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精选10篇)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1

延伸阅读:

填报高考志愿指南

填报平行志愿有四点注意平行志愿也有一定风险,考生档案一旦投不出去或被高校退档,后面会面临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数量不多,选择范围比较窄的情况,所以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最好要做到以下4点:

1.尽量填满所有高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在选择高校及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慎重,减少随意性,尽量做到自己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就是自己喜欢就读或能够接受的高校及专业。

2.合理搭配高校志愿。建议考生准确定位、合理分配,前面的志愿可以考虑“冲一冲”,中间的要考虑“稳一稳”,最后的志愿要考虑“保一保”。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高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还要注意高校排列的排序,将最喜欢的高校排在前面。

3.考生如果身体条件、性别、外语口试、单科成绩等不符合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一定不要填报。如果考生投档到此类高校后因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被退档,将失去本批次录取的机会,后面征集志愿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就比较少了。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2

一、需求分析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需求可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前者强调语言的运用 (language use) , 后者强调语言的学习 (language learning) [3]。笔者的调查主要针对目标需求进行的, 因为这与双语教学的性质是相符合的。其实长久以来自双语教学这个概念出现, 由于教学目的不同, 双语教学的性质存在争议。结合受访学校的具体课程体系, 笔者倾向于认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第一位的, 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外语水平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次要目的[4]。基于此目的, 双语教学的性质正如西古安和麦基 (Siguanand Mackey) 指出的, “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系。”

Hutchinson和Waters将目标需求细分为学习者的必需 (necessities) 、期望 (wants) 和不足 (lacks) 。必需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在目标情境有效使用语言而必须学习的知识和语言技能;期望是指学习者认为他们想学习的内容;不足指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和需要掌握的之间的差距。

二、调查设计

参照以上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理论框架, 笔者自行设计了问卷。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教育部一所重点理工类院校, 问卷随机发放给了该校2011级大三电子和软件两个不同专业4个教学班的200名学生。这些学生都刚刚完成各自专业的双语课程。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希望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能学习到怎样的技能或知识; (3) 学生对自己通过一年双语课程学习的评估。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其四、六级成绩, 有目的地抽取了20名学生进行访谈。

三、调查结果

受访对象共200人, 回收问卷192份, 有效问卷183份, 有效率为91.5%。受访学生92%都已经通过4级考试, 30%通过了六级考试。

1.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识和感受

66%的学生在开始双语课程之前仅仅只是听说过;20%的学生对双语课程表示一无所知;14%的学生则表示非常了解, 其中80%认为双语课程就是用英语教授的专业课, 其他学生则认为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后续。

在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后, 有48%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是一门以英语作为授课工具的专业课, 这与前面提出的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相反有15%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英语课, 他们主要兴趣在于能通过双语课程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有高达3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既没有提高英语水平, 专业知识也学得不透彻, 因此认为双语课是一个负担, 从而学习中难免有消极抵触情绪。笔者认为基于前面所述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性质, 双语教学应该是为英语提供了一个实际的运用平台, 为未来实际工作中英汉交流提供一项实践活动。双语教学的认识欠缺或错误认识对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期望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认知。

2.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期望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期望分两个大方面:专业知识的期望和语言技能的期望。81%的学生希望通过双语教学能掌握课程对应的相关专业知识。学生们也基本认同为了以后工作学习的必需即双语教学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语言技能。但在问卷中笔者发现, 学生的学习必需和期望是有一定差距的。95%的学生希望通过双语课程学习, 能借助字典读懂专业相关的英语论文文章。72%的学生希望能听懂专业相关英语讲座, 30%的学生希望能进行英语主题汇报, 19%的学生希望能进行专业英语讨论交流, 38%的学生希望能用英语撰写文摘, 14%的学生希望能完成专业相关英语翻译, 仅有8%的学生希望能用英语撰写专业报告、论文、借助字典完成翻译。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学生对于英语技能的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语言的输入部分, 即读和听, 因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定位主要是技术类的, 只需学习国外专业学科知识, 或有可能在国际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 其他英语交流机会并不多。对于写、译输出技能, 尽管学生认同其重要性, 但由于自身的英语知识欠缺不足和对未来语言使用环境的考虑, 学生往往忽略或回避这几项技能的学习。相比较, 希望能撰写英文摘要的学生较多, 主要还是因为写论文的需要比较强烈。由此可见, 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需要对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动机进一步研究。此外, 由于期望和必需之间的较大偏差, 学生必定会受到影响, 学习者的不足即已掌握的与必须掌握的差距相对会拉大。这需要综合各方因素如动机、社会需求对学习的必须进行不断的修订, 而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 也要对学生加以引导, 从而更好满足学生、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更好地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

3. 学生对双语学习自评

通过一年的双语课程学习, 64%的学生认为能够借助字典读懂专业相关的文章, 12%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听懂专业相关的讲座, 仅5%的学生认为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主题的陈述, 但仅限于提纲式概括性陈述, 10%的学生表示能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的摘要。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54%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中专业知识学得一知半解, 这与双语教学的目的不符。调查可知学生的自评和应掌握的必需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原因如下: (1) 受传统基础英语的影响, 语言学习技能出现偏差, 重阅读、轻听说; (2) 现有的双语教学现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 英汉夹杂的双语教学比较普遍[5], 教师授课英语比例较低, 对学生听力技能的要求不高, 学生也缺乏提高该技能的动力和环境。课堂上以讲授为主, 少有英语讨论专业知识机会, 所学的知识也少了一种内化的方式, 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建立学科性的知识体系也较难, 因而导致专业知识掌握欠缺[6]; (3) 学生自己对双语课程的认识和对双语课程的学习期望, 使得学生忽略了学习一些必须技能; (4) 双语课程和基础英语课程没有很好的衔接。例如, 学生基础英语学习的写作练习多限于四、六级考试作文, 少有摘要写作练习;再如, 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课程后能借助字典读懂专业相关文章, 访谈过程中仍提出阅读中存在很多困难, 主要涉及科技文中长难句子的理解, 对句子结构无法分解导致的逻辑不畅通, 特殊的表达形式等。

四、结论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双语教学了各方重视, 但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欠缺, 甚至有误区, 混淆了双语教学与基础英语课。因此, 要落实双语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双语教学, 消除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困惑, 专业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未来学习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 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具体需要, 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授课方案。针对欠缺技能, 可以设计更丰富课程训练, 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去使用和实践语言能力。

此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双语课程,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双语课在该校大三开设, 且学生已完成2年的基础英语学习, 但学生觉得基础英语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其双语课程的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学习和双语教学之间加入科技英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能让学生更好地为双语教学做好准备, 双语教学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这还涉及师资、教学安排、课程设计等诸多因素, 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证实。

摘要:本文以理工科学生为调查对象, 目的是了解其对双语教学的反应, 以更好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调查以Hutchins on和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为基础, 主要对需求的细分即必需、期望与不足进行分析, 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 学习的必需和期望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学习的不足差距较大。

关键词:双语教学,认识,学习必需,学习期望,学习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Z],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 2005.

[3]T.Hutchinson,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UP, 1987.

[4]陈志国, 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02) .

[5]俞理明, 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3) .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3

【关键词】 理工类大学;英语专业;人文课程设置

1.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外语界专家如戴炜栋、刘毅,何其莘等都就课程体系改革做过相应研究,但大都针对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开办英语专业的高校有939所(何其莘, 2009),其中理工类院校占1/3。如何改进现行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决定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本文探讨如何对现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优化,寻求课程设置合理方案,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2.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就考虑到了交叉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与2000年颁布的《大纲》的要求不谋而合。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科技英语专业只成为一个培养方向。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相关知识课程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数理课程、计算机课程、行业专业课程。现今我国数量庞大的“英语专业”中,特别是近年来在传统上或依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设立的“英语专业”,有相当数量根据实际内容来看,也许称之为“专业英语”更为贴切。理工类课程虽然是理工类院校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课程设置理论依据及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3.1理论依据:《大纲》指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项任务:(a)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b)探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等。国内外学者对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把课程设置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班,选择、改编或编写合适的教学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3.2课程设置改革探索:各个模块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公共基础课:本模块课程应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能够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有的理工类、经贸类和管理类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相辅相成,可引导学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多開设一些理工类学生所缺乏的人文学科的课程,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

专业技能课: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当对“双基”加强训练,把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人文知识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增强技能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素养和知识的积累。毕业生对专业技能课重要性的排序是:口译、听力、笔译、写作、口语、视听说、精读、应用文写作。可以看出,应用类的课程被毕业生广泛重视,说、听、译、写的技能和相关课程最被关注,各种形式的阅读需要程度最低。毕业生认为,大量阅读可以课后自主完成。至于语音,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且普遍水平在提高,如何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应引起重视。

专业知识课:专业知识课按照《大纲》要求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必修课。同时增设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以提高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课排序居前位的是:跨文化交际、英美社会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而像修辞学、词汇学、文体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认可度较低。基础的、对提高修养和对外交流有直接帮助的课程受到普遍重视,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合适一部分学生。也就是说,毕业后从事英语专业学术性研究的学生比例不大。因此,在专业知识课设置方面,应注意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爱好、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专业知识课教学计划,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科目。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和将来就业的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尽量要考虑到系统性、广泛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方向课程,使他们能在专业方向方面有所发挥。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的认可度排序是:外贸函电与谈判、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法入门、涉外企业管理、国际金融概论、经济学概论等。涉外经济类课程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这体现了学生就业以后的工作需求和我国当前的国情。毕业生就业后一部分会从事涉外工作,大部分进入经济领域,只有少部分进入其他领域。所以,涉外经济、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的需求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概论的认同度既超过了计算机应用,也超过了专业英语,可见学生希望系统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如何合理配置、讲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应予以重视。

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压缩课堂教学的课时,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发挥的机会,还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实践环节中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要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保持一致,不能流于形式。

3.3加强师资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要有规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结语

和外语院校、师范院校等其它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资源不同。要利用其办学优势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其它类型院校的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建立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组织模块。要使课程设置动态化,在保证和《大纲》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根据各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保证适合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刍议[J].中国外语,2008(3):4-8.

[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 1999(4).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杨国旗.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9).

作者简介:

刘剑辉 (1972-),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王莉(1981-)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理论

李靖 (1972-),哈尔滨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

注:该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理工类大学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10YJC740062)的研究成果

兰州理工大学排名 篇4

2013甘肃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28兰州大学综合51.22112西北师范大学师范14.083185兰州理工大学理工8.744200兰州交通大学理工8.25229甘肃农业大学农林6.576359西北民族大学民族3.417442兰州商学院财经2.558482天水师范学院师范2.19

来源:甘肃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

兰州理工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所工科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6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可以说是兰州理工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排名名单 篇5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全面提升质量的阶段。作为“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相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本科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

1、招生计划

20全国计划总数6300人,各省计划与持平,广东省普通类考生计划总数较去年略有增加, 具体以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我校根据各省情况对专业计划数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其中,广东省普通类理科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广东省理科考生青睐的专业计划数,文科增加了金融学等广东省文科考生青睐的专业计划数。

年我校新增招生专业(或特色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中澳班)、软件工程(3+2中澳班)、环境工程(3+2中澳班)和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2、创新培养

1)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入校后若专业不理想,有以下申请转专业的机会:

第一次为新生入学阶段,可参加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软件工程(卓越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联合班)、材料类全英创新班和2+2联合班的选拔,预计130人可成功转入;

第二次在第二学期末,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实验班的选拔,每年大概30人左右成功转入;

第三次在第三学期初,前两学期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专业年级前35%的非特殊类学生,可以申请在全校所有专业范围内转专业,20成功转专业人数310多人;

第四次在第四学期末,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工业工程专业的选拔,每年大概40人左右成功转入。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一次专业。

2)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跨专业类选择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学习成绩达到规定要求后可跨学科门类辅修学位,比例达15%。年400余名学生进入辅修学士学位的毕业环节。

3)强化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我校目前已与国(境)外一流大学合作开展了各类交流项目80多个,基本覆盖学校所有专业领域。2016年共派出本科生800多人,接收近100名国际交换学生。

4)开阔学术视野的联合培养:我校现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本科交换生项目,交流院校包括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及华东理工大学等,各校交换人生数10-30人,交换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现有项目覆盖我校材料、机汽、电信、化工等19个学院27个专业。

5)《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本着“追求卓越、共享资源”原则,全方位合作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各校每年拿出一定名额专门用于九校间硕士的校际互换、直接攻读博士生的校际互换等。在我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将有机会推荐至合作高校交流、学习。

6)拔尖型人才深造培养:我校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多年领跑广东,全校有多达17%的成绩优秀本科毕业生通过免试直接在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学位。

7)鼓励创新型人才培养: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人数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60%,2016年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投入750余万元,共立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00余项。

3、因材施教

1)优才优育的本博(本硕)创新班:2017年我校在原有的9个创新班(机械类、工程力学、信息工程、材料类、化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类、自动化、经济学(文理兼招))的基础上,新增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以探索培养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模式,2017年招收理科考生25人。

2)优势学科的卓越班:为了适应新时期下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战略, 2017年我校继续开办机械工程(卓越双语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班)和软件工程(卓越班),分别通过高考计划录取30、20、40、40、30人。

3)视野宽广的2+2联合班、3+2中澳班: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土环境、兼具专业性和创新性、掌握现代管理理念的学生,让学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世界著名高校,我校2017年继续在旅游管理(2+2联合班)、工商管理(2+2联合班)、传播学(2+2联合班)实施高考直接招生和新生入校后二次选拔,合作高校包括普渡大学、罗格斯大学、密苏里大学、爱达荷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美国一流高校,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将可获得双方学位。2017年我校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中澳班)、软件工程(3+2中澳班)及环境工程(3+2中澳班)三个班,合作高校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学生前三年在我校学习,培养计划与西澳大学共同制定,部分核心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原则上采用全英文教学,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将可获得我校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证书及西澳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

4)高瞻远瞩的全英班: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和综合性创新人才,2017年我校继续在土木工程、材料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环境工程实施全英班招生并直接招收高考理科生。高考招生人数分别为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20人、材料类全英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25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30人、环境工程(全英班)15人。全英班学生有机会去国外游学、参加交换生项目或参加与国外大学联合举办的双学位项目。

5)创新实验的卓越法律班:作为全国首批58所“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获批院校之一,我校在法学(卓越法律班),招收文科考生15人并首次招收理科考生15人。该班以“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为起点,通过“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及“国内-海外”联合培养两个机制以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以上专业志愿填报与普通专业相同。

4、铸学成才

不断提高的学科排名:2017年学校工科排名跃居全球第22位,总体排名上升至201-300强区间;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群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排名前1%,涵盖了学校所有理工类学科,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这3个学科群进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一流学科,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排首位;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7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排名前十。

名列前茅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平均在98.77%以上,在全国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2016年本科就业率99%,2017年目前就业情况比去年同期好。三分之一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平均达90%。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6

1、土木工程 推荐指数: 4.7(90人推荐)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推荐指数: 4.7(73人推荐)

3、会计学 推荐指数: 4.8(65人推荐)

4、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推荐指数: 4.6(54人推荐)

5、化学工程与工艺 推荐指数: 4.5(32人推荐)

6、制药工程 推荐指数: 4.9(29人推荐)

土木工程专业

共有85人认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下面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类别 毕业五年平均薪资 工作地点 男女比例
土木类 ¥7342

 

薪酬超过71%的专业

北京市

 

10%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较多

 

男85%-女15%

专业介绍: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

就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建筑材料、工程和大地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构造与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及管理、建筑工程甲方管理、监及房地产管理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共有67人认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下面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类别 毕业五年平均薪资 工作地点 男女比例
电气类 ¥6842

 

薪酬超过56%的专业

上海市

 

14%在上海市工作

男生较多

 

男83%-女17%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就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最好的是电业局。然后是设计院。最艰苦的是工程局。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篇7

一、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展时间较短, 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少, 我国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

目前某些高校还是把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性质的教育, 可有可无。课程体系不完备, 教学大纲不完善, 课程设置比较单一, 学生的兴趣不浓, 只是为了应付点名而被动的去听, 缺乏系统性, 尤其缺乏针对理工类大学生的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理工类大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 创新创业理论未能有效地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结合。

2、教学师资不能满足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从事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从理论上来说, 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是很多理工类高校教师普遍重理论学习研究而轻视实践操作, 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亲自创过业, 所以根本不懂创业的精髓, 加之有的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缺乏教学互动, 使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只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创业激情, 使得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3、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实践教学应当占到更大的比重, 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原因, 现实中, 实践教学受到限制, 使不少想尝试创业的理工类学生陷入了空有激情却苦于无实践平台的尴尬境地。在各种形式的创业计划大赛中, 为比赛而比赛的想法占了相当比重, 使创业大赛偏离了本来的目的。同时, 创新创业实习基地需要社会的支持, 但是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方面的考虑, 很少有企业愿意让学生学习实际参与到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来。政府、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 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

二、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是关系到我国理工类大学生培养目标和质量的大事, 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理工类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高度重视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有效组织实施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完善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不如说是一种教学实践改革, 在这一过程中,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理工类高校要把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中进行考核, 并计算相应的学分, 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要积极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 囊括与之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而且要学习一些管理、营销、经济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素质, 促进创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本学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课程的资源共享, 把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 转化为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加强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加强对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创业培训, 要求必须获得创业指导师或创业实训指导师资格, 以满足校内创业教育需要。同时聘请企业家、创业指导专家和地方金融、税务、工商、人社部门人员组成校外兼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满足大学生创业咨询指导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或课堂教学, 或专家讲座、或企业实地考察, 以扩大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手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学分制, 实施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 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理工类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的实训和交流,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 不断提高教师研究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

3、加强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

理工类高校要在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参观和考察成功企业等实践活动的同时,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中心, 为学生提供创新成果孵化基地。以体验为基础, 引导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创业实践, 提高创业能力。以项目为平台, 通过具体项目,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体验创业过程, 提升创业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理工类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采取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 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企业管理或服务中来, 扎扎实实地进行岗位实践, 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搭建起一个企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杨飞.大学生创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0) :33-34.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8

理科大学排名文科大学排名一本大学排名二本大学排名三本大学排名2017年新疆二本理科大学有哪些?本文“2017年新疆二本理科大学排名名单”,跟着出国留学网高考网来了解一下吧。欢迎您阅读。二本大学排名学校名称在全国大学名次所在地区所在地区排名类型总分1新疆医科大学225新疆3医药61.482新疆农业大学225新疆3农林61.483新疆师范大学251新疆5师范61.364塔里木大学355新疆6综合60.855新疆财经大学381新疆7财经60.776伊犁师范学院473新疆8师范60.537喀什大学491新疆9师范60.58昌吉学院528新疆10师范60.459新疆工程学院581新疆11理工60.38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下,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新疆医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新疆医学院的兴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将新疆医学院的建设纳入“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1998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校名。2016年8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新疆医科大学的意见》,我校正式成为部委省共建高校。

学校有4个校区,共占地130万平方米。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各类在校生25638人,其中统招博士研究生247人,统招硕士研究生2859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174人,普通本科生9008人,普通专科生1372人,留学生421人,成人教育学生11557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16584人,校本部教职工1402人。全校教授242人,副教授734人;主任医师862人,副主任医师1369人。7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9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奖,37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5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学校共开设2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其中包含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重点专业,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自治区级思政重点课程。

学校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自治区高峰学科,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4个自治区高原学科;有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包虫病基础研究实验室、新疆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室、新疆肿瘤学实验室、新疆围术期器官保护实验室、新疆呼吸病研究实验室等8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有呼吸生理病理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新疆特色药材标准化重点实验室、新疆特色资源、环境与健康实验室、新疆代谢病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有中维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临床中药学、中医络病学、中医文化学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生药学、药理学、肿瘤学、中医方剂学1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有20个自治区级研究所。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是全国第三批、新疆第一家博士授权单位,是新疆唯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在教育教学上,新医大长期坚持“严进严出、严格管理、从严治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构建起了各民族医学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高度重视“以德育人”,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向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发展。在科学研究上,多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新疆重大疾病、特高发疾病防治及区域特殊药物资源开发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在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疾病学、中维西医结合学、包虫病学等特色学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国家大幅压缩科研经费的情况下,学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稳定增长,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6项。

在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上,学校临床教学及实习基地集中了全疆优质医疗资源,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5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院建设和医疗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各族人民健康需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推进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6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重大疾病不出疆即可得到满意治疗的目标,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一流的就医条件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了大批周边国家的病人到附属医院求医就诊,附属医院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截止2016年12月底,各附属医院固定资产已达63.23亿元,总门诊人数622.54万人次,住院人次39.07万人次,手术例数13.31万例,实现业务收入81.81亿元。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学校形成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遵循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创建高水平文明单位和构建学习型高校为载体,以努力形成新医大人的共同愿景与共同价值观、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和新医大精神,全面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促进和谐、激励创新、催人奋进的浓厚文化氛围,建成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新医大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各族师生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校园里展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维护新疆的社会安全稳定与团结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先后荣获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在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关心下,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我校全面对口支援大学,同时,我们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外,与美、俄、日、英、法、德、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国际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学历被阿联酋、沙特、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认可,学历教育人数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层次近600人,学校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被教育部授予首批接受政府奖学金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2011年,我校被批准成为自治区首批来疆留学高校示范基地。

中国医科类大学排名 篇9

10.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11.哈尔滨医科大学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2.浙江大学3个博士后,35个博 士点,54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3个博士后,36个博 士点,50个硕士点(原第一军医大)14.中国药科大学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15.吉林大学医学院4个博士后,11个博 士点,22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16.天津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17.重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18.山东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19.南京医科大学个3个博士后,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20.河北医科大学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21.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22.苏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23.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24.沈阳药科大学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24.新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3个博 士点,35个硕士点。25.暨南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26.西安交通大学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28.天津中医学院1个博士后,18个博 士点,25个硕士点 29.福建医科大学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30.南昌大学医学院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 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32.郑州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33.安徽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34.广州中医药大学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37.大连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38.兰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39.东南大学医学院3博士点,26个硕士点。40.青岛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41.南京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41.广西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42.昆明医学院1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43.贵阳医学院1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

44.广州医学院1个博士后,1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45.汕头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1个士点博,14个硕士点。46.温州医学院1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5个硕士点 47.同济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

48.广东医学院2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2个硕士点 49.成都中医药大学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50.

-------------------51.辽宁医学院1个博 士点,34个硕士点。52.扬州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53.宁夏医学院28个硕士点。54.内蒙古医学院26个硕士点。55.潍坊医学院22个硕士点 56.泸州医学院21个硕士点。57.新乡医学院20个硕士点。

58.延边大学医学院18个硕士点。59.安徽中医学院16个硕士点。60.佳木斯大学医学院15个硕士点。61.皖南医学院14个硕士点。62.遵义医学院17个硕士点。

63.徐州医学院一个联合博士点,12个硕士点。64.南通大学医学院12个硕士点。65.泰山医学院16个硕士点。66.滨州医学院12个硕士点。

新疆理工类大学排名 篇10

一、高等教育之痛:大学理念的缺位

中国高等教育今日之痛的根本原因在于丢掉了大学的理念, 在追求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庸俗化, 而忘记了自己的理念与使命。

虽然全国上下都在高喊着素质教育, 然而由于对生源、利益和市场的争夺使得各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并未把素质教育真正作为培养中学生的首要目标, 高考仍然是中学教育最大的指向标。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中学生高分低能, 除了分数, 勿论其他。大学教育本来是改变这一状况最好的契机。然而高等教育在产业化的推动下, 只是一味地适应市场, 满足市场的需求, 迎合大众的口味, 其结果导致教育自身的平庸与肤浅, 而这种平庸化和功利化最终伤害的是学生以及我国的教育事业。相当部分的高校变成了加工厂, 它们不再是培养和造就一个人, 充其量只是在“生产”一些不十分标准的“配件”, 甚或是些残次品和市侩。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目光短浅, 以获得某种谋生技能而满足, 个体人格变得萎缩与平庸化, 除了对财富的欲望和庸俗的苟且外, 就是对知识的轻慢、理想的丧失、信念的虚无、责任的漠然以及道德的自私和虚伪。至于使学生补上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责任、意识和理想等人文理念的功课更只是一种奢谈!当教育被纳入当下的商业秩序时就变得浮躁与功利, 学术腐败, 弄虚作假, 不求真务实, 不追求真理, 于是神圣被消解, 崇高被颠覆, 教育丧失了自身的精神价值维度。浮躁的教育片面追求速度与效率, 必然使得工具价值压倒目的价值, 忽视了对学生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 教育不仅要具有工具价值,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更要具有一种终极的关怀, 使大学生具有对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当然, 在经历了高度集中的体制生活之后, 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生活、面向现实, 需要关注个人当下的幸福, 但对个人现实幸福的关注不能成为高等教育过多地迎合个人现实与当下需要的借口, 而变得日益平庸和肤浅, 丧失掉自己的理念。重塑大学之魂,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理念与精神的培养, 造就更多的“完全人物”, 是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困境的当务之急。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11月20日面对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时所说:“学生在增多, 学校规模也在扩大, 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2]这不只是国家总理所焦虑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 尤其是从事高等教育的中国人所焦虑且应该深入思考的。

二、何为大学理念

什么是大学之魂?大学的理念何在?这是中国的高等院校, 尤其是那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大学所必须反省和回答的, 因为这些高校集中了本地乃至全国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理应担当起更多的国家责任和民族教化的使命, 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摇篮而不是标准“配件”的加工厂。

大学作为一种学术组织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被教会当作达到其目的的工具, 直到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 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宣告了大学与教会的分道扬镳, 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的开始。洪堡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 使之成为像古希腊人和法国人那样意识到自己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3]这就是说, 现代大学的理念在于它不只是要向社会输送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 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独立精神和品格高尚的公民。

这种大学理念在传入中国之初, 就为胡适、蔡元培、梅贻琦等人所接受。蔡元培认为:“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 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 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3]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蔡元培在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把“囊括大典, 网罗百家,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作为办学方针, 既把胡适、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这样的新派学人, 也把刘师培、陈焕章、黄侃、辜鸿鸣这样的老派学人吸引和容纳进了北大这个自由的精神殿堂。北大学子在精神和学术双重自由的氛围中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 而且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清华老校长梅贻琦也指出:“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4]于是清华园大师云集,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吴宓、李济、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潘光旦、叶企孙、钱钟书等在这里教书育人, 著书立说。梅贻琦尤其注重“通才教育”, 强调“一个大学生, 不仅应有专门的知识, 尤须接受普通教育”, “在共同的文化中培养具有共同理想的公民。”[5]正是在这样的大学理念指导下, 清华大学把教育的目标不是放在“技”而是“人”上, 不是放在“高等匠人”而是“周见洽闻”的“完人”上, 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成为中国一流的大学。

20世纪北大、清华对现代大学理念的实践启示我们:今天要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 我们就必须重塑大学之魂, 践行现代大学的理念, 拒斥庸俗的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 以人性的全面培育和发展以及研究某些高深学问为目的, 全面推进人文教育, 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现实责任感、有创造精神的人。唯其如此, 大学才有可能在这个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持守自身的理想, 从而把自身的发展坚定地建基于大学之“道”上。

三、重塑之途:人文素质教育

现在, 各高校在原有的“两课”之外推行“文化素质课”或者“通识课”的人文教育是对重塑大学理念的有益而重要的探索。然而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今天, 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和教育大众化加速的今天, 重塑大学之魂, 践行大学理念的人文教育实任重而道远。对于理工类高校更是如此。结合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笔者认为理工类大学的人文教育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其一,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投入与发展, 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虽然已经建起了9个二级文科学院, 但相对于历史悠久、资源雄厚的理工学科, 无论是从师资、资源、政策还是图书资料等硬件方面来说, 投入得还不够, 人文学科的基础、传统、精神和影响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 因而学校应切实重视对人文社科的投入和支持。例如,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仅靠一个人文素质中心远远不能满足人文素质课的教学, 近二百人的课堂在实际上远远不能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学校应充实师资, 采取倾斜性政策, 争取和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加入素质课的教学队伍。

其二, 完善和加强人文素质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首先, 加强本校和周围其他高校, 尤其是文科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使得学生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完善。其次, 处理好老公共课“两课”和新公共课“人文素质课”之间的关系, 统筹规划, 有机结合, 合理分工。人文素质课的课程设置应加强文史哲和社会艺术等传统人文学科, 因为在这个高度市场化和物质化的社会中, 它们被愈加冷落了, 但是它们在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构建人文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现代公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 增加文化素质课的学分, 比如说提高到10~12个学分, 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数学等每个领域都至少选修一门课, 另外, 应把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的原著课规定为必选课程和必修学分, 以加强对大学生人文传统的教育和原创思想的培养。

其三, 教师应当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 才能真正做到授知识技能之业, 传人文理念之道。古之先贤曰, “己立立人, 己达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因而作为教师首先就要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理性的批评态度和世界性、人类性的关怀。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去立人、去达人, 切实地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传道授业乃为师者之天职, 作为教师不仅要“授业”, 向学生介绍和传播知识, 教授技能;更应“传道”, 重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责任意识、独立精神和理性批判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时, 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 以改革为名号, 图个人轻松为实, “愚乐”学生的同时而忘记了大学教育的使命。

最后, 对学生, 尤其是理工类学校的大学生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使他们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理工类院校多以理工科见长, 理工底蕴深厚, 而人文学科院系多为初创, 相对较弱;理工类高端师资的比例和力量都远远超过人文社科, 相对于文科和综合类高校所具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制度、传统和精神氛围, 很多方面相对薄弱;再加之生活在这个日益为物质利益所逼迫和诱惑的时代, 不仅理科生, 即使是文科生, 也对人文社会科学心存轻视, 上人文素质课只抱着一个拿学分的态度, 于是迟到早退、逃课等等就自然而然, 且心安理得了。因而, 要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不仅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的投入, 政策、制度和责任的保证, 也需要学生转变态度, 重视对自身的改造和人格的完善。

今天的大学, 人文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有还是无的问题, 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它是实现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切实而至为重要的途径。没有理想的教育或许是高效的, 但必然是平庸的。一个平庸的高等教育支撑不起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天空, 我们必须重塑大学之魂, 回归大学的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理念, 反对教育产业化, 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实现“人力资源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超俄罗斯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0/15/con-tent-6884959.html, 2007-10-15.

[2]李斌.温家宝希望高等教育能培养出大师级人才[EB/OL].http://news.sina.com cn/c/2006-11-27/163511629808.shtml, 2006-11-27.

[3][4]张汝伦.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J].天涯, 1997 (3) :9.

上一篇:河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下一篇:建筑类证书咨询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