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共10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篇1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歌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是我认为看得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当初每每见到朋友都会向其推荐此书,但是我在疯狂拜读此书时,种种不安侵袭而来,如同黑云压城般将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几近窒息,使我望而生畏,无奈选取辍读。然而最近我重拾此书,心境大变,大脑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思绪在我指尖流转,一页页纸张在翩翩起舞,或快或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讲述作者与一些精神患者之间的对话,从根本上了解所谓的精神患者的所思所想。作者期望透过此书让读者揭开表象,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思维虫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提出了一种绝对四维虫子的生物,让很多量子物理学者觉得费解。因为世界很多的量子物理学者研究都无法企及其深度,但是少年却是感受到绝对四维虫子的存在。但是少年在量子物理的考试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者对其的评价是,如果这个十七岁少年真的是天才,那肯定是未来的天才,但是却不属于这个时代。天才是有时代性的,而时代的变迁是有过程的,在变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此章其实十分发人深省,历史发展中,多少不合时宜的人在为了建造心中的城堡付出毕生的努力。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有其所处位置,看似不合时宜的人都有其历史定位。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应采儿 篇2

做演员时,她会到处八卦其他演员的妆容漂不漂亮、发型梳得好不好看。

上电视综艺节目时,她的各种神吐槽与古灵精怪的表情让陈小春也“甘拜下风”。

最近还制作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且不谈这部戏的内容,我觉得这部剧名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监制“八卦”阵

应采儿说自己一向是管家婆性格,做监制最适合不过,“我从入行做演员开始,已经喜欢到处聊,结婚之后,小春在家时间不多,我更加要担当管家,处理家中大小事务,照顾小孩。”这回首次由管家升格监制,制作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令她大开眼界,“监制最重要的是懂得管钱,了解每个环节需要用多少钱,计算餐费、场景费、演员费、化妆戏服开支等,事无大小都要计算清楚。”

当然,应监制无须亲自按计算机,繁琐事宜可以交给支援团队,因为她要肩负更大重任,邀请二十多位明星好友客串演出,好友们一呼百应,令她满有成功感,“这套剧共计三十集,可以让大家尽情发挥。我亲自打电话给Paul哥秦沛,邀请他演精神病院院长,当年他演《癫佬正传》,这次拍精神病人故事,怎能缺他来压场?他只考虑了10分钟就答应我,另外Yumiko产后未修身也肯帮忙,李灿琛和小春本来已像个精神病人,没理由埋没‘天赋’,不来客串一角吧?”

她本来也想“一起发疯”,但老友们只可拨冗客串两、三天,所以从头带到尾的医生角色只好自己来演,与老公饰演的怕女人角色有对手戏,应该会为悬疑剧情增添笑点。

演员更懂演员的心

十八岁入行,多年的演戏经验竟然让应采儿参透了监制的成功之道?她说是因为反面教材太多,“我见过的监制多数整天黑脸、永远say no,我做过演员,会更了解台前幕后的需要,譬如工作人员早上6点到拍摄场地准备,其实可安排演员晚一个小时到,给他们多点休息时间;如果今天收工晚点,明天通告如没有时间限制的话,我会选择尽量改迟一点,令大家拍得轻松;放饭时间都很重要,饭盒到就要尽可能趁热吃,而且要一视同仁,照顾所有人,大家开开心心喝杯奶茶,开工自然更有精神啦!”她还想到一条激励士气的绝世好方法,“剧组开了一个group chat,我会将每位串星的演出片段放上群组分享,互相切磋斗戏,有竞争便有进步,激励大家演得愈来愈好。”今时今日,软硬兼施,才是监制之道嘛。

多年来她从没计划过做幕后,这次当监制纯属机缘巧合,“几年前我已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小说版,觉得很有趣,还幻想将它拍成剧集或者电影,但一直未有机会实现,直至最近跟制作公司老板闲聊,原来她一早拥有这小说的版权,那就事不宜迟,将它变成我第一套监制作品。”通常演员都梦想做导演,她却是例外,对于做导演,她说道:“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我觉得做联络、统筹会更适合自己。”她出名人缘好,找人帮忙自然很简单。

家庭大总管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已在网络上热播,第二季和电影版已在筹备中,这位俏管家又要再出动,还有时间照顾小孩吗?应采儿说:“其实小孩上年8月已经开始上学,今年会上全日班,我将会有很多时间,如果不工作,就会无聊死。”合理安排时间比较重要。

应采儿做妈咪之后,也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不易,当小孩发烧,应采儿每天晚上帮他量体温,两个小时喂一次药,几乎通宵没睡,小孩没胃口吃饭,连她自己也忘记肚子饿,所以他病了几天,应采儿也跟着瘦几斤,比工作还辛苦。所以她从没想过放下事业,全职做妈妈,“我的性格是不能停下来的,就算是忙着带小孩也不会放弃朋友,趁小孩入睡时就会约朋友见面、做facial、修甲,只要好好安排时间,转变生活模式,兼顾家庭、朋友和事业也不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 篇3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呢!你能否回答。

不能对吧?

那么你想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吗?

很想对吧?

那就去读读高铭花了4年时间而创造的国内第一部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才在左,疯子在右》吧!

我对这世界也充满了好奇,经常去探索和询问关于这个世界奇幻的问题,但我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虽然,这世界只有一个真理,我得到的答案它也是正确的。但是,我想去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或许说,不一样的人眼中的世界。上高中时,迷恋科学论著的我向我的学霸同桌(现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材生)问到关于非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他向我推荐了高铭这本书《提出在左,疯子在右》 。

初读此书,或许你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有许多迷茫,什么“女人是可怕的动物”,什么“盗尸者”,什么“偷取时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正如一位采访者在兴致勃勃的谈论“四维生物”时,连著名的量子物理学教授都在旁边愣愣的看着。我还依稀记得,几年前阅读史蒂芬?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时 也遇到诸多困难,例如相对论,时空弯曲,大爆炸、黑洞理论,这些太过学术的东西让我很迷茫,甚至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但是,宇宙与时空的奥秘驱使我继续深入阅读,所以我也收获了许多,尽管这些知识很零散,很难理解。其实我们不必去管什么太深奥的科学理论,因为我们不是大科学家,我们只读书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理解的东西。读过高铭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本上基本不会涉及的问题与知识,可以知道一些天才般的见解,可以明白一些平常难以解释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没有确实论证证明那些精神病人的理论是错误或正确的情况下,我们读到他们特别的见解时,不要妄加评论,我们是带着欣赏的味道去品尝这些精神病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看法的,而不是去批评或说去褒扬谁,我们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领会这些病人他们自己所谓的理论,我们暂时不必去追究这些理论是否真实,仅仅去读一读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所认为的这个人类世界是怎样的呢,也许他们的某些看法,与你所想不谋而合。不妨告诉你们,我曾经也想过女人的那条比男人长的X染色体会带来什么结果,当读到“女人的星球”篇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既然有人和我想过同样的问题,虽然他是精神病人,但这并不代表什么,他只是应为对这个问题太过执着,所以陷入精神谜团,不能自拔,我当然不会啦。

所以,我极力向大家推荐高铭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它不仅仅是一本访谈手记,也是 一本用别样眼光看这个美妙世界的书,它有个别名,叫《精神病人的世界》。对与我们正常人而言,也许你永远无法去看清身边的一个精神病人,他们的世界你有知道多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到了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眼中的人类世界,我还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精神病人也是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并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是有暴力倾向什么的,也改变了我对精神病人的看法。

因此,我向大家极力推荐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过它,你的身心会受到震惊,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对精神病人的看法,会受到改观。读读它吧,也许,这将是你人生中又一次意外的收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2

一念是天才,一念是疯子。

曾经,我也做过连续的梦,只是对于连续,是梦的重复,但是我做梦的时间不是连续的。每次梦的环境及情节相同,但是我可以改变,它们就跟程序设定的游戏规则一样,游戏规则不会变。前几次的做梦,我会把游戏规则摸清楚,每次我都会选择新的出路来包券自己的生命。当然,很多次的梦,都是我被追杀。

在梦里,我有清醒的头脑,有很多场景都是我小时候去过的地方。可见我小时候的记忆力还真是好,用现在科学的称呼我拥有对任何事务拍照记忆的能力。就是我会把我记住的像照片一样记录下来,等我回忆的时候翻照片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吧)即使我现在想不起来,但我的意识仍旧能够记起。

我也做过预知梦,就是梦里做过的事或去过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但人是奇妙的,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能探索很多的东西。

这本书中的`故事,我居然去相信,因为有的“疯子”他的语言逻辑能力使我无法反驳,就跟作者一样。或许那些疯子不属于这个时代,就像曾经的伟大的画家或者物理学家等,有了惊世骇俗的作品或发现被世人不认可甚至排斥消灭等。

也许每个人都是疯子,但每个人也并不是天才。因为普通人没有天才独特的敏感力。

我在想我是不是陷入了书中的故事,或许,这些故事打开了我曾经关闭的那扇窗。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阅历使人成熟。每个人都将经历:酸、甜、苦、辣、咸。你的经历,会慢慢告诉你,你在哪方面是天才,而你在某方面就是个疯子。

一念是天才,一念是疯子。一个随处迸发的感想,可能写的没啥深度,并没有对这本书做多大的拆解分析。但是我常年被梦给困恼,自从看了这本书中的某一个小故事,我才释怀。他也是一个被梦魇缠上的人,只是他比我严重,但是梦也告诉了他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有时候,当我们不去特意关注这个梦,则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平江路有一家叫“猫的天空之城”的书店推荐我看的,作者是高铭。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包括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篇《三只小猪》和《雨默默的》,前者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多重人格。作者的语言很严谨,带着恐惧的魅力。虽然后来张一山演的《柒个我》也是关于多重人格,剧里很多笑点,但这本书对多重人格的惊悚描述还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后者是关于一个小女生可以看见天空不同的颜色,以此知道自己今天的心情。刚开始带着一丝羡慕,然而我忽略了这种“特异功能”给小女生带来的困扰和伤害。那个时候就想到:她们的世界我们理解不了,因此我们不要轻易评论或者是羡慕,看低。

我从来都没想过,竟然可以从一个被外界认为的精神病人的口中,听到很多有见地的话。书里还有一个人觉得细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想想真的有道理,所以当我上铺的室友那天突然也提出这个观点,我很是惊讶,因为她没有看过这本书,却有这个想法!其实很少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对我室友带着一丝敬佩。

从她们的视角可以感觉到,她们有一个跟普通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要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

退一步说,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有很多的所谓的精神病,只不过是他们的想法跟行为和我们不一样呢?又或者是,他们真的能看到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眼前一亮,还有的便是思考。思考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我很赞同这句话,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尊重!特别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开阔眼界也好,丰富内心世界也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4

阅读这本书,更多地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来看的,因为我觉得“天才”和“疯子”,仿佛都离我很遥远,我的身边,似乎都是一些正常的普通人。

不过感谢这本《天才在左? ? 疯子在右》让我有机会去了解“躁狂抑郁症”患者的极端,极端的痛苦和才思;去了解看似不可理喻的“灵肉分离”;去了解真正“露阴癖”患者的矛盾心理,去了解“多重人格”的神秘诡异。

如果没有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很难理解这么多异于常人的“病人”;如果没有了解到一丝他们的挣扎与痛苦,我很难予以同情和关心;我知道,这些供我一页页阅读的文字,是无数个他们每一分每一秒真实所经历的痛苦,他们之中,有人自杀结束生命,有人挣扎于生存和毁灭的边缘,有人自甘堕落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

《奇葩说》中新一期辩题是“不合群的你,是不是应该改?”我想说,不必改,不合群并不是谁的错,享受自己的世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取悦自己,希望孤独的天才是快乐的,希望孤独的疯子是幸福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5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关于这本书,我是在网上看到它的介绍后感觉挺好的,就让我妈妈给我购买了下来,下面我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写的是关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一些聊天记录。写的是作者去精神病院采访那些“神经上有问题的人”。当我看完这本书时,觉得他们其实精神上是没有问题的呀!只是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正常人不同而已;他们明白、知道、许多我们不明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发现了一些我们从来没有发现的人、事或物等;并且他们说的话也很深奥。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被人们当成“神经上有问题的人”吧。

这本书有一篇是采访一个成天蹲在蘑菇旁边的人,她曾经是一位教师,因为她总做一些行为奇怪的事情,所以才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的。作者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呢?”她没理会他,后来作者和她一起在那里蹲着。过了三四天之后,她才理会他,她问作者:“你在干吗?”作者就和她说:“在看小草”。“我在看蘑菇”她说道,之后俩人就聊了起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段话就是,这位“教师”她说石头是有生命的,作者疑惑地看着她。她解释道:“石头磨损下来的渣子可能是土、也可能是沙,地球就是由这些组成的,土里面的养分能种出粮食、蔬菜等,动物和人就吃了,吃肉也是一样的,只是多了道手续,然后人死了就变成了灰了,或者埋了腐烂了,又还原为那些沙啊土啊的养分了,然后那些包含养分的沙子和土再聚集在一起成了石头,石头就是生命”。这段由“精神病患者”关于石头是有生命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后来我又把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推荐给妈妈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感到很开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6

精神病,通常叫神精病或者疯子,在我概念里大致就是神经不正常的人,武疯子打人文疯子疯颠或呆滞。上中学时曾经被个疯子惊吓过,是个个子不高的男人,总是穿着一件很新的有折印的衣服等在我放学回家的半道上,当年矮东瓜的我骑辆迷你小自行车,那个男的总是冷不丁的从天而降横冲过来挥手就打或是作势拽车,吓得我那阵子对那段路的心理阴影巨大,此后N多年直到现在但凡做到放学的梦就总是在绕路绕路绕路。

当然这本书写的不是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疯子,而是各种奇异的案例。其实还挺佩服作者的,为了满足好奇心可以真的去做精神病访谈这种事,我也对奇型怪状的人很好奇,但也仅只限于坐马路牙子边窥觑各色行人,真是弱爆了。

如果按一个普通人的眼界,这本书例举的疯子大都属于妄想症类型,有妄想到杀人的,有妄想到自残的,更多的是痴迷于量子物理,时空转换,外星人,科学目前无解的,以及神神鬼鬼什么的,越琢磨越神奇,就把自己琢磨进去了,而这类型的往往智商很高,思维清晰,逻辑分析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有些论调想要看懂还得颇费些脑细胞才成。

其实这么看来,疯子的界限变得很模糊,有说“不疯魔,不成佛”,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刹那,可能成就为天才,也可能沦为疯子。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天才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马云跑去跟唐玄宗说,亲,荔枝顺丰包邮,支付宝走起?马疯子必卒于欺君之罪。所以,一个爱因斯坦后面站着千千万万个精神病,社会的发展推进还真离不开这些脑回路清奇的疯子们。不合时宜的天才就一定是疯子,如果真有穿越这回事,得务必记得悄悄地进村,声张滴不要,不然百分百被当成疯子被拍成肉泥。

我打心底里佩服那些因探究人类未知领域之真相而走火入魔的男女猪脚们,比如那个琢磨玛雅文化的神人,那位精神病院的“镇院之宝”,和那只全世界最香的苹果,如果我是作者,估计我就被他们带着跑了,兴许得求着镇院之宝带我去往时间的尽头瞅上一眼,或者也闭个关感受一下所谓“感觉”到底是个什么感觉。

我也爱看那些神奇又显得很有逻辑的故事,比如迷失的旅行者,如果我是他会不会在这个地球活得特别得瑟,比如转世和永生的故事,听上去真没毛病。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些奇异的人,就好比我们是生产线上的标准件,可也总会有些非标产品流出,它们具备标准件所不具备的某些特性,但不被公众所认同,便被认为是异已。心怀秘密的人独孤求败,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内心孤独,郁闷至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神神鬼鬼的故事那就真是疯子界的翘楚了,有些症状大概跟种蛊一样,来去莫名,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东存在于我们周围,天知道我打字的时候旁边有些神马我五官感受不到的东东在盯着我。

瞧,他们琢磨过的大多数问题我也想过,比如,四维空间到底什么样,我们是不是一个巨物头发丝里的一个小细胞或是一个头皮屑,整个宇宙是不是某个小孩子手里的一个溜溜球,阿里的碎石山的那些碎石头是不是漫山的大石头有一天集体自残的结果。瞧瞧,我果然是有疯子的潜质,我是一个被耽误了的精神病—-被懒惰耽误了,因为懒得仔细琢磨。我离疯子只差一点——执念。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4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题记

首先,我想深深地感谢徐新鹏老师,感谢他为我带了这样一本耐人寻味,与众不同的好书,非常感谢老师能为我和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提供这样一个课外学习的资源和机会,这极大的充实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其次,我想借此谈一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我感受到了疯子抑或天内心不同寻常的价值观。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世界观。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

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也许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他们就真的是疯子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案例,我们一般看东西是从外往里看,而有个精神病人是直接钻到东西里面,从里往外看。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是的,谁又能说他自己的世界观是一定正确的呢。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认知的方式。不能说他们的世界观跟我们不同,我们就认为他们是疯子他们是神经病人。

纵观全书,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却不能不尊重他们的观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他们站在不同于常人的位置,去观赏和评价这个世界,很多人都知道天才在没有出名之前只是疯子,但却没人知道疯子在未来的世界里会不会变成天才,因为,左与右,只有一步之遥。让我们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世界,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

最后,我想再一次感谢我们的徐新鹏老师,感谢他为我带来如此令人回味无穷的好书。

“乎每个天才都有相同的经历:在没有成名之前,一致被人认为是疯子。”

——尾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5

刚开始看的时候便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深深的吸引,继续随着笔者一起探寻患者的新奇独特的世界的欲望越发强烈。别出新裁而又怪诞不经的的想法却给了我一种真实之感,好像他们所说的都是对的。明明不懂什么量子物理,也不知道什么平行宇宙,也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的话语都进入了脑子里。

可看着看着我莫名的有了恐惧,如同患者所感知的事物好像代入到了自己的身上,不知是我看得太投入还是我的代入感和想象力太强。说不清的感觉环绕着我。说不清的感觉环绕着我,我便暂时的把他放在了一边,心里却又有一种冲动想要继续,就像是害怕看恐怖片的人想要看恐怖片的那种感觉。相信科学的同时,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事件还是会迷惑和好奇,一些玄乎其实的事件代入进去感觉后背发凉。

某些患者身上的一些特质(重生、预见),或许某些人会认为那更像是一种能力,但更多的是痛苦,因为有着这种特质,就如被世界抛弃,慢慢地被孤独淹没。

世界是包容的,又是矛盾的,它允许未知、也不停探索,允许生命,也会死亡,存在好人,也有坏人。同时也孕育出了“精神病患者”。在这个的世界里,它可能是个不正常的存在,但往往就是因为有了不正常才衬托出所谓的正常,如果人人都是正常的还会有所谓的正常吗?

可能在文中笔者无意的放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弱化了他们的病态,让我不得不禁怀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病。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信仰。或许不正常的不是他们。正常也好,不正常也罢,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

我甚至怀疑是自己出了问题,“大部分患者说的那些世界观和看法,我不但能理解,还是深刻的理解,并且对有的还很认同。”好像是自己心底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从他们的口里说了出来。

我也曾彻底的舍弃自己的身份和一切去看自己,可我发现只有无尽的虚无,因为没有了我就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我。我开始好奇死亡的尽头会是什么样子,而未知的世界里又藏着多少秘密?看到后面,我的恐惧早已不见踪影,更多的是渴求,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好奇,是想要继续了解,他们的想法于我而言已成了思想的盛宴,无关是非对错,仅仅是思维角度。对错和真实在未知面前好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精神不属于物质,却受限于物质。”

“精神依托于物质才能感受世界。”

“我们认可精神,却又因为物质去否定精神。”

这是从一位患者口中说出来的话,我觉得很真实,正如我依托于物质认识着这个世界,感受着笔者所记录的事物,依托我所认识的世界质疑着一些怪诞的想法,然后再通过物质记录并传达我的想法。

很神奇的是“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或许你无法理解,或许你认为很可笑,但讽刺的是你无法反驳。你可能不想承认,但你就是不能说这是错的。

他们的世界稀奇古怪,我不知道那些精神病医生和一些心理医生在遇见这么多奇怪的病症后是如何保持正常,不被同化。这点我是很佩服的。又或许是有的,不单单是他们,包括世上每一个人,只是把灵魂盘起尾巴挤进了躯壳当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6

我们有时候会深究一些蛋疼的问题不放,比如说,人为什么活着?比如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再比如说,你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等等。在有些人看来这纯属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想的问题,但是有些人还真吃饱了没事干,沉在这些问题里出不来。但是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让你给你一个标准答案,甚至连暗示也没有。所以有的人就特别痛苦,而我年少的时候也陷入过这些问题痛苦不堪,那个时候正值高考,因为思考活着的意义而完全不能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中去,因为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所以总是整夜整夜地哭,后来在父母的陪伴下才逐渐好转,回去继续参加高考。现在想想,还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太脆弱,对现实没有把握所以才会想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给自己一个动力,但是潜意识里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的循环过程是任何人无法逃避的(也许未来的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让人不死,但是目前我们还是无法逃脱这个自然规则),所以表面上是自己陷入哲学的死胡同,但是实际上是自己无法面对一团糟糕的自己,让自己有一个逃避的方向。所以,想想还是年少的自己不够坚强。而我现在还会思考这些问题,一样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已经不会让我因为没有答案就放弃生活,所以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有精神病的潜质,但是我不会成为精神病患者,因为我现在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现实。

我终究相信,因为无法面对现实的不满,所以才会从哲学、宗教、科学等方向给自己答案,但是有些东西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即便有答案,也不是目前的你所能探索到的,所以面对无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有勇气接受!请记住,不要被无知奴役!

什么叫被无知奴役?

在我的认知里,我认为被无知奴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相信自己对未知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不愿意辩证地去了解其他的答案,以至于偏执于自己的世界。另一种是绝对相信别人给出的答案,颠覆了自己之前的价值观,所以自己也纠结痛苦了。

那么接受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就放弃探索了?当然不是,因为我们都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所以解决未知的问题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偏执某个观点而发疯。有案例说过有科学家因为研究而得了精神分裂症,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不敢说是他一定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无知而导致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在探索的过程要能容忍自己的过错,也许你研究了几十年的东西结果是一个错误的方向,那样也不是毫无意义,如果你知道那个方向错误了,起码你是否定一个错误方向,科学本来就是不断地否定错误的过程。而哲学本来也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对于这一切,我很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高铭在文章最后的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在一条路上走远了,看不清自己了,那么就回过头来看看,想想自己最初的初心。思考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思考不能让你快乐和明澈,那么就回头,第一接受自己的无知,第二想想一切如初见时候的自己。

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超出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的,而那些问题的各种答案也许更加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包括哲学,宗教,理论物理学,生物遗传学,中医学等等。我们无法在自己的认知的水平上给一个完美的答案,所以我们会看到我们认为奇奇怪怪的人,他们给出奇奇怪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他们知识从你不了解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所以要理解他们的存在。但是如果那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冲击到了你,那么说明你也被这个答案所吸引了,这个时候我们要记住,如果一切本来未知的问题在一瞬间顿悟,那么你可能随之而来会有顿迷,所以如果那个冲击来得特别大,那么就接受自己的顿迷,平静呼吸,怀疑批判接受,如果你真的接受不了就忘记,如果忘记不了就回到初心,回到“一切若只如初见”的时候,不要被其他思想主导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自己的思想被一个外来的思想在一瞬间否定了,那是极其危险的,我不敢说你一定会精神紊乱或者是自杀,但是迷茫肯定是有的。就如木心所说,“如果顿悟不至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所以如果一个豁然开朗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认知能力上,你是没有办法去批判接受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给出的答案哪里是可疑的,也许你只是全盘接受一个未知正确的观点也说不定呢!所以对于未知问题我们要怀有谦卑和尊重的态度去探索,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

我们真正会感到迷茫的问题都是未知的,包括未知的处境。有确定的已知答案的问题反而不会让我们困惑。能看得到的未来也是不会让我们迷茫的,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我们面对未来,大都时候也是迷茫的。为什么二十年前的大学生没有我们现在迷茫,因为他们毕业了可以包分配,他们可以算是进了大学就可以看到未来,起码工作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包分配,即便研究所毕业也未必就可以马上解决就业问题,211,985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高的平台,并没有给你铺平未来的路,所以这一代的大学生跟二十年前相比,他们更加迷茫和焦虑!但是迷茫焦虑不是单纯地因为他们不努力,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事,而是生活给他们的未知因素太多了,而面对未知我们却又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也只有去接受未知的处境,努力做好当下才是最好的办法,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一点点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跟着提高一点点了,未来要走的路就会跟着清晰一点点了。

所以面对一切未知都不要害怕,坚强地面对,接受自己的无知,然后提高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但在一条路上走远了还没有找到你的答案,那么请回头看看那个最初的自己。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后感 篇7

量子物理教授:“有过,但是那是大脑记忆部分产生的临时幻觉和错觉。”

他:“错误?产生错误还能预知下一秒?不对吧?其实那不是记忆错误,而是你的脑波瞬间和其他宇宙的脑波相通了。而相通的那个恰好是比你早一点的那个宇宙,你得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记忆信息。那种事情很少就是因为你没办法长时间保持和另一个自己的联系。原理你应该清楚,其实就是另一个你的大脑记忆弱电信号通过量子泡沫传输给你了。虽然只有那么一瞬间。”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往往能够得出令人惊叹的结论。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人类的每一个时期,所认知的真理都具有局限性,受种种因素的制约。那么,现代的我们所认识的所谓的真理,也最多称其为时代真理而已。

高智商神经病往往都带有孤独的属性,但可惜的是不是所有孤独的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神经病。因此我才这么羡慕这些人,偏执,癫狂,藐视众生。他们有的能如鱼得水般活在自己勾勒的宏大世界里,有的甚至能用自己的观念去煽动别人。而诸如我类却只能活在莫名的痛苦之中,只能怪自己还不够超脱,可笑,连当神经病的名额都是有限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婚纱在衣柜早就封尘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但那份心情,确依旧没有改变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我觉得情感很渺小,既不辉煌,也不壮烈,只是一个个小片段,但是确让我动容

前者是在老伴死后一直认为老伴还活着,还经常和老伴说话。后者是他在爱人死后,偷尸体研究让人复活的方法。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由于时代的局限,导致的结果是及时很有创见性的想法也会被人们视作瞎扯淡。同时由于缺少认识可能是预见性知识的能力,时代的人们会认为这种想法或者理论是错误的。比如日心说的提出以及被接受过程中的鲜血,伽利略被活活烧死。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的可笑,以及50年后的接受,现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必修内容。

永远,永远: 指尖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橱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早已慢慢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然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式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孩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是“希望”。因为人类就是这样,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脏。只有当你认真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灵魂,和灵魂的深处。

每一个精神病人都带你去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们中的很多有一个共同点,有着坚不可摧的世界观,我承认,他们中的一部分有执著,偏执,极端,但是却又有着异于常人的思想活跃程度和科学知识,他们的偏执有时候其实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坚持和单纯。

书中的精神病人,不但有关宗教人士到未成年,从哲学博士到原本是精神科医生,各种身份的人物。也是涉及到关于人体、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的震感探讨。

一个女患者整天对着虫草石头研究,好几年没说过一句话。执着的令人发疯。但是她对生命的见解确令人惊讶。她说蚂蚁和石头都是松散生命,蚂蚁是松散细胞,只有组合在一起才是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单个的蚂蚁脱离蚁群马上就会死去,她认为石头也是生命,土和沙聚集起来的生命,我们在石头的眼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太快,生的太快死的太快,在石头看来,我们就算在原地站一辈子,他们也看不到我们。只有聚集在一起,才是生命。

有不懈努力去探寻世界的本质的,对于多宇宙论以及平行宇宙有自己的见解,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说出绝对四维生物以及更多量子物理的见解,用一堆量子物理和科学证明,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让一个量子物理博士都叹为观止。

有离奇的说,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传送过来的,通过数据传送,将大脑记忆作为粒子传送到这个星球,虽说离奇,但是完美的逻辑和推算过程,是物理博士和心理学家都没办法找出破绽。

有的痴迷于对远古玛雅文明的研究,去钻研那些图画和文字。试图还原玛雅文明。他用自己的查阅的书籍来解释关于2012真正的玛雅预言。按照玛雅历法的推算,玛雅人确实预测到了2012,但是预言并没有说,那个年份是世界末日,正相反,玛雅文记载说是会进入新的纪元。一个压根没人能懂得预言被那么多人信奉,还搞成电影和各种书籍,热卖的一塌糊涂,但是一个精神病人却通过深入的研究,理智的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能说是不幽默。

有的人是原生宗教的宴席人,他们一代又一代坚持自己的风俗,将自己的信仰传承下来。

也有离奇的不能解释的东西。

有精神病人,能看到天空是不同的眼神,不同的颜色那天就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悲剧,喜剧,都是可以从天空的颜色来判断。有的精神病人,能够在梦中预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有的精神病人记得前几十个前世的故事,甚至记得自己是如何死的,有的精神病眼中可以看到的人是不同的动物,而这不同的动物却代表了不同人的性格,并且初次见面就能说出相符此人性格的动物。。

无数不能解释的故事,却有着让人信服的力度,和同样让人质疑的不解。也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始终认为老伴活着,并且不停的和他说话和为他准备日常生活的需要。一个男子在相爱十二年的妻子去世后开始研究怎样让尸体复活。。

作者在相对客观的前提下,给我们揭示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邪教教主的吹鼓性质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你的世界观。因为他们中的部分人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科学依据,并且有非常正确甚至充满诱惑的言论。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也许正如作者所说,几百个世纪后也许他们是对的,疯的是我们。

歌德所说,也是高铭在书中引用,“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他有所保留地将信将疑认为这些精神病人可能预言了包括“女人是外星人”、“细菌创造人类文明”、“鼓吹部分人类返回自然生活”这些观点摆与宴席之上,与君共讨,像书中的观点,比如“物质的尽头是精神”“在无限的时间中我们可以先死去再出生,先吃到鸡蛋再打破蛋壳”,等物理和哲学方面的观点,是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的。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精神病方面的书籍和电影,印象很深的是很小时候看的毕淑敏女士的一部小说,女心理师,毕淑敏本身就是一名心理师,而小说也是基于她的工作经验和一些艺术手法的改编写成了一部有关精神病人题材的书籍。是我映像很深的一本书。

一部前不久看的电影,美丽人生。片中的男主角就是高智商并且患有严重的妄想症,最终通过惊人的毅力和家人的支持和幻想中的人物达到和谐相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潜心学习,晚年获得诺贝尔奖。

包括著名的画家达利,很多人认为他是疯子,确实,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异于常人的想法,有的画对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裸体女郎。谁能信这样疯狂的画是正常人之笔。毕竟他的言就是他的画。而达利确坚持说,我与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没疯。

他们思考着正常人不关心的问题,在正常人眼里他们是想太多而走了偏锋的人,但是精神病人说“真正复杂的是你们,你们有了钱要房子有了房子要美女,有了名气要权力,有了权力要荣誉,有了这一切以后又要名垂千古,你名垂千古之后又想要无尽的生命来看到自己已名垂千古。你们满意了,满意了以后就会罢手吗,不见得。你们想要的那么多,而我,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活着,我就在这里了”

有些精神病人却很乐观,但是乐观的人怎么会住精神病医院呢,这似乎是悖论。乐观的人就不会钻牛角尖,想的开的人就不会的精神病,但是其实有些精神病人,非常想的开,甚至馋了想吃肉就杀了自己的孩子都没问题,很想的开,本来就没有孩子,但是后来有了那么现在又没有了,吃了就吃了呗。做人流不就是杀人吗。„但是杀人肯定是不对的‟

„可是士兵在战场都杀人啊,要是说是为了某种目的就可以杀人,那那些杀人犯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大多数的利益才去杀,那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不是为了印度的利益他们国家就都可以杀人了呢? 所以杀人到底是对是错的概念不是你决定的,而是你所在的群体所决定的,你的群体赋予你杀人的权利了,你就可以杀,不给你杀人的权利,你杀人是要受惩罚的,因为你没有杀人牌照。‟

„其实你们赋予什么都要有一个借口,就像刚才的杀人一样,都是借口,但是借口就是借口,不是理由,你们总是解释这解释那。其实解释就是掩饰。真正的道理是不用解释的,你解释这解释那,难道喝水要解释吗,吃饭要解释吗? 因为你需要,那个是理由‟ „思考让一些人变得痛苦,但是痛苦是清醒的过程。‟ 一个精神病人说,而他曾经是精神治疗师。

他说,所谓的正常人的概念,都是你们这些疯子强加给我的,而我原来就是正常的,疯的是你们,被你们的那些借口搞得不正常了,于是我斟酌再三,决定留在真实的这里面。不和你们疯疯癫癫。在这里,我很踏实。于是他进了精神病医院。

我在看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之所以还没疯,是因为我还太无知。感谢我们的教育体制对我们悉心的呵护。

在看完整本书后,我任然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重新看书里的内容,因为每一遍看,就又有新的收获。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世界观收到了很大程度的震撼。但是不是崩溃。就像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过程中所带来的质疑和恐慌一样,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但是人也同样需要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就算对着的是拥有坚不可摧的世界观的精神病人。

也许从自身的原因来看,就是我本身也是质疑这个世界的。在不解和疑惑中思考,但是幻想总是超越不了认知,我的认知太浅,所以没办法达到发疯的境界。

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之前,曾经痴迷过唐诗宋词然后蔓延到时代背景,再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社会延续到政治,政治到宗教,心里到医学···

按照作者的说法,从这环环相扣的研究中,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对于世界是怎样的疑问,开始无限膨胀。因为未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也曾经接近疯狂的状态。

我没有作者这样的坚韧的好奇心,我成天也会想些胡乱的东西,高中的时候也不同程度的迷恋过诗词歌赋,人文经济,宗教,货币,历史甚至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但是我每次都是抱着好奇心但是却又浅尝辄止。我的无知让我始终是懵懂的正常人。可能每个正常人在这里都会想问一句,干嘛想这么多。

用每个疯子的话来说,我一直认为,能认真的去思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些牛人,在思考后都会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那是他们对世界不断的思考所总结出来的。所以每当你问什么的时候,他们总能快速的反应,并给你从他们那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到的结论。这种完美无缺的解释,会让你开始质疑你原有的世界观,因为很多问题就说的通了,但是很多已知的东西,就不对了。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就是在不断的思考中达到应用。

书中给我们诠释的最多的是,角度问题,和想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认知对世界又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超越了唯物主义。不然那些妄想症患者看到的是什么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经过思考得来的世界,而现在的你,是否能够自信满满的告诉别人,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又为什么是这样的? 不能,因为你不知道。

作者在一张生日卡上收到的一句话是: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有些人爱旅游,有些人爱思考,其实都是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合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积累。‟ 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但是我们任然不能清楚的知道世界是怎样的。直到你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哪怕是错的,是疯的。你却可以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不一定思考就是对的。因为对错本身就没有衡量标准。也许一生不去想也可以安然度过。那么为什么要想。

„马跑的快,但是马不会去想为什么跑的快。鱼游的深,但是不会去四处找寻答案为什么游得深。鸟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的高。我们是人,我们不会那么快那么深那么高,但是我们能够去找,去追求。因为这就是人类的不同啊。就是人类那可永不停息的心啊‟

„其实,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里充满期待,知道潘多拉盒子的最后一件礼物是什么吗,是希望。‟ 这是精神病人说的。

所以,思考就怎样,不思考又怎样,思考成了精神病又怎样。当有些现象,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身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去学会尊重。

像精神病人学习远比学习雷锋来的迫切

一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谁说不是人人都是精神病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执的地方,每个人对事物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正常人的标准,没人能界定,真实的界限也一样。

那体验世界是不是放弃主观意识去感受别人。

一个精神病人答,远不止,不带主观意识不是超脱,是淡漠。境界还差得远。想看真正的世界,是要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是不是有点晕?那就去看看这本书吧。作者,高铭。只是不要太痴迷也不要太抗拒。要理解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很喜欢一个精神病人告诉作者的一句话,是约翰福音第九章二十五节最后一句。He answered and said ,whether he be a sinner or no.i konw not :noe thing i know,that Wher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从书中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那个特殊的人群也确确实实带着特殊的思想,同时它们也不特殊,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也许它们才是真实,才是真理,我们所自以为是只是我们这个小世界。

苹果的味道”:也许这篇故事是和真实的世界相结合的,苹果的味道,不知道苹果的味道,也许你会说,苹果的味道不就是或酸或甜吗?你是否已经忘了自己是怎样的了?感觉自己有点无厘头,其实活在当下,很多人都在说迷失了自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话出现了不只是一次两次,无论是我还是听朋友说。记得我是一名高中生时,我告诉自己要奋斗,奋斗着去过更好的生活。嗯,很简单,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当我慢慢地接触了更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物质?精神?还是?好像跑题了。一个问题“你是否真的知道苹果的味道?”也许我知道我感受到的,但我还不敢说我知道,就想上一篇一样我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是否就是真正所存在的。看到这篇故事,我真的对这个患者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 篇8

一、比如,有名患者,最喜欢的是盯着石头看,然后说出,其实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只是人类与它们沟通不了。但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这样的生命。它们不愿动,因为动了就代表生命的损耗。石头不愿与我们人类交流,因为它看我们,如同我们看蜉蝣一样,生命极其短暂的生物,不值得会意。

这些是谬论吗?还是歪理?不得而知。因为就算是证明的.东西,也是人类而定义的,只是在人们所认为的空间定义的,如果超出了这些空间,又必须重新定义一番。当然,这话也是精神病人说的,说的是牛顿定律和狭义相对论。

当然,我只是觉得有趣,并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引申到我们日常管理或教育中去。这很深刻的告诉我们,不应该有个定势的思维,而是能够不断扩展和更新的想法。因为形成的定势的思维会妨碍我们对事物不同的思考,这样陷入狭小圈子的人,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了孙子兵法的人,只会打仗?不,它可以用在商战,可以用在人际。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自己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框架,不然,在爆炸的信息时代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搞不好,自己也成为了精神病人。

这也让我相当一个极其有趣的心理症状。专有名词忘记了,具体内容为,对事物的认同感。也就是说,你和杀人犯呆久了,你会同情或者变成它。你和精神病人呆久了,你会理解和同情它或者变成他。这是一个有趣的气场。人会下意识的模仿周围的人。

二、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病人们看世界的角度问题。

每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者,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概念。有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连自己都骗了,那么你肯定是天下第一的骗子。”正因为他们的深信不疑,所以会不断试图说服你接受这些观点。当然,如果你接受了,你就是神经病了。呵呵

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借鉴。是的,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我们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如果,将一个DV放在身上随便的位置,去记录你的一天。到了晚上观看,你会看到什么?所以,我们看待问题方式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看待问题多角度是一回事,如果做的话,必须要选择一个立场。因为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或者对,或者错。

三、这是一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9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所谓启迪,恰恰不是想象力那一面,而有可能是毒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我对这本书在豆瓣上的很高评价感到深深的担忧。我想,这么多人给它打了高分,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新的题材,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负面影响的那面。精神病人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人仅仅只是病态,我当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很天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病,所以对它好奇甚至是浮想联翩。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也许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他们就真的是疯子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案例,我们一般看东西是从外往里看,而有个精神病人是直接钻到东西里面,从里往外看。

这些精神病人中大多智商很高很聪明,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门萨会员(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标准是:智商高于148)。他们就真的疯了吗?也许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一步之遥。也许只是他们的世界观太过于荒诞,太过于奇特,奇特到要颠覆我们这个所谓正常世界的很多东西,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感到了害怕和畏惧,害怕他们改变我们改变这个世界,所以才把他们当做疯子当做精神病人。

很多人都觉得这本书有意思,作者却认为这本书不好玩,他在写一个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他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他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他认同。

是的,谁又能说他自己的世界观是一定正确的呢。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认知的方式。不能说他们的世界观跟我们不同,我们就认为他们是疯子他们是神经病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推荐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7-12

咱班的数学天才小学作文05-29

上一篇:经典诵读之三字经下一篇:让我心存感激的人300字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