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父亲的做法,联系生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词)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哪些内容是详写的?(遇险、脱险)板书设计:

起因:游戏玩厌,去爬悬崖——冒险 经过:中途放弃,进退两难——遇险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脱险 启示:化大困难为小困难,战胜困难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部分句子: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里交代自己身体不佳,有什么作用?(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为下文埋下伏笔。

2、自由放声朗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词语:(行为表现: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怦怦的跳动、哭泣、呻吟、一动不动、无法思考。

心理状态:吓坏了、感到反胃、阵阵晕眩、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麻木、)总结:行为表现也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1)、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2)、若你是当时那五个男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3、默读第三部分: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

最后:激动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4、总结: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信心,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

(三)、理解父亲的做法,探究其中人生道理(角色扮演父亲与“我”,用直线画出父亲的话,波浪线画出我的话)

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我脱险呢?

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引导学生回答:没有慌忙把我救下,反而让我自己从山崖上下来。因为“迈一小步”是当时害怕的我能做到的,能消除我“一动不动,无法思考”的困境,把无法走下山崖这个大困难化解成“迈一小步”这些可以克服的小困难。若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就会害怕、沮丧而无法前进。)

(四)、齐读最后一段

(1)这里的“一小步”和上面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2)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 (上) 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 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这是一篇寓理于事, 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 告诉学生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

阅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 学习通过人物心灵世界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的情节, 掌握记叙的要素。

通过朗读课文, 品味关键语句, 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 读懂作者的成长经历, 感悟面对困难不放弃, 只要化整为零, 步步前进就能战而胜之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 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 领悟人生哲理。

难点: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困难, 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 沉着应对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讲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近日来, 一个女英雄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 那就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 花一样的名字;29岁, 花一样的年龄。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学生的瞬间, 她用柔弱的身躯, 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我们相信, 当客车撞向人群的一刹那, 女教师张丽莉奋力推开自己学生的举动, 绝不是一时的冲动, 而是道德的本能。是“爱”和“勇敢”在瞬间的升华。今天, 我们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 让我们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经历寻求启示吧!

(设计意图:用激情和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 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

指示语:请学生默读课文, 就是快速浏览, 我们对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速度有个要求,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篇课文我们要在4分钟内读完, 读完后要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经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以“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方式复述课文。

问题链:

(1) 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2) 是对谁说的?

(3)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4) 请将上述内容做一个小节。

(5) 好像还有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6) 加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让它更具体。

生:57年前的7月, 费城, 天气很闷热, 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一下。可是, 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 胆子也比较小, 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 他们已经到了山顶, 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 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 再走一步, 最后, 在父亲的指导下, 我终于脱险。

总结语:他说得很好!这就是刚才老师教你们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 老师一开始说, 要大家复述课文, 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来。现在,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 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 一步步分解, 最后完成, 多么容易啊!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 就要这样, 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 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要素。大家完成得很好, 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 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

三、读品结合, 领悟语言

1. 细读课文7~15自然段, 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 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圈出重点词, 想一想, 读一读, 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

2. 交流:现在, 你就是童年的亨特, 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 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句式:我 (心情词) , 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 。

结合朗读训练, 理解第一次“啜泣” (一是真实的需要, “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 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教师复述心理描写的词句, 学生接着说自己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 有受嘲笑的羞辱, 有不知所措的迷惘, 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作者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 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 “我”的胆小、懦弱。这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3.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 这算困难吗?在“我”为什么成了困难?

4.“我”多想得到帮助, 可是“我”的朋友 (朗读训练“你想待在那里, 就待着好了”) , 就连好朋友杰利都离开了。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 统领全课。课堂上, 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能力。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 品词析句, 更好地理解文意。)

说话练习:

四周一片漆黑, 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 我孤苦伶仃地缩在岩石架的最里面,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就在“我”痛苦、悔恨、迷茫之际, “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变换成爸爸或杰利, 呼唤儿子或伙伴) , 我有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训练仿写。)

6. 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请仔细读一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话。

(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 而是先安慰“我”, 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信心和勇气, “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好, 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 他又一次夸“我”很好, 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 给“我”信心和勇气, 使“我”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假如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 一面安慰“我”, 一面爬上石架, 把“我”背下来, “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7.“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了, 在这个过程中, “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指名交流。

结合指导朗读, 特别注意心理变化的词语在语调上的变化。

8.“我”这样一个体弱多病, 胆小懦弱的孩子终于自己爬下了悬崖。

引读:我一脚……我先是……然后……这就是……

这里的“啜泣”与前文中的“啜泣”是否一样? (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 其实截然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 后者有复杂的情感:有历险的余悸, 有脱险的欣喜, 有对父亲的感激, 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 为什么说“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最后一段, 学生讨论, 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 一个个认真地解决, 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

指示语:回想一下, 我们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说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 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题。)

四、链接课外, 超越文本

1. 链接, 最美女教师

惊天动地一瞬间, 师范垂手爱无边。

舍身忘死救生狂, 满腔热血染红鲜。

双腿高位截肢瘫, 五湖四海感悲叹。

心灵之美塑伟大, 靓丽青春谱新篇!

惊天动地的一瞬间, 张丽莉老师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感动了天地, 你有怎样的感想?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 让他们真正理解“勇敢”的含义。)

2. 品评你最喜欢的人物

预设问题:“我”究竟算不算一个勇敢的孩子?

预设问题:作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和你的父亲是否一样?他一边安慰“我”一边爬上梯子救“我”下来好不好?

备用:杰利算是我最好的朋友吗?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 做事情都要一起去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进行思索。)

3. 朗读背诵积累最后一段

教师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上, 每个人不可能一帆风顺, 遇到困难, 感受挫折, 都是很正常的, 只要我们不失自信, 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 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板书设计】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遇险——脱险———感悟 (分解困难, 战胜困难)

五、教学总结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 自主学习, 路让学生自己走, 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这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 挖掘教材, 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设计导语能吸引学生, 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用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 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走进文本。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目光, 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2. 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几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事, 说明了……道理。

(2) 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 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 我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 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 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己能从文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我”在父亲的帮助下, 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 到信心大增, 继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 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

(4)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 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我主要运用朗读、品味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朗读文中富有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语以及蕴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在学习了文章以后, 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写下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3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这是一篇寓理于事,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学生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

阅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学习通过人物心灵世界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的情节,掌握记叙的要素。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的成长经历,感悟面对困难不放弃,只要化整为零,步步前进就能战而胜之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领悟人生哲理。

难点: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对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讲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近日来,一个女英雄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那就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花一样的名字;29岁,花一样的年龄。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学生的瞬间,她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我们相信,当客车撞向人群的一刹那,女教师张丽莉奋力推开自己学生的举动,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道德的本能。是“爱”和“勇敢”在瞬间的升华。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经历寻求启示吧!

(设计意图:用激情和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

指示语:请学生默读课文,就是快速浏览,我们对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速度有个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篇课文我们要在4分钟内读完,读完后要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经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复述课文。

问题链:

(1)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2)是对谁说的?

(3)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4)请将上述内容做一个小节。

(5)好像还有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6)加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让它更具体。

生: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一下。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总结语:他说得很好!这就是刚才老师教你们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来。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要素。大家完成得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

三、读品结合,领悟语言

1.细读课文7~15自然段,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

2.交流:现在,你就是童年的亨特,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句式:我 (心情词),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

结合朗读训练,理解第一次“啜泣”(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教师复述心理描写的词句,学生接着说自己的心情

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作者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我”的胆小、懦弱。这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3.以旁观者的眼光看,这算困难吗?在“我”为什么成了困难?

4.“我”多想得到帮助,可是“我”的朋友(朗读训练“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就连好朋友杰利都离开了。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能力。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更好地理解文意。)

说话练习:

四周一片漆黑,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我孤苦伶仃地缩在岩石架的最里面,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在“我”痛苦、悔恨、迷茫之际,“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变换成爸爸或杰利,呼唤儿子或伙伴),我有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仿写。)

6.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请仔细读一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话。

(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而是先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使“我”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假如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7.“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指名交流。

结合指导朗读,特别注意心理变化的词语在语调上的变化。

8.“我”这样一个体弱多病,胆小懦弱的孩子终于自己爬下了悬崖。

引读:我一脚……我先是……然后……这就是……

这里的“啜泣”与前文中的“啜泣”是否一样?(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的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说“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最后一段,学生讨论,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

指示语: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说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题。)

四、链接课外,超越文本

1.链接,最美女教师

惊天动地一瞬间,师范垂手爱无边。

舍身忘死救生狂,满腔热血染红鲜。

双腿高位截肢瘫,五湖四海感悲叹。

心灵之美塑伟大,靓丽青春谱新篇!

惊天动地的一瞬间,张丽莉老师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感动了天地,你有怎样的感想?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勇敢”的含义。)

2.品评你最喜欢的人物

预设问题:“我”究竟算不算一个勇敢的孩子?

预设问题:作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和你的父亲是否一样?他一边安慰“我”一边爬上梯子救“我”下来好不好?

备用:杰利算是我最好的朋友吗?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做事情都要一起去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进行思索。)

3.朗读背诵积累最后一段

教师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遇险——脱险——感悟(分解困难,战胜困难)

五、教学总结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自主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这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设计导语能吸引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用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走进文本。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目光,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2.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学生自己能从文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继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

(4)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我主要运用朗读、品味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朗读文中富有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语以及蕴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在学习了文章以后,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写下来。

在总结中,也发现有一点遗憾:学生对文章哲理的领会不够深入。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获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父亲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来,“我”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人生?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父亲博大的爱的同时,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觉得自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过程有些简单,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E-mail:vipdjl@163.com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4

转眼间,五年光阴被消磨了。还剩的一年依旧会像匆匆跑着上学的我们一样,从我们舞动的笔尖滑过,蓦然回首,只寻光阴千百度。

在漫不经心转身的瞬间,前方的一片未被踏足之地与身后的脚步、眼泪、欢笑与无数真切的目光相比,哪个更诱人,更使人向往?

老师挽着我来到一片美丽的花园,阳光灿烂、彩蝶纷飞,有着扣人心弦的哭声,爽朗豪放的笑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眨眼间在脑海中像放映片似的一幕幕闪现,在欢声笑语中踏出第一步:阅读。

爸爸带我来到一片海边,沙滩泛着耀眼的光,那扬着白帆的船洋溢着希望。我看见船上的船长和蔼可亲,这使我情不自禁地诵出:“世上最宽的是海,比海更宽的是天,比天更宽更宽的是人的心灵。”于是,我在四面无人的海滩上,迎着腥风迈出了第二步:运用。

弟弟与我在母亲的诱导下,进入了一片黑色的宇宙,没有水,没有吃的。有纸、笔、书。我们在偶然中发现,用笔在纸上积累一个好词佳句,宇宙便亮一些、小一些,在堆积沉重的纸中,宇宙消失了。于是,我在一片黑暗中,走出又一步:积累。

后来,在每一次尝试、经历中,我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个是坚持,那个是抒发。

你好,一路风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反思 篇5

这种情况与我这学期想要做的事情是背道而驰的。我想要像余映潮老师那样去讲课。教师课堂语言简洁,不重复学生,也不自我重复,不满堂问,一节课的问题超过十个就重上。用大块儿的学生活动时间、用有变化的学生活动形式,大大提升课堂上学生的训练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少,但是学生活动充分,是更有意义的做法。

我仍旧是改不掉语文教师惯常会犯的毛病——磨叨起来没个完,好像是得了“说话狂热症”一样。做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不行的,表面热闹,慢慢地会越来越肤浅。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自己学会安静,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堂训练的机会。一个语文教师喋喋不休的课堂,怎么能够走得更远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篇6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确定了两个教学任务,一是人物心理的感受;二是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尽量使教学步骤简洁,这也是我向往的简约教学的样式,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第二个任务是完成的是较成功的,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个________的我?这是一个_________的父亲?对第一个问题我似乎铺垫不够,我应该给学生以示例,这样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境。我应该再设置半个问题:“你从哪里卡们出来?”让学生有连贯的思维。虽然我结合语言品味了一些语句,教给了学生一些方法技巧。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没有显示出来,没有凸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后来弥补了一下,还是收效不好。因此,我感觉要上好课,一定要有进行全盘打算,反复地解读教材,深入研究细节,在简约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活动。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7

开口即是“语用”时,强调“语用”学习不能着眼、停留并局限于从文本中学习典型 “语用”知识技能,应全面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特别是课堂上学生每一次的言语表达,如回答、提出疑问、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等言说活动。如此,只要开口说话,学生就会意识到要讲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与准确,要正确、清楚、生动和完整地给予表述。即当学生真正具有这样的“语用”意识、态度与习惯时,即“语用”学习真正与人的日常表达完全统一之时,也是“语用”素养真正形成与实现之时。只有这时,“语用”学习才真正富有现实意义,否则皆为“纸上谈兵”,局限于“模拟练习”中,而非切实地存在于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中。

一、课堂评价:从注重正确与否走向言说质量提升

教师在课堂上要自觉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开口表达,而非只盯着自己基于文本所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与学生所答是否正确。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言说,着力于切实提高其质量。而这一富有实际意义的应当贯彻于每节课的重要的“语用”教学内容,正是“语用”教学之必需,教师应关注“语用”(言说)的质量与效果,有效达到“语用”与生活的统一,让学生形成富有实际意义的“语用”素养,将“语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语言运用的现实生活结合,体验“语用”学习带来的言语质量的改善,获得提高言说质量的快乐与学习成就感。

1.及时指出言说错误,助其改正

课堂中的“语用”学习与学生切实的言语表达存在“两张皮”的情况,造成“语用” 学习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改善其言说存在的错误与不足,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语用”学习课堂,及时指出学生言说的错误,助其改正与完善,促进“语用”课堂学习。

笔者在讲授《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 对山谷中的“谜”究竟是什么的内容进行过如下设计。

生:东坡只有雪松。

师:对此,你明白,但别人听得懂吗?

生:(完全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师:没头没尾,只是在阅读文中语句, 其他人还是不明白,特别是开头的“它” 指什么?自己理解、知道答案还不够,需要说清楚和完整,让他人一听就明白。这是重要的语文本领!再想想,该怎么说?

生:山谷中的“谜”是:这个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没有其他任何树。

师:这样一说就很清楚了,还可以怎样说?

生:为什么这个山谷的西坡长满松、 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呢?这就是山谷中的“谜”。

师:这样说也很好!

上述教师切实地引导与训练,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对最初存在言说欠缺(说话不完整、指代不清、没头没尾)的学生来说, 他们一定比较关注,真正学习与感受如何把话说明白和完整,也会在其今后说话或应答时注意:不仅要答案正确,还要有言说质量。

对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出现的“语用”错误或不妥,教师应重视,并敏锐捕捉,及时指导,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用”能力, 在课堂上“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

2.关注学生精彩表达,及时鼓励与欣赏

关注学生言语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与课堂点评,引导学生发觉别人表达中的好词好句,发现独到见解,让学生切实获得及时鼓励,获得学习成功感,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及在课堂与生活中自觉、 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有教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会引导学生简要概括故事及交流“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生:湖面结了冰,天鹅群没有了食物。 一只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撞击冰面, 其他天鹅齐心协力,破开冰冻湖面,找到食物。

师:有两个词用得好!

生:(不约而同地答)奋不顾身、齐心协力

……

生:老人看到天鹅破冰的动人一幕, 有感而发:天鹅为了求生,奋力破冰,不仅是天鹅,所有的动物都一样,遇到困境都会奋不顾身寻找求生之路。

师:动物为了求生,在关键时刻会爆发出令人类惊叹的壮举,说得多好!

生:老人知道动物也有爱心,也会团结互助。我们应该不再伤害动物,不再乱砍树木,不再破坏大自然,那该多好啊!所以,他把猎枪挂在墙上,每次看到时就给自己一个警告。

师:三个“不再”排列得多整齐,给人以警醒!

这一欣赏与鼓励,是对学生发言的鼓励, 也是学生追求“语用”质量的动力,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言说活动:精心设计,提升语用能力

“语用”课堂不但要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予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言说质量,还应结合文本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与组织言说活动,积极开展言语运用精加工,着力发展言说能力。

笔者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并未轻轻滑过,停留于大致了解故事梗概层面,而是精心设计与组织,把口语表达与阅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听、说、读、思等活动与能力培养统合起来,着力发展学生的概括表述能力。

师: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思考它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个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聂将军知道后细心照料这两个日本小姑娘,还拿一个洗干净的梨让美穗子吃,并派人挑着两个筐子把她们送回日军指挥部。40年后,美穗子前来中国感谢聂将军的救命之恩。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说得很完整,认真阅读与思考了,也抓住了叙事性文章的第一要素——情节。文中有四个关键情节,体现在四个关键词语上,大家发现了吗?

……

生:救出、照料、送回、谢恩。

师:好!抓得准!

师:其实,还可以说得再简洁一些,把四个情节整合起来,突出主要人物与情节。

生:抗日战争时期,聂将军细心照料从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孤女,并将她们送回日军驻地。40年后,美穗子前来谢恩。

师:很好!抓住关键情节,突出主要人物,注意整合,把事情说得清楚而简洁。

以上“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没有匆匆飘过,而是抓住这篇课文叙述故事情节的独特语用价值,把阅读活动, 如浏览、整体把握与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活动(学生的“说”——概括简洁、抓住关键词、注意整合、删除细节等无关信息;学生的“听”——再说一遍、认真听、找出关键词……)等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并引导学生听、说、读、思,着力于概括能力与概述能力的突破与发展。

走一步、再走一步 篇8

[淘金之旅]

第一站:夯实基础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______(耸立、屹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_______(堵、座)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来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1) 按照汉字的笔顺规则,写出“凸”字的笔顺:____________。

(2) 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第二站:品读探究

2. 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概括出“我”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体会其在叙述中的作用。

3.阅读下面句子,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人生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6.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名句,请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2. 心理变化: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作用: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让“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推动情节发展。

3.这是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我”因为害怕只知道啜泣,而忘了自我的存在,这就将“我”害怕到了极点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是一个明智、教子有方的人。在儿子遇险时,父亲没有爬上去救助,而是引导鼓励儿子,让他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学到了经验。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5.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不畏惧,把困难分解为一步一步的小困难,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一步一步地坚折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它。(意思对即可)

6.(1)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9

很快,接力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我的身后,还没来得及深呼吸,我就被队友的呼喊声、加油声向前推去。

这是4100米的最后一棒了。我奋力奔跑,脚下的白线飞速后退,一个个对手被我抛到了身后,胜利就在眼前。我欣喜地想着。可渐渐感觉到腿越来越沉,呼吸越来越重。最后40米!冲呀!我铆足了劲儿开始发力

突然,脚下一绊,我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啊--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电光石火之间,两个对手从我身边冲过。

加油!加油!我听到同学们在焦急地呐喊着,为我助威。

怎么办?身体的疼痛让我脑子里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可是,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加油,一定要站起来!

站起来?谈何容易!以那么快的加速度摔倒我咬紧牙关,奋力地从地上一跃而起,膝盖剧烈疼痛起来。顾不得了,我勇敢地向前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耳畔传来热烈的掌声,此刻,我完全忘记了疼痛,忘记了一切。只感觉有一股风在助我前进,耳边的加油声不断,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使出浑身的力量,向前迈进,向终点迈进,向胜利迈进

接力赛在激动人心的助威声中结束了,运动会也随之结束,但我的生活还没有告终,生命还在继续。人生的路上我们不也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常常会被意外绊倒吗?难道我们就此失去进取之心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梦想奔去,我想,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面对中考,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眼前的一道道难题我能轻易放弃吗?之前的我曾是那种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垂头丧气的人,但那件事让我成长,它让我知道了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面对眼前如山的难题,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鲁迅先生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跌倒后爬起来非冲到终点而不止的人,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其实,赛场也好,考场也罢,都只是一次检测,奋斗了,拼搏了,就问心无愧,不必太在乎成绩;不要因为长跑过程中的一次跌倒,就不愿再站起来重整旗鼓,这样只会使自己被时间远远地抛在身后;也不要因为跳跃过程中的目标太高,就犹豫徘徊,畏缩不前,这样只会使充满活力的青春之花凋谢枯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来马集镇中,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新起点。那么,在今后的三年以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做什么或者达到什么目标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准备怎么做?

根据学生所说,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学生字、自渎课文。

3、点名朗读全文。

4、问题:(1)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2)这首诗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写童年时的想望和困惑,是现实中的“山”和“海”;

第二节:写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海”是理想的境界。

5、全班齐读全诗。

三、研习诗歌

1、读文章要善于抓取信息,抓取信息就是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那么,这首诗的中心可用哪两个词语概括?它们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本义比喻义

自然界的海海――理想境界

爬奋

山斗

自然界的山山――重重困难

2、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用一句话来说。

――要克服苦难,就要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要克服困难,就要翻越无数座山。

3、理想的实现很不容易,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找出有关的词语并作说明。

(1)终于――爬山费了很大的力气,花了很多的时间。“我”满以为上了山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结果依旧是山,“哭着回来了”――铁青――写出了作者失望、沮丧的心情。

“铁青”――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观感觉,因为心情不好,看山也好像“铁青着脸”。这和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伤心时看见美丽的花儿也好像在流泪一样。

(2)一次又一次――失望多,也表明实现理想不容易。

(3)一座座――困难重重。

(4)一次次鼓起信心――作者不灰心。

4、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作者经历了千辛万苦,遇到了重重困难,可是他并没有灰心,那么是什么力量,让“我”能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的?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远方有海,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断斗争。

枯干: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满湿:滋润。因为“我”心中有理想,心灵就不再枯干,理想给了我奋斗的动力,生活也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齐读全诗,并体会刚才所说的内容。

四、重点诗句探究

1、诗中说“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呢?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信念,但童年的认识是很肤浅,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断的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可见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要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在心中扎下深根。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是什么意思?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什么意思?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总结与作业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寄予的生活哲理。

2、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上海的意义。

3、了解“小中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前布置大家作了预习,其中有一条预习任务:用“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难而且战胜困难的经过写下来,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2、学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小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呢?我说标题和作者,请几位同学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文。复述前先让学生说说复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悬崖,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最后在父亲的引导下,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爬下了悬崖,并且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三、引导探究

1、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把课文的标题盖起来,然后自己为文章重新拟写一个标题,写在文题下面。

2、互相讨论自己的标题,然后点名说。

3、引导学生比较,你的标题和作者的标题哪个好?为什么?

(1)文章的标题告诉我们遇到大困难要把它分解成小困难然后克服,这和文章内容一致。

(2)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4、“我”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在文中找出来。

(1)第4节,“我”不能像别人一样活泼勇敢,做一些冒险性的游戏。

(2)第13节,朋友抛弃了“我”,把我一个人丢在悬崖上,而且天也黑了,我感到很无助(反衬手法)。

(3)第15节,长时间呆在悬崖上,动不了,我很紧张,害怕。――要求找出作者爬悬崖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语:

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里咚咚乱跳

蹲: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哀求啜泣

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4)第17节,作者心里害怕,他不能突破心理上的障碍,没有信心,所以下不去。

5、作者遇到的困难不仅有夜幕,悬崖等客观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内心的障碍。那么,我们反过来问一下,这些能塑算得上困难吗?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就觉得这些经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请在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这些经历不算困难?

(1)第7节,悬崖只有20多米高。

(2)从朋友和杰利的言行,可以判断出这不算困难。如第13节,别的小朋友能轻松(一个接一个、左折右转)地爬上去,又轻松地绕过悬崖。

在这里,不是为了写其他的小朋友,而是为了小“我”,这种方法叫作“反衬”。

(3)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也很简单,“我”也没费力气就下来了。

6、既然不是什么困难,而“我”却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呢?

――第1、4节,“我”年幼,体弱多病――这种方法叫“伏笔”,即“前后照应”。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理上的障碍。

7、就是这不是什么困难的困难,却让“我”的心情变得糟糕透顶(出示投影):

心情的变化:

恐慌恐惧绝望

(开始不敢上)(上了,又很害怕)(加上黑夜,最后)

8、这个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读16~23节)形成板书:

(1)克服困难的步骤:

起初:会摔死的――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萌生信心;

随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巨大的成就干。

(2)此时的心情怎样?

恐慌恐惧绝望

惊奇而自豪

四、拓展延伸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要会分解困难(原文句)――用名句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要对自己有信心。

(3)要善于收获经验(反思总结)。

(4)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得到回报。

2、在写作上,你有什么收获?

――倒叙,可以产生悬念;环境反衬人物的心情;照应与伏笔。

小事情反应一个大道理――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更重要是从经历中懂得了克服困难的道理。

五、读汪国真的诗结束课文学习

1、诗见课本P.10的方框。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

1,教材地位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将这篇课文编在“人生”的单元,编者的意图显然是希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而热爱生活,体味人生。

2,教材作用

作者回忆了他在8岁时爬悬崖,在爬到一处岩石架上的时候陷入两难的境地,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终于成功脱险。作者把这一经历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3,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形象生动,人物刻画十分鲜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课文。

4,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学习本课着重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照生活,感悟人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条理清楚的复述故事情节,识别课文中的生字词。依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言之成理的品评人物。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对的心理,教会学生能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依据:课文通过作者对自身经历的描写,能更加生动的再现同学们的自身生活,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刻的反思,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依据:这是一篇记叙文,对人的心理,动作描写是十分细致的,因此把握好人物的心理动作,对于理解课文十分必要。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基础上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文复述,达到语言流畅,故

事主要情节完整。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讲书本知识,还要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因此,在学习理解课文时,要教会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理解到,通过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

二、说教法

讲解法(讲解疑难)

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初中,在学习的很多方面还有所欠缺,都需要老师的讲解与指导。

多媒体教学法(形象直观)

依据: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很大好处。

点拨研讨法(人人参与)

依据: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因此采用点拨研讨法,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既能调动课堂氛围,又能在愉快轻松地环境中学习。

三、说学法

圈点,勾画,批注法

依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合作探究法

依据:同学们一起讨论,使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学习,归纳法

依据:在同学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进一步的疏通归纳全文。

四、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纹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座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的启示。请问同学们能猜到这位上尉的名字吗?

依据:通过讲故事与提问的方式,引起同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文章体裁,作者,作品简介(4分钟)

体裁:记叙文

作者: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作品简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是《悬崖上的第一课》,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弱,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的故事。

依据:加深对作者作品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层哲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要求同学们朗读课文,拿着笔,把不懂得一些生字词和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地方勾画出来。

依据: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积累知识,熟悉课文。

(四)探究感悟,获取重要信息(25分钟)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原因是什么?一共出现几个人物? 2,“我”是怎样爬上悬崖的?遇到什么困难?

3,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在脱险过程中,“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依据:通过提问,促使同学们在课文中去找答案,充分调动同学们动脑思考的能力。

(五)齐读最后一段,布置作业(5分钟)

任何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成功的希望。你还记得曾经的那些困难吗?到底是什么样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请用300字将它写出来。

依据: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从而去感悟生活,理解人生。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3分钟)

依据: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回忆,达到记忆再现的目的。

(二)朗读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分析(20分钟)

1,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用了哪些动词?突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2,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

3,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什么?

依据:学习人物心理,真实再现人物内心生活。使学生与人物拉近距离,切身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三)训练想象和联想能力(17分钟)

1,“杰利看起来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说说杰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2,父亲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时在想些什么?

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以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根据板书提示回忆课文,布置作业(5分钟)

假如你是下面中的人物,仍然用第一人称,你怎样改写这篇课文。

(1)父亲(2)杰利(3)其他几个朋友

依据:学生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多角度的描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地点:费城

走一步,人物:“我”,杰利,内德,几个孩子,父亲

再走一步起因(1——3):游戏玩厌,改爬悬崖

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启示(23):解难需“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巨大困难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向上爬

对比“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咚咚直跳

伤心绝望

下悬崖有了信息走一步,再走一步信心大增获得成就感

困难巨大成就感

八、教学评价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2

利川市元堡民族中学刘淑荣一、三维目标:

1、掌握记叙的要素,培养默读及圈点勾画的能力。

2、通过圈点勾画、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心理历程。

3、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我”的心路历程(重点)

2、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包含的人生哲理。(难点)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课文,小试牛刀。

1、字词掌握。

2、问题抢答。

3、根据六要素复述故事内容。

(三)细读课文,心灵对话。

1、默读圈点出“我”心理状态的语句。

2、理清“我”的心路历程。

(四)精读课文,感悟人生。

1、悬崖上的一步指的是什么?

2、本文最后一段“迈出一小步”指的是什么?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步

遇险————————脱险

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篇13

1岁:一对可爱稚嫩的双胞胎兄弟在大人的鼓励下蹒跚学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兄弟俩脸上都绽开了幸福的花朵。

7岁:背着书包的双胞胎兄弟手拉着手跑进校园,在这里,他们开始了学习生涯: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满墙的奖状中,仿佛展现着他们你追我赶,刻苦学习的身影。

17岁:两张高校录取通知书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因为家里不能同时供起两个大学生。兄弟俩在车站拥抱道别:走一步,再走一步;登上了一南一北的两列火车,你会发现,他们都泪流满面。

20岁:在骄阳似火的南方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哥哥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休息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冲出了屋子。当工人叫人去盖住堆在空地上的材料时,上面已被盖住。

23岁:在白雪皑皑的北方,弟弟第一个来到图书馆,想开门的工作人员打招呼,来到一角落位置,熟练地打开书本阅读。

27岁:终于,兄弟俩在一次会议上相逢。哥哥已是某房产公司的经理,弟弟则是某大楼的设计师。当晚,兄弟俩去了餐厅,这一餐,兄弟俩眼睛都喝红了,相互搀扶着离开。

37岁:再一次在餐厅相聚。弟弟用手挽住哥哥:“哥,那些数据是我反复计算的,不能减!”哥哥怒道:“别喊我,你把这事捅出去,还谈什么兄弟情分?”哥哥手一甩,走出了餐厅。

40岁:法庭上,法官宣判:“xxx承建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刑法》N条判处有期徒刑。”被告席上的哥哥被送进了监狱。

47岁:弟弟又一次来到监狱,狱警摇摇头:“他还是不肯见你。”弟弟失望地离开了。去了哥哥儿子就读的重点高中。

57岁:哥哥出狱了,发现儿子来接他,儿子刚考完博士,开口便说:“叔叔病重了!爸,你还记恨他吗?这些年,他一直郁郁寡欢,还要供养两个家……”

病床前,哥哥拉着弟弟干枯的手:“弟弟,我从没恨你,我恨的是自己。”弟弟眼里涌出了泪水,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哥哥走出了病房,痛苦的脸上泪水纵横。他踉踉跄跄,走一步,再走一步,他感到了从未有的孤独……

广阔无垠的海上微微泛起波浪,一阵风吹来,一个浪打来,海边沙滩上的脚印消失了。

作文点评:

王舜的这篇文章吸引我的首先是他的结构。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无数脚印的叠加。这串脚印中隐含了成长、思考、抉择、善良、罪恶、悔恨、感恩……是一辈子的缩影。他很巧妙地用时间作为这篇文章的轴线,清晰明了地展现了一对双胞胎一路走来的爱恨交错。文章开篇“广阔无垠的大海此刻风平浪静,沙滩上出现了一排浅浅的脚印……”与结尾“广阔无垠的海上微微泛起波浪,一阵风吹来,一个浪打来,海边沙滩上的脚印消失了。”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那简单的对于脚印的描绘使整篇文章弥漫着诗意与哲理。

再说故事情节,这是典型的小说式情节发展路线。年少一起玩闹嬉戏,少年立志求学, 青年各自闯荡,中年反目成仇,弥留真情再现。虽然情节司空见惯,但是能在考场上一笔成文,气息贯通,实属不易。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篇14

“小羽,你准备好了吗?今日午时就要开始选拔了哦。”

“嗯,我明白!我……应当准备得差不多了。”

怎样办呀,今日午时音乐班就要开始第一场考试了,我还没有心理准备呢,真期望午时不要来临。

时间是流动的,让人紧张又害怕的音乐考试就要来临了。

我紧张兮兮的拉着陪我一齐考试的小枫躲在了音乐室的角落,不想让别人注意到我们。

想当初,音乐班开始招人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但当我明白要考试成功才能进去时,我差点没当众晕倒,要明白,我最怕在别人面前唱歌了,更何况还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前唱歌,我死定啦!

“十号,叶……”什么!已经到十号了,就轮到我了。我忐忑不安的抓紧自我的衣服,额头上的汗一滴一滴的往下掉。

随着教师的叫喊:“十八号,小羽!”瞬间把我打入地狱。我有些颤抖的说:“到!”我站起来,迈出第一步,却不敢再迈出第二步,周围的同学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这时的我有些慌乱。看到这种情景,小枫鼓励我说:“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时,我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有一天早上,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小区的人们在花园里晨练,而我休闲地在花园里自顾游逛。“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好奇地寻找声音的来源,只见一个年轻的妈妈在教她的孩子走路。有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孩艰难地迈出自我的脚,歪歪斜斜地一步一步地向他妈妈那边挪去。最终,妈妈兴奋地说:“宝贝,你真行!”小孩最终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不能输给一个小孩,更不能输给自我的懦弱,我不能退缩,既然已经来到那里了,就要有勇气去挑战。

最终,我勇敢的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始了我的音乐之旅……

上一篇:业务员提成管理办法下一篇:总经理致辞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