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共8篇)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1

《基础会计》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中职生基本初中毕业,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情形。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浅谈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

二、运用多媒体,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

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采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三、结合教材,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转自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 等,现举两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讲,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基础会计》 “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导大纲解读备考指导课件讲义模拟试题历年真题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互相默写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时,互相检查会计分录正确与否; 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可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

会感到孤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模拟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1从感性认识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 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 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 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 要树立学生的信心, 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 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 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 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 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 观摩相关会计资料, 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 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 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 拿出做账样本, 告诉他们只要努力, 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 粉笔 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 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 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 传达了大量信息, 加大了课堂容量,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 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 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采用多媒体, 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 步骤清晰, 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 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 存入计算机网络中, 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 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 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 环环相扣, 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3讲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 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 采取满堂灌, 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 所以, 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 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等, 现举两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 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4讲练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

《基础会计》操作性比较强,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可根据这门课的特点, 把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验教学, 二是综合实训。

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 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 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验室进行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 我们要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疑问一个一个的去吃透和掌握。这样,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理论与实践接轨, 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训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经济业务联系发生后, 会计处理共分七个步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将所有的会计处理工作联系起来完成。学生在学完所有章节时, 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 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 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2-01

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会计基础作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据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会计基础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主要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能;其内容常常以准则、制度为主,学习起来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要求教师在讲新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并且设计一些教学悬念,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讲授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一个最佳活动状态。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会计技能的竞赛;竞赛的内容有诸如珠算比赛、点钞比赛、会计凭证的编制和日记账的登记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知识问答等环节,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且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内涵。从而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做出纳、做会计,还是记账、做凭证单据等工作,都能立刻接手工作。

此外,也可以邀请往届优秀的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这样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时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应生动形象

会计基础中的专业术语是很多,教师教学中,应依据会计学的本质特点,自拟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尽量的生动形象化,并切合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生动的记住。例如,会计的发展史笔者就叫称为“会计的前世今生”,在讲解会计要素的构成时,笔者也把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称为“六大门派”,会计准则笔者称为 “会计门规”;又如,很多学生存在着写错会计科目的问题,比方说将将“银行存款”写成了“存款”等等。所以笔者对学生们强调会计科目就好像是人的姓名一样,人的姓名可以简称,或者我们还会取一些昵称,同学刚开始还不熟悉时我们会叫其全名,熟悉并了解后我们就给他取一些简称,但是在会计科学中,“银行存款”是否可以简称为“存款”或是“银子”呢? 当然是不行的了,这样学生们在听到后就心领神会的发出笑声,并且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三、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又区别于社会上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要开展此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之上进行,它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与,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和克服问题的能力,职业胜任的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又反作用于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上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一个考验。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会计基础教学的效率

中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财经领域案例为教学理论基础的一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式,其中案例教学法具有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巩固所学企业会计知识的同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同时《基础会计》专业的操作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对问题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合理地选取和制作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应该符合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要具有实践性,在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被证明是具有卓著成效的。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随着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案例教学法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案例而存在。例如笔者在讲授凭证填制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相关的发票以及支票,并且让同学展示各自自的作品,很快就能让学生投入到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来。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是要具备适用性,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案例的教学效率才会更高。

三是通过实训达到知识的扩充。通过实训让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实际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易直观上给学生成就感。同时实训也要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这样他们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出纳、会计、审核等各环节的业务,并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为今后学生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中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特色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结合实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中胜.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再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08。

[2]王桂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4

【摘 要】 分析了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发现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

1前言: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偏低,学习自觉性相当差,学习专业的目的也不明确,学习动力不是很足,对于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一头雾水。

在教学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制几乎就是套用高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连贯性忽略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方式机械、呆板,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而唯一有实践操作性的模拟实习手段单

一、落后,很难达到满意成效,而教师由于受到十几年来学生素质逐年下降,每天照例按教材、教案规范地授课。这样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而是完成形式上的三年会计教学。

一、中职会计特色教学的内涵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职学生,他们既不是普通的本科生,也不是高中生。中等职业教育兼有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以培养复合应用性技术化人才为目的,这一特殊目标要求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因材施教,运用各种特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财务思想、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让学生动手掌握会计的各项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事例,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可以展现给学生以会计事件的真实感,有利于加深和帮助学生对抽象会计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接受水平,案例分析教学具有真料性、时效性,案例编写绝不是一劳永逸。

二、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目前财务会计专业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时常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失去原有的特色,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都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比较差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财务会计特色教学的实施和应用。

(二)特色教学认识不足。由于学校对财务会计特色教学认识不足,提供教学经费短缺,另外,校外实验基地严重缺乏,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差,学生的专业实习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财务会

计特色教学缺乏保障。

(三)师资水平跟不上。从目前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有些教师常年从事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工作,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有些教师缺少从业经验,出了校门就走上了讲台,由于他们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学生动手能力差,使得在课堂上的教学上缺少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能力,会计特色教学难以实施。

三、特色教学应采取措施

(一)通过快乐教学法、强化记忆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会计理论学习,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有效地实现财务会计特色的教学。

1、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学习,把书中的每一章中的每一节编出一些小故事,尾尾道来,引导学生兴趣,甚至规定每节课能让学生笑四次为合格的一堂课,每节课能让学生笑六次为良好,每节课能让学生笑八次及以上者为优秀,强行推进快乐教学法。

2、强化记忆法就是在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意思的情况下,通过强化记忆,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教学目的。

(二)推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应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兴趣,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

1、选择好的案例,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案例时应注意选择一些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与国家政策法规相关、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相关连的案例。

2、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案例毕竟不同与一般的例子,案例是实实在在现实情况的真实记录,案例与所阐述理论的针对性要强,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尽量不涉及学生未学到的知识点,对涉及到学生已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突出理论的关联性。

(三)加强会计教学投入

1、加强对现有会计教师的培养学校对会计教师的培养可因人而异,对老会计教师,学校应为其提供知识更新和从事新课题的科研条件,提高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对新的会计教师应适当安排他们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熟悉会计业务,掌握会计业务技能;对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应从多方面支持他们继续深造,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教研交流活动中职院校在坚持互相听课、组织评教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示范性教学;要开展以老带新的一帮一的活动,不断提高青年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要组织会计教师合作开展新的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要请进来,走出去,参与校际交流,共同提高会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结束语

中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特色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结合实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中职财务会计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郑明望.对我国会计工作如何适应wto要求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9,(5)

[2]王远利.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靳玲,郝一洁.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诚信教育[j].高等教育,2003,(8)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2-教学设计 篇5

Unit 5 It’s time to change.(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教案的授课对象虽为高一年级机电专业学生, 班上男生占大多数,在学习中理性认知多于感性认知,不容易接受色彩、音乐、图像等的刺激;但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且由于宽松的环境,胆子较大,喜欢参与、表演等活动方式;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易调动但难以持久,所以在设计中充分针对这个特点,通过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设计不同难易度的任务,唤起英语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单元设计分为4个课时:

第一课时 lead-in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第二课时 reading and writing 第三课时 language in use + unit task

第四课时vocabulary consolidation + self-check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系教材《英语2》(基础模块 高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关于生活习惯以及改变不良习惯的话题,该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Lead-in &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两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活习惯及描述性形容词词汇和对话。这些内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做语言的必要准备,也让学生知道表达习惯爱好和描述健康状况的部分短语,同时也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做语言上的准备。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通过对图片的理解,能听懂有关生活习惯爱好及建议的词汇和句型。

②通过对话练习,学生能够就生活习惯等话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教学难点

①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与生活习惯有关以及提出建议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描述健康状况的词汇,如pale, weak ,fat, thin, sleepy, angry etc.(2)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周末计划的词组, 如:climb the mountain, do outdoor activities, watch TV, stay at home etc.(3)学生能掌握有关讨论生活习惯的句型,如:

I’d rather……

I prefer to……

I like/love/enjoy……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听懂有关培养健康习惯的建议和意见。

(2)学生能用I’d rather……,I like…, I love…等句型口头表达个人生活习惯。3.情感目标

了解并开始培养自己的良好健康生活习惯。

四、教学步骤

Step One Lead-in(4 min)1.Brainstorming

Teacher : “What activitie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y? What activities are bad for your healthy?

Students :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group and write the relate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通过回忆一些有关健康的活动词汇,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为后面的听说做好铺垫。)

Step Two Word Study(10 min)1.Matching game

Teacher: Choose the right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Students: Work in individuals and match the words and related pictures.2.Check up

Ask some Ss to speak out their answ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let other Ss check it up, if necessary, the teacher will help them.3.Discussion

Discuss how they can keep fit.Match the suggestions with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与词汇的匹配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描述性健康习惯的词汇,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活动1中的人物如何保持健康,为后续的听说活动做好了充分的热身活动。)Step Three Listening(15min)1.Pre-listening

Teacher: Ask some students about their weekend activities.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OR Do you usually go out with your classmates? Do you usually stay at home?…

S: ……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巩固前两个活动中的重点词汇,以帮助学生扫除在接下来的听力中的词汇障碍。)2.While-listening(1)Listen and tick

Lead the students to look through the three topic words quickly, and ask them to tick what Tom and Sara are talking about.(2)Listen and complet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then check them up in groups, if they can’t finish them the first time, let th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3)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Listen again, and finish off the ex.Then check it though the whole class.(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训练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预测听力内容的能力以及在听的过程中把握材料的大意、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训练将所听信息进行整合后,选择相应的短语补全对话的能力。)3.Post-listening

(1)Read and underline.Teacher:Play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lead students to repeat them.Students: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repeat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then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showing preferences.Teacher writes the sentences on the board.If students can’t understand the words or sentences, teacher should explain them.(设计意图:在句子的跟读中,使学生掌握关于谈论兴趣爱好的重点句型,为后面的说话做最基础的准备)Step Four: Speaking(15min)1.Revise weekends activities.Let Ss check up the weekend activities in pairs.2.Practice and act?(1)First teacher makes short dialogues with several students.For example

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s? S: I like……, what about you?

T: I prefer to ….? Do you enjoy……? S:Yes/ No.Students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following the example.Then some of them act out their dialogue in front of the class.3.Discussion.Students in groups of four to talk about the activities which related with their life to identify what kinds of activitie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what are bad for your health?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操练,运用个人喜好的句型;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讨论哪些活动对健康有益,哪里有害,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Step Five Homework(1min)

1.Summarize the weekend activities phrases.2.Make up a new dialogue about your weekend activities with the partner.(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周末计划活动词汇并加以补充,以复习课堂词汇并扩散学生的思维。对话操练旨在巩固句型运用。)

五、板书设计

Unit 5 It’s time to change.I’d rather……

I prefer to……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论文 篇6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1.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当前的社会发展比较迅速,对学生的教育也要能够多样化进行,保障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可以多层次地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就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能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不断加强[1]。而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能充分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比较关键。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满足市场上创新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得到加强。

1.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从实际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师生的互动没有充分重视。在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上还没有成熟化,对新的事物比较有兴趣。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影响,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没有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造成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低效问题出现。再者,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没有使计算机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播,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存在诸多困境,这些方面就需要充分重视。另外,中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由于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没有注重内容的更新,也会对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影响。在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一些传统教材适应度不是很强,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就比较重要。但是实际上计算机基础教材中大多是一些淘汰的内容,这就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诸多不足,加上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没有注重秩序的良好维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没有加强。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要能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应对,只有在这些方面加强,才能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有效提高。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科学应用这些方法,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只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观念得到更新,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起到促进作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3]。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而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是实施的第一步,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方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措施实施上,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营造,要为学生提供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充满兴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沟通要平等进行,这些都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三,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只有完善的教学创新方案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比较有利。创新性教学方案的制定,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比较有利,能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形成竞争,这样就能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氛围[4]。在创新教学的框架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第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在激励措施的实施下,通过设置学习的关口让学生突破,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如学生在通过幻灯片制作产品以及广告后,选取优秀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及讲解等,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结语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篇7

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学困生,理解和认知能力有时可能比较差。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有些很难理解,如果引导不好,学生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提高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及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是会计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上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会计》课。

一、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升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有的中职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差,从初中完全的文化课程学习中,直接过渡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上来,还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基础会计》课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科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第一,在上第一节课时让学生先了解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与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及其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要性。详细介绍《基础会计》课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地位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了解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强调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对进一步学好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和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且能胜任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要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改变他们在初中时学习差,到中职学校学习一样学不好的思维定式,打消他们学习上的顾虑。最后,带学生参观本校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模拟室,让他们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情况,观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等相关会计资料内容,观看高年级学生做账的过程,鼓励他们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学好专业知识并且一定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 提高学生们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二、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时代,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有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还是采用大量说教、照本宣科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有的学生上课尽管认真听课,但一节课下来还是听得迷迷糊糊,上节课听不明白,下节课就很难跟上,学生会因此导致厌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图像、声音、音效资料、视频片段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听和看的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突出,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如在讲述账簿内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不知道账簿是什么。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就可以将不同账簿的账页制成多媒体课件,再现会计记账工作实际操作全过程,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图像化。这样,学生经过视听冲击,对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可以把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难点、知识能力训练、单元测验等内容制成课件,发布在校园网的学习园地栏目内,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参考查看,便于满足学生课外自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结合教材,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始终围绕教材,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形式,采取填鸭式大量说教方式授课,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让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所以,讲课时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如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案例为题材,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基础会计》“会计等式关系”教学中,可运用这样案例分析教学:假如要创办一家公司, 先要解决那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的来源有哪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知道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启发学生思考:公司筹集资金到位后该如何运用呢?学生讨论概括:公司要用筹集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教师概括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这便是一个公司资金运用的过程,最后形成了公司的资产。从而得到以下结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易如反掌了。

如分组模拟业务教学法,是按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岗位设置, 将学生分成采购组、库房组、结算组、财务组、生产组、销售组等若干业务组,通过形式多样的模拟真实业务活动,将企业“购—产—销”业务过程全部再现,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阶段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 既突出了会计业务的可操作性,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

《基础会计》要学以致用,要重视实践教学,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础会计》教学,不仅只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围绕岗位需要,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根据《基础会计》的学习特点,要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 要充分发挥实操教学和综合训练教学的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要一同进行,讲和练融合在一起,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财务报告的编制,在讲完基本理论后,准备不同式样的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等样本,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练习完成。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综合训练目标就是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后,将全部会计事项的处理工作综合在一起完成。一个会计主体经济业务发生后,其会计处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取得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科目汇总、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对结账、编制会计财务报告等各环节。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对所涉及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实操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全面融会贯通。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进策略 篇8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104-02

近年来,随着普教的扩招、社会对中职学校教育认识的不足,中职学校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给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技能,并为以后学好会计专业课打好基础呢?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探索,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新路。

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是为社会经济输送一线的工作者。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是中职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基础会计主要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模拟实验环节重视不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基础会计学习普遍感觉吃力甚至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兴趣,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也很难胜任会计工作。

(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来说相当薄弱;再加上近年来生源萎缩,入学“门槛”降低或取消,使得学生素质更是普遍下降。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开学第一学期即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这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财经知识近乎空白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基础会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很容易消磨他们对会计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以黑板书写,许多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会计从业经验,但他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差,所以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法,即使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也常是教案的简单呈现。教师只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上的时间绝大多数由教师支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讲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时,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讲解会计核算时,由于内容多,使得教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影响了讲课效果。

二、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概念及专业术语很多,又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及企业会计制度等,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并能灵活运用。从学生大量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做账务处理时,常常把会计科目用错,主要原因是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及会计制度规定记得不清。学生遗忘的现象相当普遍、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要求简单、不严格、抓得不扎实是其中原因之一。例如,会计核算的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平衡原理、记账方法,必须掌握得非常牢固、准确、熟练,才能在以后实际运用过程中,透析那些千变万化的经济业务,弄清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牢记概念、制度规定,对原理、方法在弄懂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要熟悉了核算的基本内容,自然就能够记住账户的名称,只要懂得了资金平衡原理,自然就能够记住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所以,教师平时就要抓实干,把工夫下到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教育论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这就强调了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目前有许多职高学校的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基础差,又不爱学。那么造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当然与现在职高学生的基础差、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有关,同时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高电算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未曾参加过生产经营活动,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善于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也就是用学生最容易理解,最熟悉的方法说明问题,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最贴切的实例来解决问题。如解释流动资产,用人的血液来比喻非常形象,易于让学生接受。有些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但并不深奥,如凭证、账簿、报表。只要把这些会计资料买回来,让学生看一看、动手做一做,学生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接受的、兴奋的状态,对教师讲不到的知识他们也能想得到,这样便能给学生以渔的本领而非授之以鱼。

(三)选择有效的训练形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为以后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学生所读的书,所学的知识形成立体、多方位、动态的体系,并能灵活地运用、服务于社会,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训练形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单项训练。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运用的一种方法,是直接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或内容的训练。它用时短,操作简便,也能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讲《会计凭证》一章时,就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凭证,对照真实的凭证,先讲凭证的主要内容,然后讲怎样填制凭证,此时教师应该边讲边示范,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填制相关的凭证;在讲完《账簿》一章时,也应安排登记账簿的训练。单项训练结合教学适时进行,既有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单项训练是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训练形式。

2.综合训练。它是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操作能力的训练。在进行此项训练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操作技能。如学生必须能够分析简单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和会计报表等单项训练技能。此项训练可以安排在学习《会计核算程序》一章时进行,结合某企业一个月的简单经济业务,按照书上所讲的核算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手工操作。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会计知识,对会计的核算方法掌握不是很深,所以,教师只要求学生懂得基本的核算程序,知道会计具体是干什么的就行了,更深奥、更复杂的操作等到以后学习《会计模拟实习》这门课的时候再进行学习。由于综合训练涉及的项目和内容较多,因此有利于教师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中职学校应正视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又懂实际操作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促进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森.基础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晓丽.《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3]牛彦秀.关于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上一篇:舞蹈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2023考研英语一大纲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