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起始课(共8篇)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
第一,增。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为了使语言精炼简洁,都有省略现象,而且比现代汉语更为普遍。我们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种省略情况,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便正确理解文意。
第二,调。古代汉语词序有些特殊的规律,诸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些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文的词序,就容易使人费解,产生歧义,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原文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这就是“调”。
第三,留。“留” 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
一些基本词汇,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翻译时保留不译。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
此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常引用诗句、民谣、格言、谚语进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这句民谣就保留不译,否则就会失去引诗所特有的韵味。
第四,换。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许多文言单音词不能在现代汉语中灵活运用,只能充当双音词的一个词素,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词语,这就是“换”。
以上所说的“增”、“调”、“留”、“换”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
第一,学习文言文要重视诵读。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多熟读背诵一些文质皆美、深浅适度的文言诗文,在头脑中多储存一些文言信息,这对认知迁移、阅读理解都是大有益处的。
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孰悉课文,逐步加强理解,直至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别于一般的死记硬背,它以宏观驾驭微观,以微观充实宏观,循序渐进,反复诵读,由读到懂,由懂而用,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要勤查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翻检查阅的图书,它具有特定的排检方法,读者据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他所要了解的知识或材料。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应充分利用文言工具书,把它作为百问不烦的老师,解难释疑。工具书的种类繁多,可供我们学习文言文时查阅的工具书有:《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虚词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辞源》等。其中,《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和《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体积小,内容丰富,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便于携带,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工具书。
第三,要多作练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中,但仅凭对新知识的识记是不能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四,要善于积累资料。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一、以激发浓厚的兴趣为先导
让学生“乐学”是我们教学的崇高追求,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应把好入门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 树立起能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在第一节课上, 教师要花一定时间, 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掌握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字、词、句的认读、翻译, 作家作品知识等) , 提出具体要求, 如结合工具书、书下注释预习课文, 上课做好笔记, 课后及时复习, 并及时背诵、默写等。从而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如果长此以往, 循序渐进, 学生们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
1. 营造“凤头”
首先要上好第一节示范课,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上好初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示范课尤为重要, 它对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 让学生一见钟情。如果我们光对学生泛泛讲解学习内容, 提出要求, 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精彩的示范讲解、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征服学生, 让学生感悟到文言文的可亲可敬、可赞可叹, 明白文言文该怎样学, 学习哪些内容, 记什么, 背什么。
其次, 在教学中, 可结合课文学习, 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事迹, 写作的时代背景, 文中涉及到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趣闻等,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所知道的有关故事。如教《幼时记趣》时, 让学生展开对自己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和文章作者的童年生活进行对照, 从而激发兴趣, 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教《郑人买履》时, 可以采用“故事竞赛”的形式, 让他们讲述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 为一篇课文的学习开个好头, 这样还能逐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壮实“猪肚”
教学过程是主体, 如何让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 方法很多。通过教学实践, 以下三种方法很可行。
(1) 注重诵读教学, 培养语感
唐代韩愈说:“手披目视, 口咏其言, 心惟其意。”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这种敏锐的感觉从何而来?他又指出:“多读熟读最好能背诵若干篇。这不但可踏踏实实掌握一些古代的语言材料, 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语感。”可见诵读对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
首先, 要重视教师的范读。在老师范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 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等。教师可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范读。这样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 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 从而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其次, 是引导学生自读。盲目的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第一步, 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要求第一次就读准确。如果开始读错了, 以后很难改正, 以后考试的默写极有可能出错。文言文中常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等, 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 及时地予以纠偏。第二步, 要读准句子的节奏, 也就是分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 哪里不该停顿, 停顿错了, 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特别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可以齐读, 可以散读, 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 可以一边读, 一边去理解语音和语义。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 自己去感受课文, 去熟悉文言的语言环境。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分组朗读, 分角色朗读, 分男女同学朗读等。
第三, 理解性朗读。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及蕴含的意义。读出文章的感情, 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 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哀伤处还它个哀伤”。同时, 还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 甚至读出那些结构齐整、音韵和谐, 运用诸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进而领会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文章的主旨。
(2) 指导适时背诵
背诵以理解为基础。教者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大意、文章思路的基础上, 要教给他们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背诵的常见方法有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写作顺序法、线索背诵法等。重要的名言警句要达到“烂记于心、熟念于口、常写于手”, 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教材的特点组织当堂背诵。
(3) 角色转换,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 文言文教学中,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 可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当老师, 讲解课文。条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借助工具书, 结合书下注释充分预习后, 方可进行。形式多样, 可让学生范读, 可让学生讲解课文, 释词译句, 也可让学生谈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 并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这一做法,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又能促进知识的运用, 巩固旧知, 还可加强对新知的理解记忆, 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举几得, 何乐而不为?
3. 力现“豹尾”
“豹尾”即重视督促检查, 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孔子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文言文教学必须注重复习。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以便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巩固教学效果。为此, 可采用课堂提问、听写、默写等有关教学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及时复习, 巩固了教学效果, 也增进了知识的积累。
三、以可行的学法指导为基础
1. 先知为快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 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先知为快的方法:在每篇文言文的课前预习时, 个人与小组充分利用工具书、历史资源和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学习,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料, 如作者生平、政治立场、写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等, 多角度地了解作者其人其文。这样得到的收获,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们的结论记忆要持久得多。
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 逐步缩短了与作者作品的距离, 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对作品印象更深刻。现代科技的利用更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有效地学习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自读为先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抽读、轮读、小组竞赛读等方法预读课文, 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感悟课文, 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形象, 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味。当学生对文章没有了陌生感时, 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3. 学会合作
自主学习给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 但毕竟个人力量有限, 而集体的力量无穷。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更便于学生的成长。
4. 温故知新
学完一篇课文时, 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学后反思,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其他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地方进行总结,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还要教给他们进行笔记整理的方法, 这个整理过程实际就是一个重温的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 更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四、在成功的体验中提高
1. 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成功体验
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时, 读准了字音, 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口头肯定;读准了节奏时, 可以鼓掌;读出了语气、语势和感情时, 不仅全班为之鼓掌, 还要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2. 让学生在“背”中获得成功体验
这一点对于那些能力稍微落后一点的同学尤为重要, 对于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更要及时鼓励, 让他们在自信中进步。
3. 让学生在“用”中获得成功体验
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文言文的句式、修辞、甚至模仿文言的语言风格。教师要认真批阅、及时评价。对于微小的创新都要给予肯定, 保护那些创造的嫩芽, 让他们在成功体验中茁壮成长, 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古代文化遗产的乐趣。
4. 让学生在“考”中获得成功体验
学习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因此任何时候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学生不好的成绩, 要允许他们失败, 鼓励他们失败了站起来再来一次, 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心。因此当某次考试后, 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 我们可以允许这些学生复习后重新考。他们通过复习, 既弥补了知识缺陷, 又获得了好成绩,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作操作;课堂练习
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意识,就是指创造性思维的愿望、动机和意图,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呢?
1.巧设画面,唤起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那些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上。因此,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视、听等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一开始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一只黄色的米老鼠绕着长方形跑,一只红色的米老鼠绕着圆跑,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屏幕上。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黄色米老鼠跑一圈是长方形的什么?红色米老鼠跑一圈呢?黄色米老鼠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计算?红色米老鼠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呢?同学们会算吗?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圆的周长”。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意识,效果非常好。
2.引发悬念,启迪求知欲望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允许1°~2°的误差)。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就引发了悬念,产生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这时,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自然就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悬念可以勾起好奇,而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
二、组织动手操作,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使知识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图形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分感知实物,形成图形概念
图形的概念教学是几何图形教学的基础,它是一个由具体实物转化为抽象形体的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感知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抽象概括。
2.利用割补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几何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割补等方法,推出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三、巧设课堂练习,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1.一题多解,打开求异思维的闸门
一题多解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方式分散于不同的方向。课堂上鼓励一题多解,可以诱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从而打开求异思维的闸门。
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在练习中突出“尽可能多”“越与别人不同越好”的思想,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追求新的、别人没想到的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些同学利用相加的组合方法来求图形面积。
也有些同学利用相减的组合方法来求图形面积。
还有些同学把它拆成三个或更多的基本图形来计算。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使学生扩大思维空间,激发灵感,开启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一题多变,拓宽创新思维的路子
在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一个长方形支架,已知长和宽,求出面积。然后把支架对角一拉,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在学生猜想讨论之后,电脑演示比较两个图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拉,再判断,使学生初步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
通过一题多变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其思维的敏捷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培养。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发展规律以及图形教学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动手操作,巧设课堂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几何图形起始课的教学工作。
说起语文学习真的是一言难尽。尤其是刚上高一不久的新同学,对高中语文学习有不少模糊认识,或者可以说有不少认识误区,很有必要予以纠正。
一、汉语言之意趣
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
2、《不会算错的算命先生》:话说古代有一位算命先生,号称赛神仙,他所卜算的事情那真是灵验无比,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一日,有某同窗好友四人,要去进京赶考,但是对自己并无多大信心,于是相约来到这个算命先生那里来算一卦,只问一个问题:“四人中有几人考上”。赛神仙听完慢悠悠伸出了一个手指。四人想要再问,赛神仙说“天机不可泄漏”。于是,四人满怀狐疑地走了。发榜的日子,四个人来感谢赛神仙了,又送给“赛神仙”一个匾:“神算子”。请问赛神仙怎么算得那么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奇妙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结合起来,我们即使是成不了大家,也一定会生活得更有情趣。
3、一字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4、一些粗制滥造的言情剧中男女主角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徒显语言苍白和肉麻,再看看《诗经 击鼓》中对爱情的表达:生死契阔,与子成说(shuo);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4、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 1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总结:在语言的内核中,积淀着人类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它是无边的海洋,深沉而崇高。它可以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腐;也可以比锦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它可以像长江黄河,奔流不息;也可以像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它的凝固力无与伦比,可以使最活跃的思想和灵感固化为文字的雕像;它的激发力同样无与伦比,可以在文明的化石中激发出活的思想。
二、高一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2、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学生中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语文学不学没有多大关系,反正在高考中教科书上的内容几乎没有,所以语文学科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在高考中,语文学科对你考上大学可能不会有多大贡献,但是,它让你考不上大学或者说考不上一流大学的作用却很大。对照历年揭晓的高考成绩细细想来,这话绝对有道理。和数理化等学科比,语文学科虽然不至于出现惊人的差距,但是高考考生比拼,如果差距达5分以上,情况就已经很严重了,而5分乃至10的差距,问问身边的学兄学姐们是不是经常出现的事呢?所以高一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被人们传统的错误思维所迷惑啊!不要等到高考后再去为二位数的语文分数而懊恼啊!
3、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从高一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语文学习是个慢功夫,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毅力。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投入不大可能见出成效。但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厚积博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我们读的书够多了,我们的眼界才够开阔,思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要等到高三再补,来不及。语文学习的要义在于勤和恒。
4、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语文是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
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的人生五彩缤纷。
三、高中语文学法指导(要求)
(一)、概述: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就自己的喜好侧重读来。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时有更多的东西是无须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
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二)、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具体要求)
1、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
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3、专心上课
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4、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5、课外学习
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背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思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问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练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
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工具准备:
1、预习答题本
2、字词本,每课都要积累词语,包括生词成语等
3、三打作文纸(周记和大作文)
4、新华字典(放学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铅笔,黑色碳素笔,红笔,最好有一支带色荧光笔。
上课要求:
1、尊重发言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
2、积极思考积极回答,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作业要求:需要上交的作业一律用黑色碳素笔完成,字迹工整,尽量避免涂改液涂改带,可以使用修改符号,为高考培养习惯。
导课:
火热的九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决定同大家聊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缘
我们要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我们还要惜缘。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伙伴,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我们的这份师生情谊。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个中无尽的奥妙。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缘。
二、美
记住,在缘分之下,我们要仰望语文,因为我们的语文是美丽的。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您; 走进语文,触摸心灵的欢乐与哀伤,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您; 走进语文,撞击你的思想与胸臆,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您。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
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
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
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吟一首短诗,博得满堂喝彩;写一篇美文,赢得大家青睐;问一个问题,收获无限精彩;分一份心得,回报汩汩清流。
宋永清的《水上人家》片段:
“……水上人把田种在船上,把希望也种在船上。他们的田无根,地无根,家也无根。于是,他们的生活是飘动着的。水上人依偎在水的怀抱里,听河心跳动,听汛期喜讯。春潮一到,瘦瘦的江水一夜之间就肥胖起来了。等洪水退去,水上人披蓑戴笠,站立船头,一手拿鱼叉,一手握捞兜,用鱼叉钳住时光,用捞兜打捞生活;月上中天,水上人把月亮泡在茶杯里,坐在船头,让自己慢慢解渴。”(欣赏几段配乐朗诵,感受语文的文字情感之美)
三、趣
怎样学好语文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
看看孟姜女庙前的一副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联句之趣,让人沉迷。
hǎi shuǐ cháo,zhāo zhāo cháo,海水朝 ,朝朝朝,zhāo cháo zhāo luò。
朝朝朝落。
fú yú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浮 云长,长长长,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长长长消。
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所折服,比如《虎口脱险》《简爱》的对白,李培
根的演讲《记忆》令华中科大7700多名毕业生为之震撼,其关键就在于他们把
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地加以了驾御。
2、字趣
汉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即使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流淌着无穷的乐趣。
(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
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机趣立现!
(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3)形近字趣味对白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被炸飞了!
“且”对“但”说:胆小鬼,还请保镖了?
“凸”对“凹”说:你也开始练瑜伽了。
3、义趣
比如“死”的含义
下面各项中的“死”,各表什么意思?
①死亡、死去活来、死棋表失去生命
②死胡同、死路一条表不能通过
③拼死搏斗、死战表不惜生命
④死敌、死对头表不可调和
⑤读死书表死板不灵活
⑥高兴死了、死顽固表达到极点
⑦死脑筋、死心眼、死心塌地表顽固不化
⑧咱家的死老头子闲不住表亲昵喜欢
⑨该死的东西、死脸皮表讨厌憎恶
⑩死了这条心、不到黄河心不死表断绝无望
4、句趣
于谦断案
有一姓张的富翁,到七十多岁才生一子,取名一非,平时只叫张一。富翁病
重时,儿子才两岁,想把家产留给儿子,又怕女婿女儿谋财害命,于是写了这样的遗书: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女婿看了,大喜过望,将家产据为己有。张一长大后,告到巡抚衙门。于谦
反复阅读遗嘱,决定把主要财产断给张一。
请说说女婿和于谦各是怎样读这份遗嘱的.女婿: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于谦: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
5、篇趣高中语文好文章多了,脍炙人口的诸如、、、、、、、、、。
四、意
指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天下事皆语文的事,万般皮相皆语文的皮相!
作为基本的文化工具,语文的基础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语文意蕴的人,其人
格往往能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语文给予的恩赐。
学习目标:
1、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
2、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
3、努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力求表达精炼、清楚,有逻辑性,富有文采。
4、努力使自己在高中阶段喜爱阅读并且会阅读,喜爱写作并且会写作。
五、信
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我能学好语文”这一信念和决心!
当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
无止境,想学好,自然要怀有奋斗之心。
六、方
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积累字词的音形义,朗读诗词散文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
2.思考讨论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讨论解决问题.
3.多样化学习课堂,课外,教材,书本,生活,同学交流,师生交流,网
上阅读,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
4.良好的习惯 注意课外阅读,摘抄,书写。
5.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最集中的体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勤于练笔。
名人论读书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
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推荐书目
《平凡的世界》《人生》《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论语》《围城》《简· 爱》《三毛文集》《史记》、、、、、期刊杂志
《中学生阅读》《杂文报》《意林》 《读者》《萌芽》《青年文摘》
《散文》《微型小说选刊》
另外需要准备的工具
1、周记本、积累本(易错语音、多音字、易错成语、典故、名人事例、名言、精彩语句语段……)
2、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些话,以作共勉: 走进语文,在心灵的光盘上镌刻文字的美妙;
探索思想,在情感的天空中飞过青春的翅膀;
第一课时:交流情感,明确任务
一、师生自我介绍,自由交流感情:
1.教师在自我介绍时从自己名字的每一个汉字入手,阐释自己名字的寓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介绍自己的名字。
二、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语文。
1.教师安排学生课前准备好一本语文课本,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在封面、封底设计上的区别,启发学生感性地感知语文的特点。
提示:学生会从画面的特点,字体的特点,背景的区别,背景颜色等方面总结出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含蓄的、美丽的等等。
2.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学六年学习语文的经历,谈谈自己对语文的认识。3.教师归纳,总结。屏幕出示袁卫星的一段话: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三、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
朗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积累——善于观察,广泛阅读,勤做笔记。感悟——了解背景,领会意图,体会情感。体验——回归生活,放飞想象,合作交流。写作——积累素材,借鉴方法,勤于动笔。
四、交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阅读:学习教材,能结合自身经验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课本后面列出的课外阅读的书目,有条件的同学可把这些书买到,终身受用。也可以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同学们将这些书集在一起,互相传阅。
2.写作:能条理比较清楚的写人记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随笔,每周一篇,不命题,周一交。
作文(一般命题)一学期完成七次
注意: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不少于500字,力求突破600字。
3.活动:按照教材提示,根据综合性学习,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包括:成立文学社团,办文学小报。平常还可结合语文单元教学举行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开展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诗、每天三分钟的演讲等活动。
第二课时:培养习惯,受益终生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
1)读导语、课文、注释和思考与练习,大概了解新课内容,基本上能确定学习重点。
2)做预习作业、注音、解词以及查找有关新课的资料,有充分的准备才上新课。
2.准备上课
1)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摆放好课本、笔记本、文具和工具书。
2)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等待老师进教室。
3.课堂学习
1)要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良好学风。
2)排除各种干扰、不影响教学进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3)自学时,小组成员要密切合作,自觉、迅速完成自学任务。(按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可4-6人一组)
4)要充分、积极、热烈地讨论问题,大胆阐明自己的认识,提出疑点,写出简明的发言提纲。
5)积极发言,要讲普通话,迅速回答,勇敢地讲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是有益的启发。
6)做好笔记,及时记下重要内容和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未记全的笔记课后再补记上。
7)课堂学习气氛要热烈,既能遵守纪律,又能动手、动口、动脑。
4.课后作业
1)先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仍未弄懂的疑点要及时解决。
2)作业要独立、自觉、按时完成,有错的要改错,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书写美观。
3)总结本课内容,摘抄好词、好句和优美段落,写读后收获、感想以及对课文不同的理解。
5.课外活动
1)在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认识社会,开阔视野,丰富校园生活。
2)经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根据教学计划一学期要阅读3—6本课外书,不少于40万字。同时,准备读书笔记本,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
二、提高听说的能力 1.听——关于读书笔记
古人早有论述。“泰山不弃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揭示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直接地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种积累的过程:语文积累是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语文创造力形成的前提。
所以课堂上与课下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
1)记录课堂上老师要求纪录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记录课堂外自己读书中发现的美词好句及语文常识性的东西。
2)记录本上写好积累的日期及出自。3)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4)及时交流,互相学习,并且及时掌握。2.说——关于课堂问题的回答和课前三分钟演讲
1)课堂问题的回答
课堂上回答问题待标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所以回答问题要有良好的风格和习惯。这里推荐几种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用语: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可以这样„„我想说说我的看法或想法„„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回答,一般是老师所问问题的结束语。让学生养成回答问题全面完整的好习惯。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 都需要学生表达的完整性,都需要看题干的表达。
2)课前三分钟演讲
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①提前布置,严密组织。演讲顺序由语文课代表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学号等;②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③承认差异,尊重个性。④鼓励为主,恰当点评。⑤控制时间,适当变通。一般说来,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其它的教学环节。
演讲内容及形式:①自我介绍;②谈广告语;③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④讲典故或成语故事;⑤精彩片断赏析;⑥新闻发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聚焦热点,课前由一二名学生发布新近的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⑦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如《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孙权劝学》等。
演讲要求:①普通话表达;②仪态大方;③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3、读——诵读国学经典、传统名篇佳作
1)时间安排:上课前和早自习由课代表带领学生齐声朗读直至成诵。
2)内容安排:教材上的诗词和文言文,现代名篇佳作,教材外的《唐诗》300首、《论语》、《三字经》、孟子的作品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选择)3)宽容评价: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4、写——写好字、写好文 1)写好方块字 ①简单笔画指导:
如: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写成圆点。
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②时间安排:每天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具体时间自定)③内容选择:与阅读结合,可以写背诵的诗词、名篇佳作等。(也可据学生实际选择书写内容)
④评价:定等级,分期张贴展览。2)写好文章——小练笔、周记、大作文 ①小练笔结合教学内容随时进行。
从教师发展的层面讲,近几年湖北省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的选题中多数为起始课.作为优质课竞赛选题,起始课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手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不易陷入千篇一律的死胡同;从认知规律上讲,起始课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知识构架,而不强调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应用,灵活性较强.因此,从教师的发展层面而言,上好起始课,是教师梦想的开始.
从数学教学的层 面讲,良好的开 端等于成 功的一半,起始课的成败,对后续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不重视起始课,每一章开始都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授课,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学完了一章的内容,却没能在脑海里形成知识框架.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出现为了解题而学习,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达不到要求.起始课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有的放矢;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因此,上好起始课,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开始.
二、上好数学起始课的策略
1.让学生大致了解一章的基本内容,构建一章的知识架构.贾海燕老师指出:“在起始课中,教师要介绍这一章教材所包括的内容、知识的地位、内在联系及作用、学习目标和要求、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前后章节的联系和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建构知识网络,对将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从人类的认知发展来讲,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直观感受到理性思维.起始课介绍的是一整章的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感受,同时又对某些章节有所侧重,让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
例如,《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这一章共 分五节,主要学习一般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将研究两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与这些数列相关的一些问题,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程标准对数列内容的整体定位是: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本章是在数列概念的建构下,研究两类常见的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过类比学习,发现其递推关系,探索并掌握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本节起始课而言,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与应用,通过概念、性质等多维度探究数列,理解其离散函数本质;另一方面利用数列丰富多样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对本章学习产生期许,对本章教学内容产生总体印象,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做好铺垫.
2.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起始课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波利亚曾说过:“我们大部分有意识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因此,教师在起始课中要通过各 种手段,让学生带 着问题主 动探索新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中引言部 分可提出 问题:“听音乐、看电 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等都要用到计 算机,计算机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算法的学 习是一个 开始.那么在起始课 上,就要让学 生带着“计 算机如何 工作”这个问题开始一章的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这样课堂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3.渗透数学史、数学文化,提升学生 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人文关怀是指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关注和提升.起始课正好是一个渗入人文关怀的契机.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起始课上,渗入数学史、数学文化,让学生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起始课中,适当介绍秦九韶、刘徽、吴文俊、欧几里得等国内外数学家的成就甚至他们的生平奋斗事 迹,不仅让学 生掌握算 法数学史 的知识,也让学生学习知名数学家刻苦的钻研精神.渗透数学史、数学文化,是起始课的需要,更是新课标的要求.
一、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彼得·克莱思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兴趣所形成的是成功者十分珍惜的情感。兴趣所形成的心理驱动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忍受困苦,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不但会优先注意事物,而且还会从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愉悦的情感,有时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这种情感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乐于克服各种困难。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壳虫放入口中咀嚼,徐霞客九死—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歌德终生未娶也不以为然,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席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前面展现出兴趣的巨大魅力。
中专学生学习知识大多是凭兴趣,他们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是难理智地强迫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初次见面的起始课,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的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它学科的教师来番竞赛。”“你应当有十个或者更多的自己的学生。”[2]这个争取更多“自己的学生”的工作就应该放在起始课上来做。
二、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起始课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供了契机。
(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动机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语文起始课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起始课中,笔者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笔者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笔者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三)在情境中展开冲突,激发挑战性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不会满足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往往具有大胆的探索和挑战精神。在起始课时笔者常常在情境中想方设法挑起冲突,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勇气。如笔者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起始课,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
学生往往将语文理解为语文课本,对它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天地阅览室,万物为书卷。”[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4]“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文熔古今中外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于—炉。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篇篇课文语言文字工具千变万化的运用让我们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学生必会豁然开朗,对语文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伟大的文学史,将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的知识拓展开来,让他们认识历史上的文学家,初步接触他们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会产生—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能尽快地读到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语文不仅仅指文学,对于—些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学的魅力感受不深,往往会觉得它们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起始课上让他们看到语文丰富的实用价值。可以说,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说明文、应用文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随便举几个例子,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了。
语文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起始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后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上语文课,对未来的语文课充满期待。
四、利用起始课,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往往不喜欢整天对着板着脸的老师,那么,教师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平易近人。教师的博学多才,也会使学生对他钦佩不已。由于语文的广博,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如果教师在起始课上就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学生会因为拥有这样的语文老师而感到自满、自豪。有了这样的感情,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
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形象语言,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美,表现出祖国语文准确、优美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展示祖国的语言魅力,用语言美来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有语言的示范材料。语文课本上的材料是静止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变成鲜活的、具体的、有生命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教师上课的—言一语就形成了学生的榜样。起始课上,教师优美的语言尤其能唤起学生的欲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时感到吃力,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如果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体味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但是,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简单的说笑,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使学生“乐学”。如《少年爱因斯坦》这一课中有很多描述爱因斯坦眼神的句子。上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交流内容,让大家来谈谈笔者的眼神。开始,大家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笔者,似乎有所顾忌,其中有位同学问:“老师,可不可以写他人?”笔者打趣地说:“难道老师不是个很好的模特吗?”大家都笑了,接着各抒己见。总结时笔者说:“老师的眼神如春风送给你温暖,如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如春花使你心花怒放,如春雷让你胆颤心寒。”相视的微笑中笔者明白大家理解了。
五、利用起始课,教给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
据调查资料表明,自认为还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诀窍的学生高达43%,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今后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我国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说:“教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教师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进行起始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自学指导法、发挥法能教会学生快速有效地探究问题;阅读参考资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对学习望而生畏到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旦为他们扫清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起始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利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发掘教材中富于想象的语言材料,抓住作品中值得思索玩味的、符合学生“奇思异想”的心理特点的方面,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激发他们去想象,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中破折号蕴含的内容抓含蓄处推测想象;《小橘灯》中一些寓意深刻的语句抓情节的续写处引申想象;《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时的反应,抓假设处再造想象;《我的叔叔于勒》中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见到百万富翁于勒时的表情和语言。诸如此类的引导、鼓励,都能使学生在欣赏或表达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主构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利用起始课,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笔者利用起始课把“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大地激活了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要激活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始终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作为中专教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万事开头难”,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起始课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道路一定会更加平坦,教学成绩一定会更突出。
参考文献:
[1]《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论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文言文起始课】推荐阅读: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12-07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微课应用06-27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教学案09-07
文言文07-26
文言文翻译10-24
文言文情话10-26
文言文爱情对白06-14
初中文言文初级07-03
高考文言文答案07-05
初中文言文人物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