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
选择题的基本情况
1.目的: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2.组成成分及特点:
(1)组成成分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题干即选择题的主体内容,包含除选项以外的所有部分,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是指选择题的选项部分,题肢有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不合题意;本身正确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特点
从高考选择题的答题指导语看“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表明是最佳选择。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3.类型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事例材料型,漫画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古文诗词型等。
二
选择题解题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
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在审题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要求:
(1)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型、事实的分析型、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的意图。
其次,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①审题型。即审查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以确定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当场训练一下:
例1.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发布新闻并就政协话语权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不属于政协话语权范畴的是( )
A.执政为民 B.政治协商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
答案:A。例1是事例材料型,并且是逆向选择题。
②审题意,即抓住题目立意,全面理解题意。在审题意中要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例2.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在20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银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反映( )
A.我国积极参与一切国际组织的活动
B.我国是一个对维护世界安全负责任的大国
C.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C。例2中题干的材料信息量较多,有时间,地点,数据对比等,抓住其题意,此材料的中心在于展示中国在世行中的权力加大、地位提升。
③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 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例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 ;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 ;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例3.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过程中,我们坚持先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这一做法正确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
A、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B、内外因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唯一源泉
答案:B。例3的内容范围限定在“辩证法”,与此范围无关的选项就要先排除。
④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关键词在题干中有表明行为主体,核心事件的,如“企业、劳动者、党、政府、人大代表、中华文化、文化修养、物质、认识、矛盾等”;有在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例4.当前,我国文化市场有“三俗”的倾向,即“庸俗”、“媚俗”、“低俗”。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消费者在文化消费时应当( )
①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②提高文化辨别的眼力
③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④选择具有传统价值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例4关键词有:消费者(行为主体关键词)、文化消费(范围关键词)、应当(动词关键词)。
⑤审导语(即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
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三明逻辑取向,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的某一个。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例5.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广东某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和营销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 )
①调整经营战略,利用资源优势 ②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③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例5的导语是“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这说明我们要在材料提到的种.种措施中,挑选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而材料中没提到的,或是不能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帮助的措施,就不在答案选择之列。
2
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
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肢多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
(1)“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2)“肯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3)“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千万不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例6.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答案:B。在本题中我们采用“排除—求证—肯定”的三步走进行审题肢,会发现C选项本身有误,先排除;A项与题意不符,因为题干中“刘易斯拐点”阐述得很清楚,出现“用工荒”直接原因是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而非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对于解决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不能起直接作用,也排除,经过初步思考肯定B选项,最后再经过求证,会发现B项最符合题干引导语““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要求,能对由于工资低而招不到工人这一问题起到直接作用,可谓对症下药,从而确定B项。
3
审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即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在解题时应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直接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
常见的错误“肢干关系”有以下几种:
(1)答非所问,一般地讲就是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
例7.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和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第④项属于答非所问,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规定性,因为材料所规定的是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而对非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认识。
(2)以错对错,即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而我们则不能顺着其思路,选出一个与此观点相同的选项,变成错上加错。而应采取逆向思考,在指出其错误所在。
例8.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给国家的定义是: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他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下列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正确的,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是正确的,看到了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C.是错误的,因为国家应是全体公民的国家
D.是错误的,抹杀了国家的本质属性阶级性
答案:D。本题我们应明确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选择时,应指出其错误,即D项所说。
(3)偷梁换柱。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即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即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例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体现了( )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条件性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D项将认识与实践关系颠倒,将实践决定认识偷梁换柱改为认识决定实践,故错误。
过渡:理清选择题解题思路后,我们接下来谈谈解题的方法
三
解题方法
1
基本方法
选择解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直接判定。用于相当容易而且有准确把握。如一些概念型题目,以考察大家对基本原理的记忆情况。
(2)排除法。基本思路是先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
具体来说排除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②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须予以排除。
③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④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排除。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可称排倒法。
⑤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⑥排外法: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
例10.我国现阶段的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由我国的宗教制度
C. 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由我国的民主制度
答案:A。三审的结果是 :第一、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是内涵型选择题。第二、题干的规定性中“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关键词 ;“我国现阶段”是限定词,规定了时空范围,内容是政治常识。第三、A项正确,应入选。B项是错误选项,应排除。C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应排除。D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一致,应排除。
由此可见,在解答此题时通过“三排”,即排B项叫排谬,排C项叫排重,排D项叫排异,将各种与题干规定性要求无关的选项排除后,正确选项也就自然产生了。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选择题中都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干扰或错误选项。因此,同学们在解选择题时一定要根据各题的具体要求,从各题的客观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应有的解题效果。
(3)比较法。步骤一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步骤二:先比较余下题肢、抓住关键词找出区别,再比较题干与题肢,抓住题干关键,比较题肢优劣(有:最直接原因、最根本原因、最全面、最具体等方面判断题肢优劣。)
例11.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防止CPI的过快上升,最根本的措施是( )
A.上调银行利率,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 B.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
C.大量印刷纸币,扩大财政支出 D.增加出口,换取更多外汇
答案:B。三审我们可得,本题题干要求是选择可以防止CPI过快上涨的最根本措施,第一步我们先排除和题干要求不相符的C项和D项,因为这两项不能达到题干要求,反而有可能使CPI接着过快上涨。AB两项皆可到达缓解CPI上涨过快的目的,这时采用比较法比较二者,我们不难发现,题干所求是最根本措施,而出现CPI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正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因此只有B项才是针对这一根本原因所采用的政策,故B项是最根本的政策,比A项更符合题干要求。
2
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题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理解说明型,漫画型,图表型,古文诗词型。
(1)因果关系型
①基本情况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果求因”即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题肢为因。常用引导语有“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第二种是“以因求果”即知道原因考结果。题干为因,题肢为果。常用引导语有“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
②解题要求——“四要三不要”
“四要”: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求。
一要分清题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以避免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
二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才能选,不是则不能选。
三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如: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等的区别与联系。
四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反复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三不要”: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不要选。
一不要选“答非所问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规定性相去甚远;
二不要选“同意反复型”即题肢内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
三不要选“因果颠倒型”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题肢却答成结果,又或题干问的是结果,但题肢却答成原因。
例题12.宋代《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桔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A.蚂蚁能够消灭害虫 B.蚂蚁具有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桔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答案:C。解题思路: 本题是典型的因果题,属于“以果求因”型,本题可采用原因题“四要三不要”解题方法。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目问材料中蚂蚁有价格的原因,《经济生活》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其实质是问这里的蚂蚁为什么有价值。经推理我们可知,蚂蚁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蚂蚁有价值,蚂蚁有价值,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故答案应选C。蚂蚁具有交换价值与蚂蚁具有价格二者之间并无因果联系,所以排除B。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结而成,使用价值不是商品形成价值与价格的原因,因此A、D两项应排除。
(2)比较异同型
①基本情况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
②解题要求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考查目标不单单是再现知识,更主要的是对事实、现象、观点、主张等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类比、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点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而且备选项的表述往往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的结论,判断它的正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所以要解答好此类选择题,除了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原理外,还要能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判断。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
其次要把题肢和题干进行对照,看题肢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肢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才能入选。
最后在做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时要特别注意几个容易失误的地方,一是不重视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对题肢中偷换概念的辨别;二是在考查二者或三者联系时,误选表述正确但联系阐述不全面的选项。
例13.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收益权的差异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答案:B。本题是典型的比较异同型题目,题干要我们比较的是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经济生活》告诉我们,对投资者而言,企业债券是定期收取利息,不承担经营风险;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企业经营的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存在收益权差异。由此可知,四个选项都是二者的区别且表述都正确,但ACD项都只是二者在现象上的区别,只有B项才符合题干所要求的“本质区别”。
(3)评价分析型
①基本情况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②解题要求
对这类型选择题,同学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对引言的理解,那么判断题肢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题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题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二是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例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是典型的评价分析型,引文中介绍了哲学家克拉底鲁对事物认识的错误的观点,并要求我们指出它错在哪?根据唯物辩证法,我们可知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依此判定克拉底鲁的错误在于他只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不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因此可判定选择C。排除掉A、D是因为否认相对静止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但克拉底鲁并未直接得出这两点结论。而B项则未出现在材料的观点中,故也排除。
点拨: 本题的背景材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要求同学运用哲学知识评析这种观点。
(4)漫画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漫画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教材重点和教学疑点相结合的命题要求和指导思想,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选择题。漫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试题中的漫画通过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问题、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等设置情景,考查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特别是理解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解题要求——“一看二读三判断”
一看漫画。思考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仰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
二读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第一,漫画表意;第二,漫画寓意;第三,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三判断题肢。题肢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倡导,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不选;第二是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合选择要求。
例15.读漫画图”弯与直”回答问题,青蛙与飞鸟的结论差异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答案:C。漫画所表现的是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各不相同,看到的现象也截然不同。青蛙看到的是半截弯曲的木棒,就认为整根木棒是弯弯曲曲的,而鸟看到的是半截笔直的木棒,认为整根木棒是直的。因此.双方争论不休。该幅漫画的寓意在于.二者的认识都受到所处位置(即具体时空)的制约,因而都不能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说明认识论中的认识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道理。所以应选C项。A、B、D三项的观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5)古文诗词型
①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
②解题要求
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精华,它们经过历史的洗礼,遗留下来的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更包涵了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这些需要同学们从已知的政治知识中去寻找共鸣。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政治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例16.“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答案:A。思路:首先要明确试题所引古语的意思,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经过与所学知识对照,我们会发现本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观点相吻合,因此选A。B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相去甚远,可先排除。C项最具迷惑性,其本身表述正确但不合本句话的寓意。解答本题时,如果同学们对该句话不了解,只是从字面中看到静与动的现象,不能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是用来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就会误选C。从本题我们可见,做这类型题时,对古文诗词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字面理解,而应是读懂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6)图表材料型
①基本情况
图表材料型选择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们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解题要求
图表用数字或图形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其次,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些信息的价值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它反映的本质和规律。最后,根据题干中引导语的要求,对选项进行分析,判定。
例17.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在本题中,横轴表示乙商品的需求量,纵轴表示甲商品的价格。读图可知,随着甲商品的价格不断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互为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判断甲商品与乙商品是相互替代品,故①④符合题意。作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升不一定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也可能乙商品价格不变或稍上升,故②排除;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故③排除。
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卷面欠规范: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5)除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政府、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整体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3、(有利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一体化;资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练习:
1.1~11月累计,我国财政收入169 5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 944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8%。这说明( )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月24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时指出,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加大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预警系统、下行农田水利建设等的投入。这表明( )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D.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3.随着GDP增速的减缓,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可能会出现下降。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
A.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B.增加税收,广开财源
C.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D.大量发行纸币,增加社会财富
4.在每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都要作当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并经大会审议后批准。这说明,我国国家财政是通过 实现的( )
①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②国家财政拨款
③国家预算④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5.根据M市财政局统一安排,20该市预决算公开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市委、人大、政协序列以及群众团体组织。下列对政府预决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开财政预算便于公民知情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②公开财政预算便于公民监督上年度预算执行结果
③政府预决算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④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和政治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政府做任何事或从事任何活动,都是要花钱的,都要以花钱为条件。没有财政支出的拨付,没有财政收入的筹措,就不可能有政府职能的履行,也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实现。这表明( )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2011年湖北文综卷尤其是政治试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与去年相比,试题呈现了稳定性的特征。
这种稳定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试题结构、试题长度、试题难易程度1、阅读量与信息量等几个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字当头”。
2.重视基础而不忽视能力,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众所周知,湖北卷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的题目直接来自课本,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38题的第(1)问:“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际就是对课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虽然湖北卷是面向大纲区的,但只要你细细研究近几年湖北的高考试题,你不难发现试题在给大纲区的教学考试以正确引领的同时,也在逐步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呈现出的创新性、灵活性和“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不忽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试题不回避热点,呈现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以能力立意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尤其是第38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同时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为我们2012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面仅以第38题为例,对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试题进行解读。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其积极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1.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意义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伟大首都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在西藏的残余势力,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和统一,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停滞落后的局面,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基础。从此,翻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 开辟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新时期,在西藏发展史、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巨大成就
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矗立在世界之巅。经济发展实现飞跃,政治文明开天辟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社会局势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
(1)60年峥嵘岁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西藏60年的历史巨变,饱含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西藏始终在祖国大家庭中繁荣发展。西藏60年的发展进步,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
(2)西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西藏,任何搞“西藏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必然注定失败。达赖集团开历史倒车、梦想恢复封建农奴制度的图谋绝不会得逞,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永远在西藏高高飘扬。60年的发展进步,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6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60年的历史进程,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60年的辉煌成就,镌刻着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4.小结
通过以上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西藏的和平解放有着深远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的事情,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西藏成立60周年都格外关注,因此,它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不足为怪!
一道高考试题的质量如何,设问非常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设问就是试题的题眼,设问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试题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因为通过设问我们就能够看出它要考查考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何去考查,这些知识点考查的价值有多大;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怎么去考查这些能力;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去考查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纵观本道高考试题的设问,我觉得它主要呈现以下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设问方式比较单一。该题的三个设问:“作用”“意义”“原因”,可以说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设问的,没怎么涉及“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知识设限比较具体。该题的三个设问,尤其是第(3)问,“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设限更为具体,要求考生学会运用一个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具体基础知识的能力。
三是设问都注意了结合材料。该题共给考生呈现了两段材料,对两段材料的使用,有分有总,使用充分,这有利于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解答好本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审清模块。这是解答好本题的前提和基础。本题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从三个不同的模块进行设问的。答题时考生如果审错了模块,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既浪费了自己答题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答题的宝贵空间,到头来却一分不得,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影响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不过本题的三问只要考生稍加注意,要想判断出分属于哪个模块还是不成问题的。
二是审题要细致。比如第(1)问,题目实际又提出了两个小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2)结合材料一 ,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在高考阅卷的时候,发现不少考生只答了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漏答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从而导致了不应该失的分失了。其实,在题目中也有警示词“并”,只是部分考生审题不细,没看到罢了。
三是答题要全面辩证。比如第(1)问,在答有关“作用”型的题目时,一定要对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答积极作用,又不要忘了消极作用,当然又不能过于教条,该题从出题来看是不需要答消极作用的。
【短文改错答题技巧、解题方法】
主要考查识别错识并改正错误的能力和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近几年短文改错难度不大,大都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试题按1:1:2:6的规律,即正确一行,缺词一行,多词二行,错词6行。
答题时首先通读全文,力求理解语篇内容与文章大意,断句以句子为单位,而不是以一行为单位进行断句;注意看句子结构是否完整,习惯用法固定搭配是否正确,上下文逻辑是否合理,主谓是否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以及冠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关系词的使用是否得当;设想有几个可能改正的答案,从中挑出最佳答案;最后重新通读自己改正过的文章,同时检查是否符合1:1:2:6的规律。【短文改错答题技巧、解题方法】
短文改错一直是学生在应考时失分较多的题型。这主要是因为设错的内容多为学生在平常进行语言操练时常犯的错误。比如:写作中用到的关键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容易忽视的虚词、小品词等。做好短文改错题应注重以下技巧。
1、注意分行的技巧性。上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始,往往是考生们容易忽视的地方,不易找到错误所在,从而影响了改错的成绩。考生要密切关注行尾和行首的接连处,注意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尽快找到设错点,从而尽快改正。
2、要以句子为单位而不是以行为单位进行判断。改错题的要求是每行找出一处错误,但在找错时不能以行为单位来找,要以完整的句子为语言单位进行判断。
3、注重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短文改错题中,有时设错的内容与短文上下评议的时态、人称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只从一个单句来考虑,而不关注上下文的各种逻辑关系,就可能造成判断失误,增加失分的因素。
一.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四种。在高考政治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题意理解透彻,清楚设问方向与答题要求。在草稿纸或者是脑海中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高考政治填空题没有什么疑问,只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专业术语回答出来即可,但是其他几类问题则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答高考政治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时,有可能涉及到材料阅读,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对应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然后在进行全面具体的回答。在回答图表材料时。要对标题、时间、栏目、内容以及下面的注释进行“全方位”阅读。以保证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在面对那些开放性小题时要根据理论基础进行具有创意性的回答,切忌不可随意叙述,没有根据。
高考政治另一个得分的关键点在于各位同学答题的规范性,试卷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同学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试卷的整洁,更合理分配答案的书写方式。在遇到可以用专业术语回答的问题时用专业术语进行回答。
二.高考政治九大大题题型大题技巧
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01
选择题
①做理解、应用类选择题时,要反复看清选项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题干要求一致,尤其要看清题干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要么是题干内涵的主旨所在,要么对备选项有一些限制性要求。
②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先从反面排除选项开始,而不是从正面肯定开始。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并能节省时间。
④很多选择题考查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选项与题干所讲的“关系”所涉及的事物是否一致;其二,选项所讲的事物的“关系”方向与题干所讲的事物的“关系”的方向是否一致。稍有疏忽就会选错。
02
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信息量大、考查能力层次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选拔功能强。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基础知识未落实;常规能力未到位;词不达意、书写潦草;解题技巧未掌握等。
①体现题
题干中通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 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②反映类
③分析类
题目设问形式往往是,运用所学的__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__知识。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④为什么类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解答方法:一是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三是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四是主体法散发。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相脱离,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⑥意义类
做题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⑦启示类
答题时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⑧认识类
答题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地位现状等)、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⑨评析类
解题时,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分析某种行为的对错。既要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看法。
题设形式:以图表为载体,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
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也要准确理解。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03
问题1:我感觉我政治的波动很大,怎样才能稳固,200分怎么才能再提提,我该怎么做?该怎么学,麻烦老师帮帮!
政治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要分清楚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让后把握核心,以高考核心为辐射,建立知识结构,因为很多政治知识点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只要把握了知识结构,其它零散的知识点也就自然明白了。
比如哲学部分无非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在分清楚它们的不同就可以了。再就是平时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大题的格式,每年的考点就那几个,无非是轮换着考,只要把每一道题的答题模式搞熟,考时对号入座,把平时同样或类似的题的答案稍做修改就好了。
问题2:政治哲学中运用原理加以说明的题可以抄材料吗?
问题3:政治大题问题只说结合材料,是不是只要概括材料的内容就好了?
我认为不是。政治大题极少有单独概括材料的情况。一般政治大题结合材料是说用材料中的点为例证,解释说明相应政治/哲学/经济原理。
问题4:现在政治大题很差,相比之下哲学有些弱。是应该先主攻背书还是多做题呢。
高中政治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1.下列对选举中的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男女平等 B.一人一次一票
C.票的效力相等 D.地区平等
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委托的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为赔偿义务机关
A.行政机关 B.受委托的组织
C.具体工作人员 D.组织负责人
3.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4.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5.《 处分条例》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预示着我国公职人员纪律处分规范正日趋完善,治贪治庸的惩罚体系正日趋健全。
A.行政机关公务员 B.行政事业机关公务员
C.事业机关公务员 D.行政企事机关公务员
6.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要求不明确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按照( )履行
A.地区标准 B.企业标准
C.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D.所有者标准
7.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联系起来表述,更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了它的( )的统一性。
A.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C.理论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D.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在范围内系统地建立起来。
A.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民主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我国平等选举原则的主要含义指:社会公民公平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人一票,同一次选举中每一选民只有一张选票,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但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地区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2.A【解析】《国家赔偿法》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先例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A项为正确答案。
3.D【解析】政府行政机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有权管辖其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建设事业和行政工作。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4.C【解析】江同志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并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答案为C项。
5.A【解析】国务院总理温总理签署第49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部条例于206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以答案为A项。
6.C【解析】《合同法》第61条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有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
7.D【解析】略。
一、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方法
排除法是高考政治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一般分两步:第一步, 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题肢 (逆向选择题除外) ;第二步, 排除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题肢。
1. 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题肢
除逆向选择题外, 题肢本身说法错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不符合课本基本理论, 不符合现实客观情况, 说法绝对化或片面性等。判断题肢说法是否正确, 一要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二要注意对一些易混易错知识的区分和判断。
例1【2015年新课标卷Ⅱ第14题】2015年5月,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 成员银行交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 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 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防范金融风险, 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 推动银行平等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 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点: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 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稳定金融秩序;增强银行信用, 推动银行平等竞争, 故选①②。这一制度与利率市场化和银行收益无关, 排除③。实施这一制度可以防范金融风险, 但不会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④不选。
2. 排除本身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题肢一般难度不大, 难度较大的是排除本身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题干要求的知识范围。题干要求回答经济意义, 就要排除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题干要求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怎么办, 就要排除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方面采取的措施;题干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回答问题, 就不能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回答问题;题干要求从辩证法方面回答问题, 就不能从唯物论、认识论方面回答问题。
第二, 把握题干的主体。经济生活的主体主要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等, 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公民等, 文化生活的主体主要有国家、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个人等, 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定要弄清题干要求的主体是谁。
第三, 把握题干的指向。在存在辩证关系的选择题中, 要分析题干体现的是哪一个方面的关系, 比如, 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 要分析题干体现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还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要分析题干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四, 注意把握题干材料的主旨。把握题干材料的主旨, 就是认真分析材料, 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侧重点、关键点;然后依干求肢, 选出符合题干主旨的题肢, 排除不符合题干主旨的题肢。
例2【2015年新课标卷Ⅱ第17题】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014年12月,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 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点: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意义。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①④材料没有体现。
二、组合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二二式”组合选择题是目前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选择题命题形式, 特别是新课标卷, 组合选择题一般以“二二式”形式出现。
解答“二二式”组合选择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 “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干指向的基础上, 从自己最熟悉的题肢入手, 在①②③④四个题肢中, 确定一个明显不选的题肢或明显应该选择的题肢, 据此而缩小选择范围;第二步, “比较判断”, 经初步排除或初步判断后, 一般剩下两个选项, 认定两个选项中的相同题肢为应选题肢, 再对相异题肢进行比较和判断, 看哪一个题肢更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例3【2015年新课标卷Ⅱ第21题】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 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点:量变和质变、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我国经济呈现出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 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①当选。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故选②。③中“已经解决”说法错误, 一些问题仍然存在。④中“已经形成”与实际不符。
【关键词】初中;政治;解题技巧;传授
在我们的初中三年学习中,政治是必修科目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学科,总是认为这门学科的分值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值高,没必要作为重点学习科目。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对于政治的学习就是多背多看,学习难度小,得分容易。然而,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答题方面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笔者就政治答题技巧方面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政治考题主要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每种类型的题都有它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特点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项选择的特点是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是比较容易的题型,因而同学们答题的准确率也相对比较高。单项选择是由题干和题肢构成,题干通常是陈述不完整或者缺少东西的句子。多项选择则是同学们在答题中倍感棘手的一个题型,多选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答案要求只有全部选对才能得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因而多选也是同学们容易丢分的一个题型。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同学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通常要使用答题的“四审四排法”。
四审:
1)审题干:把关键词掌握好,明白题目的主旨意思。
2)审设问:正向或者逆向选择(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3)审题肢:正确或者错误。
4)审题干与题肢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排:
1)排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排除掉最不符合题意的一个。
2)排异法:所陈述的观点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排重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上面简单概述了做选择题的方法,下面看一个例题。
例题: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 )。
A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气不断加强。
C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D民主程度加快,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人们具有高度的民主和法律意识。
解析思路:题干说的是法律的重要性。A物质财富与题干无关,BC都是D的其中两方面,D最能概括,当然了D也是公认的社会进步的标准之一。
二、简答题
简答题的技巧相对来说比较小,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认真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及问题,要找准材料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对于直言式的简答题,要把握问题的关键;对于其他类型的简答题,例如材料式、漫画式、图表式的简答题,同样要把握中心内容,提炼精华并揣摩命题目的是什么。
其次,构思答案。根据问题要求和课标要求构思答案。分层次解答,不要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最后,规范答题。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内容完整、表述精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书写规范,不乱写乱画。
三、辨析题
辨析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是针对某一观点的多种看法进行辨析,这种题型是考生最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主要原因是考生对于辨析题的做法和技巧了解的不够透彻。下面我结合例题,谈谈这一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四、分析说明题
分析说明题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试题一般都是跟社会热点挂钩,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
例题:做好2007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与以往相比,“好”“快”前后顺序做了调整。“好在快”前,成为2007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提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我国政府应怎样做?
解析思路:对于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思路进行分析。
第一步,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主题中心内容。以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带着题中的问题分析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第二步,针对试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联系到所学的知识有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第三步,依据题意,合理的进行分析解答。通常情况下只要材料中的中心内容与理论知识相对应即可。
总结:
以上是我对初中政治答题技巧的总结。总之,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中学生要重视政治这门学科,掌握政治的答题技巧,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习中不断感悟、反思和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卢银中.初中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与疑难透析[J].湖南少儿出版社,2013,6.
[2]朱景德.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人权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郑芳.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问题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方法】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答题思路及方法总结10-09
高考数学的答题技巧方法05-26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09-25
高考政治解题技巧10-27
高考阅卷总结(答题技巧)06-27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指南07-25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模型10-17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07-27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阅读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