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住建筑(推荐9篇)

居住建筑 篇1

(住宅部分)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场地地形图、场址检测报告

2、规划设计文件、图纸、说明书

3、景观设计文件

4、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植物配植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

5、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放评价达标证明)

6、建成后提供的资料,各项模拟分析报告中采取的措 施及结果的现场核实报告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

2、设备能效值

3、运行能耗实测报告

4、可再生能源的设计、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5、节能措施现场核实报告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报告(包括绿化节水

1措施),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

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 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

2、设计图纸(包括:结构体系节材设计说明、高性能建材使用说明等)、竣工图纸、工程决算材料清单

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

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 拌混凝土及商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

5、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 建材的使用情况记录。

五、室内环境质量

1、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

2、日照模拟计算报告或检测报告、通风模拟计算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报告

六、运营管理

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

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

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建部分)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场地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总平面规划设计图、设计说明书、绿化设计图

3、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

4、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放评价达标证明)

5、场地环境噪声测评报告、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实测报告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

2、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

3、建筑照明设计文件及图纸

4、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文件及图纸

5、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报告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建筑给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

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

2、工程决算材料清单(材料种类、数量、重量)

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

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 拌混凝土及商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

五、室内环境质量

1、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测试报告、新风量测试 报告

2、外围护结构结点构造图和热工计算书

六、运营管理

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

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

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居住建筑 篇2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居住建筑传统借鉴的一些思路、方式和方法。

1价值情感

传统居住建筑往往很具亲和力, 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依恋感。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于斯、长于斯, 从小耳闻目染, 习惯了故乡的一草一木,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居住建筑及其环境提供了给人们休闲、交流和怀想的场所。现代居住建筑应设法增强居民的领域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利用建筑形式构建和组织一种和谐、融洽、友爱的现代生活方式。

1) 场所氛围的营造-增强认同感

现代居住小区一般均建有中心绿地, 应该将其建成为具有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场所。这种空间应该是可进入、可停留的, 最好具有一定特色, 有其标志性的景观。这样, 就可在人们心目中树立鲜明的印象, 与人们的活动一同进入记忆深处。这种标志性景观可以是植物、小品、水面或钟塔等人工构筑物。

2) 交通空间的利用-增强领域感

传统居住建筑的许多交通空间, 如廊、桥、巷道等, 也同时具有供人休息交流的功能。现代居住小区若在交通空间上, 尤其是在宅间小路旁和宅间绿地上设置桌椅等, 利用率往往很高。人们即使不住一楼, 对这个地块的领域感也会大大增强。

3) 建筑物的处理-增强归属感

在某一特定地区, 传统居住建筑虽然在大的空间布局和型制构造大同小异, 但对于能体现各家特点的大门、照壁、门窗和栏杆雕花等细部都是各具特点, 体现出不同人家的特点追求, 这些各具特色的细部大大加强了主人的归属感。当今居住小区可以通过规划来让不同组团、不同建筑外的场所具有相应特色, 同时可通过一些不同的建筑细部, 使居民产生亲近感。

2环境

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现代社会更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平衡, 在精神层次上提倡尊重自然的文化, 在制度层次上建构保护环境的机制, 在物质层次上保证人与自然“双赢”。

1) 庭院

传统民居大多以建筑围合成院落的形态出现, 庭院可以承接阳光雨露, 是更具有生态性的空间环境。一些现代居住区以多种手法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庭院。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两栋楼之间的宅间绿地来划分和分隔, 围成小院供一层住户使用。此外, 多层住宅目前也形成了立体庭院等新的设计手法。一些退台式多层住宅, 每户利用下一层的部分屋顶空间作为自己的“空中”庭院, 这样每户都能享受到庭院空间。住宅中引入各式庭院, 提供了一个场所和机会, 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2) 绿 化

传统居住建筑中, 绿化和庭院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植物注重配置组合, 用以改善环境, 营造景观, 陶冶性情。现代居住建筑的绿化设计中, 观赏性和实用性应并重, 对传统的借鉴, 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部分植物形成绿化中心, 在其周边布置一些文化娱乐交流设施, 形成场所标志。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 营造丰富的绿化空间层次, 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色。3.充分利用植物围合空间, 提倡立体绿化。

3) 水体

在传统居住建筑中, 水与建筑常常是不可分割、相伴相随的。现代住宅小区环境中水体的运用, 主要目的是调节小环境, 使人在感观和精神上愉悦。许多小区借鉴运用了一些传统手法, 如水形与水岸的处理, 又如流水与静水的运用等。在当今临水的住宅建筑, 有的采用高低错落的方式, 充分利用水面的自然景观, 并在水岸设休闲廊、亲水平台等;有的结合地形干脆将天然水面引入小区内部, 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形成宜人景观。

4) 小品

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讲求步移景异, 讲究空间的收放和转换, 富有层次感。园林中常有“点景”的小品, 以表达人们的情趣, 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现代许多小区在小品的设置中也别具匠心, 以各种形象引发人们内心深层的传统情怀。有的是直接借鉴传统构件形式, 如休闲坐椅做成“美人靠”的形式, 将休息亭做成古典样式, 乱石驳岸、鹅卵石铺底的小溪上架设木质的小拱桥;有的是表达传统的文化, 如小亭内做“曲水流觞”的石板地, 水景旁设置“独钓寒江雪”的蓑立翁石像, 如象棋棋子状的休闲坐椅等, 还有的以各种人和物的雕塑形态反映传统的民俗风情。

3建筑

1) 色彩

在许多传统建筑中颜色的组合、搭配极为得当, 同周边环境也非常协调。例如, 在气候湿润的南方, 一年四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自然环境的颜色本来就很丰富, 因此居住建筑可以多以白、灰、褐等较为素雅的颜色为主体。而在北方冬季冰封大地, 在大体青灰色的建筑背景下, 局部可用红、绿、黑、金等搭配成较为热烈的颜色, 给建筑带来生机。使用传统的地域建筑色调也易于引发居住者心理的认同感, 使建筑更具历史文化意味。

2) 造型

许多传统居住建筑的布置和造型与当地环境是协调一致的。传统民居具有有序的结构形式和立面构图手法。今天, 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 丰富多彩的屋顶、山墙组合, 画龙点睛的细部处理, 这些优秀的传统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可以用现代材料再现经过概括提炼了的传统形式, 可以用现代手法重新表达和诠释传统空间和意韵。同时, 不同风格的设计也应能表达相应的审美方向, 应能让居民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3) 细部

传统民居的细部往往相当精致, 从门窗、檐口、墙壁到室内吊顶、陈设, 都有许多发挥之处。例如细部之一的大门, 不管是民间的“柴扉”还是权贵的“朱门”, 都有自己的个性风貌与艺术表现力。在当今住宅设计中, 入口与大门也应成为重点设计部位之一, 应该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因素之一。目前许多住宅项目也以传统为鉴, 充分使用精细设计,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同。

4同环境的结合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空间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地区建筑体量、材料、植被、水体等条件不尽相同, 但它们都遵循了一条原则:即是保护环境、协调环境, 从而产生秩序感、生态感与美感。

1) 尊重当地地质气候条件

传统民居尊重、顺应和利用了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 表现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性。例如北方民居的布置相对围合而封闭, 建筑体量厚重, 有利与防寒防风沙;而南方民居从建筑布局到单体都相对通透轻盈。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建筑节能, 对建筑单体的保温、隔热等性能要求大大提高, 建筑群体关系对气候的适应性也日益被重视。

2) 充分利用当地地方材料

中国很多有代表性的传统生态建筑模式, 如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 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 利用自然环境和当地地方材料达到完备功能的典范。现代居住建筑应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在合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 结合各地特定条件, 尽量使用土、木、竹等自然材料, 利用其特点加以组合利用, 在其未来废弃时也可回归自然, 减少资源的浪费, 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3) 灵活可变的空间利用与适应性

传统居住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也应是现代居住建筑重点学习的方面之一。各种分隔方法以及局部空间扩展、争取和利用, 赋予民居空间创造以极大的灵活性, 可满足各类房屋的使用要求和地区的气候变化条件。对于住宅设计, 套型的空间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应留给居住者一定的自主性, 以满足不同业主、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

5结语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 建筑师应该积极吸取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在现代居住建筑中融入传统的精华, 导入现代生活的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对人的关怀, 使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

参考文献

[1]陆元鼎.民居史论及文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2]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随笔[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汪之力.中华山河心影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浅析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建筑,创新,发展

1 居住创新发展

1. 1 居住建筑创新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居住建筑在不断完善规划设计的同时,不断倡导节地、节水、节能、节材,致力可持续发展。追求完美与和谐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共同目标。

1. 2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现况

目前业界公认的住宅开发建设领域最具权威的是开发理念和创新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波逐流,在全行业弘扬了用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2 住宅建筑创新设计发展

当前,我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标,中国住宅建设正沿着人与自然相协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轨迹在不断摸索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3 居住创新设计实例

1) 现举一个居住建筑创新设计实例: 一个生态城市由三座相互连接的村庄组成,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以绿色健康、科技创新以及旅游开发为不同主题的混合功能开发区,并将依次开发这些村庄。

城里的居民能方便的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500 m 以内即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城里的居民可以沿专线,穿过郁郁葱葱的美景,步行或骑车去上班、购物或上学。

对步行及骑自行车的鼓励使得人均所需道路得以减少,机动车道相应减少,儿童与骑车人的安全将获得极大完善。同时,用于道路开发的启动资本也相应降低。道路的设计将更多地按照当地居民住房进行规划。垃圾可通过地下封闭管道运往垃圾再利用与处理厂,在此被转化成肥料和能源。这样一来垃圾运输车成为没有必要使用的一部分,在提升街道和提高空气质量方面,都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降低了医疗的支出。

让我们重新回到城镇的道路两旁: 这里将会绿树成荫,夏日里为行人提供无限荫凉,是避暑的好地方。空气中回荡着鸟鸣声和水流声。另外,道路上不再有使用汽油或柴油发电机的车辆,同时在运行时不会发出噪声。

小区规划着力于发挥海之优势,山之地势。高层住宅的布置尽量达到最大的观海效果。由于高层建筑日照间距要求,楼侧又留下了较大的距离,使小区内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敞、通透,这样有利于观山观海,构筑出不可多得的优美环境和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较好的利用和保留了起伏的地貌和原有树木,构筑环岛、溪流、花谷、森林等,使起伏的森林陈于建筑之间。

2) 居住创新生态城市将成为一座生动的、具有现代浓郁文化气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健康城市。通过设计,将使这里成为“视”“听”“触”“味”“嗅”觉全方位的感觉,成为一个展示城市生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范例。

3) 本项目的建设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指标和标准,做好单体设计。

本设计方案坚持以方便使用为原则,从而达到功能适用、安全卫生、经济合理的目的。设计中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提出的三个发展的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以使新建建筑力求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功能流线。

根据当地的气象、气候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达到最佳程度,为人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以着重体现建筑本身的特征为依托,在立面风格、建筑造型上彰显学校建筑朴素而不失清丽、稳重而不失大气的建筑特质。

在设计中,我们引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空间组织以功能为先导。考虑到建筑空间交流开放的特质,把立面的界面重新考虑,使用半开敞、灰空间等手法,使建筑与外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建筑给人们的视觉冲击首先体现在其整体造型上。我们以使用功能的需求为基石,深入挖掘视觉意象的魅力,认为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感的造型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丰富的建筑语言和造型变化是形成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立面设计稳重大方,谦虚稳重之中还带有一种自信豪迈之气。建筑色调淳厚,以白色为主色调,为突破单调感,使用了一些灰线条做修饰,从而使建筑风格朴素、严谨,又不失活泼,增强建筑归属感与生活气息。立面造型采用了一些特殊处理,通过顶部到底部的大面积有韵律感的框架造型的运用,突显建筑的挺拔感,顶部的造型加以相应的艺术处理,增加了层次感,丰富了建筑造型。

4 施工图设计及墙体工程

在建筑设计已经完善的基础上,考虑施工图设计,要考虑它的可实施性及合理性。

4. 1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 生活用水、消防用水、雨水) 、采暖( 通风) 、电气( 强电、弱电) 的设计等。

设计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有关设计方针政策,执行设计依据;贯彻“四节”“一环保”原则,做到投资合理; 精心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设计质量。

4. 2 墙体工程

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和非粘土烧结实心砖。地上部分除卫生间墙体外其余墙体均为钢筋混凝土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轻质混凝土隔板墙,并满足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内隔墙除注明者外均应砌至梁或楼板底,并挤实。墙体留洞与封堵: 通风道处墙体采用120 厚非粘土烧结实心砖及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待管道安装后再砌筑。安装后应按结构图纸把楼板洞封堵严密。电井检修门为防火门,并做100 高同墙宽的C15 混凝土门槛。通风道内壁均随砌随抹20 厚1∶ 3 水泥砂浆。

内外墙留洞: 填充墙预留洞前,应配合设备施工图纸,确认留洞位置大小及标高,因此在砌筑前设备安装施工方应进场予以配合。

消火栓洞口处理: 除图中表示明装外,其余均为200 厚混凝土墙按要求留洞,消火栓安装后用硅酸盐砖封堵60 厚,加铺8 厚防火板,综合耐火时间不小于2 h。消防栓预留同墙厚时消火栓背面做30 厚钢板网抹灰。其他注意事项:

1) 内外墙构造柱及拉筋、圈梁、门窗洞过梁,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仔细对照各专业图纸,且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 楼梯间及走道采用砌体填充墙时,楼梯间及走道两侧墙面需采取以下措施:

a. 墙面挂4@ 300 绑扎或焊接钢筋网。钢筋网四周应采用锚筋等与楼板、梁、柱或墙体可靠连接。b. 钢筋网应采用6@ 600L 形梅花状布置的锚筋固定于墙体上。c. 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应将钢筋弯入洞口侧边锚固。d. 墙面抹灰采用M10水泥砂浆,抹15 厚自控箱变保温储能材料。钢筋网外保护层厚度为10 mm。

5 结语

海德格尔论建筑与居住 篇4

与关于建筑与居住的传统观点不同,海德格尔基于基础存在论,揭示了建筑与居住的`深切关联.这种关联表明,建筑的本性就是让居住.当建筑属于居住时,思想属于存在.只有在语言的家园中,这种本性之关联才得以显现和保存.

作 者:张贤根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3 刊 名:孝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23(5) 分类号:B089 关键词:建筑   居住   本性   关联  

居住建筑设计有哪些评价指标? 篇5

括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如下:

(一)平面指标: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1.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建筑面积(%);

2.平面系数K2=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3.平面系数K3=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4.平面系数K4=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二)建筑周长指标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1.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建筑面积(m/m2);

2.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健筑面积(m/m2)。

(三)建筑体积指标: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居住建筑 篇6

一、调研目的

北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增涨,环境污染趋向严重,雾霾天气增多,十分令人担忧。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还首都一片蓝天,北京市政府提出“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表明,京郊110多万农户居住建筑的冬季燃煤供暖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如何减煤代煤、最终实现京郊冬季供暖无煤化是治理雾霾的重要任务。为了协助政府了解京郊清洁能源代煤供暖的应用现状,为北京市搞好农村供暖能源调整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北京建筑节能与环境工程协会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了会员单位和行业专家,对北京市农村居住建筑,2013~2014年采暖季中清洁能源代煤供暖方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做到实名录入,可跟踪追溯。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采用方式及调查文本数量

本次调查了京郊七个区县的1137家农户,并核实采用了289户的一个采暖季的完整数据。同时,收集了25家的清洁能源设备和散热末端产品的技术数据。调查中涉及了六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及3类末端形式。包括:热泵(主要是空气源热泵)、电地暖、蓄热电暖气、电锅炉;燃气壁挂落地采暖炉供暖;太阳能供暖。为便于不同清洁能源合理地进行横向比较,对采暖时间(120天)、建筑面积(100m2)、费用核算时间(8年)、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9.6℃)、室内温度(18℃)进行了统一,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修正。建筑维护结构接近50%节能标准。电费及燃气费按政府补贴标准进行取值。对有效数据超过10组时,采用综合平均数。由于采取了修正计算,本调研报告的数据偏离度在10%。

三、统计数据分析

1、运行费调查与分析(使用费用):这是用户满意度关键数值,也是节能节费的实际体现;费用最低的是地源、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供暖系统,最高的是电锅炉供暖系统。举例: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供暖,系统供热水温在30℃~40℃,温差5℃。在北京,这个系统的冬季白天的平均能效比(COP)可以稳定在3.0以上;冬季室外虽然寒冷,平均能效比(COP)低于白天,由于夜间可使用峰谷优惠电价,其用户的实际供暖费用还是便宜,本次调查结果:它供暖费是集中供热的50%~75%,即15~22元/m2。

2、初投资费用调查与分析(一次费用):较低的是电锅炉+散热器、蓄能电暖气、电地暖等。高的是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地暖,次之为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供暖。

3、公共设施配套增容费调查与分析(基础投资):此项费用是政府最大的投入之一,不但需要考虑初次投入费用还要评估设备全年使用效率。低的是空气源热泵地暖、太阳能辅助的热泵供暖。高的是燃气壁挂炉、蓄热电暖气、电地暖、电锅炉。两者之间相差2—3倍。

4、供热水温度与室温波动调查与分析(舒适性):社会在发展,供暖舒适性非常重要,是人性化的体现。低温地面辐射供暖舒适性最佳、散热器次之,蓄热电暖气舒适性较低。

5、耗电量与能效比(COP)调查与分析(节能性):(COP)值是评价供暖设备节能效率的重要指标,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地暖供暖系统为最高,其次是空气源热泵地暖供暖系统,低的是电直接供暖方式。

6、全过程费用:(8年)这是一个综合经济评价指标。它既考虑一个项目的初投资,又考虑一个项目的运行费用,这是经济发达国家惯用的科学评价方法。本次调研对六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进行了全过程费用评价。(含设备初始投资、基础设施增容费、8年运行费、)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最低,较高的是电锅炉+散热器供暖系统、蓄热电暖器、电地暖等。燃气壁挂炉供暖费用居中。

四、分析结论

北京郊区地域广大,从平原到山区地理环境不同;电力和燃气的基础设施情况不同;老百姓的经济状况不同。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最适合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取代燃煤供暖。

(1)、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空气源热泵+低温辐射供暖节能性好,全过程费用较低,方便分散安装。将是北京市农村居住建筑供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式。

(2)、天然气壁挂炉+散热器可同时解决供暖及生活热水需求。随着北京新农村炊事燃气管网全新规划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出部分区域增加燃气供给量,供居民供暖使用。是一种重要的代煤供暖方式。

(3)、蓄热电暖器及电热膜、发热电缆等电地采暖有削峰填谷作用,安装费用较低老百姓易接受。蓄热电暖器安装、使用方便,农户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调节室内温度,有利于行为节能。是目前农村煤改电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举个实际例子:采用双控双供型蓄能电暖气结合行为节能,实际使用费用也可低到一个采暖季每平米三十多元。

(4)、太阳能供暖方式虽然最节能,但因气候条件影响在北京市新农村居住建筑供暖的实际应用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五、对北京农村居住建筑清洁能源代煤供暖工作的建议

1、应与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进行

北京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的要求,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既有建筑进行了改造。在调查中发现,因农村住宅体型系数较大、单靠建筑的外墙、门窗的节能改造还无法满足此标准的要求。在代煤供暖改造时,应大力推动非节能建筑的改造,并尽可能达到50%节能标准的要求。否则建筑物的热损耗过大,不利于清洁能源的应用。

2、对热泵、太阳能等低品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应加大补贴和推广力度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是对的,但一刀切的平均补贴所有清洁能源供暖是不适宜的;对那些高耗能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不但不能补贴还需要限制(例如电热锅炉直接供暖)。清洁能源供暖,既要代煤更要节能。需要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低品位能源在供暖中的应用比例,逐步完成北京农村供暖能源结构调整。根据节能优先的方针,在清洁能源补贴过程中应向节能性好的清洁能源倾斜,如对空气源热泵等加大政府补贴额度。在政府主导的整村改造或者新农村重建项目中,应优先选择低品位、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

3、运用政策杠杆、调动民间积极性,加快清洁能源供暖改造步伐

在整村电力增容不到位情况下,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配电措施,用政策鼓励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先做空气源热泵地暖等低品位的清洁能源改造。北京市计划到2017年煤改电的20万户,分散到各村可以减少大量整村改造增容投入费用。

鼓励有资金的村集体或农户先期支付清洁能源改造应由政府补贴费用,政府可承诺以后按照标准再补发;调动民间积极性加快清洁行动计划落实。调整现有峰谷电申报政策,方便农户可分批申请,及时安装。使之与清洁能源取代燃煤逐步推广相匹配。

4、编制低品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标准,做好技术培训,鼓励技术创新

清洁能源推广的关键是技术的合理运用。尽快组织编制或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如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规范等,使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清洁能源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的节能规范的要求。清洁能源产品的选用一定要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防止不达标的产品冲击市场。

针对广大用户,尤其是项目的组织者、建设方、采购人员等,要进行清洁能源代煤供暖的技术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免在应用中出现问题。北京建筑节能与环境工程协会可为企业、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在大力推广成熟技术的同时,更应鼓励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太阳能及复合热源低温供暖技术,是今后北京要重点发展的节能技术。希望主管部门在科研资金和示范工程项目上给予支持。

5、建立农村民用建筑清洁能源采暖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建筑在传统居住建筑的探索 篇7

像前面一样, 逐渐的变成了城中村。原有的宁静和平和的生活氛围, 其实已经遭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乡村传统聚落, 我们的故土家园的乡村已经呈现很大程度的箫条和凋敝。与外来留守的山村不一样, 江南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 工业化比较快, 这些遗留下来的传统聚落民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租住。

原来生活的人和生活的状态以及生活的方式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但他们的居住状况实在是堪忧。不光住屋本身设备设施不全, 管线设备也无序, 房屋缺乏维修和管理。整个居住状况无论在城中村, 还是在城镇在乡村, 这都真正的呈现出一种破败之象。习总书记说留住乡愁, 很大的载体就是传统聚落, 我们这些人居环境的基底。传统聚落不太可能全部用推土机推掉盖成高楼大厦, 既有历史文化价值, 也有它的现实实用功能。无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益的各个角度来讲, 传统聚落民居的更新都是我们的形势之需, 也是现实之切。

鲍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

传统聚落民居更新的目标, 它与前面诸位专家提到的有住区的更新不太一样。有聚落风貌的保存, 这个前提直接导致建筑作为物质实体, 它的围护结构和结构体系都是需要被保留的。同时, 我们也倡导应该更多的采用地方的材料来建造。同时, 除了聚落风貌保存之外, 更应该改善人的居住环境, 这作为生活的载体需要功能空间进行完善, 居住和住宅的性能进行提升, 也需要有成套化的设备。

功能和性能如何一起提升, 这变成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从传统民居的经验往回看, 有什么条件, 有什么限制给我们。传统民居的结构独立, 空间自由。模数单元, 有生长性。很多隔板是灵活的, 保证自然通风和采光。作为木构建筑, 它的框架支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空间的架构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空间和结构单元, 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可生长性, 这对用地的适应性, 对你人员不断的增加, 对规模的成长性都体现出非常好的手段。

有很多灵活的隔板隔段, 所有的门扇朝南的都是可以开启的, 但朝北的都是不行的。右边是楼梯, 梯板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放下来的, 有一些灵活的割段。门扇夏天可以完全拆下来, 有的地方门扇里面还有一些层是半高的, 有很多灵活的隔段。空间的布局上会非常有经验, 也非常有效的形成了一些风的通道, 而且这些风的通道一般都会向着城镇的街巷。

虽然是静静的院落, 但可以有风的来处和去处, 也会满足每一个房间的自然采光, 会利用一些天窗明瓦, 也会利用一些天井。这个地方是很小的天井。当我们面对当下的传统聚落比较混乱的居住状态时, 我们把设计策略的研究对象放在三方面, 主要的功能空间, 辅助的功能体, 天井和院落。这三部分组成我们建筑的物质部分。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提升和优化。功能空间的可变性设计, 这里面具有一些可变性的要素, 对墙体的重置活动的隔墙和隔板, 以及移动的家具。这些可变的要素, 他们可以有水平方向的分割, 以及垂直方向的分割。从功能上来讲, 它可以对空间进行重构使之符合现代生活的空间需求。

同时, 让空间变的弹性多变, 对每一户的不同时间段都可以满足一些个性化的需求。集约的空间让它变的尽量高效和复合。我们利用纵向可变性的要素, 可以提升建筑的热环境质量。还有光环境, 整体化的设计。墙体完全是建筑设计的一件事情, 因为这是一个案例, 这是宜兴南街的房子, 原来住了几户人有的房子是闲置的, 有的房子是浪费的, 我们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蓝色的是保留的, 红色的是加建的, 还有一些是拆除的。这些活动隔墙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白天的时候作为起居室可以割断开起通风采光最好, 可以调节阻挡部分的光线, 或者相当于把风口调解增加进风的速度。

移动的家具可以与地面结合, 这是传统的地板和储藏的方式, 屋架下储藏的方式学来的。可以有可移动的家具进行房间的分割, 当然了家具有很多方式, 也可以从底下堆, 可以从上面挂。这些割断可以是水平纵横两个方向进行组织, 可以得到不同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的对风的组织和引导, 以及对光线的一些组织。这里面运用了活动隔墙, 固定隔墙, 用了一些滑动式的家具, 可以滑到什么位置。这跟人在里面活动的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做组合的时候会考虑性能方面的要求。

主要的使用空间在相对有余地的大空间里面框架的筑网的结构空间里面完成, 这有比较大的自由度。还有一类是属于辅助功能体, 我们提出的策略是模块化的设计, 模块是整合了结构, 功能体本身的结构。它的使用空间, 可能家具和设施设备等等, 这个模块可以拆分, 可以组合, 也可以更换的。可以是预制的单元模块, 它的目标也是功能的高效复合和性能提升两部分作为综合的目标。

功能块分为厨房、卫生间、楼梯间和储藏空间, 组织方式是一样的可以有纵横和垂直方向。功能上是为了满足成套化的居住, 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那栋房子住在里面的人, 这是个性化的需求研究。模块本身是具有空间的, 自己的采光和通风也是满足, 管线设备也是和功能空间需要进行整合。

预制的装配有很好的可逆性和可变性、可替代性。数据一个是来自于规范和人体行为空间的尺度, 来自户型设计, 还有一方面是来自既有的传统聚落建筑本身的限制。传统民居的开间三米多一点, 有一些相对明确的区间, 尺寸的大小差不多在那个区间当中, 但都不会很富裕。不变的部分以0.9、1.2、1.8、2.1作为基本的模数。厨房和卫生间都可以形成一些不同的组织方式模块, 有一个尺寸, 它的高度没有提, 高度基本上就是单层的高度, 因为既有的建筑形式的规定, 其实建筑住宅的民居高度是有限制的, 大家都长的差不多一样高, 3米左右。

楼梯和储藏是另外一些, 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模块尺寸来限定, 因为它会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我们说研究设计的目标是提升现有的居住环境, 这个提升未必能够达到我们目前别墅的要求。甚至有的时候住宅对台阶坡度的要求, 可能都不一定完全地能够达到, 不是每一户都可以达到, 但相较有45-60度的斜度, 塌面的宽度只有10公分, 我们大大地改善原有的居住环境。楼梯模块可以和厨房卫生间和阅读空间, 可以和储物空间, 甚至可以和庭院结合。储藏的模块可以是相对集中的, 可以是相对分散的, 也可以是一些家具式的方式。

刚才说L型的厨房模块, 还有双排型的, 可以变U型的。每一个开间晋升的基本单元, 每一种类型的厨房模块, 它适于放在单元里面的不同位置。有可能是不同的人家, 有可能可以结合不同的天井和院落来组织, 会有一些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模式, 这些都是完全按照现代住宅的一些规范要求来做的, 这是完全满足的。

轴侧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比较多的建议把餐厨空间一体化, 不太可能有完全封闭的就餐空间, 大大地提高空间的高效利用。卫生间有一字型的, 也有宽裕一点的地方, 竖着放还是横着放, 这跟外墙在哪里, 跟你的庭院和天井在哪里, 这和你在内部的空间组织都是有关系的。有的老人不想离开, 但也需要改善, 我们也做了最小模块的研究。楼梯间的方式很多, 说白了就是如何利用下部的楼梯空间, 有多种的可能, 楼梯梯部的本身可以有趣味性的设计, 带来更多使用的可能。

储藏模块可以以一种分散式的方式放在屋架下, 甚至可以和家具结合, 做地台。原来的民居也有这样的类型, 他们都是平面上横向的一种方式靠在一头, 也可以是一种纵向的方式来组织, 可能有小天井。这个可能是依据在宜兴几个镇做大量的测绘, 对他们归纳出来的一些类型针对性的设计。可以是纵横交织的, 有的放在中间, 有的放在两头。这是宜兴古南街128号的案例, 左边的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楼梯模块, 厨卫模块和空调机位, 阳台庭院和天井如何组织, 可以达到住在这里的5户人家, 每一户都有自己的晾晒空间, 右边的图就是把家具全部都给它设计进去。实施的阶段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江南传统聚落民居中, 大家都习惯院子是核心。天井虽小, 但它的作用很大, 院落天井可以组织交通流线和平面的功能, 又可以满足非常多的生活需求, 当然也是很好的采光通风介质, 可以丰富我们的空间层次。在现代的混居的状态下, 其实它更多的是成为分割不同人家之间的共享空间, 可以有效的调节室内的气侯。

我们对天井的空间性能一体化设计大致归纳一些雷擎, 方的方式在一侧连廊, 像天井一样在端头或者说在侧边的, 还有较大一些的可以做庭院的公用。不同的模式, 不同的尺寸可以承载的功能也会不一样, 这是128号当中的院子, 这是现状。改造以后在右边可以看出来, 我们加了很多生活必备的设施和空间, 让它在这里真正的有天有地, 生活的很幸福, 很有尊严。这是典型的采光和通风的天井, 局部把屋顶拿掉做出一些平台和晾晒空间。原来一户人家现在变5户人家居住的时候, 满足每一户的使用可能, 院落成为最大的潜力。

我们还尝试着做了一些被动式的设计设施, 这是开合的, 上层是透光, 下层是百叶。我们提到了设备, 设备是生活所必须的, 往往也是最影响聚落风貌的空调机乱挂。怎么规整, 怎么让它构建建筑化, 使得我们的建筑和形体组织在一起。我们尝试了一些可以跟屋架结合, 跟原有的雨棚结合。太阳能的集热管平着放在屋面上。

这个民居有一层, 住了四户条件非常差。我们的目标是成套化, 公共楼梯间和院落进行重新的设计。这是重新规划出来的四户人家, 比较多的尝试是利用院落, 我们的太阳能集热器重新设置了公共的交通连廊, 楼梯在这个位置集合了太阳能板和空调主机。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 我们尽量保证上下垂直贯通, 能够以最小的代价介入, 最不影响公共使用的可能性介入, 保证所有的功能空间都可以有自然的通风和采光。

传统风貌聚落建筑的更新不同传统一般的设计, 也不同于我们城市里社区的研究。我们希望对空间和结构以及设备、家具等方面可以有整合的设计。各方面的设计师是相互协同的过程, 最终会落在主要功能空间, 辅助功能体和天井院落等方面。传统风貌聚落民居的更新, 在这个问题上它的支撑体和可变体的体系这和我们做新建筑概念不一样。

因为它的支撑部分, 不可变的部分除了结构本身外还有围护结构, 它的屋顶是不能动, 结构性的限定是我们民居更新的大前提限定要求。可变的部分, 包括空间的隔墙辅助体和设备管线, 可以成为空间性的划分, 在实用功能上可以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 可以以可逆的方式, 以重新再设计的方式满足另外15年和25年以后其它的要求。

设备的整合也是这次课题研究中提出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传统风貌聚落民居的更新中, 还是应该以设计优先, 开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无论对限定性的结构如何利用, 还是对我们在座的针对多样性的个性化需求的空间性组织。设计优先之下, 很重要的就是需要产品部件来支撑。关于部件更换的研究成果, 有这样的成果出来非常好, 有利于我们做新的更新。

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居住区 现状 空间平面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30-01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房屋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居民区建筑设计研究时就需要多方位的考虑,按照居民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出既符合人们要求、绿色无污染又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居民区建筑。这对建筑施工和社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问题

1.1 户型单一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居住区的户型结构严重失调。房地产商比较偏重于大型户型,开发大型户型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导致大小户型失调。

1.2 质量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一些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成本方面的问题,进而为了降低造价,忽略了设计住房的长久性,这样不仅会影响社会长久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设计问题

居住区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居住而建房。很多时候,居民只能接受建筑师设计的居住格式、结构,居民无法给建筑设计提出意见。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重视的是建筑的施工过程,对建筑的设计过于草率,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需求的住房结构设计。由于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都属于初出茅庐的状态,对施工开发和设计居民住房没有经验。对户型中的细节开发不够了解,导致很多居民住房设计空间不合乎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不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生活上购买一些高科技生活用品做出合理的设计。

1.4 安全设计不到位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 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 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 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 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 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 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2.6 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

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节约环保,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居住建筑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针,将建筑设计住房以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科学的设计为基本原则。因为建筑设计主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科学的住房环境,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190.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

居住建筑 篇9

对于建筑行业的工人,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都跟高薪职业联系到一起。前几年,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建筑工人月薪过万的工资单照片,让不少的白领阶层大呼没想到。在照片底下的评论除了羡慕还夹杂着些许的不平衡。可是这些羡慕建筑工人月薪过万,有没有想过。当你在办公室里面吹着空调对着电脑工作,时不时还趁老板不注意,上上淘宝购物的时候。我们的建筑工人,都是在顶着烈日,冒着高温挥汗如雨的工作。

当你,回到自己两室一厅的房子,安静享受舒适的居住环境带给自己身心上愉悦与放松的时候,我们的建筑工人还得住在脏乱差的集体宿舍,忍受着常人都没法忍受的居住环境。所以说,你如果羡慕建筑工人月薪过万的时候,你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跟建筑工人换上一天班,你看你是否能接受高温下挥汗如雨的工作环境和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吗!所谓一分付出一分回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是不是应该为建筑工人居住环境,做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呢?如果开发商不知道如何为建筑工人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发愁的话,东莞微筑设计的活动板房,会帮开发商完美的解决这个烦恼。

可能有的开发商,说到给建筑工人改善居住环境,就会不由自主的叫苦,现在房地产市场这么不景气,我们得考虑改善成本。要是这个改善成本要是太贵了的话,我们可承担不了。在这,东莞微筑想说的是用活动板房用来改善建筑工人,还真花不您几个钱,从成本上绝对是开发商能够接受的范围。东莞微筑设计团队在给客户设计活动板房的时候,都是本着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活动板房实用的价值。为此,公司的设计团队着手在居住设施和内部构造上,进行重点的设计,充分发挥活动板房组装简单与室内设施齐全,稳定性耐久性强的特点相结合。为建筑工人打造一个整齐干净,保温性能好,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微筑设计出来的活动板房对于开发商来说,是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等下一个工程开工的时候,活动板房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不受地域的限制。在质量验收上,公司专业人员对活动房安装质量做最后的检验,确保安全。

上一篇:教师入职个人自传范文下一篇:八年级暑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