发,要引导富余劳动力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掌握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创收。

6、加大烤烟种植面积的落实,力争全面完成县下达我乡烤烟生产任务。

7、继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激化干部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红卫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其主要措施是:

一、改革现行政府运行机制。

(一)打破干部现行管理制度,实现双向选择、实行工资待遇与各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避免部分干部整天人浮于事,工作不能深入,影响整体工作积极性。

(二)鼓励部分干部带薪从事企业、产业入股经营,实现产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到村任职。

汶川市场灾后重建 篇7

“优先恢复重建与群众基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市场服务网点及流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结构优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为灾区生活和生产秩序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市场服务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专项规划》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商业网点“建起来”

不仅仅是要让商业网点“开起来”,更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把市场体系建得更好。

杜忠华是四川彭州市隆丰镇新润社区“老邻居板房直营店”的营业员, “社区里有500多户居民, 和我家一样, 很快要搬进修建好的新房子。”新的期待在杜忠华的内心洋溢着:“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在镇里建起了一家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板房店撤了以后, 她将到那儿去工作。

从帐篷商店到板房超市, 灾区商业网点的恢复最初是从满足最基本生活需求出发的。如今, 确保商业网点“升级”成为灾区市场体系重建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地震中, 四川省有5000多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和‘放心店’受损, 这些网点已经全部恢复, 保证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今后, 在每个永久性集中安置点, 至少要建设一个便民商店。”四川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刘祥超说。

在四川, 商务部指定的15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 正成为市场体系重建的重要力量。

必需品“送上门”

无论是生活用品, 还是钢材水泥等重建物资, 灾区需要的都要“送上门”, 而且要保证价格平稳。

为了在第一时间恢复灾区的商品供应, 绵阳市工商局按照“安全、及时、简易、适用”的原则, 选定市场全部垮塌的绵阳高新区永兴镇、普明街道办、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北川擂鼓镇, 规划建设了4个应急市场, 安置商户1018户, 保证了灾后商品供应。

水泥、钢材等物资是灾后重建的“必需品”。虽然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省1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受损, 但建材市场整体上供求平衡。今年春节前, 四川省钢材流通协会组织了灾后重建100家放心钢材供应商到灾区市场, 建立了钢材贸易商动态进出制度, 做到向灾区市场供应的钢材“三放心”, 即供应保障放心、质量品质放心、价格优廉放心, 满足了灾区重建的钢材需求。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介绍说, 商务厅对全省生活生产物资进行系统监测, 每个星期向社会公布56种生活必需品价格, 每半个月向社会公布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农副产品“销四方”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以畅通的商流确保灾区的农副产品“销四方”,不仅是解决当前困难的需要,更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随着重建步伐的加快,大批基础设施恢复之后,尤其是路通之后,灾区蔬果等农产品的运输压力已经越来越小。把服务体系重建与商贸流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市场体系灾后重建中的各方共识。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不少地区的农副产品出现了“卖难”,商贸物流企业在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灾后重建,以法当家 篇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这意味着,万众瞩目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将最大限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利益。

会议指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十分必要。

《条例》草案重点作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和相关原则。二是对过渡性安置的方式方法、安置地点选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使用等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安置资金。物资和临时住所的分配使用公开透明。三是对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损毁的重要公共设施的工程质量鉴定以及地震资料收集、保存、建档提出了明确要求。四是明确了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主体、原则、要求和程序,要求编制规划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意见,批准的规划要及时公布。五是对实施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和相关环节等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灾后恢复重建优先安排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住房、学校、医院等,并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殊要求。六是明确了恢复重建的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原则。七是对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工程质量监管作出了严格规定。

地震毁坏了家园,擦干眼泪的灾区群众亟待重建家园。而与救援和安置相比,灾后重建任务更为繁重,道路也更为漫长。

想灾区群众之所想,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各方面的动作是迅速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恢复重建的企业将在一年内开工重建项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经成立,并强调“要让公众参与”;有关方面提出“灾后重建质量第一”;文化部制定重建方案以保护文化遗产;商务部欢迎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参与灾后重建;四川省发改委更是制定了8年的具体时间表……

应当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是对“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考验。而正因如此,如何使全国对灾区的倾力支持体现出实效,如何让灾区群众最大限度满意,“依法重建”才显得那样迫切。

《条例(草案)》的出台,以法“当家”,确实使大家心里有了底。在(《条例》草案的“路线图”上,是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不仅有灾后产业振兴,还有灾后社会重建;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相互衔接;对选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资金和物资的分配使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力求高度公开透明。

而有了“当家”的条例,就要不折不扣地严格依循。要求灾后重建编制规划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意见,就要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对意见既要听取更要重视;要求批准的规划要及时公布,就应当根据进展随时张贴“明白纸”;要求灾后恢复重建优先安排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住房、学校、医院等,就要“民生取向,殊为第一”;要求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殊要求,就要坚决照章办事,为孩子、病人营造“震不倒”的求学和就医环境。

《条例(草案)》为恢复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它将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并带动公民对国家良性发展的信心。

在法的根基上,重建的家园一定是美好的。

让爱心在阳光下运行

截至6月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5.3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76.22亿元,其中到账捐款318.51亿元,物资折价57.71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115.22亿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物资,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踊跃捐献,众多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积极支援,投入和捐赠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数量之大,来源之广,都属空前。

这笔巨大的救灾款物如何能够有效用于抗震救灾、真正使受灾群众受惠,一直是国内外高度关心的话题。

近日,中央纪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明确了对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即“自愿捐赠、不得摊派,尊重意愿、专款专用,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公开透明、加强监管”。

只有“公开透明、加强监管”,才能不使爱心受辱。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公开透明、加强监管”,不仅要有原则,更要有细节。6月1日,民政部颁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生活类物资分配办法》,规定物资发放点要吸收受灾群众推选的代表参与生活类物资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实行收发“实名制”。严禁物资发放中的优亲厚友、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孤残歧视行为。同天,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也聘请了第一批308名抗震救灾工作社会监督员,具体监督救灾款物流向。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红十字会正在通过公开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公告审计等方式,提高捐赠款物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让每一笔爱心款在阳光下运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红十字会不辱人道使命,不辜负社会各界的信任。

在善款使用的全过程中,采购环节最受关注。江亦曼介绍,物资采购由中国红十字会的三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先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部根据灾情或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再由总会机关服务中心按照采购计划,根据政府相关程序进行招标采购,履行相关手续,在程序完备、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最后由财务部门支付款项。

江亦曼说,中国红十字会对于备灾物资的采购是完全根据《国家招标采购法》相关规定的程序进行的。采购法第26条明确规定了采购的方式有六种,其中第一种是公开招标,这也是中国红十字会最常用的一种采购方法。具体公开招标的程序,也是按照这部法律当中的有关规定,比如首先确定需求,制订招标文件,在网上公开发布,然后企业投标,从国家招标中心专家库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之后是评标,最后确定中标企业。物资的采购并非某个人或某种关系所能左右。

国人对救灾物资发放的关心,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热忱关注。来自公众的每一次质疑未必都准确无误,然而,只有透明才能驱散质疑。

上一篇:生命生命说课稿教学设计下一篇:关于更年期潮热的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