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备课教案(共10篇)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展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给自己给点掌声鼓励下自己。
2、你们会背有风的诗吗?生背。师:请同学背。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
15、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激励:知道吗,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生:谁和谁在画风? 生:他们在哪儿画风? 生:风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生: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读课文解决问题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a.谁在画风?b.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2、教师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课件显示:宋涛 陈丹 赵小艺 显)这是这篇课文的生词,谁来读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来,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一起来说。生:(齐)是宋涛、赵小艺和陈丹在一起画风。
师: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老师听呀?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
“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
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陈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好,你来。
生:我喜欢宋涛的画。
师:好,老师也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接着说。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点。
师:在这里“雨点”这个说法可不对,应该说“雨丝”。好,请你继续说。生: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谁能学着老师的样(指板书),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也画下来、写下来呢?(生画雨丝,写“斜”)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已经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呀,我们就来练习朗读。(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哦,我听出来了”,突出了“在大树旁边”这几个字,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不错,强调了“几棵”这个词。还有谁想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想突出“弯弯的”这个词对吗?好!大家刚才凭自己的理解朗读了这个句子,读得都不错。如果单独是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的读法都对。可是,你们看(指课题),这课的课题是什么呀?
生:(齐念)画风。
师:那么,在读这个句子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词才能体现有风呢? 生:弯弯的。师:谁再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好,大家就照这个样子读!(生齐读)
师:仿照刚才的读法,谁来读下面这句话?(出示:1宋涛说:“谁能画风?”2.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3.赵晓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师: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生纷纷举手)师:(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三.拓展体会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生: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生: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生: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生: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
生: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生:„„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生:能!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1. 以新的理念去挑战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 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传统教学中,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上课传授知识, 都是采用“去问题教育”, 即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若干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如果学生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 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 没有问题了。但事实恰恰相反, 没有问题的学生, 问题更多, 只是不善于思考, 不敢于质疑, 可以说缺少创新精神,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 肯定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 向深度扩展, 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付诸实施, 并评价效果。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执行课程, 而是全程、主动、合作地介入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之中。因此, 教师必须冲破观念障碍, 更新自身教育理念, 以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 要备好一堂课, 必须做到五备: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学情、备练习
备教材:阅读教材3—5遍;把握内容、结构、特点、优劣;有独到见解和感悟。备目标: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为主, 兼顾过程和方法;三维目标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合。备学情: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习惯基础;学困生的难点。备教法与学法:明确每个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点的教法与学法。备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单元复习练习。
下面就备教材和备学情两方面展开论述: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1) 弄清大纲精神。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正式公布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 才能胸怀全局, 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2) 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 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 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 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 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 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 重要的或是主要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 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 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 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中, 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 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 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不应混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 (4) 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不同, 选择的教法就应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5) 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 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 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 要去分析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 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备学情———做到五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级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 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 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等。 (2) 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都了解, 包括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姓名、年龄、爱好、兴趣、家庭教育环境等。 (3)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教学的科学与艺术, 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 哪些方法不适应, 喜欢什么样的方法, 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4)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 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 (5) 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 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来了解学生, 而且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 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学情, 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 或者叫抄教案, 应付主管检查。除了管理的误导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等。多数教师备课, 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 一本课程标准, 一本教学参考书, 可见教学资料奇缺, 学科专业杂志很少见, 且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 知识结构陈旧, 缺少创新能力。因此, 教案改革势在必行。
3. 编写教案的原则
教师要编写好教案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 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 按教材内在规律, 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应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所以那种远离课标, 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 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 具有科学性。 (2) 加强创新性。应构思巧妙, 避免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听取名家的指点, 吸取同行经验, 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 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 再落到纸上, 形成书面教案, 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 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 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 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照搬照抄, 要汲取精华, 去其糟粕, 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 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 巧妙构思, 精心安排, 从而写出教案。 (3) 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 避免千人一面。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都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即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因材施教。 (4) 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 避免臃肿繁琐。教师在写教案时,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 该繁就繁, 简繁得当。
4. 特色教案
关键词:本色课堂;即时备课;动态生成
本色意义上的课堂是教师与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互动。可以说,没有意外、惊奇和生成,没有一些“节外生枝”的现象和事件,教学就不可能有生机和活力。这些课堂即时生成的动态资源,是认识的飞跃,是个性的张扬与价值观的呈现。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实现从“实施教案”到“即时备课”的有效转变,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本文拟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相关案例,试对常见的动态生成资源类型与“即时备课”进行分析。
一、差异型动态生成资源的即时备课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生命体,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还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等心理品质上。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个性需求不同,可能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差异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极为常见的动态生成资源。
案例:在讲《依法进行自我保护》一课时,老师举出这样一则案例:“张×由于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回到家中遭到父亲的打骂。如果你是张×,会怎样处理?”由于刚刚学过“家庭保护”这个知识点,学生当然知道案例中父亲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于是,学生纷纷说:“把爸爸告上法庭。”教师:“你们会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吗?”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突然学生甲举手说:“老师,您看过电影《刮痧》吗?要是我们在美国,家长根本不能随便打骂我们。虽然我们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没有法制观念。”学生乙立即发表不同意见:“法律是天平,衡量公正,但是我们把亲情也全放在这个天平上称,那么,父母就仅仅是合法的监护人了,家庭还有什么意思?”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句巧妙的引导“你们会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吗?”带动了整个教学环节,使原来的案例分析变成了学生辩论。这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冲突,从而产生了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学生在智慧火花的一次次碰撞中,获得了新知,培养了能力。
二、质疑型动态生成资源的即时备课
大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总是喜欢那种预设之内的答案,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答案,即使不嗤之以鼻,也会不以为然。教师要有促成课堂资源生成的意识,要有发现可利用资源的眼睛和善于把握并巧妙处理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总之,课堂上教师不应该轻易放过那些不完整与不全面,而应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片面,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开发”,使其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案例:在开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公开课,教师用视频展示《欢乐的泼水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就在全班同学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上课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暴露师生的错误,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突發型动态生成资源的即时备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突然发生一些事件,如实验仪器毁坏、天气骤变、有人随便插嘴、学生间或师生间冲突等,不但偏离了教学预设,甚至严重打乱了教学秩序。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无法回避,如果处理不当,不但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可能伤害学生的感情、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换个视角,认为这是教学生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经历,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坦然处之,一定能化险为夷而绝处逢生。
综上所述,成功的即时备课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关注共性,也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赵小雅.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6.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上下结构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难点:
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学习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找同学唱有“风”的儿歌。2,背有“风”的诗句。
过度:风能唱能吟,能画吗?有三个小朋友就画了风,让我们看看怎么画的?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机学字。,1,出示幻灯片 认识三个小朋友
学习“涛,艺,丹”三个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随机学习“显,杆”特别强调“杆”的不同音,及用法。三,自由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四,默读课文:
用笔画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师生交流问题
五,出示画面,读和画面有关的自然段,要求读出人物的心情。2,换个方式读,小组内分角色读。,3,展示读 ,4,老师参与全班分角色读。
六,问题:你喜欢三个孩子吗?喜欢他们什么? 七,拓展:你准备怎样画风? 2,完成填空:
•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 我说:“--------•-----------。” 八,写字
观察“陈,转”的结构,笔画安排。师范写,生仿写。
鱼洞二小 周晏
学习目标:
1.认识7字生字,会写 “丝、艺、丹、涛”4个生字。
2.了解汉字“丝”的演变,感受汉字文化;从3个姓氏学习中引出《百家姓》,初步了解《百家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3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表现方式,积累像“弯弯的小树”等描写微风吹拂下景物动态的优美词汇。重难点:目标1 教学准备:课件、画、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再现积累,引入课文
1.同学们,看这个字它读什么?(课前写在黑板上:风)2.你会说带“风”字的四字词吗? 3.你知道带有“风”字的诗句吗? 4.齐读熟悉的带有“风”的四字词和诗句。
5.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生答)今天课文里讲的就是有几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画”)6.齐读课题。
评析:上述2与3的处理,要适度。目的在于积累(新鲜的和有陌生感的)和激趣。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名字中的6个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风的小朋友是谁?相对集中认识名字中的6个生字(1)生说出小朋友的名字。
(2)师出示带有拼音的名字卡片,抽生读,相机正音。(3)去掉拼音读,巩固生字的音形联系。
(4)你知道这三个小朋友分别都姓什么吗?抽生(师把卡片:宋、赵、陈 贴到黑板上)
(5)这三种姓很常见,我们班上有吗?(采访;说姓的记法)(6)我给大家介绍介绍两位朋友(赵丽颖和宋小宝),他们分别姓“赵”和“宋”。
(7)小结方法:生活中,多关注别人的姓就可以认识更多的汉字。(8)了解班上其它的姓。
(9)出示《百家姓》,简单介绍《百家姓》。
(10)好了,我们刚才认识了文中画风的小朋友,来,再次跟他们打个招呼吧:陈丹、赵小艺、宋涛
三、练习默读课文,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随文认识“杆”“丝”“显”
(一)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横线勾划出来(师巡视)2.师出示正确勾划的语句,生核对、修正。3.生先练习读勾划的语句,再抽生一人读一句。
4.从句子中找出像“弯弯的小树”这样的词汇,为积累做准备。(1)师示范找出一个,生模仿找出另外的几个。(风,是“弯弯的小树”,你还能找出这样的短语吗?)
(2)集中出示描写微风吹拂下景物动态的优美词汇。将词汇卡片贴于黑板上。
(3)看着卡片,想像画面,读出美感来。(你能读出风轻轻吹拂的感觉吗?想像你就是一棵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弯下了腰,带上动作,谁来读?)
(4)拓展:还可以怎么画风?和同桌交流,看谁想得多,说得美。(模仿这儿的构词方式,如:飘动的白云、泛起的波纹„„)
(二)随文认识“杆”“丝”
1.在赵小艺画风的句子里有个多音字:“杆”
2.读好旗杆一词。瞧,这一部分就是旗杆(课件),这旗杆多直,多挺呀!应该怎样读?
3.区分多音字“杆”,那它什么时候读“gān”,什么时候读gǎn呢? 我们来看看字典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区分吧?(微课)4.选音节填空(在运用中掌握)5.宋涛画的是:斜斜的雨丝。
6.“丝”是一个象形字,也是我们要写的生字。了解“丝”的字形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过程,渗透汉字文化。7.“丝”扩词
8.顺势指导写“丝”(可书桌或书空)
(三)随文认识“显”,侧重“运用”的策略
1.过度: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出了风,他们说着,画着,忽然吹„„(出示,师生共读)2.欣赏、仿说句子
提供句式: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支架:
1、妈妈化了妆,显得____。
2、爸爸穿上西服,显得____。
3、__戴了一个小熊发卡,显得____。
4、周老师哼着歌,显得____。
5、春天来了,____显得____。
6、今天,妈妈显得特别高兴,原来是___。
第三板块小结:孩子们,风看不见,摸不着,可这三个小朋友却画得那么生动让我们感觉微风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吹拂。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遍课文。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1.轮着读,比比谁得又准又亮。2.复习巩固:开火车读。
五、写字
1.小朋友们,看!这些生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还要求会写的字: 杆、眨、涛、陈、转、斜。
2.看大屏,找关键笔画指导书写(1)左右看,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2)上下看,并不都是一样高。
(3)注意“转”字的“竖折撇”是一笔写成。
3.练习写字,巡视 4.投影仪评价展示
六、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三个画风的小朋友,(陈丹、宋涛,还有赵小艺),还认识许多其它的生字宝宝,学写了四个生字!真棒!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读《画风》的故事 板书:
画
风(全部是词卡)
名字: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丝
显 词汇:弯弯的小树„„
„„
„„
„„
„„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第一课时未写的生字。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情境中人物的心情和品格,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课后反思:
1、根据年段目标和重点,制定了以识字写字、积累运用词句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目标制定准。
2、分板块进行教学,环节清晰。
3、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不仅关注生字的音和形,更关注字义以及汉字文化。
4、识字教学时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
5、学法指导做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预设的策略比较充分。
6、重视了朗读和语用,使这节课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来考察一下大家的听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板书:风)
2、,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你还知道哪些风?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画风》。
二、读文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并配上一首小诗,同时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
“丹、乌、丝、、杆、眨、涛” 板书设计:
15画 风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
转动的风车 陈 丹 爱动脑筋 弯弯的小树 宋 涛 斜斜的雨丝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关键词:齐鲁画风,传统文人画,笔墨,人物画,85新潮
由于缺少近现代文人画传统, 齐鲁画风与京派、浙派、海派、新金陵派相比较, 在传统绘画根基上明显逊色。在现代绘画史上, 李苦禅、郭味渠、孙其峰、崔子范、卢坤峰等山东籍国画大家, 其画风的形成皆不在山东故地, 而是受到京派、浙派影响, 同时, 由于上述大家皆不生活在山东, 因而使得山东画坛缺乏大家支撑, 使得齐鲁画风难以立派, 甚至难以形成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画风。
相较而言, 85新潮之后, 齐鲁绘画的创作势头明显高过20世纪初中期, 创作队伍迅速扩大, 一批有着极强创作实力且对传统笔墨有着深刻体会的画家随之脱颖而出, 使齐鲁画风在当代画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当代齐鲁画风的创作主流为人物画, 花鸟画次之, 山水画又次之。
齐鲁人物画家受京派及画坛时风影响较深, 其创作风格大多走的是写实加写意的路子, 亦即新写实主义的路子。强调造型的准确和现代主义构成、夸张、肌理制作效果, 并兼融传统文人画的笔墨趣味。因而齐鲁人物画家大多具有深厚的写实功底, 并且大多受过学院派训练。近十几年来, 山东人物画家频频在全国美展中获奖, 涌现出阵容强大的人物画家群, 从而人物画成为齐鲁画风的主流, 在当代画坛占据重要地位。
齐鲁画风人物画代表性画家有周永家、孔维克、赵建成、岳海波、梁文博、于文江、张望等。周永家的人物画, 以写实主义为根基, 又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 强化了肌理、夸张、变形、积染、制作等因素, 擅长宏大叙事的主题人物画。他在创作中追求油画般的表现力度和现代主义风格范式, 其积色论的提出和运用强化了国画人物画的表现语言, 打通了国画水墨与西方油画的材质限阈, 使国画人物画更具大者之像。孔维克的人物画更多表现出他对文人画笔墨的倾力, 他弱化了人物造型的写实倾向, 强化了人物画的意笔风格, 突出了笔墨和线条的营构, 同时他还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及传统壁画、帛画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平面化和装饰性、构成性风格, 这使孔维克的人物画既具有主题性创作的宏大性, 又具文人画意笔风格。赵建成的人物画受京派影响较深, 因而他的人物画主要以写实主义为根柢, 进而追求人物画的现代风格建构, 在这方面他汲取了传统文人画、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多方面影响, 并作了多向度的实验探索, 这使他的人物画显示出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岳海波的人物画带有工笔写意化的格调, 同时又融入了壁画的平面化效果, 表现出现代装饰的风格特点。于文江为现代工笔人物画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工笔人物画清新淡雅, 笔墨自然, 虽经制作, 但洗尽铅华, 具有较高的审美品格。梁文博的人物画以工笔写实为主, 又吸收油画的笔法表现, 带有现代装饰风格和意趣。
在现代绘画史上, 山东出了不少花鸟画大家, 如李苦禅、郭味渠、孙其峰、崔子范、张朋等, 只是除张朋外, 其他大家虽籍贯属于山东, 但皆非成名于山东, 因而严格地说, 已很难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山东画家。不过, 这些成名于外的山东籍绘画大家, 其创作风格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对齐鲁画坛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山东当代花鸟画创作虽并不景气——这也是当代画坛的普遍趋向, 但较之山水画, 齐鲁花鸟画家还保持着较强的创作阵容, 一些花鸟画家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并具有较大影响。
齐鲁画风花鸟画代表性人物有郭志光、沈光伟、房新泉等。郭志光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因而他的花鸟深受浙派大写意花鸟画的影响。他的画强调笔墨的恣肆, 势态略无谨拘, 点窜间极具书写意味, 浙派大写意花鸟画拙厚雄浑的金石气在郭志光的写意花鸟画上有显明的反映。沈光伟的花鸟画以传统意笔为之, 得简趣, 而色彩表现则兼施西法, 笔触间甚乃带西画笔意。房新泉的花鸟画是典型大写意风格, 浓墨渲染, 色彩强烈, 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他弱化了线条的表现, 强化了渲染的制作效果, 这给他的写意花鸟画带来了传统写意花鸟画所不曾有的笔墨效果, 使其写意花鸟画更具表现力。
齐鲁出色的山水画家较之人物画家明显要少, 这与齐鲁缺乏近现代文人画传统有关。山水画讲究传统笔墨, 没有对传统笔墨的深刻体会和理悟是很难措手山水画的, 它与人物画较为讲求造型和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较之造型和形式, 山水画更讲求笔墨与心性, 更为讲求气韵和意境, 在这方面, 文人画传统的缺乏, 无疑使齐鲁画家在山水画方面较之京派、浙派明显处于劣势。不过, 齐鲁山水画家虽在创作阵容上明显逊于京派、浙派, 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山水画家在全国画坛拥有相当强的创作实力, 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曾先国是齐鲁画风中成名较早, 具有全国影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早期具有雄强的北方风格, 在图式上多表现丘壑崇伟, 或黄土高原, 笔墨上似受长安画派的影响, 南宗化笔墨尚不明显。后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的经历, 是曾先国山水画审美风格转变的一大契机, 他开始抛弃北派雄强山水风格, 从图式到笔墨都转向南派。其山水图式受米家山水影响并施以荷叶皴, 体现出典型的南方山水风格;在笔墨上吸取南派皴法的同时, 还保留了北派的小斧劈笔墨风格, 条块状间隔性的小斧劈成为曾先国山水画的典型笔墨语汇, 这也成为他在笔墨上力抵南派山水同化的有效的笔墨途径。同时, 来自京派的新文人山水画对曾先国也构成强烈的影响, 他汲取了新文人山水画风所特有的南派的皴线和北派的积染, 既具有不同于南派山水的雄强, 又具有不同于北派的笔墨表现, 从而建构起个性化的山水风格范式, 这也使曾先国一跃成为新文人画派的代表性人物。张志民是齐鲁画风中另一位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 张志民的山水画奠基于南宋文人画, 一主于笔墨, 并强化了黑白母色这一南宋文人画玄理色相, 于禅道冲冥中见出恣肆浓烈的机锋。
齐鲁是儒学的发生地, 具有浓厚的文化传统, 但受北宋后中国文化南移的影响, 齐鲁文化自中古迄近代趋于衰微。这也同样表现在绘画领域, 与南方绘画流派纷呈、大师云起相比, 齐鲁近现代画坛较为沉寂, 大家寥落, 并且始终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流派。85新潮之后, 齐鲁画坛受新潮美术冲击, 开始形成较为新进的创作意识, 并在国画人物画领域取得突破, 崛起了一支令全国画坛注目的人物画创作队伍。一些传统老画家, 这个时期, 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 并以其精湛的传统笔墨和文人画创作享誉画坛。
【关键词】"少教多学" 备课 教案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去教,强制灌输,而不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事倍功半;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语文,让学生每天都盼望着上语文课,那么教师教给学生十分,学生可能会学到十二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重视课件的制作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幼,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于课文的语言之美和结构、思路的奇妙之处可能感受不深,但是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图画形式却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如果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课件,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必然在下面昏昏欲睡。如果能穿插一些活动,则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朗读竞赛;对于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对《核舟记》可以让学生模仿核舟中的人物摆动作。活动形式多了,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被吸引到课堂上了。
三、在备课中教师要预先准备一些轻松幽默的俏皮话,用来调节课堂气氛
使用一些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化解课堂中的沉闷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然,有些老师天生幽默,课堂幽默招手即来,但对于平时不善幽默的老师来说,这样做就是在备课阶段必需的了。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笔者经常强调,仅凭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少教多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有限地教,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备课时采取措施,把这一目标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阶段中,从以下几个环节努力。
1.课前充分预习
学生如果在课前已经进行了具体扎实的预习,许多基础的东西已经在课外消化,那么课堂上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提升拓展,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那么课堂上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基础知识,导致课堂进度缓慢,效率低下。但这里又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许多教师往往是在上完前一篇课文后,在下课时随便说一句"把下一课预习一下"就走出教室。这样布置预习作业丝毫没有作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朗读课文以及方法,要学会哪些词语、了解课文的哪些内容、摘抄精彩片段等。这样的预习要求既便于学生操作,又便于老师检查监督。当然,对学生的预习要提出如此明确具体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阶段就提前做好准备。
2.课堂巧设疑问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45分钟的课堂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正常情况下,现在初中阶段每周排6节语文课,去掉两节作文课,阅读教学仅有4课时,按进度大约要上完两篇课文。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惜时如金,充分利用。要在备课时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不能太多,太多则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进度无法完成;(2)问题不能太难、太深,要让学生觉得能够完成,否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思考;(3)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4)问题要有延伸性,要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的视角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土壤中。
3.课后巧设作业
作业既是对课堂学习成果巩固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实现"多学"目标的重要渠道。作业的布置应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延伸性、训练性。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把知识迁移为能力,通过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类文阅读训练,也可以布置对课文延伸理解的问题,比如学完了《孔乙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以"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之后"为题为课文续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布置一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的作业,比如学完了《隆中对》,可以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诗歌、故事等。学完了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拍摄自然景物,然后配上恰当的古诗词名句。这些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不论怎样,都会使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传统的教案重在对文本知识的梳理和分析。综上所述,"少教多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备课思路有了很大革新,因此,教案书写也要有全新的方法。在写教案时要淡化对知识的分析,对知识不能限定答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要扩充学生活动的内容,在教學的各环节中增强方法的指导。要注意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学习的视角延伸到生活的土壤中,要能体现出开阔的视野,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出示三个名字:陈丹 赵小艺 宋涛)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指两人领读后齐读)谁还想读、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4、咱们班谁姓这个姓(出示陈)赵呢?、有姓宋吗?涛,谁能给他找个朋友?艺:找朋友 ……
5、我们再来轻轻地喊他们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学和这几个孩子有关的故事,愿意读读课文吗?你打算怎么读呢?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8、课件出示找找说说:第一行字是我们刚学的字,下一行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还能组成哪些新的词语?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0、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是小评委了,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等一会要评评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板书:飘着的旗子〕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1、那咱们读了课文,想不想练习写字,课件出示“艺、丝”。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课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打开书看看68页的田字格,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看看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怎么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使其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策略和教法。
一、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二、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三、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本着以上宗旨我设计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画风》备课教案】推荐阅读:
《画风》教案设计07-14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10-04
《画风》教学设计优秀12-04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说课稿11-22
画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10-17
备课教案模板10-01
初二集体备课教案05-30
《草原》优秀备课教案07-05
备课与教案写作09-13
教师备课教案格式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