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通用13篇)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1

在培训的时间里,我坚持出席,不请假,不旷课,上课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培训学习收获颇丰,对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教学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教学效益。在这里我粗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动画制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flash动画软件的使用,我非常认真的听从老师的讲解,认真的进行实际操作,完整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堂上练习。掌握了flash动画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知道怎么样制作生动的动画效果插入到ppt的课件当中,又或者做成flash的课件。当然,由于培训的时间相当短暂,不可能完全掌握软件的精髓,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进一步去使用和提高动画制作的能力。

在这里,我要诚恳的谢谢钟志军老师。他的讲课非常直观,能做到深入浅出,当我们碰到学习困难时,他能非常耐心指导我们,而且,他的讲课非常突出重点,又能分解演示难点,使我们在短短的两天半的课时里真正的进入了flash动画软件的门槛。谢谢你----钟老师,是你领我进了门槛。我在后续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把这个软件学好并在教学中派上用场的。

何斌老师教我们的《平面设计》,也就是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处理的技术。短短的时间内,我也基本掌握了图片处理的一些技巧,回到学校里,我又请教了教信息技术课程的同事老师,我深深体会了图片处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现实教学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一门技术。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软件的使用,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如何处理图文,能使自己制作的ppt课件更完美,更有意境。

最后是李恒才老师给我们上的《常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这两门课程虽然都是我们常用的软件(ppt,word,excel)的使用,但是李老师教会我们很多不常用到的一些技巧和功能,通过学习,我觉得我对这些软件的使用更强了,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广泛使用的功能和更快捷的方法,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在,譬如,他教会我们批量处理ppt文字的方法,应用母板使课件统一美观,又如,他教会我们使用word里面的合并邮件功能,还有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模版的使用等。关于《网络资源的使用》更是给我们很实在的指导,指导我们怎么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怎么去处理下载下来的资源,还提供了很多我们教学中很方便找资料的网站地址和一些常用软件都拷贝给我们,李老师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事无巨细,只要我们常用的,他都为我们想到了。真心谢谢你!

短暂的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学到的只是我不可估量的,虽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东西,但是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为在个人,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提高,真正把相关的技术技巧使用到教学中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2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现代生物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是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和实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现代生物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物种的定向改造、新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生物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正迅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的本质, 对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由于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抽象, 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及各种工程技术紧密联系, 其新理论新技术发展迅速, 传统的以教材和大纲为基础, 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本学科发展的步伐。因此, 如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最新的进展, 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的特点,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从厚基础、强理论、重应用的教学原则出发, 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并已初见成效。

一、以“有用、有效、先进”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ies) 成为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关注和重点投入的一个范畴,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应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代表, 但是, 在我们大学教育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学生眼高手低, 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因此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而好多岗位却无人干的矛盾。要解决以上问题, 需要我们大学的教学积极地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用得其所”, 不但先进, 还要有用、有效。现代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内容, 是生物技术的实验室研究阶段, 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下游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扩大生产, 加工应用阶段, 使经改造的新产品能达到商品化、工程化、企业化, 进而创造相应的效益。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实验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 更要注重学生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等能力的培养, 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 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走出校门, 到企业、农村、医院去寻找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和产品, 让学生观察比较现代生物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进而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在一个教学班中, 学生在知识理解、实验操作及师生沟通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着眼于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接受能力, 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接受慢的要给予鼓励, 单独辅导。同时针对生物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 增加讨论课的比重。如将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及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等内容模块化, 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拟定讨论提纲, 然后到课堂讲授。大家对所讲内容进行讨论, 提出各自的观点,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 变成主动的讲, 既感受传授知识的乐趣与不易, 也训练了阅读、整理资料的能力, 还增加了学生互助团结的气氛, 使其更有信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 注重第一次课的准备和讲授,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课主要包括绪论的讲授和课程信息介绍, 它就好像是老师和学生初次见面递出的一张名片, 绪论讲解把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给大家, 课程信息介绍使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重点和难点, 应读哪些参考读资料。通过第一次讲授, 使学生从已知世界中寻找课程的最佳切入点, 从实际需要中寻找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绪论既包括了生物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又展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因此在讲授时以生物技术已取得的某些重大的或和我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相关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以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为基础, 按“重视基本技能, 开出经典实验, 增加综合性、开创性实验内容”的原则对实验进行整合、归类, 加大了综合提高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结合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 自主设计实验, 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式, 学生自主完成。如考研的学生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 加强基因工程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掌握基因克隆、基因定向改造、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实验技能及其在未来科研中的应用。就业方向的同学以应用性实验为主, 如设计细胞工程实验, 让学生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观察植物如何从一个细胞成长为完整的植株, 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酵工程实验让学生学习米酒、酸奶的制作, 学习发酵的原理及发酵罐的使用, 从自己生产的产品中获得成就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协助指导的方式, 由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操作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3. 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把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

教学与科研互动是本科院校的重要特征, 科研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 是新知识的源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生物技术相关教材编写的全面性和编写速度远远跟不上该领域的发展速度, 而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往往是较先进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因此在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 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 归纳整理, 在自己教案相关章节的讲授过程中补充进去。例如在讲授核酸分离纯化时, 除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外, 结合本院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罗氏高通量核酸纯化系统, 介绍高通量核酸纯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讲授普通PCR的原理时, 结合自己科研中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介绍荧光定量PCR原理;讲授DNA双脱氧测序和化学降解法测序时, 对最新的Roche454测序技术, Illumina Solexa测序技术和ABI的SOLi D测序技术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介绍, 并展示自己科研中所克隆新基因测序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把抽象的DNA序列形象化;在讲授高等植物基因工程这部分内容时, 把自己课题中从“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植物转化、获得相应表型的转基因植株”的整个过程的图片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对神秘的转基因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吸收有科研兴趣的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 使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与教师的课题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工厂、田间, 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大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用得其所”的创新教育模式。

四、对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改革的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生物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 涉及面广, 发展迅速。如何适应该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我们在本科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 增加实验课的比重, 并在某些部分引入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 避免了课本翻译造成知识时间差, 将最前沿的热点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同时, 在本科教学中, 由浅入深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英语文献, 从科普到专业, 与学生一起阅读、讨论, 由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启迪思维, 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两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发现, 新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反应良好, 可以继续推进发展。

总之, 由应试教育变为能力培养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增加讨论课和实践课, 使老师和学生尽可能地面对面地讨论甚至争论,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具有活跃创新能力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必将被淘汰。

参考文献

[1]陈智武, 陈珠琳, 吴光皎.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 2008, 09 (中) .

[2]张玲.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研究, 2005, (2) .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3

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学其它课程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相配合。所以,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似乎就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的看法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它们,确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这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出发点不在这里。由于以前的电化教育实践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了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形像化以便于学生理解。这一现象在现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并且做为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显然,这种理论和实践与我们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课程整合的成败,也说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对于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呢?让我们通过一具体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探讨一下。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是广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对网络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而对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则不太感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要求学生制作场景音乐的课。其设计思想是:既然学生普遍对上网聊天感兴趣,那么就让他们制作一个在聊天时常见的场景音乐。因为场景音乐是聊天者经常用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像化的载体,广大的学生也喜欢用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学习制作场景音乐的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网络部分要求掌握的知识。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提出制作场景音乐这一学习任务,要求通过制作场景音乐来掌握教材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

二、提供完成这一任务的参考性工作流程(以教师演示的形式出现)

1.确立一场景音乐主题。

2.根据主题收集相关材料。

3.制作场景音乐元件。要求学会使用Firework gif等软件,并在制作场景

音乐元件的过程中,掌握网页文件格式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用QQ场景音乐软件制作场景音乐。

5.上机验证作品并完善作品。

三、学生自己制作作品,制作时,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五、修改完善作品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教学创设一种适宜教和学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主题,搜集材料,制作元件,创作作品,整个过程全部是自己动脑、动手面完成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进行示范演示,但这只是一种导向性的演示,对学生只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2.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自己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认为,是一种知识的还原的过程。即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概念是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而掌握的。学生掌握知识是经历了在理论概念的指导下,经过动脑、动手的感性实践而再次回到理性的过程,即所谓的知识还原过程。

3.学生的学习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交流与合作。这就打破了原来教学模式中一般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互动的现象,而且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变化给学生带来的结果是: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形成了通过交流与合作而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坚实的社会交际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4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一体,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以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并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能够以音频、视频、图片、图形等形式,将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实现情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内容相结合,使知识变立体化、形象化,以音频与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语文知识内容,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自由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知识局限于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拓展,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行动的开始,只有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才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从而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教学宗旨,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古诗文历来是学生与教师头疼的知识问题,同时语文古诗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文时,通常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大概意思,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古诗文的句意,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讲,那样小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背的古诗文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古诗文记忆过程中,大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去学习,要是问学生古诗文的内在含义与句意,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来,但是要是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背诵下来。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去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咏鹅》古诗文时,这首诗学生都能够流利的背诵下来,但很少知道古诗文内在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知识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文制作成教学视频,在配备上生动的音频形式,将古诗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并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知识问题,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兴趣,就会认真的观看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在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古诗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如果对语文知识产生好学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从而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之所以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使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不透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度不高,对语文知识内在奥秘没有发掘出来,故而,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底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有效的整合,将知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内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一种情感,发掘知识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事实上,语文知识是一门充满情趣的知识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好语文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培养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学习语文识字时,教师提前整合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生字连在一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相对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是一种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整合,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以视频、音频的教学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5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六、培训经费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篇6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是有了很多其他的更先进、快捷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要由传统教师变为新型教师。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无疑包括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精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李艺)的解读,我深深感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缺少的是理论的支撑与引领,理论基础是地基,打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后劲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技术水平,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该书系统的梳理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流派,体现诸多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应用与实践,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事实已经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乃至最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需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断的摸索与探究。通过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加强学科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现实课程教育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它包括: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呈现教学内容: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变化。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3.转变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的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4.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其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书和媒体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解决几个难题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1.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展示给学生很多生动的画面,可以创设有利的情境设计;可以对课文进行形象的描述,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历史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美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2.突破难重点 扫清学习障碍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各种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这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几点反思

1.要适时适地选择多媒体技术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或不适宜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用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竞赛课的课堂教学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所说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否有助于“减负提质”,能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避免“机器式的灌输法”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技术演变成加强灌输的新手段,学生依然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性和主体性仍然难以发挥。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7

一、 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师生角色定位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有效整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只是强行将教材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 而使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将其排除在教学之外。 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样要避免由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演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 将纸质教案变成电子教案, 让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操作者, 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欣赏者, 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就必须要实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与转换, 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开主体探究。 为此在具体的运用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本学情, 在把握学生基础知识、 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 优化教学结构,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展开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活动。

二、处理好信息技术模拟实验与动手做实验间的关系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 实验不仅是重要科学课程教学内容, 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手段, 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 是带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的桥梁。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功能, 可以模拟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或是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将难以用语言描述, 不能用现象来展现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以全新的界面来展开教学, 声情并茂, 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提高实验的清晰度与可见度, 让全体学生无死角, 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晰而直观地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与作用, 但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亲自动手做实验。 相比较来说, 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操作实验, 都更为直接, 尤其是学生实验, 一方面学生从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更直接、 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操作实验, 学会科学探究。 因此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师生的实验操作, 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模拟实验与现实实验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 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就不用模拟实验, 而只对于那些不具备完成条件或是显示不明显或时间较长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实验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完成。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通过操作实验来升华认知,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探究水平。

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真实地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直接而直观地感知大气压的存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大气压有初步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做实验。

将酒精棉点燃后放入烧瓶中, 将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熟鸡蛋被吞入瓶中。 因此认为是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此时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瓶中酒精棉的点燃使得空气受热而导致部分空气跑到瓶外, 而瓶中中空气相对稀薄, 鸡蛋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瓶中的。 此时我并没有直接表述谁对谁错, 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酒精棉点燃放入烧瓶后, 用手堵住瓶口, 将瓶子倒过来, 再将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照样被吞入瓶中。 在改进后的实验中, 向下的重力对鸡蛋进瓶没有帮助,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鸡蛋完全是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瓶中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虚拟实验与亲自操作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获取直观认知, 又经过动手操作实验将学生的初步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 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处理好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 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 是推动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许多教师将二者对立起来, 尤其是看到许多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片面地认为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是践行新课改, 才能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而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概否定。 这是错误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本质上与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区别, 都是教学手段, 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全盘肯定与否定, 而是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 这样才能将各自的优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穿插运用, 才能更好地为科学课程服务, 为学生服务, 引导学生更加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 亲历探究过程, 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要重视,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在创新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这样才能达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认识与有效运用, 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科学课程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

摘要:在科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才能发挥其优势, 使之成为教学的推动力量, 这是在当前运用热潮下所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反思。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课程,有效整合,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刘文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2 (8) .

[2]崔菊萍, 张立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0 (44) .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老师上课,当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虽然认真备了课,仍然出现上课无所适从的情况。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会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模式,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境、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例如:教学三年级口语交际《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播放生活、学习中父母关爱我们的相关图片,我们小时候,他们为我们洗脚;当我们上学时,他们精心地辅导我们;我们生病时,他们无微不至对照顾我们……从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感受父母的爱。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获知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主观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才最为有效,而只有创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可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起来。如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为了使学生能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课堂上展示了客家土楼、傣家竹楼的相关照片、图片,播放录音之后,再运用CAI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并很快学会了教学内容,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技巧,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审美愉悦。

三、创新教学信息,训练创新思维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小学语文中《跨越百年的美丽》,其中关于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的场面,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把百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居里夫人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网上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题,虽然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一本书(即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可见,阅读教学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面对学校图书室藏书少、自己买书有贵的现实,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无疑又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时,教师也需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精心组织,加强引导,适时检查、评价,使网上阅读有的放矢。

信息时代的到来,既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生机与动力,又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教师,更应有责任在网络环境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尽力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素质,自身素质不提高,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要加强进修,“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常流水”。我们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涛.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9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把语文课中的“僵”化为“活”。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手抓“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手抓“创境”。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学生或多或少知道地震的危害大,具体情况怎样就不大清楚,更不清楚地震后发生的一些故事。我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把网上下载的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特别播出一个片段:5.12地震后,一位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整整挖了三天三夜,在武警战士的帮助下,终于挖出了自己的儿子,可惜已经死了,而这位父亲的指甲全掉光了,食指的第一节骨头也都挖断了。学生观看了视频后,很快被视频中的场面所感动,发出阵阵感叹声,真正感受到一位伟大的父亲和地震的危害。弥补了教师口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由于作好了铺垫,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很快投入其中,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课中的“难”化为“易”。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不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助于小学评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个别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不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技术。

1.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

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把一堂公开课,用图文声像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声像、图文来配合,本来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手势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却不分青红皂白,非要用多媒体替之,好像没有了这些现代化手段就不能称之为一堂课了,只是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由于过于花哨,实际的效果却是干扰学生注意力。当每播放一首曲子,每闪现一幅图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半分钟、一分钟。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的注意力却被转移了、耗散了,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学生除看到了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一无所获,根本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惰性”,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因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盲目“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资源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于是,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所以说,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10

本次网络培训,我参加了徐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听评课与课堂观察》。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我以后的教学受益匪浅。徐老师从听课、评课的意义,可能会出现的误区,以及现如今评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徐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法,还细致的讲述了评课的八大原则,让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如何上好一堂课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课堂经验。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课堂经验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骨干教师、同伴教师之间的观察学习等。因此,如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首先要学会听课、观察别人课堂教育,从观察他人的课堂教学中、从听课、评课中获得教育经验,然后进行不断的实践、反思,转化成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11

[关键词]整合;阅读;媒体技术;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教育中信息传播仍旧是以教材为本的“口耳相传”为主要途径,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质量、效率与规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致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少有真情实感。况且,现有教育资源的滞后、贫乏,也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

一、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 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中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具体形象的事物,对生动的形象和活泼丰富的想像充满兴趣。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实践中我们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这一教学模式,以其资源丰富,查找快捷,互动方便,交往平等等特征,有效地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统一被动变为多样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创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总之,整合背景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不仅改变了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习的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五、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优化了作文教学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12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数字的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绽放.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等动画,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一个三角形,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过程,再让学生尝试剪拼,然后再以动画剪拼……生动形象的活动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两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与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再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概念.1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的课桌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米的长度是怎样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课桌、凳子图.(课件演示)一般的小学生有1米加40厘米高,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学生的身高是15米?在5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1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250米)并通过调查(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知1米、10米有多长,加深对米的概念的理解.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让学生一目了然.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 篇13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改制基本流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