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项资金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专项资金(精选8篇)

农业专项资金 篇1

农业专项资金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水利专项资金、各种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农业专项资金的下拨和使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涉农专项资金的特点。涉农专项资金种类多、渠道多、数额多、项目多,但从其分配管理和使用上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策性强。每项资金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进行安排,有明确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二是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农民、农业、农村中的农林畜牧水等各个行业。三是资金链条长。资金一般要通过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逐级下拨,最后到达用款单位;四是不需要返还。涉农专项资金绝大多数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和筹集的,不需要返还;五是实效性强,要求每项资金都应及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造福于民,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

二、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涉农专项资金由于具有其固有的特点,因此,在拨付、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一)项目立项不科学,必要性和可行性差;立项前期费用大,成本高。(二)项目点多面广,资金拨付和使用链条长,环节多,往往是资金拨付滞后,项目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实施,影响涉农资金效益的发挥。(三)由于农业专项资金具有无偿性,个别单位和主管部门随意开口子,任意截留、挤占、挪用、回转,农业专项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得不到完整有效地实施。(四)一些农业专项资金未按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擅自变更实施内容。(五)一些主管部门(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和缺乏责任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此,必须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三、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农业专项资金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针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的特点不同、渠道不同、用途不同,审计人员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搞好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首先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上级下达计划项目入手,审清计划项目的变更情况,注意发现随意变更项目的问题,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

二是从资金源头入手,查找项目立项、审批、资金分配层次中的漏洞,揭露资金分配中徇私舞弊,张冠李戴、戴帽下达等违规行为,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是从资金拨付入手,顺着资金流向查清资金拨付环节间的数额差异,揭示用涉农专款抵扣其他借款,主管部门截留、克扣专项资金、超规定提取管理费用的问题,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

四是从审查银行存款和现金收支入手,揭露隐匿账户和货币资金、转移挪用专款为个人谋利、公款私存、虚列支出的问题,发现贪污、私分、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线索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的突破口。

五是从往来账户入手,揭露虚构工程单位或往来单位转移、截留、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是涉农专项资金审计不可忽视的关键。

六是从项目管理入手,审计资金投入转化为资本运用的能力,分析检查资金的投入未产生经济效益或未达到预定经济效益的原因,评价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及成果,是专项资金的最终目标。

第二做到“听、看、查、验、谈”。

“听”,即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项目立项、批复、工程概(预)算、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招投标及政府采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程竣工验收与决算及交付使用和取得的效益、资金的管理与会计核算以及工程款的结算等情况的汇报,初步了解概况。

“看”,即查看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项目管理的档案资料,特别是项目实施方案、招投标、政府采购、合同、施工过程记录和设计变更记录、材料验收记录和分步工程验收记录、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资料、工程竣工决算和财务总决算、工程款结算等资料,以便发现项目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簿弱环节。

“查”,即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设立了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配备了专职财会人员,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了全过程监督,有无财务监督 缺位的问题,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二查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否记录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客观反映了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实际;三查项目资金是否设立了专门账户进行管理,有无与单位其他财务账簿资金相互通用的问题;审查记账所依据的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合规、合法有效,有无利用虚假的会计凭证进行违法、违纪甚至进行经济犯罪的问题;四查资金是否按照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有无人为增加环节滞留、截留国家资金的问题;五查会计核算记录是否全部属于所审项目的开支,有无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六查是否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的有关规定向施工方拨付工程款,有无因资金不到位延误工期,影响项目按期交付使用的问题;七查工程完工是否按时办理工程决算并经审计验证及时办理工程款结算,有无随意拖欠工程款,致使施工方不移交工程,影响工程按时使用发挥效益的问题;八查是否在工程决算的基础上办理了财务总决算,保证了资产价值的完整,构成固定资产的设立了固定资产账,构不成固定资产的设立备查簿进行登记,有无给国家和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管理留下隐患。

“验”,一验项目实际完成情况,有无利用虚假工程骗取国家资金;二验工程项目数量与施工设计方案相符情况,有无擅自进行项目变更,随意增减项目的问题;三验工程质量情况,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和事故隐患;三验项目存在的独立性,是否存在项目交叉,或利用同一项目多头套取国家资金的问题;四验利用专项资金完成的项目使用及发挥效益情况,有无决策失误,项目不适用,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问题。

“谈”,即找有关知情人士和人民群众进行座谈,了解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一步发现项目施工、管理、资金使用、项目的实际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挥的效益情况,发现领导干部单纯追求政绩和面子工程,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是否达到了人民群众的满意。第三要坚持做好七个结合。

一要坚持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与工程项目审计相结合。只有把涉农资金账面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工程项目审计相结合,才能深入揭露虚假工程、半截工程、质次工程、胡子工程和挤占挪用资金,套取、骗取项目资金,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收益和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并分析影响涉农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要坚持上级审计机关审计与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不同审计机关交叉审计相结合。审计机关要发挥一盘棋的整体作用,上级审计机关在搞好本级涉农资金审计的同时应对下级农业投入资金进行审计,组织所辖区域内的审计机关交叉审计,上下配合协同作战,以增强审计整体的威慑作用,避免地方保护,实现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的共享。

三要坚持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积极探索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政策、法规,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服务宏观经济。

四要坚持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相结合。专项资金审计一方面确保审计的资金总量和项目个数,缩小审计视野的空白和死角,才能摸清专项资金使用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针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查深查透,加强对账外较深层次问题的延伸检查,才能确保专项资金审计的工作质量。

五要坚持专项资金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专项资金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追踪审察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促进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要坚持审计与调查相结合。鉴于专项资金审计自身的特点,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较多,审计机关要及时调查了解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单位的基本情况,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摸清资金使用流向和监管方式,听取有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日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推动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化进程。

农业专项资金 篇2

一、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

㈠项目立项不科学, 配套资金不到位受不当政绩观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在农业项目立项上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市场实际和项目的效益情况, 一味地争取资金, 盲目申报建设项目。同时国家在下达项目计划时, 均要求地方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并且往往规定若地方不配套资金就不能立项, 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得到项目就承诺配套,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配套资金大部分不足, 特别是一些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财力困难, 对于应予配套的农业专项资金更是无法落实, 只能采取作假账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瞒哄上级检查。由于配套资金的不足, 导致项目实施后常常不能全面完成, 形成“胡子工程”、“半拉子工程”。

㈡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2008年兰州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支出达15907万元, 资金的来源渠道较多, 资金性质复杂, 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多。一是“层层申报”, 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层层申报”依然是农业专项资金申请和拨付的主要做法, 由于项目申报到批复、项目批复到资金到位层次多、时间长, 这就导致了资金拨付时间长、项目执行滞后和资金滞拨等问题, 影响了资金效率。二是项目点多面广, 资金严重分散, 使用管理中政出多门, 有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十几部门, 受部门分割条条管理和专款专用制度的制约, 地方在支农资金的使用中很难有效整合, 致使地方政府难以集中财力解决“三农”事业发展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 影响支农资金更大效益的发挥。三是一些农业专项资金未按计划进行管理, 项目执行和资金拨付滞后, 加上财力有限、经费紧张, 导致大量挤占、挪用、借用、滞留、拖欠农业专项资金。四是一些主管部门 (单位) 受部门利益驱动和缺乏责任心, 在支农项目实施过程中, 仍存在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㈢审计深度、广度不易把握农业项目繁多, 往往涉及到村、户, 必须深入到项目点、乡、村和农户审计检查。而审计部门则受人力、时间、责任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不可能对每个项目都一一进行审计检查, 只能采取抽查方式, 且抽查项目时一般根据资金量大小而定, 不一定能代表整个项目情况, 对项目建设成果及效益情况就更不好评价了。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如农村公路、饮水等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和决策等环节是否规范以及工程质量如何等问题审计均难以到位, 审计的深度、广度不易把握。

二、加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

㈠改变审计方式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要多组织一些上下联动的行业审计, 尽量采取上审下或者交叉审的方式, 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政策和统一处理。同时, 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抽查, 及时掌握和处理审计实施情况和审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行业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要改变过去对农业专项资金事后一次性审计的习惯做法, 实行分年度、分阶段对资金拨付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 变被动为主动,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处理。在制定审计计划时, 对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专项资金要尽量安排事中审计或事前审计, 坚持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审计。从规范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办法入手, 及时发现和处理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 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既有利于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利用, 又有利于审计处理决定的落实, 真正发挥以审帮促作用。

㈡完善审计方法采用分析性复核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点面结合等审计方法, 将账面审计与深入乡镇、农户调查结合起来。就账、表、证进行账面审计, 可以摸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 掌握支出的结构;而在此基础上沿着资金流向, 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 可以最终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㈢强化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流, 也是最高的审计目标。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地确定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科学地界定项目绩效的高低。从当前状况看, 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达到绩效审计的要求, 仅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确定某些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也无法评价某个项目绩效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自身素质外, 还可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入, 对某些项目做出评估, 这样可以从多种角度对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结论, 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于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监管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大,乡镇专项资金逐年增加。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 但在农业专项资金监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导致不同程度的资金浪费。加强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依法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一、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更多地向民生倾斜,主要用于“三农”、交通、城建、教育、民政、卫生、科技、环保、饮水安全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但是,通过辽宁乡镇农业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发现,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现状

辽宁乡镇从很早开始,将多项财政专项资金,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专款专用、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实行统一的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具体负责资金的账户管理以及资金收付核算工作,并向用款单位及相关部门报告收支进度情况。各单位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专项资金的执行管理。财政监督部门负责定期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乡镇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遵循“总体规范、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县为例,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专项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所有专项支出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二是原来所有预算部门的基本账户全部取消,设立小额结算账户,一方面利于零星资金使用,另一方面也利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三是实行财政资金由专门专户代理执行直接支付制度,缩减清算环节,缩短支付周期。四是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支付中心有效整合,在机构设置上采用新原则,保证会计统一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效衔接。

(二)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拨付程序不够规范

辽宁乡镇的农业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付款环节多、时间长,影响当年项目正常实施,使项目难以发挥预期效果。另外,拨付资金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妨碍当年资金项目的实施,也给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会计信息的实施效果。如扶贫资金拨付要经过县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项目实施单位等多个环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当年预算安排资金应于当年完成,由于资金拨付手续繁杂,程序多,时间长,加之部分专项资金计划命令传递较晚,导致不少项目当年不能实施,制约乡镇的发展。

2.资金支出分配缺乏绩效

辽宁乡镇专项资金使用支出监督力度不够,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老套,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于日常监督;事后检查多于事前监督;对某一事项和具体环节检查多于全面监督。未能完整地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引发了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建设、不注重实际效益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上级部门只是警告违规单位,但未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致使监督往往局限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农业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出现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相对弱化,导致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不合理。

3.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辽宁乡镇项目主管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机制,导致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同一项目由多个部门分管,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确,资金的用途过于宽泛,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又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4.资金管理机制不断弱化

一是专项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部分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缺乏科学的评价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脱节。由于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管理在项目主管部门,资金拨付在财政部门,部门之间缺乏一套可操作的协调、沟通程序,导致有的项目还没批复,资金却已到位,有的项目已经开工,但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客观上形成了专项资金闲置和紧缺并存的现象。三是项目开、竣工手续欠完善。有的项目主管部门拨付资金,只凭一纸计划指标分配文件列支就完成了一个收支过程,没有明确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如果实际用款的县级财政和部门放任不管,专项资金就全程游离于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之外,很容易成为腐败的温床。

5.存在挤占挪用专款现象

一是县级财政增收渠道较窄,财政增收主要来源于资源性的煤焦行业,而煤焦行业主要依赖于价格因素,如介休、灵石、寿阳等财政收入总量较大的县份,基本呈现煤焦一枝独秀的局面,煤焦形势好,收入形势就不错,缺乏多元、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源,县级财政增收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收入来获取税收分成。二是随着财政预算透明度越来越高,向上级讨要工作经费的范围越来越窄,占用的不是专项资金就是项目资金,导致争取的项目及专项资金越多,挤占、挪用现象越严重。三是上级各部门对县级有关职能单位的检查工作较多,接待开支大,而实际县财政每年下拨的公用经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公用支出的实际需要。为此,有的县市个别单位和乡镇为解决正常运转经费和干部福利待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挤占、挪用各类项目资金的现象。

二、加强专项资金监管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通过改革国库资金拨付方式,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形成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取消专项资金过渡户,实现专项资金支出“直通车”,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体现“阳光财政”的社会功能。

(二)完善财政投资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监督要走出事后集中检查的套路,把重心转移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要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既是内部审计,也是财政职能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财政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其他部门的工作所不能替代的。建议成立由人大、政协、财政、审计、项目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该项目库管理。根據各类专项资金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

(三)建立专项资金评价分析制度

设立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效益货币化的支出项目,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可以采取通用的分析方式对专项资金的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判断资金使用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贯穿整个评估过程,还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成果显著的单位可给予奖励,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结语

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制度抓起,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断完善和规范农业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一定能够取得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淑杰.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2008.13.

[2]张新平财政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农业专项资金 篇4

项目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

时间:

目录:

1、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开发目的和意义

3、项目可行性研究

4、主要开发内容和总体规模

5、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6、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来源与申请资金理由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二道梁村,毗邻河北省承德市,隶属燕山山脉七老图山支脉。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638公顷,素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就从这里奔涌而出。陡峭的中山地貌不仅造就了这里寒冷湿润的小气候,更突出了植物的垂直式多样性分布。高山草甸、蒙古栎林、白桦树、青杨树、胡桃楸林尽显生命的蓬勃与昂扬。除了壮丽宏阔的山地天然植物景观,这里还有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海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被专家誉为“华北植物区系的门户”。黑里河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蒙古台背斜与七老图岭的过度地带,隶属燕山山脉,七老图支脉,海拔770—1836米,森林覆盖面积达3000多公顷,属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凉温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风沙较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7度,年平均降雨量500—700mm,无霜期120—130天。区域内土壤主要为黑土、褐土、草甸三大类型8个亚类,因海拔不同而形成中、低山分布带。这里的图腐殖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利于植物生长。

二道梁村是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不乏益鸟珍禽;寒暑易节,变化鲜明。置身林中,听松涛阵阵,泉水叮咚,百鸟欢歌,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盛产蕨菜、五味子、山葡萄等各种野菜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项目区位于宁城县西部,距离天义火车站约100公里,全天有往返班车,全程柏油马路。北边接壤旺业店,全天跨县班车;向西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下京承高速,一路平整柏油马路可直达目的地,一天时间可往返北京,交通方便快捷;镇上有多家酒店、宾馆,食宿方便安全。

该项目是依靠丰富的物产资源,以栽培各种野生山野菜、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为重点,集观光采摘、农家院餐宿、原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原生态项目。项目区位于二道梁村里扎沟,初步计划规模总占地面积200余亩,包括生态农业区、生态农家区和生态观光区。生态种植以当地特色山野菜、瓜果,包括当地的蕨菜、猴退、野鸡膀、苦乐芽等各种野菜,以及葡萄园、草莓园等;药材种植园,主要种植五味子、柴胡等当地野生药材;同时种植部分当地绿色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土豆、黍米、谷米等;另外,计划沿河2公里范围,天然培育柳叶、野茼蒿等野生特色菜。在适宜时节,可带领游客进山采摘非人工种植的时令野菜、野果等。

在项目区周边,相继已经发展了道须沟、大坝沟、杜鹃山、黑里河漂流等几个旅游娱乐项目,开发规模大,市场经营能力强,丰富的客源对项目有间接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开发的意义;

1、适应本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推进现代化旅游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参考当地周边各大旅游项目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当地的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单纯的旅游不仅投资大收益慢,而且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坚实的旅游资源(如名山大河、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是无法吸纳众多游客的。而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不仅一改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更弥补了旅游产业的短板,造福更多的农村百姓。如今食品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大问题,能推出原生态的绿色农产品才是吸引游客、促进发展的主动力。

2、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该项目能有力渗透第二三产业链,一改农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作物收益途径,开辟增收新路子。项目运营后,能为当地农民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副业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3、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乡村环境,提倡“原生态”经营发展原则,依靠原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项目特色,因此对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

参阅《生态农业山庄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主要开发内容和总体规模;

该项目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要开发内容,以生态农庄为经营主体,集农业园观光采摘、农庄餐宿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为游客营造一个自然、原生、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使其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真,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

项目初步建设规模约200亩,分生态农业区、生态农家区、生态观光区。

(一)生态农业区;

1、种植区:山野菜种植园20亩,主要种植苦乐芽、猴腿、蕨菜等各类山野菜;药材种植园10亩,主要有五味子、柴胡等;绿色蔬菜园5亩,种植各种无污染时令蔬菜;传统耕地20亩,种植玉米、大豆、黍米、土豆等传统绿色农作物;水果园10亩,种植山葡萄、草莓、野生猕猴桃等;另外,沿河边2公里设为非人工培育的天然野菜园,生长蒲公英、野茼蒿、柳叶芽等天然野菜,约占地30亩。

2、养殖区:鸽子笼2亩,养殖鸽子1000只;野兔舍2亩,养殖野兔1000只;柴鸡窝1亩,养殖柴鸡500只;后续计划引进野猪、野鸡等饲养项目。

(二)生态农家区;

1、农家餐宿区:占地约50亩,建设具有农家特色的草房院落10座、农家特色房间10间;农家餐馆一座。

2、办公保障区:占地5亩,包括办公房一套、后勤房一套。

3、停车场:30亩。

4、休闲散步区:20亩。

(三)生态观光区;

1、里扎沟沿途风光;

2、原始森林探险旅游;

3、野营露宿烧烤;

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共五年时间建设完成。

第一期为准备筹划阶段。主要进行野菜和药材的根苗收购和培育工作,以

及养殖禽畜的育雏工作,共耗时一年;

第二期为建设实施阶段。用时两年,进行基础交通设施的维修改扩建、工作服务人员选拔培训及广告宣传工作。同时,在该建设阶段后期开始投放试运营;

第三期为建设收尾及开业运行阶段。

六、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来源与申请资金理由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万元人民币,分两次注入。其中第一次预计80万元人民币,用于初期建设筹备工作;另70万元于二期建设后期投入,用于建设资金补充和试运营消耗。

该项目启动资金由开发方自行注资50万元,另申请政府财政予以专项资金补助,用以农业产品的引进培育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后期投入可依靠项目运营收入利润。

该项目是一个全新的惠民生态开发项目,极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率,改变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子,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不失为一个大潜力项目,恳请政府能本着富民惠民的思想,给予该项目财政上的专项资金支持。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月日

农业专项资金 篇5

鲁财农〔2007〕41号

为规范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向省财政厅反映。

二○○七年七月十二日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推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推广资金,是指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的资金。

第三条 推广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强化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第二

章 推广资金使用

第四条 推广资金支持对象主要是各级农业、水利、水产、林业、畜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以下简称“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省属农业院校和具备推广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

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应注重发挥体系网络优势,在推广技术的同时,注重探索新的推广机制,培育新型推广主体,创新推广手段和形式,不断提高推广效率。农业科研院所、省属农业院校应注重发挥科技优势,通过项目实施,建立成果展示和辐射基地,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广的有效渠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发挥连接市场、贴近生产的优势,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第五条 对于普及面广,符合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全省性的技术推广项目,原则上由省级单位负责推广;对于区域性强、产业特色突出的技术推广项目,原则上由省级以下单位负责推广。

相关推广主体应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横向和纵向联合。对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具备较大推广规模,推广主体多元化,能实现推广、科研、生产优势互补的项目,将优先给予支持。

第六条 推广资金重点支持涉及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节约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推广项目,并以集成综合配套技术为主,兼顾效益显著、特色突出的单项技术。主要包括:

(一)粮、棉、油增产增收技术;

(二)瓜、果、菜安全高效技术;

(三)农业环境修复、水土保持与资源节约合理利用技术;

(四)设施园艺及花卉优质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五)畜禽安全高效养殖技术;

(六)水产品安全高效养殖技术;

(七)林业生态建设、资源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

(八)农业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应用技术;

(九)名、特、优、新、稀农产品生产技术;

(十)农业防灾减灾及水安全技术。

第七条 推广资金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当前生产中急需的农业技术;

(二)适应范围广、节本增效潜力大,能较快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

(三)技术成熟、先进实用、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技术。

第八条 推广资金主要用于:

(一)技术引进、培训、示范、咨询、考察交流、必要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差旅费、劳务费等支出;

(二)省级开展与推广项目相关的评审论证、组织管理、检查验收等工作补

助。

第九条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一年。对实施效果突出,影响较大,需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的项目,可给予连续支持。

第三章 项

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直农口部门根据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公开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编制下达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支持重点和项目申

报要求。

第十一条 全省性的技术推广项目由省直农口部门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所属单位和省属院校申报;区域性推广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会同农口

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第十二条 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经省直农口部门或市级财政、农口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直农口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确

定项目承担单位,下达推广资金。

第四

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合理使用推广资金。要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和技术档案,采用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为项目检查验收提供依据。要注重技术集成与创新,注重点面结合、多层次结合和产学研结合,通过建立示范样板或展示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和举办培训活动等,加快技术推广应用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带动

作用。

第十五条 省直农口部门和市级财政、农口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监督,建立项目实施的管理档案,全面反映项目进度、质量和效益,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认真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调动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十六条 项目结束后30天内,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直农口部门或市级财政、农口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过程的技术档案、自验总结报告等资料。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暂停相关省直农口部门和

有关市下项目申报资格。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农口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推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县级及县级以下单位承担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推广资金,违反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五

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省直农口部门、各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制

定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农业专项资金 篇6

苏州农业担保自2007年6月成立以来,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创新担保融资产品,为近千户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支持。今后,苏州农业担保将借此次资金支持的东风,继续发挥银企合作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融贷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上海融贷通本着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用专业的知识与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及其他省市股权交易中心快速挂牌上市一条龙服务:

1、定位挂牌上市的目的:(a)提升企业品牌形象?(b)吸引风投融资?(c)发行债券融资?(d)股权质押贷款(e)加快股票上市进程?(f)用股权激励骨干员工?(g)用股权促进招商?(h)用股权促进销售促进回款?(i)挂牌上市合法募集资金?

2、初步评估企业情况,确定到哪个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根据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要求,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管理团队介绍材料、符合挂牌标准要求的又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挂牌文案。

4、对条件还不具备的企业,通过组织科研力量帮助企业快速研究开发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快速变成创新型企业,快速达到挂牌上市标准。

5、对于注册资本比较小的企业,组织科研力量指导企业快速研发、评估软件著作权、商业模式版权、国家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增加注册资本、快速放大企业资产、进行资本运作,更有效招商引资融资、增资扩股、并确保控股权。

6、向确定的股权交易中心申报、保荐挂牌上市。

7、企业在十五个至三十个工作日内挂牌上市。

8、指导企业用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用股权质押贷款、增资扩股。

9、指导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的股权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

10、指导招代理加盟经销商的企业用知识产权放大注册资本后股权对代理商经销商进行激励约束管理。

五、服务流程

1、各县市区金融办、经信局、中小企业局、总商会、行业协会推荐。

2、企业也可自主向上海融贷通申请、委托。

3、企业到上海融贷通总部详细咨询了解。

4、签订服务协议。

5、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复印件、企业组织代码复印件、12个月财务报表复印件、年度报表复印件、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股东会决

议、全体股东签名的委托书、公司简介、管理团队简介、公司商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等照片。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问题与应对措施 篇7

一、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的与作用

(一) 目的。

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是指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估与鉴证, 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方式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最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服务的过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管理水平, 并且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 作用。

1.能够监督预算的落实情况。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执行国家财政部门的预算安排。但各级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使用, 比如一些单位没有如数安排, 有些单位虽然在年初按照规定进行了安排, 却又在年中或者年底挪做他用, 致使我国的年度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落实, 既违反了《预算法》, 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度。审计部门的工作正是对农业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审计, 从而杜绝相关一些部门挪用农业资金的行为, 在分配源头上确保资金的完整性。2.能够加强资金的管理工作。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非常多, 使用也很分散, 而且拨付的途径也很长。农业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等等, 发放的过程需要经过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的各个部门, 最终到达使用单位或是单个农民的手上, 经历如此之多的环节, 稍有差池, 就可能会造成农业专项资金流失的恶果。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意义就是在于对资金的使用、管理、拨付环节进行审计, 督促相关部门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 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如数的发放到使用单位、个别农户的手中, 规避跑冒滴漏情况的出现, 同时也能够监督相关部门, 依据农业专项资金的既定使用程序与原则进行分配, 杜绝出现挤占挪用的情况。3.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跟踪资金的使用情况, 确保资金发挥效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责任。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监督安排使用资金的权力部门, 使其依据相关政策对资金进行分配, 确保资金能够如数到达使用单位, 防止截留、抵扣以及向计划外项目分配资金的情况的发生;监督相关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督促其节约使用资金;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农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保证政府安排的资金能够用在指定的项目上, 最终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4.能够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审计机关在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时, 一方面是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高效性, 另一方面也是在检查党和政府关于农业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比如增加农业投入的相关政策、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以及维护耕地面积的相关政策等等。所以说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能够保证国家关于农业政策的落实, 督促相关单位重视“三农”问题。

二、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不规范, 执行力度不够。

导致预算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算编制管理部门没有对预算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在编制的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编制依据, 对于分配立项也过于盲目, 这必然会导致部分专项资金需要靠追加、重新申请以及用款单位自己找项目筹资资金的情况。对于预算编制的不严肃还表现在对农业专项资金的预算权集中在几个领导或者是一个领导的手中, 完全凭借其集体或个人的经验、喜好来分配资金, 可想而知, 这样的分配必然会导致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层面上的混乱, 使这些资金无法真正发挥效益, 同时也导致预算编制过程形式化, 资金的使用不公正、不透明、不科学, 无法实现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的目的。

(二) 盲目立项,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部分地方领导对政绩观存在错误认识, 不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发展状况出发, 只是一味的争取资金, 盲目立项, 资金到位之后, 项目无法正常运转, 或者正常运转之后, 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造成专项资金浪费。

(三) 专项资金无法及时到位。

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一直是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 虽然我国对专项资金拨付环节几经改进, 但仍然存在着拨付流程复杂, 还有一部分的专业资金无法与项目管理有效的衔接, 致使专项资金迟迟不能到达使用单位与农户手中。例如, 一项国家级的农业资金, 需要通过省、市、县、乡, 然后才能够到达使用单位的手中, 如果此项目的立项时间为年初, 那么到达县级财政部门的手中时就可能是第四季度了, 中间如果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那么到达用款单位的手中时, 很有可能就在年底了。而且资金在传递的过程, 难免会出现“截留”、“强扣”等情况, 到达用款单位的手中时, 可能是杯水车薪, 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严重削弱也资金立项的初衷。

(四) 资金使用存在着问题。

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对资金安排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这就造成了无法实现专款专用、随着调整资金的使用规划等违规行为。1.专项资金与事业经费的界限过于模糊, 部分用款单位无视政策制度, 将专项资金用于他处, 比如把办公费、差旅费等用于补充事业经费。2.票据管理混乱, 资金的审批使用流程不严, 使用“白条”、代开发票等手段挤占、套支农业资金。3.出现大额支款, 资金使用把关不严。通常情况下, 机关单位是不会出现大额现金支款的, 如果出现了, 必然是有些单位存在着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

三、应对措施

(一) 减少拨款环节, 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为了保证农业专项资金能够及时、准确的到达用款单位手上, 我们在推进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 积极完善专项资金的支付流程与渠道, 尽量简化款项支付的手续, 争取能够实现与文件同步支付, 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不耽误项目建设期限, 真正实现专款专用的目的。推进审计、财政监督的制度建设, 杜绝在资金支付环节出现抵扣、挪用、截留等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 提高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实效性。同时财政部门还要提高对预算编制的认识, 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执行预算, 足额发放配套资金, 并且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

(二)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 必须要以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保障,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杜绝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一旦发展专项资金出现了使用上的异常情况, 马上查找问题的根源, 一旦发现了盲目、随意使用资金的行为, 必须严格制止, 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要端正工作态度, 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办事。

(三) 改进审计方法。

采用分析性复核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点、面结合等审计方法, 将账面审计与深入乡镇、农户调查结合起来。就账、表、证进行账面审计, 可以摸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 掌握支出的结构;而在此基础上沿着资金流向, 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 可以最终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四) 逐步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想要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客观、有效、准确的分析, 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准确的分析出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能够与审计工作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农业专项资金评价体系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投资回收时限、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资金的使用效益等等。我们在对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 必须从始至终都要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 同时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同时对审计指标加以多维度思考与分析, 如此才能够有效分析出资金的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完成之后, 还需要我们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 然后经过反复验证, 保证这一体系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能够找到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规律, 从而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五) 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使审计人员能够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养, 同时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也是审计人员展开审计工作的前提。二是展开培训工作, 提出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以及《行政复议法》, 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持续关注, 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逐渐加大。同时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资金来源复杂、渠道多、拨付流程多等特点, 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难度, 我们有必须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并从减少拨款环节, 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进审计方法;逐步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等方面入手, 切实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摘要: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专项资金是我国政府下拨的用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支出, 它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保证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高效性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目的与作用, 分析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并从五个方面, 就如何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刍议[J].会计之友 (上旬刊) .2009 (09)

[2]魏玉金.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式及做法[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 (01)

[3]温月梅.浅究财政涉农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 (05)

[4]孟华涛.强化农村经济审计监督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农业会计.2013 (02)

[5]孙兰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审计工作[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 (02)

[6]黄红梅.开展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04)

[7]刘守昌.对完善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02)

[8]马冀远.搞好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J].农业经济.2008 (06)

农业专项资金 篇8

【关键词】农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项目又是资金的载体和反映。资金规模决定项目建设规模,资金管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项目建设的质量。与其它专项资金相比,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管理上还具有政策性强、点多面广线长、收效缓慢等特点。现结合我县农业项目建设实际,概括一些资金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一、農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立项不科学

一些农业项目在立项时,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群众基础、市场实际和项目的效益情况,一味地争取资金,盲目申报建设项目。项目资金到位后,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而盲目上马,受益群众积极性不高,项目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甚至损失浪费。

2.项目管理不规范

个别单位只考虑争取项目资金,忽视项目前期调研、可行性等基础工作,等到项目实施中才发现项目无法按计划执行,又不履行计划调整程序,自行随意调整计划批复内容,造成项目实施与计划批复内容不符。一些项目工程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决算高估冒算,少建多报、工程量缩水,项目质量低,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屡见不鲜。再者上级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往往重视项目建成时的验收,忽视项目后期的维修管护,造成项目使用寿命短,群众真正受益少。如沼气池、集雨水窖、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部分工程仅使用一年后就无法正常使用,究其原因在于后期维护措施不到位,项目实施单位重建设、轻管护,资金使用效益差。

3.自筹资金比例相对过高

目前许多农业项目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即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按照《河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大部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远高于规定的筹资筹劳控制上限。目前多数村级组织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投入。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出门打工或外出做生意,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筹集资金基本无人响应,投工投劳也是心有而力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在群众自筹方面弄虚作假,编造账目、凭证以应付项目检查验收,毫无实际意义。

4.项目多头管理

从目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看,涉及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单位。这些部门多头管理容易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同一类型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的情况,部门之间缺乏勾通,缺乏统筹整合和集中实施的效能,甚至有个别地方和单位以同一项目建设内容套取财政资金,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二是监督单位各行其事,效果不明显。各项目实施都有主管部门监督,同时还接受发改、审计、财政等监督,但这些部门各行其事,多头多次检查,检查内容交叉重合,既给项目单位造成较大负担又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出现。

二、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以制度为基础,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制度使人知可为不可为,明能行不能行,健全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的基础。农业项目前期要建立和完善 “项目库”和“竞争立项”制度;项目建设中要严格实行“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县级报账(核销)制”;项目竣工要实行全面检查验收制和工程决算、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制;项目移交使用后,建立健全“管护制”、项目绩效评价制等。

2.以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人是制度的执行者,没有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人去执行制度,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科学理财。财政干部要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专题培训、业余自学、以老带新、实战锻炼、岗位轮换等,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学习如何在各种形势下去看待解决问题。二是强化思想教育,依法理财。所谓人才,就是要先做“人”再成“才”。要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强化法制观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正确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财政事业服务。

3.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有了业务精、素质强的人才,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会让资金管理使用事半功倍。

(1)关口前移,强化监督,推进资金跟踪管理。一般情况下资金管理仅在项目实施到一定程度需报账时方介入到项目中,明显滞后。因此,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必须关口前移,向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效果延深,采用跟踪监督管理的方式,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坚持做到立项之初应着手审查项目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看是否存在重复投资,有无未经科学论证随意确定建设项目的情况;招投标过程中有无违规指定中标人、违规转包和借用他人资质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乡镇、农户及项目实施地进行检查,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2)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要从关注真实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延伸,要逐步建立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以规范资金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上一篇:工会主席安全责任制下一篇:江南大学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