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推荐3篇)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 篇1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

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文学中的`转喻是日常转喻的延伸和发展.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读写教程>为主要语言素材,根据转喻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特点来探讨转喻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阅读中转喻现象.

作 者:邱雅敏 QIU Ya-min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6刊 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3)分类号:H314关键词:转喻 认知机制 心理特点 阅读理解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 篇2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但在英语学习中, 阅读理解困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最大程度地获取语言输入, 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是英语学习者遇到的瓶颈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一定的词汇、修辞和背景知识, 而且不可忽视阅读技能的提高。笔者介绍了元认知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到的作用, 以期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帮助。

2. 元认知的概念与定义

“元认知”概念是弗莱维尔提出来的[1]。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 元认知就是人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 具体地说, 元认知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 即关于认识主体的知识, 包括认知主体所掌握的关于人类如何获得或处理信息的一般知识, 自己与他人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认识;关于认识任务与要求的知识;关于认识方法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 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 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 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 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 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或认识过程, 选择有效认知或认识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识或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3. 英语阅读理解的阐述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阅读心理学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 提出了众多的关于阅读过程的模型。总体而言, 经过了自下而上模型、自上而下模型和相互作用模型三个阶段[2]。

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两种模型的有机结合, 即“相互作用”模型。图示理论认为阅读是阅读者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与当前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理解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上述两种过程的相互作用, 每一种过程都离不开阅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参与和应用, 更离不开阅读者依据所读的上下文而进行的假设、预测、验证、确定等大量而复杂的逻辑理解活动。在此过程中, 阅读理解监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读者必须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 积极地加以监控, 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来说, 阅读中常见的元认知活动包括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速度和策略、评价阅读材料、补救理解失误、评估理解水平等。因此, 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 又是一个元认知活动过程[3]。

4. 元认知与英语阅读理解

4.1 元认知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指导作用

元认知是一种与认知活动伴随的, 对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控、调节的积极过程。它在英语阅读理解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4.1.1 促进改进方法, 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增强, 有利于他们经常反思:哪些阅读方法是和自己的阅读能力等最相适应的, 从而能够改进阅读方法。一个有丰富元认知知识的学习者, 会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寻求一种最佳的解决办法,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解决阅读上存在的问题, 这是元认知的价值意义所在。

4.1.2 强化自我监控行为, 使其能够客观评价阅读成效。

培养个体的元认知能力, 就是促使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 并不断调整其认知倾向和认知方式, 从而间接达到改善个人具体行为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目的。另外, 个人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本身就是要求个人对自己认知、思维、行动进行反思, 因此, 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 从而减少一些盲动行为。

培养个人的元认知能力会使他们对自己学习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认知更为准确、合理。当失败时能够客观评价学习成果, 对学习方法作出调节, 从而使认知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逼近。

4.1.3 增强认知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 认知偏差的产生是导致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因此, 通过培养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进行不断的自觉意识行为, 提高个人的元认知能力, 使自己的认知符合客观环境的要求, 从而达到促使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4.2 元认知监控

4.2.1 元认知监控的定义。

元认知监控[1]是阅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元认知加工过程。它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 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 并相应地进行调整,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 制定阅读计划; (2) 监视理解进程, 选择理解策略; (3) 自我评价。

4.2.2 阅读监控。

阅读的监控策略包括: (1) 方向监控:明确阅读目标,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确定阅读技巧; (2) 进程监控:边阅读边思考, 观察识别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 根据有关线索来对信息进行判断; (3) 策略监控:善于自我提问, 检验自己的阅读策略是否有效, 多角度分析推理, 懂得运用有效策略处理综合性问题[5]。

4.3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使用频率不高, 但它对英语阅读成绩有显著影响。因此,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加强对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尤为重要。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4.3.1 计划策略。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思维的心理活动, 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计划策略指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 明确阅读训练重点, 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4.3.2 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指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监控策略[6]。

4.3.2. 1 方向监控

明确阅读目的, 确定阅读的方式, 如略读, 是一种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 读者不需要细读全文, 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跳跃式阅读, 其特点为阅读速度要求较高, 而理解的精确度则要求较低。寻读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 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粗读, 阅读较长材料, 主要涉及整体的理解;细读, 阅读较短的阅读材料, 通常是关于细节的阅读, 运用提问, 了解主体及情节发展的脉络。

4.3.2. 2 进程监控

边阅读边思考, 观察识别阅读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 根据有关线索判断信息, 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预测是阅读过程的重要一环。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经常要借助逻辑语法、文化背景等线索, 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和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对文章主题和体裁的预测, 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 对于没有题目的篇章, 通过开篇或结尾来锁定文章主题。对结构的预测, 包括三个层次上的结构推理:篇章层次上的结构预测是按文章惯常的组织方式, 把握文章的脉络, 通过语篇连缀词、关键词等过渡承转手段, 跟踪作者的思路。段落层次上的结构预测是利用段落的组织特点, 把握作者的思路和重要信息的位置进行结构预测。在句子层次上的结构预测可以帮助读者忽略冗余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识别文章的指代关系是抓住作者思路的又一有效手段。指代关系有回指和下指的区分。猜测词语意是在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常我们是通过上下文及关于词汇结构的知识来推断词性和词义的。

4.3.2. 3 策略监控

善于自我提问, 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多角度分析推理, 懂得运用有效策略处理综合性问题。

4.3.3 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阅读后所采取的活动, 首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和个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 再根据分析结果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后, 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反思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 这个过程使阅读者明确计划进行的情况及检查学习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具备学习策略的学生能对他们阅读前所设置的目标是否完成作出评价, 如果没有完成, 他们就会寻找原因, 以便在下次阅读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期取得阅读的预期目标。他们对阅读过程中预测机制和上下文词义的猜测作出恰当性和正确性评价。无论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活动作出肯定还是消极的自我评价, 对下一次的阅读任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元认知理论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供了新视角, 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阅读前, 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式地进行认知体验, 抓住阅读重点, 突出体现元认知策略提倡的抓住学习重点的要求。在阅读中增强阅读实践的独立性尝试和训练, 充分展示元认知策略的有助于计划安排学习, 掌握技能、技巧的特点。在阅读后进行自我监测与评估, 及时发现自己阅读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以便不断改进。三个阶段形成一体, 互相联系, 互为补充, 贯穿于阅读学习的始终, 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摘要:元认知就是人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 本文简要介绍了元认知概念, 阐述了英语阅读理论, 分析了元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英语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杜晓新, 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于萍.论元认知与英语阅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 :32-40.

[3]杨小虎, 张文鹏.元认知与外语阅读理解[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28-31.

[4]王学文, 常运琼.元认知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J].教学园地, 2008, 37 (6) :171-172.

[5]张伟, 增强学生元认知策略监控水平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3 (24) .

认知风格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研究 篇3

一、认知风格的概念与特征

认知风格指影响个体行为的典型心理结构及外在行为, 是“个人所偏好的和习惯的提取、组织、加工和呈现信息的一贯方式, 是学习者在认知、交流和学习环境的反应方面相对稳定的独特行为”。

谈到认知风格, 必然会涉及到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即: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是不是同一个概念。一些学者、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认为, 因为认知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偏好、学习方法选择等相关, 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就是同义词, 可以互换。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它们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比如说, Dornyei认为, 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核心, 是一种普遍的、部分受生理特征决定的对信息和情景的认知方式, 而这种认知方式用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 融入一系列情感环境因素时则被称为学习风格。也就是说, 学习风格是“应用型”认知风格, 重视实际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更有行为目的性, 而认知风格多是理论性的一般描述。鉴于这些概念性的分歧,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则采用回避策略, 用“学习偏好”一词来替代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在本文, 作者把认知风格作为一个“伞形”术语, 涵盖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

就认知风格的特征来说, 该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些重要的共识:认知风格是内在的, 是个人在吸收、理解信息时无意识表现出来的特征, 因而一般比较稳定, 不易受控制和改变。有的人甚至认为认知风格与智力高低无关, 而与个人的性格有关, 是天生的。学习者选用某种学习方式而不选用另一种, 反映了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学习偏好。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学习者会习得其他的学习方式, 但其偏好的方式不会改变。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但每种风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习者只有意识到个人认知风格固有的局限性时, 才

筅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钱建成

能适时改变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近年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涌现出众多认知风格模式, 其维度的划分种类繁多, 如场独立———场依存型、言语———表象型、具体———抽象型、整体———分析型等。各种认知风格测评工具也相继出现, 如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学习风格量表、学习风格调查问卷等。这些理论模式和测量工具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

二、认知风格与阅读

阅读和认知风格是紧密相关的, 它们都是认知过程的组成部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解码与重组的过程, 受学习者个人所偏好的感知、记忆、组织、整理、再现信息的方式 (即认知风格) 的影响。另外, 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可能与他们的认知风格有一些内在联系, 也就是说, 认知风格影响阅读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进而影响到阅读理解的效果。由此看来, 认知风格和阅读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相关性。

对认知风格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文献, 但对于认知风格和阅读理解的相关性, 国内外的研究仍不充分和系统。下面以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为例, 探讨一下认知风格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是美国心理学家怀特金首先提出的。在认知方式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怀特金认为, 场独立者在加工信息时, 善于进行知觉和抽象分析, 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 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 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 能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在学习上, 他们喜欢个人钻研和独立思考, 不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自信心强, 甚至自负。场依存者在加工信息时, 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作为参照, 来确定自己的判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在学习中善于记忆信息, 但解决新问题时则缺乏灵活性和独立性, 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需要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根据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的特征, 场依存者会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依靠文章中的语言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善于解决事实和细节性的问题。而场独立者则倾向于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 借助文章的主题、背景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进行逻辑思维, 对所要阅读的大致内容进行推断、预测;他们善于解决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深层次的问题。在一个相关的研究中, Rose使用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将实验对象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组, 让他们分别从一篇文章中提炼信息。结果发现, 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原因在于认知方式的差异, 尤其是场依存学生的分析、组织、重组、加工文章内容和语篇图式的方式造成了其阅读成绩不理想。有学者就认知风格是否与文章体裁具有相关性进行了调查, 发现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式明显不同, 场独立学生要优于场依存学生。

因为认知风格是个人习惯的、偏爱的认知方式, 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从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维度的特征来看, 场独立学生会更多地使用补偿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而场依存学生喜欢使用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姚琴宜通过一项研究发现, 场依存和场独立学习者选择的阅读策略有所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是阅读成绩差异的原因所在。因此, 该研究最后建议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 分析其优劣,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活动从纸质阅读扩展到了电子阅读。众多计算机技术, 如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等, 使文章信息的呈现方式出现多样化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 读者能选择信息的呈现方式, 如文本、图片、动画、声音等, 还能控制信息的出现顺序。因为认知风格与信息获取和加工过程相关, 而计算机能以各种方式呈现信息, 可以从理论上假设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能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需要。有学者指出, 多媒体学习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认知风格, 因为认知风格与个体信息加工习惯相关代表学习者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为了从实践上弄清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多媒体阅读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Liu and Reed观察了学习者认知风格和所偏好的多媒体阅读方式之间的关系。他将被试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让他们在阅读时点击以文本、图片、音像等形式呈现的单词注解。结果显示, 场依存型学习者运用注释的频率要高于场独立型学生, 他们偏好音像注解形式, 而在文本注解形式方面他们没有明显的差别Chou研究了学习风格 (场独立———场依存) 、注解方式偏好、阅读理解以及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被给予三种形式的注解:文字翻译注解、图片/音像注解、文字翻译+图片/音像注解。学生被分为三组, 每组使用不同的注解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点击注解的行为被屏幕录像软件记录下来。结果显示, 当学生能运用偏好的注释方式时, 对文章理解得就更透彻。场依存型学习者偏好线性学习方法, 在多媒体环境中, 他们更易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使用各种可用工具的可能性较小。相反, 场独立学习者使用的是非线性学习方法, 他们善于分析, 在多媒体环境下显出较好的阅读效果。Riding及其同事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只不过他们使用的风格维度不一样。他们发现, 整体———表象型和分析———言语型的学生偏好声音和图片呈现信息, 而整体———言语型和分析———表象型学生偏好图片和文本呈现, 言语型学习者更适合以文本或音像或二者皆有的方式呈现信息, 表象型学习者则偏好图片和可视材料。当信息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相符时, 学习者的阅读效果更好。

阅读领域的实证研究表明, 认知风格和阅读理解效果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方式相配时, 其阅读会更自然、更容易、更有效, 反之亦然。同样,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匹配时, 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Dornyei, 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 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ahwah, N.J.:L Erlbaum Associates, 2005.

[2]Witkin, H.A.The role of FI and FD cognitive styles in academic evolution.Journal of Psychology, 1972 (69) .

[3]Rosa, M.H.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styl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xpository text of African Male.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1994 (3) .

[4]王萌场.场独立和场依存风格对大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科技资讯, 2008 (3) .

[5]姚琴宜.英语阅读策略与认知风格关系的实验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6]Liu, M.&Reed, 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a hypermedia environ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999 (2) .

上一篇:生产部长工作职责都有哪些下一篇:“开学第一课”个人心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