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共12篇)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磨课反思
王
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猪八戒,林冲,关羽,别里科夫,林黛玉,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高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展示,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课本探原(即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
肖像描写:祥林嫂 动作描写:林冲 心理描写:桑迪亚哥 语言描写:王熙凤 侧面描写:别里科夫
小结: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小试牛刀
通过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一个是《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马里诺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三、教后反思
本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老师落实一个考点,学生就要过关一个考点,不抢进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吃透知识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但也有些许问题,我通过反思,寻找其根源所在。
1、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过高估计学生能力。
平时的教学中,无论篇幅长短,课前预习,只是作一般阅览要求,学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课堂上虽然会反映出来,但没有做过研究。课堂教学时,按照一般的模式套路来,教师设计出一组问题,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要求他们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回答,一个回答不出,再找一个,三四个学生都回答不出,就由教师代劳,最终,皆大欢喜,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原本不会的问题,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答案,教学任务完满完成。
所有的文本基本上都是这样上,为什么换到学生起来评点时,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呢?因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不等同于起来回答教师设计好了的几个问题,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课堂学习中学生忙于应付那几个问题,至于展开质疑和争鸣,时间根本是不可能有的了。没有质疑和争鸣,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就无从培养。
2、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部优秀小说,“总是以个性鲜明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和启示,让读者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人物形象,一般停留在个性特征的分析上,比如,“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文字,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对于基本的描写方法早就已经掌握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难度系数不是很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作深入的分析。
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小说文本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旧的课堂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精心设计好预习习题。让学生结合学习资料、各种媒体,对文本进行阅读、比较,筛选信息,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思考,然后带进课堂,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展争鸣,通过争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形象的社会性、典型性的理解。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慢慢养成借助资料、各种媒体来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培养他们比较、鉴别阅读的能力;在争鸣中逐步培养出文学批评、鉴赏的能力。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著名作品, 全文仅1200余字。内容精炼, 构思巧妙, 寓意深刻。大多数老师对《窗》一文的解读是从人性善恶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的, 分析靠窗病人的乐观、善良、乐于助人, 不靠窗病人的自私、冷漠、无情, 进而揭示作品惩恶扬善的主旨。
总的说来, 这些解读是比较客观的, 但还是让人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这些解读并不够深刻, 似乎没有把《窗》的社会意义突显出来。如何能在传统解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以赋予《窗》更多的社会内涵呢?
我们先来作一个假设:假如将靠窗病人与远窗病人调换一下位置, 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呢? (其实靠窗、远窗只是一种虚指, 这种虚指本身就耐人寻味。)
远窗病人起初并不是一个灵魂卑劣的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迷失自我, 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 一错再错直至铸成大错是完全有可能的。远窗病人正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 这个特定的环境就是一个病房, 病房里有靠窗、远窗的两张病床。远窗病人自然会萌生这样的欲望:住在靠窗的病床上, 欣赏窗外的美景。但是远窗病人的欲望不能实现, 环境与人性起了激烈的冲突。他的人性弱点遂愈演愈烈, 终于转化为卑劣的灵魂, 以至于最后竟然见死不救。但如果故事的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将两个病人的位置调换一下, 远窗病人是处在靠窗的位置, 那他还会变成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吗?也许他也会像靠窗病人那样, 天天编说美丽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呢。
以这样的方式来解读《窗》, 学生就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而且这些体验也会带有鲜明的个性。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靠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形象, 学生的结论就不会是几个单薄的词语, 不会是苍白无力的脸谱。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辨析、学会批判。
那么如何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小说人物形象呢?笔者以为可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一般人在阅读小说作品时, 会不自觉地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解读小说中的人物, 如果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有缺点的小人物, 读者更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判人物。正确的做法是, 我们在解读小说人物形象时, 与这个人物是平等的, 这不仅是指身份上是平等的, 也包括情感、道德、人格等。大多数人一味地批判《窗》中的远窗病人自私、卑劣, 就是首先将自己凌驾于远窗病人之上,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这样得出的结论当然是片面的, 难以引起别人的共鸣。
二、体验性原则
受应试教育影响, 现在的语文教学追求大容量、高效率。教师重视结论, 重视教给学生获得结论的终南捷径, 却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远见的教师应把语文课的节奏慢下来, 应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成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来做。在遇到经典的小说篇目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 将自己置身于小说的情境之中, 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才能对小说的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教学《窗》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假如我是远窗病人, 我会怎么办?《窗》之悲剧, 谁之过?学生反思之后, 就会对这篇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复杂性原则
受传统思想影响, 我们容易对人物作出符号化的评价。首先是定人物的好坏, 然后是用几个固定的词语来描述人物形象。《窗》的教学是这样, 《孔乙己》、《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殊不知影响人物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 人物的形象当然也是复杂的, 怎么能武断地下结论呢?我们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红楼梦》中的那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吗?在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小说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避免学生养成功利化阅读的坏习惯。为了应付考试, 机械地记忆几个名词去套用, 只会让学生远离阅读, 远离真实。
四、启迪性原则
优秀的小说作品一定寓含着深刻的主题, 它一定会引发读者的反思, 并在反思中引起读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它或是在警示、或是在揭露、或是在摒弃、或是在激励。小说中的人物就是读者探求小说主题的窗口。教师在教学中, 就要为学生打开这扇窗户, 让学生透过人物形象看到小说更深刻的内涵。正如上面所讲的, 教学《窗》时, 教师提出问题:《窗》之悲剧, 谁之过?学生或许就会得出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比单方面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结论。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的题型一般以如下几种为主:(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小说人物的这些考题类型,我们做题时只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即可轻松应对: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四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知识】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准确解答有关人物形象的高考试题,还应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习惯上我们把主要人物叫“主人公”。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一篇(部)小说整篇(部)都是围绕着他(她)展开的。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她)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①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②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我们阅读小说时要能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还要能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典型题例】
一、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能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行分析。
我们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全文,依据问题具体分析。在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差拨是一个主要人物。能回答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把握住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差拨一上场,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一顿臭骂,其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的嘴脸暴露无遗。待林冲献上五两银子,他竟无耻地问:“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其诈人钱物的本性可见一斑。等林冲又取出十两银子托他送给管营后,差拨立马改变了态度,对林冲又是夸奖,又是许诺,其势利小人的面目表现得极为充分。将差拨的这些性格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获得第一问的答案。
我们通读小说,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差拨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鲜明而富有表现力。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差拨满脸淫威,对林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得到林冲的银两后,立刻满脸堆笑,夸林冲是好男子,“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并为其出谋划策,安排轻松差事。作者运用漫画式笔墨,在鲜明的对比中,将差拨这一势利小人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含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二、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解题点拨】母亲虽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但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较多,我们从这些描写中完全可以把母亲的形象分析出来。母亲不像“父亲”,已经是一个脱离了父亲概念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考生对“母亲”形象的把握,应该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感觉到这是命题者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精心设计。对次要人物形象的读解,也应该紧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常识。但试卷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却基本上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除“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外),这样的阅读要求,是否恰当?小说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如果能将这些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就可以归纳出“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考点精练】
蝴蝶翅膀上的爱
于强
冷战时期,一堵高墙将美丽的柏林一分为二。12岁的玛丽与爸爸阿里克就住在离高墙不远的一座小房子里。
这天是周末,玛丽兴冲冲地回到家。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只蝴蝶标本。
玛丽和爸爸好不容易在小树林里捉到一只蝴蝶,玛丽小心地把蝴蝶捉出来,用针钉把它固定在了标本盒里。突然,玛丽大叫起来:“爸爸,你快看,蝴蝶的翅膀上有字。”阿里克以为女儿在开玩笑,可当他接过标本盒仔细一瞧,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蝴蝶的翅膀上果然有一行细小的字:“7月20日,晚上10点,辛克尔公园……”后面还有几个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天哪!这蝴蝶翅膀上的字会不会就是间谍们的杰作?阿里克心中既兴奋又害怕。根据当局的法令,举报间谍会得到重赏。阿里克不想要金钱和奖赏,只想让妻子从监狱里出来。十多年前,阿里克夫妇怀抱还在襁褓中的玛丽,企图爬过柏林墙,去过向往的自由生活,结果妻子被当场抓获,以叛国罪送进了监狱。十几年来,阿里克无时无刻都梦想着妻子重获自由。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阿里克捧着标本盒,心里非常激动: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而根据蝴蝶身上的提示,间谍可能在7月20日晚上,去辛克尔公园秘密接头,自己如果提前埋伏在那里,一定能发现那个间谍的真面目。
20日晚上10点钟,阿里克提前来到辛克尔公园,找了处比较隐蔽的高地躲了起来。阿里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突然,在明亮的月光下,一个男人从树林里走出来,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四处张望,还不时地看手表,仿佛在等人。由于光线太暗,阿里克怎么也看不清那个人的面目。
几分钟后,男人从衣服里掏出一只小盒子,取出一块小蛋糕。他在蛋糕上插上蜡烛,然后掏出一张生日卡,小声唱起了生日歌。歌唱完了,男人将蜡烛端起来将蜡烛吹灭。那一瞬间,阿里克惊奇地发现,他竟然是自己的邻居——昆虫学家森特。
森特烧掉生日卡片后,才慢吞吞地离去。公园里静悄悄的,只剩下阿里克,揭开了这个间谍的真实身份,反倒让阿里克犹豫不决了。
森特是个好人,他不但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个出色的大夫。当年霍乱在柏林肆虐时,森特整天忙碌,免费给大家量体温、送药片、打预防针,有时半夜里也要出诊。如今为了救妻子,要去举报森特,阿里克真有些于心不忍。
这天晚上,玛丽突发高烧,阿里克请来了森特。森特为玛丽打了一针,不到半个小时,玛丽退了烧。阿里克为了表示感谢,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好酒与森特对饮起来。不久,森特喝多了,他竟凑到阿里克的耳边说:
“老伙计,你……你也许不知道,其实我是个间……间谍。”
“啊?”阿里克装出惊诧的样子。森特大肆吹嘘他的本事,说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间谍,杀过不少人。他养的蝴蝶拥有一种特殊品种,他们只对紫兰花感兴趣,只要他在蝴蝶翅膀上写上情报,将它们放到野外,蝴蝶就会自己飞到种了紫兰花的同伙家中。
原来如此!阿里克恍然大悟。考虑再三,他终于走进了警察局的大门。
森特被逮捕了。三个月后,他以间谍罪被处决。随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
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柏林墙随着祖国的统一,不久轰然倒塌。阿里克一家也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一天,突然有人敲门,是一个陌生的老妇人。老妇人取出一只盒子,交给他:“这是我儿子临终前托我交给你的。由于我一直生活在高墙那边,没有办法见到你,如今我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
阿里克吃惊不已,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20只蝴蝶标本,每只蝴蝶的翅膀都写满了文字——
亲爱的兄弟阿里克:
其实我并不是间谍。当那道该死的柏林墙竖起时,它分离了我和我的母亲。虽然我与她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条街道,却犹如相隔万里。警察、狼狗、铁丝网、机关枪……把我与母亲阻隔在了两个世界。我与母亲暗地里商定,用喜欢紫蓝花的蝴蝶传递信件,想不到此事竟然被你发现了。你也许不知道,在辛克尔公园,其实我已经看到了你。你躲藏的地点实在是太糟糕了。那天晚上,我是去给母亲庆祝生日的,我相信在那里点起蜡烛,母亲会在高墙那边看到我的烛火,听到我的祝福与祈祷……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冒充间谍?事情很简单,我不愿意让可爱的玛丽和我一样,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我得了癌症,快要死了,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位母亲回到她的孩子身边。阿里克,我不怪你,换了是我,我也会那样做。
阿里克满脸泪花。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你从蝴蝶翅膀上读到了哪些爱?
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词“机会”和“如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3.在文中找出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相照应的句子。
4.文章对阿里克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
5.阅读全文,请你对森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考点预测】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1.文章第一段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男人进行了什么描写?突出了什么?
3.本文虽短,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极有特点。请你从文中涉及到的两个男人——3号床的男人和1号床的男孩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征。
4.本文极力写男人邋遢的外表和大大咧咧的性格,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男人仅仅是这样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误区提醒】
从以往的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常犯如下错误: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这些错误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为了少犯或不犯错误,我们做题可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考点精练:1.阿里克对妻子儿女的爱、森特对阿里克一家人的爱、森特对母亲的爱。2.“机会”是指阿里克可以通过举报间谍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如此”是指阿里克在公园里发现翅膀上带字的蝴蝶的原因。3.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4.在发现蝴蝶翅膀上有字时,他的心里是“既兴奋又害怕”,他为这件事可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而感到高兴,又为这件事的危险而害怕;当他得知那个间谍就是森特时,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在他看来森特先生是个好人,他不想因为自己而害另外一个好人;当他听到森特喝多了酒以后说的一番话时,他下决心举报他。5.有医德,富有爱心的出色的大夫;爱母亲,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阿里克一家人的团圆的好人。
考点预测:1.“我”为什么要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呢?作者把自己对那个男人的感受提到前面来写,这样通过悬念的设置,就激起了读者的兴趣,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也很自然地开启了下文,过渡到下文的描写当中去。2.对男人进行了外貌的神态描写,突出了其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表现了“我”对他的讨厌。3.1号床男人:这是一个农民形象,有阔绰的出手、邋遢的外表、大大咧咧、喜欢吃肉的特点。但是他却有一个细腻而柔软的内心世界。他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怕伤人家自尊,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说明他具有朴素但又崇高的内心世界。1号床男孩:这是一个很懂事的男孩,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的热水供应。男孩聪明,很有孝心,能找到赚钱的途径孝敬母亲。4.不是的,他还是一个粗中有细、富有爱心的人。这从他的话“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可以看出来。其实他早就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但是怕伤人家自尊或者人家不接受,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以此来周济他们一下,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收下钱。5.采用了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总结了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有力地突出了男人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于都实验中学 赖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规范答题。【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变式)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1山东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2011广东卷】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归纳常见题型(设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概括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人物形象。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课重点)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课本探源
(一)、肖像描写(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学生回答)
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小结: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描写(播放王熙凤出场视频)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林黛玉进贾府》 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小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动作描写(学生在划横线处填上动词)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横线处填上动词,使语句连贯。
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学生回答)
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 小结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心理描写
(全班齐读划线句子,注意情感、气势)
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
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小结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侧面描写(阅读材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回答)
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小结: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写总结: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五、当堂训练 高考真题
(2010年江苏卷《溜索》)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学生阅读思考后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提示:注意人物的各种描写(指名学生念答案)教师提示:强调规范答题 展示参考答案: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六、归纳答题模式
1、分述形象(性格特征)+原文分析
2、XXX是一个+性格特征+身份地位的人
七、课堂总结
1、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关键 明角度
2、解题思路要清晰;
画句子 析描写 明特征 合同类
3、评分细则要明了; 看赋分 明要点
4、组织答案要规范。
有概括 有分析 有术语 有条理
八、积累(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著,顽强,守信;(2)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3)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4)从容淡定,乐观开朗,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6)自私,虚伪,粗鲁,贪婪,卑鄙,无耻;(7)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8)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九、课外练习
(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小说《马裤先生》,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的特点及常见题型(2)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及答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节特点:
(1)概括小说情节特点的常见出题方式有:
1、某某情节结构,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开端或结尾有何特色,请简析。
3、请简析小说某部分的构思艺术特色。
4、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
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2)学生训练分析小说《陪爸看场电影》的情节特点。(3)概括出小说情节常见的特点有:
1、出人意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情节结构采用对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方式
4、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5、情节结构首尾呼应
6、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
7、看有没有运用倒叙或插叙方式。
(4)学生堂上训练,小说《宋朝的挂件》,巩固练习答题方法
二:情节作用:
(1)概括小说情节作用的常见出题方式
(2)结合小说《宋朝的挂件》第二问,巩固练习答题方法
(3)概括出小说情节作用题常见模式
(4)学生训练,结合小说《弄假成真》情节作用题分析
(5)总结小说开头、中间、结尾作用。
淄博十一中高三语文组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 ——人物形象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
2.能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真题试做·2016新课标卷】 阅读文章,并完成下列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鉴赏
淄博十一中高三语文组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请把答案写在后面)(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知识储备】
思考: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的,请把你得到的结论写在下面。
【考题分析·答题建模】
一、小说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分析 常见设问方式:
例题解析:《玻璃》(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II):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你的答案: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鉴赏
淄博十一中高三语文组
存在问题:
答题建模总结:
二、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
例题解析: 《玻璃》(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你的答案:
存在问题:
答题建模总结:
【随堂应用训练】
洗染人生 王和声
三十年代的岳州,城池不大,却因地处水陆通衢之地,上长沙下汉口,商贾百业很是繁荣,惟有洗染这个行业由王氏家族独揽其艺。
王氏家族先是在城陵矶发展,二十年代后曾经有过一段家道中落。到了王公康成手里,从当店员、挑货郎担做起,惨淡经营十余年,家业又渐渐兴旺起来。至日本投降岳州光复,王氏“丽成洗染店”在最繁华的南正街开得很有了些规模。
开洗染店既要技术又要劳力。什么料子用酸性染料,什么料子用碱性染料,很有讲究。染好的物件要一担担挑到洞庭湖边去漂洗,马虎不得。几口海大的煮锅,几只海大的染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再加上帮工学徒,都在煮锅边上薰,染缸里搅。洗制服洗旗袍洗礼帽,染绸缎染呢绒染布匹,双双手伸出来都是颜料色,碱水一浸,粗皮粗肉。旧衣旧帽进了染坊,不 几天,新衣新帽就挂在了衣架上,也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行当。
那时节,能够有像样的衣帽拿到洗染店来洗来染的,也不是什么平常人家。虽说王老板大字不识几箩,在岳州商界说起王康爹,也算得个人物。
却说有位李先生,游手好闲没个什么正当职 业,人称“甩手爷”。此人识得些文墨,又长有三寸不烂之舌,谁家有个笔墨诉讼,了难官司,找到他的头上,这甩手爷就神气起来了。因此,在小小的岳州城里,这李先生也是不好惹的角色。刚刚光复的那一年,甩手爷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黄狗皮校官服穿在身上,斜皮带一抹,从南门逛到北门,很是风光。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鉴赏
淄博十一中高三语文组
这天,甩手爷逛到了王老板的丽成洗染店,王老板当然是看座沏茶张烟,惟恐招待不周。甩手爷往太师椅上一靠,正正经经地说:“王老板,我这里有几十匹白官机布,只要到你的染缸里渌一下,染成军黄色,就是对倍的利润,我与你二一添作五,如何?”
“有军差公文么?” “有公文还找你王老板!” “做不得,做不得。莫害我。”
这甩手爷“嚯”地从裤裆里掏出一把“六子连”,往柜台上一扳:“清白点,这是有来头的,不染就请你吃‘花生米’。”
王老板是个灯芯落下来怕砸破脑壳的人,利润虽厚,哪个敢犯军法,便把眼睛一闭,心一横,一家大小九口的身家性命这下摊上了:不染,要人一个,要命一条!
这一犟,犟得王老板到厘金局吃了几天官司。甩手爷又做人做鬼,出面说情,交一千块大洋所得税才把人赎出来。
转眼到了1949年8月,岳州城外炮声隆隆,当官的有钱的拖家带眷往乡下躲。王老板心想,这国民党共产党当兵吃粮的都是一身黄皮,分得清谁好谁不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躲什么!
不躲,偏偏就有人半夜来敲门,是甩手爷李先生。甩手爷进门就往地上跪:“王老板,你要救我一命。” “此话怎讲?”
“光复那年的事,是我害苦了你老人家,从中得的好处钱我加倍吐出来,千万要帮我多担待。那身黄狗皮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把‘六子连’是把废枪,打不响的,我只在你的府上拿出来现过一眼,旁人都不晓得的。”
“这事与我何干?”
“共产党来了,肯定要查我在国民党里的事。我没当半点职务,只贪了点钱财。问起那身黄狗皮,就说是在你店里买的逃兵的旧衣,那把枪早就丢到洞庭湖里去了。只要你包瞒点,就保了我一条命。我一家六口的身家性命全托把你了。我给你下跪,给你叩头,救我一命,救我一命!”
王老板摸着还残留在柜台上的扳枪凹印,“唉”地叹一口气,什么话也没有说。
解放了,天亮了,王老板仍然开他的丽成洗染店,几只大海锅,几口大海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帮工学徒仍在煮锅边上薰,仍在染缸里搅,手染黑了,心是亮的。
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谁不染成五颜六色?王老板,一位洗洗染染的手艺人,从染缸里讨生活,在染缸里洗人生,青是青,白是白。
王老板,吾父也。
1.简要分析概括文中王老板的性格特点。
2.从全文来看,文章刻画甩手爷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
一、分析典型人物的外貌特征
一般来讲,小说都会抓住典型人物在外貌上的某写特征进行描写,从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
1.又只是顺着眼。
2.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些描写活画了一个愚昧无知、麻木不仁、被封建礼教一步步吞噬的底层妇女形象。
二、分析典型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死了):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短短的21个字,充分刻画出了他的伪善、冷酷与自私;扯下他披着的封建礼教外衣,露出的是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
三、分析典型人物的动作行为
人物的动作行为与人物性格是一致的,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听其言”,更要“察其行”。
如《药》中对康大叔给华老栓卖人血馒头的情节描写: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绘行传神地刻画出了作为刽子手的康大叔的愚昧、凶残、贪婪的丑陋形象。
四、分析典型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的思想动态、性格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项链》中玛蒂尔德在无法参加宴会前的一段心理描写:
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帷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的高个侍应生听候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得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擺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中可民看出,玛蒂尔德不满现状,爱慕虚荣,一心向往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生活。
五、分析典型人物的绰号
在有些小说中,人物会有一些绰号,这也是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的有效途径。
如《红楼梦》中的“凤辣子”王熙凤——从寒碜人的语言到捉弄人的手段都尽现其“辣”;《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浮艳善说、精明能干;《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周人之急等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不管从什么视角入手都要依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同时还要注意,我们不能为了把握人物形象而去把握人物形象,而是要为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主题去把握人物形象。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卷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的,而赏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文章语言含蓄,内容抽象,考生需认真分析小说的主题,敏锐地认识到作者对“父亲”的选择是肯定的,才能够正确分析出“父亲”的性格特征,从而准确地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赏析题设题类型
命题者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根据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赏析题答题思路
1、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2、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列举文中哪些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
4、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崔凯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画情节图”“课文概说”和“手法欣赏”。“画情节,整体感悟”;“说课文,训练能力”;“品手法,开阔眼界”。通过读写结合、读说结合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以写促读,融知识、能力训练于一体
阅读活动一: 画情节图
上课开始,通过与同学一起回忆第一次读小说时最先把握小说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教会学生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先抓住,一下子将主要故事情节拎出来。让学生学会画情节图,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如果把这看作是课前的一个小小的热身活动的话,那么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则在以下两个环节中充分展开:
阅读活动二:课文概说 阅读活动三:手法欣赏
两个环节,采用了让学生先写后说的方法,本打算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先写后说,先写后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更加完整。两个环节,几个小话题,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课文,以写促读,而且不露声色地教给了学生知识点。在完成阅读“活动二”中的第三个小问题时,可能因为学生对“人物”这一概念理解得不够好,学生自选话题时,绕过了这一问题,课堂出现了冷场。我则让学生从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角度加以把握,让他们把它当做修饰成份,没有简单地灌输,而是巧妙地引导,使学生很快掌握了从“人物性格”角度概说的方法。这让我想起了叶老先生的一句话: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以此印证叶老先生的这一观点,真正实现以老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以情动情,集学文、做人培养于一身
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恰当地点评、补充。让学生在听到真诚、中肯的点评时,得到更加深刻地启迪。如:学生从“内容”角度概说之后,通过评价告诉他们,可以把环境点出来,把地点点出来,把小说冲突的双方人物点出来,把故事的基本过程和结果点出来,这就是概括。”通过点评,达到对概括方法的指导。同时通过从主题角度的分析,也对学生思想认识给以提升。
三、完美的设想,缺憾的课堂
在记叙文阅读中,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等。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秘密
□张军霞
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这是谁家丫头?”“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
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是那么刺耳。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她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
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母亲看到她,笑眯眯地摸出几枚硬币说:“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她看着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中。
母亲忽然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来,妈帮你缝一缝。”说着,就要動手为她脱掉靴子。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地走了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转身跑掉了。
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母亲默默地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她一起床,就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橘黄色,是那么温暖。
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说着,母亲又指了指阳台说:“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
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间,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色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
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
那年冬天,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老姐,你在老街呆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可怜我姐夫去得早,孩子又小,指望谁来心疼你……”
她蓦然愣住: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
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天塌了,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抽泣起来。
初二那年暑假,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天天为一群小学生补课。拿到报酬的那天,她跑去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有了它,就可以装下母亲修鞋所用的全部家当,再也不用把工具箱捆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她知道,拥有一辆这样的三轮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
她把车子骑回家,笑着对母亲说:“以后,这可就是您的专车了!还有,别再走那么远,还是回到老街来修鞋吧……”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10期,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人物描写的目的是要展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在准确判断所属的描写类型后,就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和句中的关键字词来判断其作用。
2.通读全文,请谈谈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3)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着的,所以分析人物就一定要把他们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
【拓展练习】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秘密”的作用。
解题思路:答题时,首先要判断出标题所起的作用属于哪一类(是概括了文章内容,还或是点明了文章中心,还是具有象征意义……);其次再回答出题目的深层含义及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等;最后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或者内容、结构等方面回答即可。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进一步规范做题步骤。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水浒传》的一个视频导入,分析里面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初中语文阶段乃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指外表特征,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入手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解释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果要求结合具体语言或动作,分析时一定要将具体词语找出来。某动作或语言表现出……)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和品质。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一句人物的时间来分析人物性和和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人家要仅仅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和品质。1.2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事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简介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申请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救困的形象。
三、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2、做题思路(表述形式)一般可按照以下形式: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的中心。
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具体步骤和方法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大致包括两种题型:
1、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对于题型一,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①品质特征1+具体依据1 ②品质特征2+具体依据2
注意事项:性格特征要注意“多侧面,忌笼统”,具体依据“梳理情节,简明概括”,别忘了“表情序号,增加条理”。
下面以河南一道具体的中考题目为例来说明。题目材料如下:(2007 河南《让我看着你》)
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落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老衣,可惜还少了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一天,一个女孩子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来了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向了母亲。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我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第1步 审清题干
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第2 步 梳理情节
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所以我们进行第步“梳理情节”。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梳理情节时要“还珠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那个时候”、“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是情节转换的两个标志。第3步 具体概括
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例如第一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一恶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冯家侧重表现母亲的“坚强”。第2个情节“母亲怕影响儿子峰做故作平静”侧重表现母亲“爱儿子”。概括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特征要具体,比如第一段中的特征概括为“高尚”“优秀”就太笼统了(忌笼统)第4步 标清序号
① 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② 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标清序号”可以增加条理性。
3、题型二: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对于题型二,一般的答题思路和表述形式如下:
答题思路:抓住技巧,选取角度,明确效果,具体分析 表述形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具体分析)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写作手法(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过渡、照应、铺垫、伏笔)
表达效果可表述为: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
(突出地)表现了……(性格特征或情感等)
下面是两个具体的中考的例子: 例1.(2011 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例2.(2011 湛江 《最心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3分)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答案要素:描写手法+表达效果+结构作用
五、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中考真题
1、(2011 滨州 《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3分)
执教者:谢玉燕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2014年考试大纲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 【PPT1】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2、指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分析。
二、回顾近三年广东省中考任务形象分析题。
1、【PPT2】近三年广东省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
• 【2011年】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4分)
• 【2013年】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天使儿》)(4分)这种题目的分值都是4分。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训练,大家都可以把这4分拿到。下面我们来看下这类题的题型。
2、【PPT3】常见题型为: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三、初步掌握形象分析方法。
1、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大家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理解答题呢?你的经验是什么?请大家思考。
2、老师的总结: 【PPT4】: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文中对人物某些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等。另外,分析刻画人物时采用的对比、衬托、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表现方法也可挖掘出人物性格特点。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强调几点:必须是“原文中”,“人物描写”“作者评价”都要注意,好友一些其他手法,如咱们提到的事件情节中,都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完成练习《桥在水上》。(4分钟)
4、出示学生答案并分析其得分。
5、结合练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提出要从原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例或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指出要注意答出题目中的“结合全文”等词语。
【PPT5】: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① 借助故事情节、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② 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细节描写可以细节之处见精神。
③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评价性的词语)。④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PPT6】:
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四、巩固练习,认识分析误区。
1、完成巩固练习《漓江情韵》。(4分钟)
2、师生探究练习。
3、认识分析误区。
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点拨下。【PPT7】
人物形象分析误区
①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②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③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10-27
鲁迅小说人物类型分析05-27
小说阅读方法05-29
《现代文阅读小说》优秀教案06-06
老人与海小说免费阅读07-14
特工王妃楚乔传小说阅读07-20
欧也妮葛朗台小说阅读笔记10-08
阅读小说《金锁记》优秀的读书笔记10-31
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化成因10-1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