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线路作业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信线路作业

电信线路作业 篇1

一、由于未采取通风措施中毒窒息死亡事故

2004年4月23日下午,某公司劳务工阮某(男,35岁),接到分公司控制中心通知后,前往科技大道为远端一处没有通风设施的封闭机房进行临时发电,16:15左右,阮某到达该网点,启动移动式汽油发电机后,又到其他地方处理障碍。19时许,阮某返回机房关闭油机,因其在未采取通风措施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机房,导致一氧化碳吸入过量,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由于忽视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车毁人亡事故

1.2004年5月13日下午17:50左右,某公司营业部社区经理徐某,驾驶两轮摩托车在执行公务途中,与一辆逆向行驶的厢式大货车相撞,造成徐某头部大量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2.2004年5月22日下午15:05许,某公司副总经理张某,乘坐本单位员工张某驾驶的轿车,前往金山屯进行工程建设选址,轿车在通过连续岛状塌陷路面时失控,驶入逆行车道,与迎面驶来的大货车相撞,造成驾驶人张某和公司张某当场死亡。3.2004年9月11日下午13:20许,某公司一辆庆铃轿车,搭乘包括驾驶员在内的5名员工,前往市公司参加培训。当行驶至一下坡转弯处时该车向右侧直拉杆球头突然断裂,致使方向失控,与迎面驶来的一辆油罐车相撞,造成庆铃轿车内的5人全部受伤,其中3人重伤,2人轻伤。9月12日凌晨,受伤较重的两人相继死亡。4.2004年9月17日晚20:40左右,某公司线路维护中心线务员孙某和蒋某,在完成抢修任务后,驾车返回途中与停在道路中间的一辆载重卡车相撞,导致孙某颅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蒋某受轻伤。

三、由于作业未穿戴防护用品导致的事故

1.2004年8月4日上午,某公司员工赵某,前往该县房庄为小灵通基站进行电源(220V)接续作业,赵某在未穿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即登梯攀上距地面4.7米高的基站,在作业过程中触电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2.2004年3月1日,某公司员工张某在一次安装电话作业中,由于未系安全带,当脚踏分线箱向上攀登时,脚不慎踏滑,从4.5米高的站台坠落,头部触击柏油路面,右侧头颅太阳穴严重损伤,右眼充血。口腔鼻子流血,当即送往医院,但终因伤势过程抢救无效而死亡。

四、由于忽略作业环境导致的事故

1.2004年8月14日下午,某市分公司社区经理赵某(男,36岁),在位于一栋4层老式家属楼(楼顶无防护栏)楼顶记性障碍查修作业时,由于雨天湿滑,赵某在作业时失足坠落,当场死亡。

2.2004年9月23日上午8:30左右,某公司员工吴某与劳务工夏某一起进行电话故障查修,当二人在一处交接箱上作业时,由于距作业地点50米的地方,有一条电力线(380V)下坠与架空光缆的钢绞线接触,导致钢绞线带电,致使夏某触电身亡。

五、由于客货混装导致重大交通事故

2003年4月10日早晨,某公司聘用驾驶员熊某驾驶“川路牌”农用车,车上搭载民工26人,同时装载钢绞线,光缆线及各种施工用具,驶往施工工地。当车辆行驶至一下坡转弯处时,车辆失控冲出公路,翻下路边垂直高度5米、坡面距离11.2米的水田中,造成车上民工9人死亡,16人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经交警部门认定:驾驶员熊忠全驾车超速行驶;货箱内违章载人,客、货混装;遇危险情况处置不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该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力,安全措施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将工程擅自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包工队,忽视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未能及时制止车辆客、货混装,也是导致该起施工发生的重要原因。

六、由于未设安全标志导致的事故

电信线路作业 篇2

由于资源同步接口的存在,有业务占用信息的线路资源无法进行割接变更,致使现在单纯的管线线路资源割接无法进行。基于此现状,通过合理有效安排割接的每个细小环节,实现带业务割接[1]。

模型设计分为3个步骤:数据分析、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1.1数据分析

割接是对管线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线路进行变更。首先要确定变更会涉及到哪些物理线路资源数据,即割接范围。确定了物理线路资源后,应顺藤摸瓜找到牵涉的业务资源数据,记录物理线 路资源数 据和对应 的业务资 源数据。因为割接操作是更换物理线路资源,所以要找到新旧物理线路资源的对应关系,做到一一对应,无纰漏。

1.2数据概念模型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模型主要有物理线路资源数据模型、业务资源数据模型和新旧物理线路资源的对应关系数据模型。对于同一设备上的割接,还应增加割接项目数据模型,以方便管理。整个模型如图1所示。

1.3数据逻辑模型

概念设计是独立于 任何一个 数据模型 的信息结 构。 将概念设计转化为逻辑设计,把概念落实到DBMS产品所支持的逻 辑结构上 来。使用PowerDesigner设计逻辑 数据模型表,建立4张表,它们是接工程表(CUTOVER_ PROJECT)、割接范围表(CUTOVER_EXPORT)、用户占用导出表 (JK_USER)和新旧资 源对应表 (CUTOVER_ UPDATE),下面是对各个表的详细设计。

1.3.1割接工程表(CUTOVER_PROJECT)

给设备上要割接的资源规类命名,并记录割接状态, 见表1。

STS的各种状态如下:导出(“E0”导出失败,“E1”导出,“E2”导出中,“E3”导出完毕);释放 (“R0”释放失败, “R1”释放,“R2”释放中,“R3”释放完毕);割接(“C0”割接失败,“C1”割接,“C2”割接中,“C3”割接完毕);“O”其它。

1.3.2割接范围表(CUTOVER_EXPORT)

记录割接工程下的旧资源,见表2。

1.3.3用户占用导出表(JK_USER)

记录割接工程下的旧资源所对应的业务资源,见表3。

1.3.4新旧资源对应表(CUTOVER_UPDATE)

记录割接工程下的 旧资源和 新资源的 对应关系,见表4。

2割接流程

通过开发新的接口流程来处理,实现方式为中间表及数据库脚本。

2.1割接流程图

割接流程如图2所示。

2.2操作步骤

经过反复设计、测试和验证,得出以下操作步骤:1线路割接在GIS系统[2]中发起,建立割接工程以及对应的资源割接范围(用电缆及线序描述),通知可配置系统;2可配置系统根据该工程的资源割接范围,导出这个范围(电缆线序)上的用户占用信息到中间表,供GIS读取并导出EXCEL报表,供施工人员作为现场核查及割接的基础资料;3用户导出完毕后,GIS发起请求释放割接范围的占用信息并告知可配 置系统,可配置扫 描到此请 求释放用 户,并封锁此资源,以免该资源再次被使用;4可配置系统释放占用信息完成之后,发送释放 成功的标 记给GIS系统,以告知GIS现在可以进行资源割接调整了;5GIS系统收到通知后完成割接范围内占用信息的释放,并且完成相应的资源割接调整;6GIS系统根据资源调整情况,发送新旧资源(割接前后)对应关系并告知可配置系统,将占用信息平移过渡至新的缆线资源上操作;7可配置完成占用信息平移操作:通过占用同步接口将新资源上的占用信息同步给GIS,并标记割接工程完毕,割接成功。

3应用实例

3.1配缆割接

配线[2]:J1001PX01(1-100),割接前交 接箱[2]J1001,割接到交接箱J1002:1新建割接工程,划定割接范围J1001PX01(1-100),并发送到中间表告知可配置系统;2经过可配置导出用户占用,释放用户占用等操作,GIS系统录入新 配线J1002PX01(1-100),解除配线J1001PX01的成端,录入配线J1002PX01的对应成端; 3划定新旧资源对应关系,J1001PX01(1-100)→J1002PX01(1-100),并发送给可配置系统;4可配置系统平移用户占用信息到J1002PX01(1-100),完成割接,GIS删除J1001PX01(1-100)。

注:GIS是“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可配置系统是本文所阐述的割接系统。

3.2交接箱主干侧配区割接

主干电缆ZG01(1-100),由交接箱第1块(端序1100)割接到第11块(端序1001-1100):1新建割接工程: 划定割接范围ZG01(1-100),并发送到中间表告知可配置系统;2经过可配置导出用户占用,释放用户占用等操作,GIS系统解除ZG01(1-100)与交接箱第1块的成端, 并使之在交接箱第11块的成端;3划定新旧资源对应关系:ZG01(1-100)→ZG01(1-100),并发送给可配置系统 (由于电缆及线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前后对应关系是自己对应自己);4可配置系统平移用户占用信息移回到ZG01,完成割接。

3.3交改直

配线:PX01、PX02、PX03合并为新的主干,假设它们的线序范围依次为1-100,1-50,1-25:1新建割接工程:划定割接范围PX01(1-100),PX02(1-50),PX03(1 -25),并发送到中间表告知可配置系统;2经过可配置导出用户占用,释放用户占用等操作,GIS系统录入新主干ZG01(1-175),解除PX01、02、03的成端,录入主干ZG01与分线盒的成端;3划定新旧 资源对应 关系,PX01(1100)→ZG01(1-100),PX02(1-50)→ZG01(101-150), PX03(1-25)→ZG01(151-1750),并发送给可配置系统; 4可配置系统平移用户占用信息到ZG01,完成割接,GIS删除PX01、02、03。

4结语

带业务割接流程本身已属于较复杂操作,而涉及在途工单情况则更为复杂,有可能涉及可配置系统与CRM[3]的接口。基于此原因,建议对于在途工单情况,可对工单进行回退,再进行割接操作;或者是等待工单流程走完,再进行割接操作。此方法虽然会耗时耗力,但确实可以规避在途工单情况下割接的处理。

本文所阐述割流程已经在云南和重庆等多个本地网实施上线,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为中国电信在管线资源变动中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详尽而明确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电缆带业务割接培训资料[Z].中国电信,2014.

[2]刘世春,胡庆.通信线路维护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特点分析 篇3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097-02

配电线路,是从变电所向用户进行供电的线路以及城乡变压器之间对电能进行分配的线路,低压配电线路(0.4 kV)、中压配电线路(10 kV)和高压配电线路(35 kV以上)。在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对于配电线路的不停电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带电作业已经成为配电线路检测、检修和改造的重要技术方法。为了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力度,特别是旁路作业和绝缘操作杆作业等。

1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概述

带电作业指的是在高压电力设备之上,在不停电的状态之下而开展的一种线路和设备检修和测试的方法。将人体和带电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将带电作业分为地电位作业、等电位作业以及中间电位作业这三种类型。

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技术条件来看,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①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允许超过人体实际感知水平

1 mA;②对可能导致人身放电的空气距离进行准确的控制;③人体体表的场强需要人体实际感知水平2.4 kV/cm。其进行带电作业的工作地点大多都是在城市市区中,其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且配电线路较为复杂,多回路及高低压共杆架设,各相间的距离及对地的距离较小,使得线路出现异常情况较多,与高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相比较,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难度和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极易出现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以及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

2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特点分析

带电作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作业方式,通常是在高空和强电场等条件下而进行的,需要对外界气象条件、运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限制,且绝缘工具的选择还应该以设备特点、电压等级为依据。对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带电作业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使用特殊的绝缘工具在高空和强电场等特殊条件下作业,通常具有十分严格的规程规定、严密的组织分工以及可靠的实验数据;同时,带电作业通常是团队作业,技术人员之间能够实现密切的配合,还具有专门的监护人员,极大程度的保证了作业的安全。

其二,带电作业技术的效率较高,所使用的工具是由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十分的灵活轻便,使得检修作业的效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另外,带电作业技术还不会受到停电时间的限制,不会因时间问题而无法保证检修质量,切实的减少了停电检修期间与其相邻其他线路再出故障的现象,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其三,与停电作业相比较而言,带电作业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技术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受到作业环境的影响,带电作业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如当风力>5级,湿度>80%RH,以及设备绝缘不良和安全距离不够的时候,都不能进行带电作业。

其四,带电作业技术能够有效的消除输变电设备的缺陷,切实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间,还增强了系统调度的灵活性,一方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备用设备和容量,对于经济效益的获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实际应用

3.1 旁路带电作业在更换架空线路导线上的应用

在配电网的架空线路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导线老化和损坏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传统操作方式需要停电作业,且更换施工时间较长,效率较低,而当前,旁路带电作业技术是配电架空电缆更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旁路带电作业更换架空线路导线的原理,如图1所示。

首先是通过旁路电缆系统和旁路开关实现接入,然后将原有线路当中的负荷切换到旁通线路的上面,之后在带电的状态之下将待换线路予以切断,在待换线路完成更换之后,再将旁通电缆系统予以拆除;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对以下两个问题加以解决:其一是旁路电缆的铺设,其二是带电引接线式的安全防护。

从我国电力行业相关规范标准来看,其中规定,严禁在带负荷的状态下进行断接引流线的操作,带负荷的电缆线路对地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电容,在对其进行断接的过程中,电缆的长度会对电容中的电流大小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电缆的长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就会出现较为强烈的拉弧现象。而旁路带电作业的技术在断接引流线的时候会选用绝缘杆操作,进而实现待换线路和旁通线路的并联运行,同时将部分负荷转移到旁通线路之上,之后再按照公式:

Ic=[(95+1.44S)/(2200+0.23S)]×Un×L

对断接线时电缆电容中的电流大小进行计算,其中Ic指的是电缆电容电流,S表示电缆截面,Un是电缆缆线路额定电压,L为电缆长度;通常情况下使用规格为50 mm2的10 kV电缆进行配网架空线路的旁路带电作业,按照上述公式,L为50 m,通过计算可知Ic的值趋近于0.04 A,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拉弧现象的。

3.2 绝缘杆作业法带电接引流线技术的应用

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方法来看,常用的有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两种形式,其中的绝缘杆作业法也被称之为是间接作业法,指的是借助绝缘工具进行施工作业,使得人体和带电体之间能够保持规定范围之内的安全距离。

对于绝缘杆作业法而言其在带电接引流线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配电线路绝缘化的实施使得绝缘杆作业法剥除绝缘线外皮的难度加大,对绝缘导线线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②导线非承力接续问题;

③接引作业点的绝缘和密封恢复,使得现有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接续点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量的绝缘和密封不良问题。

为了有效的解决以上所谈到的实际问题,研究人员研制出了新型的绝缘导线剥皮器,主要是由剥皮器总成和操作杆两部分所构成,对绝缘操作杆摇柄的转向进行改变还能够实现嵌入导线和剥皮操作以及退出剥皮操作等功能,解决了绝缘杆作业法剥除导线绝缘皮的难题,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中:

首先,剥皮器总成配有不同线径的刀具,对于70 mm2、15 mm2、185 mm2和240 mm2等不同线径绝缘导线均适用;

其次,绝缘操作杆的手环到剥皮器总成的金属末端之间是绝缘部分,其长度≥0.7m,工频的耐压水平≥100 kV/1min,泄漏的电流≤0.5 mA;

再次,在绝缘操作杆上还设置了操作摇柄,在内部还设置了绝缘传动杆,使得的绝缘材料满足带电作业的相关规范要求。

4 加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措施

4.1 供电企业实行委托带电作业形式

在我国很多基层供电企业当中,由于其不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配电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对其进行带电检测和检修,通常会采取委托的方式,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当中,工业园区的建设数量不断的增加,一旦发生停电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供电企业通常都会选择和其他单位签订带电作业委托协议,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在确定带电作业的实际危险程度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工作。

4.2 供电企业建立完善带电作业制度

由于带电作业技术在我国供电企业的起步时间较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间,其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带电作业方案和经验等方面还有待实现进一步的加强。

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制度,积极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来进行自身的革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带电作业技术的申请、初审和批准等制度;另一方面,各级供电企业应积极开展带电作业技术培训。

4.3 建立健全带电作业管理监督机制

要想切实强化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带电作业管理制度,成立带电作业领导小组,由企业的高层进行直接领导,对带电小组的具体职能范围予以明确,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考核,并制定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制度上保证带电作业的执行力。

5 结 语

综上所述,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具有越来越为重要的地位,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对于我国电网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本文以旁路作业和绝缘操作杆作业为案例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具有作业环境特殊、效率高、停电时间短、安全性高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由于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方法较多,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线路故障实现有效的处理,切实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葛晨皎,顾金,钱忠.10 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策略 [J].华东电力,2012,(11):2098-2100.

[2] 曲谠,刘鹏,杨睿钦.对配电带电作业的必要性及安全技术分析进行探 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209.

电信线路作业 篇4

根据分公司的相关要求,我在强化、细化管理制度、流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确保中心管理考核严格、公平,员工人尽其用。一年来,先后多次指导班组修正绩效考核办法,提出多项流程优化措施。比如,将测量员、电缆维护人员、装机人员的绩效考核全部与管线资源核查结果挂钩,保证资源动态管控;将小灵通障碍的派修流程简化为直接由网管中心派至小灵通维护班,减少中间环节。

另外,按照我的思路,中心杜绝将扣分作为目的的管理办法,由我详细了解每月个人绩效考核情况,了解奖惩原因。并牵头对后进员工进行帮扶,及时解决困难,帮助职工进步。

3、贯彻省市公司精神,确保重点工作开展

按照公司省市两级的相关指示精神,线路维护中心2006年的重点工作项目有:ADSL宽带整治、“三线”整治、下户线整治、小灵通网络优化、电缆防盗等项目。由于时间集中紧张、人员相对短缺,完成任务均有较大困难。我一方面统一协调安排工作,解决困难,保证正常维护;另一方面也亲自督促、并参与部分工作的实施。以确保重点工作重点对待,保证完成任务。今年分公司ADSL端口整治中,线路原因整治及时率达到100%;“三线”整治已逐片逐区整治完所有主要街道;下户线整治完成XXX处;小灵通的线路整治及网络优化任务也全面完成,1~9月全市共计架设新站122台,查修各类基站障碍2013件。

..度培训学习计划,并坚决落实。我再全面调节中心的整体安排,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专项培训。今年,电缆维护班举办电缆接续、测试培训各1次,线务员基础知识培训1次;测量班举办培训1次;管线资源举办编码及系统操作培训各1次。其次,要求各班组将网上大学学习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指导员工使用系统,选择课程。第三,制定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考试、比武。年内线路维护中心组织考试2次,电缆维护比武1次。

6、加强沟通、搞好协作

我历来重视与其他部室的协作配合工作,并为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今年以来,ADSL宽带优化整治、在小灵通网络优化扩容,我中心均按时、按标准完成了任务。在与公众客户部的配合中,我要求管线资源管理人员为农话统包人员实施资料采集培训2次,并积极处理上交资料中的遗留问题。在与客响部门的配合中,我要求各班组不推脱责任,主动承担小型施工任务,主动配合工程验收,资源优化。在与市场前端的配合中,积极提供资源信息分析,实施市场调查。在配合实施专项活动时,我还进行针对性部署,指派专人负责。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双节期间优惠活动、固话会战、集团用户光纤接入等任务的完成。

7、抓好工程成本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参与工程设计,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工程设计。二是加强施工管理。指派专人跟工,监督工..我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自学了商务领航、固网智能化等新业务课程,并记录了大量的笔记。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我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明显感觉和以前有了变化,生活变得充实,而且我还在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同时也促进了自己在更高层次抓工作的自觉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回顾检查,我认为自己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完善,一是配合工作还不能让其他协作部门完全满意;二是政治素质修养、专业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在工作太忙,困难太大的时候,我也有过松弛思想,在自律方面还做到不够。这些问题,我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予以解决,因此,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勤于钻研,敬业爱岗。线路维护工作是前端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维护质量,抓好协作配合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创新思路,不断改良、细化流程,提高支撑水平。

2、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种理论知识培训学习,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网上大学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多媒体优势,坚持为自己充电。更要努力学习企业转型相关知识,学习政治,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与政治修养,以身作则,努力在整个中心形成一种以学习为荣的良好气氛,创建学习型集体。

..-

3、严于律己,塑造良好形象。我以后一定坚持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企业、员工的利益为重,绝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绝不干有损于集体或员工利益的事,一定要做好全中心的表率,维护企业干部形象!

谢谢大家!

1 线路手工捣固作业指导书 篇5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有砟线路手工捣固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安全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集团管内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普速及提速有砟线路捣固作业。2引用规范性文件

2.1《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 2.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令发布)

2.3《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广运发[2010]165号)3作业目的3.1整治超限线路高低、水平、三角坑; 3.2整治暗坑、吊板和低接头; 3.3保持线路平顺,确保行车安全。4作业程序(流程图)作业内容与要求

5.1准备作业

5.1.1作业调查,确定作业量,标记作业符号; 5.1.2确定作业日期,申请天窗点;

5.1.3确定作业负责人,职务不低于班长,安排作业人员、作业区段及数量; 5.1.4准备并检查所有作业工机具、量具、防护用品,确保齐全、有效。5.1.5测量轨温,确定作业轨温在《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允许范围内。5.2防护作业

5.2.1利用天窗,在车站《运统-46》登记要点;

5.2.2收到封锁命令后,作业负责人通知工地防护员设置防护; 5.2.3现场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设置防护; 5.2.4现场防护设置完毕,作业负责人下令上道作业。5.3扒开道床

5.3.1先扒左股内侧后扒右股内侧,再转身扒右股外侧后扒左股外侧。5.3.2扒碴长度:自钢轨中心向两侧各扒400~450mm。

5.3.3扒碴深度:手工捣固扒至轨底,起道超过20mm时预留道碴量为起道量2倍。5.4起道作业

5.4.1确认基准轨:直线以迎列车运行方向左侧为基准股,曲线以下股为基准股,高于基准股为“+”号,低于基准股为“-”号;

5.4.2看道:距起道点20~30m,看轨头下鄂水平线;

5.4.3起道:直线地段起道机应放在钢轨内侧,曲线上股放在外侧,下股放在内侧。5.4.4打撬:打外侧枕底,接头打2根轨枕。5.5捣固作业

5.5.1捣固姿势:前脚放在轨枕上,脚尖不得伸出轨枕边缘,后脚站在轨枕盒内,脚尖不得伸入轨底,打镐时镐头应偏向头部一侧约30mm,落镐后两手约距l00mm;

5.5.2排镐顺序:捣固先由轨底向外排镐,再由外排向轨底。第一排落在距枕底边10~20mm处,第二排落在距枕边20~30mm处,捣固自钢轨中心至两侧距离400~450mm。5.5.3打镐数量

5.5.3.1木枕:起道量在5mm以下或不起道打16镐,接头打20镐;起道量在6~14mm时打18镐,接头打20镐;起道量在15~20mm时打20镐,接头打22镐;起道量超过20mm时打22镐;

5.5.3.2混凝土轨枕:不起道钢轨侧打18镐,内侧打21镐;起道时钢轨外侧打24镐,内侧打28镐; 5.6回填道碴

5.6.1先道心、后轨枕头、无缝线路应堆高碴肩150mm,做到一撬一清,填满枕盒内道碴,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20~30 mm;

5.6.2Ⅰ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得小于20 mm,长度应为200~400 mm; Ⅱ型和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5.7作业验收

5.7.1作业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5.7.2作业质量应达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2.1条规定。

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5.8销点开通

5.8.1线路设备经验收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后,清理料具; 5.8.2作业负责人通知防护员撤除防护,开通线路。6重点控制事项

6.1严格执行“天窗修”作业制度;

6.2设置驻站、工地防护员,采用电话或对讲机联络,严格执行至少每3~5分钟通话一次制度;

6.3在道岔、绝缘接头处所作业时,必须提前通知电务人员配合; 6.4作业负责人职务不低于班长;

6.5作业前、中、后测量轨温,防止轨温超标作业; 6.6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

6.7作业中应防止工具材料侵入邻线限,作业完毕必须工完料清; 6.8维修作业严禁使用齿条式起道机; 6.9严禁在绝缘接头、焊缝处安装起道机;

6.10电气化区段,起道高度单股一次不得超过30mm; 6.11捣固八面镐够,镐数够;

6.12多人在一起作业时,相互间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工具伤人; 6.13邻线来车必须按规定停止作业或下道避车;

6.14上道前必须检查工具、机具、通讯设备;计量设备状况,确保能够正常使用。6.15严格执行劳动安全有关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16 拒绝违章指挥、制止他人违章作业。7记录及表格

7.1《日作业计划及完成情况表》; 7.2《线路检查记录本》;

7.3 《养路工区月计划及完成表》; 7.4 《无缝线路作业日记》; 7.5 《天窗修台账》(广工-003);

电信工程项目作业成本管理浅论 篇6

[1]杰克·R·梅瑞狄斯, 小塞缪斯·J·曼特尔著.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 (第四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王平心, 韩庆民.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 会计研究, 2008.

[3]斯蒂芬.哈哥著.严建援等译.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 篇7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电网监测和维修的重要手段,能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减少线路停电时间。在带电检修过程中,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积极了解防护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修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用户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比例也逐渐提升,同时也不断出现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带电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一、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

高压输电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升压后经输电线路传输的一种形式,其在降低损耗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近些年来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由于塔杆自身比较高,塔头尺寸比较大,因此存在的分裂线路越来越多,绝缘子片的数量也不断提升,其吨位也随之增大。其次由于线路运行过程中电压比较高,带电周围的电场强度比较大。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比较大,停电检修对受端电网影响较大,因此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作业是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由于超高压输电线路比较长,容易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对现有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保护措施[1]。

二、影响带电工作人员安全的因素

由于现有超高压输电线路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要明确影响工作人员安全的因素。以下将对影响带电工作人员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1.电场的影响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工频电场,电场的强度和电压等级之间存在本质性的联系,随着与导线距离的不断减少,人体在强电场实践中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出现异常反应。根据实践证明,人体进入到电场时会导致电场出现一定的变化,在输电线路杆塔上,作业人员则要在近距离位置,电场的强度比地面高出很多,尤其是在等电位作业位置中,基于人体表面的影响因素,必须根据实际测量值,对其进行测定。根据已知的电场感知水平确定预防措施。如果人体自身感受到不适,会给高空作业带来隐患,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明确电场对人体的影响[2]。

2.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践中,存在暂态或者稳态的电流,不同的电流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的伤害,因此必须让处于地电位的人接触到导体。由于导体上的电荷变化比较大,通常存在不规则释放的情况,其影响程度和带电体通过人体的放电量有一定的联系。稳态电击的导体主要是由耦合电容形成通过接触该导体的人体入地工频电流,这种电击结果的评价直接用电流大小来衡量。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不良因素对其整体的伤害。

3.静电感应对人体的影响

基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性,经常会存在工频交流电场,由于该电场的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静电场。但是工频电场同时存在一定的静电感应问题,由于经典感应会使人们遭受到比较小的电击,人体感受不明显,但是如果此时存在放电的情况,当能量值达到一定的范围内,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3]。

三、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防护措施分析

针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必须在实践中明确防护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下将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防护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1.确定安全距离

原有的电网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明确超高压线路的应用趋势,明确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差别,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由于各个典型的工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流,为了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性,必须在实践中计算出带电线路的长短,并根据实际情况情况确定结构特点和操作方式,最后确定带电工作安全距离及组合间间隙。针对单回型的线路类型需要确定安全间隙。对于同塔回双直线塔需要根据塔的应用类型和方向确定应用条件。针对超高压交直流耐张塔线路,等电位作业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作业,对绝缘子片数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应用类型[4]。

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基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性,需要在实践中对其引起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由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在电场比较强,因此在工作前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查,明确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防护影响因素。基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应用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明确项目的应用趋势和类型,并对带电作业进行分级,根据级别差异确定防护措施。首先要穿戴专业的屏蔽服,在和周围带电体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必须满足距离要求和最小组合间隙要求。

3.合理选择工具

由于超高压术输电线路的应用等级比较高,杆塔结构和尺寸比较大,受线路档距的影响,如果分裂数比较大,则会增加导线的应用范围,绝缘导线的长度和吨位也出现一定的变化。绝缘工具的选择对提升其整体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要求在实践中满足性能发展需要,通过点击测试对其进行适当的检验,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要需要提前进行合理的而不知,选择适用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线,同时必须满足荷载力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由于当前我国超高压输电线路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对其进行适当的检验,必须了解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的研究,对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基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引起重视,在工作中采用绝缘材料,并做好切身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涛,胡毅,李景禄,龙立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J].高电压技术,2011,10(23):90-92.

[2]王建军,吴季浩,苏梓铭.10 kV 电缆终端带电作业仿真及试验研究[J].电力建设,2014,35(2):41-46.

[3]胡毅,刘凯,彭勇,苏梓铭,吴田.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电压技术,2011,01(23):80-82.

[4]胡毅,聂定珍,王力农1500 kV紧凑型双回线路的安全作业方式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1,27(12):31-33.

电信线路作业 篇8

一、引言

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综合维修,是迅速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工务维修体制改革的方向,按部颁《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要求,线路综合维修原则上要成区段的进行,对不安排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区段,一般不安排人工进行综合维修,只安排线路保养和临时补休。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综合维修,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和落实铁道部颁发的《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通过综合维修全面调整线路几何尺寸,改善轨道弹性,全面整修和更换零部件,恢复线路技术状态。

二、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综合维修的施工组织

2.1大型养路机械是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线路作业机械,进行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路局的车、机、工、电等部门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影响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成立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由车、机、工、电、水等部门参加的“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领导小组”,部署和协调有关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的事宜,负责指挥和协调各单位的分工合作。

2.1.1机械队职责

机械队应按路局下达的施工作业计划,根据施工作业方向,做好大型养路机械的编组工作,保证施工作业方向正确。按技术要求,选择一段标准的线路做好大型养路机械调试和标定工作,同时,做好整套机组的保养和备品准备工作。按工务段提供的线路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好月度施工计划,提前三天段调度提报封锁施工计划,按批准的施工计划,以调度命令为准进入封锁区间进行施工作业。施工结束,并在全部大型养路机械都返回车站后,注销当日施工封锁点,并向段调度汇报当日作业情况(进度、作业质量、安全及封锁时间和线路开通时间)。

2.1.2工务段职责

按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综合维修“三部曲”的有关要求,做好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配合工作。派专人对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的线路进行随机验收工作。

2.1.3电务段职责

在区间封锁后,及时拆除妨碍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跳线,及其它电务设备,不能进行大机作业地段,应提前通知大机带道人员,并在轨枕上做好标记。

2.1.4铁通职责

根据机械队或工务段的请求在大型养路机械的停留站上尽快地给机械队办公车上安装电话,以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

2.1.5水电段职责

根据机械队或工务段的请求,在大型养路机械的停留站上尽快地给机械队的附属车辆接通220V的交流电,保证机械队的生活和生产用电。

2.1.6车辆段职责

在区间封锁后,及时拆除妨碍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红外线磁头及其它相关设备,不能进行大机作业地段,应提前通知大机带道人员,并在轨枕上做好标记。

2.1.7车务段职责

合理安排大型养路机械及附属车辆的停留线,大型养路机械的停留线应该方便大型养路机械进出作业区间,方便接水、接电。根据工务段或机械对请求,及时安排大型养路机械的转场,在转场编组中,大型养路机械限速70km/h,且只能挂在列车的尾部或守车前,并严禁通过驼峰。大型养路机械到达目的地车站停留时,大型养路机械及相关附属车辆的防溜,由机械队自行负责,在未到达目的地车站,而在中间车站暂时停留时,大型养路机械及相关附属车辆的防溜油车务部门负责。车站应根据行调的命令及时封锁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天窗时间,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完毕并确认全部施工机械都已返回车站内后,方可开通区间方行列车。

2.2大型养路机械才与下的线路综合维修分为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三部分进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型养路机械参与下的综合维修“三部曲”。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和作业后的工作量由工务段自行完成,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的工作量由大型养路机械在工务段的配合下完成。

2.2.1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施工所在工务段应按铁道部颁发的《铁路维修规则》中有关进行综合维修的作业项目和标准,对线路进行维修作业(线路的起道、拨道、捣固除外)。

对线路状态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曲线头、尾位置、曲线半径、曲线全长、缓和曲线长度、顺坡率、曲线正矢等要认真检查、核对,无缝线路地段要认真结合日常对无缝线路技术的技术管理和养护,对线路锁定轨温,同一锁定轨温轨节长度、分界桩号、允许作业轨温等资料,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向机械队提供线路资料。对线路上特别是曲线地段的道碴情况进行调查,对道碴不足的地段特别是曲线上股,一定要提前补足、补够道碴。无缝线路区段的碴肩宽度不应少于400mm,曲线外股应按规定加宽,碴肩堆高不应少于150mm,普通线路的碴肩宽度不应少于300mm。

方正轨枕,更换失效轨枕,更换和修理损坏和失效的连接件。改正轨距,矫正死弯钢轨,整治钢轨街头支咀,错牙等病害。调正轨缝消灭连续三个以上(包括三个)的瞎缝,消除超过允许范围的接头相错,整治线路爬行,补充和打紧防爬设备锁定线路。

结合全面整修,更换和补充连接零件,有计划的进行螺栓涂油,同时将规距杆移至靠轨枕,将防爬支撑移至钢轨下面或道心,若移至道心时,防爬支撑距轨底的距离不得少于300mm。补焊和打磨轨面,消除轨面不构成重伤的掉块、伤疤、擦伤和马鞍形磨耗等钢轨病害。全面整正轨下胶垫,更换失效的大、小胶垫

和尼龙挡板座,全面拧紧接头和扣件螺栓。综合整治坍塌处所,特别是坍塌接头,对道口等欠修和道床脏污严重的处所进行清筛,并均匀补充道碴。

2.2.2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

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综合维修时,是进行全起、全捣作业的,故工务段必须在全面细致的进行线路状态调查的基础上,提供与线路实际状态相符的线路资料,必须根据线路高、低状态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基本起道量,基本起道量一般以20~40mm为宜。经验说明起道量大于50mm后作业后的线路质量难以保持,这种作业条件下的线路,一般在作业后的5~10天内由于线路的不均匀沉落就会出现较严重的线路病害,若线路的实际起道量超过50mm,则应考虑分两次获三次进行起道。无缝线路区段起道量不大于30mm,作业拨道量不大于10mm,作业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的正、负20度以内;起道量30~50mm,拨道量10~20mm时,作业轨温应为实际锁定轨温的正15度、负20度。大型养路机械在半径小于等于800m的曲线上作业时,作业轨温的正负值应在减小5度。无缝线路地段应尽可能在下午线路降温阶段开天窗进行作业,以尽可能的减少大机作业后线路涨轨跑道的概率。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时工务段应提供所需的线路资料:作业区段的起始和终了里程,作业区段内各控制点(道口、车站、进出站信号机、桥梁隧道等)的里程,作业区段内各曲线的曲线要素(曲线头尾里程、缓和曲线长、曲线全长、曲线全外股超高)。并作业时在曲线的ZH点、YH点所在的钢轨上做出明显标记,以方便大型捣固车校对同步点,无缝线路区段要结合日常对无缝线路的技术管理和养护,提供准确的线路锁定轨温,同一锁定轨温轨节长度、分界桩号、允许作业轨温等资料,作为机械队进行施工作业的依据。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所在工务段应组织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专业工队,进行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单项作业,确保在大型养路机械到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作业项目,大型养路机械到达后,应调配对线路熟悉、技术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主任领工员或相当于主任领工员一级的干部作为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的负责人,负责向机械队移交线路资料,进行线路状态交底,提出施工作业时的有关具体要求,并协调和解决配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3小时内,拆除作业当日作业区段内的道口、桥梁护轨,道口的中间铺面和两侧铺面必须全部拆除并移出道心之线路以外,混凝土桥枕护轨允许放在道心,但护轨放置应于线路钢轨基本平行,距离不应少于300mm,两端弯向道心,中间进行适当固定,放置高度不应再超过线路港规顶面高度25mm,必须两侧钢轨内侧轨底300mm以外并加以固定。下列情况时护轨不允许放在道心:护轨的弯轨用梭头,曲线地段的护轨,木桥枕,虽为混凝土桥枕,单起道量大于30mm时,以上三种情况护轨必须拔出道心并且不得侵入限界,混凝土桥枕护轨螺栓的锚固高度若超过73mm是,应及时通知机械队,机械队应调整捣固装置的提起高度,以免损坏护轨螺栓。

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5小时内,撤除线路钢轨接头处的调高垫板和高弹胶

垫,换上普通垫板或7mm普通胶垫并上紧扣件螺栓,不允许钢轨直接和轨枕接触,清除堆积在钢轨轨头下颚处的道碴,以防止大型养路机械的夹轨钳脱落。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综合维修时对钢轨接头处进行两次捣固,工务段应提前用粉笔或油漆在轨枕的斜坡处标注明显的“2X”标记,每个接头标注4块板,对各种原因受到限制不能进行捣固的处所,也应提前在轨枕上标注上明显的“X”标记。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时,每一台捣固车都应由工务段派员看道,配合大型捣固车的操作手用手动方法有计划的消除大轨面和大方向上的不良地段,但在进行该项作业时应注意准确的测量大轨面和大方向不良地段的头尾位置,以此进行计算,并向大型捣固车2号位提供顺坡率、起拨道量和顺坡起止点,每台捣固车应有工务段派员用道尺和弦绳对作业后的线路的水平、高低、方向和曲线正矢进行随机验收,并记录超差处所的里程、轨号和超差值,已备评定捣固车作业质量之用,并随时将所测得的线路水平超差通知大型捣固车作业人员,以便及时进行修正,同时应注意人身安全,人员应和大型养路机械保持5米以上距离,防止被机械撞倒,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同时也不应离开太远,以免在发生超差时捣固车退行超过10米造成二次顺坡,影响捣固车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大型捣固车进行拨道作业时,一般用四点法进行,对线路方向严重不良或曲线上正矢连续差和最大最小差严重超限的应采用三点精确法拨道,但工务段应提前每隔5m将拨道量和拨移方向标注在轨枕上。在无缝线路区段作业时机械队和工务段应坚持“三测”制度,即作业前、作业中(每小时一次)、作业后测量轨温,并加以记录和签字确认。

作业中,机械队和工务配合人员应加强对轨面的观察,发现钢轨碎弯增多有涨轨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线路已涨轨跑道,则应由工务段采取果断措施,随后,工务段应尽快拨正线路,插入短轨,限速5公里开通列车,此期间机械队应注意保护好大型养路机械设备。

在无缝线路作业时应尽量减少重复作业,如必须重复作业时,应在动力稳定车进行动力稳定后进行。在无缝线路区段作业应坚持配碴车、动力稳定车、捣固车联合作业,动力稳定车必须在捣固车之后作业,捣固车坚持使用夯拍装置,以便对在捣固作业时丧失的道床横向阻力进行一定的补偿,在大型捣固车作业时,工务段应在每台车上备人工起道工具一套,在大型捣固车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时人工进行顺坡开通线路,大型养路机械当日作业完工后,工务段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负责人根据作业质量情况签认《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验收单》。

2.2.3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

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工务段应在5小时内恢复到口设备和桥梁护轨,并达到标准,同时也可以结合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有计划的改造和更换道口设备,全面拧紧接头和扣件螺栓,更换和补充在作业中损坏的配件,全面整理道床,清理路间、侧沟,恢复道床断面尺寸,养路工区应加强对无缝线路的防爬观测和对线路的巡查,一旦发现涨轨迹象,则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将观测结果和处理情况加以记录,报工务段技术备查,按铁道部部颁发的《线路维修规则》对

线路所进行的综合维修进行验收。

三、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综合维修的质量控制

3.1综合维修作业时对作业质量的控制

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综合维修的质量控制是贯穿在整个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综合维修“三部曲”的全过程中的。在综合维修中,对线路作业质量的控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3.1.1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由作业工务段承担的作业项目,工务段应按有关作业质量标准认真做好,应做到不漏项,不简化作业程序。

首先,提供准明确的符合现场实际的线路资料是保证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的关键,曲线的头尾里程,缓和曲线长度,直缓点和圆缓点的位置必须与现场实际相符,否则大型捣固车作业时会在曲线的头部或尾部留下鹅头或反弯,曲线若需要变更超高,应按变更后的超高提供线路资料,并重新计算缓和曲线超递增量,标注在缓和曲线各测点的钢轨上。

另外,道碴是否充足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好坏的另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道碴不足的处所必须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补足,(起道量不大于40mm时,道碴以满槽为好,起道量大于40mm时,道碴应埋住枕木头为宜),否则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后的48小时内,线路在列车的碾压下会产生较严重的不均匀下沉,导致出现三角坑和高低、水平等严重不良状况,从而影响整个线路综合维修的质量。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对坍塌接头进行综合整治也是保证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坍塌接头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而且必须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进行,坍塌接头处所必须进行彻底的换碴,低塌的钢轨接头应进行平轨或喷焊处理,否则坍塌接头在大型养路机械在作业后仍然会很快再次出现,影响线路综合维修的质量。

3.1.2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

曲线地段变更超高量,直线地段一次起道量大于50mm地段,要有计划的进行二次作业,并且二次作业时起道量不得大于30mm,凡是进行二次作业的地段,工务段都应配备一定的劳力和工具,在第一次作业后立即补充道碴,以利于第二次作业。曲线上个别点的正矢严重不良时可在该点将拨量和拨移方向标注在枕木上,大型养路机械可以在该点进行手动干预拨正,但在确定该点拨量时,应注意对相邻两点的影响。钢轨接头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时的重点部位大型养路机械在钢轨接头处应下插两次,加强对接头的捣固。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将钢轨接头处的14mm和10mm胶垫更换为7mm胶垫,维修完成后,在一定通过总重的作用下开始产生低接头时,再更换成14mm和10mm胶垫,以保持轨面的平顺,不能将钢轨直接放置在混凝土枕木上,以免大型养路机械捣固和动力稳定作业时损坏枕木。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工务段和机械队应密切配合,机械队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和作业质量标准,在起道时不要频繁变更顺坡率和起

拨量,以免将线路起成搓板道或引起小方向不良。作业中应严格执行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验收标准,对出现的超限处所进行认真记录,严重超限处所应及时通知大型养路机械施工负责人进行返工,并重新进行验收,从而使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质量得到确实保证。

3.2综合维修作业时对作业质量的验收

根据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综合维修的三项程序,验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3.2.1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首先由工务段维修队或领工区按《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验收标准中的前五大项进行自验,其中轨道几何尺寸项目中的水平、三角坑、高低按线路保养标准掌握,自验后填写验收记录报工务段,由工务段组织全面或重点验收,评定质量,达到标准后向路局申报,工务处根据申请,安排大型养路机械进行作业。

3.2.2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中,由工务段组织进行随机验收,由于大型养路机械只能承担起道、拨道、捣固和动力稳定等作业项目,因此在作业中只对线路的水平、三角坑、轨向、高低、捣固、顺坡、轨枕项目进行验收(以上项目按维修标准进行验收),路局工务处按不少于维修数量的20%进行抽检,验收结果由工务段和工务机械段的验收人员填入验收记录,并由工务机械段每月汇总报路局工务处。

3.2.3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结束,工务段完成一切维修作业后,由工务段维修工队或领工区按《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中验收评分标准中的后四大项进行自验,工务段进行全面验收后汇总验收记录,综合评定质量,并按月上报路局工务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综合维修需要在各相关单位的通力配合下共同完成,只要各方面切实做到协调一致,那么,我们的大机就会为铁路的改善,为铁路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东东:

论文看完了,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1、文字再仔细过一遍,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2、论文格式应完全套用“格式”附件举例的要求。

3、文中涂红部分应重点检查和补充。

4、文章中还应按要求增加“摘 要”、“关键词”项目。

5、论文内容应没有在杂志发表过,同时没有参加过其它论文评定。

6、结束语可以再补充一下。

程立

手机:***

上一篇:期货执业资格考试下一篇:客服主管2020年度优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