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通用12篇)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生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 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散文诗。作者冰心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 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怀, 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学习这篇课文, 主要是让聋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从而让聋生联想到自己母亲的爱和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教师对学生起组织、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 理解作者的感情, 同时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感, 学会理解母亲, 感恩母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看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 看完以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问题:图片里边的人物可能是什么关系? (妈妈和自己的小孩) 你们觉得图片里的小孩子幸福吗?为什么? (因为有妈妈的关爱, 妈妈教走路, 给小鸟喂食……) 这几张图片体现出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母爱) 。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母爱的。
板书:荷叶 母亲 冰心
(二) 引出本文要掌握的重点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形象? (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让学生找)
板书:荷叶母亲
雨点心中的雨点
红莲女儿 (我)
那这些形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作者要把荷叶比作母亲, 把自己比作红莲? (出示要掌握的三个问题)
(1) 雨点、红莲、荷叶发生了什么事情?
(2)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3) 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分析课文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三) 分析理解课文, 情感深化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雨点、荷叶、红莲的句子。谁上台来找一找?
引导学生找完以后, 串讲一下本文的主要事情。
2.分析第四、五自然段。
(1) 分析第四段。
边读边解释:天气什么样的, 心情怎么样, 白莲怎么样了, 那红莲又怎样呢?这里作者用了红莲和白莲作对比:白莲谢了, 可是红莲生命力却还很旺盛, 亭亭地立着。 (出示红莲“亭亭”的图片)
(2) 分析第五段:
谁仍是不适意?天气怎么样了?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怎么样了? (被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看图片, 你们想一想, 可以为这幅图片想一个名字吗? (雨打红莲) 现在红莲是什么形象呢?
引导:想一想, 如果自己是红莲, 雨点不停地打着自己, 自己变得左右欹斜, 那你会有什么感受?无助, 弱小)
3.学习第六、第七自然段。
(1)
正在红莲很无助的时候, 发生了什么?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全文。
(2) 六、七自然段的精讲句子。
一起读一遍, 边读边在脑海中呈现这是什么画面。
出示图片, 你可以为这个画面概括一个名字吗? (荷叶护莲、荷叶爱莲、荷叶帮助莲、荷叶盖莲)
(3) 分析荷叶的勇敢慈怜。
找一找, 作者在文中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描写荷叶? (勇敢慈怜) 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这个画面, 怎么来解释呢?
“雨点不住地打着”, “打”字, 我们常常说是下雨, 是不是?这里用打着, 说的是雨很大。
荷叶有没有怕? (没有) 很大的雨打在了荷叶上, 变成了什么? (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就是荷叶的勇敢。
荷叶很像一个母亲, 当自己的小孩受到欺负, 无助时, 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的小孩。说明什么? (荷叶很爱红莲)
4.讲解作者心情变化以及和红莲的关系。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找一找。 (串讲:烦闷不适意心中的不宁散尽了感动了)
作者的心情是随着什么变化的? (随着天气和莲花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写道“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被什么感动了?作者被感动后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在文中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1) 最后一段。
提问:“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什么意思?
引导: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除了你”说的是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
(2) 想一想: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 把自己比作红莲, 母亲就像荷叶一样在自己很无助的时候保护着自己, 有没有感谢母亲?爱不爱自己的母亲?
(3) 联想生活:
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 比如生病, 考试失败的时候, 被欺负的时候, 和同学闹矛盾了, 这些就是心中的小雨点。我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想到自己的亲人, 爸爸妈妈, 想要他们来关怀自己, 保护自己。这都充分地说明了自己很喜欢依赖自己的妈妈。
(四) 小结
“荷叶母亲”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 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 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怀,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感激和赞美之情。
重点分析一下借物抒情的方法, 采用填空的方式。
(五) 拓展
感恩母爱。说一件妈妈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 (引导学生感谢妈妈)
(六) 作业
仿写句子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
师(面带微笑):问问大家,当我们生病时,是谁忙前忙后细心照顾我们?
生:妈妈。
师:当寒流袭来,是谁唠唠叨叨催我们添衣?
生:妈妈。
师:突然一场风雨袭来,放学时的校门口,拥挤的人流中,焦急等待你的出现的又是谁的身影?
生:妈妈。
师:生活中,总会有些小磕磕绊绊,甚至风风雨雨,但有一个人永远会和我们一起面对,那是母亲。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学生静静地倾听。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诗。(板书课题(《荷叶母亲》)(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打出课题)
师:同学们,将你们知道的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让我们资源共享。(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学生讨论)
生1:它是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善于观察和思考,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综合你们的点子,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读,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能读准字音,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读技巧自由朗读,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检查,投影重点字词)
姊妹zǐ mèi 菡萏hàndàn 攲斜qī xié
荫蔽yīn bì 徘徊páihuái 并蒂bìng dì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出来了,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师:你从课文哪些文字得出这一观点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读课文,并注意体会语调,语速及感情的变化,看谁听得最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边听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而且我还注意到同学们及时把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的变化作好批注。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应怎样注意?
生:语调柔和、舒缓,语速不快不慢。
生:要饱含深情。
师:刚才,听了名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都被陶醉在其中,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
生:想!
师:好!下面,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文字单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男生:(配乐)朗读。(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们觉得他读时,好在哪些方面?
生:他不仅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而且很有感情。
师:点评很好,哪位女生敢向他挑战?
女生:(配乐)朗读。(更加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更加热烈,你们觉得她的朗读好在什么地方?
生:她读的时候不但注重节奏的变化,而且我觉得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全与作者的心灵相融,情感更加投入、细腻。(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不但对朗读技巧把握得很好,而且点评也很精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书写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深情的?
(三)仔细品味,深情体验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解决,一会儿,我们在全班进行展示。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解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联?试用一个词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文描写的重点是红莲,为什么还要描写白莲,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看到红莲在绿叶间亭亭开放,不是应该惊喜吗?为何还是“不适意”、“徘徊”?
问题四:作者“不适意”,“徘徊”甚至“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又是什么让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下面来分组进行展示。
小组代表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我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加“是”,或者加“如同”。我根据课文第6-7自然段内容,觉得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板书:荷叶是母亲)
小组代表2:我也觉得这两段文字中的“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这几个词表现出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教师总结: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安全成长着,就像一个稚嫩的孩童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如果没有荷叶的荫庇,红莲会怎样呢?
小组代表3:像白莲一样。白莲在风雨的一夜打击下凋谢了,很悲惨!
小组代表4:我觉得作者是借白莲的悲惨来衬托红莲在荷叶母亲的保护下的幸运。
小组代表5:我认为作者不适意的原因是替红莲担心,怕它会像白莲一样被风雨摧残。
小组代表6:我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文中写道:“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看看课文还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
小组代表7:写和祖父在园里赏莲,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家里生了三姐妹,红莲就是“我”,作者把红莲当做自己,所以不适意,甚至不敢下阶去。(学生纷纷点头)
(板书:红莲是“我”)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深入,理解到位,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呢?
小组代表8:是母亲,文中说:“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小组代表9:我认为是看到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画面。
师:(引导)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答案。作者借景写人,托荷赞母。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进而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美
师: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出示幻灯片《三袋米的故事》)
师:当今物欲横流,母爱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曾发生过如此感人的事情,但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好吗?
生1:母亲是伞,人生路上,替我遮风挡雨,一路伴我前行!
生2:母亲是温暖的摇篮,摇啊摇,把我摇进甜美的梦乡。
生3:母亲是参天的大树,我是茂密的树叶间欢快歌唱的小鸟。
……
师: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今天,同学们都用笔深情记录下了对母亲的爱,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我们回家以后,面对母亲,深情地把我们心中的话对母亲说说好吗?
1、整体感知课文;
2、赏析课文;
3、用比喻 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
4、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在这组课文中,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赞美自然之美。在他们的笔下,(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春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夏的紧张、热烈;还看到了秋天的农家小院、满载而归的小渔船、丰收的欢畅。}是呀,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也能像那些作家一们用心去感受、体 悟大自然的生命与灵性,我们会发现它还带给人一份亲切、澄澈、单纯、深邃;给予我们人生思考与启示。比如:(课件出示){当你看到滴水穿石,你会想到 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当你看到大地能承载万物,你会想到 我们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当你看到 ;你会想到 。}
2、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体展示)荷叶图
问:看到此图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知道著名爱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联想到了什么吗? 预设(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 扬并就让该生说说对冰心的相关知识:哦,你说对了,那老师猜想你也一定对冰心奶奶有了解了。能说说吗)
3、师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问:关于冰心你有了解吗?)
(课件出示)
19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很长时间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很多,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歌颂自然、歌 颂母爱,歌 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冰心的这种致纯致美的爱更加发扬光大,让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初读课文 把文读通读流利 整体感知
3、指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认真听,听后评价读得怎样?你们觉得该以一种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呢?
4、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件出示)
1、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荷叶保护红莲)(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句子
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三、品读课文 体悟作者情感变化
导语:冰心奶奶是只看到荷叶就想起母亲的吗?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走近文本,走进作者。思考:(课件出示)
1、品析第一次
作者是什么样的情形下看到红莲的?(指名读句)体味“繁杂、烦闷”也不知是心烦感觉到天都很讨厌呢还是真的连天公也不作美,乌云密布,阴沉沉的,闹人心烦,令作者如此郁闷。但也并不是真的天意要弄人呀!你看,昨天还是菡萏的红莲,今晨却都已开满了呢!大自然是那么地善解人意,通晓人情哪!此乃真是物着人情呀。作者看到这些情景心情有些好转吗?在这里, 我们似乎听到作者心底的 一声呼唤请听:
母亲啊 !
请顿时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品析第二次看莲(小组读句)
重点体味“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作者想 下阶去吗?想下去干什么呢?作者无法可想,她又无法想像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像意境,明白作者有心相帮助,却没办法可想,由 此更不敢去想红莲的不幸遭遇、悲凉结局)想到这些人生的坎坎坷坷、风风雨,我们似乎又听到了作者心底的一种声音,请听: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而莲呢?你能这首诗中加一句进去吗?是呀,莲此时此刻肯定也正有这样的心愿呢,荷叶妈妈又怎能听不到呢?请看:(让学生们齐读写作者第三次看莲的句子)
3、品析第三次看莲:面对人生的风雨,母亲是什么样的?而那些所谓的暴风雨在母亲的这把大伞下又能怎样呢?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四、小结课堂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不住校,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回家见到妈妈?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前一阵子生病想家了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女儿,你在那边还好吗,工作顺利吗,不用牵挂家里,我和你爸爸这都很好,好好工作,好好爱惜自己,好好注意身体,说出来真不好意思,老师就很不争气地哭了,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想到在母亲的眼里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妈妈爱孩子,所以会骗孩子,给大家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你一定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女士,也有一个爱她的母亲,也正是这种爱,让她一生都低回品味,才有了其一篇篇真挚感人的优秀诗篇。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坐在了母亲旁边。)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 母亲》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3、冰心的纸船和往事(一)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母亲呵!这零碎的,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请同学读,读出感情)
如果可以,我们不需要叠纸船,只要适时的一句问候,妈妈就会开心,就会幸福,妈妈的爱没有理由,无声地付出只为你能更好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传递给我们一位母亲的心声:“别以为只有我怀着他的时候才跟我骨肉相连。当他将下地自由走动的时候,即便远在天边。抽打在他身上的风同样会撕裂我的肉。”母亲是我们一辈子赖以栖身的港湾,如红莲头顶的那张碧绿的荷叶,风雨无阻为我们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地震中逝去母亲的孩子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安然的睡着,没有任何声音将她惊起
仿佛一切如昨日妈妈轻轻晃动伴她入睡
伴她如昔
人们将孩子托起
在遗留的手机里人们发现了写好的信息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感受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用伟大的母爱延续着对孩子生命的继续
无数的人为此刻落泪不止
我们被简短的一句话
而深深地、深深地震撼着 感动着
泪水满眶 心感伤
孩子 你是幸运的
“你既然活下来了,就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温总理的话语是说给你 也是说给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
记住 亲爱的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坚强的活着
当你懂得讲话时
我希望你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冰心
冰心(1900-),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
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散文家、小说家、诗人、
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花瑞:
莲蓬:
烦闷:
菡萏:
亭亭:
适意:
徘徊:
攲斜:
遮拦:
荫蔽:
ruì
liánpéng
心情不畅快。
hàndàn
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舒适。
páihuái
zhē
yīn bì
攻克字词
花开的好预兆。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倾斜,歪斜。
遮挡,阻挡。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qī
1、把握文章大意。
2、理清结构层次。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本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⒈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1、暗示了莲花的象征意义。
2、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3、“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1、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2、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孩子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一、新课导入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虽然今天我们上的是一节语文课,但老师首先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温馨的英语单词:mother.母亲。有人这样给我们解释这个单词,m 代表many 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 代表old 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t代表tear母亲为我留了很多眼泪; h代表 heart 母亲有一颗永远温暖我的心; e 代表eyes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都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 r代表right是说母亲教我做正确的事,做好样的人。
这样一个为我们付出很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母亲 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就请跟我大声读两遍:mother母亲,我爱你!I love you.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冰心的——《荷叶 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三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学生展示】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两缸莲花)→(回忆中的红莲)→ ﹛ 荷叶下的红莲 风雨中的红莲 →母亲
(二)品“荷”(品物中话语 感至爱亲情)
1、可见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展示】 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荷叶慢慢地 雨势并不减退 浓阴的天 雨愈下愈大 倾侧了下来 勇敢慈怜的荷叶 雨肆意地下着)上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 不摇动(白莲已经凋 覆盖下 谢)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环境 红莲 心境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2、作者说“深深的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展示】
生: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赏析】
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三)赏“荷”(养审美情趣 提审美能力)
1、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展示】
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繁密” 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赞“荷”(懂得感恩 学会抒情)
1、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一副上联,大家凭借对课文的理解,齐心协力对出下联? 上联: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勇敢慈怜 下联: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
2、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五、小结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赶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相信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
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留心感受、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
六、作业(选一题)
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今天回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通过描写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
荷叶 = 母亲
爱
冰心
一、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并要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纺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美文当细细品味,我先„„)
1、你了解作者冰心吗?
2、其它的同学有补充的吗?他说过的不要再说。
三、生字词积累
学生汇报自己的积累字词。
四、朗读诗歌
1、听配乐朗读录音
2、把握课文感情基调(深沉地、感动地)自由练习朗读
3、谁能勇敢地为大家配乐朗诵。自我表演朗读,读你最喜欢,你最能读出韵味的某一段某一句。
4、抽男女同学各一(配合)朗读(配乐)以下尽力由学生发言
五、初步感知(感知阁)听了这动情的朗读,欣赏了这动情文字,你想说点什么吗?
1、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2、文章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母亲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
3、母亲很伟大
4、子女对母爱的赞颂
六、大家已经初步理解课文。下面由我们各小组就文章的结构、内容、思想感情、写法等各个角度自主合作研读。如果本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解决彼此提出的问题,可以选一个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如果有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下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文章写莲,先作平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3、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爱推向高潮。
4、作者借助什么具体形象来表达母爱?这种方法叫什么? 借莲叶在雨中掩盖起红莲的动人情景,产生了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情,赞美了无私而伟大的母亲,讴歌了崇高的母爱。
5、作者雨中看红莲,写了几个场景?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的? 一看红莲,初雨时亭亭而立的情景,心绪忧烦。二看红莲,大雨中左右欹斜,更添了几分担心。三看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保护下不动摇,“我”不宁的心绪敬尽了,并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的美好形象刹那定格成永恒,永远留在了诗人的心中。小结:荷叶护持红莲,不求些许回报,母亲养育儿女,不存半点私心,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洁,最美丽的爱吗?天下儿女难道不应唱响感谢母亲的赞歌吗?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呢?你能感受到母亲对你的荫蔽了吗?在这里,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呢?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课后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美文,去深切地体会这人间至真至美的情感吧!小结:
上课时,真没想到学生竟然大多数都能参与到其中,虽然不像安呈平老师和袁永波老师那样在课堂上做到轻松自如,但对我来说,却是接受新的理念以来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课后的研讨与反思中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课文未读到位
我是用中午的第四节课,由于担心拖堂,会造成学生的急躁不安,影响课堂效果,于是把学生读书的时间缩短了。这一做法,我觉得违背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应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悟,这不仅把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我在《再悟语文教学的基本要素》中也提到:每个教师只有理解保证学生“多读”、“多自读”的深远意义,才能改革教学,还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却在上课时,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所以,在读课文这个环节上,做得不够到位。
其二,课堂上有被遗忘的角落
在这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可还有几个学生被课堂“抛弃”,我平时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到现在也是没有很理想的结果,总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离队”。很多课堂都有这种现象,也包括一些公开课,老师总是忽略那些不愿参与学习的学生的存在,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老师平时就应该让全班学生参与,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的存在。这一堂课我也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深感遗憾。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按照“初读感知——探究质疑——抒写感恩”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体会浓深的母子深情。
新课导入部分我采用ppt多媒体课件创造范围,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文本,为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搭建了很好的桥梁。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部分注重了朗读的运用,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为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奠定了基础。研读文本、质疑探究部分,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于学生由于能力的差异,我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这样让学生既学到了方法,更提高了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我选择了与文本一致的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形成性练习部分,我既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通过小片段的练习,锻炼了学生赏析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引导和熏陶。
我觉得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在于:
1、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比较到位,教学设想符合文本要求和学生实际。
2、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一学生为主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主体都是学生,注重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念。
3、注重学生的朗读,朗读的方法及技巧都做了要求及指点,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及自由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4、多媒体的使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5、让学生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体会诗歌中的浓浓母子深情。
天空,乌云密布,偌大的城市被一层层薄雾笼罩着,令人喘不过气来。只有那树叶上的水珠泛着光。
试卷,发下来了,满满的红圈圈和叉叉令我有点惊恐。我不敢看成绩,终于下定决心瞄了一眼,不及格!“不及格”这个词语如沉重的石头,重重地砸在我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心底如海啸般席卷而过,苦闷、沮丧,如一波波的巨浪,将我重重包围。我不甘心,再看了一下名字,就是我的试卷!希望再一次被击倒!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滴重重地拍打在我的肩膀上,我却感觉不到痛,心,早已麻木。手中的试卷已经被我揉得不成样子,又经过雨水的拍打,更显得狼狈不堪。
回到家,我浑身湿漉漉的,母亲见了皱着眉头,只是叫我去洗个澡,把衣服换下,接着把我手中的试卷给抽走了。我目光呆滞地看着母亲,想说些什么,终究低下头沉默。
洗完澡,回到房间,只看到桌子上那惹人注目的试卷,满满的红圈圈,上面好像还有铅笔的字迹!我拿起来仔细一看,只见试卷上写着一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挫折没什么可怕,谁没有经历挫折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短短的一句话,深深地印烙在我的心头,心中仿佛有暖流淌过,甜甜的。
泪珠不知从什么时候滑过脸颊,继而滴落到试卷上。我一翻,原来母亲已经把试卷上的错题重新给我捊了一遍,原因也写出来了。我看着试卷上工整的笔迹,它们仿若是春天里温润的细雨,一点点温暖了我的希望,让我重新拥有了力量!
如今,我依然保留着那张试卷。因为它,我明白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因为它,我始终保持着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念!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冰心的一句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叶母亲》说课稿(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说课稿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荷叶母亲》说课稿2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文本情感打下基础。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不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通过点评培养了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文情感。(《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法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主体阅读体会,达成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质疑并初步解决疑难,最后的成果汇报和教师适时的点拨达成对文本主旨的升华——走进文本的感悟为走出文本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学生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渲染气氛,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掉眼泪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后,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文章。
1、给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释义。
2、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
3、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一):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
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建议采用句式:在(环境)时,看到了的红莲,我感到(心情)。(二)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目的是教会学生选择佳句,并学会赏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五)、主题升华
出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玉蓉照片,让学生认识,并讲述其事迹,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六)、齐读最后一段,下课。
《荷叶母亲》说课稿3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说课稿4案例说明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案例描述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出示画面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句来自哪本著作?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师:请欣赏老师拍的荷叶图,去年我去厦门旅游时在南普陀寺院前拍的,请问:“寺院前种为何种荷花?以歌颂母爱的圣洁为题有何用意?”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案例反思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说课稿5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dì)瑞(ruī)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荷花。
欹斜:倾斜,歪斜。
并蒂: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写看红莲。心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心情:不适意,徘徊。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3、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4、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五、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六、巩固性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七、教师反思
《荷叶母亲》说课稿6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4)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
(三)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2)联系生活,体味亲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体验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范读,自由读,感知文章,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完成达标练习(一)。
2、配乐读体会情感。
(五)、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1.佳句赏析
A、在“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环境
红莲
心境
板书设计荷叶母亲
送莲(眼前)
赏莲(回忆)
雨打红莲(眼前)
荷叶护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
《荷叶母亲》说课稿7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发情感: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五)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六)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爱
红莲——我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
《荷叶母亲》说课稿8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细致深入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读磁带等。
2、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分成八个小组
教学设计
1、主持人出题,每组派代表展示作者简介,重点字的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学生展示:
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字词:并蒂瑞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
荫蔽:遮蔽。
2、其他学生回答主持人出的口答题(上节课的内容和本节课的词语解释)
3、主持人总结活动。
4、教师小结课前展示环节:看来同学们回去都做好了预习,表现的很好,希望能够再接再厉。
5、导入新课: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这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白霜”,“腰身倦的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
母爱是线,编织着我们的梦想;
母爱如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母爱似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然而,冰心笔下的《荷叶母亲》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6、出示目标。
二、小组研讨(10——15分钟)——深入感知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意识。
1、播放录音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速度,字音和感情。
2、教师指名朗读,学生练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研讨下列问题: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主要写什么情景?文中写到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样子各怎样?请找出变化过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境
(2)、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说一说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并深入研讨这句话,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
a。“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b。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这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d、看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圈点,标记,教师巡视。
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师适当点评。导入下一步。
a)文章的题目叫“荷叶母亲”那么荷叶和母亲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的联系?
学生畅所欲言,师小结: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b)荷叶护红莲不求些许回报,母亲养育子女不存半点私心,这就是人间最纯洁最美丽的真爱。那么,我们的母亲又是怎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呢?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师简单评价。
c)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唱响对母亲的赞歌呢?我们又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选项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A吟一吟:如果你爱好吟诗,可以吟诵与本文内容、情感相关的诗歌。
B唱一唱:如果你热衷歌唱,可以唱一首与文章情感类似的歌曲
C写一写:如果你擅长写作,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的句式,表达对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是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收烈日无情的炙烤
学生完成,教师适当点拨,评价。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表现了温馨感人的母亲。
4、检测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该次。
(hàndàn)(qī)斜
(2)、填空:
《荷叶母亲》借——赞美——,运用了————————的写法,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之情
1、总结:让我们感受父爱,承载母爱幸福地成长。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
2、作业:
(1)、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继续搜集表达母爱的诗文,回来给大家朗诵。
(3)、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吟诵其中表达母爱的诗篇。
(4)、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节的空缺内容使之雨一、三两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烦闷
雨打红莲不适意
荷叶遮蔽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象征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借景抒情
【《荷叶母亲》教案】推荐阅读:
冰心荷叶母亲课文11-07
冰心荷叶母亲阅读答案12-06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说课稿07-27
《荷叶圆圆》教案设计12-14
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教案09-10
荷叶圆圆教案教学设计12-05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范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