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精选14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1

之前已经在新闻上留意到了这部影片,奥斯卡给了它足够的认可!之前也或多或少的看过一些视频片段,但一直没完整的看完。没想到这次班级的自主研学活动播放了这部获得奥斯卡八项大奖的精彩影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描绘了一个曾在印度贫民窟生活的18岁孤儿男孩的故事。贾马尔马利克,为呼叫中心行业做跑腿工作。他有机会参加一个价值多亿的游戏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整部影片采用情节交织、往来映衬的铺陈方式展开,在综艺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自然流畅的纵贯下呈现。给人以严谨充实的印象。在艺术表达手法上也别具一格。杰玛,一个印度孟买贫民窟里的孩子,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而快乐地成长着,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也许你听说过贫民窟,也许你知道贫苦的存在,但当你从影片中管窥一下哪些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贫民窟里,在衣不裹体,食不裹腹,完全谈不上健康卫生条件的边缘挣扎的社会最底层的生活的人们,那种错愕,那种心灵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而与此同时,贫民窟以外的世界又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另一番景象,极大的反差下,不禁让人思索着,贫富差距下的社会的畸形和躁动,而一旦有了这种不平衡,歧视,肮脏,阴暗,矛盾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印度这样一个以宗教为根基的信仰国度里,原本就因为贫富差距的存在而滋生的社会矛盾,在宗教信仰的格格不入进而触发的族群的矛盾更给这个畸形的社会衍生了浓重的阴影。那么,是什么在维系着整个孟买社会的推进和发展呢?是宗教?

是历史惰性演进下麻木的人们?还是存于人们心底的乐观和期待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杰玛的身上找到答案吧!小杰玛和其他贫民窟里的孩子一样没有读过书,也许,贫民窟里的孩子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要接受良好教育的感念,因为,整日里疲于裹腹的穷苦生活容不得他们去多思考其他的什么。在富人眼里,这些出于贫民窟的孩子和垃圾根本没有区别,他们怎样对待这些滚爬于垃圾上面的孩子也就不难想到了。是鄙视、是迫害、是根深蒂固的瞧不上眼,就当杰玛长大之后得了大奖之后都要被怀疑是作弊所致。这就是对社会不公、人情世故的极力讽刺。在无人问津的贫民窟里的人们遭受的是毫无人性的迫害:可怜的孩子较小的身躯成为一些丧心病狂的人赚钱的工具,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能最大可能和限度地带来利益,他们竟然残害孩子的身体以勃来同情达到为他们赚钱的目的!这就使贫民窟里人的生活,一种让人战栗的悲惨生活。

杰玛,是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他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经历和天真无邪,也许不同的仅仅是他有着不一样的同情怜悯之心,金子一般充满爱的心,是缘于宗教教义本源的圣洁的心,再有就是他那种坚持永不放弃的人性魅力。正是因为这些,杰玛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一个,一个由于他的本质而注定了会折射光芒的平凡中而不平凡的人。我想任谁都不会忘记那样一个情节。杰玛为了得到偶像的签名,不惜跳到粪坑中,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可爱。尽管他们生活在条件十分恶劣的贫民窟里,但是恶劣的条件和肮脏的环境掩盖不住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天真的笑脸。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此时的孩子是善良的,纯

洁的,虽然贫民窟的孩子没有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自由和纯真。这也是给我留有最多欢笑的镜头。贾马尔幸运地回答了所有问题,最后通过游戏。在到达20万卢比的问题时,贾马尔被逮捕,并遭受审讯,因为节目主持人指责他作弊。贾马尔然后告诉警察他为什么能回答这些问题,即使他没有受过教育。他讲述了在贫民窟他的故事和他个人的亲身经历,每一个问题都有着一段关于他的哥哥和他的挚爱拉提娜的故事。杰玛与他的哥哥舍利姆,他们经历相同,但人生之路却大相径庭,价值观的迥异是自我把握命运的缔造物吧。贫民窟人们的穷苦生活和之外的奢华糜烂;富人的冷酷无情和穷人的悲天悯人;都通过巨大的反差向我们描绘着印度在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社会百态。让人印象深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我想是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我们很多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抱怨生活的艰辛,真正真心对待自己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又有几个?杰玛就是这样一个人,影片中的三位主角杰玛、拉提卡、舍利姆的生活经历就像“三个火枪手”一样。在那样黑暗笼罩的大背景下,三个火枪手的命运给了我们重重的警示。杰玛在那样黑暗的环境下都未放弃的理想与寄托。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可以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2

关键词:叙事理论,叙事方式,细节处理,人物性格分析,启示

世界电影起源于1895年12月28日, 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拍摄了长达56秒的电影《火车进站》, 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反响, 对后来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这一天也在后来被作为世界电影诞生日而庆祝。虽然从世界第一部电影的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 但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 有关电影叙事的研究起步也很晚, 到20世纪80年代叙事理论的研究才变得更系统、更科学。20世纪90年代出现“新叙事理论”, 也叫“后现代叙事理论”, 是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反思、创新和超越。这些都是在叙事学的理论范畴内展开的。

叙事学与电影分析

叙事学的定义是什么呢?顾名思义, 叙事学就是关于叙事的科学。它作为研究叙事形式和叙事结构的科学崭露头角, 继而以研究叙事的方法独领风骚。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符号再现。同时, 叙事可以由各种符号媒介构成。简言之, 叙事学就是对理论和系统的研究, 也是对文本或者电影的叙述结构的研究。不论是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或材料的有机混合, 对于任何材料都可以进行叙事研究。本文以在第81届奥斯卡奖中包括最佳影片在内一共获8项大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进行叙事理论分析。

三条主线, 多种叙述手法

这部电影的情节扣人心弦, 节奏张弛有度, 让人们从一个又一个问题中逐渐摸清线索, 解开谜团。影片结构严谨, 层层相扣, 耐人寻味。

故事是由三条主线逐层展开的, 这其中夹杂着倒叙、插叙、顺叙等各种创作手法。电影初始是第一条主线, 男主人公杰玛在警察局遭到严刑拷问。继而切换到第二条主线, 他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第三条主线则是在节目答题过程中通过倒叙手法所展示的杰玛、其兄舍利姆以及拉提卡的成长经历。电影巧妙地把杰玛不同寻常的悲惨人生经历与他在场上的答题结合在了一起, 警局逼供、现场答题和童年回忆这三条线索交叉前进, 推动故事进程, 细致地展现了他从小到大的人生历程。

在节目中, 杰玛过关斩将, 有如神助, 答对了所有的题目。其实, 每道题目背后都穿插了他的一段人生经历, 展示了他的精神奥德赛之旅。之后, 电影又采用顺叙手法转入下一个情节。这个到目前为止把题目都做对了的出身贫民窟的少年, 因为刷新了节目纪录即将拿到巨额奖金而遭到质疑, 并成为阶下囚受到审讯。他本该得到巨额奖金改变现在的贫困生活, 却因为他的出身被怀疑、被诬陷、被欺辱。影片将答题环节和生活细节安排得环环紧扣, 每一个选项的来历都让观众对他增加了一份同情, 因他被主持人陷害入狱而愤恨地握紧了拳头。

传统的印度电影载歌载舞,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而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正是在于它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 谁也无法料想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男孩被问到的题目恰好都在生活中得到了答案。影片通过倒叙和插叙手段展示了他的成长经历:儿时生活在贫困脏乱的孟买贫民窟, 为了得到崇拜的电影明星的签名不惜跳进粪坑里;因为宗教冲突而家破人亡, 亲眼看到妈妈被人一棍毙命却不敢做声;被教唆孩子偷东西的黑帮控制以乞讨为生;为了逃脱黑帮魔掌扒火车, 与哥哥在火车上以兜售食物为生;为了寻找所爱之人重回故里, 哥哥为了帮助他与黑帮决战而死。最后参加这个节目, 既是因为机缘巧合, 也是为了和所爱的人重逢。

影片结构安排巧妙, 叙事技巧精湛。该片一直是围绕杰玛来叙写的, 而贯穿其间影响故事起承转合的则是紧张的竞赛现场。主持人及现场观众的表现是对于杰玛答题的侧面渲染。场上的镁光灯, 主持人不时地讽刺挖苦他“茶水工”, 观众们的嘘声、掌声, 无一不在刺激着这个年轻人的每一个细胞, 挑衅着他的每一滴热血。虽然有着三条主线, 叙述手法多样, 但是影片通过干净利落的剪辑, 各种场景的交替仍然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非线性碎片式立体叙事

根据电影叙事理论的分类,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 也就是“电影总体结构”;二是指电影整体叙事系统意义上的结构组合关系不属于某一具体影片, 而是对某一种类影片的叙事结构的概括, 因此也适用于同类电影文本的分析;三是指对于一部具体影片之内的各种元素的组合的概括。

影片的总体结构完整紧凑。虽然导演采用了非线性碎片式立体叙事的手法展现这部影片, 但这并不对观众在观看影片中所采取的视角构成误导, 反而使观众从不断切换的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本片没有豪言壮语, 每个角色也没有安排太多的台词, 凸显他们个性、表达他们想法的是他们的行动以及背景音乐的渲染。所有的思想和主题, 都通过多技巧混搭式剪辑的镜头语言融入了整部电影中。

本片之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各项大奖, 不仅是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事合理完整, 还因为影片在细节上的处理值得观众细细琢磨与品味。这个故事反映了印度下层人民真实的生活, 引人深思。例如这一组长镜头, 就能使观众对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宗教冲突, 孩子们不得不在破烂不堪的长巷里奔跑逃命, 每一次镜头的转换, 都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他们生活的环境如此恶劣, 不堪入目。又如, 当杰玛给美国游客介绍露天手工洗衣厂的时候, 尽管画面色彩鲜艳亮丽, 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紧接着, 镜头转向几个少年非常迅速地将美国游客的汽车拆得七零八落, 偷走了车上所有能够拿走的东西, 借以讽刺当地人民的素质问题。

人物性格分析

毋庸置疑, 杰玛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虽然他有很多悲惨的经历, 但到影片最后有了一个童话般的浪漫结局, 那就是他最终牵起了爱人的手。杰玛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通过坚持与努力去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比如为了向自己所崇拜的电影明星索要签名不惜跳进粪坑;为了见所爱的人拉提卡, 他冒着生命危险去黑帮老大那里当厨师等, 这些细微小事都证明了他的决心和坚持。在这里, 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重要人物, 那就是杰玛的哥哥舍利姆。

舍利姆是个有着矛盾性格的人, 他的个性比杰玛更立体、更鲜明。他的灵魂似乎始终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 他行事果断, 心狠手辣, 自私贪婪, 这些似乎都反映了他的劣根性。但是当他所面对的是自己弟弟的时候, 我们又时常见证他作为哥哥的称职。要不是他的勇敢机智, 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怎么能从那些蛇蝎心肠的黑帮手下逃走。在兄弟俩逃离孟买的列车上, 一切都是未知的, 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仿佛意味着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将这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分离。最后, 为了弟弟能够和拉提卡在一起, 他铤而走险, 与黑帮团伙单打独斗, 牺牲自己, 换来杰玛的幸福。

我们再来从女主角拉提卡身上发掘本片的闪光点。该片有着纯真美丽的女主角和性格坚忍的男主角, 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但他俩的爱情却被残酷的现实推入悬崖。拉提卡的命运也是不幸的, 偶然与兄弟俩相遇, 后被黑帮团伙收留以乞讨为生, 想要跟着兄弟俩亡命天涯, 却被哥哥舍利姆放弃了。这件事情让杰玛心里一直留存一道伤痕, 所以才有了后来杰玛说服哥哥回到孟买寻找拉提卡的一幕。当他们重回故里时, 发现孟买已不再是儿时的模样, 拉提卡仍被黑帮控制并成为一名舞女。也就在此时, 杰玛的心被拉提卡深深地占据并征服了。为了救出拉提卡, 哥哥打死了黑帮的头目, 转而加入另一个帮派, 并在酒后强行占有拉提卡, 这使得杰玛非常怨恨哥哥, 远走高飞。后来他得到茶水工的工作, 打入《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电话。杰玛费尽心机想与拉提卡在一起, 约定每天下午五点都会在火车站等她, 好不容易有一天等到她了却被人发现, 拉提卡被舍利姆抓了回去并被毁了容。不幸中的万幸是, 舍利姆最终良心发现, 放走了拉提卡, 有情人终成眷属。拉提卡是爱情和美好的象征, 是杰玛生活和追求的动力之源。即使残酷的现实使纯真蒙上伤痕, 希望依然会超越痛苦, 给予我们以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穿插在黑暗现实中的纯洁美好的爱情, 成为这部电影在叙事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打动观众获得大奖, 不仅是因为那些牵动人们紧张细胞的情节气氛和动人的音乐、那些能使人们感受艰难生活压迫的细节描述, 还在于令人动容的主人公之间对于爱情的向往与坚持。即使是在死亡的威胁之下, 他们的爱依然矢志不渝, 从而使得这部电影更加震撼人心。

影片中的另外一个主要人物就是《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主持人霍布斯。他看上去儒雅幽默, 俨然是现代社会的精英分子, 但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他毫不掩饰对出身低微的杰玛的轻视与偏见。在杰玛答题的关键时刻, 他貌似真诚地为杰玛提供答案。观众们会误以为写在镜子上的答案B真的是他给杰玛的救命稻草, 但是杰玛并没有相信他, 而是坚持自己的答案并且答对了。一位公众人物, 一位道貌岸然的主持人, 竟然使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对待一个朴实的年轻人, 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好在杰玛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沧桑, 早就领略了人性的黑暗面, 没有相信他的话。通过这一细节描写, 霍布斯的伪善与杰玛的机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深刻地反映了这两个人物所代表的两类社会群体。

结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结合叙事理论研究这部励志电影, 通过对叙事手段、电影细节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参悟这部电影的深刻意义。每一部获奖影片之所以能获得成功, 经得住岁月的推敲, 是因为它能警醒世人, 引起观者的共鸣与深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我们从中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丑陋, 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光明、美好的一面, 那就是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对理想的坚持。尽管他的生活经历险象环生、有血有泪, 他的哥哥舍利姆早已走上不归路, 杰玛却始终都没有选择放弃。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角色, 让我们为之燃起激情, 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含义。

近年来, 中国电影逐步走向国际化, 但仍有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们将重点放在叙述成分的含义以及表意作用上, 而非深层次地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立体特征, 或者采用一定的方式在电影中表达生活中的社会现实, 抨击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而国外的影片在这一方面做得更胜一筹, 它将分析的重心放在角色上, 以人物作为剧情发展的媒介。例如在本片中, 杰玛一直是故事的主线, 从未偏离, 所有的次要人物都是为了和主要人物形成反差或对比, 所有发生在次要人物身上的故事也都是为了从侧面突出主要人物。通过这样详尽的展示, 再填充以细节、交代情节, 就使得整部影片的观映效果得以增强。即使情节再错综复杂, 观众也能理出清晰的脉络, 理解电影的内涵。此外, 我们也发现, 这些电影剧情的推动是基于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遭遇、心态上的转换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这就给我们中国电影制作人一些启示, 那就是若想创作出优秀的影片, 还是离不开对细节的描述。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新颖的叙事方式, 在诠释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深入地展示细节、针砭时弊, 才是一个故事的传承所在、一部电影的魂魄所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凯勒, 古力.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世界电影, 2009 (4) :172-175.[1]罗伯特·凯勒, 古力.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世界电影, 2009 (4) :172-175.

[2]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2]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篇3

有时候,写一篇国外电影的影评于我个人是件会有些犹豫的事,因为人类的感情虽然共通,但另一个社会的文化毕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相信我们一些电影专业人士对很多西方电影的理解,恐怕还不如西方的很多普通民众,因为那是人家自小浸淫于其中的,比如说《布什传》,我们的专家如何钻研,恐怕也不如一个美国老百姓感受更深。就好像《英雄》、《十面埋伏》的色彩和东方元素能唬住不少老外名家,但片中人物的滿口胡说八道却瞒不了我们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百姓一样。对异域文化的误读有多大,看看美国教授写的金庸小说的书评就知道了。

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很有意思:它由一个英国导演拍摄的一个完全印度的电影,然而在文化表现上极自然,绝无生硬之感;中国影迷在看这部影片时,又如此感同身受,毫无隔阂。

诗人西川的书《流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有句很传神的话,“印度是一个把所有社会问题用放大镜放大的中国,所以要了解中国,去了解印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所以我们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时会发现很多情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诱骗儿童;方兴未艾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综艺节目等等。看片的过程中,我时常误以为自己在看一部中国电影。诚如西川所说,印度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感谢丹尼·保尔,他以一个局外人不带偏见和局限地拍摄了一部东方电影,而能令另一个国家的东方观众为之感动,受益。

二丹尼·保尔之涅

我以为这是丹尼·保尔最好的作品。它不像《猜火车》般只是迷恋于电影技巧的炫目,影像感的新奇和敏锐,也不像《28天后》般,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极尽黑暗残酷的挑战人性与道德所能承受的极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叙事,悬念从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在影片中完成了他在电影事业上的一个飞跃,实属丹尼·保尔的涅之作。

三三个火枪手

贯穿影片始终的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是非常传神的设定,也为这部底色颇为残酷的电影赋予了传奇的气质。

最感动的是“三个火枪手”被乞丐集团诱骗,杰玛和哥哥舍利姆逃出,而另一个孩子却被毒瞎了眼睛成为乞讨工具,后来杰玛回到孟买,在街头找到这个伙伴,给了盲眼的他一百美元,当这个孩子确定这是一百美元后,很高兴地抚摸杰玛的脸,说:“杰玛,看来你现在是大人物了,我为你高兴。你很幸运逃了出来,而我比较倒霉。”这个孩子的善良和达观让人动容。

三个火枪手中的另一位——杰玛的哥哥舍利姆,同样塑造的非常成功,他与杰玛的性格完全相反,他没有任何道德约束,没有不现实的浪漫气质,他相信适者生存,行事果绝。他有救杰玛的勇气,有杀死黑帮头目的果断,也有出卖拉提卡换取富贵的贪婪和残忍,但在最后一刻,却被杰玛的执着所打动,救出了拉提卡,将自己埋在毕生追求的金钱中,与首领火拼,从容赴死。其实这个人物最接近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的共同性格,即对俗世的声名财富有着热烈的追求,但又将友情置于自己最为看重的名利之上。

四黑暗的童话

片中的人物很多相当深刻,具有深意,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主持人,他可以利用一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随时分泌的善意和温情——这些于他都是商品和工具。当他的谎言被戳穿时,当着观众的面他不会流露出内心的恼羞成怒,而是热情满满的对杰玛祝贺,但随之即向警察诬告,逮捕了杰玛。主持人以一个假的答案诱骗杰玛上当那一幕很是传神——的确,一个在社会上浸淫多年的老油条可以用他的年龄积累的力量(尽管这力量绝不来源于他自身),轻易的毁掉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的纯真,而早早见识过世界与人性残酷的杰玛识破了他,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细节——虽然近乎童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杰玛。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

杰玛在最终赢得百万奖金之后,呆坐在墙角,此刻改变他的并不是从贫民窟到百万富翁的巨变,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与朋友和爱人的重逢。拉提卡与杰玛在历经各自的坎坷之后终于拥抱在一起,拉提卡的脸上是逃亡换来的刀疤,它提醒每个观者,这个世界固然残酷的超出每个人曾经的想象,但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坚持,追寻。

我很喜欢杰玛赢得大奖之后,全印度的观众为之庆祝欢腾的场面,杰玛赢得的是金钱吗?并不完全是。那些观众得到了什么呢?只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杰玛是一个童话,是他们一个梦想的寄托罢了。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 篇4

故事用倒序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贫民窟里走出的三个小孩子的成长和归宿。他们是哥哥萨利姆,弟弟贾马尔,还有和他们一起漂泊的小女孩阿缇卡。

手机客服中心的勤杂工小伙子贾马尔参加电视问答节目,并且一路过关,眼看就要拿到最高奖金--万卢比(大概三百万人民币),主持人诬陷他作弊,他被警察逮捕并使用殴打和电刑逼供,他不肯屈服,并且完美地反驳了针对自己的诬陷,最终警察只好让他继续参赛并赢得了最终大奖,成为了贫民窟走出的百万富翁。

事实上,他真的没有作弊,因为那些题目的答案恰恰都是他惨痛的底层人生经历教给他的,每一个abcd的答案背后都是穷人的血泪和艰辛。是生活的磨难让他无意中得到了通向2019万卢比的钥匙。这都是命中注定。

萨利姆和贾马尔在幼年失去了母亲,那是因为一场民间的仇杀,他们的母亲如同一片落叶一样消失了,可能每天这样的死伤都有无数,不是什么大事情,警察也不会过问,但是尚在童年的兄弟两人的命运就从此颠覆了--以前那种虽然贫穷但还安定的贫民窟生活也变成了奢侈,互相都成了对方唯一的亲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流浪。流浪中,他们结识了阿缇卡;流浪中,他们险遭黑社会毒手;流浪中,他们学会了生存和欺骗;流浪中,他们分道扬镳。他们几经悲欢离合,最后萨利姆投身黑帮,死于非命,阿缇卡被黑帮毁了美丽的面容,贾马尔和阿缇卡经历了无数苦难终于重逢,贾马尔深情地亲吻阿缇卡脸上的刀疤,亲吻命运赐予他们的苦难和相聚。

这部片子没有强调对与错的概念。

如果说萨利姆是走错了路,他加入黑帮,杀人如麻,为了取悦黑帮老大把弟弟的恋人阿缇卡出卖给他,在阿缇卡逃跑被抓回时还恶狠狠地在她脸上留下了永远的刀痕...但是他又有什么错呢?从小学没有上完就开始流浪,这样弱肉强食的逻辑不正是来自于“社会大学”吗?一定说他有错,恰恰是他背叛了黑帮,良心发现地放走阿缇卡,让他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把小孩子弄残废乞讨牟利的黑社会,对于面临生命危险求救的小孩说“滚”的警察,误导和诬陷贾马尔的主持人,还有没有任何证据就把人抓回去上电刑逼供的警察...他们干这些事情都没有什么良心谴责,仿佛就是日常工作一样。像警察说起贾马尔被电刑逼供吐血,还调侃道:“联合国特赦组织要被这里的人权吓得屁滚尿流了!”完全是一副习以为常的语调。

可见这些是社会的常态--弱肉强食。没有什么“恶”的概念。所以贾马尔对于电视问答中印度国徽下面的文字“唯真理必胜”这样的简单常识都无法回答,因为他看到的印度不是这样“唯真理必胜”的。

相对善良的贾马尔、阿缇卡不也是从小一路诈骗为生吗?当然这已经算是可以忽略的小意思了。因为他们的“劣迹”都是为了维持不饿死的最底线。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精选 篇5

实现今年的诺言,每看一本书,都写一篇书评,不管是多还是少,不管好与不好,这都是一种输出,是对吸收知识后的再次检阅。每看完一本书都会有极大的感慨,因为我看到了我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看过的世界,体验了和主人公和作者共通的一种情感!就用最后拉姆·穆罕默德·托马斯说“梦想只能控制你自己的大脑,但金钱能够控制别人的大脑”,有梦想付诸于行动去实现一些事情,再有一定经济实力才能去操控一些事情!主人公和他的朋友萨利姆虽有梦想,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和生活死磕以解决自己的温饱,甚至是在不断的逃亡来确保自己的安全!但他们依然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战! 这本小说由若干个故事巧妙的串联在一起,整个情节的控制比如结尾处,主人公拉姆·穆罕默德·托马斯参加有奖竞猜节目被指控作弊、诈骗,在被给予侮辱、酷刑、殴打时怎么会突然出现一年轻、貌美、有才华的女律师为其奔走并说:“我是你的见证人,我会为你而战“。是的,我们不能去怀疑奇迹,但奇迹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是善良的托马斯之前的善行冥冥之中在起作用。而起初我也一直认为,托马斯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他参加这个竞猜节目就是为了获得奖金,但最后当托马斯拿枪指着男主持人的时候:“你以为我是为了钱才参加你们节目的吗?我参加这个节目就是 为了 复仇”。此时与悲情女王和焚心之爱两个故事连接起来。不得不说,托马斯所经历的这一件一件的事,组成了他的碎片知识,而恰好构成了他的运气,答对了每一道题目;竞猜节目确实很多考的是记忆,托马斯所经历的这些事,每一件都惊心动魄、刻骨铭心,当然他所怀印象极其深刻。看后来作者的介绍说,相关的故事,作者有的查阅了很多资料,尤其“一个士兵的传奇故事”他查阅了相关的战争史,而恰好这个故事我看的粗略,不太喜欢这个故事,其余的故事则让我了解一些人性的丑恶、残忍、以及一些没有见过的情境以及人与事! 难能可贵的是,托马斯虽然孤儿出身,但禀性善良,幼时虽然无知,但也知道对蒂莫西神父的感恩;虽然从小被抛弃,索性遇到了善良的蒂莫西神父,与其一起生活了七年,对其的成长不能不说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这只是小说的虚构,也应是来源于生活吧!正是托马斯的善良才给他带来一系列的好运气,这在每一故事中都有体现,末尾原来那枚硬币竟然双面都是正面!但是对于祥哥儿的遭遇,却极其心痛,亲生母亲在身边,却被这样抛弃!

主人公对于所遭遇的事情,当知道了它的发展方向,当知道了不可逆转,并没有灰心绝望到完全放弃,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做一些能够自己去做的事情;在各种绝望的境况下,没有放弃自我,甚至还能去帮助身边的人,这才难能可贵!这才给他带来一系列的好运气,好运气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潜藏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当中…… 但是,真正的运气来自我们的内心!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作文 篇6

拥挤不堪的棚户区,肮脏的污水,生存的打斗,这些都是贫穷的表象。贫穷到底意味着什么?

贫穷意味着可以没有道德底线。在影片中,没有父母可依靠的孩子,欺骗,贪婪,敲诈,偷盗……可这些在以“生存”为目的的现实面前不值一提。扒火车,偷鞋子,装作导游等等,男主角和伙伴们做的那些事,不仅没有让人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坚强的生存毅力叫好。贫穷让人成了本能恢复的动物。

贫穷意味着没有尊严。就因为男主角出身贫民窟,答对了问题,就会被怀疑,被审问,拷打。拉提卡就因为穷,被男人当成玩物,身不由己。没人问过她的意见。中国有句古话“人微言轻”。在这里,甚至没有“微”人,没有“轻”言。贫穷让人成了装饰品。

贫穷意味着对生命的不尊重。影片中似乎是宗教冲突杀死了主角的妈妈,其实不然。在贫民窟里,争取更多的利益,空间才是目的。还是因为贫穷。在这里,生命如同草芥,几十个活生生的人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转瞬没了踪迹。小孩子的眼睛被人弄瞎,没人在乎。贫穷让这里的人们穿上了隐身衣。

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男主角艰难长大了,贫穷并没有让他放弃所追寻的友情,爱情。这给影片沉重中带来了一抹亮色,让人充满希望。他真的贫穷吗?

恰好今天的报纸上有一则关于女大学生承受不住找工作的压力而自杀的消息:她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尊严丧失的危险,没有生命的威胁,她只是觉得找工作太难了。好的工作,人家不要我;不好的,我还不想去。这让她了无生趣,于是自杀了。她真的不穷吗?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7

一、影片中的人物命运解读

影片共有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命运。

1、男主人公Jamal的命运

男主人公Jamal是影片的表述重心,也是影片的宿命分析中心。表面看来,问题巧遇生活经历,加上好运(没有的也能猜得对),获得千万大奖,从贫民变为富翁,能够改变自己的阶层与命运,似乎命该如此。但是,获得大奖,有了钱,却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平步青云,进入主流社会,相反,主流社会不仅不接纳他,而且怀疑他,并剥夺领取奖金的权力,甚至是被剥夺人身自由,被关进警察局,严刑拷打,这也是命运。

在获得金钱的“命运”之外,在Jamal的故事里,还渗透着浓郁的爱情成分。可以这样说,爱情才是他所有命运的起始点、催化剂与归总点。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他与Latika的爱情一直是影片的一处充满温情、拨动观众情绪的亮点,自从与Latika分别后,寻找Latika就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为了爱情,他才站上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舞台,是爱情才让他在这个舞台上锲而不舍,从而改变了他作为“贫民”的个人命运。在这样的一条生命轨迹中,爱情逐步战胜了金钱,也为Jamal赢得了金钱。换个角度来看,爱情本体的最终获得,也是来源于他对爱人的苦苦寻找,对爱情坚贞不移的追求。

2、男主人公兄弟Salim的“命运”

在世俗的眼光中,Salim的“命运”那就远远不及他的弟弟了,弟弟是金钱、爱情双收,他是二者皆无,甚至失去了生命。但由我来看,他死去的那一刻,恰恰是他生命本真的回归。

之前,贫民窟的出身使得他对金钱的追求执着并单一,可以不惜手段,充当黑社会老大的帮凶与冷面杀手,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亲情,会不顾弟弟的感情把他赶走,使他和Latika分离,又去车站追赶Latika,并在她脸上留下一道刀疤,阻止二人的相聚。这是他对自我已有命运的抗争方式。情节发展到最后,不舍的兄弟之情改变了他,亲情超越了金钱,为了帮助弟弟与Latika过上幸福的生活,他除掉了他们痛苦、危险的根源——黑社会老大,死在了自己所铺设的理想的钱堆里。这一场景可谓是意味深长,亲情与金钱的力量共同促使了他命运结局的产生。

从结局反观全过程,亲情、金钱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的共存于Salim的内心,不管是哪一样外露在行为之上,另一样也始终从内部制约着他的行为。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把弟弟赶走有自己已经投入黑道不想连累弟弟的原因,所以,后来有了一些钱,重逢弟弟时,便不再让他离开自己。去车站追回Latika,会有不想因两人的私奔而走上绝路的原因;相对应的,帮助Latika逃跑的决心的下达也有金钱的欲望在弟弟身上已经获得满足,并将自己在金钱中埋葬的含义。可见,Salim摆脱不了金钱,更割舍不了亲情,这便是形成其个人“命运”的内在原因。

3、女孩Latika的“命运”

Latika同样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在残酷的宗教冲突中失去了父母,先后沦为黑社会老大的赚钱的工具与奴隶,但最后获得真爱。表面看来,她的命运完全依托在男性身上,先是被训练成赚钱的工具,后又被当做玩乐的奴隶,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后来得到Salim的帮助,得到Jamal的爱护,生命由此完满。

但进一步分析,其命运的根源也在于对真爱的坚持。她会宁愿牺牲自我,保护Jamal不被伤害,Salim用枪指着Jamal,她主动要求留下来。会为了爱情,试图以微弱的力量去逃离凶残而强大的魔爪,到车站寻找Jamal,被划破脸颊又第二次逃离。脸上的伤疤映证着命运的苦痛,也映证着爱的执着。

因遭遇而痛苦,因爱情而甜蜜,爱情战胜了遭遇,甜蜜超越了痛苦,Latika的命运并不完美,但已足以让自己、也让观众获得满足。

二、影片中的“宿命”分析

观看完整部影片,观众会因Jamal而高兴,因Salim而温暖,因Latika而满足。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他们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个“情”字,爱情、亲情;也是个“爱”字,男女之爱,兄弟之爱。这样,“宿命”的深层内涵也就显露了出来——世界因爱而美好,人们因爱而幸福。这个其实也就是影片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爱的宿命。在一个正如影片本身所描述的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爱”是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的,对于“爱”的主题的宣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Jamal的个人命运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起到了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电影这种特殊的叙事文本总是具有某种特殊的诱惑力,导演们总会在影片中去重现生活中某些常见的情景、困境、矛盾冲突,然后虚构想象出某种解决办法,让观众在影片的观赏过程中去获得紧张的释放、欲望满足的快感,尽管这些矛盾困境可能在现实中永远都不可能得到解决。[4]正如本部影片中体现出的宗教冲突、社会暴力、贫富差距、阶级歧视等等,这些社会矛盾带给了Jamal、Salim、Latika为代表的社会阶层无穷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如何能让这些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做出了回答:爱会带你走出困境。金钱的力量在爱的面前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成了爱的附属品。Jamal就是爱的象征,追求爱的过程中顺便就获得了大量的金钱;Salim一生为金钱卖命,却是在罪恶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只有爱才能拯救他;Latika心中是只有爱的,所以最后获得了真爱和幸福……这些都是这种论断的最佳证据。

三、“宿命”背后的创作意图

那么,在这样一个世界,真的是“心中有爱”就行了吗?像Jamal这样的幸运儿又能有几个?他的出现能改变和他同阶层所有人的命运吗?“爱的宿命论”的提出于谁又最有利呢?“爱的宿命”的表象下掩盖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在享受完这个令人激动的白日梦以后,不禁令人陷入这样的沉思。

Jamal的痛苦来自于贫穷,解脱却来自于爱,其实不管导演的情节设计多么巧妙,推敲起来都是很脆弱。其实,我们观众大部分都是很理智的,都知道Jamal的好运气只是他个人的,是不可能推而广之解决所有贫苦人的痛苦,导演就更清楚了。于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摆了出来——“It’s wrriten.”、“Destinity”。Jamal的好运气被深化成了爱的宿命,特殊性转换成了普遍性,只要你像Jamal一样心中充满爱,好运就会伴随着你。

这可谓是老生常谈了,“宿命”这东西在封建制度统治时间最长的中国,已经被分析得太透彻了。作为享福的统治阶级,总要给被统治阶级一个希望;作为残忍的剥削阶级,也要给被剥削阶级一个解释。“宿命”就太合适了,它能让上层统治阶级心安理得,也能让底层被统治阶级安于天命,于是天下太平。既然Jamal是“命该如此”,大概全世界的人都是“命该如此”吧,想改变命运也可以,就让你的心中充满爱吧,这里没有暴力的冲突、没有金钱的争夺、没有对不公平的抗争。——这应该就是影片中“宿命”的真谛。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势必会成为代表主流阶层利益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述中继者”,换个词说就是“代言人”。[4]《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得多项奥斯卡金奖,一方面是因为它实现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愿望,打造了一个很美妙的白日梦环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卖力地替主流阶层重申了他们的“统治法宝”——“宿命”,为各人的命运都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也就是导演提出“宿命”说法的真实创作意图。

[1]徐静.命运与选择——分析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及导演丹尼•博伊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李琳.沉重的命运——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J].电影评介,2009(14).

[3]袁晚晴.命定的神话和电影的救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J].电影评介,2009(24).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8

贾马尔为什么能回答对所有的问题?也许这才是观众最疑惑的地方。通过他对自己艰难人生的描述,观众顿时明白了——从他的生活经历中都能够找出每道题的答案线索,他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启示。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奇迹,这不只是电影的情节,而是实实在在呈现在你面前。生活中的百万富翁并不少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怎么在发挥手中的百万金钱的价值?也许有的人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有的人捂紧口袋,成为守财奴;有的人捐资助学,扶危济困……

假如我有一百万,我又该怎样做呢?

我认为贾马尔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他参加该节目并不是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而是仅仅为了找到昔日的朋友拉媞卡。因为拉媞卡是《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忠实观众,贾马尔即将给出最后一题的答案。

我想,我的答案已在其中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翻过每一座高山,越过每一条河流,遵从内心的指引,寻找健康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9

这部片子没有强调对与错的概念。

想起自已,和他们对比之下,自己是多么幸福,他们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成长,我们要学会要珍惜。我十分佩服主人公,宗教冲突使其丧失了母亲,年纪轻轻又差点变成了盲童,一次又一次被人掠去女友,却依旧保持那颗诚实善良的心,没有对社会产生怨恨和反抗,这究竟是人性还是天性?想起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好得多,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颗亦子之心,不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10

关键词 “新概念电影”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1990年代印度“新概念”电影理论发展起来。“新概念”印度电影要推翻传统电影保守且敏感的标准,即在电影中展开对性别和性的表现,表现出与传统电影的背离。“新概念”印度电影采纳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延承了传统印度电影的出色的歌舞、细腻的表演、曲折的剧情等,又添加很多新元素:如时尚的气息、紧凑的节奏、轻松的幽默等。达到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好莱坞风格的完美结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在这种理论影响下的成熟作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奥斯卡八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给世界影坛带来惊叹的同时,也留给了世人无尽的感慨。原来印度不仅仅是一位美丽风情的妖娆女郎,也是一位多灾多难的母亲。纵有世间华美至极的纱丽,也无法掩盖种姓制度、宗教冲突、贫富差距、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带来的累累伤痕。因此,《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最终不过仅是换来这位母亲含泪的微笑。

1 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在印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产生了独具印度特色的阶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独揽宗教事务,享有最高权力,职责是教授、学习、祭祀和接受施舍;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是武士贵族;吠舍经营农、牧、工、商,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首陀罗社会地位最低,是无怨的为上述种姓等级服役的人。

印度四大种姓形成后,奴隶主贵族借助宗教和法律,为种姓制度的起源冠以神圣之名。用等级的形式把各种种姓的权力、地位、职业和婚姻加以固定,要求教徒们绝对的服从。过去的几千年中,随着种姓的增加以及一些“中等”种姓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对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印度社会形成的四大种姓框架。不过,位于金字塔底端的“第五种姓”——不可接触者依然是最底层的受害者。不可接触者最初因从事的“不干净”工作而遭污蔑。他们不能住在村里,只能单独住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只能吃最脏的食物,不能进庙宇,甚至不能接触高等种姓的人。

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歧视性的种姓制度虽有衰落的迹象,但目前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绝大多数印度人的生活。印度的独立是通过改良道路实现的,种姓制度不可避免的得以保留。出身贫民窟的以杰玛为代表的孩子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影片以一群贫民窟的孩子在所谓的“私人领地”里打棒球拉开序幕,他们遭到警卫的驱逐。低矮的贫民窟,狭窄的街道,浑浊的河水,随处可见的垃圾,警卫们骑着摩托车肆无忌惮追逐和冲撞。因为种姓,衍生了阶级歧视。即使是在穷人们安身立命的贫民窟中,孩子们的生命和安全也随时饱受来自统治阶级的威胁。而且,我们清楚的知道,这种无休止地追逐永不停歇。在逃跑的途中,杰玛和沙利姆撞到了一辆小轿车,正是车窗上的一层薄薄的玻璃,就为我们呈现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和大相径庭的人生。

2 由来已久的宗教冲突

宗教的不幸,莫过于宗教领袖的不和,前者加以政教合一的实际影响,就会造成民族的不幸。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主要有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波斯袄教以及基督教。宗教渗入到这个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由于多种宗教并存,长期以来印度的宗教冲突越演越烈,冲突不断激化,流血事件多有发生。

伊斯兰教国家侵略印度的口号是‘惩罚偶像崇拜者’。一些印度封建主为了保持自身利益改信伊斯兰教。同时由于印度教的寺庙神像被毁,伊斯兰统治者对印度教民征收人头税等苛捐杂税,也迫使许多下层人民改信伊斯兰教。于是伊斯兰教在印度发展起来了。伊斯兰教的神学思想也和印度教互相渗透,到了莫卧儿帝国时期形成了一种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特色的新宗教——锡克教。现在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可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大宗教可谓在斗争中妥协,在和平中摩擦。

宗教冲突在给印度国内带来严重后果的同时,也给印度人民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没有人在意那些在宗教冲突中牺牲的无辜百姓,却总也对冲突中留下的暴力与伤痕心怀恐惧。就好像杰玛被问到“摩罗神右手握着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那种母亲在宗教冲突中无辜惨死的阴影所带来的痛,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甚至愤怒。杰玛的妈妈,不过是众多宗教冲突牺牲者中卑微的一个代表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杰玛兄弟便不会失去母亲,就不会收留拉提卡,就不会开始三个人暴力与伤痕的纠缠。兄弟二人也不会历尽磨难,却分道扬镳做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自是不必为人性的冷漠和现实的残酷而痛心。他们虔诚的信奉宗教,却因为宗教冲突,而被彻底的抛弃了。

一切宗教所希望的真实,正是未来世界免于残酷和恐怖,人类得以生活在心性的终极快乐,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获得实现终极关怀。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却在引以为傲的宗教光环下,展示着宗教冲突带来的尴尬。

3 勇于反抗的弱势人群

弱势人群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失业、受排斥等。从当前世界范围来看,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入弱势地位。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弱势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笼统的讲,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贫困者、灾难中的求助者等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均称之为弱势群体。

以杰玛为代表的孩子们,出生在贫苦毫无地位可言的贫民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改变的弱势群体地位。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父母在宗教仇杀中意外死去,他们开始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过着极端贫寒的流浪生活。后来,有人收留了他们,却是怀着罪恶之心的欺骗。在黑社会的暴力下,不计其数的弱者屈服了。可是,伤害并未因此停止。小孩子被弄瞎双眼,只为了乞讨到更多的钱。

从为了得到明星的签名,杰玛勇敢的跳入粪池的行动,显示他是个执着不肯屈服的人,这次也仅仅是他反抗的开端。只是,他反抗不了亲情和暴力。当沙利姆拿着左轮手枪逼迫他离开时,他永远的记住了左轮手枪,以及由它带来的耿耿于怀的愤怒、无奈与后悔。一次的无力反抗,令他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与反抗——寻找拉提卡。找寻和拯救拉提卡成为杰玛一生的坚持和沉默的信诺。或者,对拉提卡的拯救其实是杰玛对暴力无意识的反抗。

杰玛四处寻找拉提卡下落的时候,遇到了曾经的故人——那位被弄瞎双眼以获得更多乞讨的歌者。杰玛对他充满了歉意,似乎是自己伤害了他。但当时他过于弱小,对于这种不公平和罪恶,他无能为力。他自己的逃脱,已经是一个奇迹。这是一个向权势和暴力低头的时代,缺少的不仅仅是公正,而是勇敢的正义。

这些贫民窟里的街头少年,毫无疑问的弱势群体,已经被社会抛弃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我们重新见证了他们的被抛弃与被伤害。他们越是苦中作乐,天真勇敢,越是令人心痛。

4 难以逾越的贫富差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档印度版的开心辞典开始了杰玛的回忆。杰玛一开始很不理解大家为什么都如此青睐这个节目,走到哪里都有人在看,就像他不明白哥哥把他的明星签名照拿去卖掉一样。他不想成为百万富翁,他之所以参加这个节目,只是为了让拉提卡看到自己。怀着这样简单的动机,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成了大众梦想的寄托者,他替许多人完成了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成就了一部黑暗的童话。

或者,从小时候躲避警卫的挥打撞到小轿车的那一刻起,沙利姆的羡慕和杰玛的无动于衷就已经注定了两人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后来,沙利姆卖掉签名照,更加为他日后以暴制暴,为金钱牺牲和打压别人埋下了伏笔。最终,沙利姆帮助拉提卡逃跑,在堆满钞票的浴缸中死去,结束了他畸形的价值观,获得了自我救赎。

为了保护杰玛,他可以牺牲任何人,包括他喜欢的拉提卡,甚至是他自己。他以为只要自己够狠、够强大,就可以保护弟弟和自己,这种畸形的价值观让他走上了毁灭之路。对于拉提卡,他是愧疚的,所以他用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原谅。当兄弟之间的温情化解了他对别人的残忍冷漠。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年,打破了百万富翁节目的历史最高记录。在被警察怀疑作弊的拷问中,通过这个小人物的回忆,印度下层社会遭遇的种种不公与难以逾越的贫富差距横亘在每个人的心中。孟买今昔的强烈对比,电影前半段贫民窟的破败,后半段新的办公大楼纷纷搭建于被夷为平地的旧时贫民窟如此令人震撼。那些贫民窟的孩子穿着西装,开着跑车,都改变不了富者对穷人的鄙夷和不信任。

片中节目主持人可谓是富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鄙视这个来自下层的贫民。因此,在问了一个杰玛不会回答的问题之后,他在洗手间给了杰玛一个错误的答案。这无疑是对统治阶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暴露。杰玛并没有相信他,甚至幸运的通过,给这些受过精英教育的上等人当众来了个难堪。一个贫民窟的小子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成功,正是对正统文化的辛辣嘲讽。他们不了解彼此的世界,就如那些警察不能回答杰玛的问题,而杰玛不知道印度纸币1000元上的那个人是谁一样。这就是阶级,这就是贫富差距。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承袭了“新概念印度电影”的特点,制作精良、特色鲜明、节奏紧凑、画面优美、情节曲折、娱乐性强的特点音效也很好,又不缺乏艺术性,符合国际欣赏水平。况且,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愁云下,百万富翁的梦想无疑是一种变相的鼓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是注定的必然。

总而言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梦想,是一种反抗不公,打破阶级种姓,推翻暴力,超越贫富,实现自我坚持的弱势群体的梦。只是,这个梦迫切呼唤的深度人文关怀,成功的触碰到了受众渐趋麻木的心灵底线。

参考文献

[1] 伦贡瓦拉.孙琬印度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5).

[2] 刘志群.中国藏戏与印度梵剧比较研究[J].民族艺术,1996(2).

[3] 李珉.印度民间的杜尔迦崇拜[J].中国音乐,2006(3).

[4] 鲍玉珩.鲍小弟.奇迹与幻象当代印度电影[J].当代电影,2002(5).

[5] 胡克,张卫,胡智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N].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11

首先,看不到5分钟,俺就开始热泪盈眶:NND,这简直是对粉饰太平的宝莱坞的一记响亮耳光啊!能够说,本片前半部分是阿三们自电影发明以来最应当拍、却一向没去拍的题材:一个“真实”的印度,而不是宝莱坞电影里被华丽丽的歌舞升平庸俗化、脸谱化的印度!这种通透的感觉,就像你连看了《无极》与《十面埋伏》之后,突然看到了《天水围的日与夜》,你会发现自我不再是自我,而世界从此变得如此不一样……

慢着~~也许用《天水围的日与夜》来类比是不精确的。因为从风格来说,博伊尔在本片前半部分的处理手法,几乎完全是《天水围》的反面。博伊尔的镜头,总是在强烈比较中渲染情怀;这种镜头下的印度,既是贫瘠落后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即是冷酷残忍的,也是温情浪漫的。而最关键的,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包裹在一种能量过分发达的镜头语言中。这种电影美学以激动、甚至躁动的姿态来反映现实,相对于许鞍华那种“古井不波、心如明月”的风格,简直是艺术手法上的两极。然而,这样跳脱浓烈的风格,又正合了这一部分大起大落、剧烈变迁的资料,同时也与印度这个古老而贫穷的国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脉搏吻合。难怪有人给本片带上了“史诗”的帽子,从这前一个小时的资料与气势来看,也差不离儿。

是的,如果要类比的话,《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前半部分,更像是印度版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甚至比后者更震撼,因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这一部分有着《上帝之城》稍欠的“感动”。这种“感动”主要是来自片中三个小演员,编导对他们关系的设计,虽然有点俗套,但是纯天然的表演能够抵消任何庸俗,甚至能够将庸俗转化成“生活的原汁原味”。当我们真正开始为人物的命运担忧的时候,这样的手法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即使是个更大的俗套,至少观众的心还会被“感动印度”的人物系住吧……

真没想到,俺平时买六合彩连个纸尿裤都没中过,这次心里的嘀咕却一语成谶:俺刚想起“俗套”的可能,影片的情节从长大后的“弟弟”重逢“小甜甜”起,就旗帜鲜明、且不可救药地滑向melodrama的深渊。

从前面的描绘来看,主人公兄弟俩的性格有很大不一样,老大逐渐变得世故、甚至跟上了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而弟弟则似乎一向持续了他的天真与纯洁。但是,心灵能够纯洁,理想能够天真,拜托在日常行为时不要那么傻好不好?片中小弟弟策反“羊入虎口”的小甜甜私奔,小甜甜问今后以何为生,小弟弟深情款款地答曰:“靠爱(on love)!”噗嗤~~俺忍不住将假牙喷了出来:大爷,原先印度“雷神”也是很厉害的,丝毫不逊于我中华雷公雷婆们~~这只是开始,影片接下来的情节演变更是令人大跌眼镜,编导似乎完全忘记了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动人心魄的时代画卷,转而专心鼓捣这一对小儿女“抗争命运、终成眷属”的故事,最后不仅仅让影片在一句更雷人的“吻我”中结束,还“余俗未尽”地来了段与现实基调脱离任何联系的宝莱坞歌舞……这种风格与手法的转变是如此的突兀而坚决,令人甚至来不及吐血,而只是一个劲地怀疑自我是不是看了两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

这一怀疑就弄出更多问题来了。编导在后半部分中设置的“俗套”桥段之多,简直多到令人发指,且不说“小甜甜”怎样可能在严密监视中逃脱、然后既然逃脱了又在人潮汹涌中被公然抓走……单说“火车站相会”这种无厘头约定就令人哑然失笑:分明搞不清约会的具体地点(镜头中这对小情人每次会面都是抓瞎、每次等待的地点都不一样),却一副大家都心里有数的样貌!主角哥哥的结局更是搞笑,俺本来以为这哥们会雄起一把、洗漱完毕就会出去干掉老大自我做教父,谁知这哥们不知从哪掏出来一大捆钞票,想学小马哥那样点燃可能又自惭形秽,只好铺在浴缸里玩“金钱如粪土、嗝屁如沐浴”的游戏,这简直是俺见过的最可乐的赎罪段子了!

慢着~~为啥俺要说“可乐”呢?说到那些极品俗套俺为啥如此乐不可支呢?除了证明俺是如假包换的俗人之外,会不会也证明博伊尔同志并不像俺想象的那么肤浅?一念至此,俺不由激灵灵打了个尿颤,头脑也随之清醒了不少:会不会,博伊尔同志是在故意玩俗套呢?从他以往的作品来看,他固然有点故弄玄虚的毛病,但还不至于搞到同一影片内部风格不统一的地步,所以影片前后风格手法的不统一,肯定有鬼。有了这个想法,再回头看那似乎很牛B的前半部分,一个颇为震惊的真相浮现出来:原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全片都是一个局,是一个精心伪装的大俗套!但由于博伊尔伪装的技巧很巧妙,所以在看穿了虚假之后,影评人们还得赞赏他用自我的风格、将宝莱坞俗套内核包装成一部“看不出是童话的童话”。

从资料上看,影片前半部分回忆段落连接起来的所谓“印度真相”,根本就是一个通俗小说的故事,类似于印度版的《雾都孤儿》。小主人公们的经历,其实和真实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小屁孩从火车上“倒栽葱”下来安然无恙,还是胡说八道就混上了泰姬陵的业余导游,还有虐待、利用孤儿的人贩团伙的桥段,这些情节其实和那些赚人眼泪的“孤儿血泪”模式是一个德性。这些故事元素肯定是有现实基础的,但博伊尔把他们罗列、集中起来,就显得十分“动机不良”,有种“谁能比我惨”的味道。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读后感 篇12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丹尼·保尔首度具有大气平和气度的电影。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从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

它凭借着其在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歌曲、最佳剪辑在内的八项大奖,成为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用了倒述、分述的方式来拍,整体却非常流畅。影片从开头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切入主题.整部片子都在主人翁:杰玛的回忆中完成.从杰玛的回忆中,透露出来的世界观,宗教冲突,感情伦理一切都来的那么真实,顺其自然.似乎,我们就像觉得,那是发生在触手可及的身边。片中的人物很多相当深刻,具有深意,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主持人,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典型形象,光鲜满目,而丑陋委琐的灵魂就包藏在这光鲜的外表之下,他可以利用一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包括随时分泌的善意和温情——这些于他都是商品和工具。当他的谎言被戳穿时,当着观众的面他不会流露出内心的恼羞成怒,而是热情满满的对杰玛祝贺,但随之即向警察诬告,逮捕了杰玛。主持人以一个假的答案诱骗杰玛上当那一幕很是传神——的确,一个在社会上浸淫多年的老油条可以用他的年龄积累的力量,轻易的毁掉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的纯真,而早早见识过世界与人性的残酷的杰玛识破了他,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浪漫的细节——虽然近乎童话。

影片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当警察审问我们朴实的主人公的时候,曾说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未曾得到过如此高额奖赏。你一个贫民窟走出的小P孩,怎么可能?………”为什么,贫民窟出生的孩子就不能拿大奖?他们是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们比那些条件优越的人,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人与人是平等的。第二句话,在主人公冲级2000万大奖时,他想向他的哥哥求助。但是接起电话的却是他的女友。女友接到电话说: “我从来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达令,即使没有钱,我们……….”电话求助时间结束。“即使没有钱,我们也……….”下半句话,到影片结束都没有告诉我们,但是这却引起了我们无限的想像。爱情在瞬间得到升华,特别是拉提卡没有说完的那句“没有钱……”让观众看到了真爱,看到了一种精神。一切合理的想像都将是完美的下半句话。巧妙的构思终于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导演的构思是巧妙的,将“开心词典”似的知识问答游戏做为全剧的引子,正是在这种巧妙安排下,观众才得以看到那个年代印度的各种社会问题与吉玛跟拉提卡之间的爱情演绎。

世界总是那么奇妙.我们一路看来,这个故事的完美结局似乎有那么点不合情理,但是,他又非常的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总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故事也很好的阐述了这点.我们有什么理由再去挑刺呢.导演始终不忍心黑到最后.如果真黑到最后,我想也没有人会有任何异议.只是生活就太悲观了.而丹尼·保尔并不想呈现给观众一个灰色的基调,虽然调色有些匆忙,但是给予了人们希望。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杰玛。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人物让我们为之惭愧,是我们的榜样。

贫民窟的富翁画家 篇13

透纳对水彩画非常推崇,他充分运用水分和纸张的本色及水彩颜料在湿纸上的自然混合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水彩画的表现技巧,形成了水彩画独特的技法。由于他对水彩太过痴迷了,以致从他的油画作品中都能看出水彩画的效果。

如果你觉得透纳画水彩画的技巧不过是“雕虫小技”的话,那咱就说说透纳另一个突出的贡献——将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18世纪,以历史、圣经和神话里的人物为题材的肖像画地位远远高于风景画,风景就是人物画中的补景。透纳就不信这一套,他在创作中大量加入风景元素,在画中追求光的效果,雾、蒸汽、太阳、火光和反光……在画面上组成运动着的团块和升腾的火焰,产生出符合作品内容的韵律感。为了创造那些人们无法目睹,或者目睹后又无法表现的震撼人心的场面,他将观察体验和想象创造有机结合,创作出一大批震撼人心的作品。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世界声誉的英国绘画大师。直到今天,英国官方每年表彰当代的、前卫的造型艺术家的大奖都命名为——透纳奖。

这是一幅典型的表现光、运动、紧张和沉重画面气氛的代表作。画中的惊涛骇浪好像张着大口的恶魔,将要吞噬一切,可怜的人类在大自然的暴怒下,顽强不屈地挣扎着。画中的人物虽然显得渺小,但动态十分鲜明,他们奋不顾身地与风暴进行殊死搏斗。这真是一幅情景交融、境界悲壮的杰作!

这幅画是画家对大自然光和空气变化的探索与表现。他把月光下的煤港描绘成光色变幻、隐约飘忽的海上景色,将轮船、煤港、夜空都融入到了透着光的烟霭之中。因为光,作品本身的主题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只是用做增强画面反射的光的韵律而已,特别是透纳将工业形象—轮船、码头等纳入风景画之中,这可是开创了风景画创作的先河。

《雨、蒸汽、速度》(1844年 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除了在画面左侧隐约可辨的桥,以及画面中央急速驶来的同样隐隐约约的火车头以外,我们看到的只有色彩和横扫画面的笔触,一切具体形态都融进抽象化了的大气中,透纳真正关心的是某种印象。耀眼夺目的阳光穿过谜团一样的雾气,一声汽笛的鸣叫划破静谧的空间,似乎还能听到那空荡悠远的回音,阳光和着蒸汽,色彩和着声音,而这不仅仅是一种整体的感受和印象,还是一首光与色、与空气的交响曲。

据说创作《雨、蒸汽和速度》的灵感就来源于他一次乘火车的旅行。当时,火车刚刚发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从前还没有哪一种交通工具能够使人如此飞速地行驶在大地之上。透纳乘车的时候正赶上外面下起雨,这使他感觉到很兴奋,于是干脆打开车窗,把身体探到车外,充分享受在速度中,风、雨、空气迎面扑在身体上的乐趣。这种举动可吓坏了他周边的乘客,他们看到透纳这样做都迷惑不解,而透纳却能够大胆地抛开世俗的眼光,从而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并根据个人的切身感受创作了这幅作品。

《暴风雪中的汽船》

透纳可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造者,他能够准确地记录自然,特别是雄壮的场面。这些准确的记录可不仅仅是一般的观察可以得来的,还包含着很多大胆而独特的体验!

《暴风雪中的汽船》描述的是他所在的汽船在海上碰到了暴风雪,当别人都惊惶失措地躲在船舱里,透纳却为了获得难得的亲身体验爬上汽船的桅杆,让船员把自己牢牢绑在上面,随着船只一起在海浪里摆动,尽情接受暴风雪洗礼和撞击。他在上面整整呆了四个小时,直到暴风雪逐渐平息下去。

看着这幅作品,我们不知道那船只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却明确地感受到它在风浪中飘摇颠簸的状况,那仿佛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令人心潮激荡。你被他那执著的精神震撼了吗?他对待艺术的态度有没有给你带来启示呢?

您想,透纳如此的努力、如此的“玩命”,他不成功谁成功呢?如果觉得只看这简短的文字和小小的印刷品不过瘾的话,现在机会来了,2009年4月23日至6月28日,透纳的大型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些展览共展出他的油画、水彩画作品112幅。怎么样,和透纳来个“零距离”接触吧!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 篇14

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所执导,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编的。戴夫·帕特尔、芙蕾达·平托、亚尼·卡普和沙鲁巴·舒克拉等联袂出演。影片于3月26日在中国上映。

电影讲述来自贫民窟的印度街头少年贾马勒参加了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踪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对这个电视节目一向十分热衷。但当他即将获取高额奖金时,却被人揭发有作弊嫌疑

电影剧情

在众多屏息以待的观众面前,18岁的贫民小子只要正确回答最后一条问题,就可以在印度最受欢迎的电视游戏节目“百万富翁”中胜出,赢取二千万卢布的奖金,成为百万富翁。眼看他只剩一题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心有不甘的节目主持人认定他作弊,趁节目暂停录映,通知了警方以欺诈的罪名逮捕了贫民小子。

警方、主持人及其它观众一样,都十分疑惑没受过教育的孤儿为何

)能答对所有连博士专家都没把握全中的问题,他们遂逐个问题探讨,娓娓道出他不可思议的遭遇及这些经历如何成就他成功闯关。

出生于孟买的贫民窟,母亲在他小时候因一次宗教冲突而去世,自此与哥哥凭着小聪明在街上讨生活,四处浪荡,与他们结伴同行的还有一个受他照顾的小孤女。

虽然他出身贫困,生活颠沛流离,可他还是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反而哥哥则不惜一切要得到权力与财富,兄弟之间逐渐出现分歧,一次背叛逼使三人分道扬镳,贫民小子则失去了两小无猜的女伴。当他重遇哥哥及女伴的时候,女伴己成为黑帮老大的女人,哥哥则替他工作。为了心中所爱,他决定不惜一切帮助女伴脱离苦海

精彩影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何在奥斯卡中胜出

理由是<<贫民富翁>>的故事架构极具独创性与绝妙性,剧情的推进融合了<<公民凯恩>><<低俗小说>><<罗生门>>三片的精髓,电视答题的主线与答题衍生出大幅度社会现实闪回,加之丝丝入扣的细节描绘,这无疑是导演向黑泽明致敬,情节模块式切割,整体上的无缝组合,颇有昆汀塔仑蒂落之风格,电视主线与现实答案的交相辉映,神似奥逊威尔斯的天才创意.可以说<<贫民富翁>>的剧本是电影百年来的技术流派的集大成者,非常高明的剧本.

而<<返老还童>>在剧本上可以说一无是处,白开水一样的流水帐,从技术流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剧本是最失败的,最没技术含量的.

演员表现 <<贫民富翁>>完胜

理由是<<贫民富翁>>的那些小演员的表演实在触动人的心灵,让观众快速入戏,还记得小杰玛在逃命追车尾的那段吗,小演员气喘吁吁,仿佛听到心跳的声音,几乎打动了银幕前的所有观众,影片中这样的细节多不胜数.众印度演员的本色演出让影片具备了浓厚的批判力量,真实中撼动人心,让人潸然泪下.

反而<<返老还童>>中的布拉德皮特跟一根木头一样,他是好莱坞公认的花瓶,其表演木纳,如果换凯文斯派西这样的戏骨来演效果会好很多,长的帅没有用的,是支撑不起这样一部剧情长片的.

摄影 <<贫民富翁>>略胜<<返老还童>>

<<贫民富翁>>现实主义的影象风格已经达到返朴归真的地步,真实印度社会的呈现完全依赖于高潮的摄影,比如片头贫民窟的追逐,广角镜头 跟镜 俯镜 采光的运用无一不恰到好处,将影片氛围烘托到淋漓尽致.

<<返老还童>>唯一优秀的地方就是摄影,主打暖光色调,这是大卫芬奇的惯用风格,然而与<<贫民富翁>>丰富的摄影技巧比起来,依旧稍逊一筹.

<<贫民富翁>>全片剪辑风格凌厉,干净,利索,可以说全片没有一点多余的胶片,完美的剪辑师进一步帮导演拿到了高分.

<<返老还童>>的剪辑是失败的,此片被人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就是拖沓,剪辑方面该剪的不好剪,一句话形容就是剧情不足,剪辑来拖.

音乐 <<贫民富翁>>完胜

<<贫民富翁>>的任何一处音乐都可以说是完美的,无论片首追逐戏的“O Saya”,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还是片尾的优美女声低吟浅唱的“Latika’s Theme”,此片的音乐无可争议的经典.其原声大碟值得永久收藏

<<返老还童>>的音乐不值一提.

思想 <<贫民富翁>>完胜

<<贫民富翁>>全片充满人文关怀 批判现实的力量,影片主题涉及了贫穷 丑陋的上流社会 社会动荡 宗教冲突 逆境中的爱情 贫富差距 美好的愿望与残酷的现实 善良与美好 国家的出路与社会不和谐的冲突以及诠释了什么叫人生,本片的立意异常丰富,却完美交融,一一得到呈现.

在风行上几乎对该片一致褒扬的同时,有位影评人说的非常好,他说:“<<贫民富翁>>这片会改变一个国家”,这部电影足以引起印度这个国家的集体反思,同时也会让中国这样类似的大国进行一度程度上的反思.

<<返老还童>>的立意就是描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生活与爱情,可惜这人生 这爱情实在太平凡,平凡到乏善可陈了,甚至平凡到不如中国的<<梅兰芳>>,失败的剧本 剪辑 演员 如何能得到学院派的认可呢,根本不可能的.

可能说<<返老换童>>这部片子很快会被人们遗忘,甚至还不如同为传记片的<<米尔克>>,米尔克这个人都比本杰明巴顿刻画到形象无比,而<<贫民富翁>>这部打动人心的大作,将永远列入史册.

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学院送给Danny Boyle 最好的礼物,感谢他为全球影迷带来如此杰出的电影佳作.

作为我个人的愿望是,真希望Danny Boyle导演的下一部影片能够拍拍中国,名至实归的完美大作<<贫民富翁>>,谢谢Danny Boyle 导演,

错过会可惜的电影

此次奧斯卡大獎,最大的贏家非此片莫屬,獨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电影配乐及最佳电影歌曲奖等八項大獎。

而这部电影得奖的那天就是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间!

对于一些影评人和观众来说,这也许只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可是对于孟买贫民窟的人民来说,这部电影是他们的一个梦,一个希望!得知这部电影终于获得大奖,很多贫民窟的人都哭了!

对于生活在那样简陋的居屋中的人来说,明星闪耀,金碧辉煌的奥斯卡典礼简直就是遥遥不可及的神宫玉殿,但是,他们与其之间却终于有了如此近的接触。

他们真实的生活被电影工作者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全世界的人看,震撼感动到无数的人。

没有什么国际大明星,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但是,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到最终,始终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直击观者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看的时候,我几次忍不住的想要落泪——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天堂和地狱,其实就是在于对比之间!

看到电影中的孩子,我实在是感觉自己幸福的一塌糊涂——虽然,我的生活实在是平淡平常的很。可是,我不用为了一份食物去扒火车,去被人追被人打被人骗……我在一份一直拥有的温暖中习惯着,抱怨着,自己冰冷自己,他们却在真正的冰冷中追逐温暖,永不放弃!

电影中揭露的残酷现实绝对不是艺术的夸张和升华,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其中一些现象,只要你留意过,就会知道自己的身边也存在的。

电影中,杰玛凭借自己人生中血与泪一点一滴积累而起的答案答对所有的题目,赢得巨额奖金,可是却被主持人指他作弊而被警察逮捕,受到严刑逼供!

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认知中,这个出身于贫民窟的孩子,这个没有收过正统教育的小混混如果不是作弊,怎么可能答对那么多的题目,可以比那些律师、学者等社会尊贵者知道的还多?以一个人的出身去决定一个人的人品,以衣冠取人,是不是这个社会一直在犯的一个错误?!

我很感动于杰玛对自己的坚持,不管环境如何变迁,如何严酷难对,他始终以一份坚持向前行!

与拉提卡的相遇,也许真的是同样属于他的那个答案“命中注定”。

在杰玛的身上,有着一种“搏”的劲头,就像是小时候为了得到崇拜的演员的签名,他不惜跃入粪坑的勇敢一样,始终的,他不会屈服于任何环境的考验,一直一直的用着“搏”的劲头去拼取自己的明天!

因为他对命运的不服输,他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也终于追回了自己的爱情!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爱情片观后感】推荐阅读:

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介绍09-26

上一篇:红色之旅观影有感下一篇:捐助倡议书范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