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1

一、从文章的题材入手

教学伊始,我并没有急着走进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片写事情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从哪入手呢?我们一起回忆了以前的文章,发现“事不离人,人不离事”(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进而分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那通过预习,你认为这篇文章中,什么描写最突出呢?”

“语言描写!” 很自然地我们走入文本,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开始理解课文。

二、通过品读“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们通过读文,很快发现了本文一共有三次对话,第一次是我画出“五角星”似的杨桃时,同学们对我的嘲笑;第二次是老师审视我的画后与同学们的对话;第三次是老师让每个同学到“我”的角度观察后的又一次对话。三次对话,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而每一次对话时,人物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处理这一部分时,我与孩子们一起,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人物,用对话的形式,设身处地地去感悟当时的情景,每次孩子们在读文时,从他们的神态,语气中,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真切的体验,也许这样的例子在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他们也曾嘲笑过别人,也曾羞愧过......所以,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真切,在此基础上,我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孩子们也不费吹灰之力体验到了: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写作,一定会有指导作用。

三、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的理解

本文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文中有一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这一部分的处理,我主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结合心理感受,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人物,老师随机引导,“你为什么这样说话?”“我很不好意思,说话吞吞吐吐”“我故意拖长音,嘲笑他”......我无需费太多口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孩子们很快的体会到了标点的妙用。

“前后呼应”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强调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用老眼光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首尾呼应”这种手法,在《燕子专列》中,孩子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悟,所以,他们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中同样的运用手法,这对他们的写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篇2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1

刘海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紧抓文章特色,利用图画这一载体理解内容、表达思想非常到位。在这节课上刘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两次对话,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悉心解读文本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刘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语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刘老师通过对父亲的话、我作画的态度、同学们心理的转化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四个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二、巧妙设计方法

巧妙一:适时比较。刘老师指导学生适时比较朗读,利用多种读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学们态度转化使,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学中,刘老师又掏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比较:它们相似在哪?使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实物理解。刘老师创设实物观察的情境,让学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杨桃样子是否一样,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加深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三、精心把握细节:

细细品读刘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实事求是”。如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作画态度时,老师紧紧地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一句子展开,又联系上文结合句子去发现。再如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过程时,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的`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老师紧紧扣住句中的标点符号,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同学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四、直奔主题,优化问题,研读感悟

刘老师在复习认读词语后,以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直奔重点,研读父亲的语言。没有太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在学习人物对话中多读多思多讲。然后重点品读学生和老师看到画后的的不同态度及后来态度的转变,从而为领会课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准备。

当然,如果刘老师的教学语言能更有节奏些;词语教学与文本语言联系更紧密些就更完美了。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2

 课堂回顾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画杨桃》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颖(谁画杨桃,怎么画的?画得怎么样?)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画杨桃的?

(3)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简要作答,教师适时引导,理清了课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讲画杨桃,学生初步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析读课文

1、课文重点写什么?

课文主要的并不是写“我”如何画杨桃,更多的部分是写教师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看法。

(1)同学们是怎么的情况?(嘲笑)

(2)老师看了“我”的杨桃怎么做的?(审视——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了教师的表情动作,引发思考:教师审视后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你想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1、纵观整堂课教者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而言可看出教者课前认真地解读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标点、词语)关注读的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教者基本功扎实,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

2、课文教学目标解析

《画杨桃》一课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组课文是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初步懂得要敢于相信自己,讲究实际;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行的,但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3、教师要认真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从表面而言,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我”如实地画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借此巧妙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让同学明白了“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通过教学仅仅只让学生达到上述认识,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这我们若对文章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①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画杨桃之前其实已经发现杨桃不是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可为什么还要那样画呢?(——缘于父亲的严格要求经常叮嘱);

②文中教师的表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先是严肃,后来却又和颜悦色?(——缘于学生知错能改);

③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杨桃后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这是为什么?(——标点的妙用,标点后面还有什么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那么“相似”,那相似之处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感悟的“切入点”,教者应予以关注。

学生学习文本就必须切实了解文本大意,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读,但只是“读通”、“读顺”,了解文章大意还远远的不够,教者还得认真引导思考,也就是说要求教者设计好精当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教学设计宜整体把握细处入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地与本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3

《画杨桃》这课比较抽象,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1、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这达到了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2、课的结尾,老师用作者的话、老师的话、老师的老师说的话作为结束语,把课文中的道理引入生活,升华了课文的意义,揭示了学习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练习题 篇3

1、妈妈dīng zhǔ( )( )我,不能把这fú( )画弄脏。

2、我们班来了几个新同学,坐在我qián pái kào biān( )( )( )( )的位置上

3、bàn shǎng( )( )的时间,我们就shú xi( )( )了。

二、字词集中营。

1、比一比,再组词。

审( )悦( )晌( )悔( )

宙( )说( )响( )诲( )

2、选词填空。

精确、的确、准确

小明的回答很( ),评委给了他满分。

经过( )计算,工人们便开始改装这台机器。

这件好事( )不是我做的。

三、句子训练馆。

1、你怎么能这样做?(改为陈述句)

2、看到我花的杨桃像五角星。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改成被字句)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4

11、画杨桃183;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

第 1 页 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第 2 页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

第 3 页 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第 4 页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

第 5 页 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

第 6 页 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第 7 页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

第 8 页 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

第 9 页 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

第 10 页 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二年级《画杨桃》教案 篇5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课文

1、画O让学生猜是什么,不公布答案,在课中公布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杨桃》

二、提出问题,思考父亲的话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又是什么意思

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身不忘呢?(老师和父亲)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

相似是相像或者相同的意思,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2、既然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如此相似,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父亲的话。说说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叮嘱”的意思,你能换个词语理解吗?(嘱咐)追问“想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 朗读父亲的话

那么“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三、品析文本,解决问题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认为自己画的如何?

老师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换成“认真、老实”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句子,看看又什么不同。出示: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像这样的词叫做重叠词,恰当地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说:我们把教师打扫的干净。用上重叠词可以怎么说? 我们也用重叠词说一个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发现眼前的杨桃并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而是像个五角的东西。我该怎么画?此时,作者心理会想什么呢?(想起父亲的画)

2、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后哈哈大笑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这几个哈哈大笑的当中又你吗?体会嘲笑的语气 大家都觉得作者没有画错,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我的作为在前排靠边的位置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呢?(联系父亲的话)老师带来杨桃,请坐中间的同学来观察,并说看到了什么 中间的同学和边上的同学看见的样子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课前猜的谜语吗?其实老师画的是一个茶杯。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文中的作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是啊,作者被同学们嘲笑了,那么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写老师做法的段落。用o标出写老师动作的词(看、做、审视、回、举、问)审视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又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凝视、注视···)

虽然都是表示看的意思,但是恩能够交换吗?

4、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响)半响的时间又多长?在这半响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你会思考什么呢?(想如何让学生明白)

5、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坐到了作者的位置上,同学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把杨桃换成了五角星了。因此当老师再次问画的时候,同学们回答的语气也变了。(出示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你又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回答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个性化朗读,体会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以及之后迟疑的话语。可以用肢体寓言,如神态,手势,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朗读。“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地说(不假思索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地说(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地说(迟迟疑疑)看来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寓言文字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又这样的变化呢?(补充句子:因为这一看();这一看();这一看())

6、想象老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什么?

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学生朗读 引导理解:这段话中的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把!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练习背诵

7、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

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中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虽然杨桃**在这里悄然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次词来概括叫做——(教诲)那么老师和父亲的话仅仅是在说画画吗?

点名写法: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言行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这种写法就叫做首尾呼应。

四、生成创新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其他事物呢?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肃”。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水果么?(杨桃)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不想看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完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2.出示词语:叮嘱、审视、半晌、教诲。

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他要是读对了,请同学们跟他大声读出来。“教诲”,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教育、教导)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出示四字成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这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4.会读真棒!可是这当中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它的笔顺要特别注意啦!就是严肃的“肃”,请你跟我一起书空。跟我读“sù”,严肃。拿起你的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三)讲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这里的“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谁神情的词语?(老师)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接下来再一次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想一想。

谁来说说,什么事使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用自己的话说)

师:就是这么一回事,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一件事。

2.同学们看一看,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取笑)因为“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像什么?(五角星)

齐读这两句话。好一副取笑的架势呀!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变意思,该怎么说?(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嘲笑和取笑。

3.老师也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同学们“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

4.体会标点的妙用:

老师审视了杨桃,举起了我的画问大家。现在是老师,谁来做同学?(师生配合读)采访一下,刚刚为什么你读得那么肯定?(因为文中的“我”画得确实像五角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你再观察一下,这两句话后边都有什么?(感叹号)

从这样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五角星型的杨桃就不像杨桃。

5.探究原因:

可是,“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像五角星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找看。(第2自然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画杨桃的时候是怎样看得?(认认真真)怎样画得?(老老实实)。我自认为我画得是十分的准确。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把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画下来呢?(第一自然段)父亲叮嘱过我,我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叮嘱把杨桃给画了下来。这是我画的杨桃,我画的杨桃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杨桃,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说)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画杨桃》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五)讲读13—18自然段,体会态度转变

1.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知道么?(不知道)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还是那个老师,谁来做那位同学?(师生配合读)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说的话是一样的。)老师想知道,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肯定,刚才你却读得吞吞吐吐?(同学们我亲眼看到的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那前边我说的话就(错了),我刚才取消他,我真的感到很(后悔、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就有点吞吞吐吐。

仔细再看看,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你会读得吞吞吐吐呢?(标点符号不一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的语气吞吞吐吐不连贯。同桌之间,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展示读。

3.现在同学们看到了我看到杨桃真是五角星形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的深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看一看第18自然段,你找到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了?(和颜悦色)同学们,你会做“和颜悦色”的表情么?大家一起做来看看。指名读老师的话。

4.拿出笔画出老师说的这段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如果我看到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就画成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就画成椭圆形的杨桃,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的,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看的角度不同,这可是真理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想起来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苏轼在诗中说的是看山,咱们说的是看杨桃,道理是一样的。

看来看去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其实,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同学们,我们看杨桃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是实事求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更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拿起书,把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读一读(提起杨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前面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样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欣赏图片

《画杨桃》教学反思 篇8

那克塔中心校 陈国良

我上的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画杨桃教学反思 篇9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画杨桃教学反思 篇10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

第二次回答:“不……像。”“像…… 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上一篇:孤山秋游作文下一篇:书让我陶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