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共13篇)
路孔镇高店完小
万军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电影《功夫梦》中成龙教小德瑞中国功夫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小德瑞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使其在良好的习惯中悟出中国功夫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表明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成绩,而且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段时期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专心是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基础。然而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天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要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克服好动。这是入学一周左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前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抬头挺胸背好小手端坐于座位上,眼睛与老师的眼睛对视一两分钟。还可以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静坐好来倾听一些细微的声响等。
2、吸引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首先老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要有亲和力,条理要分明。其次教学时要尽可能多用实物教具直观演示,板书字要大内容尽可能少,重点部分用醒目的颜色书写。
3、老师讲课时间最好控制在前十五至二十分钟。因为他们这种年龄间段的注意力只能集中这样久。
二、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习惯。
良好书写的习惯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往往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字也比较好。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得从规范老师做起。
2、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所以一年级要着重训练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即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在训练写字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不正确的应及时纠正,强调“训练行为”。要求他们按照正确的书习惯书写。当然,我们的强化训练不是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但每天训练的量要适当,不能让学生有倦意。训练形式要多变,可开展“展示我的作品”、“勇拿写字小红旗”、“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达到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以激励学生。总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书写质量,增加书写的数量。因为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书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训练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计划分步骤坚持不懈的教,学生持之以恒的学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切创造、创作都源于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一种个体的自主行为,是我们人格的最重要标志。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1、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却有好奇、探究的心理。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思考的原动力。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思考。
2、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应由易到难,并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教认识“爸爸、妈妈、我”这个环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图上这几人在什么地方玩呀?这地方有些什么景物?(2)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高兴吗?咋样看出来的?(3)他们是一家人吗?你怎么知道的?(4)哪个能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事?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要点滴渗透,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对识字、阅读有着浓厚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拼音一字不漏朗读课文,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因为一年级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流利。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所以开始可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读,逐字逐句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训练一阶段后,就不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遇到学生有如读音不准、停顿不当等错误时老师应及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2)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进行默读训练时,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这时我就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久而久之默读的习惯就养成了。(3)带着问题读。每次读课文前,老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
2、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学校,每天进行晨读,可学生领读或老师指导朗读,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回到家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选择阅读一些材料由家长陪同每天读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3、多读课外读物
因教材的篇目有限,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越多越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享受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小学生常规性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习惯以及学生的独立作业、自我检查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好动、易兴奋、注意力易涣散。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常规性学习习惯。
一、力求方法儿童化,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数学学习伴随着一定的枯燥性。一年级学生喜欢新奇的、生动的事物,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注意力易涣散,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力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使课堂变得儿童化,以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根据儿童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教材挂图中的卡通人物,通过讲故事等儿童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训练学生数学表达的能力。
二、注意情境化,培养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的过程。但是由于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多数学生不愿意去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这一特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
具体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见,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数学,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问题化,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思考常常产生于有疑问,产生于问题情境下。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要从问题出发,加强问题化,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习惯。如笔者教学“解决问题”内容时,有过如下的教学片断:
创设学生熟悉的商店买东西的场景,并请学生观看场景,充分阅读,并把握信息。教师出示问题: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要多少钱?学生根据信息列出算式,然后全班交流结果。接着,教师质疑: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纷纷模仿着提问题(教师适时引导)。然后,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那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老师接着问,并着重强调减法。学生兴致提高,纷纷看着情境图,进行思考。
教师又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提出:给你8元钱,你能买一本书和一个文具盒吗?为什么呢?这时候,学生兴趣大增,纷纷举手发言。买东西这一问题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在层层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并引导着学生思考。可见,加强问题化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习惯的重要策略。
四、强调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我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情况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上相对欠缺,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很好地进行独立作业和自我检查。所以,要从一年级开始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独立作业和自我检查的习惯也有赖于平时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营造让学生独立作业和自我检查的氛围。
自我检查的习惯是建立在学生独立作业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的独立作业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及时地鼓励,适当的时候给予物质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省。教师的言传身教指导行为,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激励的源泉。对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情绪反应,学习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效仿标准。教师的言行,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至关重要。在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完美的,对老师有着完全的信赖和期望,他们对待教师的言行往往是拿着放大镜看,模仿的效應非常强,要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在与同事,与学生的交往中,就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是语言的感染力、亲和力,动作、行为举止,仪表礼仪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都将成为学生的效仿标准。比如:“谢谢”“没关系”“对不起”等文明用语都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热情招呼、亲切的问候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常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学生身上能看到老师的影子。在道德与法制课上,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如走廊里走路要轻声,靠右行,不大声说话,地面有脏污物马上弯腰捡起来,讲桌上物品一定要摆放整齐,告诉学生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敲门,知道怎样做才不打扰别人等等。
对学生点滴的进步我都是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积极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积极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好榜样,让学生相互学习。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堂上我经常评选出最佳的学生:会听课的小标兵、勇敢发言的小标兵、自律自强的小标兵、会自我夸奖的小标兵、文明礼貌的小标兵、讲究卫生的小标兵、仪表整洁小标兵的等等的很多奖项,奖给学生不同的粘贴,让他们收集整理成册,对表现非常好的,定期整理,粘贴达到一定数量的,我还会发给学生糖块,虽然是一块小小的糖块,但在学生的心里会激起波澜,引发兴趣。有的学生把糖块积攒起来,活动课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心情十分愉快。奖项的设立,更加激励学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习惯养成。比如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执笔方法等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们经常是顾此失彼,或者马上忘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努力做到具体化、系统化、训练化,对各项要求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嘉奖,时时评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善于发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批评要注意限度,注意方式方法。总之,对一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虽然辛苦,当你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心里也会非常高兴。我们应牢记“教育无小事,处处须用心”的真理,孩子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老师只有时时关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少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2016(34).
[2]程艳波.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网友世界,2014(4).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性格、兴趣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与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阶段,教师及家长要针对孩子学习的特点,重点加强仔细听讲、耐心思考、善于表达、定心作业及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习惯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的不断提高。
第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是认识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观察图形图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凡是遇到有图形的地方都要提问学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图想到了什么?由图画联想到意义,由图形过渡到数字,做到图义结合,数形结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多是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比如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的形式;一副图画上下左右、局部整体的特点等。只要孩子具备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观察,就会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是搞好学习的重中之重。当然,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须不断坚持,增强信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抽查提问,强制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全班同学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学生刚入学时,由于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是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当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必须在课堂上加大说话表达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表达课文内容、题目意思,表述图形、事物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基础差点的学生,只要能站起来发言就可表扬,哪怕讲对一点点,也给予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按照“声音响亮、大方得体、叙述完整、有条有理”的表达要求,不断锻炼提高;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试说→纠正→再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书面表达基础。
第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在虚宫中的位置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有时老师示范书写时难免会有不抬头、或跟不上老师的现象发生,要边书写边抽查,溜号的严格规范,使学生慢慢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的小作文,以促进大家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促进班级书写质量的提高。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形成的一种定型。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据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也就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都应该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自觉地产生了学习的情绪和愿望。这种时间定向能有效的减少学生投入的准备时间,使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在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总是强迫孩子不停的学习,在椅子上一座就是几个小时,这样反而导致他们迟迟不能进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会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习成绩落后,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使孩子能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轻松迈开第一步。
三、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既要学,更要问。
四、培养学生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是的学习经验时说,他非常重视复习。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由于复习充分,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五、培养学生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一方面要大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可以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团结协作小奖杯”、“课堂交往小专家”、“作业迅速小标兵”、“书写规范小标兵”等措施,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其他同学察觉到自己和榜样的相似性与差距,从而更用心地观察学习。目前,我校教师用的最多的是小红花。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作为奖励,激励性的语言都要跟上,奖励要有针对性,特别要注意到教学中的盲区。如:对于经常违纪的学生,可以说:“你改正缺点特别快,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对于坐在教师后面,老师不容易照顾的学生,可以说:“后面的同学,离老师最远,但听讲一点也不差,老师奖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对很少发言,但偶尔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可以说:“你不但问题回答的好,而且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老师奖你一个声音洪亮小将杯”;对于经过刻苦练习进步较大的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说:“你在咱班年龄最小,但操作学具又对又快,这个‘操作迅速’的小奖杯不归你又归谁哪?”“团结协作小奖杯”用于激励小组合作时配合最好的同学。
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点是依靠学生自己长期主观努力,特别是
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需要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趣味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经常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他们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行动或克服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措施
小学生刚入学时,注意力易分散,爱做小动作;在家里边玩边写作业,学习效率低等现象及其普遍。这些不经意的行为表现就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重点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最佳时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文中的小学低年级主要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一、学习习惯相关概念的界定
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学习习惯。吴增强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我们可以把学习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文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倾听、表达、书写、独立完成作业、学习卫生的习惯。
二、学习习惯的理论基础
(一)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也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或消除不良的习惯。
(二)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成人榜样对儿童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这种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或在学生中寻找值得学习的榜样,有意识地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习惯的案例研究
(一) 案例一
翁同学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聪明伶俐,在课上总能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但是回答问题的声音小、带口头禅;当别人回答问题时,他总是习惯性插嘴,影响他人的表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 案例二
盛同学是一名二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他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要老师无时无刻地监督。当老师监督他时,他会认真地写作业,但是当老师忙其他工作的时候,他便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
以上案例中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小学一二年级中是较为典型、常见的。案例一中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表达习惯;案例二中的学生没有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案例中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以及教学进度。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努力寻求家长的配合。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只有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才会采取正确的措施。教师要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正向的影响。
2. 教师要正确的运用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儿童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观察学习理论,既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也应充分挖掘学生榜样的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给予适当的反馈,进行一定的强化。
(1) 教师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学生榜样。
洛克认为:“主要的教育手段永远都不会是教训,而是示范和儿童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之间的影响、模仿和周围的环境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生学习,并给予及时地反馈,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应运用集体教育的原则,培养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教育个人,把集团教育和个人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3.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4. 教师要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首先,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培养习惯的重、难点;其次,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教师要努力寻求家长的配合。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教师要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开展学习习惯专题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最后,教师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二) 学生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养成学习习惯的主体,只有意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 家长方面
1. 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可见,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家庭的作用及其重要。首先,家长要重视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做好示范作用。其次,家长要创造有利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氛围。最后,家长要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2. 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也是密不可分的。”家长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书写;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从教十多年第一次任教小学一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对于从没教过低年级的我来说还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想想这些孩子,他们满怀喜悦,满怀憧憬,成为一名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怎样在白纸上描绘出一幅绚烂的图画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就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效果很差,教过多遍的拼音不会拼,教过多次的生字不会读,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于强调过很多次的题目都不会做,或者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这样的问题相信让每个老师都头疼的,究其原因,也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令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我在教每一课之前都会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一年级的预习我是这样布置的:让学生圈出带生字的词语,然后拼读三遍;借助拼音读课文三遍。通过这样的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对课文熟练,对课堂朗读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然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这就势必影响他的听课效率,影响其学习成绩,我们要想他注意力集中,就要想办法吸引他,就要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在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还适当给点小奖励,如给一个乖乖贴,课后奖励一个糖等等,这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很有效的。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对于特别不听话的小朋友给点小小的惩罚,杀一儆百。其实我们的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做到:1、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设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用讲故事、集体背诵、练书法等等,开始坚持5-10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巩固加长,低年级学生如果一节课注意力集中达到25-30分钟,当天的学习内容基本就可以消化,课后复习巩固的任务就相对很轻,直接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注重课堂提问,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的间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那么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要随时向学生示范、要求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看书观察和老师示范的环节,每当学习一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笔画等特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看老师的示范,观察是否与观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坚持时间短,因此要随时提醒。我们学校每天下午有15分钟的习字临帖,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书写能力的机会,老师要把握好这个机会认真指导学生书写,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独立动手的习惯,上学前准备好书本学具,上下课书本学具摆放整齐,上课老师没有要求时决不乱动手,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学习时间,从小养成整齐认真,独立自主,一丝不苟的习惯,避免杂乱无序,干事马马虎虎,到处出错。此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应以引导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识字;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动手通过实践寻找答案,从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经过持之以恒、有意识地逐步训练才能得以形成和体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造成拔苗助长的结局,最终落个埋怨声声,事倍功半。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道路上,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从每一个细节抓起!
参考文献:
[1] 邱兰.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2(02)
[2] 李亦菲. 除学习负担以外,还应关注什么?——2011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11(23)
[3] 张琼.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二、培养好习惯要致力于激发兴趣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也会体察到一些不良习惯的消极作用,这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一些实验、故事、趣闻,主动与学生讨论,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对沸点的影响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一杯水放到常温下、真空环境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由于压强小了,水会沸腾。为了检验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用玻璃罩将水杯罩住,将里面的空气抽出,让学生观察在空气不断抽出的过程中有何变化。学生就会看到:水剧烈沸腾一会儿之后
就结冰。当学生发现亲眼看到的与自己原先判断有差别时,就会激发他的好奇心,于是积极的思考、分析原因:因为压强小了水剧烈沸腾,又由于剧烈沸腾带走大量热量,所以水会结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好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另外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增大可见度,促进多种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此时学生气馁、放弃,必然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教师如何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适时给予帮助呢?我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固然重要,但同时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更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激励学生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
四、培养好习惯要从细节做起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例如:课堂上学生的听讲表现,包括坐姿要端正、精神状态要饱满、回答问题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五、培养好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
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学生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上小学,她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一定要看一会儿书或者听一会儿故事,否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六、培养好习惯要多表扬学生
隆昌县胡家镇中心学校 陈恩学
(2005年4月16日)
时下,不少教师抱怨:“当今小学生不好教,教不出成绩!”我深入到课堂细心观察、冷静思考了很多、很久,发现了当今学生有一通病:“学习习惯不好!”。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这样,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⑴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就喜欢听他的话。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向妈妈那样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 1
手,这时学生们笑得非常甜,师生情感浓浓,学生学的非常轻松,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⑵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数学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和童话故事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愉快的周末》时,我觉得套圈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直接说出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设计了套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体会,在玩中去体会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难点,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⑴让学生轮当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的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的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⑵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3、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加以正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还说过:“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从小学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由于学生能对所读书籍进行思考,所以就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了,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学习兴趣越高,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你知道吗?》,还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中外数学小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
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2、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⑴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
⑵17比8多多少?
⑶8比17少多少?
⑷8再添上几就是17?
⑸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关键词:倾听习惯;示范;兴趣;强化训练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学习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
但是,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是较薄弱的,表现在:上课了,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老师提问后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平时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等等。这些现象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所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一环。下面我就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一、教师示范倾听
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首先带头倾听,不管学生发言质量如何,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能在学生发言时,做其他事情,在学生发言后,要适当地进行指导或评价。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并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多想多说,而不是打断、制止学生的话语。另外,对表达不清的学生,教师不但不能取笑,而且还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
二、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情境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故事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会倍感亲切,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有趣的七巧板》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拼各种各样的图案、风筝、兔子、小狗、小鸭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
2.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倾听兴趣
因为学生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口令是朗朗上口的,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学生学习说口令。如教《认识〈、〉、=》一课时,教学生说: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如,教《教5的组成》时,谁能像我这样做?生:我就像你这样做。师:我出1。生:我出4。合: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学生倾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不仅能认真倾听,而且做题又对又快。
3.在表扬的话语中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渴求教师的爱和关注,想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作为教师要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教师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
三、强化训练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养成的,它是不断训练、强化,慢慢内化而成的修养。
1.关注学生表现欲望
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他们的倾听积极性也荡然无存;而那些上课过于沉静,从不随便讲话的学生,也由于教师的不注意,而不会认真倾听。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我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有意识地把简单的問题留给那些胆小、沉默、不爱表现的学生回答。把稍微难点的问题留给乐于表述、表现欲强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够及时感觉到教师的关注,树立自信心,慢慢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适时指导学生的行为
学生是否能听清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使每个学生认真学习,我细心关注学生。对个别爱插嘴或开小差的学生进行提醒,随时教育他们,让学生懂得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尊重他人,让学生意识到:让别人把话说完,是最基本的礼貌。通过这样倾听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先听再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或闪光点
对学生倾听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好行为。如,对倾听认真的学生,奖给小粘贴。对答错问题的学生,采用鼓励加以肯定。对那些能马上停止小动作认真倾听同伴讲话的,及时发现并表扬。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认真倾听,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一、养成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
(一) 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预习, 就是在课前先粗略地了解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 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 是自学的尝试。预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并且运用原有的知识独立学习, 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在学习中, 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记下来, 在课上才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有助于加深对学生新知识的印象并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要领, 找出疑难和重点, 明确学习目标。只有做好课前预习, 才能强化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认为, 上课听不懂没关系, 反正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 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 或者稍遇听课障碍, 就不想听了, 上课像看电影一般, 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 下了课什么都不记得, 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 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学生课上要有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 听讲才会专心, 听讲时要集中注意力, 一面听讲一面要把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记下来, 理清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和学习方法。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 必定“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三) 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古人曰“温故而知新”, 意思是说, 温习已学的知识, 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以求融会贯通。可见,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课后复习就是要消化新课知识, 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检查听课效果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迁移能力, 补充课上听讲的遗漏之处。由于各种原因, 上课时学生不一定每个地方都听得明白、透彻, 老师在上课时有可能没讲, 有可能只是提了思路, 没有具体进行计算。这就需要学生复习时要精益求精, 把这些“小事”做细。复习要“趁热打铁”, 防止知识的遗忘, 使知识长久保持。切记不能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 这样, 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 就等于重新学习。
(四) 完成作业练习的学习习惯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及时发现和弥补学习中的遗漏和不足, 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学以致用”, 课下作业就是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检验自己是否真正记住了, 弄懂了, 不要为完成作业而练习。通过做作业, 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 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 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 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要杜绝学生抄作业, 使他们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
二、养成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 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解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具备的重要素质。高中的数学知识内容多而且抽象, 各种语言的叙述比初中要多出很多,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辅以阅读教材的过程才能学好数学。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 阅读的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感知, 进行记忆、逻辑、联想、类比、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如审题的阅读。拿到题目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 仔细审题, 细心推敲, 切忌题意不清, 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 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 寻找突破点, 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 如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 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三、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学习很有条理, 就好像他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需要什么, 一找就找到了。有的学生学知识杂乱无章, 如同把东西乱堆乱放一样, 需要的时候, 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学习也是如此, 要学会自己整理, 把知识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 什么时候应用, 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每一个课时都是独立的学习内容, 要想形成知识体系, 就要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 将知识串联起来, 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便于学习, 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要及时总结、对比, 加强记忆。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也可以总结数学学习心得, 记载参与数学活动的思考、认识和经验教训, 把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 促进学生间数学经验、数学意识、数学思维的交流并进行推广和延伸,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水平。
四、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就是提出疑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习过程离不开问题, 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深入思考探究的学习, 它是“学———思———疑———问”学习心理规律的重要环节, 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思维习惯。学习中提不出或提不出掌握知识的关键问题, 都不是好现象。学生要敢于提问, 克服畏惧心理, 如果一个问题搞不明白,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问题, 反而加重了学习的压力。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解答, 启发学生思考, 自己发现答案。谢觉哉老人曾说过:“好问是好的, 但如果自己不想, 只是随口问, 即使能得到正确答案, 也未必受大益。”因此, 学生首先要学会质疑, 把质疑和思考探究结合起来。朱熹曾说过:“读书, 始读, 未知有疑;其次, 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疑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是学。”要从书本的重点、难点处疑问, 就需要学生去认真读书, 读书的过程就是解疑的过程。学生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而要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产生新的疑问, 更深刻地去掌握和理解知识。
学习习惯的尝试
靖边二中 张贵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著名教育家曼思:“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陈鹤琴先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主旋律。其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的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摸准情况,因势利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雷峰同志讲得好:“行动来源于思想”。要想让学生行动起来,必须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为此,我在给每一届新生上思想品德课前,都要利用一段时间对班上的每个学生做一些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她)本人的打算以及对学习的看法等。在每次的调查后,基本上有这样一些情况,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上大学。因此,时常告诫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有出息不一定要表现在上多好的大学,而是会赚钱就行。所以,很少在学习的问题上督促孩子。还有的家长的意见是孩子自己发展,任凭自然。作为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兴趣和今后的打算来讲,大部分都说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打算,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想学习。争对这些情况,我一方面给大家讲述着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挤出时间作个别谈心、交流分析原因使之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前一段的工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是激发起来了,个个蠢蠢欲动,可多数学生很茫然,苦于无从着手,这时我趁热打铁试图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听课、作业、阅读等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
在上每堂课时拿10分钟给学生。首先,把这节课要上的内容先通读一遍。其次,我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在黑板上出示给学生。第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又在重看一遍刚才读过的内容,看否能解决或者理解这些问题,并标上记号。这样,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明确了自己的重难点,听课就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1)仔细地看。老师讲课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眼睛看老师,不低头纳闷,不左顾右盼;老师写时,眼睛看黑板,对知识要点、图形符号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读题、读课文时,眼睛看课本,看清题干,看清文意。只有看清楚,看准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认真地听。首先是认真听老师讲,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分析、解答什么,也就是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学生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课的开头点列出了怎样的教学主题,在课的结尾小结出了哪些知识要点。其次,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答问、讲演,听师生对答问者的评析,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3)好好地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后解答,坚决克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听课弊病,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做出答案之前,自己先做判断、下结论,然后再看与老师分析是否一致,仔细思考对错的原因,听老师解疑的步骤与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中,其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方能交织在一起,这时教师略加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意开辞达,迸发出心灵智慧的火花。(4)及时地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准确记写课堂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包含着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难点的突破、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体会等重要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让学生写在各自专用的学科笔记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外复习,又利于他们完善知识系统
做作业解题目的方法
格式要美,观书写工整干净,简答题、说理题要分点述说这样条理清晰世界教科文
组织给“文盲”下了一个全新的意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不要采用“告诉”的方式,要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当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要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寻找猜想的证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或修正。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要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指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可见,只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
浅谈培养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06-01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教学计划10-13
三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09-24
谈一谈对读书的体会07-16
三年级良好习惯的养成07-08
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10-18
七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07-18
浅谈农村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06-16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