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探究论文(精选12篇)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企业会计为了顺应信息化社会形式而做出的必要举措。中小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环境和统一的制约体系以及企业自身等原因。控制会计信息化风险的方法包括:量身定制,综合考量;整体规划,重点突破;控制风险,转变观念;有效激励,激发热情;内部协调统一,外部加强沟通。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合理规避风险,降低企业损失,进而提高企业收益。
(一)权限控制的风险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都可以获得其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存在着各种程序和软件被篡改的潜在风险。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内部控制人员也可能未经授权而可以访问权限之外的数据,这也可能导致违法修改会计信息的行为,给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带来潜在风险。
(二)数据安全方面的风险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主要在计算机上处理和存储会计信息,非常容易发生篡改、盗取、删除各种会计信息数据的现象,有些未授权人员可能通过网络复制或者破坏会计信息数据,严重威胁了计算机安全。同时,企业丢失商业软件加密卡、会计信息人员故意泄露等也会严重威胁会计信息安全,并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人为干预的风险
财务和会计专业人员在传统手工会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处理包括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人员以及数据管理人员,拓展了会计内部控制主体的范围。一般都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会计信息的处理,可是这些系统很有可能受到信息技术人员的不当干预而导致系统无法征服处理数据,或者输入错误信息而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得出错误的信息处理结果。
二、预防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控制会计人员,预防道德风险
人本身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此外人直接承载着各种利益,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人,由于制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是人,制定控制的也是人,所以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进行,企业要加强建设会计人员的环境。企业领导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也要进入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企业也要对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建设,培训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要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在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生产利润之间建立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出现整体风险
企业以自身会计信息的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以严密、科学、人机结合为原则,以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有关制度。明确各种管理制度、权限划分、岗位职责以及操作流程等,分别处理那些不能相容的岗位职责,分开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以及软件的人员和实际操作信息化会计流程的人员。同时,维护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部门要和会计以及财务部门分离,避免发生一个人同时掌握操作口令和管理口令的情况。
(三)加强建设软件硬件,避免系统风险
企业在开发新会计信息系统时,岗位操作人员要参与到调试过程中,新系统与旧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期,如果验收合格才能取代旧系统。在维护系统时,首先提出申请,然后进行相应的维护,可是维护需要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案,还要备份系统数据,完成维护后再确认系统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符合要求才能正常使用。另外,严格规范计算机交易数据的授权修改程序,防止其他工作人员接触到技术资料、加密文件等,并定期检查各种电子信息数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人防范计算机病毒,并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病毒,通过防火墙有效避免病毒的感染。还要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硬件,确保各种计算机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也要检查和维修各种硬件,尽量选择性能平稳的计算机。
(四)加强控制应用方面,预防操作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化操作也要制定科学的权限控制制度,预防越权操作系统带来的风险,主要通过设置各种口令来进行预防。控制操作规程包括控制输入和输出,从控制输入方面来说,企业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科目、档案名称、代码等的各种编码方法,并且设置对应的编码对照文件,校验会计操作过程的分录和借贷方式。检验登帐条件,也就是在确认复核完数据之后再登帐;控制防错和纠错,也就是系统可以有效控制数据丢失、重复或者出错的预防和发现;控制修改权限和修改痕迹,也就是系统只能提供已入账的凭证的留有痕迹,不能更改已结账的凭证、账簿、计算机内的报表数据等。从输出方面来说,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人才能实施输出操作,并将操作记录进行登记,进而有效控制输出信息的接触人员;也要登记打印输出的资料,在同时得到输出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盖章之后再依照档案保管要求保管档案。备份数据,依据一定的时间保留凭证、余额表等在计算机硬盘上,并保留完整的两套软盘或磁盘,或其他硬盘备份。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分为权限控制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人为干预风险,针对这方面风险可以从人员控制、制度建设、软硬件建设、应用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和完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广泛应用电算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基于此,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内部控制风险,并探究了预防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内部控制风险,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久云,赖静.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田登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0
[3]张辉,郭红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
关键词:信息化;财会行业;研究
从前财会人员的基础行为活动,主要是以单一而古板的活动为根本,促进财会人员的良好发展。而另有一系列的行为组成的,它是传导者与财会人员行为的总和。而传统的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国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逐渐形成了信息化模式,其发展尤为重要。信息化模式就是指结合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培养财会人员的一种新型方法,这种新兴的环境是运用新技术实现的硬件环境、时空环境和文化心理等环境的结合。
一、针对其他方式,讲解信息化模式的优势
在我国发展的初始阶段,财会行业一开始的受教较为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媒体环境逐渐形成了,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挂图、模型,以此来展示其内容,这是最直观的媒体信息模式;后来,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电化媒体系统形成了,很多财会人员和教育机构都安装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等电子设备,传导者能够通过视听两种渠道来展现其信息;如今,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出现了多媒体展示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和液晶投影为核心,利用数字化的素材配合,更好的运用起来。
这几种方法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财会人员今后面对社会的需求,而计算机和液晶投影为核心的媒体展示的系统才是当前社会的主流。纵观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电子媒体的发展阶段,我国已经发展到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阶段,信息化模式引起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与重视。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行为分析
(一)主导权分析
在信息化模式中,运用多媒体的操作的确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传授者不能单纯地作为多媒体的操作者,在某方面仍然只担任讲解者,并没有发挥财会人员的主体作用,也不能激发财会人员主动接纳的意愿。这就对传授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使其基本元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促进关系平等化,作为其组织者,控制者,与传递者,传导者的角色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模式中,传授者应该是财会人员的引导者,辅助者,应该激发其兴趣,保持其动力。总之,在信息化模式中,财会人员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传导者是引导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提高财会人员今后的工作效率,让信息化模式更加理想。
(二)信息化环境下互动行为分析
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活动多种多样,财会人员及媒体之间均有相互作用,其中常常出现几种交互同时发生的情况,这是信息化模式较为典型的现象。其互动能直接影响财会人员的态度,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当财会人员对此行业互动满意时,他们效果就会很好,反之,就可能失去动力和积极性,导致其效果不佳。通常,人与人的互动是主要行为,人与技术的互动起到辅助作用。
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信息化环境中,传导者之间以及财会人员之间的交流必然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趋势必会成为信息化模式的热门话题。与传统相比,由于信息化环境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可能会导致他们语言交流逐渐较少,所以科学使用信息化,必须要注意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
2、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信息化制造了一种技术支持的个人独立环境,通过操作多媒体技术,探索支持以财会人员为中心的模式也逐渐普遍。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改变其本质,只有在合理运用技术,具体说就是人与技术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只有人和技术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地实现信息化,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价值。
3、对财会人员的几点建议。认真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交互行为非常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1)增强沟通。信息化虽然让财会人员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其行为主要还是靠讲解者来引导的,增强交流,才能有效促进财会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财会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到有意义的一面。(2)促进财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解者要认真设计交互式活动,充分激发财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共同参与模式,让讲解者和财会人员在平等自由、交流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更佳的成果。(3)提升财会行业的主体地位,促进发展。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应该将财会人员作为主体,应该多开展合作式活动,促进沟通交流。为今后在企业中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现代媒体不应该只是作为呈现古板内容的工具,财会人员与讲解者都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用丰富的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使得更加灵活多样,实现更好的信息化模式,促进我国财会行业的发展。
三、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的几个发展趋势:一是伴随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不断增多,财会人员在接受信息技术时应该以“尊重创新”为主体;二是多媒体技术为财会人员服务时,资源的个性化获取很重要;三是强调了信息化对多样化活动的适应性。将来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以人机交互为特征,能够有助于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从事财会行业,并能适应包括远程等在内的多种方式。
四、结语
信息化体系为我国财会人员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涵盖了各种理念和创新方式。信息化只是为我们更好的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促进有效其更重要的是正确的观念、行为的改变,敢于创新和不断尝试应朝着自主、合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后,王冬青,曹畅.1:1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5:89-95.
[2]热依木·努尔麦麦提.信息技术视野下课堂教学方式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对财务软件定期检查。企业需安排专业的计算机工人人员对计算机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若发现病毒等问题需及时处理,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2)使用网络加密技术。企业还应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治信息泄露和遗失。对信息加密可以有效管理访问权限,从而减少计算机被*客攻击的可能。
2.2加强信息保管
(1)建立信息的备份与恢复功能。网络设备、电子设备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状况很可能会造成信息的损毁,所以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则需做好信息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度。
(2)电子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不仅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的档案,还包括软盘、硬盘对会计电子数据的保管及网络系统中的存储。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对计算机的运用要熟练掌握,不能对信息随便存放更不能因操作不当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泄露。电子档案对于保管环境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存放的环境做出严格要求,尽量避免由于环境问题对信息造成的损坏。比如,档案管理室应建立在干燥的区域,同时避免存放易燃物,远离磁场,保证室内通风。
2.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根据信息化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办法、规范等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最终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2)不断完善审核制度。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核制度已经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新的审核制度。比如不相容职务分离,则需要杜绝一人多岗的情况出现,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此外,还要建立奖惩制度,从而落实责任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奖罚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从而不断完善。还要合理利用外部监督制度,确保审核监督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4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技能及职业道德
(1)提高会计人员安全意识。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企业的网络文化,从而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信息化的知识存储,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信息的保护技能有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能够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防止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2)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工作人员除了不断补充本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对法律法规的变化有充分了解。此外,要提高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3)提高企业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工作的尽职尽责,遵纪守法。所以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约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会计人员需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从而使会计工作更加严格和规范化。
3结束语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会计信息化更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在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给其工作带来了一定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使信息化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
一、会计信息管理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向组织的内部人员(经理等)和外部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信息,旨在向企业或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把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能用货币表现)作为输入,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的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把数据转换为有助于决策和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1]这种有用信息的产生、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极大地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及各种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凭证、帐簿、报表和存储上述载体的磁带、纸张、胶片、计算机存储器等)。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解决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为中心的,而决策是否准确又取决于已掌握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帮助企业作出更准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有用性主要是由可靠性(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情况;可验证性和不偏不倚性)与相关性(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所构成。同时,它还要受一些约束条件(如重要性、效益与成本对比等)的限制。因此,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传递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直接目的。
二、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分析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所以,会计信息管理不单纯是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而且还要对涉及会计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人员、设备信息载体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管理与控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会计程序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主要加工程序而生成。依据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要求,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那么,会计程序的管理是必要的。一般而言,会计程序的管理都是通过会计法规进行管理。目前,我们的财务会计在确认方面,一般业务事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对收入的确认,坚持实现原则。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记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的复式簿记系统,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会计报告组成。但随着决策者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上述会计程序管理模式应有所变动,以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对会计机构人员管理与控制
会计机构人员是支撑会计程序运行,生产会计信息的“骨骼”系统。没有健全的会计机构和称职的会计人员,一切会计信息就无法正常、有效地产生。可见,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点。
3.对会计信息本身的管理与控制
如果说会计程序管理和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生产会计信息过程的管理,那么,这里探讨的则是对生产出的`“完工产品”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决策者们依赖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如何组织、控制、加工、规划已有的会计信息,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采用现代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多功能的应用软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开发,统一进行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咨询,供决策使用者根据需要来选择有用的会计信息。
4.对会计信息载体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某种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载体作为会计信息资源的一个部分,必须加强其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会计信息中的传递作用。
三、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会计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其结果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但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严重失真失实现象。
(1)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在:无中生有编制发票和收据;单据上纪录的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私人用品用作公家用品;“白条”充抵原始单据;出票人或制单人粗心大意,错写了原始凭证等等。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2、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3、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4、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5、总结
总之,财会人员一定要把好“财会关”,管好“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假账”的行为准则,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党和人民负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权益,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努力提高财会水平,控制银行会计风险,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08)
[5]张晓春,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05)
[6]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08)
[7]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08)
[8]郭萍,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1 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会计控制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它是与保护财产信息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 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会计信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发挥, 而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又是会计信息质量良好的制度保证和前提条件。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就要对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及纠正, 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而提高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2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迫切需要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 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中小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理解偏差,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素质不高, 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不够
中小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只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 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建立的控制制度不能适应本单位的管理。
2.1.2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程度不高, 存在会计核算中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随意选择等违规行为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现象, 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
2.1.3 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误读
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对高度统一, 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由此, 中小企业所有者和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很多误读,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内容及运用缺乏科学的认识, 只是片面的理解。
2.2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薄弱, 致使会计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督
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全部机构和人员, 无法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 使会计核算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不实。一些企业连正规的财务部门也没有建立, 会计、出纳及财务审核工作由一个人完成, 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人为捏造会计数据、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偷逃税款, 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制造了相当的麻烦;更多的是有章不循, 将已订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 挂在墙上, 缺乏必要的监督,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2.2.1 内部会计控制行为主体素质不高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素质不高, 对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上有偏差, 或对相关会计制度、准则等不了解。由此导致部分管理者对会计法律法规的无视, 以及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执行随意性大, 使会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或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 部分管理者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基本技能, 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 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 更无法有效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 部分在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偏低, 又缺乏会计专业新知识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学习, 没有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导致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违反会计法规的现象。
2.2.2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
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在设计方面, 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偏重事后控制和监督, 缺乏有效的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在执行过程, 有些中小企业有章不循, 使已制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或在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 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从一定程度了降低了它的执行效果。
2.2.3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合理性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转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向上沟通受阻, 使上层中小企业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财务信息, 加上信息的不真实、不完整在一定程度客观存在。
(1) 经营管理方式。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习惯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未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 或建立了并不符合本企业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在管理过程中, 防微杜渐意识不强, 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 导致内部控制成本较高, 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2) 资产管理控制。中小企业更注重固定资产、货币资金等资产的管理控制, 忽视了对员工素质提高以及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的管理, 使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3) 制度实施考核。部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检查、考核的机构设立不合理, 考核不透明、奖惩机制不完善等情况, 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2.2.4 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职责不合理
中小企业存在不设置会计机构, 将会计与出纳工作交由一人兼任, 或者将全部会计工作委托给会计事务所代理, 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另外, 一些中小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 但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确, 无法发挥会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致使会计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 影响会计管理工作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相关会计内部控制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会计造假、财务报告失真等问题十分严重。
2.2.5 内部审计弱化, 外部监督乏力
对中小企业的审计监督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部分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的企业虽然也设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执行过程中缺乏力度, 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 加之缺乏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 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
(1) 内部审计弱化。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在人员配备上人员偏少, 或由本部门的会计主管或其他岗位人员兼岗, 根本无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另外, 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负责人, 影响了其独立性。其次, 内审、稽核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对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缺乏全盘了解, 对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不够, 缺乏分析能力, 缺少对风险性事项的监督、审计, 影响了纠正工作的力度。
(2) 外部监督乏力。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 (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 和社会监督 (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监督等) 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 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 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造成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同时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 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 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3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1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保证经营活动有效进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的一条有效措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应该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中小企业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自觉执行内部会计控制, 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而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会计控制宣传, 提高他们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也尤为重要。
但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中小企业管理者以外的董事会、监事会、全体员工等也应参与到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中来。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是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具有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自觉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行为, 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2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证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 聘用具有较强业务能力、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双重身份, 有着关键的作用。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 更要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各种制度的执行是通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得到贯彻执行的, 同时会计人员有监督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参与经营活动的人员执行会计制度规范的责任。#
3.3 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自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003年6月,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 。在很多方面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标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一致性, 所以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 大力推进“人、法、技”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审计工作。同时以专项审计调查强化管理审计, 将审计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领域,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3.4 强化外部监管, 督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普遍观念淡薄、意识不强的情况下, 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机构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监督作用。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当地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定期评价, 对不能加强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 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同时,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曝光, 从而督促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在此形势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中小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使企业所得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正确的判断, 决定资本流向;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使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郭晓艳.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商贸工, 2011 (23) .
[2]陈雪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和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255) .
[3]王建军, 王维虎.中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44) .
[4]刘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 2012 (392) .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济风险,使得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把控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益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安全。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
金融会计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部门,金融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保障,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企业金融会计稳定发展,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1]。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会计工作中对资本结构、投资报酬等问题没有作充分的考虑,从而增加了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定位都只局限于能够熟知会计制度,在工作中能够处理相关的业务,企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才大多是符合会计从业标准,很难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企业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以至于企业金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企业对金融监督还不够全面,企业金融会计在财务这一方面存在着职务分离的现状,财产保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不利于金融会计的稳定发展。
(三)对金融会计风险防控的不重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企业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会计只是发挥出一半的作用,其监督、审计等职能还没有全完的发挥出现,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四、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方法及控制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强化风险意识
金融会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会计人员作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风险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会计的稳定性,而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不断强化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企业必须加强金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其次,要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将金融会计中常见、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告知金融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另外,作为金融会计人员,更要不断学些,全面了解金融会计风险,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健全金融会计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行为,规范行为。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工作纳入到正常轨道中;其次,要加强会计管理,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监督职能。对那些做假账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再者,企业必须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续,确保金融会计质量。另外,企业还必须全面落实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责任落实到会计人员的身上,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效率。为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另外,在财务工作中,要依法办事,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性[2]。
(四)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金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企业金融会计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要想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立足市场,综合分析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其次,针对风险问题,要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紧急预备方案,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3]。
(五)加强领导层对会计风险的重视
在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已经提及,由于领导层不懂会计,难以理解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忽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对于会计重要性的理解,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层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领导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会计工作效率,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出现。为此,企业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金融会计信息网络,确保会计信息的共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金融会计进行全方面的监控,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金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确保金融会计信息网络安全,同时加强金融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五、结语
企业金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中,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会计相关管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把控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将企业金融会计带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笑炯.浅谈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3-96+105.
[2]徐静.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26:68.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间接加大了会计审计业务风险。
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运用可靠的策略促进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1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1.1激励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整体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性突出。
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市场竞争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需要注重会计审计模式及工作方式的优化。
但是,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某些管理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随意篡改会计审计数据,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加上某些会计审计工作方式难以达到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
同时,由于会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通过相关的法律途径及时处理,给会计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说明了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对审计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可靠性。
1.2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相关业务的实际需要,的会计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处理会计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使会计审计工作水平能够达到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
具体表现在:
(1)某些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无法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处理各种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大了相关业务风险;
(2)会计审计人员对于性格的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
(3)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影响了会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加上某些人员对审计工作风险认识不充分,可能会给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审计对象数量增加及审计内容的丰富
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多边贸易的影响,我国与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开展次数不断地增加,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
同时,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也为业务往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客观地增加了会计审计对象数量,丰富了会计审计内容。
而某些受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制约,无法对多对象、多内容的会计审计业务进行专业化处理,致使会计审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加大了会计审计工作中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
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称有效应对当前会计审计面临的这种挑战,为现代化会计审计模式的构建及工作方式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为了增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实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向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转变,需要健全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1)结合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及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概况,政府部门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审计机构及审计部门的工作需求,
制定出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对某些不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进行改进,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步伐;(2)在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要求下,相关的部门应注重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健全监督体系,及时处理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同时,应提高对会计审计实际作用的全面认识,根据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具体要求,优化既有的审计工作方式,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2.2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化审计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顺利地实现,需要会计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灵活运用各种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
具体表现在:
(1)应结合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要求及自身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
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方式的推广使用提供可靠地保障;
(2)注重专业性会计审计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开设会计审计专业相关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出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具体要求。
2.3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针对会计对象数量多及具体内容丰富的发展现状,为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功能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具体表现在:
(1)在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估,并注重市场经济相关信息的及时采集,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实施的全程把控,
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业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2)结合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及新形势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多元化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健全会计审计风险预防机制,保持会计审计业务开展的高效性,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阐述,可知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较多,对相关审计业务的顺利实施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各种风险的有效规避,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需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细化会计审计准则,保持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开展的规范性。
同时,传统会计审计向信息化会计审计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处理,健全激励机制,扩大信息化审计方式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7).
[3]董燎原.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防控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11).
[4]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会计,2016(8).
风险控制一直是管理会计关心的问题,其对于公司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它使企业在向前冲刺的时候也能注意到脚下的陷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风险管理往往一个巴掌拍不响,行业间的协作和共同标准的制定渐渐占领一席之地,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
行业协作于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风险控制的初衷很大程度是为了防范合规风险,需要内部会计人员尽早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避免此“伤疤”被外部审计人员来揭开,对公司的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那么,既然要合规,企业内部就要制定一套标准,而这套标准必须是整个行业都要遵守的,不然厚此薄彼,颇多非议,对于真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合规和风险控制,有的时候已经超出了一个公司自己的范围,我们是跟着行业的,行业的协作非常重要,一个企业想做的事业,整个行业都能这么做,这样工作才能推得下去”,日前,在高顿财务培训举行的一次管理会计实践活动上,华润制药CFO庄康就风险控制的行业协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阻挡行业协作的“拦路虎”
风险控制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协作来完成,但由于行业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有的`时候甚至是恶性的竞争,“踩着别人向上走”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给行业协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行业之间对于市场的抢夺变得异常激烈,“同行如敌国”的现状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
除此之外,快速变化的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直存在,企业单凭自身内部的资源已经难以把控,纷纷把触角伸向企业外部,从而试图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虽然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却遭遇了现实的“滑铁卢”,由于行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的时候风险较大,因为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信息体系的不完备往往使得合作伙伴间相互猜忌,在风险与投入的分担、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
那么,既然有“拦路虎”,如何实现风险控制的行业协作呢?
行业协作——无规则不成方圆
风险控制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就应该有一套标准限制企业的行为,“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标准和规范制定出来了,企业之间才会理清“内部”关系,都按照标准来,行业才能实现“有序”,不然杂乱无章,恶性竞争就难以避免了。
那么,标准和规则的制定靠谁来完成呢?行业协会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行业协会里面应该要有人来倡导,找一些规则,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必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庄康提到。
通过行业协会制作标准,并实行监督,使得行业之间规范运行,良性竞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也使得企业在合作的时候有了相互信任的根基。
行业协作——竞争之外,信息互享
风险控制需要行业协作并不是说行业之间就不要再竞争了,毕竟只有相互竞争才能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真个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
“行业协会做风控的目标,不忽视竞争的存在,但是要在该竞争的地方竞争,在不该竞争的地方,先把利益撇开,按照规范来看谁是谁非”,庄康提到。
行业之间的竞争在良性运行的基础上,还应联合起来,共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以此来应对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风险。比如,行业之间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系统,企业在外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反馈到系统中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同行其他企业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看似有违竞争,实则是共赢效应,大家都这样做,整个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外界难以控制的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方法案失误,所造成的财务经营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这种风险的发生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无法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及企业资金成本最小化。因此,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以下表现形式:(1)财务关系混乱。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发生的财务手续。在票据的管理以及报销中,抬头不清晰,业务用途不明确,造成票据的填写规范错误,使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趋于混乱的状态。(2)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意识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个意识。财务工作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掌握每一笔分录的借贷方,了解资金的去向以及流动方向,及时关注企业资金流动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3)资本结构失衡。资本结构是衡量一个企业长期负债与权益的比例情况。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最小化。资本结构失衡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产负债比过高使得企业以负债为主要方式失衡,自有资金较少,导致财务管理的运行以负债管理为主,加大了企业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4)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是一个企业进行盈利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核心。对每一个项目采取财务理论中的项目投资方法,以项目决策的几大方法进行投资决策的衡量,以科学化的手段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减小因为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2.外部原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盈利水平的引导,也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加强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实时掌握,有利于及时减小整个宏观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外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点:(1)资产流动性差。资产流动性是进行整个企业财务经营活动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资产流动性高,存货流转率会相应的提高,增加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强企业的财富积累。资产流动性差将导致整个企业的库存积压,现金匮乏,不利于企业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发。(2)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感应能力进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收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的政策性导向进行理解,掌握银行的利率变化,减小企业的资金成本等。(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作为经济学中的常用语,为解释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投机现象作了专业化的表达。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出现的各种以诈骗,投机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盈利的现象。道德风险是敌手企业掌握我方企业所不知道的信息,从而对本企业造成危害的一种现象。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加强风险收益均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风险收益均衡原则的出现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由于传统的施工体制原因,造成了企业先开发,再收费的经营模式,以相当大的负债比例进行企业的运作。一是维持风险收益比例。建立风险收益均衡机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在现有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债务和资产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风险收益比例之上,减小因为企业负债水平过大造成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二是实行部门分权制度。学习先进企业的职能型部门管理理念,根据不同的部门进行财务分权,限制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权限,从资金的流出角度上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同时,规范企业的财务支付流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准则,加强网上支付的方法,进行工程成本流动化管理等财务手段。三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是适应“国家十二五”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的方法武装自己的企业,加快企业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供应链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进行企业的财务资源规划,使企业的经营以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2)建立财务风险机制,全面实现风险可控。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可控的保证,以财务分权的模式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一是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法是建立风险机制的核心,运用财务规划的方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上下游进行风险转移。例如,建设施工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以材料的采购作为核心,运用合法的途径将建筑风险转移给这些合作方,减小企业的风险损失,同时,又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险的出现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福音,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施工不当或者各种意外因素或造成施工人员受伤的情况。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可以进行保单投保的方式降低。二是业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可适当选取优质的经营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多元化经营策略。以不同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同,做到风险的相互抵消或者减小。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佬-万科集团,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同时,副业也发展得非常好,运用闲置的资金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颇丰。聘用专业的金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的管理,合理的进行期货以及期权的投资,分散因市场变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三是坏帐准备金制度。坏帐准备金制度是每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一个制度。对于每一次项目的收益,提出一定比例的现金进行准备金的提取,以防止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材料商以及供应商拖欠款项造成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损失。四是风险规避法。风险规避法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以科学化的决策方法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这种项目从最大程度的角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当企业选择了最小的风险项目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整体收益会减小。这是一种保守的项目选择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就综合结合企业内部的项目分配方法进行选择。(3)开发风险识别系统,提前做到风险预警。风险识别系统是运用现有的强大数据库功能,通过录入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方式,运用图表,文字,数据等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完美的整合。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方式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风险的识别方式以报表识别法与现场观察法两种为主。报表识别法是指在风险识别系统中录入相应的财务数据,通过风险指标的临界值表达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现在观察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财务人员通过直接调用风险识别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图像的模拟和生成,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进行财务风险判断的一个方法。
四、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的项目发展情况,合理的平衡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明确财务资金的流向,最大程度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同时,加强外部宏观环境的信息收集以及法律政策,从宏观环境上减小因系统性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做到财务风险可控的最大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王清剑.浅谈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特征及防范内容[J].今日科苑.
2010(10)
[2]施卫东.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3]陈江.关于现阶段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4)
[4]崔可萍.浅析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J].现代商业.
一、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由于人为因素或非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减弱, 从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来由人工处理的业务转为由计算机完成, 使企业面临与手工会计环境不同的新财务风险。
1、内部岗位牵制的效力降低
自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使操作人员的数量大大减少, 各种业务核算手续完全由计算机统一执行, 那种试图通过适当的岗位分离而实现各种业务环节的相互牵制, 就显得乏力。
2、口令权限的局限性
各个操作人员的权限分工是靠口令授权来完成的, 而口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内, 不像手工环境下代表授权的印章锁在箱子里或带在身上那样保险, 因此一旦被人破解或窃取便会带来极大的隐患。
3、风险更加隐蔽
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通过系统的采集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被存储在磁 (光) 介质上, 而电子数据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和伪造而不留痕迹。犯罪分子可通过使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等高科技工具, 不亲临现场即达到犯罪目的;即使数据文件内容已被篡改, 程序已有变化, 操作者也难以及时发现。由于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作案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较少, 无论是系统内外部人员勾结现场作案, 还是采取远程方式破坏系统安全, 都难以及时发现作案者。
4、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加大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 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和各种业务处理流程等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而且绝大多数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依赖计算机网络来自动完成的, 因此, 硬件配置的不合理、软件功能的缺陷、系统操作的失误、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及外部的恶意攻击、人们对风险的控制缺乏应有的主动权等, 都会使会计信息系统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5、风险损失较大
由于系统风险难以及时发现, 有可能风险事项反复多次发生而不被察觉;一旦发现, 已经损失巨大。而且, 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不仅威胁数据安全, 还会破坏程序及硬件系统, 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 从而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进行正常运行, 其损失和影响难以计算。如果企业经营决策信息、技术机密和其他重要信息被泄露, 其损失和影响更是难以计算。
二、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
1、硬件系统固有缺陷产生风险
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 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在设计、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可能留下各种隐患, 影响到网络传输介质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这种缺陷是硬件系统固有的问题。
2、软件系统安全隐患带来风险
软件系统安全隐患来源于软件设计与安装阶段, 如软件设计中的疏忽造成的安全漏洞;软件安全等级较低。使用的技术和开发工具不成熟或未经授权、所依赖的技术过于复杂引起实施者未恰当理解、软件存在先天设计缺陷、程序设计员设置秘密“后门”、软件自我纠错能力弱等。
3、违规操作产生风险
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程序使用硬件设备, 导致系统损坏, 从而威胁系统安全, 甚至导致系统完全瘫痪;被竞争对手窃取存有重要数据的磁带或磁盘;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系统非法加入硬件设备, 以达到窃取口令或重要信息的目的。在输入计算机之前或在输入过程中篡改数据, 使舞弊数据进入操作系统, 达到操作者的非法目的;操作规程操作, 或非法进入操作系统, 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执行路径, 从而破坏数据;通过篡改输出数据蒙蔽检查。如收银员在收款环节可能将收到客户的现金据为己有。
4、管理权限产生的风险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许多原来手工环境下由不同人分别完成的业务处理环节集中由计算机统一处理, 很难形成手工会计系统下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操作人员只要获得授权文件或注册系统的密码, 即获得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的权限。一旦密码被他人掌握, 或一人掌握多个级别操作员密码, 权限就会失控, 从而对企业会计信息控制构成威胁。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 在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安全威胁, 一定要深刻认识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对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加以控制:
1、源头控制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会计信息系统所运用的系统软件 (包括部分应用软件) 多是从外部购置, 所购置软件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 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购置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是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 并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单位自行开发、研制软件的, 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 开发、研制过程一定要规范, 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 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在正式运用前, 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转, 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 防止由于考虑问题不全而出现的偏差。通过这些措施, 使会计信息系统在源头上得到了控制。
2、岗位控制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超速发展, 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 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维护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会计软件人员。以上两种工作人员之间不得兼任, 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并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且分工科学, 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 并用密码控制, 防止非法操作, 越权操作。因此, 在划分岗位职责时, 要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3、操作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 应建立操作日志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 操作人员姓名, 操作内容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 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 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
4、环境控制
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企业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等信息加密技术保护网络会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防止外界对企业信息流的观察和篡改。通过设置访问控制防止对信息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和非授权使用。应注意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隐患, 在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测试时, 还应重点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系统中是否存在漏洞;应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文档资料建档归类, 保存完整。
5、数据输入 (出) 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 数据输入, 数据处理, 数据通讯, 数据保存, 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 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 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在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中, 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 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会计资料是单位的绝对机密, 一旦泄露将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 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 以防被人窃取或篡改, 造成机密泄露。
6、数据处理控制
会计业务数据处理有一定的时序性, 一项业务的处理结果取决于其他多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所以, 要健全企业内部定期检查制度, 对会计资料定期检查, 主要检查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正确与否, 看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 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内控要求, 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同时还应配备杀毒软件, 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毒、杀毒。另外, 计算机犯罪具有智能化、隐蔽化的特点。因此,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加大网上执法力度, 对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以起到威慑作用已迫在眉睫。
7、数据资源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变化, 会计信息系统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要求财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人员不断探索, 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企业可通过密码或身份鉴别的方式限制数据库访问, 如利用软件手段识别用户身份, 可要求用户输入身份识别口令, 如利用硬件手段识别用户身份, 可使用指纹或声音识别设备;可通过设置用户数据操作权限来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范围。会计信息系统的备份数据须加密保护并定点存放, 以防泄密;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 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是客观存在, 只要我们正视各种风险, 并认真分析, 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 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 那么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是完全可以减少与控制的, 会计信息系统一定能在合法健康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摘要:会计电算化代替了手工做账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 分析了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风险控制。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文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J].会计之友, 2005, (04) .
[2]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王锴.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07-12
河北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论文07-1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06-06
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探讨性论文06-13
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论文11-12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控10-26
企业物资管理风险控制07-27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控制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