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精选8篇)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1

孙跃坤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第六册《原色与间色》一课,认识原色与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的单纯色彩练习变的有趣味,我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我先出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五颜六色的气球,色彩鲜艳的花束,五彩缤纷的彩布等。在实物的吸引下,我在用丰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学生一听我会变魔术,每个同学的好奇心都被撩拨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演示。我拿出一个布娃娃和三件白色的小衣服后,我说:“今天我想给布娃娃换三件衣服,就用这红、黄、蓝三种颜色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然后拿出一件小衣服先放到红色水里后又放到黄色水里,请同学观察颜色的变化。看后学生都非常兴奋,有的学生甚至拍手叫好,我就趁热打铁又把其它两件小衣服也变成有有颜色的,学生看着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象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彩,使小衣服变的更漂亮了,学生看后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秒盎然的时候,我便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总结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进行色彩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出来的。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应用能力。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了你争我赶、争做“小小魔术师”的良好氛围。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让学生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有“鸟妈妈喂食”、“大鱼和小鱼”、“彩色太阳镜”、“大西瓜”„„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真是千姿百态、新颖别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戴上“魔术师”的帽子。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力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汽车的联想》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我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可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这时我发现有一辆救护车也被堵在当中,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一个学生说道:“重病人还会死去呢?”这时我说:“那你们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让救护车过去?”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救护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多功能型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是有感情的,小学生性格比较单纯,更容易感情投入,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制作了一些背景画面,设计一种情景,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上添画,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画面,在独立完成作业,如讲《鸟是我们的朋友》一课,要求画出各种不同动态的鸟,还要教育学生保护小鸟。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制作了一幅背景的画面,画了一些人和鸟巢。授课前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我说:“这里 原来是小鸟的家,可是被坏人破坏后小鸟飞走了,现在人们和小鸟成为了朋友,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家园,你们能把小鸟请回来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都十分投入地去画小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画完的小鸟剪下来,粘贴在画面下。完成后,画面上的小鸟千姿百态,活泼可爱,有的小鸟站在人的手上,有的小鸟飞进了鸟巢里,伸出翅膀与人们打招呼,画面富有一种生活情趣。我在根据画面讲解构图的有关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都很好。学生经过多次的竞赛添画后,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物体,在观察各种物体时,感受与视觉相结合了,提高形象的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了美术素养。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儿童的好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美术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保持教学活动新颖性,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马可连柯也主张让儿童通过游戏认识事物、丰富知识。游戏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在教学《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中,为帮助学生牢记三原色和三间色,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先发给学生一些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纸剪成的小动物,让学生认准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是什么颜色,再让手中拿着间色小动物的学生找一找哪两位同学手中小动物的颜色是调成自己手中小动物的这种间色的,找准了,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结果同学们在游戏中非常活跃,轻轻松松就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所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在充分动手动脑时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尽量动手动脑,创造出他们满意的作品。我在教学《神气的大公鸡》一课时,将教材的重点定为如何画出大公鸡漂亮的尾巴。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说说大公鸡的尾巴像什么,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再请四个组各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比一比哪个组画的公鸡尾巴最漂亮。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后,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最后,作画前还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画的大公鸡。孩子的好胜心强,又好表现自己,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过不多久,白纸上便出现了一只只神气的大公鸡。特别是公鸡尾巴,每一幅都富有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应巧妙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没兴趣就没有发展而言。

内容摘要:

兴趣就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某种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运用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运用自由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由“苦学”转“乐学”的关键。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也是顺利完成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

没有兴趣就没有发展可言。

关键词:兴趣

直观

好奇心

情景教学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2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近几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其创造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不会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是在课堂之上,而且体现在学生的作业的批语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鼓起学生学好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比如:“只要你细心,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继续啊”;“你看,老师说得没错吧,你做得真好,如果再精致一点的话,你的作品可以参加绘画比赛并有可能获奖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美术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美术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美术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作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美术创作很现实,而且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作品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教师学习。

四、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这样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妙招 篇3

一、巧妙的导入,创设学习兴趣

新课题的引入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美术课的引入方式很多,我在教学中常用音乐式、图片范画展示,提问式、表演式、游戏式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导入法,会使美术课焕发出闪亮的光彩,例如,在教学校本教材“美丽的书签”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首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让他们把书翻到第某某课,然后合上,接着让他们把书打开到刚才那一课看谁翻得快,有的学生手忙脚乱,查目录,找页数,然后再翻,有的干脆直接一页一页翻,很狼狈。这时我大摇大摆的拿出书,轻松打开那一课,并露出一个美丽的书签,学生惊奇的大叫,接着我又展示几个漂亮的纸质卡片书签和树叶书签,并说这些材料到处可见,我们用它做书签既实用又美观。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做“美丽的书签”。这样便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制作活动中来。

二、给学生表现的艺术空间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都爱表现自己,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针对这一点,我充分注意鼓励他们的艺术表现,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正如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我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例如,每节课上我都给学生展现作品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判,从来不给他们太多的限制,否则他们的作品便会千篇一律。所以无论我的学生作品是夸张的还是平淡的,细腻还是粗犷的,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都是学生思维创作的再现,作为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给他们评判,多肯定其创造性的一面,现代课程之父拉夫尔·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的默契,使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学生便会大胆地去想,去创作,那么创作的热情高涨,学生的个性便会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不断更新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激情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会神魂颠倒,为其着迷,就会主动地去拼搏,去探索。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制成动画,或把枯燥的知识用故事形式讲出来。例如,教学《魔幻的颜色》时可以将英、美国家的关于不同颜色象征不同意义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对于调色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圆形色板,然后让学生快速旋转色板。从而观察不同颜色调色的结果。当然对造型、设计、欣赏等课型时,都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大胆作画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学美术课时,我们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多多开展主题性野外写生活动,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捕捉能力。例如教学《傲雪梅花》这一课前,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我把学生带到公园看梅花,让学生感受梅花的坚韧、挺拔的精神气质,并仔细观察梅花的形态。学生在寒冷的冬季看到梅花,无比兴奋,边看边画,形态各异的梅花便在小画家的笔下呈现出来。并且说很敬佩梅花的傲霜冻雪的精神。这岂不是一箭双雕?

五、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多多进行自由创作

学习美术创作光靠每周两节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那些特别想学美术并有一定资质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搞些自由创作,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地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进而就能创作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来。这时教师应适时予以表扬,例如,“你的画真漂亮”,“结构很准确”等等鼓励性话语,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同是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六、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指导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辅导计划,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这就要教师不断熟练掌握教材,精心安排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面,循序渐进训练和引导学生进行作画,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激情,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七、教师的兴趣感染

教师的兴趣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興趣,态度积极热情,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将会由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反之,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了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并且把兴趣变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就更加容易进行美术活动的指导,这样的良性循环肯定会使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4

贵州省松桃县盘信镇民族完小 龙 蓉

[内容摘要] 兴趣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策略,是提高美术素养的主要途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情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更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根本任务。那么,如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自己平时教学的点滴与实践,与大家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培养 农村小学生 美术学习兴趣

目前,我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十几年里,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并不重要,反正也不纳入统考科目,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一到美术课就把它上成语文课、数学课,也就是所谓的“主课”,或者干脆布置作业变成自习课。忽略了对农村孩子的美术熏陶和教育,以至农村孩子的美术修养和城镇孩子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怎么忍心让我们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如城镇的孩子呢?又怎么忍心把他们变成学习语、数的机器呢?作为兼职教师也有责任在教好主课的同时,想办法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术作为一门薄弱学科,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它时,总感觉非常新鲜,心里充满好奇。在这个时候,对教师而言,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学生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要为孩子们认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较好的美术教育。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察、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教材中那些枯燥的文字、图画通过视觉、听觉更直观地传达给孩子们,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教学《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一课时,为了使课堂不枯燥,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服饰文化,我特意找来苗族服装,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其探索其中的奥秘。甚至布置有条件的学生回家后欣赏配在服装上的一些银饰,了解民族服饰的内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最直观、是最让孩子感兴趣的。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采用了播放音乐来设置情境,营造一种逼真的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白色的油画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图案画在白纸上,再用蓝色水彩一下子把画面显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到过海底世界玩吗?”(问题引入)。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待多人发言后,我告诉学生,海底的世界的确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愿意去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吗?(播放海底世界的资料。)通过展出美丽的、有代表性的海生动物:多种小鱼、海星、海草、珊瑚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不但感受到海底的神奇和美丽,而且了解到——海底世界确实是太美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创作欲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有趣画面,小组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海底世界?”有的说:“我画大鲨鱼追小鱼。”有的说:“我画小朋友乘坐海底列车去探险。”有的说:“我画神奇的珊瑚丛。”还有的说:“我画各种各样的海底小动物捉迷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创造,尊重孩子不同寻常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作画形式,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大胆作画。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的采用了单色线描的方法,有的运用了勾线平涂的方法,还有的运用了油彩棒和水彩结合的方法。作品的图案有的简洁粗犷,有的优美细腻;色彩有的明亮、热烈;有的柔和、宁静。很明显,学生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材料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突破。当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交流,欣赏评价互相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及时予以表扬,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针对小学生的特性,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谜语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同时内容必须与导入法很好地结合。

例如,我在讲授《春天在哪里》一课,因为这一课十分贴近生活,所以我决定借助多媒体,将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开始我采用音乐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体会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激发他们寻找春天的色彩的愿望。然后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里交流、畅所欲言,得出春天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们的想象真是千奇百怪,他们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我出示美丽的春天的范画,让学生们观察,发现绚丽多彩的春天,于是就有了表现春天的欲望。学生们纷纷拿起笔进行练习,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多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大多数的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上课,在课中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既不讲解也不做示范画等等。这样就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找不到绘画内容,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同时也会抹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会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到室外欣赏优美的山山水水,让他们仔细观察一草、一木„。必要时让他们带回教室观察,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作画,他们就画得眉毛有眼,找到内容可画。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重视评价,增强学习的愿望

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挖苦和批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幼稚,这时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教师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尽力挖掘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记得一次,有个学生的作品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轰笑:“太阳,还有绿色的?真好笑!”这位学生画的是他家的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瓜果,爸爸妈妈在辛勤的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同学们轰笑的就是天上画了个大大的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在我的鼓励下,他说出了自己的创作构思:“今年天气很热,又很久没有下雨了,菜园里很多蔬菜都晒干了,南瓜也不结果了,爸爸妈妈天天要在红红太阳底下干活,很热,很辛苦。我把火红的太阳变成绿色的,让它发出不热的绿色光芒,这样爸爸妈妈干活时就不会热了,不用天天去浇水了,菜园里的蔬菜和瓜果也不会被晒死了。”这时,哗哗的掌声响起了。孩子的思维太丰富了,孩子的心灵太美好了。作为美术教师,这时哪怕给孩子天真的创作洒上一点点污淖,恐怕以后就难以再轻易抹去了。

评价学生作业,不要千篇一律,只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适当的批阅。如学生画得不好,我会用婉转的语气和他交流,这样画就更美啦„等等。对绘画作业好的学生,要在全班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该学生学习再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并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搭建展示平台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举办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把学生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等显眼的地方。或通过橱窗、墙报展示学生作品。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让孩子们在画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5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从哪方面入手更加行之有效呢?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兴趣第一,我们作为管理者,只要引领广大教师在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同时,努力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自主 兴趣 策略 有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在课程改革工作,我和老师们积极参加十五区“自主学习”群体课题的研究,以课题推进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题引领的进程中,我们立足在语数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强化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反思课题研究历程,通过对课题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认真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十种策略阐述

策略一:通过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在探索中不断被激发。

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设疑、激疑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总结以下设疑导学的方法:⑴根据课题质疑导学。⑵根据课文首尾质疑导学。⑶抓住重点句质疑导学。⑷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导学。⑸根据课外延伸质疑导学等。

数学教学中,⑴出示相关物体设疑导学。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节课之前,教师把一把只有两条腿的破凳子拿进教室,并故意放在显眼之处。学生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对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完后,教师再让学生显显身手,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破凳子修理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⑵联系生活实际,设疑导学。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比例的应用时,给出自己房间和摆放家具的长、宽和比例尺,请学生当设计师,为老师设计房间。⑶竞猜引入激趣。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在大长方体中放入一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中装入一个要研究的不规则物体土豆,将其放入讲台之下,让学生猜老师带来的是哪种物体,它的周长、体积怎样求?当学生看到土豆时先是一愣,仿佛在说:这怎么求呢?学生产生好奇,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动脑筋提出多种求体积的不同方法:有的说利用土豆占水的空间大小求土豆的体积,有的说用橡皮尼包住土豆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还有的说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的小块就能求出土豆的体积„„⑶教师出色“表演”激疑导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老师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教师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策略二: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鲜明、有趣的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的画面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迎刃而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情感;丰富的影像资料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大量的有关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

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好奇心被激发,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数学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语数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

策略三: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元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即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评价自己、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的喜悦,而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课上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身和他人闪光之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学会赞美别人、增进友谊的机会和时空。语文课堂上可以让生生之间进行美读评价、自主板书评价、引进资料评价、小组合作展示评价、作文进行自我和互相进行星级评价等。

数学课上,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让生生自主评价。如**老师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18和3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想采用列举法,有的小组想采用画集合图的方法,有的小组想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有的小组想采用短除法,到底谁的方法好呢?老师没有做判断,而是让学生小组间互评,说说谁的方法好,为什么?通过他们自己比较分析,生生评价,老师发现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老师强调用哪种方法,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实效性更强。

2、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作业。

以往在学生作业本上只有教师的批语,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再次订正后,学生的错误率依然较高。所以,教师在练习课上,不再一言堂,而是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练习的评价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纠错、自我完善。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我们发现这样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这一内容本身不是难点,但学生刚刚接触这两个公式,对于它的运用,总是出现混淆的情况,即使老师多次提醒,有的同学仍然出错,于是,**老师在课堂练习中,有意识让学生先自查,然后在小组内互查,看谁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学生顿时兴趣大增,都非常仔细地检查起来,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求侧面积时,用的是体积公式,而求体积时,用的是侧面积公式”的错误,并圈出来,给同学的作业做一个小小的评价。老师趁热打铁,接着追问:“做关于圆柱的练习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这些平时自己都会出现的小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倾听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让学生巩固了旧知,梳理了知识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此以后学生再做相关题时,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从中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知识建构。

3、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情况的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而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评价中,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听了别人的发言,才能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再差,教师都应给他评价别人的机会,因为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对于正确观点学生予以接受,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进行反驳。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自我。并通过小组间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等多种自主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

再次,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相互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富有活力。

策略四:通过建立语文成长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开始,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档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根据研究年级段语文知识目标的不同要求,同时从培养学生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善学语文出发,精心设计袋内内容,做到内容专题化、设计美观化、数量星级化、评价小组化。教学干部设计好一套方案后,及时召开语文老师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将成长档案内容定为:背古诗我能行、我的成长日记、看优秀书刊我能行、摘记我能行、写作文(日记)我能行。

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档案袋交流展示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份家长对成长档案袋的调查问卷。从家长的反馈看出,100%的家长对学校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对老师们此项工作十分认可,他们认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举效果显著。

策略五: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似真判断。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猜想——验证”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有效方式

**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已知道了“比”、“比的性质”“比例”的概念。从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猜想、归纳、类比、推理的教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于是,谢老师设计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框架:提出猜想——验证——形成共识——知识运用。

在“提出猜想”这一具体环节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比例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个例子,(板书比例式)告诉学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接着让学生猜想:你能猜一猜比例外边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中间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你能猜一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容易猜出“外项”、“内项”两个概念,在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他们再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时,积极性很高,想法很多,有的猜到“比例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前两个猜想教师予以肯定,教师再因势利导追问后一个猜想,进入“验证”环节:这些猜想在比例中是否成立呢?请你们用板书中的比例式验证一下,你得出了这个规律是否每个比例式都具有呢?有没有问题存在呢?小组合作验证。

学会知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联想,验证求真。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深度。

策略六:通过教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有关研究表明,学业成绩好,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小学生,其学习兴趣就高,学习信心也足,而兴趣高、信心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相关。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自觉、积极地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干部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结合校内外的优质课,吸纳优秀教师的经典评价语并打印成册,老师人手一份,作为老师们教学资源。老师们结合课堂具体实情,灵活运用,做到: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感染力强、激发情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七: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领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个美丽的动物乐园。“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时,教师说明:“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一起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助比赛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猜谜语”、“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使学生在适度紧张竞争氛围中增长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增进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贾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朋友找帽子。教师先出示一幅情境图: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做游戏,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都有不同数字。手中都拿着一张卡片,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含苞欲放的鲜花,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帽子被吹跑了。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能正确地算出卡片上的题,就会帮助小朋友找到他们的小帽子,小朋友就会向你说一句感谢的话,花儿就会向你绽放。“想不想看到花儿绽放的美丽瞬间?”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无限地热情,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果然,每一朵花在同学们一次次的正确回答中绽放了。教师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策略八:通过展示专题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进行率先变革的呼声鹊起。课题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

1.读课外书

通过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事先让学生读某一专题方面的书籍,然后组织一次专题班队会活动,如召开长征故事会、成语故事会、名家作品诵读会等。

2.编课本剧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以抛开书本文字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编排、自行制作道具,在课内一展身手。

3.汇编资料

围绕某一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书籍、上网等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如:⑴谈谈你对北京近五十年某一方面历史的了解(可从建筑、饮食、穿着、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⑵你对中国申奥有什么看法?假如让你向奥委会讲解中国申奥的有利条件,你怎样讲?⑶你知道(wto)世界贸易组织吗?加入wto后有什么意义?⑷请以“海啸”为题,写一份专题报告(建议:什么是海啸?形成原因、著名海啸、危害、如何防范等方面撰写)。⑸请以“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份报告„„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命题有些过难,但要相信孩子,即使他们观点不成熟、有欠缺也无妨。通过实践,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4.自编作文集

“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话提醒我们:教育应不断的扶植、巩固并满足这种需要。

“自编作文集”正是根据这种需要,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得意作品,自己设计封面、自定书名,从目录、写序、排版设计、打印、美工、装订等。让学生在“出书”过程中,不仅具有挑战性,更富有自主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这项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寓学于乐”的创新型趣味作业,应该不断地推广应用并延伸发展。

策略九: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正式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扬起思维的风帆,才是教育的使命,只有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才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因此,语文教师课堂上要重视利用想象这把金钥匙,通过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想一想成功后的“我”怎样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仰呢?情到深处,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孩子说可以通过媒体,给老教授写一封信;有的说可以通过网络或创作一首诗;还有的说可以为老人拉一支曲子或读一读这篇文章等等。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后,老师给足学生创作时间,这时,大家有的埋头专心写诗;有的绘声绘色朗读课文;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此时的课堂犹如平静的湖水荡起圈圈涟漪。汇报时,有一组同学采用了媒体这种渠道,其中一个作为记者问:“请问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另一个作为文中的“我”深情地说:“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默默支持他的人,而在我背后支持我的人是一位与我毫不相干的老人。是她,在我放弃练琴的时候,使我重新架起小提琴;是她,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了我希望之光;是她,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辛苦的练琴之日。虽然,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您,我每天清晨里惟一的听众!’” 策略十:通过让学生畅谈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语文课程表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上,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后,同学们体会出老人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一种爱,此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用一两句话谈谈对爱的理解。”片刻沉思后,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有的孩子说“爱如清茶,不细细品味是品不出来的。”有的说“爱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它是人们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对文章的不同感悟,让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此时,大家的情感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发言,使人如沐春风一般,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语文课文不仅是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文之中,才能打动

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感盎然。学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十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几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实践——交流——总结”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在成长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在日渐提高着。

(一)从对学生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为检测学生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状,我们在2005年3月对五、六年级93名学生进行数学、语文两科课程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93份收回93份,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分析: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8.17%,一般的占8.71%,仅有3.12%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32.26%,偶尔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4.52%;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产生过怀疑的学生占3.23%,偶尔产生怀疑的占47.31;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努力思考的学生占55.91%,有时思考有时放弃的占44.09%;作业完成后,会主动预习复习的占32.26%,看看数学报一类的占38.71%;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努力思考的76.34%,不做的仅为2.15%;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复习的学生为69.89%,看一书下的为25.81%;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数学的占61.30%,估计行的占36.56%,肯定不行的仅占1.0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我校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整体来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强;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近8成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钻研解决;7成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还有3-4成学生有阅读与数学相关的报刊兴趣;学生对学好数学不但有兴趣,而且非常有自信心。2.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⑴学科兴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79.57%,一般的占18.28%,仅有2.15%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⑵搜集资料兴趣: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浓厚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6.02%;⑶思考兴趣: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喜欢独立努力思考的占53.76%,愿意思考但不会时放弃的占39.78%,不愿思考的为0%。⑷课上交流兴趣:课上小组交流和汇报时,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为78.49%,听从组长安排的占19.35%,不愿或很少参与的仅占1.08%;课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有54.84%的学生是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扬,34.41%的学生是自制幻灯片,对小组出色的组织者感兴趣的为10.75%。⑸课堂质疑兴趣:对待课堂上能或偶尔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96.78%,对于书本内容或老师的讲解经常产生怀疑的占2.15%,偶尔产生过怀疑的为44.09%,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为53.76%;⑹作业兴趣:作业很有兴趣完成的占77.42%,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占18.28%,没兴趣写不完或不写的为2.15%;作业完成后,主动预习、复习的54.84%,只是看一下占39.78%,不预习的为5.38%;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中45.16%的学生喜欢编课本剧,其次是课外阅读占20.43%,写字词、朗读课文均为11.83%,再次是写摘抄仅为6.45%。⑺阅读兴趣:喜欢并经常课外阅读的学生为52.69%,偶尔阅读的为41.94%,从不阅读的为5.38%。⑻考前复习兴趣: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练习的为74.2%,23.66%的学生看一下,只有2.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⑼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60.22%的学生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语文,36.56%的学生估计行,肯定不行和估计不行的学生为3.23%。结果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学生们整体来说对语文的学习很感兴趣,8成学生愿意主动搜集资料,学生们课上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学生最希望课上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评价,部分学生对自制幻灯片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对质疑兴趣非常浓,而且少数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学生对老师留的作业近8成学生很有兴趣并积极按时完成,在老师常留的作业中近5成学生最喜欢有创意的编课本剧,可见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有5成多学生喜欢并经常进行课外阅读。考试前近7成学生愿意对知识进行整理并做相关练习。9.5成的学生对自己学好语文比较有信心。3.我们对五1班学生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情况进行了研究前后的对比,结果如下: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该班学生对语文数学两科的学习兴趣均有显著提高。

(二)从老师们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数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课前自觉预习、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多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合作解疑,口、眼、耳、脑和双手得到解放,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探索、自主搜集、自主阅读、自主讨论、自主解答、自主概括、自主寻找规律、自主汇报、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高涨了。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也学会了做人,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三)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校每月一次家长代表会,每学期一次全校家长开放日。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无论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语数两科教学非常满意,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我们常听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习,我们放心!总之,老师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

关于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篇6

[性 名:赵 霞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 学 校:甘肃省礼县永兴农业中学 ] 摘 要: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激发 兴趣 正 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美术课也不例外。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堂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老师在中课堂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八年级《触摸美丽》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班级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尤其是一个良好的榜样,他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范例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鼓励审美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关键环节。

三、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材中精选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欣赏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也欣赏出自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以此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异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必须动手画,动手做。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美术是能较快看见学习成果的学科。一节课甚至几分钟,一件美术作品便能产生,学生心中的喜悦自可言表。例如:每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贺卡表示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设计了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工具材料。一上课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图,如:喜欢什么风格的,平面型、双面型还是立体型的?喜欢什么图案,卡通的还是风景的?从个人兴趣出发,目的是做出独特的个性卡片。接着交代注意事项,如:构思立体结构时,切开后起支架作用的形不能设计的太纤细,要使之具有稳固性,切开部分的长度要适合贺卡直立后倾斜的角度。插口的宽度大小要合适,如何把握好轻重等等。整节课学生们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制作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也极具人性化。

四、利用乡土材料和实地写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卡纸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无法开展,于是上美术课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自然对美术课也少了许多的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用作雕塑,但是粘土随处可得,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有风味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砂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砂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这样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几乎完全自由的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五、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网络于一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刺激学生认识事物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艺术鉴赏课中,我们可以使用视频录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如七年级欣赏课《地下方阵》,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单从课本上的图片难以体现它的恢弘与壮美。于是我把这一节课安排到多媒体上课。首先,播放的是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场面壮观,气氛森严,人、车、马的形态简直太丰富了。学生们无不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当看到步兵俑、车马俑、骑兵俑的队列排阵是那么逼真,学生们鼓起掌来。接下去又有各种不同表情、不同姿势不同性格、体态各异的陶俑,令人惊异。不管是色彩、声音、光影都是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全身的快乐细胞,使每一节课生趣盎然。

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篇7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 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的、积极的、执着的探索该事物的奥秘。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 依据教学内容, 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 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 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 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 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 我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 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 都把鸟儿吓跑了, 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 那你打算请哪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 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 创设一定的情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二、巧妙设疑, 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 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 巧妙设置疑问, 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点燃思维的火花, 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 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如上《大花鸡》一课, 教学生画鸡时, 提出让学生“考老师”, 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 只要老师添上几笔, 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 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 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 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 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 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人人投入, 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三、正确评价, 激发兴趣

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孩子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 美丽的想法在画面上表现的不一定完美, 有时, 孩子会画出与教学内容不一样的图画, 如果不进行具体分析、评价, 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影响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例如, 有一次教孩子们画《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主要是教小学生画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大部分学生都画得很好, 可王强同学却画了许多飞机、坦克、蛋糕、饼干等一些玩具和食品, 我气愤地说:“谁叫你画这些东西呢?”没想到他却说:“我想把好玩的玩具, 好吃的东西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孩子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呀, 为什么我要盲目指责, 不好好听听他们的讲解呢?于是我就让每位同学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意图, 也特别表扬了王强同学。

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多种活动;兴趣;小学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逐步提高课堂参与活动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

一、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绘画素材

绘画素材的寻找一直都是影响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一是因为学生不知道画什么,由于阅历的影响以及学生绘画技能的欠缺,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动笔。二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美术课,所以,绘画素材就被局限在一些常见的事物上,比如,小狗、小猫、桌子、小汽车等等,而且这些事物呈现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绘画的素材,学会用发现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在兴趣的推动下将这些“美”留住,同时也能确保高质量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衣服》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款式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整体搭配能力等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更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带来的乐趣,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同学的衣服,引导学生自主说一说衣服的基本构成。之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各式各样的衣服款式中找到自己设计的“灵感”,进而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也有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组织学生在想象中找到学习兴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学习中必备的两种能力,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自主想象中找到绘画的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二十年后的学校》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想象力,自主将“二十年后的学校”描绘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学校会是这样的。但是,想象不能太脱离实际,要具有实效性,这样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价值,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才能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在学科结合中找到乐趣

所谓的学科结合是指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而且,对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对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效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术的存在价值。

例如,将美术与数学结合在一起。我们一直说要展现数学教材中的美,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中的美,但效果都不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感受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和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将两门课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各种图形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进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發展。

四、动画片展示中重拾兴趣

动画片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节目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护学生绘画兴趣的有效活动之一。具体的说就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卡通片,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卡通人物,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动画人物形象,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熊大、熊二、光头强、松鼠、大耳朵图图等等,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卡通形象来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学习美术带来的乐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素质教育下,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要锻炼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保护学生的绘画兴趣,继而为学生形成终身美术意识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陈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夸女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