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看电影(通用15篇)
看电影
上海学前教育:吴桂香
设计思路:
看电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园附近的嘉定电影院在重新整修后,经常有儿童电影新片呈现,我们孩子去电影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与孩子的个别交流中,我发现孩子对看电影的经验还是比较粗浅的,对于为什么要买票,看电影坐哪个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经验是模糊的。
特级教师徐苗郎老师说:“数活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班孩子对序数有了初步的经验,怎么样让孩子运用这种数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于是,我设计了“看电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2.在游戏情境中,积累看电影的相关经验。
活动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小剧场看电影。
1、交流看电影的经验。
重点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找座位,前面的数字表示第几排,后面的数字表示座位号,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二)找座位
1、发电影票:看看自己的电影票上哪个表示第几排,哪个表示座位号。
2、看看小剧场有几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个?
4、检票:验证幼儿的座位,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三)看电影
1.今天看什么电影呢?《小动物上影院》
2.谁去上影院?(小熊、小猫)3.教师提问:
电影院门口有什么?(单号、双号)
你们知道什么是单号?什么是双号吗?
他们该进哪一扇门呢?
他们该坐在哪个位置?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电影院里有单号和双号,搞清楚了单双号,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再多,也不会拥挤了。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把等量替换的数学知识融入故事当中, 通过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幼儿跟故事中的角色一起, 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2.尝试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体验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PPT课件, 创编故事《交换市场》, 《去郊游》音乐, 苹果、菠萝、桔子、樱桃、梨、草莓等水果图片若干, 创设桔子、桃、草莓三个水果摊情境, 大、小记录单 (附后) 。
2.经验准备:有初步的等量替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 导入活动
师:熊爸爸和熊妈妈有6 个孩子, 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今天又到了交换市场开放的日子了, 小熊们可开心了。
师:猜一猜, 交换市场是干什么的?
二、分层次探索, 解决问题
1. 讲故事, 了解交换物品的规则。
师:熊爸爸给了老大、老二、老三每人2 个苹果, 给了老四、老五、老六每人1 个苹果, 让他们自己去交换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熊妈妈对他们说:“孩子们, 你们听好规则, 1 个菠萝换4 个桃, 一个桔子换3 个樱桃, 1 个苹果换1 个梨, 2 个苹果换1 个菠萝, 1 个梨换4 个草莓, 1 个苹果换2 个桔子。”熊爸爸又对他们说:“孩子们, 你们想换什么水果, 一定要看清楚, 算仔细了, 换好以后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
2. 引导幼儿观察、替换、验证。
(1) 提出问题。 师:老大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梨呢?谁愿意试一试?
(2) 个别幼儿尝试替换, 师幼共同操作水果图片进行检验, 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3) 教师操作PPT演示替换的过程。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大换的梨和我们换的是不是一样 (见下页图1) 。
3. 游戏“交换市场”。
(1) 介绍游戏玩法。师:老二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桔子呢?老三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桃?老四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草莓 (见图2) ?请小朋友们分别到桔子、桃、草莓的水果摊上, 自己动手操作图片交换水果, 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2) 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观察、指导, 提醒幼儿按照规则进行交换。
(3) 教师操作PPT检验等量替换的结果。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二、老三、老四换的水果和我们换的是不是一样 (见图3、图4、图5) 。
4. 尝试运用推理解决问题。
师:老五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樱桃?老六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桃?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动脑筋思考, 然后在黑板上的大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结果。 (交换活动难度增加, 让幼儿不借助操作材料只凭借交换规则, 运用推理的方法帮老五、老六解决问题)
再次操作PPT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见图6、图7) 。
三、去郊游
师:小熊们都正确换好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他们一家要去郊游了, 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玩吧, 走喽。 (播放《去郊游》音乐)
附记录单
小记录单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并能变成有趣的故事
2、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活动准备:
相关《放电影》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谈话导入:小朋友看过电影吗?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大屏幕、白色的、能放出画面)老师有一个非常好听的有关电影的故事,想不想听?——引出故事《放电影》
2、教师逐幅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讲述
(1) 出示第一幅挂图,引发幼儿的想象,图片中的影子是怎么变出来的?观察并讲述内容
(2) 出示第二幅挂图,提问:小兔的姿势有什么变化?这时的影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 出示第三幅挂图,引导幼儿讨论:这是谁的影子?是谁变出来的?
(4) 出示第四幅挂图,大象和小鸟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影子?还会变成什么样的影子?(发散幼儿思维)
3、小朋友说的真好,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来看着图片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引导幼儿看图编故事)
4、请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教育幼儿要学会分享)
5、教师总结,示范讲述《放电影》的故事,,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丰富
6、师幼一起玩手影的的游戏,并尝试创编简单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清明》教案范文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网,中公天津教师资格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清明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http://tj.zgjsks.com/
1、知道感冒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必须预防感冒。
2、初步掌握预防感冒的方法,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准备:
录制有关感冒以及预防感冒等录像。
过程:
1、了解感冒的一般症状。
让幼儿谈谈感冒的感受,了解感冒的危害。
2、幼儿回忆以往经验,设想感冒原因,教师运用图示的方法,逐一记录。如:吹冷风 感冒 出汗后着凉 睡觉踢被子 不及时加衣服 被别人传染
3、幼儿自由谈论,并观看录像进行小结。
讨论:感冒了怎么办?
如:多喝水,注意休息,及时治疗,按时打针吃药。
小结。感冒以后要及时治疗,按时打针吃药,以免引发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疾病。多喝水,多休息,身体才会好的快。
4、幼儿讨论:怎样预防感冒,教师再一次运用图示逐一记录。如:
注意卫生
1.能理解电影票上数字的意义。
2. 认识排与座 , 尝试运用 序数的经 验寻找座位。
3.发展空间方位能力, 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电影票 , 座位图 , 两张方向相 反的座位图。
2.三个方向不同、座位数不同的模拟影厅。
3.电影票若干张 (座位号各不相同) 。
活动过程
一、 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
1.出 示电 影 票 , 师 :认识 这 个 吗 ? 它 现 在还有用吗?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解读票面信息。
教师引导性提问: 票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 文字表示什么? 数字又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是一张电影票, 时间是2013年的11月28日, 地点是启东永乐影城3号厅, 电影的名字叫《里约大冒险》, 座位号是1排5座, 票价是40元。
二、了解排与座的意义
1.了解电影票与座位的关系。
教师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不能随便坐, 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号找座位, 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2.尝试寻找座位。
出示座位图, 师: 这就是永乐影城3号厅, 你能找到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吗?
师:一张电影票, 小朋友找到了几个不同的座位, 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我们先看看1排究竟在哪里。
(1) 认识“排”。出示方向相反的座位图, 师:这是我们教室椅子的座位图, 这两张图的1排分别在哪里 ? 为什么觉得在这里? 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排与黑板的关系, 从而理解排与屏幕的关系)
教师梳理总结:电影院中, 离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 然后依次是第二排、第三排……
(2) 认识“座”。出示座位图, 师:5座在哪里呢? 你是怎么数的? 如果从左到右数, 5座在哪里? 如果从右到左数, 5座又在哪里?
(3) 找出正确的电影票座位。师:这张电影票是1排5座, 刚才小朋友找到好几个座位, 哪个是正确的呢?启东永乐电影院3号厅的座号是从左到右排列的, 1排5座在哪里?
三、体验生活中的对号入座
1. 教师带幼儿来 模拟影院1号厅 , 边分发电影票边说:各位观众, 本厅的《灰太狼与喜羊羊》马上就要放映了, 请还未入座的观众赶快对号入座。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 遇到什么困难, 如何解决的, 并适时引导幼儿间互动,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2.教师带领幼儿来 到方向与标 记均有变化的2号厅、3号厅, 请幼儿重新取票观看电影。重点关注:方向与标记的改变对幼儿寻找座位的影响。
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而定, 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布置不同方向、不同座位数的电影厅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摆放操作卡, 让幼儿根据操作卡的提示帮助小动物对号入座。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 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此, 我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1. 源于生活 的活动导入 , 凸显了数学活动的有趣。 我在投影仪上出示一张孩子们熟悉的电影票, 直截了当地提问“它现在还有用吗”, 引发幼儿争论和探讨, 幼儿很快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景中。
2. 寓于生活 的教学过程 , 体现了数 学活动的有效。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 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经验, 自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 不断获得数学知识。特别是当幼儿对第一排位置产生不同意见, 谁也说服不了谁时, 我及时出示了不同方向摆放的椅子图,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与黑板之间的关系, 使教学效果变得实在而有效。
师:孩子们,轻轻起立,向前跨一步,向右转,再向右转,能看到客人老师的都是转对的,向客人老师问好!
生:(孩子迅速调整体位,不是因为发现了正确的左右,而是教师给了他一个提示,面对客人老师的都是对的)客人老师好!
分析:教学的前提是知道孩子已有了什么经验,还缺什么,最近发展区在哪?教师通过向客人老师问好这根明线,巧妙地了解了孩子对左右方位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轻松的游戏,老师说,你们做。请举起你的右手。
生:孩子们想了想,举起了自己认为的右手。
师:那我们的右手一般都干哪些事情?
生1:拿筷子。
生2:拿油画棒、记号笔。
个别孩子听着同伴的回答,看了看同伴的右手,试着在做调整。
分析:经验的获得有很多途径,可由教师告之,可从同伴中模仿习得,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探索发现。当教师发现有个别孩子举不对右手时,没有一一加以纠正,而是让其在听同伴的发言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拿碗、拿筷、拿油画棒、记号笔的是右手,从而进行自我调整,相信通过这样的途径习得的经验,孩子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通过教师的适时等待,通过同伴间的模仿学习,通过孩子个体比对内化而成的。
师:现在请大家再举起右手,然后点一下自己的右眼、左耳、右腿、右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
根据教师指令指点相应的身体部位。
分析:区别左右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难点在于能否在较快的时间里分辨左右,教师通过不同的指令,让孩子快速地指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多次、多角度感知了左右,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身体细节部位的感知,如“右腿和右脚”,体现了“大科学”的理念。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请问你右边的好朋友是谁?(教师请一幼儿站立回答)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
生:一个。
师:你右边的朋友是谁?(随机询问另一个孩子)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一直问到第五个,孩子的回答还是一样)
分析: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己发现,但当前面几个孩子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时,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说的都是右边邻近的一个好朋友。由于教师语调没变、眼神没变、停顿不够、没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给了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老师肯定了前面孩子的回答,所以后面的孩子才个个依样画葫芦。一直问到第六个孩子的时候,教师才加重了疑问的语气“你右边只有一个朋友吗?再看看”,直到这时,孩子才明白了教师所问的用意,也才拓展了以自己为参照物,右边所包括的范围。
师:对,你右手边的这一排小朋友,都是你右边的朋友。那你再说说,你右边的朋友是谁啊?(请刚才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孩子)
分析:对于前五位孩子的回答,教师没做明确的评价,但当正确的概念形成后,教师又给了他们一次自我纠错的机会,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重个别教育,每一步都迈得很实。
师:你左边的好朋友是谁?
生:我左边的好朋友是×××、×××和×××。
师:对,有的时候我们左边的好朋友有一个,有的时候有两个,有的时候有好多个。
分析: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仅仅要看孩子是否会表述,还要看孩子是否会运用,教师通过对右手边朋友的分析,让孩子趁热打铁地来说说左手边的好朋友,不失为检验孩子掌握情况的一个好策略,同时教师适时的小结不但为孩子梳理了知识点,同时也为活动的后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师:让我们来看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师: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
生:孩子一时难以表述。
师:小猪和小熊比、小狗和小猴比?
生:小狗和小猴在左边,小猪和小熊在右边。
师:小猪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师:从左到右数,小动物是怎么排的?从右到左数又是怎么排的?
师:要让小猪排在队伍的最中间,应该在什么地方再加一个好朋友?
生1:在小熊的左边。
生2:在小熊的右边。
师:对,在小熊的左边或右边都可以。
分析:集体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每个环节都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而发现,时间上可能不是很允许,所以在什么地方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很有讲究,一是这个问题情境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有类似情况的;二是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容易引起幼儿经验冲突的;三是在本次活动中,对幼儿掌握关键知识有价值的。剖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设问“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一是教师的设问是为问题情境的需要而设置的,哪些小动物在左边,哪些在右边,问得不规范,因为左右是相对的,不能人为的设置问题情境,这并没有多大价值,而且也隐性浪费了时间。
师:现在更高的要求来了,听仔细。请大家把水果、干果放在右边黑板的盘子里,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放在左边黑板的盘子里,再把水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把干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然后请你把学习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把生活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
幼儿从椅子套中取了一样东西到黑板前操作。
分析:此环节幼儿就像赶鸭子上架,教师一下蹦出来那么多的操作要求,请看他们的操作步骤:从椅套中取出图片,先确认是什么,再想是属于水果、干果、学习用品还是生活用品,然后起立,走向选中的黑板,然后思考左边还是右边?(想老师刚才好像说干果放右边黑板的盘子里),到了黑板前,再想,是水果在左还是干果在左,老师说的似乎记不清了,好象水果是左边的,贴了再说,于是水果被贴到了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左边的一个盘子里。于是,后面的几个孩子纷纷把水果贴到了这个盘子里,可惜老师刚才的要求是把水果贴到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的右边的一个盘子里。没办法,教师只得重申操作要求。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听,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幼儿坐着没动。
师:那我再说一遍,这一遍你可要听仔细了,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拿本子的孩子占了橡皮应放的盘子,拿橡皮的孩子一直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分析:这个环节,在难易程度上显然易于前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孩子从左到右排列学习用品,考的是孩子的倾听力和记忆力,对孩子深度区分左右没有价值,哪怕再让孩子说说“中间、最左边、最右边、在谁的左边谁的右边”,这些知识点,也属雷同,所以建议此环节删除。
师: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请大家用左手到老师的筐里拿两个红苹果(小贴贴),用你的左手撕下一个红苹果贴在你的右手手背上,另一个红苹果请你放回椅套内。现在,请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伸出右手,相互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和×××伸的都是右手,可我的在这边,他的在那边,反了。
师:对,明明都是右手,怎么会这样呢?
幼儿一边比划,一边表述。
分析:有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幼儿能明显感觉到右手相握时的差异,但让幼儿来表述,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况且那个一边比划一边的表述的孩子虽然明白了,但还是不清楚该如何表达,但其余的孩子更糊涂。
师:现在请第一排的孩子跟我走,请后一排的孩子跟周老师走,你们从台上下来,我们从台下上去,大家都靠右边走,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下台后出小门。
反思:
要舍得放弃。一个活动不能涵盖很多的知识点。不能太高结构、高密度。要松弛有张。40分钟里孩子的思想高度集中,不但要掌握新的知识点,而且马上得快速运用。
要低控制。每一个活动环节,均为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操作,所以教师讲得最多的是请听仔细了,下面要玩更高要求的游戏了。试问这能称为“游戏”吗?也许是受本教学内容的限制,但适合幼儿的一定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范文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网,中公天津教师资格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理解歌曲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探索用两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逐渐热烈的情绪。
3、能与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体验歌曲欢乐的氛围。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准备相关图片一幅。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幼儿会演奏《欢乐舞曲》。
4、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等,幼儿人手一件乐器。活动过程
1、歌唱活动:毕业歌。
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毕业歌》。
2、看图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师出示图片,启发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教师:下面,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画面川、朋友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请大家仔细听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带领幼儿看图念歌词。——教师随着音乐带领幼儿念歌词。
——欣赏歌曲录音《欢乐颂》,鼓励幼儿 和 老师一起,轻轻地眼唱。
3、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随着钢琴伴奏的音乐,尝试着眼唱歌曲。
http://tj.zgjsks.com/
——幼儿歌唱,教师退出。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歌,才能表现出歌曲越来越热烈的气氛呢? ——开展讨论活动。
——带领幼儿根据讨论出来的一个或者两个方案,进行歌唱活动,表现歌曲走越热烈的氛围。例如:分声部逐层累加、加入舞蹈动作、加入衬词、加入打击乐器的方式演唱不口表现歌曲。
5、打击乐:欢乐舞曲。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歌声和动作表现欢快热烈的气氛,下面,我们用乐器,大家一起来演奏《欢乐舞曲》。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教案
范文
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活动准备: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http://tj.zgjsks.com/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四、有表情的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五、轮流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六、复习活动: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都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本次活动我让孩子们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享每个人的看法,交流对数学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独立思考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因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将数学活动生活化,鼓励孩子们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身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和合作,创设可供选择的有意义的数学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动”和“做”。
活动目标:
1.理解数字和箭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表达。
2.学会看数字牌,能按其中的规律进行游戏。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牌、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选数牌、听口令排序
1.请每个孩子选一个数字牌坐到座位上,看看自己拿到的是数字几,说一说。
师:请你从小到大依次轮流来报名,第一个是几(教师提醒)。师问: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你们能从大到小轮流来报数吗?
二、看箭头来排序
师:接下来还有更难的任务呢,数字排排队。不过这一次不是老师告诉你们,而是要用你们的眼睛看看数字牌上有什么?
2.箭头是什么意思?
3.总结:原来这个箭头表示的意思是从9开始,比9大的数字。
三、看标记玩排序游戏
1.幼儿第一次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一:把小椅子固定,请符合条件的数字牌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强调第一个数字坐在固定的第一张椅子上。
规则二:大屏幕滚动停止后的数字牌才是我们游戏的数字牌。
规则三: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结束,游戏结束。
玩法:老师滚动大屏幕,停止后,音乐开始,幼儿开始游戏。根据数字牌的提示(从几开始,比几大或小),幼儿判断自己胸前的数字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根据数字牌的箭头方向判断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提示第一张做好标记的小椅子是开始的数字。音乐结束,幼儿停止找椅子。
集体交流:你为什么上来?这个数字牌是什么意思?看,大屏幕会告诉我们到底是哪些数字上来。怎么坐就能让我们检查时又方便又快。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按照顺序坐好会让我们一眼就能发现谁对谁错。
2.幼儿第二次游戏。
游戏时提出新的要求:数字一定要按顺序排才算赢。
师:大屏幕滚起来。
幼儿游戏,师幼共同验证
师:你为什么上来?你为什么不上来?你是怎样又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总结:找位子时可以看看自己旁边小朋友的数字;也从第一张椅子数数,找到自己的位子。
3.幼儿第三次游戏。用刚才的方法又快又对地找到自己的位子。
4.交换数字牌,第四次游戏。
四、提升难度,结束活动
1.变换箭头方向游戏。
师:还想玩吗?接下来大屏幕不转动了,仔细看一看下面的数字牌有什么不一样的信息(5箭头向左)。
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评价,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玩箭头向左的游戏。
2.同时出示两个数字,鼓励幼儿活动后继续挑战。出示箭头向右的数字牌6和箭头向左的数字牌10。
孩子们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还想挑战更复杂的数字牌吗?我们下次再来玩。
一、游戏准备
1.带有圆孔的泡沫板若干、贴有标记的“棋子”若干(棋子颜色不同,每组由两个或四个同样的图案或数字)。
2.对对碰棋谱。
3.标有数字的步行卡(建议10以内)。
二、游戏玩法
玩法1:
准备一张带有20个圆孔的泡沫板(如果没有圆孔的泡沫板,可以画上小圆圈代替),在中间用红线分成圆孔数量相等的A、B两部分,两个幼儿分别占A或B。游戏前,幼儿分别将对方的10个棋子图案朝下随意放置( 10个棋子中的图案或数字两两相同,相同的2个棋子不要相邻)。在规定时间内,两个幼儿逐个翻看自己的棋子,记住每个棋子图案或数字出现的位置。游戏开始,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两个相同图案或数字的棋子同时翻出,将所有棋子一一对应翻出,快者为胜。(此游戏可以由原先各10个棋子增加到各20个棋子,难度增加,对幼儿更具挑战性。)
玩法2:
准备两张带有20个圆孔的泡沫板,两名幼儿每人一张泡沫板。猜拳赢者抽取棋谱,两名幼儿按此棋谱在自己的棋盘上摆棋。游戏开始,幼儿猜拳,赢者按确定好的规则,沿水平、竖直或斜线方向行进,先将同样图案或数字的棋子重叠者为胜。
例1:抽棋谱如图所示,幼儿要将黑灰两组棋子行进成同子重叠,需要经过箭头方向的路线,一个格子代表1步,灰子与灰子重叠要3步,黑子与黑子需5步,共8步完成。
例2:可加入步行卡,改变每次行进的步数,由于抽取的步行卡不同,幼儿行棋时充满不定性因素,更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如图所示,黑灰棋子重叠最少需要8步,如果抽到步行卡上的数字正好是8,那么黑灰棋子分别重叠;如果抽到步行卡是5,黑子可以完成重叠;如果抽到步行卡是6,让黑子完成重叠后,用另一个棋子补足步数。
例3:还可以在抽到的棋谱的空白孔中放上没有图案的棋子作为障碍,留下若干个空格,空格越少,游戏难度越大。如图所示,黑灰表示两对棋子,爱心是障碍棋子。想让灰子重叠,可以先将3号和4号格中的爱心分别斜移到1号和2号格子,3号、4号变成空格,灰子斜走到3号格子,然后直行到5号格子,与另一灰子重叠。当幼儿不能正确计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棒等计数工具, 帮助幼儿成功计算步数。
三、游戏指导和建议
1. 游戏初期棋子要根据不同的玩法区分颜色, 并有相应的收放的盒子,便于幼儿取放。
2. 游戏初期同组棋子中出现相同的图案和数字可以多一些,可以4个或6个相同,减少不同图案给幼儿带来的干扰。而当幼儿玩得渐渐熟练以后可以增加难度,减少重复率。
3. 玩法2中,游戏材料反映的路线是多样的、可选择的,为便于幼儿游戏,可提供相应的记录纸,让幼儿记录自己的行走路线。在记录形式上,可以画短线,画点子等。鼓励幼儿进行有效观察和对比,找出最便捷的路线,知道斜线比直角两条边的路线近。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完后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单双数的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图片。
2、课件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
(1)小朋友,今天与、小兔子来和大家做游戏,大家欢迎。出示兔子。
提问:“小兔子怎那么了?”哦,它少了一只耳朵、眼睛。谁能帮帮它?(请一名幼儿添画出眼睛耳朵)。现在小兔子变得漂亮来,谢谢谢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还有那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手、胳膊、腿、尾毛、脚)。
出示课件1 幼儿说出的部位 用红色圆圈标出来。
(3)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有那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2、幼儿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提供幼儿可可操作材料“数一数、圈一圈”。
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将2个2个的,一对一对的,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并用数字代表将材料上每个种类标记出数量。
(2)教师展示并总结幼儿操作材料。
双数:2 4 6 8 10 单数:1 3 5 7 9师小结:两个两个的数,正好数完的数就叫双数,比如:2 4 6 8 10。
两个两个的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就叫单数,比如:1 3 5 7 9。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一起说出该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7、6、4、8、9、1等。)(4)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一张扑克牌你们看看你手中的扑克牌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5)现在请手拿单数的小朋友举起来,再请手拿双数的小朋友举起来。
3、幼儿理解并操作单双数互换。出示课件2(1)出示一个西瓜在哭泣。一个西瓜用数字1 表示,数字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2)出示2个苹果手拉手。两个苹果用数字2 表示,数字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3)小朋友,怎么让西瓜高兴呢?(添上一个西瓜)。很好,那添上一个西瓜是几个西瓜?(2个)那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4)那2个苹果怎么变成单数呢?(去掉一个苹果)。很好,那去掉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个)那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5)同上方法,依次出示单双数不同的图片,幼儿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单双数互变)(6)出示4只长颈鹿和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去掉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3(7)出示4只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添上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5。
(8)幼儿操作“单双数互换”。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单双数互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哦,原来单数要想变成双数就要再添上一个。双数要想变成单数,就要再去掉一个。单数挨着双数,双数爱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让幼儿感知我们身边的单双数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交通更加的通畅,根据汽车的尾号单、双号来限制车辆是否可以上路行驶。
(2)在大街两边的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
(3)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分单号和双号的。
(4)在日历上也有很多的单、双数。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单、双数,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多动脑,就会发现的。现在我们休息一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吧。
5、组织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按单双数站队户外游戏。
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手套5双,1-10数字卡和实物图片若干,超10的数字卡若干。
3、单双汉字卡各5张,单、双汉字头饰各一个。
4、宇宙飞船模型一个。
5、幼儿自备学具盒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课。利用幼儿非常熟悉的身体器官来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我们每人都有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些数字的名字吗?
(1)出示1-10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2)引出单双数概念:
a、出示数字1,谁能说出表示是1的物体?(一个娃娃,一个鼻子,一张嘴„„)像这样成单的数,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
b、出示一双手,说这是两只手,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双眼睛,一双脚等,让幼儿说出表示的数,教师引导像这样成双的数叫双数。
单数妈妈和双数妈妈都有许多宝宝,我们看看都有谁?
2.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依次出示1-10只手套,具体操作,让幼儿认识10以内单双数。
a、拿一只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1就是单数妈妈的宝宝。
b、拿出一双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2就是双数妈妈的宝宝。依次类推出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2)让幼儿拿出学具盒里的学具1-10个摆一摆、分一分,区别单双数。
(3)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单双数的概念。
a、寻找身上是单双数的东西
b、在教室里寻找单双数的物品。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小组探讨学习)
(1)出示1-10的数字卡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并把单双字卡贴在各自下面。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判定图上的物体是双数还是单数。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辨别单双数(把一组物体,两个两个的数,数到最后刚好数玩就是双数,如果还剩一个,这个数就是单数。)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单双数是怎样排列的? 在什么情况下单双数可以互变?如‘2’怎样才能变成单数,‘5’是怎么变成双数?(单双数是反复交替排列,给一个数加1或减1,双数可变单,单数可变双)
5、游戏:数字宝宝找妈妈。(巩固单双数练习)
一天,数字宝宝出来玩,找不着妈妈了,谁愿意帮助他们?(请两位老师分别戴单、双字样头饰扮妈妈)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10的数字卡片或实物图片,先判断拿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找到各自妈妈,并站在妈妈身后。
大班综合《找帮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帮助”的含义,知道帮助不是一件东西,它是给别人的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
2、感受帮助别人和得到帮助的快乐,产生乐意去帮助他人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挂图、手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引出故事内容。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出示小女孩的手偶)“哦,是位小女孩,小女孩今天来是要向我们小朋友要一样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吧!)“小女孩你想要什么?”
2、原来小女孩想要一个帮助,小朋友们有吗?谁有帮助呢?小女孩的这个帮助是什么东西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找找,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小女孩在寻找“帮助”的时候,都碰到了谁?他们给小女孩帮助了吗?(教师引导提问如:山羊给小女孩帮助了吗?野牛呢?猴子呢?)
教师小结:山羊陪着小女孩找是帮助,野牛、猴子一起都是帮助,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家紧紧靠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小女孩要的帮助。
2、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他们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学说动物们的对话);最后小女孩找到帮助了吗?谁来告诉我?帮助是什么?
3、教师小结: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都能帮助别人。帮助不一定是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帮助;其实“帮助”是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三、幼儿讨论
.
1、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2、你喜欢帮助别人吗?当别人得到帮助很高兴时,你有什么感觉?
大班社会活动:找“帮助”
目标:
1、体会“帮助”的含义,知道帮助不是一件东西,它是给别人的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行动。
2、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产生乐意去帮助他人的愿望。
准备:
幼儿用图一套、图片4张、小女孩手偶、音乐磁带一盒、幼儿操作材料(桌子、椅子、记号笔、快乐小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引出故事内容。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出示小女孩的手偶)“哦,是位小女孩,小女孩今天来是要向我们小朋友要一样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吧!)“小女孩你想要什么?”
2、原来小女孩想要一个帮助,小朋友们有吗?谁有帮助呢?小女孩的这个帮助是什么东西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找找,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小女孩在寻找“帮助”的时候,都碰到了谁?
他们给小女孩帮助了吗?(教师引导提问如:山羊给小女孩帮助了吗?野牛呢?猴子呢?)
2、他们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学说动物们的对话)
3、最后小女孩找到帮助了吗?谁来告诉我?帮助是什么?
三、体会“帮助”的含义。
1、帮助到底是什么呢?
2、故事里山羊帮助小女孩了吗?是怎样帮助她的?(说说野牛、猴子)
3、(请幼儿欣赏故事片段“这时候……小女孩说我找到帮助了!”)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动物们和小女孩在做什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体会互相帮助)
4、理解帮助的含义:(教师适当提示),山羊陪着小女孩找是帮助,野牛、猴子一起都是帮助,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家紧紧靠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小女孩要的帮助。
5、小女孩终于找到帮助了,她的心里怎么样?那我们也去找找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好吗?
四、1、观察四幅图片,引导幼儿开展讨论。
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吗?我们应该怎么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去看看、讨论讨论)
交流刚才自己和同伴讨论的内容,说说:谁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讨论的时候引导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将这4张图张贴在黑板上)
2、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你帮助了谁?是怎么样帮助他的?你的心里怎么样?他的心里在样?
3、小结: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帮助,也能帮助别人,帮助不一定是要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帮助。
五、活动延伸
1、幼儿动手操作(放音乐)
2011-11-21 17:05:45来源于:亲宝网 我要评论(0)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本文Tag标签: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导读: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活动准备:
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 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 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 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 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 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 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 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 快乐地学习, 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 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 (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 、示范用记录表一张 (附后) 、跷跷板示范图 (同幼儿操作卡, 附后) 、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 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 每组一个篓子 (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 每组都不一样) , 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 (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 方便幼儿改错) , 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1. 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
最近, 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 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 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 谁来了? (跳跳虎来了)
2. 教师引导语:
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 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 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 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 (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 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 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 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
(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 点数硬币个数。
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 教师示范记录 (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 :
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 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 分小组合作探索。 (1) 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 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 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 商量一下, 一个做记录员, 记录操作结果, 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 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 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 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 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 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 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 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 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 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 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 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 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 这个办法真好。
2. 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 比一比, 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 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 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 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 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 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
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 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 请你猜猜看, 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 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 (轻的一头会翘起来, 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 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
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 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 想一想, 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 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并适时追问:
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 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
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 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 集体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 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 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 引出问题 (1)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 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游戏呢?
2. 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 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 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 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 猜猜看, 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 因为5减4等于1, 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 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 真有趣。
4. 引出问题 (2) 。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 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 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 因为5加4等于9, 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 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 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 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看电影】推荐阅读:
幼儿数学大班11-20
大班数学教案新11-14
大班数学教案(买菜)11-16
绘本教案大班数学06-22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09-27
大班数学活动整点教案12-13
大班数学 编译密码06-10
大班数学教育方案09-17
大班数学:数高楼09-22
大班数学: 分一分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