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及口语表达能力。)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提高小结水平)

2、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口语表达心声,便于老师接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读第4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令你佩服的地方,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并给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每一名学生都要动脑思考,同桌讨论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2、老师提问:

(1)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2)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这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

(设计意图:田老师上课的方法自己是否喜欢,老师可以给予提示,不但教书而且育人)

3、朗读第5、6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的感受。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设计意图:从读中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以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句。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2

10岁的汤尼很崇敬韩森太太——她身材苗条, 脸上经常露出安详的微笑。他还记得之所以会对她心怀崇敬的往事:她当着全班同学抚弄他的头发, 对他说他一定知道答案, 只要想想就行了。他当时面孔涨得通红, 用心思索, 终于解答了问题。从此以后, 使她高兴就成为了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有什么不对?难道是他犯了错?

放学后在街上兜售杂志时, 他看着商店橱窗中自己的影子, 探索韩森太太神情不悦的原因。衣衫褴褛, 网球鞋破旧——简直不足以御寒——那不能怪他。当时是1932年冬季, 住在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市东北区的波兰和乌克兰移民都很贫苦, 只能将就着过活。

他是个好学生, 对上学以前本来不会说英语的学生来说, 他的成绩算不错的了。那天晚上, 他蜷缩在被窝里左思右想, 打定主意要问老师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但是第二天早上, 他的决心却像阳光中的冰凌般消融了。中午他穿上大衣, 正要回家吃午饭, 韩森太太忽然走进衣帽室, 来到他身旁。她吩咐道:“跟我来, 汤尼。”汤尼吓得半死地跟着她, 心想一定是去校长办公室。

韩森太太快步走向校外的大学路, 再转入亨奈品街。她走进明尼亚波利市友好旧货店, 他一直跟在后面。“坐下。”她对他说。他听命坐下。

“你们有没有适合这孩子穿的旧鞋?”她问道。店员叫他脱下破烂的运动鞋, 量了他双脚的尺码。店员很抱歉, 这店里没有。“那么就买一双黑长袜吧。”韩森太太说着, 打开钱包。他感到失望。有一双没有破洞的暖和厚袜固然不错, 但能有一双真正的皮鞋那该多好!

他握着装袜子的纸袋走出店门, 准备返回学校。韩森太太一言不发, 又向另一边走去。他只好继续跟随。他们走进一家衣物店。这一次店员找到了一双合脚的鞋——漆黑发亮的结实的新短筒靴, 靴口竖起, 不用扣子, 而且配有正式的鞋带。韩森太太含笑点头。他看着她付鞋钱用的钞票——生平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他们带着鞋盒走到一家小饭馆。韩森太太自己叫了一个夹心面包, 给他叫了一碗汤。

坐在柜台前的时候, 汤尼想说句表达谢意的话。可是韩森太太在匆匆进食, 像是要赶时间, 他觉得不便启齿。“我们该走了, 汤尼。”她说。从她的笑容中, 他又看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安详风度。

回到学校, 他坐在衣帽室的地板上, 穿上了新鞋袜。他许下心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其后不久, 学校停办, 教师和学生离散。汤尼不知道他敬爱的老师去了什么地方。而他也始终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向她道谢。

1970年, 他得了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 他想起了多年前的老师。不知道她是否健在, 如果得享遐龄, 不知道现在何方。他想到许下的心愿, 发觉自己还有事情未曾了却。

1984年8月, 汤尼——62岁, 已有了三个孙儿女。

他写信给明尼亚波利市教师退休基金会。几天后, 他接到就住在附近的韩森太太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她的父母15年前退休, 已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她将他们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

“喂?”他听出是老师的清细声音。

“韩森太 太 , 我是汤尼。”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汤尼·尤尔丘。”

汤尼解释了打电话的用意后, 韩森太太说:“汤尼, 我应该讲老实话, 我不记得你是谁了。有那么多饥寒交迫的孩子……”

“没有关系。”他郑重表示, 这是实情。他告诉她, 他要搭飞机前往加州, 请他们夫妇吃饭。

“啊, 汤尼, ”韩森太太说, “那太破费了!”

“不要紧, ”汤尼说, “我要这样做。”

9月28日, 汤尼飞赴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84岁的韩森太太满头白发, 新做了卷发, 穿着她最好的衣服, 在门口欢迎他。他开车带韩森夫妇到一家俱乐部餐厅, 在那里追忆过去50年的往事。他告诉她, 他怎样发起捐血运动, 并在学校和医院为孩子们演出娱乐节目。“干这些事情我总是想到您和那双鞋, ”他说, “您知道您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吗?”

日落时分, 他们沿海岸慢慢驶回家去, 韩森太太说:“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 真是过意不去。”

“只要想想那双鞋子, 我欠了您多少利息。”他紧握着她的手。

几星期后, 汤尼收到韩森太太写的短柬。她写道:“你的表现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慰。”

(选自《语文世界》)

【赏析】

作为老师, 韩森太太给汤尼买了一双皮鞋;作为学生, 汤尼长大后请老师吃了一顿饭。在一般人看来, 这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是韩森太太却是在汤尼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关爱, 韩森太太为汤尼买的不仅仅是一双鞋, 而是为他赢回了做人的尊严。付出不求回报, 是老师最高尚的品德。汤尼在韩森太太的教育和帮助下, 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尊重老师、回报社会, 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品质。

歌声永恒 师恩难忘 篇3

喻宜萱1909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由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专业声乐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她长期从事声乐演唱、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了许多优秀声乐人才。会上,与会者共同缅怀和追思了喻宜萱的人格风范、学识修养,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由衷敬意。同时,还举行了《喻宜萱的艺术生涯》首发式。

王次炤院长、华天礽副院长和晏德文副书记对喻宜萱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在喻宜萱近80年的艺术道路上,她之所以能在声乐表演、教学、科研各领域取得不凡成绩,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一代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主要靠她在青年时期的刻苦勤奋,靠她对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靠她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精神。喻宜萱不愧是中国当代老一辈优秀声乐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不愧是新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是中国20世纪音乐史上声乐艺术领域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喻宜萱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艺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留史册,永远留在一代一代音乐家们的心中。”

华天礽副院长介绍了喻宜萱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关系,并代表“上音”全体师生表达了对这位杰出校友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晏德文副书记表示,家乡人民要像先生那样,以拼搏进取、勇于攀登、奋发有为的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争创佳绩。

吴雁泽、郭淑珍、李双江、黎信昌、石惟正、吴祖强、周广仁、王秉锐、王昆等老艺术家,先后满怀深情地追忆了与喻宜萱相识的情形,师生情怀、朋友情谊溢于言表。吴雁泽回顾了50多年前自己在喻宜萱的帮助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情景,言谈中充满了感恩与敬仰之情。郭淑珍与喻宜萱相识于1949年,她对这位声乐大师的第一印象是衣着得体,气质优雅。她认为,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声歌系的初建,为年轻教师的培养,为声乐教材的建设,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先生一片丹心育桃李的敬业精神,是声歌系师生学习的好榜样。李双江表示,他从喻宜萱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声乐演唱艺术,更重要的是恩师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情结和人文关怀,使他受益匪浅。黎信昌回忆了50多年前在喻宜萱班上学习的情景,先生的言传身教令他受益终身。石惟正认为,喻宜萱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言谈,处处折射出她的学人品格和大家风范。举办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现实的声乐界能够继承和学习先生的爱国之情、治学精神以及诚恳待人、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使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朝着正确的健康的道路发展。

回想起与喻宜萱交往的点点滴滴,吴祖强说他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50多年来,喻先生对学院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秉锐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高度概括了喻宜萱真实的、有价值的、光辉的一生,他希望先生的师格、师范和师德,能够成为所有声乐教师的楷模。周广仁是从小听喻宜萱的歌声长大的,回忆起与这位“真正的”艺术家的相识经历,她哽咽了。王昆感言,“回忆是一种幸福。”喻宜萱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好的长者。

听了大家的发言,喻宜萱的儿子管维拉、管维立两兄弟深为感动,并向与会者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座谈会仅是喻宜萱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项内容,7月11日,“喻宜萱艺术纪念碑”(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纪念碑题字“歌声飘云霞,桃李竞芳菲”)揭幕仪式和首场纪念音乐会已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今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还将演出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三幕抒情歌剧《奥涅金》(郭淑珍教授任艺术指导)。1956年,喻先生任声乐系主任时,该系师生曾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用中文演出过这部歌剧。如今,声歌系经过几代领导和教师的建设,已经有能力和水平用俄语排演这部著名歌剧了。将这样一场歌剧音乐会献给喻先生,是对她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宋学军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篇4

教材解读:《师恩难忘》是根据我国著名作家、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刘绍棠先生的作品《老师领进门》改写的。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刘先生的悠悠回忆中,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田老师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们面前。教学流程: 激情——写话感恩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2、谁来说说,这些名言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理念:通过品读名言,为本课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3、对,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赞美之情。同学们,在你们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有哪位老师最让你难于忘怀呢?拿起笔,写一写教过你们的老师,表一表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吧。

4、哪位同学写好了,能念给大家听听吗?

[设计理念:激活沉淀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老师的鲜活的“情感因子”,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循情——读词悟句

1、是的,你们都承蒙了太多的师爱,有太多的话要对自己的恩师述说,师恩难忘啊!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也写了一篇感激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板书:师恩难忘。读题。

2、刘绍棠先生是如何诉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文本对话,和刘绍棠先生对话,体会他的情感,感悟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3、读词。(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 春雨点点 恭恭敬敬

4、读句。(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5、设疑。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设计理念:由词到句的设计,既是对学习课文前的初始复习,又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很好铺垫。]

三、探文——读文悟理

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3、再读,读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4、品悟。(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提示: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2)他教书很有方法(3)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

5、回读。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并理解这一堂让我在不满6岁时就受到启蒙的语文教学。无论田老师教学的内容,还是田老师教学的方法,都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入景——读图悟景

1、读图。(出示课文插图)

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2、交流。

抓住:身临其境、发呆、捅、才、惊醒等词语

3、齐读第五小节。

(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五小节)

4、介绍作者(也正是这样的痴迷劲,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设计理念:让孩子们在读图的过程中走进田老师,在读“人”的过程中走进作者刘绍棠。]

五、入境——读恩悟情

1、引读。

(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

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回读。(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交流。(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4、小结板书。

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板书)

六、悟法——拓展延伸。

1、为什么田老师的形象能呼之欲出?文章并不长,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那是因为作者掌握了写作方法。我们来总结一下,看看这篇文章的写法都具有哪些特色。

(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基本的表达方法:

1、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来写;

2、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而作者只具体写出了其中一个故事,没有面面俱到,通过这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师的精彩,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叫“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3、除了通过“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文章一定会更精彩。孩子们,拿出课前写的感谢老师的作文来,运用刚刚学到的写作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比一比,看谁最会活学活用。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就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让学生联系《师恩难忘》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一类细节进行描写。”有的说:“要写和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例。”还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神态。”我说:“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说:“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事例。”随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一写最让自己感动得老师。正好,我班刚换了数学老师,原来的数学钟老师从一年级把他们教到三年级,和孩子们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们觉得钟老师关心他们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了,我一看,这次作文的效果很不错:首先,学生知道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孩子抓住了在地震时钟老师临危不惧,指挥他们迅速撤下教学楼时动作、语言来描写};其次,孩子们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中心,应该表达一种感情{不管写的是那一位教师,孩子们都表达了对他的爱};最后,学生还收获了描写人物外貌时应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才。

《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在讲古诗时,编出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课文对田老师所编的故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写。用古诗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第二个切入点。我找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都去当当“田”老师,也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改编的兴致同样也很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写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间有趣的.对话;有的写出了寻者在寻访之前高兴得心情和寻访之后遗憾的感受……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篇6

《师恩难忘》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恩”字找到,也就是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只有找到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但是理解又不能是空洞的。

初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站在课本的外面,只是把它当做课文来学,而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谈谈自己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中老师的敬佩,。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最后我又让学生当了一回作者,描述一下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动人情景,说说作者与老师相逢时想说的感谢话。这样给朗读增色不少。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引导不到位的现象,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难忘师恩 师魂永存 篇7

块土垒泰山,小流汇江海;跬步积千里,耕耘香满园。香满园,凯歌旋,念师恩。念师恩,似海深,师魂存。

一年年春华秋实,一载载桃李芬芳。每忆及此,“老师好!”屡屡脱口而出。难忘那汩汩之爱、默默之情,浇灌心灵之苗,驾驭知识之舟,为莘莘学子扬起远航的风帆;难忘那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引领芸芸众生触摸智慧文字,品咂多彩文化,畅游浩瀚载籍。不变的是,一枝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股肱之臣。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九月的窗外,鸟儿翔鸣,花儿妩媚,恰如献给老师的声声礼赞、摇曳舞姿。

字字情,声声切,奈何却承载不完深深祝福,道不尽浓浓思念。所幸,我们可以相约在这收获的季节,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老师,一起感受这神圣职业里的不朽师魂——

本期“本刊特稿”一栏,向读者重点推荐的是《大器晚成谱华章》一文。何镜堂,我国建筑事业的泰斗人物之一,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鸦片战争海战馆,等等。身为博士生导师,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模范教师”。他非常重视“以身为范”的楷模作用,同时,不断汲取新知识、新理念,给学生尽可能丰富和新颖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大胆的开拓创新精神,视之为最可贵的专业素质;特别强调团队作战,并坚持走科技繁荣之路。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路,使学生富于竞争、严谨和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纷纷用实践作品去打破国外大师的垄断。一理通,百理明,这样的文章读来既轻松,又颇有教益。

诚然,单纯的教书不等于教育。理论与事业分家,教育与生活隔离,皆因不理解“作”、“学”关系,不了然教育真谛。对此,革命教育家谢台臣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反对死教书、读死书,反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旧教育制度。他崇尚科学、倡导民主,提出“以作为学”的教学思想和“师生打成一片”的育人主张。师生互教互学,自由讨论,亲密无间。细细读罢《谢台臣:从科举秀才到革命教育家》,我们仿佛看到,那个亲手创办大名七师,一面教人,一面跟人学习的智者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我们阔步走来——他信心满怀,时而在耕种时讲农学,时而在作坊中讲工学,时而在用秤或搬石头时讲力学,时而在人事纠纷中讲社会科学……

历史是一本书,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们有时可以窥见前人鲜活的生命气息。本期“名人写真”栏目刊出的《风雨与共、教子有方的冯玉祥李德全夫妇》一文,以翔实的史料、质朴的语言将二人如何严格教育子女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要求孩子们立身先立志,培养他们从小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导孩子们要靠自己双手生活,做有志气、有才能的人……通过分享这些育子“法宝”,读者们也可从中领略到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处世为人及那深沉独特的爱国情怀。

“史海钩沉”栏目,本期刊登的是《用鲜血灌溉革命的花实》。作为中国早期的教育家之一,徐锡麟任教和兴办的学堂多达6所。为救亡图存、开启民智,他投身教育;为鼓吹革命、推翻清廷,他创办学堂,并由始至终推行带有鲜明色彩的军体教育,培养出大批青年革命才俊,堪称“中国推行军体教育第一人”。所编发的一组就义前的照片,也算是我们对前辈不能忘却的纪念。

师恩难忘教师教学反思 篇8

季羡林先生说:“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在写这篇反思之前,写好了给以前老师的贺卡。

这篇文章的感恩情怀触动了我,那么如何能触动学生呢?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所以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领学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只有找到了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听得入了迷”、“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小诗与故事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再读后面两自然段直抒胸臆的的句子,学生就能明白感情的基调在前面小事的描写就奠定了。

但是理解又不能是空洞的。初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站在课本的外面,只是把它当作课文来学,而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第二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谈谈自己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学生谈了很多,从教学经验、教学环境到独特的教学方法都表达了对这位老师的敬佩,从而在心底树立了一个可敬可亲的`田老师。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容易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最后我让学生做一个小练笔,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这样想让课文的留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起来。

课文结尾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查资料时看到一位老师这样做的,那位老师因为这段文字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家乡北京郊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纯朴,乡土气息浓厚),从中找到这位田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因此这一段并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给予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点。

《师恩难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9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语文教师要反思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的传统教学习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什么时候练习分段,甚至某篇课文分不分段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

回到《师恩难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上,因为学生的朗读拖拉特别严重,标点符号以及段落的停顿读不好,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达方法。比如:第一环节,尝试听写课文生词、成语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从朗读中心句入手,了解这句话点明题意的作用,告诉学生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篇末点题。再如:第三环节,整体把握一下,作者写田老师是抓住了一个典型事件写的`,这件事从哪儿写到哪儿,是一件什么事。许多学生寻找时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联系?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发现,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对上文事件的概括。从而明确了段之间的联系,并学习运用重点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来同法练习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这篇课文我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练习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觉得比较顺手,至于后面的课文怎么设计分段练习,视具体情况处理。

师恩难忘感激永存师恩难忘征文 篇10

如果说家是我们人生的天然学校和情感的栖息地,那么,学校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所和心的港湾;如果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同学将会是我们第一个心灵的平台;如果说父母给的爱是人世间最深沉无私的一颗心,那么,老师给的爱则是最永生难忘的一种情怀。

四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从大山深处走向城镇,从此拥入了一个温暖集体的怀抱,在那里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走到今天的力量。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姓贺,我们都亲切的叫她贺老师,她长得并不漂亮,但她始终以她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让我把记忆带回到三年前的那个五月,当时,我们全校都在为小学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在做这精心的准备,我们班也不例外,贺老师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为我们编排了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虽然在编排的过程中,我们大家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有过意见分歧,但是互相的调节下,也都把一系列问题解决了。眼看着时间越来越近,我们大家又在服装问题上产生了新的矛盾。我是个倔强的女孩子,不管什么事只要是我认定的。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就算是“反抗”老师的决定,我也在所不惜。但也就是因为这种性格,让我做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表演的前一天,贺老师带领我们一群人去租服装。每当我中意的其他人又不中意,其他人喜欢的,而我却不喜欢。就这样,贺老师在无可奈何下,替我们做去了决定,她选了一套鲜艳的傣族服作为我们明天的表演服。其他同学似乎没有意见,我却认为她们不敢提出意见而骂她们胆小鬼,她们却认定我喜欢独树一帜。就这样,我们就闹开了,贺老师生气了,她将服装“丢”下,带着大家回校了。这时,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心里很不服气,也绝没有一点知错的想法。

回到学校,贺老师和大家都不太“理会”我,我也不以为然。后来,在一次排练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不禁落下了眼泪,躲到旁边的角落号啕大哭,其他人也似乎受到了感染,全部掩面而泣。这时的我不再坐视不管,走上去问她原因。我记得很清楚,她们当时是这样对我说的:“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流过多少泪,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明天,就是明天,明天是证明我们的能力和付出的.时候了,可现在为了一套服装,弄成现在这个局面明天该怎么上台啊?”此时的我听了这番话,心里被震撼了,我真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我明白这样可能会毁了大家的付出……。我的心被一股力量揪结,这股力量促使我把步伐迈向了老师的办公室。我来到贺老师面前,用我的眼泪向她忏悔,她也用饱含泪水的眼睛深深地注视着我。我曾经是她的“左膀右臂”和得力助手,因此,我们之间省却了许多语言,我们可以用心沟通。她用手擦去了我两鬓的泪水,然后起身领着我走向同学们……第二天的比赛中,我们接凭着独特的舞蹈和鲜艳、助于气氛的服装拿到了全场最高分,获得了一等奖。我作为代表举着荣誉证书,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而今,我又从城镇来到另个陌生的城市,又遇到另一个奇迹,我很珍惜现在的一切,包括胡老师和所有的同学们。在这初中三年中给我的并不比贺老师少,她们两位老师犹如慈母,给了我细腻温柔的爱,给了我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我的成长离不开她们。陶行知

曾经说过:捧着一棵心,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

李商隐曾经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就是老师。

作文师恩难忘 篇11

在黑板擦和粉笔中,在老师的声声叮咛、无微呵护中,多少老师深深的印在我们心中!

鲜花感恩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展翅飞翔;高山感恩,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更感恩,我感恩老师,因为是他们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因为是他们让我看清了是与非,善与恶;因为是他们让我在困难面前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可曾想过,因为有了老师,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黑暗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老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老师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老师也肩负着民族昌盛与历史的重任。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前进与成长。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感恩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吗?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去面对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老师们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达胜利的彼岸。

有人把老师比作绿叶、红烛,但也颂不尽他们的奉献和成果啊!老师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不是红烛,却能照彻心灵,因为在我们的眼睛里映出的永远是他们的身影。是老师把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谱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燃放声声祝福,用绚丽的焰火为老师唱支世间最美的歌:

天在下着打雷电的雨,您总会安慰我天会晴;

人生过程许多不如意,您一定给我支持鼓励.爱在您双手不断延续,知识在您口不停传递;

为未来的美好而努力,这是您给我们的教育.老师!

我们感谢您!

助我成长给我勇敢

是我们心中的大太阳.老师!

我们敬爱您!

真心如常见诚相伴

是我们靠岸永远的肩膀

难忘师恩(作文) 篇12

老师似园丁,勤勤恳恳的培育着下一代;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如梯子,帮助我们攀登上智慧的高峰。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我又一次想起了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脸上时时刻刻都挂着鼓励的微笑,眼睛里透出希望的目光。刚跟她接触时,她说话总是和和气气。作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兢兢业业地授课,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关心。

我和她发生的事很多,但有一件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那是六年级小升初考试前发生的事。当时我课后提高班的课刚刚下,经过老师的办公室前时,我看见老师还在里面全神贯注地判着卷子。虽然办公室里有空调,但老师的脸上仍然有依稀可见的汗珠的痕迹,她手里紧握着一支红色圆珠笔,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判着卷子上的一道道题。老师听见了外面的响声,用疲惫而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望着我,示意让我进去。我快步走过去,只见老师从那一大摞的卷子里翻了一会,抽出我的卷子,语重心长地对我说:“XXX,现在已经到了小升初的冲刺阶段了,我知道你们的负担很重,但还是得不停的练习,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知道了吗?来,让我给你讲讲这道题。”说完,老师在我的卷子上

写写画画,仔仔细细地帮我分析起题。我和老师离开学校时,已经很晚了,她抱着那一大摞卷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坐上了回家的公车。

《师恩难忘》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造句。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姥姥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我听的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3)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2.细读第一段(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师:第2小节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是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3.细读第二段(3-7)

②师: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生: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给一年级上。

③师: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样讲这个故事的? 生:他把《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出来。

“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形容田老师讲的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

(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联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爱护花草)

⑸从哪看出我听的入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生: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师(指图):看,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娓娓动听的讲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学会)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分组讨论,教师下去巡查交流)生交流:

“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乱折花草树木,美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我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那首小诗。” 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听田老师的课,我感到很快乐。”(板书:快乐知识道理)

⑦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生:上千份知识)师:谁能也这样来说说。

生1: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个道理。

生2: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千次快乐。

生3: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师:读读文中这句话。(生读)

师: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老师的教育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生再读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师:在密密春雨中,知识的种子在发芽,在长叶,感受到了吗?一起读。(生齐读)

⑧师: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可田老师给我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有刘绍棠的简介给大家看一看。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才,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文出版。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生对刘绍棠取得的成就不断发出赞叹)

⑨师:你还想说什么吗?

生: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许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生:是田老师为我的成功铺平了道路。生:是田老师带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所以,想起田老师和他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在读读这句话吗? 生齐读。

⑩师: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师: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是个大作家,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生:在我心目中,老师的教诲之恩是永远也忘不了的。见到老师,非常感激,所以恭恭敬敬的行礼。

生:在我心中,小时候田老师是我的老师,长大了田老师还是我的老师。

师:对,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感受我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三、小结

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四、板书 田老师(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懂得了道理)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

上一篇:心得体会--张贺伟下一篇:512地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