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栏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小衔接专栏(精选8篇)

幼小衔接专栏 篇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大班工作幼小衔接的焦点。

我们高幼组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差距,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小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我们的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课程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

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幼小衔接专栏 篇2

关键词:准备,习惯,教育策略,幼小衔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流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那么, 怎样在学前一年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让儿童和家长一起培养哪些良好行为习惯、寻找哪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来使儿童适应学校教育环境呢?我们从思想、物质、心理、环境诸方面来探讨与实施, 激励家长要松开双手, 鼓励儿童持之以恒地锻炼, 相信儿童一定能行!

一、做好入学前充分的准备

1.家长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

家长是成年人, 有的做人处事的方法是稳重和成熟的;而有的教育子女急躁、粗暴、追求完美、偏激、固执, 甚至将自己成长的经历、经验和成长故事渗透给孩子;也有的将祖辈、父辈未能完成的心愿一起压在孩子的肩上, 让童年的孩子早早背上重重的壳匍匐前行;还有的家长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一切由家长包办。从而可怜的是孩子, 可悲的是家长, 可惜的是国家。

家长应积极学习, 转变观念, 改变自己, 与孩子一同成长。家庭的教育氛围应由消极型向积极型转变, 由暴力型向学习型转变, 由自由型向自律型转变, 由动态型向静态型转变。家长的角色应由成人态向儿童态转型, 由领导者向挑战者转换。只有这样, 亲子关系才会密切, 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才会拉近, 亲子活动才更有意义。家长改变自己的意识一旦形成, 思维定式一旦改变, 就会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烙下印子, 家庭教育的思想准备就有了基础。

2.家庭教育的物质准备

家长应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四个一”的物质准备, 即准备一套学习用具、一些实验工具、一套生活用具和一块学习小天地。学习用具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水彩笔、蜡笔等。实验工具有存钱罐、小钱包、小刀、小剪刀、救生圈、篮球等许多物品, 数量均为一个, 档次为中低档, 能用、实用、会用、会保管方可。培养孩子剪、拼、拆、装、捏、揉、压、钻等多种技能。生活用具有洗脸毛巾、洗澡毛巾、擦汗毛巾、浴巾、口杯、牙刷、水壶、筷子、饭碗、独立睡觉的床和小枕头、拖鞋、小衣架、梳子和小镜子等, 数量也是一个, 档次不求高档, 能用就行, 也可根据家庭和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会折叠衣物、摆放物品、清洗脏物、快乐生活的技能, 如床铺选择成人大床, 课桌椅可升降, 确保适合幼儿身体发育、身心健康的需要。一块学习小天地即独立学习的空间或单独小房间。玩具类材料有机器人、交通工具、娃娃、积木、小闹钟等。科普类材料有图书、漫画、地球仪、模型等相关器具。实验工具、生活用具、学习工具摆放有序, 应有尽有, 只有令儿童喜欢, 才会爱惜保护。

3.家庭教育的心理准备

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情绪情感状态要经过四个关键期, 即心理断乳期、生理健康期、适应环境期和教育引导期。

孩子在母亲十月怀胎时期, 在体内动的时间特多但未发出声音;当孩子来到人类世界的瞬间,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 活生生的小生命从此就走向了家庭, 在母亲的呵护、哺育下长大;孩子们在一周岁以后全部断了母乳, 开始吃哺食、主食给生命提供养料。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时, 他已进入了社会, 在幼儿园出现的状态是哭闹、恋家、吸手指、想亲人, 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个时期就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而孩子从熟悉的幼儿园到入小学的过程中, 将再次出现心理断乳期, 他会依恋亲人、害怕、缺少勇气, 甚至有时会有反抗、逆反等现象。孩子要真正独立起来, 他必须由“玩童”向“学童”的角色转变, 由让人照顾的被动者向自理的主动者的角色转变;家长也应由服务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换, 让儿童的心智模式发生深刻的改变。

此外, 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 家长应领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 及时了解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特别要检查的项目有他们的视力、听力、牙齿、身高、体重, 以及体型。目前有约50%的幼儿视力极差, 主观原因是遗传, 客观原因有常看电脑、长期看电视、观察习惯有待改变等, 其导致的散光、斜视、弱视、近视的疾病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 甚至导致儿童终生残疾变成盲人。

在幼儿期的儿童听力应处于最佳状态, 然而, 现常有幼儿因游泳、洗澡引起中耳炎, 从而影响听力现象发生, 也有个别幼儿因带养方式或先天性的遗传影响他们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如以前有位家长因家庭暴力用手打耳朵, 致使幼儿耳鼓膜裂开, 导致孩子成为了聋哑人而后悔一辈子。

儿童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应让孩子想说、敢说、愿意说、喜欢说, 还有大声地说。可有些幼儿因为说话的方法不妥导致出现说话 “大舌头现象”, 表达不清晰、不准确, 发音困难。更有少部分家长因带养方式原因, 常说叠词等, 直接影响孩子说话, 如倾听能力弱一点, 孩子就出现说话结巴、吐字模糊的现象, 这些不良现象如不及时纠正, 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

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已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因为儿童有了一定的思考力、辨别力、创造力、想象力、执行力、学习力和观察力, 他们的敏锐、细致、模仿、好奇、好问、好动、合群、野性的品质已经形成, 同时具有了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孩子会用一百种理由来与成人辩论, 会用一百个问题来向家长、老师讨教, 这是儿童的年龄特征, 家长无法改变它, 只有和儿童沟通, 否则就会成为正反双方, 敌对起来。

4.适应学校教育环境的准备

儿童从母亲的肚子里来到温馨的家庭是第一次步入社会, 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生活是第二次跨入社会, 那么, 从幼儿园来到学校是第三次进入社会, 三次经历使儿童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每一次的选择, 面对的环境不同, 人群不同, 儿童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年龄的增长, 时间的流逝, 让孩子一天天长大。因此, 家长更要让孩子去认识社会, 让儿童在社会大熔炉里锻炼。

儿童适应学校教育环境,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认识自己。家长应让入学前的儿童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 知道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 知道自己的性别、属性、爱好、特长和梦想。亲子交流后, 家长代孩子记录其成长痕迹保存起来。②认识家庭。学前儿童应认识的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父母及兄弟姊妹等, 知道自己家庭住在哪省、市、区、街道、社区及住房的门栋号码, 了解家庭主要成员的联系方式如手机、座机、QQ、邮箱号码, 并注意保密。③欣赏家乡的美景, 记住家乡的标志性建筑物。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 走访家乡的村村落落和大街小巷。④认识学校。带孩子参观居住社区附近的小学三至五所, 让入学前儿童记住学校名称, 了解校园环境有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办公室、学生厕所、学生饮水就餐区域以及学生寝室等。家长应向在校学生和教师了解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 明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教学成果, 知晓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 即教育名师、专业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实践型教师的匹配比例。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大多学龄前儿童是独生子女, 他们生活在发展进步的时代、教育改革的时节, 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优生优育的家庭中, 儿童的智商不低、很聪明, 唯一有差别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会写简单的汉字, 会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 忽略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的家长把自己成长中未能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有的家长既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又注重习惯养成, 更关注其性格的形成。那么我们该做哪些事情, 帮助孩子开发智力, 提高智商,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呢?

1.多运动增体验

汽车代替步行, 空调代替抗冷热, 优越的生活条件滋长依赖、懒惰、怕苦怕累, 从而也让现在的孩子们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适应能力低, 因而幼儿生病感冒、吃药打针的机会增多。生命在于运动, 对于儿童来说, 运动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实践、一种有勇气的大胆尝试。家长可利用周末、节假日帮助儿童开展走、跑、跳、钻、爬等多项运动项目, 如立定跳远、跳绳、跳橡皮筋、短跑、仰卧起坐等运动, 还可以进行体验活动, 如卖报、刺绣、剪纸、陶艺等。一般运动时间30~60分钟, 贵在坚持。

2.多学习增定性

家长可引导儿童进行早期阅读、弹奏、绘画、表演、舞蹈等活动, 开展旅游, 户外观察, 饲养小动物如龟、虾、小兔、小狗、小泥鳅、小鳝鱼等, 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如大蒜、竹子、小树、仙人掌、仙人球以及蔬菜、花苗等多类实践活动。以上活动主要培养幼儿观察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好奇心、专注力、稳定性, 促进幼儿全面参与, 坚持实践, 增加感性认识, 提升理性思考等多种益智品质和智能。

3.育孝心练德基

与一个朋友暑假沟通, 独生女儿读书一帆风顺, 高中毕业考上大学, 本科毕业考上公费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又顺利考上了博士生, 今年26岁, 就在今年暑假父亲做手术住院, 她知道父亲的病情但未前去医院探望, 父亲很失望。这一事例中教育子女成长的失败经验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孝心。孝心是家族的根, 孝德是国家的本。

通过案例, 我们应读懂培养孩子不仅要使其有较高智力, 而且要有健康体魄, 更要有孝心孝德。既要开阔幼儿视野,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又要积累幼儿知识经验, 更要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本领, 这样儿童才会尽快适应社会环境。

4.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1) 制定计划。

如一日计划、周末计划、节假日计划、寒暑假计划、作息时间计划、学习计划等。

(2) 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家长给幼儿准备一个小闹钟或一块玩具电子表, 亲子共同约定时间, 按时入园、不迟到、不早退, 家长模范带头, 并督促孩子自己听闹钟起床、上学和睡觉。

(3) 形成习惯。

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整理书包, 并摆放整齐。认识课本、文具, 说出它们的名称, 学会分类整理, 并爱惜文具。学会看课表, 知道当天的学习任务, 回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和其他任务。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做到三个“一”, 即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学会自我保护, 遇到困难能求助, 知道拨打求救电话如119、120、110、112。遵守纪律: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请假, 坚持出勤;上课按时到, 举手发言, 不讲小话, 不做小动作, 不随意离开座位;活动中学会等待, 排队有序。遇到挫折不低头, 想办法, 求援助, 有信心, 不放弃, 直到解决难题为止。学会生活: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每天定时吃早、中、晚餐, 每餐不挑食, 不偏食, 不暴饮暴食, 更要多喝白开水, 多吃水果蔬菜, 少吃零食、冷饮。榜样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 说教不如行动。家长应注意不对儿童说这些话语:“你怎么这样笨!笨蛋!怎么养了你这个儿子!你真的没救了!你敢顶嘴!……养你这么大, 我有太多的不容易, 真后悔生了你!”

幼小衔接专栏 篇3

设计幼小贯通的教育制度

就我国目前的学制而言,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学制阶段,二者无论是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大纲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幼儿园教育遵循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总体指导和具体要求。小学教育遵循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

在学制无法改变的现有条件下,要实现幼小之间的有效衔接,幼儿园教育所遵循的《纲要》和《指南》与小学教育所遵循的学科教学大纲之间的衔接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虽然在部分内容上的确做到了某些衔接,但是总体上衔接状况却不尽理想。由于学制的分割,学前教育界和小学教育界在制定《纲要》《指南》和教学大纲时,并未形成合作共同体来加以协商和决策,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无法实现有机衔接和贯通。

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突破学段的限制,以儿童发展科学和学习科学为基础与依据,组织学前教育界和小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实践者,协同设计与制定幼小贯通的教育目标和纲要体系。

强化幼小融合的教师教育

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除了受社会环境和家长观念的影响外,其核心与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理念、知识和能力。但是,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學教师,目前在幼小衔接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方面的教育和训练都显得十分不足。

虽然许多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一些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或专题讲座,但都局限于学前教育范围内的话题探讨,并未深入去分析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发展与学习问题,也并未在小学课程标准框架下去探究幼小衔接的深层机理与操作方案。同样,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没有相应课程来实现对幼儿园教育的《纲要》和《指南》的深度理解与切实掌握。

与职前教育一样,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也没有能够充分支撑幼小衔接工作的系统内容。

因此,要实现幼小之间的有效衔接,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应该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相互提供有关3~8岁儿童发展、学习和教育方面系统深入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建立学前与小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

建立幼小衔接的质量监测

究竟什么样的衔接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幼小衔接?这就涉及幼小衔接的评价机制问题。幼小衔接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如果不明确、不具体,要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中深入持久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恐怕很难达到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从幼小衔接的实际工作来看,目前的确缺乏这样一套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监测机制,从而给诸多工作的有效推进增加了不少难度。由于质量标准和评价监测的缺失,幼儿园和小学往往难以把握幼小衔接的具体目标和操作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就难免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徒劳之举或流于形式的敷衍之举。

因此,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幼小衔接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监测机制。如果国家层面的这个体系和机制目前难以建立,至少可以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或学校(如设有附属幼儿园的小学)进行试点后推行。各个地方政府或学校联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区域性的幼小衔接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监测机制。

幼小衔接 篇4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2013.9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三年多的集体生活,在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普遍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们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入园,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能较快地吃完午点,不影响安排好的活动,用给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其次让幼儿学习模仿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幼儿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每周我们都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规的课业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主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在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常用的汉字如:利用评比栏、请幼儿分发课本,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再如利用活动区,让幼儿认识标题字;利用晨间和中午的时间指导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汉字不但没成为幼儿的负担,而且激发孩子学字的兴趣,很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了起来。

小学的数学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在小学还要学,如今小学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学初就把计算教学的要求认真定位。如:“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重点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安排,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地数学运算过度,重视让幼儿把单纯的运算,排序运用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午间让幼儿练习口头叙述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补充练习,如:《学前准备100题》,作业单等,让父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通过多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照顾到个别差异。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在临近期末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每天选出一位幼儿进步最大担任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里的好孩子能当班干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大班后,我们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经过一学期的全面有效地培养,孩子们成长地很快。现在每当听到孩子被某一小学录取,被老师夸“你真棒”时,每当看到孩子脸上露出喜悦自信的神情时,作为老师都特别地高兴。我衷心祝福每一个将要踏入小学大门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做一个为人真诚,活泼自信,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小学生。

2013.12

活动名称:小兔运南瓜

执教老师:李晓红

一、教学要求

1、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教学重点是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孩子们,小兔刚才打来电话,说是妈妈让他到菜园里去摘南瓜,可是南瓜太大,他搬不动。他知道我们班同学聪明热情,想请大家来帮忙想个办法。他还在菜园里等着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2、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帮小兔的举手,(把手机递给手举得最早的孩子)你亲自跟小兔说吧。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办法跟你的一样吗。学生:对着手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接过手机,(假装跟小兔通话)小兔,这个办法行吗?(转过来对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小兔让我谢谢你,还夸你真聪明。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 师:小兔还想给别的同学一次机会,谁还想帮帮小白兔? 生:„„

师:小白兔说,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可是他不知道究竟用哪种办法更好。我们来讨论一下,拿出最佳方案,好让小兔早点把南瓜运回家。生:小组讨论。要说说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

4、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5、小结

小兔打来电话,用同学们想的办法,他把西瓜搬回了家。他说谢谢大家,还夸大家真聪明呢!

四、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2013.10

课题: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答:10个一是多少?2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80里面有几个十?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购物”,同时口述:

星期天,小芳来到商店买文具.你们看,她买尺子用的是什么?(钱)在生活中,钱有什么用途呢?谁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三、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学生独自分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分成纸币和硬币,也可能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

(3)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2、认识分币

(1)认识1分、2分、5分的硬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质疑:你怎样辨认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看硬币的大小、看上面的数字或文字).板书:1分、2分和5分的硬币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图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祖国.

(2)分币间的兑换关系

老师这有1个2分的硬币,要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办?能不能掰成两半儿?(兑换成两个1分的硬币)

1个5分的硬币可以兑换成几个1分的?要换成2分的呢?

(3)角和分的关系

师:老师这有很多1分的硬币,你们愿意帮我数一数吗?(学生1分1分地数到10分).板书:10个1分的硬币

师:10个1分的硬币拿着太不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兑换成两个5分的或1角的).板书:1角的硬币

师:10分和1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角=10分

除了1角的硬币以外,还有1角的纸币,请你找出1角的纸币指给同组的同学看一看.

3、认识角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角币.

师:谁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用“角”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角、2角、5角的纸币和5角的硬币.

师:怎样区分这些角币?

学生观察后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从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区分)

(2)角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同桌同学做兑换游戏: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3)元和分的关系

板书:1元的纸币.

师:请你们找出1元的纸币举给老师看.同学们手里都有1元的,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这有很多1角的纸币,你们能给我换成1元的吗?

老师分别把装有10角、9角、11角的信封发到各组.各组讨论能否兑换.

小组汇报: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

师质疑:为什么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元=10角

4、认识元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

师:用“元”做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哪些?谁来介绍一下?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元的硬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

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辨别这些元币.

出示流通中不同版本的50元和100元的纸币,学生辨认.

(2)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出示图片“人民币的兑换”:第42页的例4.学生口答.

5、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知道哪种人民币的面值最小?(1分的)如果我们班每人节约1分钱,凑起来就可以买1个本,支援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用,你们说是不是?

今天,老师在操场上捡到了1张破旧的1元钱,(出示:1元纸币)如果是你捡到它,你会怎么做?(把它粘好,交给老师)

四、巩固练习

1、识别人民币

出示图片“识别人民币”(遮住一部分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

2、第43页第1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点清钱数.出示图片“小动物买冰棍”

谁能买走这种冰棍?谁不能?为什么?

你能帮助小兔想一想办法,让它也能买走这种冰棍吗?(向小羊借1角钱„„)

4、购物游戏

在讲桌上摆放一些标好价格的物品,请一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准备好钱来买东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实践作业

请你和妈妈一起买一些日用品.

关注幼小衔接 篇5

崔秀娟

幼儿园教育是学前准备教育,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后就要开始接受小学的系统、规范性教育。每年的九月都有一大批孩子进入小学,想想儿子刚入学的那会儿,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被搞得手忙脚乱:孩子情绪紧张,家长也跟着着急上火。和儿子一起入学的其他孩子们也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刚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背着新书包由家长带领着走进校园,小脸上洋溢着欣喜,充满了对小学生活的无比向往,可是不到一周,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有的孩子不活泼了,眼里失去了光彩,看上去像是蹲了一天的牢房;有的孩子嚷着老师不好,一点也不温柔;有的孩子变得特别爱发脾气;有的孩子干脆说不想上学,更有甚者,一送到学校大门口就又哭又叫不肯进去……看到曾经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这样,作为既是幼儿教师又是新生家长的我,顿生许多感慨。为什么曾经活泼可爱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孩子们不适应小学生活引起的。亲历儿子入学的林林总总加上和其他新生家长的交流,我了解了孩子们的不适应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适应学校严肃的教育环境。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一入学就养成好的习惯、规矩,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厉,造成了孩子心理上有恐惧感和压抑感,从而产生排斥心理;二是孩子们缺少规则意识,完成任务意识差,记作业的能力欠缺。上课时坐不住,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或说话甚至唱歌。上课了才想起去厕所。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下来,左一条右一条,乱七八糟,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家后还得让家长打电话咨询。有的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甚至忘记完成。三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丢三落四,做事拖拉。经常丢书、丢本等;放学了忘穿外衣,大冷天穿着毛衣就跑出去。更有很多孩子表现出精神紧张,过渡疲劳,身体不适体质下降,三天两头生病,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些不适应导致有的孩子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跟上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如何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地走好学龄期学习的第一步,这正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研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园学前班或大班老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区别不同,把握幼小衔接的关键,然后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有效地接近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

幼儿园和小学虽然同属基础教育,但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环境设置、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在玩中获取一些知识经验;而小学是以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并以严格的学习和作息制度为保证。学生要承担对学业成绩的考察和考试。幼儿园里,幼儿的学习、衣食住行是在老师的细心照料下进行,而在小学里,老师不仅对生活照顾很少,而且与学生的接触大多集中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品德和集体的文体活动。这些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差。因此我们了解了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和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一是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表达等能力;二是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及时在学前班或大班设置过渡阶段的适应教育,使幼儿在离开幼儿园前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例如没有特殊原因,必须每天背着书包按时来幼儿园,有事应向老师请假,不许像小中班那样来去自由。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在教学中逐渐减少游戏化模式,尽量少使用在小、中班时物质奖励,多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提高使用黑板的频率等。

二、幼儿园要和家庭取得一致,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开始慢慢养成的。幼儿园应从幼儿一入园起制定适宜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并和家长取得一致,让幼儿逐步学会自己入厕、洗手、整理衣裤、自己吃饭等等。孩子到了大班或学前班,老师们更应该把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培养提上重要日程,为幼儿上学做好基本准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幼儿学习照顾自己,会根据天气冷热加减衣服、定时饮水,便后学会自己擦屁股,会自己整理衣裤。

(二)学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学习分类摆放,学会正确整理学习用具和书包。很多幼儿一入学经常丢笔、丢本甚至丢书,结果有的孩子一整天都在找学习用具。有的孩子书都丢了,家长不得不到处买书,给学习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让幼儿学会保管物品是很重要的。在幼儿园时要让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装书包,在家里也要让幼儿自己装书包,如果落东西,家长可以提醒但不能包办,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想着,而不是父母或老师的事。

(三)能在老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正确使用清扫工具,当好值日生。

(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其时间观念。小学生的课间和课余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的,生活需要自理。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独立意识,懂得下课后首先应该做什么并自觉去做,然后做什么,上课时不该做什么,让幼儿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是创设良好的时间、空间运用表扬竞赛等方法让幼儿学会不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能离开老师的直接照顾。在每次活动和游戏前后,能主动帮助老师准备和收拾活动器材玩具,活动时能三五成群自由结伴做一些安全的游戏活动,并能自己协调解决自由活动中遇到的偶发事件。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5――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求知欲很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主要包括:

(一)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及有意注意的能力,强化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培养特别是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幼儿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孩子们爱插话,经常听上句不听下句,注意力也极易分散。在组织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的习惯。在主题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同伴讲话,听完后自己再发言;老师在讲话时,让幼儿耐心倾听,不能乱插话;在日常交往中不打断别人的谈话,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耐心倾听、先举手再说话的好习惯。当然,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尊重孩子,认真听完孩子的话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话。

(二)培养幼儿爱阅读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句格言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看书可以使幼儿增长很多知识,能极大的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首先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识字活动。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在活动中尽量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高频字,学习与复习并行,识字后结合简短的儿歌进行阅读,这样学以致用不易忘记;其次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可以开展简单的拼音教学活动,通过认识拼音、拼读音节识字进行初步的阅读。幼儿开始练习阅读的时候有些困难,我们要把握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原则,让幼儿逐步习惯阅读并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同时我们也要经常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无论在家还是在园都有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幼儿感觉到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三)培养幼儿初步的书写技能,学习保持端正的坐姿进行听、读、写活动。

现在的小学校有的教学进度很快,入学时的过渡期很短,一点不会书写的孩子入学后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求我们幼儿园在大班或学前班期间要培养幼儿初步的书写能力。学习写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拼音字母。要求书写时要规范,坐姿要端正,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姿势。

(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要求幼儿完成作业又快又好,不拖拉。

幼儿在刚开始书写时可以先不要求速度,熟练后就要要求幼儿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能边写边玩。老师可以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如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给他在作业本上画一只小兔子(快的标志)否则画一只小乌龟(慢的标志)。

(五)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的习惯,能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敷衍了事。

(六)培养幼儿自己记作业的能力。

孩子们刚一上学最让家长头疼的是不会记作业,记完的作业孩子自己也弄不明白。在学前班期间,我们要有意识锻炼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每天离园前,我们要把作业逐条清晰地告诉幼儿,让幼儿有意识去记,用脑子记不住的可以准备一个小记事本分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或用图代替,培养幼儿有记作业的意识,而不是老是依赖父母帮着记。

四、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光荣感,向往小学生活。

首先要培养幼儿入学的思想准备,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就要升入小学了,做一名小学生是很光荣的。上学后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小学里的活动丰富多彩,小学生活很快乐。其次要消除幼儿对学校这个陌生环境的压抑感。家长要和老师们配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的环境、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幼儿上学的欲望。同时也要让幼儿了解小学老师虽然不像幼儿园老师那么温柔但是只要他们表现好,老师一样很喜欢他们、希望他们进步。

五、提高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一入学后课间活动时都要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表现出不会跟别人玩,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找不到朋友很孤单。我们要注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幼儿学会自制、谦让,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要大度,主动表示和好;不争抢别人的玩具。鼓励幼儿要多帮助、关心别人进而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幼小衔接班 篇6

如果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直接进入小学,孩子对于全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都很陌生。试问:如果孩子处于一个大家都会,自己不会,教师讲课一带而过这样一个环境中,孩子会觉得自己笨,产生自卑心理,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幼小衔接班的衔接内容有哪些? 知识衔接:拼音、汉字、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三、康乐坤泽园幼小衔接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L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月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自

习生活。

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大家应该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来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1、从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中,找到幼小衔接班的工作重点。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教室,一股布置得 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幼小衔接班环境创设: 桌椅改为小学生使用桌椅。

每班保留一个特色区域,如美工区、日常生活区、建构区、科学益智区.班班可以进行区城互访。

教室环境与小学衔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教有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米进行。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网家统规定的教学 人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婴生活就足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问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样的每天十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米衡量孩子学习的

幼小衔接班教学课表,每天上午、下午有主课,课间休息10分钟,每节课时间为35-40分钟。

课间10分钟老师会督促幼儿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婴上厕所,要喝水。

一日生活模式与小学衔接。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旧,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彩,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密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核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耍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王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全感到压抑。

幼小街接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办、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自理、同学矛盾、学习内容)希望家长朋友理解、配合!例如:幼儿园会要求幼儿独立端自己的餐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自己的饭菜,还要自己擦桌子、做复日生等。培养幼儿独立整理书包、记作业等能力。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洗脸、叠被、整理自己房间、擦桌等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小学以课堂教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了还必须完成定量的作业。

幼小衔接班主课教学方法: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为前起下的主动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学会自主学习,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任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有个小朋友突然举手请假小便,老师肯定马上说:快

而孩子入小学后,他们必须做到上课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上课不准喝水等,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要求所替代。

中幼小衔接班会按照小学的要求培养幼儿,行为以便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家长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年级越低,学习习惯、兴趣、能力的培养越重要,我们不应看重孩于学习的结果即注重学习的成绩高低。

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形成的学习习惯,及所反映出的对待学习的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影响一生,性格决定命运”,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兴趣和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时候,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以后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孩子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课、作业、复习、预习方面,绝大多数学霸都是因为在学习中坚持做到这四点,才取得优异的成绩。

2、幼小衔接班的教学内容。

坤泽园的幼小衔接班拥有一套以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潜能开发为目的的特色课程体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仅以解决低年级学习成绩为目的,更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潜能为宗旨。

学习内容的量既不能太多,又要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快速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主要课程 快乐拼音 规范写字 快乐阅读 诵读古诗 成语接龙 趣味数学 特色课程 亿童英语 音乐小钟琴 感统课 博大美术 智能魔方 快乐健身

3、幼小衔接班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1、注意力是学习的门户。通过科学的教学形式,提升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让幼儿上课专注听讲,保障课堂学习效果,改善巧虎、拖拉的情况。

2、思考力是学习的工具,是对智力和知识的驾驭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形式,让儿童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创造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课时主动与老师互动的学习习惯。

4、每天有书写类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培养。要让孩子明白,回家第件事就是做作业,而不是玩、看卡通片等。

做作业之前,家长要提出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时间的要求,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干涉。做完作业,对照要求要检查。

孩子按要求完成作业了,余下的时间可让孩子自己支配,让他们知道抓紧时间的好处,切忌看孩子做得快。养成了良好的做作业习惯,这样到了中高业再多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5、记录作业的习惯。

6、整理书包的习惯。

培养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忘了带这,忘了带那,是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孩子出现此类问题,家长应该指导并督促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方法是:对照第二天的课程表及作业记录本,先整理好作业,按通知带好要带的物品,再根据课表带书本。家长可指导一个星期,告诉孩了怎样理,书本该怎么放才合理。以后就可让孩了自己理了。如果家长不放心可在孩子睡着后检查一下。千万别为孩子当保姆。

7、生活方面白我照顾的能力,8、与同伴发生不盾如何处理。

9、遇到学习难题如何解决。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家长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他,而要鼓励他自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10、利用节口、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1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记得位教育家说过:“养成种好习惯,一辈了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请它的债务。“真正进入了小学之后,一个月左右我们还是能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渐渐拉开。老师们中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没有几个是因为智力上的问题,几乎都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习惯而导致各方面成绩下降。

4、幼小衔接班接班学习重点、难点。接班学习重点、难点。

1、书写

2、拼读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学会了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流畅地读下来。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县学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

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所以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口头作业签字,只有你认认真真对待,孩子才会认认真真对待口头作业。

比如背书,你就必须定定心心坐下来,看着书,一字-宁地对照听,孩子也就知道马虎不得。如果你就问一下,孩子说背好了,你就签字了,那孩子就会马虎对待,甚至说谎。身教甚于言教,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小节,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4、数学计算法

成长的真谛,就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有健康的性格。拥有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就是快乐和有意义的。

幼儿眼中的“幼小衔接” 篇7

因为抽象的、成人式的访谈往往会误导、限制儿童的回答,所以我们尝试在具体情景中访谈儿童。我们拍摄了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照片,访谈时先出示照片,而后针对照片中的内容再访谈,比如“这是你们在集体活动,如果你突然想上厕所,你告诉老师之后老师就会让你去了。但是如果你上小学了,上课的时候想上厕所,怎么办”等。我们一共对来自2所不同幼儿园(一所示范园、一所一般园)的36名大班幼儿进行了访谈,之后对其进行转录、编码、分析。现将结果和分析呈现如下。

一、“小学生写作业、上课”

访谈中我们出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照片,之后问幼儿:“你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做这些事情,那么你觉得小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做什么呢?”我们把幼儿的回答进行了编码,结果如下。

(注:访谈时,有的孩子既说了“写作业”,也说了“上课”,针对这种情况,编码时采用重复赋值的方式,所以各个主题加起来的总数会超过访谈对象的总数(36)。全文均采用重复赋值的方式,在此统一说明。)

由表1可知,一半孩子认为小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的事情是“写作业”(50%),其次被提名最多的是“上课”(25%)。

具体分析孩子的回答,可以得到更生动的信息:他们认为小学生的作业特别多,有“英语、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还认为小学生的作业“比我们的作业难”,小学生上的课是“高难度的课”“幼儿园不懂的课”。也有少数几个孩子认识到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也包括“喝水、吃饭、睡觉、学习”等环节。

二、“小学老师很厉害,会罚站”

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小学老师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相应减少、与小学生的接触也少很多。[5]大班幼儿是否对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有所认识呢?访谈中我们问了“小学老师是什么样的?与幼儿园老师相比有什么不同?”

由表2可知,73.7%的大班幼儿认为小学老师“很厉害,会罚站”,比如有的孩子说“:小学老师弄的厉害!大班老师弄的不厉害!不听话就生气,让我们站在外面!”当我们询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很多大班幼儿回答说听家长说的或者他们有哥哥、姐姐在小学,他们亲眼见到小学老师“训”他们。

三、大班幼儿喜欢什么样的小学老师

表2呈现的是幼儿心中小学老师的形象,那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学老师呢?

由上表数据可知,52.2%的幼儿希望老师是温柔的,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是比较好解释的,正因为大部分儿童心中小学老师的形象是很厉害的,所以大部分儿童也希望自己的小学老师“温柔一点”。

四、大班幼儿对小学生吃饭、喝水、上厕所的认识

多项研究把“自我照顾能力”列为入学准备的内容之一,因为上小学后,生活方面会发生很大改变。那么大班幼儿对此又有何种认识呢?

由表4可知,61.1%的幼儿认识到上小学后“上课不能去厕所,应该课间去”,但是仍有超过1/5的幼儿(27.8%)认为上小学之后上厕所跟幼儿园时没有什么差别。喝水与吃饭方面,大部分幼儿只认识到了“饭、饭盆、杯子”等外在现象与幼儿园不同,只有大概10%幼儿认识到了根本区别———要独立自主。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并未意识到上小学后自我照顾方面对自己提出的挑战。

五、幼儿对上小学充满复杂情感

访谈结束前我们询问幼儿:“幼儿园毕业之后,你就该上小学了。你想上小学吗?”以了解大班幼儿对幼小衔接的情感态度。

由上表可知,74.5%的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积极情感。但是另有13名幼儿(25.5%)表达了对小学的消极情感,不想上小学。主要原因有:“小学作业太多”“小学老师太厉害”“上小学后起床太早”。

上小学,因为“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但是转而又担心“作业太多”,又“有点不想上了”。)

六、要成为一名小学生,需要做哪些准备

幼儿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好哪些入学准备?

由表6数据可知,大部分幼儿(40.9%)认为自己需要做的准备是“认字、会算术题、会拼音”;其次有30.3%的幼儿认为要学会遵守规则;15.2%的幼儿关注到了社会性方面的准备,7.6%的幼儿认为体能方面的准备很重要,只有6.1%的幼儿认为应该在生活自理方面做好准备。

七、讨论

1.作为幼小衔接最大利益相关者的儿童表现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重大转变,这将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提出很大的挑战。已有诸多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来阐释幼小衔接课程或者幼小衔接的策略,以期帮助幼儿顺利实现这一过渡。但是,以往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来自成人的声音,而幼小衔接的当事人和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儿童的声音则非常微弱。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开始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对自己将要或已经经历的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他们能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6,7]但是国内关于儿童对幼小衔接看法研究依然比较缺乏。

我国一些研究者[8,9]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呼吁在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时,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意见和想法,这一方面是对儿童权利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加全面。

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从上文的数据可知,被访儿童对于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儿童的这些回答,我们可以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出发,分析家长和教师幼小衔接观念对儿童的影响、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双向互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不足、幼小衔接开展的时间等。

2.成人“幼小衔接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认识

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要想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认为知识方面的准备最重要,其次是遵守规则,再次是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国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做过类似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规则和交往是影响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10]

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知识方面的准备:作业写得好、认字、会算术题、会拼音”,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分析这可能与中国国情有关,中国的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儿童需要获得的这些静态知识,比如有研究[11]通过访谈家长和教师得出,中国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认为“能安静上课、掌握汉字与算术题”对于入学准备来说非常重要。这一观念会有意无意灌输给儿童,并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这种倾向会给儿童顺利衔接造成障碍,比如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刚入学儿童不是在知识方面准备不足,而是在“自我控制”和“学习技能”两个方面存在最明显的不适应。[12]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13]。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适应不良的方面。

3.小学要勇于承担幼小衔接中的责任

前文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幼儿想上小学,但仍有超过1/4的幼儿不想上小学。由此可见,幼儿对上小学充满着复杂的情感。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既有较大规模的调查也有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德国的儿童对入小学的态度基本积极以外,其他儿童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消极或者复杂的情绪。另外,Peter的研究显示,儿童对小学一日活动的陌生、比自己高很多的高年级学生和周围建筑物、必须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的规则是带给儿童焦虑不安的最主要因素。[14]本文数据显示,我国大班幼儿对小学产生消极情绪的最主要三个因素是:“小学老师太厉害”“小学作业太多”“起床太早”。幼儿的回答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幼小衔接的误区 篇8

正: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误: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

正: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误: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

正:适当的知识能力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误: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

正: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误: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

正:不同的孩子经历适应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摘编自“腾讯网”

为孩子创造“益智”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有益呢?

宁静益智:研究表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如果居室环境内的噪音超过55分贝,人的理解错误率就会上升15%。所以应该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声的干扰,以利于智力的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芳香益智:在孩子的居室放置几盆花草或芳香物品,为孩子营造一个气味清新、天然芳香的环境,可达到益智功效。与一般环境相比,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儿童,无论在视觉、知觉、接受与模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芳香能给人一种良性刺激,使人心情舒畅,情绪高涨,听觉、嗅觉及思维的灵敏度增强,智商也得到增强。

颜色益智:颜色不同,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也不同。红色使人兴奋,绿色可缓解心理矛盾,灰色令人消沉。思绪不畅时,可用适宜颜色进行调整,人称其为“颜色疗法”。浅蓝色、黄绿色、橙黄色能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黑褐色、白色会降低智商、损害智力。

和睦益智: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可增进孩子的智力。如果父母争吵不休,孩子心情压抑,智力就会受损。

交往益智:追求社会交往既是人的本能,也是扩大信息、促进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措施,儿童尤其如此。父母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封闭的小圈子,广交朋友,这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

摘自“好父母网”

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2016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新《规程》主要作了以下这些方面的修订。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强调幼儿园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是强化安全管理。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设备设施、食品药品以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一章中,对建立与幼儿身心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三是规范办园行为。新《规程》对幼儿园的学制、办园规模、经费、资产、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是注重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衔接。一方面是做好与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的衔接。如,近年下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教育活动组织等提出了清晰而具体的要求,新《规程》将这些方面的要求改为一些原则性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规程》与之作了相应衔接;根据新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新增加了幼儿园应当进行反家庭暴力教育和发现家暴情况及时报案的规定。另一方面,《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对学校一些具体办学行为作了明确规定的,新《规程》不再重复提出要求。

五是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要求幼儿园进一步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家长委员会应参与幼儿园重要决策和事关幼儿切身利益事项的管理。强调幼儿园应当建立教研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研究解决教师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摘自“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matlab课程作业下一篇:创建省五四红旗团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