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通用10篇)
一、学情分析
本校六年级共有1个班,有30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
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4.我像谁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 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3.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肖像描述):请学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的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2.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
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同时多媒体出示书25页的图,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的代号。
指出:象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多媒体出示课本的画面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上四位同学的舌头和头发分别有什么不同。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学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作遗传。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
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了变异?同时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将结果填在课本27页的两个表格中。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三)巩固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并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你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吗?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下节课我们将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布置作业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未来家园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摆的秘密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且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对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研究就是一次探究。在探究中,学生自己作出假设,自己制定研究的计划,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而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他们最终完成探究任务。“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行使。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二个特点:
一、注重探究,强调合作
本节课的前半部分为研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及一般思路,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收集整理数据——表达交流,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合作,先是全班合作,在两个因素中让每个组只选一个因素研究,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资源共享。再者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同时合理地分工为小组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来组织教学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5人。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5.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7、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学会关爱生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教学措施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3、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4、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6、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1、加强个人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有关科学课的资料;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六.注意事项:
《课标》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
针对高年级教学特点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等。
七、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单元: 人体模型 试管、碘酒、淀粉、等。第二单元:眼球模型、简易照相机
第三单元:种子、放大镜、显微镜、载物片等 第四单元:星空对照图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组合器械
八、周次及课时安排
九、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学前教育
第二周
1、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们的呼吸 第三周
3、心脏和血管
4、脑和神经 第四周
5、凸透镜
6、照相机和眼睛 第五周
7、保护眼睛
8、潜望镜的秘密 第六周
9、神奇的眼睛
10、种子发芽了 第七周 清明假 第八周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
第九周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第十周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16、春季星空 第十一周 五一假 第十二周
17、夏季星空
18、斜面 第十三周
19、杠杆 20、滑轮 第十四周
21、齿轮
22、自行车的科学 第十五周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第十六周 研究与实践 制作车辆模型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六年级下学期使用,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制作GIF动画,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使用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5。第二单元是网络技术应用初步,是让学生了人类的信息网络及其构成,并掌握基本的因特网的应能技能。第三单元是感测技术初步,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感测器及感测技术的初步应用。第四单元是通信技术初步,主要是了解通信的概念和通信的发展历程,并知道通信对现代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五单元是控制技术初步,是让学生了解控制、控制手段及控制技术的概念,并简单了解智能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控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制作GIF动画
1、认识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5;了解动画的制作
过程。
2、学会启动与退出GIF动画软件;掌握工具面板和常用工具的使
用方法,学会制作闪烁、渐变、奔跑、眨眼等动画,学会使用“视频”菜单套用动画效果。
体会制作动画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的兴趣。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应用初步
1、了解人类的信息网络和网络的构成要素,了解因特网的基础知
识。
2、掌握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
3、体验因特网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变革,增强信息利用和创
新意识,建立负责任的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感测器,了解感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传
感器的工作机制,简单了解常见感测技术的原理。
2、能够使用常见的感测器,能够进行简单的感测技术小实验。
3、感受无处不在的感测技术,理解感测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
响,树立投身科学研究的远大理想。
第四单元通信技术初步
1、了解通信的概念和通信发展的历程;了解通信对现代生产、生
活的影响;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自己目的。
3、感受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体会通信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理解通信技术是作为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制作GIF动画
第一课文字闪烁动画----------------------------1课时 第二课图像渐变动画----------------------------1课时 第三课奔跑动画-2课时 第四课眨眼动画2课时 第五课动态效果套用----------------------------2课时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应用初步
第一课生活中的信息网络------------------------1课时 第二课因特网基础知识--------------------------1课时 第三课因特网的应用----------------------------1课时 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
第一课生活中的感测技术-----------------------1课时 第二课感测技术的高级应用---------------------1课时 第四单元通信技术初步
第一课通信技术概述---------------------------1课时 第二课通信技术的应用-------------------------1课时 第五单元控制技术初步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
1、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3、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外难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不按化规律。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等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二、探究活动
1、做影子游戏发现产生影子的条件。
(1)教师先做几个手影,让学生描述影子的样子,激发学生做手影游戏的兴趣。
(2)学生自由做手影游戏。
(3)利用透明与不透明的卡通图片或小动物玩具做影子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4)在游戏中,关闭光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即没有光就不产生影子。(5)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6)小结: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不透明的物体。
2、实验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学生交流: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展示交流学生课前的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进行小结。
(2)设计实验,验证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教师深入各组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影子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前臂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前臂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3)学生活动: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自由活动
1、讨论: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列举实例,充分发表意见。
3、教师适当出示相关图片资料,进一步说明太阳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间的。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科学教学大纲,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认真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制订本计划。
二、目标及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学期活动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学学科活动。
2、活动内容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3、活动目标应当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4、活动形式应当是各种各样的,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
5、活动时间上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根据目标、内容、时间、课程资源等选择和设计合适、新型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月份:寻找幸运四叶草
二月份:寻找生物链
五月份:统计一棵树上的生命
六月份:制作喂鸟器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这四个教学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过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查阅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通过实验、记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数据、能够通过讨论、交流、展览等方式最终形成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质的变化。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宇宙。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环境和我们。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比较分类能力。
2、学习宇宙知识。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
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2、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
3、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4、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制造放大镜。通过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的观察、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教学工作计划《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本文内容摘自WWW.EDuZHAI.NEt中国教育文摘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2.25-2.29 始业教育;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2 3.3-3.7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练习3 3 3.10-3.14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3 4 3.17-3.21
8、微小世界和我们;单元练习3 5 3.24-3.28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 6 3.31-4.4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练习3 7 4.7-4.11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3 8 4.14-4.18 单元练习;期总中练习; 3 9 4.21-4.25
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3 10 4.28-5.2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2 11 5.5-5.9 练习;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3 12 5.12-5.16
8、探索宇宙;单元练习3 13 5.19-5.23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3 14 5.26-5.30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练习3 15 6.2-6.6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推荐阅读: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09-12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11-2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案10-04
五年级科学下册 凸透镜1教案 青岛版10-30
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的身体1教案 青岛版11-08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1-26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12
青岛版三上科学教案06-27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册教学计划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