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共12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1

1、专业建设情况

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兴起已成为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形势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配合社区服务的发展,针对广东省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短缺,我院从2001年9月设立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以培养专业人才。我院在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中,第一个设置了该专业,起步比较早。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校学生有300多人。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和就业率来看,形式非常乐观。

该专业在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该专业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内建有实训室,在校外开辟了一些实习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能力。在专业开办以来,我校接待了多所设有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来校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该专业于2002年下半年顺利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政界人士和企业高级人才等组成,其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确定和论证、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献计献策,把关定向。同时也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保证专业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为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平台。2004年12月,该专业又一次举办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莅临我院,就目前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如就业、招生、专业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根据高职教育改革形势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作为我院首批两年制试点专业,在2005级实行两年制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制定本专业两年制教学计划,在制定两年制教学计划中,重点改革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学院发展以及该专业的实际状况,本专业制订了2004年—2006年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专业建设中重点要加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为学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打开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顺利的重要前提。目前我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2%;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57%。为了适应以后专业发展的需要,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一些有社区和物业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或“双师型”教师,以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很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深造、进修和培训工作。如该专业教师参加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进行有关秘书考证方面的培训;到中华女子学院参观,学习和交流相关专业建设经验;赴香港和澳门进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和培训;在广东省职业鉴定中心进行物业管理考评员培训;参加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与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举办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2004年暑期教师培训班;赴德国参加德国F+U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等。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还外聘部分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外聘教师要求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主要是社区管理领域的专家、社区管理干部、实际工作者,主要承担相关实务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督导工作。为了适应今后专业发展的需要,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或“双师型”教师,以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3、职业资格证书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要求毕业生通过国家劳动部的物业管理员中级考证。01级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共86人,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劳动部物业管理员中级证书考试,84人通过,通过率为98%;02级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共84人,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劳动部物业管理员中级考证,79人通过,通过率为94%。2004年5月,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同意设立我院作为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点,参加由部和省鉴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鉴定考核。2002年,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同意设立我院作为家政服务员和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1999年至今,为广东省幼教单位培训及鉴定3500名保育员,家政服务员1200多人。

4、毕业生就业

自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办以来,该专业有两届毕业生。04届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生共86人,初次就业率为96.47%;05届社区管理与服 3 务专业毕业生共84人,截止到今年6月底为止,就业率已达到89.10%,可见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教育有特色,能适应市场需求,受到用人部门的认可,就业形势好。

5、实训基地

该专业于2001年建立了公关模拟实训室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实训室设施齐全,2005年上半年正筹建物业管理实训室。

(1)公关模拟实训室包括打印机(2台)、传真机(4台)、多煤体设备、视频系统(全套),会议大吧台、桌椅和会议现场模拟设备等,投入资金20多万,学生在模拟室开展公关策划和小组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真模拟的情景,对于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包括一体机(2台)、复印(3台)、誊印机(2台)、传真机(6台)、摄影机(6台)、电脑(5台)、电视(2台)、实物展示仪(2台)、DVD(2台)、功率放大器(2台)、音箱(4台)、幻灯机(4台)、投影仪(4台)、油印机(2台)、光电制板仪(1台)等办公设备,包括了现代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资金共计40多万。通过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的实训,学生掌握办公室常用的办公设备的使用,掌握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

(3)物业管理实训室包括综合服务模拟组合、消防设备、清洁保养机械、智能化管理系统模型等实训项目,投入资金30万。该实训室主要让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公司的运作和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的操作技能。

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优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4 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校外固定实习基地主要有广州市珠岛花园、东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公司、番禺区石基镇政府、番禺区石基镇文化站、番禺区石基镇绿庭雅院住宅小区、番禺区石基镇农业办公室、番禺区石基镇大龙区居民委员会、番禺区石基镇计生办、广东华强制衣实业有限公司等;同时该专业还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实习或见习活动,如到番禺区奥林匹克花园、广州市第三金碧园、海伦堡、御院等进行物业管理课程见习,到番禺颐老院、南海市信息中心、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等进行参观和调研活动,暑期到广州市海珠区风阳街、新港西街、赤岗街等街道做社区助理工作等。

该专业在社区组织了大型公关策划和晚会组织策划工作,是学生踏出校园、走进社区、打造社区品牌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公关活动,不仅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还得到石碁镇领导支持和关心。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2

1 社区管理与服务相关市场调研计划

根据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与演进,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被专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团队依据学院下发的“专业标准”项目建设要求,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 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教辅人员, 校外兼职教师、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标准”建设方案的调研团队, 召开会议共同制定调研计划, 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设计调研问卷。

2 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城市和农村的管理重心将转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社区, 由社区承担起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这就意味着, 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 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专家指出, 社会分工在配置大量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的同时, 快速推动社区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在为社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 也为社区人才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 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城市各项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等诸多新问题的出现, 对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岗要文凭, 年龄要年轻”已成为这一岗位的基本要求, 工作人员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目前, 在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学历也越来越高, 而且不再局限于女性, 很多男性也热衷于该职业。这主要是很多地方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 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 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素质明显提高。

4 社区工作及人才需求趋势

城乡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平台, 社区管理组织集党的基层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基层行政管理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四种身份为一体, 功能多, 任务重, 是社会工作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社会工作领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行政方面的工作, 主要是社区管理机构, 承担社会政策的落实、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分配、社会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二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有社区老年服务, 社区未成年人服务, 社区残疾人服务, 社区特困家庭服务, 社区优抚对象服务以及社区矫正、社区卫生、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

辽宁省共有277个街道、943个乡镇、3145个社区、29534个农村村委会、531个社区服务中心、2720个社区服务站, 按一个街道 (乡镇) 配备一名专业社工, 一个社区居委会 (村委会) 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社工, 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备3名专业社工的标准, 辽宁省共需配备5万名左右社区专业社工。

5 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现状

因为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宽, 涵盖面非常广的专业, 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也比工科专业宽广的多, 所以专业调研团队在岗位设置现状的调研上尽量选取和涵盖了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领域和方向。其岗位设置分类如下。

社会福利类:社区服务中心、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社区福利机构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社区综合管理类:区街社区工作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居委会主任助理和工作人员。

公共事业 (社会公益团体)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劳动组织、家政服务中心, 后勤社会化劳动组织的服务人员。

物业服务类:社区保障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其他行政性工作:房地产管理销售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行政管理员;员工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员;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策划、人事管理等管理、服务岗位工作。

6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省内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总体来说, 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 明显与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管理人员多是转业军人或其他专业的人员, 文化程度高的少, 年轻的少, 学相关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正处于实践初级阶段和摸索过程中的社区建设面临重重困难。通过走访多个社区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 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实践经验, 但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养和训练, 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 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思维视域较窄, 不利于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新型社区的建设。

辽宁省社区专业相关企业及组织目前用人的基本情况总体上, 一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总量不足, 二是结构不合理, 三是素质不高。

7 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 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岗位需求的发展方向。为了深入了解、熟习社区管理与服务发展的人才需求, 找准职业岗位 (群) , 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 更好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 高职教育工作者们会更加努力的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 必然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3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

1.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是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社区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11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优秀人才服务社区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由此可见,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员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专业人员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培训太少, 另一方面是因为受过相应专业训练的本科生、研究生大多不愿下基层。而在街道社区第一线工作的干部职工, 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 许多人还是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管理, 难以胜任目前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居委会层面的工作人员, 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工作效率偏低的情况。这与民政部提出的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目前,全国有150余家高职院校开设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多数院校的该专业都是2006年以后才成立的,均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相对于本科、研究生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少社会关注,专业建设相对滞后。

针对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资源来看,普遍存在专业课程理论比重大、门类多,课程内容陈旧,部分课程重复交叉以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独特性等问题。通过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打破现有课程之间的藩篱,在不同的课程之间,尤其是在社区工作专业技巧课程之间建立起前后的承接关系,强化社区服务各环节技能的训练,缩小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整体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为全国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平台

面对全国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总体供给不足、发展参差不齐、人才供给分布不均的现状,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高职院校相关专业领域的共性需求,带动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快速缩小高职院校之间的培养水平差距,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从而解决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2.为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行业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

紧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需要,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即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库、综合实践项目库、专业课程库、教学素材库等。通过为社区管理与服务行业在制订岗位规范、开发岗位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职业标准、政策法规、岗位规范、业务相关视频素材的资源检索、在线指导,从而促进社区岗位设置、人力资源建设、从业人员培训、业务流程规范等方面快速发展,为区域社会管理与服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整体提升从业人员参与城乡社区管理、解决城乡社区问题以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保障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21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创建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搭建学习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职学生、机构社工、社区服务者及其他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终身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能实现无障碍学习,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1.建设目标

开发适应现代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一线主要岗位人才培养的系列教学标准,建设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主要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资源、仿真实训系统、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及时、功能优化、应用便捷、界面美观、大方实用、长效服务、开放运行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网络门户,满足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辐射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相关专业群的改革和发展;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优质教学资源聚集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领域改革和建设的辐射示范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历系统教育、社会课程学习和行业业务培训的终身学习中心。

2.建设思路

遵循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应用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原则,通过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解读、课程重构、核心能力仿真实训、研究项目指导书等路径,建设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课程资源库的基础上形成资源应用平台、仿真实训平台、交流服务平台,将资源库建设成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优质资源聚集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领域改革和建设的辐射示范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历系统教育、社会课程学习和行业业务培训的终身学习中心,以满足全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需求为目标,全面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并深层次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建成基于网络运行、开放式管理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库。endprint

在上述建设原则、建设特征、建设路径、建设目标的指导下,在具体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通过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与行业、社区深度合作,设计具有高职特色、专业特色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联合各地区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典型行业、社区等共同组成资源库建设团队,依据行业人才需求确定高职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保证资源库建设内容,同时兼顾行业、区域、学校、专业特色。通过项目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等,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设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系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②依据社区、机构等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科学规划设计核心课程和各配套资源库。基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过程的要求开发建设核心课程资源库,核心课程是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等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门人才为目标,兼顾我国不同地域社区发展的状况,构建与我国各地社区服务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实践项目库。根据课程开发、学习者自学、行业员工培训等需要,以展现工作规范、工作场景、工作过程、社区管理与服务行业案例、典型社区服务网站链接等形成的案例、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素材,形成教学资源素材库。其他配套的资源库有职业岗位标准库、社区综合服务实践平台、社区人才交流与培训平台和人才培养方案等。

③运用先进技术,建设一个具有集成信息资源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门户网站。按照易于检索、易于使用、易于交流互动、易于分享的原则,依据社区管理与服务职业活动领域,依托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构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资源逻辑框架,建成美观规范、运行流畅、交互性能良好的资源界面。主要功能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网站资源管理、行业信息发布、行业信息交流等功能,为本专业搭建全国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

④以优质服务为目标,对资源库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在资源库建设、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资源库的上传、审核、使用、激励等成套管理机制保障体系,逐步将资源建设向全社会开放,保证访问量和下载率,并不断进行更新,促使资源库每年更新比例不低于10%。形成一个共享共建与边建边用相结合、通用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对用户的提问与建议及时回复与统计,保证行业、用户及第三方对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价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通过建设资源丰富、功能完善优化、界面美观实用、服务优质长效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达到以下预期效果:一是为国家高职教育专业资源库构建模式及建设提供参考,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共性需求;二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三是规范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缩小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差距,从而整体提高全国社区管理与服务职业教育水平;四是促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岗位设置、人力资源建设、员工培训、业务流程规范等方面快速发展,最终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4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镇检查指导工作。

xx镇总面积80.73平方公里,辖1.1万户、4.1万人口,共规划建设了13个农村社区。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社区化发展及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要求,将每个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单元网格,着眼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统筹整合网格内管理服务资源,全面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团结和谐、文明祥和的社区。

您现在检查指导的是xx社区,共有5个自然村、1308户、4860口人。在社区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坚持同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起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组织机构体系,为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搭建管理与服务的平台。我们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厅,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业技术、金融服务、志愿服务联络等公共服务;成立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健全镇、社区、自然村三级综治维稳网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托计生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健康查体、婚育咨询等服务;依托社区教学站、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就业技能、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依托文体活动中心、活动广场,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评活动;依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与服务效能,在工作推进中,我们积极推行

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行政审批受理窗口,与市、镇行政审批中心联网;安装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所有自然村;农家书屋实行图书借阅“一卡通”,全市范围内图书通借通还。同时,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活动,建立民情台账,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就地有效解决群众诉求。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5

侨兴社区党支部目前流在外的党员有6人,分别在泉州1人、美国1人(上学)、澳大利亚1人(上学)、北京1人、柘荣1人、福州1人,春节期间有2人回家过年;流入党员1人。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侨兴社区积极开展“构体系、建制度、搭平台”的“三个一”活动,着力构建“流动有序、异地有家、双边互动、管理有方”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

一、构筑“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力求把流动党员“管住”。一是分层次建立教育管理服务机构,设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二是社区党支部设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点,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了三重联合管理新机制。三是分类建好工作队伍。由社区党组织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作为辅导员,与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联系,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辅导力度。

二、完善“一条龙”的工作机制,力求把流动党员“管活”。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制定接待登记、跟踪教育和管理规则,设置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外出时间、联系方式以及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二是完善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明确联络员,实行属地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互助,在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时,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进行双向性、经常

性、动态性的联络与沟通,形成“党组织--联络员--流动党员”的联络管理模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后的思想、生活等情况,并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让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

三、搭建“一盘棋”的管理平台,力求把流动党员“管好”。一是搭建教育平台。对频繁外出、居无定所的流动党员,实行渗透式教育,通过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将党的知识传达给他们;对常住外地的流动党员,实行寄宿式教育,通过积极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协助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流动党员外出前、春节期间回家等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开展集中培训、专题教育,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二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回引”、“反哺家乡”工作,将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社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通过亲情引导、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春节期间,社区党支部委员到回家过年的颜境和蔡璐璐家里,进行走访和交流,询问她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向他们宣传近期党支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动态和有关要求,使流动党员进一步深化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精神。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流动党员表示:会用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哪里工作和学习,始终不忘自己是

一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中共侨兴社区支部委员会

社区管理与服务 篇6

(一)加强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强化社区党团群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2)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

(3)责任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6)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社区管理功能

(1)社区管理协调功能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具体事务等工作。

(2)社会化服务功能

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向发展小区和家庭延伸。

(4)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社区居委会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居民自治的内容,并确定人员具体负责,开展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功能

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社区文化娱乐、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加强居民的素质教育。

(6)社区环境维护功能

大力整治社区环境按照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的要求建设环境优美的社区。

(7)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功能

每人社区配备民警,并设立社区警务室。维护社区治安,配合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治保会建设,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实行群防群治,组织看楼、护栋,开展夜间巡逻,加强社区治安保卫、流动人口管理、民事调解、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防火防盗、防毒禁毒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社区社会保障协管功能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莆田市社区老年人900名。其中一些老年人因不识字、没时间等因素而不愿意配合有25名, 实际调查人数为875名社区老年人。

1.2 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所抽取的莆田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对调查者一律采用自愿原则, 以保证调查表的质量。调查内容包括社区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卫生保健情况、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需求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他们的一些建议等。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经小组成员详细检查、核对后将所得数据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完成, 并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小组将自制问卷调查表900份发放给之前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的莆田市社区老年人900名, 其中一些老年人因不识字、没空等因素而不愿意配合有25名, 共收回问卷调查表875份, 经本科研小组详细检查核对发现有19份问卷调查表因信息遗漏较多而弃用。最终有效问卷调查表有856份, 即最终结果调查有效的社区老年人人数为856人, 男性问卷共有407份, 女性共有449份, 问卷回收率为97.2 %, 问卷有效率为97.8 %, 男女性别比为10 ∶11。本次调查老年人最大年龄为91岁, 最小年龄为61岁, 平均年龄为71.2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有36人 (4.2 %) , 初中或高中毕业有243人 (28.4 %) , 小学毕业有408人 (47.7 %) , 文盲有169人 (19.7 %) 。个人月经济总收入0~300元占21.5 %, 收入300~600元占50.4 %, 收入600~900元占20.2 %, 收入大于900元以上占7.9 %。

2.2 社区老年人职业分布特征

在最终调查的856名社区老年人中, 脑力劳动者有40人, 占4.7%;体力劳动者有125人, 占14.5 %;离、退休者有691人, 占80.7 %。

2.3 社区老年人患病情况

在本次最终调查的856名社区老年人中, 共有535人患有各系统疾病, 患病率为62.5 %。其中患两种病以上 (含两种病) 有67人, 占7.8 %。详见表1。

2.3 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

在本次最终调查的856名社区老年人中, 只需一项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有236人, 占27.6 %;需要两项及两项以上卫生服务需求有578人, 占67.5 %;完全不需要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有42人, 占4.9 %。详见表2。

2.4 文化程度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关系

在本次最终调查的856名社区老年人中,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有36人 (4.2 %) , 其需求率为81.1 %;中学毕业有243人 (28.4 %) , 其需求率为79.8 %;小学毕业有408人 (47.7 %) , 其需求率为65.0 %;文盲有169人 (19.7 %) , 其需求率为56.8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莆田市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逐渐增高 (线性趋势χ2=31.528, P<0.005) , 详见表3。

2.5 经济收入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关系

在本次最终调查的856名社区老年人中, 个人月经济总收入在0~300元有184人 (21.5 %) , 其需求率为44.0 %;收入在300~600元有431人 (50.4 %) , 其需求率为53.8 %;收入在600~900元有173人 (20.2 %) , 其需求率为61.8 %;收入大于900元以上有68人 (7.9 %) , 其需求率为79.4 %。随着莆田市社区老年人月收入的增加, 其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相应增加 (线性趋势χ2=28.721, P<0.005) , 详见表4。

3讨论

根据所调查结果发现, 肥胖或超重有309人, 占57.8 %, 说明随着现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肥胖和超重患者越来越多, 而肥胖及超重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疾病关系密切。这些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息息相关。本次调查表明莆田市社区老年人对增加社区体育锻炼设施需求有474人, 需求率为55.4 %, 可见越来越多的老年开始意识到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

在本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中, 老年人对定期体格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及增加体育锻炼设施的需求明显高于对其他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而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主要与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比过去更加关注, 以及政府加大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资使得社区老年人方便体检与就医。

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其对社区服务需求的考虑,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莆田市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逐渐增高。相应, 随着莆田市社区老年人月收入的增加, 其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相应增加。这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老年人将有更多额外金额来健康体检及就医, 这都将大大提高社区老年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综上所述, 政府必须加快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 逐步构建“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城市老年卫生服务体系[3]。而要真正实施这一政策就必须深入社区调查, 真正了解社区老年人最需要哪些卫生服务项目,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摘要:目的:了解莆田市社区老年人 (≥60岁) 卫生服务与需求状况, 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900名, 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这些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情况与需求调查。结果:根据最终调查的856名莆田市社区老年人中, 脑力劳动者有40人, 占4.7%;体力劳动者有125人, 占14.5%;离、退休者有691人, 占80.7%。并共有535人患有各系统疾病, 占62.5%, 其中患两种病以上 (含两种病) 有67人, 占7.8%。需要一项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有236人, 占27.6%, 需要两项及两项以上卫生服务需求有578人, 占67.5%, 完全不需要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有42人, 占4.9%。结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莆田市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逐渐增高, 随着莆田市社区老年人月收入的增加, 其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率也相应增加。

关键词:莆田,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参考文献

[1]江启成, 李绍华.卫生经济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6-28.

[2]李宁秀, 刘朝杰, 李俊, 等.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参考值[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32 (1) :43.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8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国学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该体系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来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一)教育部职责

统筹协调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各省系统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1)负责全国学籍系统功能完善与升级;

(2)负责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

(3)负责国家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

(4)负责省级、地市级用户培训;

(5)负责省级及以下用户技术支持服务,重点解决省级及以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3)负责地市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县;

(4)负责地方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5)及时沟通教育部,反馈需要协助解决的系统运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完成系统应用升级。

(三)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县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学校;

(3)负责本级及县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4)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四)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学校用户培训;

(2)负责本级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3)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二、系统运行维护

(一)维护范围

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范围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国学籍系统软件、电子学籍数据等。

(二)维护主要内容

(1)硬件设备维护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升级、扩容等,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硬件资源,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网络维护

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VPN、堡垒主机等设备进行检查、配置、变更等,维护域名和负载均衡配置,重点处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异常流量、非法攻击等问题。在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畅通。

(3)数据库维护

合理规划数据库系统,监控Oracle数据库运行状态,优化数据库性能,定期清理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实现数据每日备份(须异机备份,有条件的要做到异地备份)。

(4)系统应用服务器维护

做好应用服务器运行监控(磁盘空间使用率、共享存储状态、 CPU、内存利用率、磁盘IO、系统日志等)和Weblogic管理(增减应用服务器节点、服务启动与停止、节点状态监控、日志监控、Weblogic参数优化)。

(5)数据交换维护

包括数据交换前置机、数据打包前置机的每日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确保数据交换畅通无阻。

(6)基础平台维护

对其他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

(7)学籍系统应用升级维护

按照学籍系统升级维护操作流程与步骤,完成系统升级与维护操作。

(8)系统安全监控

对网络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学籍系统等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分析相关日志是否存在异常,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安全事件。

(三)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级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能力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可一人多岗。

(2)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应用顺畅。

(3)建立快捷反馈机制

省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进行故障排除的同时,将故障初步情况上报教育部信息中心;因机房停电、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系统需暂停服务的,要提前告知教育部信息中心;其他与学籍系统运行相关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三、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一)技术服务主要内容

国家、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专门人员,利用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电话(呼叫中心)、邮件等多种工具和方式,逐级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答下级单位咨询的系统问题,指导系统建设、记录问题处理情况,保障系统应用顺畅。

(1)问题解答

及时解答下级用户使用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业务、系统操作等问题。

(2)技术培训

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用户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3)问题整理

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 篇9

相反的,物业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合理、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完成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善以及其他的物业管理成所需,而社区居民同时就享受了自己花钱买来的整洁、安全、文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物业管理每一个过程中,都切实需要管理者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都透着服务业的特性,确切地说,物业管理在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以管为辅。

因此,要搞好物业管理就需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有寓服务于管理的精神,在每一项管理活动中,都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

2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在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效果的第一因素。

因此,要搞好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具备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把服务当成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业的角色进行管理工作。

在目前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个别的物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物业管理就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因此对人员的使用、培训、要求等方面不够重视。

员工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物业管理工作中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因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

物业管理工作不管是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造、文化建设或是治安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者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让社区居民满意,而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也最终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来具体解决,这是一个需要相互理解的过程,双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必须通过深度的沟通才能实现。

因此,作为物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社区居民真诚地沟通,才能实现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沟通可以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沟通。

语言的沟通自不必说,而其他形式的.沟通可以通过具体的形态来体现。

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多社区居民都会关心水电气暖的动态信息、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就可以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实现社区居民所期望的透明化。

在不同的节假日、纪念日,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区共建活动;针对小区居民工作、年龄、爱好等特点,可以搞一些不同群体风格和趣味特征的群体活动;对有特殊情况的个别社区居民,多关注,多留意,并适时地予以帮助;建立回访制度,通过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回访,并切实在回访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感情、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才能了解社区居民所需,做好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居民最大程度的支持,促进管理工作向更合理、更轻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4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所涉及的范围、社区居民的角色等都趋于多样化,最明显的就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业有了新的市场概念,投资型物业在大量增加,因此,社区物业管理者必须更新理念,及时调整管理思路。

现代物业管理者要有成本意识,不只是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利益,在取之于小区居民、用之于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方面要逐步与市场接轨,努力降低成本,花更少的钱提供更超值的服务。

要充分考虑所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通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尽力提高物业管理的市场价值,实现物业管理的保值增值。

还可以通过投资型的物业管理项目,想社区居民所想,通过发布租售信息、提供交易中介、甚至合同管理等多方位增值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形成特色服务。

这些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对管理者的信任度,同时也能提升管理者的行业声誉,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市场,真正实现管理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利双赢。

好的物业管理,需要管理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创造,只有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共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和谐的社区。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10

毕业作业(分析报告)

毕业作业(分析报告)题目:

关于华丰社区环境卫生问题状况及对策的分析报告

分校(站、点): 闸北校区 年级、专业: 15社区管理与服务 教育层次: 专科 学生姓名: 张涛 学

号: 20***3 指导教师: 徐海燕 完成日期: 2017年10月10日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目录

内容提要................................................................................I 关键词..................................................................................I 引言....................................................................................1

一、当前华丰小区环境卫生的现状.........................................................1

(一)小区垃圾箱损坏率极大、位置分配布置不合理........................................1

(二)小区垃圾袋堆积如山,给周围居民造成污染............................................1

(三)小区环境噪声污染严重.............................................................1

二、华丰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

(一)社区对环境卫生宣传支持力度不够健全完善..........................................2

(二)小区居民卫生习惯差,车辆乱停现象严重............................................2

(三)小区居委没有组织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2

(四)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2

三、解决小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3

(一)营造环保氛围,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3

(二)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合理摆放垃圾箱..................................................3

(三)建立物业管理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4

四、结论................................................................................4 致谢....................................................................................5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内容提要

当今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城市的扩大及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等。近年来,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各个城区凸显的重要问题,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会这一窗口宣传环境保护的各种方法;关心老旧小区环境问题,发挥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小区环境;鼓励社区居民都积极参与小区环境保护;建立小区环保信息网络。及时了解社区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社区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社区环境保护的日常工作,给上级主管部门研究环保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以关心小区环境的形式,深入社区、居委会、居民家中实地走访调查,分析和概述了目前华丰小区的环境问题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解决小区环境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保社区 环境状况改善

I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关于华丰社区环境卫生问题状况及对策的分析报告

引言

二十多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长期积累的结果。特别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一些大城市还存在像华丰小区这样环境脏乱差、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生活习惯差,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不匹配。这一现象值得重视,要引起我们反思,我们积极探索研究、解决环境问题,创造环境优美文明社区。

一、当前华丰小区环境卫生的现状

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华丰居委管辖的华丰小区属于上世纪50年代老旧小区、该小区房屋陈旧,外墙开裂,屋顶时有漏水,小区到处都有垃圾,存在很大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一)小区垃圾箱损坏率极大、位置分配布置不合理

小区内的80%垃圾箱都有损坏,垃圾箱周围的地上也有大大小小的瓜皮纸屑,脏乱无比,臭气熏天,还有污水从箱底流出来,居民都绕着垃圾箱行走,在夏天这种情况就会显得严重,蚊子、苍蝇会给居民带来新的困扰。垃圾箱还是使用的是旧时的,并没有换用成可分类的新型垃圾箱。

整个小区只有五只垃圾箱,走进楼道间,灰尘呛的扑鼻,蜘蛛网四处丛生,每走几步楼梯就会看见地上的纸屑,果皮核,口香糖等等。整个一栋单走进楼道间,灰尘呛的扑鼻,蜘蛛网四处丛生,每走几步楼梯就会看见地上的纸屑,果皮核,口香糖等等。整个一栋单元楼里面没有垃圾箱的摆放,只看见有几户居民还没有来得及扔掉的垃圾袋堆放在居住门口,不时有水渍流出来,给楼下的居民带来了麻烦,如此,也会导致邻里关系的不和睦。

(二)小区的垃圾袋堆积如山,给周围居民造成的污染

小区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尤其是到了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清洁工人没有及时处理好垃圾,那么垃圾袋堆积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经过时,没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脚,很有可能造成伤害。

小区处处底楼破墙开店,租借给外来人员开小饭店、小杂货铺、棋牌室。小饭店油烟污染问题、晚间食客吵闹问题,严重困扰周围居民,矛盾不断。杂货铺在门口乱堆乱放、乱倒生活污水不仅影响居民行走,还容易滑倒造成伤害。棋牌室里的赌博和按摩店乱七八糟的服务给周围居民造成精神上的污染。

(三)小区环境噪声污染严重

除此之外,小区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假期还未结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学习,而较多的上班族们已投入工作之中,据调查,很多人都会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同时,随着现代发展的迅速进步,私家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它所造成的噪音以及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随着尾气的排放进入空气中。人们呼吸这这种被尾气污染的空气是十分不健康的。而且一些街边小饭馆以及平房住户烹饪时造成的油烟也会污染到空气的质量。

二、华丰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区对环境卫生宣传支持力度不够健全完善

小区所在的街道、居委对环境宣传力度小,环保氛围差,小区环境维护不到位,居民和租户素质不高,主动性不够和责任心低下。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还存现这样的环境脏乱差的小区折射出我们社会在环保宣传和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适时检查和考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二)小区居民卫生习惯差,车辆乱停现象严重

很多居民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高层居民喜欢乱扔烟头和在楼道里乱堆杂物,底楼的居民苦不堪言,不光造成楼下的环境脏乱差,还极容易引起火灾等危险事故。外来租户有些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卫生习惯差,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装修的垃圾乱扔,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汽车的人数逐年增加,华丰老旧小区没有配套车库,所以小区处处可见违停乱停的汽车、助动车、自行车。甚至影响到小区居民在绿地休息、在小区行走。

(三)小区居委没有组织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

小区居委从来不组织和宣传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居民在谈及此现象是表示愤恨,认为垃圾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这样对人对环境也有好处。但是拿不出解决之道,缺少治理环境所需要的相互沟通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1、环保意识没有深入人心

87%的居民都愿意参与环保事业,但环保意识没有深入居民心中,会坚持保护环境的只是少数人。80%的居民知道政府出台的“限塑令”,表示能够理解和支持,但在日常生活中会随身携带环保袋的居民在少数,调查显示只有10%的居民会随身携带环保袋,大多数认为一次性碗筷有毒不支持用。社区周边居民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够深,不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2、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

没有奖罚制度,垃圾箱不够大增加了垃圾污染的程度。由于不方便大多数人不会随身带购物袋,表示商家会提供袋子,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意识不够导致,执行限塑令的程度有所渐弱。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垃圾污染,垃圾不分类,和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社区居民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方针关注度还是比较高,有60%的居民能够正确回答出世界环境日的日期,还有40%的居民则无法准确回答。

3、小区噪音污染也是很大的问题

对待噪音污染大部分居民还不了解,这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较弱,应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到环保深入人心。我国目前工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关心的课题之一。

4、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还有水污染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70%的居民认为工厂排放大量污水,导致土地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环境污染还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到目前为止,造成社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人为。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都是人们自己丢的,进出社区的车辆排放的尾气也造成了空气污染。很多人们对于保护自己社区的环境卫生并没有太大的自觉和重视。

三、解决小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环保氛围,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1、创造优美的小区环境

加强小区的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小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垃圾的问题。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区委会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在小区的告示栏中张贴关于保护环境的海报,开小型座谈会,教导居民学会垃圾分类,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垃圾问题。居民可以在家里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装不同的垃圾,这样既方便了垃圾的再分类,便于清洁工人的工作,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必然会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即在现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机体。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如地域的独立性渐趋模糊,居民需求对外部的交通、通讯和服务有更强的依赖性,人口密度调整适当,年龄结构老化,社区管理机构多元化,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增强等等。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

(二)、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合理摆放垃圾箱

在各单元楼门口及公共区域的位置合理摆放垃圾箱,方便小区居民每天投放垃圾,同时也能方便清洁工人及时清理垃圾,将旧时的垃圾箱改换成新式的可分类的垃圾箱。根据小区产生的垃圾成分的特点和当地回收垃圾部门的回收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分类垃圾箱。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给人类也带来了很多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好处。落叶杂草、菜根果皮、鸡肠鱼肚、蛋壳鸡毛都可用来生产适于种植绿色食品、城市绿化或家庭养花的优质有机肥料,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废物循环再生利用。落叶杂草、菜根果皮、鸡肠鱼肚、蛋壳鸡毛都可用来生产适于种植绿色食品、城市绿化或家庭养花的优质有机肥料,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废物循环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对电力的消耗和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排放量,从而减少垃圾对自然界的污染,使垃圾资源化,可以减少对森林、石油、矿藏等的开发。

(三)、建立物业管理制度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可以采用合理的奖罚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抓好物业管理和监管工作、全面落实物业管理覆盖措施等举措,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强化对物业管理的监督,抓好物业管理和监管工作、全面落实物业管理覆盖措施等举措,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强化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建立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居民在物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四、结论

人类每个时代的巨大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社区环境的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是基础,也是重点。城市以社区为依托,而社区就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单元。城市便是由一个个社区组合而成。社区与城市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社区环境卫生的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发展社区环境卫生的建设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真正的吧社区环境卫生的建设落到实处。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社区环境卫生的建设都有责任。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垃圾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社会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己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正确方法处理垃圾问题,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共创文明和谐的家园。

五、参考文献: [1]陶传进.环境治理:以社区为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赵志强,刘善敏.环境伦理与社区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3]韩子荣,连玉明.中国社区发展模式———生态型社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5.

[4]曹伟.城市生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贺学良.中国物业管理[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9.《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一体化实践性作业

(二)——分析报告

致谢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11

关键词:老年服务;基于工作岗位;课程体系;多元化管理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现状分析

很多较早步入老龄阶段的国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养老工作人员培养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献指出,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是从1940年开始正式兴起的,并逐步完善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由单纯的生活照料逐步演化成养老专业护士的培训,针对护理工作分工细。文献2指出,美国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复杂的照顾问题。

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相对较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是很成熟,但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文献3-4指出,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年纪普遍偏大等,已经影响到我国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建议有关高校应在充分论证老年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必要性的基础上,开设老年服务类专业,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综上所述,发展老年服务教育事业,早已跳出医院、医学院培养的范畴,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事业,在高职院校建构一个良好的、多元化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多元化老年服务与管理岗位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老人文化层次高,旧式的单一老年服务与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养老院必须与时俱进,实行多元化、分层次管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程度的老人,可以根据老人个人意愿选择分阶段在家养老或者在养老院养老。对于选择在家养老阶段的老人,养老院可以和社区相对接。还可以利用网络或者中介,给老人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涉及娱乐、运动、旅游、创业等方面。

综合上述老年服务与管理项目,归纳起来,基于工作任务共设置岗位部门如下:

(1)机构养老,主要设置服务部、策划部、外联部、执行部、膳食部、文艺娱乐部等六个部门。

(2)针对居家养老,主要岗位是居家养老宣传员与服务员,这个也可以挂接在机构养老的外联部。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情况介绍 篇12

1 关于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单一的学历教育, 实际上是自我束缚、自我封闭、划地为牢, 是一条腿走路, 必将阻碍自身发展;高职学生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实现了多方共赢。它不仅拓宽了学校优秀人才的培养途径, 丰富了高职学生社会教育的内容, 同时也使学校成为用人单位的人才储备库, 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者的结构性矛盾。更重要的是, 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使高职学生承担一定的工作职责, 使顶岗实习不再停留在“来一来、看一看、问一问、做一做”的浅层工作上, 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了社会, 提前获得社会经验, 有力的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2 关于高职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越来越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重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专业自建立以来就坚持全体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好的掌握高职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选取500名文理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回收率98.2%, 问卷主要从学生对的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参与情况及长效机制等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2.1 认知情况调查

随着近年来大连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迅速发展, 高职学生们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1)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甘井子郊区, 毗邻夏家河村及革镇堡街道, 由于当地居民多年的生活习俗与地域差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校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本次调查来看, 高职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程度不高。 (2)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对于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学生来说, 学校、传媒和同学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几个外界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高职学生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的途径还是相对狭隘的。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了解社区志愿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明显, 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校园里的宣传活动开展得还不够, 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3) 高职学生是社区志愿者行动的参与主体, 对于社区志愿服务, 他们给予的关注程度不高。通过调查表明, 高职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关注程度不高。 (4) 近年来, 随着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 社区的教育、文化、环境以及福利等诸多方面, 在社会上尤为关注, 因此, 高职学生们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应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 对其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示认同和肯定。

2.2 参与情况调查

随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人数正逐步增加。但是, 从本次调查来看, 还有相当比例的高职学生没有参与过社区志愿服务。调查表明, 高职学生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频率各不相同, 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此外, 参与类型也略显匮乏。在社区中, 高职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不多, 服务活动的类型也不丰富。调查显示, 在已经参与过社区志愿服务的高职学生中, 基本上只参加过环保类宣传活动, 其他服务类活动开展的比较少。

2.3 个人能力调查

高职学生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 但社会实践能力, 尤其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根据调查显示,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所从事的社区服务项目与所学专业常不对口, 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由此反映了高职学生个人能力不足,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3 关于高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

推进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需要发挥高职院校、社区、学生三者的共建作用,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第一, 高职院校与社会联动, 促进高职学生社区服务的项目化和基地化建设。高职院校与社会联动是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可持续开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与社区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 对口开展共建项目, 使得社区服务工作有依托, 活动有支点, 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

第二, 强化培训, 提高高职学生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高职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要高度重视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培训工作。高职院校和社区要利用现有资源, 选配优秀的活动指导教师, 聘请专业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提高青年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志愿者骨干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以此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第三, 建立保障机制, 保障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和社区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负责双方的对接。二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机制, 使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维持志愿者的热情, 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获得回报。

第四, 加大宣传, 扩大高职学生社区服务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和社区应当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总结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的板报、橱窗、宣传栏进行活动总结宣传, 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总结评比, 发动校广播台、校园网、校报、事迹报告会等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 强化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 树立模范典型, 使更多的学生从中接受教育, 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社区志愿服务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 我国高职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存在认知低、参与少、能力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高职院校与社区进行协调与有效沟通, 积极树立志愿者行动在高职学生及社区居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同时为促进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雅丽.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J].党政干部论坛, 2002, 11.

[2]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 .

[3]谭建光.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 3.

[4]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回家自学申请书下一篇:2024春季学期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