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诊转院制度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诊转院制度(精选6篇)

转诊转院制度 篇1

转诊转院管理制度

为了给病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转诊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转诊转院:

1、由于我院当前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不能确诊或治疗受限的病人;

2、不属于我院诊疗范围的病人;

3、病人及家属要求转诊转院者。

二、符合转诊转院的病例原则上转入上级协作医院或区县内三级医院。

三、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度,确定需转诊转院的门诊、住院病例,需科主任同意,主管医师填写《双向转诊单》申请到医务科审核。急诊转院需电话报告院值班备案,过后补办《双向转诊单》申请。

四、主管医生应正确评估病人在转送途中的风险,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载转出情况,患者转出前应及时完成各项医疗文书的书写。转出时主管医生应向随车医护人员交代病情及我院诊治情况。

五、转院前主管医生应做好与病人或家属的病情沟通及说明转院途中的风险,病人或其家属在《泸县中医医院患者转送告知书》签字。

/ 3

六、因各种原因,病人或家属提出自动转院的,主管医生应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载,并由病人或家属在《泸县中医医院自动出院或转院告知书》签字。

七、病人及家属要求转诊转院的,将影响医疗费用的报销或享受相关政策、补助的,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并由患方书写情况说明,一式三份,科室及医务科、医保办留档。

八、病人转送:首先征求病人及其家属意见,原则上由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接诊;如病情需要紧急转送,可申请本院急诊科护送,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殊病人,如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等由专科医生随车。

九、转院病人应办好结账、医保转诊转院等相关手续,医务人员应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十、确诊或高度疑似传染病的病人按相关规定转指定医院治疗,精神病人应转精神病科(院)治疗。

十一、转市外上级医院,暂不填写《双向转诊单》。

十二、在医院现有条件许可下能正常诊治的病人,非本人或家属要求自动转院的,不得随意转诊转院。医生私自转诊转院病员未经科主任、医务科、主管业务院长批准者处理如下:

1、发现第一次罚款500元,科室负责人罚款100元。

2、发现第二次罚款1000元在编人员到医务科待岗学习2个月,非编制人员直接解聘,科室负责人罚款200元。

3、发现第三次者解除与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科室负责人罚款1000元。

若介绍病人到县内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或市内三级以下医院就诊者同上处理。

/ 3

**医院

2018.10.09

转诊转院制度 篇2

关键词:医疗保险,转院就诊,审批

为了规范参保者的转院就诊行为,堵塞转院就诊方面的制度漏洞,制止通过虚假转院就诊套取医保资金,延安市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 《延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院就诊管理办法》 (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随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就医就诊制度都规定转院就诊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转院就诊制度执行。转院就诊制度对于维护参保者的就医就诊权利,规范转院就诊相关者的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延安市社会医疗保险转院就诊制度基本规定

1. 1转院就诊的条件

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向外地转院就诊必须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限于本市医疗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危重疑难病症; 2经本市三级医院多次检查,专家会诊仍未确诊的疑难病症; 3接诊医院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必须高于本市水平。

1. 2转院就诊的审批程序

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需向外地转院就诊治疗的参保患者,由本市就诊的三级医院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填写 《延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转院就诊申请表》,经主治科室主任、 主管院长审查同意,院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登记,患者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转往省外医院必须有省上定点医院转院证明或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审批手续。从审批之日到就医一般不得超过七天,超过者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住院时间超过一个月者,要告知医保经办机构。

1. 3转院就诊的报销规定

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转往省内医院就诊就医的参保人员,个人先自付医疗费用总额的10% 后,再按市内三级医院住院结算标准予以结算; 转往省外就诊、就医的,个人先自付医疗费用总额的15% 后,再按市内三级医院住院结算标准予以结算。

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向外地转诊转院的医疗费用,先由参保人员或其所在单位垫付,出院后凭外地转院就诊审批表、出院疾病诊断书、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等资料,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报销。以上资料未提供者或提供不全者,医保经办机构不予报销其医疗费用。

2延安市社会医疗保险转院就诊制度存在问题

2. 1转院就诊制度的设计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延安市转院就诊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患者就近医疗,不要小病大治,从而节省医疗资源。但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与制度制定的初衷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市内三级医院既是医疗救治主体,又是转院审批主体。市内三级医院为了自身利益,有的在审批患者转院申请时就是不同意患者的转院就诊申请,这时患者除非自费医疗费用,否则不能转往异地治疗。不管市内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治疗水平如何,患者只能选择在市内就医治疗, 同样不管市内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多差,也不管市内医院的收费有多高,重复检查有多严重,市内的患者都跑不了。市内医院为了证明它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具有诊治各种疾病的能力,不断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患者的医疗检查越来越多,检查费用越来越高,患者得到的服务越来越差、患者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医院没有提高服务、降低收费的压力,参保患者没有选择就医和监督医院的权利。

2. 2转院就诊的审批流程设计不合理

转院就诊的审批流程太复杂、环节多、效率低,不利于参保患者就医权利的保护。转院就诊要经过主治医师、主治科室主任、医院的主管院长、医院的医保经办机构、患者的单位和延安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6个环节的审查、审核和审批。设置这些审核、审批环节的目的是加强对转院就诊的监督检查,避免患者与个别审核、审批环节人员相互勾结, 随意转院就诊。但监督人员多并不等于监督效果好,表面上由6个监督人员对这一行为进行监督,实际上这些监督人员只是履行签字程序,并不真正履行监督职责。如果真的转院就诊出现问题,到时候6个监督人员谁都不承担责任,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法不责众。

患者在申请转院就诊时首先通过主治医师的签字审核, 然后逐级签字审核,前面层级没有签字审核时,后面层级的审核人员是不予审核的。患者为了拿到转院就诊审批表,需要不断地找相关人员签字。在签字过程中往往是今天主管院长在办公室,但主治科室主任找不到人,科室主任没签字同意之前,主管院长是不会给患者签字的; 明天好不容易主治科室主任找到了,但主管院长又不在。等患者把全部签字手续办齐,至少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而且要跑很多腿,不仅办事的效率低,而且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转院就诊制度审批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医生比患者更清楚患者的情况是否需要转院就诊,所以赋予医生和医院的审核、审批权力。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限制不合理的转院就诊行为,但不合理的转院就诊行为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它不会导致医保资金的损失浪费,相反它会加强患者对医院的监督,促使医院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收费水平,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患者就医。所以设置6个环节的审核、审批并没有必要,它只会增加患者的负担,降低转院就诊工作的效率。

2. 3转院就诊制度的权责设计不对等

管理办法没有涉及审核、审批人员的追责条款和患者监督、申诉的权利保护条款,这就导致审核、审批人员只有权力没有相应的责任,而患者只有被迫接受的责任却没有相应的权利。对于审核、审批人员来说失去了患者监督和追责的约束,就会滥用手中的权力,滋生寻租、腐败、傲慢等不良行为; 对于患者来说失去了监督、申诉的权利就无法保障自己应享有的转院就诊权利。

现实生活中审核、审批者把给予患者转院就诊的权利看成是一种照顾和恩赐。在他们看来患者享有的转院就诊权利是他们赐予的,他们同意患者转院就诊就是对患者的照顾, 再加上他们本身工作就忙,对患者转院就诊审核、审批是他们的额外付出,他们没有责任和义务抛开自己的本职工作, 专心进行审核和审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有权有势的患者需要办理转院就诊手续时只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普通患者需要办理转院就诊手续时就要一次次地跑,一次次地求相关的审核、审批人员。

患者的转院就诊权利是通过履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责任而获取的,而不是审核、审批人员照顾和恩赐的。患者履行了按时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责任就应当享有转院就诊的权利,如果患者的转院就诊权利得不到保障,就应当追究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相关审核、审批人员的责任。现实的情况是医保经办机构和相关审核、审批人员把向患者支付转院就诊费用的责任当作权力来行使,而患者把自己应享有报销转院就诊费用的权利看成是医保经办机构和相关审核、审批人员对自己的照顾。

2. 4转院就诊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检查制度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应包含相应的监督检查条款以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离开了监督检查条款的保障,制度就变成锁在桌斗和贴在墙上的废纸。管理办法没有涉及监督检查条款,导致管理办法在执行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比如患者在办理转院就诊手续过程遇到的刁难和不合理要求,患者没有渠道去申诉,这种不合理的行为也得不到及时制止。长此以往,医保经办机构和相关的审核、审批人员的工作行为就会变得很随意,不够规范,导致患者无所适从。

如果管理办法中设计了监督检查条款,就会有专门的主体执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就会发现管理办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提出整改建议,同时也会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从而约束相关人员工作行为的随意性,保护患者的转院就诊权利。

3完善延安市社会医疗保险转院就诊制度的建议

3. 1逐步取消转院就诊审核、审批制度

转院就诊的核心制度是审核、审批制度,转院就诊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其所引起的,取消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可以解决转院就诊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

管理办法规定的转院就诊审核、审批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理论依据不够充分。因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最清楚的,他最清楚他所需要怎样的医疗服务,医院给他提供的是怎样的医疗服务,他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做出的就医选择应该是最佳选择。管理办法的规定认为医生比患者更专业,患者在选择就医医院时比较盲目,医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患者做出更好的就医选择。管理办法的规定暗含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医生和医院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患者做出选择,但事实上医生和医院并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患者做出选择的。医生和医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会尽量阻止患者转出自己所在的医院,管理办法中设计的医生和医院的审核、审批环节变成了阻止患者转院就诊的一道门槛。

另外,取消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可以赋予患者更多的就医选择权,患者通过行使就医选择权给医院增加竞争压力。医院要吸引和留住患者,就要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取消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其实质是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地方医院的医疗垄断供给,实现医院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医院之间的优胜劣汰,更好地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全社会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3. 2适度调整外地转院就诊的报销比例

取消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后,如果本地医院的报销比例与外地大城市医院报销比例完全相同时,患者都想选择外地大医院就诊,毕竟大医院的医疗水平要高于本地医院的医疗水平。事实上对于一些常见病本地医院是完全有能力进行医治,患者没有必要去外地的大医院就医,到外地医院转院就诊容易形成小病大治,既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也会造成外地大医院的难以接纳的医疗负担。如何引导患者在本地就医治疗呢? 就要通过适当降低外地医院的报销比例,增加患者的自费成本。患者在做出就医选择时就会考虑有无必要转往外地大医院就诊,因为毕竟外地大医院的报销比例低,自费成本高。这样既可以充分保障患者的就医选择权, 还可以避免患者小病大治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转院就诊是参保患者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这项权利。取消转院就诊的审核、审批制度正是响应党和国家简政放权号召, 在具体工作中落实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的一项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Z].1998.

转诊转院制度 篇3

(一)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关于印发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就医管理办法的通知》(桂劳社发〔2002〕19号)。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关于做好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诊办理工作的通知》(桂社保局发〔2004〕8号)。

二、办理异地就医手续人员范围

(一)退休后回原籍或随子女长期在异地居住的参保人员。

(二)参保单位驻外办事处的参保人员。

(三)因公出差、学习、探亲、休假,在外时间超过3个月的参保人员。

三、异地就医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报程序(可委托他人代办)

1.参保人员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领取《中区直基本医疗保险在外人员办理异地就诊审批登记表》1份,按规定填写后由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出具证明和意见;

2.在居住地选择3家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其中有1家是基层或社区医疗机构。当地未开展基本医疗保险的须选择公立医院;

3.由所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和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县级以上)确认盖章;

4.送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审核备案,从审核备案确认即日起,参保人员在所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有关规定申请报销;

5.若所选择的任意1家定点医疗机构有变更,需按1—4步骤重新办理申报手续。

(二)单位申报程序

参保单位驻外办事处工作人员、退休后异地居住人员较多的,由参保单位集中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1.按个人申报程序填写完善《中区直基本医疗保险在外人员办理异地就诊审批登记表》;

2.单位填报《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外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年度登记表》并加盖有效公章后,以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的形式报送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

2.每年12月中旬将本单位原已申请异地就医且下一年度仍继续在外的参保人员名单填报送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

3.年度中有人员增减等变动的,须重新填报《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外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年度登记表》。

四、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须知

(一)参保人员在所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可申请报销。

(二)参保人员因公出差、学习,探亲、休假临时(3个月以内、含3个月)在外突发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凭单位证明可申请报销。

(三)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持必备的材料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申请报销(可委托他人代办)。

(四)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报销年度,当年的医疗费用应在当年12月25日前报销完毕。如确属第4季度发生的医疗费用未能及时在当年度报销的,可延期至次年1月15日前报销完毕(结算标准按次年有关规定执行),逾期不予办理。

(五)多次门诊费用可以累计后填写同一份《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报销申报审核表》;住院费用必须每张住院发票填写一份《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报销申报审核表》,需长期连续住院治疗的,每90天计为一次住院(即90天结算一次)。

五、异地医疗费用报销需提供的材料

(一)门诊部分

1.所在单位开具证明(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者除外);

2.发票原件;

3.病历本;

4.门诊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5.参保人员本人医保卡;

6.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二)住院部分

1.所在单位开具证明(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者除外);

2.发票原件及复印件(提交材料时交复印件,通知报销时交原件);

3.病历本;

4.疾病证明书;

5.出院小结;

6.住院费用汇总清单(原件),其中单价≥200元的医用材料需医院注明该材料属于国产或进口;

7.参保人员本人医保卡;

8.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三)门诊慢性病部分

1.发票原件(使用门诊慢性病目录内药品、治疗项目的费用必须单独开具发票);

2.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的慢性病用药处方和专用病历(可提供复印件);

3.门诊慢性病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4.参保人员本人医保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5.经办人身份证(原件)。(注:不能提供有效的门诊慢性病费用发票、费用清单、处方、病历,视为提供材料不齐全,无法按慢性病费用审核结算。)

六、转诊转院

参保人员根据病情需要自行选择本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在本级定点医疗机构间转诊转院不需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到统筹地区外就医,应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一)遵循逐级转诊转院原则,先区内后区外

(二)下列情况不予转诊转院

1.诊断明确且可在本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或已知转院后治疗效果仍不明确的病人;

2.已经区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需继续定期诊治且本级定点医疗机构能诊治的病人;

3.危重病人一般不予转诊转院,应在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仍需转院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4.未经自治区本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同意的不予转自治区以外就医。

(三)转诊转院的审批程序

需转自治区外诊治的病人,持转出医疗机构出具的《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统筹地区外诊治审批表》一式2份和病情摘要1份、所在单位证明1份及本人医保卡,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办理有关手续。

(四)转诊转院医疗费用报销

经批准转诊转院治疗的,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持必备的材料(参照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须知及需提供的材料)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办理报销。

(五)异地就医的转诊转院

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因病情需要到所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医院进一步诊治者,应提供所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摘要和转诊转院意见,并报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审核。未办理审核手续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七、业务办理地址

南宁市民族大道60号劳动大厦3楼。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供稿)

转诊转院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参保人员转诊、转院就医管理,根据《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参保人员在本市范围内转诊、转院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填写《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由病人或家属持《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到病人单位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第三条 由于诊断或治疗原因,病人从经治医院需向本市范围内的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转院的,应转至二级以上专科或三级综合(中医)医院。在上级医院经治病人,病情稳定的,鼓励其转至基层定点医疗机构。

第四条 参保人员须转至外埠医疗机构诊治的,需由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共同指定的本市转诊转院责任医院(见附件)开具证明、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方可转出,并相应地提高转诊转院人员5%的医药费用自负比例。危急患者可在转出后的三日内补办手续。

第五条 由本市转至外埠的,应转至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症),北京阜外医院(心、胸外科),北京友谊医院(肾病)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医疗机构。

第六条 本办法第三、四条规定的转诊、转院病人,由于诊断原因转出的,确诊后应回本市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由于治疗原因转出的,应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后转出。

第七条 转诊、转院视为同一次住院。本市内转诊、转院的,由转出、转入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转至外埠诊治所需的医疗费,一般由参保人员个人垫付,也可由用人单位垫付,出院后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八条 传染病患者转诊、转院的有关控制措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

1、转诊、转院责任医院名单。

2、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

附 1:转诊、转院责任医院名单 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一中心医院、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医院(骨科)、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第四医院(烧伤)、胸科医院、传染病医院、肺科医院(结核病)、长征医院(皮肤病)、滨江医院(肛肠病)、中心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血液病医院、安定医院。附2:

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

津社保医支字12号

医院代码:

编号: 医院名称:(章)

公民身份证号码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单位代码 本次住院同意住院书编号 本次住院年住院次数 本内第次 本次住院医院等级

是否享受医疗救助 是()否()本次住院实际费用

元,其中自费和增负项目金额

元 实际收取起付标准金额

主要病症 经治医师:

****年**月**日

主任医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医院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机构审批意见社会保险经办

(盖章)

****年**月**日 备注:此表由转出医院填写后交参保人员并到指定社保机构办理手续。此表须明确表明:转诊、转院原因及转入医院的名称。

转诊转院制度 篇5

制定具体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手诊,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医疗保险政策。继续提高医疗保险病人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支付比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较完善和成熟的地区, 可试行医疗保险病人必须先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诊, 如病情需要经社区医生确定方可上转到上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第二, 医疗救助政策。参与医疗救助的城镇居民, 包括辖区内的低保人员、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军烈属等, 必须首先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小病”医疗和政府规定的预防保健,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诊方可享受医院的“大病”救助。第三, 研究制订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的其他配套政策。如允许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等等。

2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是吸引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解决双向转诊最根本的方法, 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操作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强化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 采取多种途径, 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是引进合乎要求的全科医学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第三,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促进居民就诊习惯的改变。

3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

国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调整现有资源。按目前我国现状, 则要健全服务网络, 加快向社区转移卫生资源。实现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的一个途径就是允许、鼓励大中型医院以各种方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1 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双向转诊难以实施的根源是利益分配问题。因此, 要实现双向转诊, 必须处理好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现有医疗体制还没有改革之前, 可以尝试由大中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制订监管措施, 确保被托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相关费用, 使医院获得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人员由医院调配管理;固定资产所有权归政府, 交医院无偿使用。医院全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业务的开展。由于医院全面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权, 在公共卫生无偿服务或低收益服务方面还能得到政府补偿, 医院就能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也就不成问题了。

3.2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协议合作方式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医院派医务人员进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提高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吸引社区居民前来就诊。社区首诊后如须向上转诊的病人转到协议医院, 可享受预约就诊、免挂号、免排队检验、优先安排住院等优惠;社区机构无法安排的检验、治疗项目交由协议医院实施。医院已确诊慢性病的治疗、术后康复病人转回协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治疗。根据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的服务量, 将政府拨给社区的费用按比例支付给医院, 同时医院还可获得相对稳定的病人来源, 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上述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并通过医院的品牌迅速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促进居民到社区首诊;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 促进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了医院的参与, 双向转诊就得以顺利实施。但是, 尽管可以通过政府监管进行约束, 保证医院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但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 医院趋利的冲动难以根本抑除, 在医院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时, 能否突破社区卫生服务的减少病患的目的与医院希望更多病人的根本冲突。此外, 也可能因为医院的参与, 使得一定区域产生社区卫生服务的垄断, 在此情况下, 如何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在上述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之前, 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只能作为过渡时期,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完善时期的权宜之计。因此, 要最终实现双向转诊制度, 还有赖于医疗体制的根本改革, 例如建立医院的费用控制机制, 如控制住院床日或采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 方法来控制费用, 迫使医院及时将病人向社区转诊。

摘要:本文给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具体包括:政策指引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手诊,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和知晓度,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实行新型合作关系等。

关键词: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情况

参考文献

[1]刘雅芳.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国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 2007, 5.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 2002, 11, 23.

[3]赵李.医科研究对医患关系问题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07, 5.

转科转院制度 篇6

医院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留观管理制度 1.入院制度

1.1 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卡或新农合证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急、危重病人优先收治,无床时护士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1.2 对于需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等特殊治疗的,应明确地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收住的理由、预期效果及费用,取得理解与同意,患者运送途中要保障安全。

1.3 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

1.4 凡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应于当日入科,对未发生费用的患者予以“取消入院”;对已发生费用的患者按出院办理。

1.5 危重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

1.6 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准备好住院病历,并于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2.出院制度

2.1 病人出院应由经治医师下达出院医嘱,经本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方可办理出院手续。病区护理人员应依结帐单发给出院带药、出院证明,并清点收回患者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物品。2.2 医师、护士应根据病情为出院患者给予必要的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服务。负责治疗患者的医师应进行出院随访,并预约首次随访时间。

2.3 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批示后方可执行。

2.4 出院前,办公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认真核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

2.5 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共同做工作。

2.6 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

3.转科制度

3.1 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由转出科室医师下达转科医嘱,书写转科记录,办公护士按规定整理病历,注销各种治疗、护理、一览表卡、床头卡。

3.2 转科病人,必须在完成转科手续后,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后,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历材料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与转入科室

医师或护士交接,确认无误后签字。

3.3 转出、转入科室医师应与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3.4 转出科室负责完成患者转出前的所有医疗记录并由上级医师审核修改签名。如没有及时完成,转入科室有权拒绝转入(危重患者除外)3.5 患者转入后,主管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计划,重开医嘱,并在班内完成接收记录。4.转院制度

4.1 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4.2 主管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转院的原因,并告知转院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患者及家属必须签字同意,方可转院。

4.3 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转入医院同意,病情允许者,方可转院,并按出院办理手续。

4.4 病人转院时,可带病历摘要,如因治疗需要可按规定复印相关客观资料。4.5 病情较重的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并带急救药品器材,途中有危险者不得转院。

5.留观制度

5.1 由于各种原因不需或不能立即住院,但病情尚须观察的患者和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一般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 有下列情况可选择急诊留观: 5.2.1 暂不能确诊,病情又不允许返回者;5.2.2 诊断明确短期内可治愈;5.2.3 符合住院条件但病区无床者;5.2.4 其他需要留观者。

5.3 留观患者一律由医生建立留观病历。

5.4 医生要严密观察留观患者病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5.5 护士应随时主动巡视患者,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5.6 医生、护士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留观患者交接班工作,并写出书面记录。5.7 留观室由急诊科直接管理,其他科室的留观患者由急诊科值班医师负责观察,但有病情变化时留观科室医师应及时会诊。

5.8 患者留观结束时应有医师医嘱,患者离院或入住相关科室。

5.9 留观室工作人员执行留观室各项工作制度,留观患者需要遵守留观室管理制度。

5.10 急性传染病及精神病患者不属于留观范畴。医院急诊患者入院制度

1.对急诊或有紧急需求的患者,优先诊治,优先入院。

2.所有患者入院前需要交纳预交款,对病情不稳定需要抢救的患者,必须先进行抢救措施,再请示总值班同意后可先予入院,后补办缴费手续。无床时应加床收治,不得拒绝和推诿,入院后迅速补办手续。

3.收入院通知单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 3.1 住院的理由 3.2 治疗计划 3.3 治疗的预期结果 3.4 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

3.5 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

4.对“三无(无家属、无姓名、无钱)”的病人,先诊治救人,再由急诊当班医护人员通知院总值班和后勤保卫科人员,协助处理等找病人家属等事项,参照医院关于“三无”病人救治的规定。

5.传染病人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专科收治。6.危重患者、重点病种设立绿色通道,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患者电话通知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参照医院相关制度执行。

7.医护人员必须态度和蔼,用语文明,耐心接待病人、家属的咨询、问讯,指导医院路线、方向。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

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2.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危、急患者和大批伤员时直接沟通,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3.我院负责接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回的病情稳定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如遇急危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急救电话或将患者转入我院相关科室,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诿患者,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转诊预约专线电话120或医院总值班电话。

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科室主任或上级医师认定确需要转出的患者,需与上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做好联系,保证患者在转出过程中的安全。

5.转诊程序

5.1 转入患者 接转诊患者后,科室进行转诊登记 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 需住院者优先安排。5.2 转出患者

根据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科室主任汇报医务科或分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 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 联系好上级医院 医护人员护送患者转院 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 做好病情交接工作。

符合下转条件者 在征得科室主任、患者及家属同意后 由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 联系好下级医院 由患者家属附带相关诊疗资料 将患者转送至下级医院。

6.双向转诊需具备的条件

6.1 转上级医院条件(除急诊抢救外)6.1.1 由于我院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6.1.2 多次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6.1.3 疾病诊治超出我院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6.2 转下级医院

6.2.1 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6.2.2 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6.2.3 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6.2.4 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7.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8.定期与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的上下级医院进行沟通,加强联系,改进转诊协调配合能力。9.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双向转诊衔接工作。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转诊登记。医务科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纳入月考核。

医院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1.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与流程 1.1 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1.1 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科室做好准备,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注意要点,以便手术室及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

1.1.2 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抢救及手术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

1.1.3 转出前,急诊科值班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并收集好结果,并按要求完善护理记录。

1.1.4 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派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1.1.5 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好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由医生或急诊科护士简单口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1.1.6 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病人伤情复杂需多科室会诊抢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

1.2 急诊与手术室转接流程: 紧急手术患着 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 简单介绍病情 同时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 完善术前准备和护理记录 选派医生或护士护送患者入手术室 严格交接并记录 进行手术。2.急诊科与ICU转接制度与流程 2.1 急诊与ICU转接制度

2.1.1 急诊病人进入急诊科时要根据病人病情及时遵医嘱给氧、建立静脉通道,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急诊医生告知病情及转送风险,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2.1.2 急诊护士接到病人入住ICU的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ICU护士作好迎接新病人的准备,并告知需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

2.1.3 ICU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简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准备好床单位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

2.1.4 急诊科护士应与医生一起护送病人进入ICU,并主动协助ICU护士安置好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2.1.5 病人进入ICU时,ICU需两人同时接待病人。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应一人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待时,应先接呼吸机,后接心电监护仪。

2.1.6 ICU护士应认真听取急诊护士的所交内容,并认真接、查各项内容,并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双签名,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ICU护士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积极抢救病人。

2.2 急诊与ICU转接流程: 转入ICU患者 告知病情及转运风险 电话通知ICU 简单介绍病情,同时ICU做好抢救准备 急诊护士或医生护送病人进入ICU 严格交接并记录 患者入住ICU 3.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3.1 急诊与病房转接制度

3.1.1 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转运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

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入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科护士应给予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

3.1.2 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作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1.3 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作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3.1.4 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3.1.5 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双方签字,急诊科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

3.2 急诊科与病房转接流程: 转入病房患者 交待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 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及住院科室 简单介绍病情一相关病房做好准备工作 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入病房 严格交接并记录 患者入病房。

医院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对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患者的转接时,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需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填写病人交接记录。

1.手术室与病房(ICU)手术患者身份识别、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1.1 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诊断,与手术室接诊人员及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前准备、手术部位标识、药物情况等,交接无误并签名后,方可带患者进入手术室。

1.2 手术后患者回病房时,麻醉医师与病区护士或ICU护士做好患者的交接。交接内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

号、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置入管道、皮肤情况、物品等,交接无误签名,方可离开。

1.3 交接流程: 术前:病房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佩戴的“腕带”?手术室麻醉师到病房?病房护士、麻醉师、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手术前准备、手术部位标识?交接带入手术室相关资料、物品?查对无误、双方签名确认?带患者入手术室。

术后:麻醉医师护送患者回病房?麻醉医师与病房护士交接?双方核对患者身份?交接患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置入管道、皮肤情况、物品等,交接无误并签名确认,方可离开。

2.急诊患者与病房之间患者身份识别、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2.1 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急诊科医务人员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2.2 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做好接收入院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元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状况,主动迎接转入患者。

2.3 急诊科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详细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病历资料等内容。

2.4 急诊科医务人员携带病历资料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负责患者途中安全,不间断治疗及抢救。

2.5 急诊科医务人员与转入科室医务人员交接。交接患者门诊资料及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以及皮肤情况等。查对无误后,双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确认,方可离开。

2.6 交接流程: 急诊科与相关科室电话联系?详细登记患者信息?接收科室立即准备好病床和抢救物品、药品?急诊科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转入科室?交接医务人员共同查对患者身份信息、病历资料以及病情、皮肤和治疗?查对无误后,双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确认。

3.病房与ICU患者身份识别、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3.1 ICU医师会诊,确认患者需入住ICU治疗,会诊医师立即电话通知ICU护士做好迎接新患者的准备,并告知新入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

3.2 ICU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好床位单元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及吸痰用物、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相关急救设备)。

3.3 病房护士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详细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病历资料等。3.4 病房医师、护士(或特殊需ICU医务人员下科室),一起护送患者入ICU,并主动协助ICU护士安置好患者。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病情及相关资料,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作的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皮肤情况。查对无误双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确认。

3.5 患者进入ICU时,ICU需两位以上医护人员同时接收病人。患者如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应一人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诊时,应先接呼吸机后接心电监护仪。

3.6 交接流程: 会诊医师与ICU联系?病房护士详细登记患者信息?ICU立即准备好病床和抢救物品、药品?病房医生、护士共同携带病历资料护送患者到ICU?交接医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病历资料以及病情、皮肤和治疗情况等,查对无误后,双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名确认?ICU医务人员积极抢救病人。

4.产房与病房之间产妇身份识别、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4.1 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孕妇入院时带上标有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的“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2 孕妇由医生和病房护士负责送至产房并与助产士进行交接。4.3 产妇分娩后在观察室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2小时后,无异常后再转回病房。

4.4 婴儿出生后立即填写婴儿身份识别“腕带”(内容包括: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体重、出生日期、时间),双人核对无误方可戴于婴儿手腕上。

4.5 观察产妇2小时后无异常,由助产士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床号、姓名,查对产妇“腕带”信息、交接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会阴伤口及皮肤等情况。4.6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签字确认。4.7 交接流程: 病房护士送孕妇至产房?病房护士与产房护士核对患者“腕带”及病历信息,无误后接入产房?产妇分娩后观察2小时?助产士将产妇、病历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产妇情况、治疗及病历等,共同核对产妇“腕带”?查对无误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签字确认。

5.病房与病房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

5.1 诊断明确不属于本科范围的患者,经本科主管医师与转入科室医师联系会诊同意并安排好床位后方可转科。

5.2 病房建立《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详细记录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

5.3 转出科室护士根据转科医嘱核对患者信息并办理转科手续,携带病历资料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病房,与转入科室医生或护士交接,共同查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双方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确认。

5.4 交接流程: 主管医师与转入科室医师联系会诊同意转科并安排床位?下达转科医嘱?护士核对转科患者信息?办理转科手续?医护人员携带病历等资料,护送病人到转入科室病房?与转入科室医务人员共同交接?双方查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确认。

重症医学科转入制度

1.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重症医学科的收治对象必须有所选择。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各种危重症,经重症医学科治疗有望改善其预后的病人,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2.转入程序:对需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危重病人,由所在科室提出会诊要求,重症医学科医师会诊,对符合收治指征者安排转入重症医学科。有争议的特殊情况报请有关领导决定。

3.对转入的病人应书写好详细转科记录后再转送,转入时原病房床位医师、护士应负责将病人护送至重症医学科,并向重症医学科值班医师床头交班;患者病情危重时,原病房医师应马上通知重症医学科准备好急救设备物品,原病房医师应迅速将患者送人重症医学科。

4.急救120转入的患者应提前通知重症医学科以便做好急救准备。5.重症医学科值班医师接诊后,首先应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完成危重度评估并作必需的应急处理。在简要了解病史、住院经过和转至重症医学科的原因后,开署医嘱,在恰当的时候完成转入记录。对需要急救的病人,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组织急救。

6.病人转入重症医学科后24小时内应由主治医师和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对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出制度

1.总则:患者的转出应遵循病情并由双方科室共同协商决定,且需告知家属并征得家属同意。

2.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应经重症医学科上级医师查房决定是否转出,并与接收科室负责医师共同商定后方可转出。

3.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的原因基本去除,相应接收科室能继续完成治疗时,可考虑转出。

4.转出程序:病人可以转出重症医学科时,重症医学科医师应通知原病房医师,原病房不得借故推诿,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转回,如特殊情况可经协商解决,或由有关领导决定。5.转出时,重症医学科医师应撰写转出记录,包括一般项目、转入及转出重症医学科日期、转入及转出时的诊断、重症医学科监护和处理经过、尚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目前治疗及尚需注意的问题,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详细资料。

6.重症医学科值班医师及护士负责护送病人回原科室,并向所在病房的医生和护士详尽交班,有关病史资料、影像诊断胶片及剩余药品应交接清楚,由所在病房护士负责签收。

7.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将患者转出时,如病情不允许,须详细告知其病情及风险,仍然坚持可考虑转出,并应请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上一篇:旅游日语作文300字下一篇:哪里的化妆培训学校最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