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参考教案(通用11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认识每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会画各种基本图形,提高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能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2.教学难点: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复习
1.谈话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教师简要板书。
2.导入(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自主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平面图形的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2)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3)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讨论。
要求:(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2)讨论的时候把自己整理的内容补充完整。
(3)组内推选一人展示本组的作品。
3.汇报展示。
师选定几个小组,分别上台汇报展示本组所整理的内容。
要求:(1)汇报时先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整理的。(2)说一说自己都整理了哪些内容。
小组代表汇报完毕后,可让下面的同学对他的汇报做适当的评价,如有遗漏,可做相应的补充。
4.优化再建,完善知识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复习特征。
(1)请每位同学各画一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说说每一种“线”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复习角。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讨论垂直和平行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请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画:经过线外一点A与已知直线平行和垂直。
(四)复习近平面图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2)老师板书分类
(3)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①等腰三角形 ②等腰直角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2.复习四边形。
教师提问:四边形有什么特性?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3.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1)复习圆的特征。(2)复习轴对称图形。①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②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课本练习十六的所有题目)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① 直线② 射线③ 线段(2)等边三角形是()。
① 锐角三角形② 直角三角形③ 钝角三角形(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校对,同桌互评)
五、归纳总结。1.谈收获。2.自我评价。
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平面图形的认识》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2、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名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的是什么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教科书96页的图例。
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其他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五)“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图形的测量(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六)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4题。
(七)作业
关键词: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 师: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 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 还有补充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 1) 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 2) 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 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 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 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 为什么? 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 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 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 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 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 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 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 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点击课件: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 学生动手做.
3. 交流,启发: 请画的最快的同学 说 一 说 画 图 形 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 画图技巧揭示: 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 指导: 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 = 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 下底 = a.
评析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 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 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 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特殊的情况也存在: 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 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 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 1) 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 2) 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 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 1) 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 2) 半圆的周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直径; 半圆的面积 = 圆的面积÷2
评析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 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一、单位进率。
①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③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④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⑤时间单位:1世纪=11年=12月1日=24时
1时=60分1分=60秒
31天的月份:1,3,5,7,8,10,12月
30天的月份:4,6,9,11月
平年2月28日,闰年2月29日
判断闰年的方法:整百的年份除以400,不是整百的年份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不能整除,就是平年。
二、平面图形。
①长方形。
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2(a+b)
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②正方形。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2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⑥圆。
1、d=2r、r=d÷2
2、周长c=πd、c=2πr
3、面积S=πr2
⑦半圆:面积=πr2÷2周长=C÷2+d
⑧环形的面积=π(R2-r2)
三、立体图形。
①长方体。
1、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s=abh
② 正方体。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3S=a3
③ 圆柱体。
1、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圆柱体的表面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一般的圆柱体)
=1个侧面积+1个底面积(无盖、水池等圆柱体)
=1个侧面积(通风管、水管、压路机、纸巾筒等圆柱体)
2、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④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四、实际应用。
一、单位进率。
①长度单位:
5千米=()米350米=()千米1.5米=()分米
分米=()豪米1.2千米=()千米()米2米8分米=()米
②面积单位:
0.6平方千米=()公顷80平方米=()平方千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1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1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③体积单位:
600立方米=()立方分米0.2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④容积单位:
0.52升=()毫升30毫升=()升800立方厘米=()毫升=()升
⑤时间单位:
4个世纪=()年18个月=()年
天=()小时2.5分=()秒
在1600年、1500年、1976年、中,()是闰年。
二、平面图形。
1、①一个长方形长4米,宽0.8米,面积和周长各多少?
②一个长方形面积10平方米,长4米,宽几米?
2、①正方形边长5分米,面积和周长各多少?
②正方形周长2.4分米,边长多少分米?
3、①平行四边形底7分米,高8分米,面积多少平方米?
②平行四边形面积20厘米,高5厘米,底几厘米?
4、①一块三角形地,底4米,高1.2米,面积多少平方米?一共收白菜
1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几千克?
②三角形面积30平方米,底5米,高几米?
5、①一块梯形菜地上底6米,下底4米,高3米,面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收萝卜20千克,一共收萝卜几千克?
②梯形面积84平方米,上底2米,高6米,下底几米?
xkb1.com
6、①一个圆形,半径3厘米,周长和面积各多少?
②一个圆形周长12.56分米,半径几厘米?
7、一个半圆,直径6厘米,周长和面积各多少?
8、一个环形,外圆直径6厘米,内圆半径1厘米,面积几平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
1、①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各多少?
②长方体体积36立方米,长6米,高3米,宽几米?
③长12米,宽5米,高3米的教室,抹上石灰,扣除门窗黑板面积9.8平方米,抹石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各多少?
3、①圆柱体底面半径3分米,高1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②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4厘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水泥,要抹几平方米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0.2吨,一共要用水泥几吨?
③一台压路机的轮子是圆柱形,底面周长31.4分米,轮长10分米,一圈压路几平方米?如果1分钟转50圈,1分钟压路几平方米?
4、一个圆锥形钢锭,底面直径6分米,高5分米,体积多少?如果每立方分米重3千克,这个钢锭重几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今天我们先用“画一画”的方法复习线和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用两点画线:根据已知的两点,你能画怎样的线?看看你画的线有什么特点?
(先独立画线,然后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再填在表格里)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3题。
三、复习角
刚才,我们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来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让学生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说一说这两条射线组成了什么?(板书:角)
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吗?(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画不同的角:从一点引两条射线画不同的角,并将角分类,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角种类多,并交流各种角的特征。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4.量角
尝试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量角的方法:顶点与中心对齐,一条边与0刻度线对齐,从0度起读出另一条边指向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每位同学任意画一个角,先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再测量,同桌互相检查和指导量角的方法。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我们在画一画的活动中复习了不少知识,画一画的方法还真管用,你能再用画一画的方法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
1.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并研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学生交流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关于图形的认识、测量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 “练习与实践”第的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
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合理地把平面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会找隐蔽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知识
1、我们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请生回答,并出示图形)。
2、请生回答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表示。
3、基本练习:求各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开火车
4、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
二、变化练习
1、小组讨论:从刚才的简单图形中挑选两个图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你会计算他们的面积吗?你们有几种情况?(让生拼一拼,摆一摆。)
2、学生汇报:(边出示,边板书)
(1)三角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列式:4×4÷2+4×4(图略)
(2)正方形面积-角形面积列式:4×4-4×4÷2
(3)半圆的面积+梯形面积列式:3.14×22÷2+(3+5)×4÷2
(4)梯形面积-半圆的面积列式:(3+5)×4÷2-3.14×22÷2
(5)长方形面积+半圆的`面积列式:3.14×22÷2+4×2
(6)长方形面积-半圆的面积列式:4×2-3.14×22÷2
3、小结,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由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叫做。
(2)在你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图形的组合一般有几种情况?
(3)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解答的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三、强化练习
1、如图:阴影部分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6(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请生回答。
(2)你有几种解法?并在大屏幕出示。
9
2、求下列各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2)
6
6d=6
A:先让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B: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C:核对,并在大屏幕演示。
D:小结:如果组合图形不能直接拆成几个简单图形,那该怎么办呢?
3、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图略,书本第127页练一练2中的第3小题)
先让学生思考,说一说应该怎么办?然后借助多媒体演示,请生列式。并说一说有几种方法。
4、小结:通过图形的平移、翻转,可以使它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
四、发散练习
如图:两个正方形摆放在一起,(大正方形边长为8厘米,小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图中有7个点,任意连接其中3个点,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求三角形的面积?
(5分钟内看谁做得最多,方法最巧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六年级(下)第89页,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图形的知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图形间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想一下,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
2、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整理的情况用图表、集合圈、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
3、每个小组准备若干课堂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方便胶 教师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
2、一些贴有基本图形的名称的磁性小卡片
3、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导入:师: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回顾了图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将所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下面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再听听别人的整理方法,看看他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活动吧!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小组内重新整理,并汇报。
1、师:相信每个同学在自己整理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肯定都是不完善的。那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图形的疏理,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
下面,老师就想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商量一下,设计出一个你们都认可的整理方案。
可以吗?
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纸袋,里面装有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你们一会儿可以下白纸上先摆一摆,再帖一帖,整理出你们的作品。
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边商量,边开始行动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自己组的整理方案,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请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完成自己组的整理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师:大部分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能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还没有完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完成这些小组是怎样整理的。
相信经过大家的商讨,每个小组的整理方案都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的整理方案吧。
指生回答 2.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9页2.3小题 师巡间检查
五、全课小结:
相信经过大家一节课的整理,会对大家复习近平面与图形方面的知识带来帮助的。
石国莉
课题 图形与变换计划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及学生活动设计二次设计
复习回顾一、 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新知学习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二)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二)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复习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内容以及简单的计算
复习目标:、梳理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数位、组成、大小比较等。能结合生活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决。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行知识的梳理。
3、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口算(思维小体操)
二、谈话导入:书写:36,孩子们认识吗?怎么读?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36?孩子们自由回答。36本书,36元钱,36个人…….36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还真多啊!其实不止36,任何一个数字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下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板书: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通过36这个数字,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把藏在我们小脑袋里的有关数的认识的知识挖掘出来,你会感觉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三、活动挖掘
出示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说说,以“36”这个数字可以提出提出哪些有关数的认识方面的问题?(例:数的组成、数位排列、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等。)
2、在小组交流时,尽量在小组内每人保留一个与他人不重复的问题。
四、反馈解决
一人说出问题,指名解决。其中有人提出数位的问题时,指名孩子在黑板上画计数器。
再举出一个数字25,在小组内仿刚才提出问题的方面再巩固
提出问题的过程。
师: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把老师给震惊了,孩子们的智慧太强大啦!你们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知识掌握牢固了,我们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师:刚才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写36,我不想说,你们想知道吗?想,就猜猜吧?我提示:我今年和36很有缘,今年!
生:老师,您36岁?
师:你太神了吧?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到了年龄?
生:你说“今年”,我就想的年龄
师:还好,你没把老师想成16、56岁。真是一位有心,能恰当的使用数字,又会思考的孩子。(这里应该有掌声!)
知道了老师的年龄36岁,我问问你的年龄
张舒畅,6岁,朱子豪8岁。
显示:大、小
师:孩子们你能用这两个字说说我们年龄的关系吗?
老师的年龄比张舒畅大,张舒畅的年龄比老师小
显示: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
师:用上这些词你还会说吗?
××说的好不好,你能像他再说一遍吗?
师:根据我们三人的年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口算
师:刚才大家算出老师比张舒畅大30岁,那么,再过30年后,张舒畅是不就和老师一样大了?
孩子们讨论一下。反馈结果。
五、课堂评价
通过刚才的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老师发现孩子们小脑袋里的知识还真多。我想再考考你们,ok?
:
1、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他们相差()。
2、找出十位是5的两位数()
3、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是()
七、全课小结
授课时间:2017.2.20
教学内容:认识负数
教科书第2~4页例
1、例2 教参P19-22 学情分析:
负数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
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 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初步认识负数
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了解负数的作用
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知道0既不是正数 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 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 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
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③10月份
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陈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4月下旬
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
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 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
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 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 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
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
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 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
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 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在0℃以上 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 是零上4摄式度 我们可以记作+4℃ 读作正四摄式度
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 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 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 是零下4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 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 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 以0℃为界线
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 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 写出各地的温度 并读一读
(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 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 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 气温相差很大
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
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请看
(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
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
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
+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 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
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 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 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
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 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 有的分两类的
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 以0℃为界限线
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 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
以海平面为界线
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 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 0就象一条分界线 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 它谁都不属于
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 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
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 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 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 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
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 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
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认识负数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17.2.21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科书P5-7例3和例4 教参P22-27 学情分析: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 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
指出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8 5.6 +0.9-+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 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
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 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
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
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
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
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 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
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 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
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 但是-8〈-6” 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 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 正数比0大 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 不足的记为负数
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
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 正数比0大 负数比正数小
第三课时 负数练习课
授课时间:2017.2.22 教学内容:负数练习课 补充整理 练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 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 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
2、在完成了作业本习题后的重点题讲评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练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对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 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二、讲解学生困惑和疑难问题
选择:
1、一月份哈尔滨温度达到()度左右 A-22 B22 C10
2、一月份南昌温度达到()度左右 A35 B-20 C4 判断:
1、不带正号的数都是负数()
2、整数都是正数()
3、因为7大于6所以-7大于-6()
4、最小的负数是-1()
三、作业超市(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或者小组讨论)
1、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 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 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 而背阳面却低于-100℃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
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填一填(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 记作+30米
那么李刚向西走50米 记作()米
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 记作+40米
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2)+8.7读作()“-”读作()
(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 海拔高度为+450米 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 表示()
(4)如果把平均成绩80分做原点()记为0分 90分表示()分 -18分表示()分
3、比一比
-7()-5 1.5()0()-2.4 -3.1()-3.1
4、判一判
在8.2、-4、0、6、-27中 正数有3个()
5、选一选
(1)以明明家为起点 向东走为正 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 又走了-30米
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A、30 B、-30 C、60 D、0(2)数轴上
-2在-1的()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3)规定10吨记为0吨 11吨记为+1吨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 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A、155 B、150 C、145 D、160
四、拓展练习: 在数轴上
从表示0的点出发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
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 B点表示的数是()
【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参考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教案10-30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反思07-04
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11-28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2-12
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5-28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10-09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设计06-1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教案10-17
《有趣的平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