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思维思考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换一种思维思考

换一种思维思考 篇1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并因此而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变通,改变定势思维,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办法也许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法。

20世纪70年代,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时间,耗费巨资研制成了一架高分辨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他们认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轰动世界物理界的J粒子。

丁肇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创新的壮举往往来源于思维的转变,丁肇中的独辟蹊径助他获得了成功。然而思维的定势往往会阻碍人们去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在19世纪,生物学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它分泌胰液。法国学者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肠腔内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之所以说他顽固,是由于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后来科学家又通过实验否定了沃泰默的观点。他们读完沃泰默的论文后大胆地作了另一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作。后来这一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沃泰默囿于定论,使他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如果当初他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也许发现真理的便是他。

换一种思维思考 篇2

在拿破仑落魄的时候, 部下送来如此贵重的象棋, 如果他把部下的举动理解为是一种营救, 而不是敬重, 如果他能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象棋的功用, 那他的命运有可能因此而改写。

面对问题,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换一种技巧或方法来解决, 更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语文老师如果善于变换自己的思维方式, 或许教学会呈现出别样的美妙、别样的快乐、别样的形态。

语文课上,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 样子怯弱, 声音很小, 错误较多。这时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师知道如果你再读一次, 一定能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老师相信你, 同学们也相信你。”然而期待再强烈, 掌声再热烈, 效果却依旧。就这样, 这位孩子神情黯然地坐了下去, 而那位老师也神情凝重。老师啊, 如果你能抛弃完美的目标———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心中重新确立适合这位学生的目标———只要比上一次多读正确一字;如果你的期待不那么强烈, 让自己变得极有耐心而恬静;如果你不是怀揣完美的目标在前面拖着他跑, 而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在他旁边静静地等待, 让他自己在语文的园地里散步, 那么他会带着兴奋坐下去, 伴着喜悦走下去。而这一刻在孩子身上可能发生的精神蜕变, 源自于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 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深沉的爱。

在一次“满意度测评”中, 有个学生在所有的项目上都给自己的语文老师打了“不满意”, 还有些佼佼者给的评价只是“较满意”和“一般” (最好的评价是满意) 。平日里被管得很严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还可理解, 而那些佼佼者的评价着实令人诧异。那位老师立即召集十几位同学, 诚恳地请他们提意见。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讲了不少:老师有时候太严厉, 有时候又太放松;有时候上课很生动, 有时候不太生动;对某些人不严厉, 对某些同学又不够耐心……

听着这些, 那位老师不禁冒出一身冷汗。细细对照, 认真反思, 在深刻洞察自己教育教学存在的缺陷后, 痛定思痛, 全面改进, 不久便有同学告诉他:“我们感觉到最近你变好了。”

这时, 我感到了自己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变好了”的评价, 让自己欣喜。因为, 那位老师就是我。试想, 如果当时我立刻“查办”相关学生, 严格控制对我的不利评价, 或许, 下次“满意度测评”真的会让自己满意。但是, 我知道, 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自己修成了“正果”, 真正的“正果”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充溢生命光彩的课堂生活、健康向上的师生精神、民主平等的集体氛围、教学相长的共同体……是的, 我们的思维指向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 而不是控制问题, 更不是制造问题,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 然后我们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才能真正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换一种思维 篇3

这空前的释放带来的是“转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变量空前增多,情境经常变化,整个市场各种转换的猛烈程度让人应接不暇。以至于大佬们也恐慌、也困惑。

如果有人还不能直观感受到我们正处于新老交替大转型的严峻时刻,那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已从企业登记注册统计中得出结论:新企业的大量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结构性作用,缓解了衰退产业对经济的冲击。而这些新企业主要是秉承新思维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其大量涌现对衰弱产业的下行起到对冲作用,也促进着地方经济的繁荣。

“不快速改变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已有62年历史的台湾东和纺织的负责人同时承认,制度与思想上的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近爆出的坏消息来看,不管是德州的德棉还是绍兴的远东,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在于体制老化、利益固化,归根结底是思维老化、思变不足。不管曾经多么辉煌,不思变就难生存。不谋划产品提升、产业链延伸,远东终究没能走得更远。而相较于具体个别企业的衰落,今年1~5月,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98.15亿元,同比增加9.81%,其中棉纺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6%,化纤同比增长56.65%。这表明随着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行业盈利能力在逐步提高。

如果说之前的工业思维非常大的特点是寻求确定性,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恰恰是不确定性。连经济学也须更新思维,学者段永朝说,否则就没有办法解释今天的“分享经济”。理论界靠几个可怜巴巴的信条,比如稀缺、自私假设来推动经济学体系,可今天需要关注的却是“丰裕”和“合作”。

在大转型时代生存需要转换思维,甚至有了极端的说法:“换不了思维就换人!”可是换人并不容易,“迭代”或许更为可行。这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更接近制造业对创新的理解,即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制造业都有存量,如何盘活存量变成增量,关键还要提升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规模定制、圈层经济、跨界营销等互联网模式多加学习运用,共同参与到相关行业的迭代更新中去。

今天的制造业直面着信息化革命和新兴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双重挑战,面临既要“转型”又要“迭代”的重要节点。传统产业的格局、思路越来越多地遭遇到信息技术“OTT”(即篮球术语“过顶传球”),如果你不想被“过顶”、被出局,那就只能换个思维拥抱它、拥抱新生代消费者,与其一同迭代发展。即使转型的路径并不确定,迭代的過程中会有反复,但必须行动起来,试错也须有效率。

时代变了,思维能不变吗?

换一种方式思考作文 篇4

人生就像一场雪,雪化了,人生也就过去了。 ---- 题记

用眼睛观察,带动大脑思考;用心去体会,领悟 “ X ” 的奇妙。有时,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透人生。

对于错,多与少,成功与失败,世间的万物相生相克,而 “ X ” 的背后便是 √ 。局促在一间屋子,用肚子思考没有答案的问题,当肚子疼时,自然而然,你也就放弃了。

人生正是如此,太多时候人总是被一种未知的力量束缚,可惜很少有人摆脱它。做人就要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十字叉路,否则路就成了 “ X ” ;做人就要本本分分,不能强出头,俗话说“炸刺”,否则便成了 “ X ” ;做人还应该认认真真,否则便又成了“ X ”。

这个东西很有趣,它时而昏暗,时而光明,时而充满活力,时而无精打采,正如人生一样跌宕起伏,喜怒哀乐纵横交错。世界因它而变得丰富多彩,也因为它世界变得如此肮脏,它就是你,你这个拥有天使心的恶魔,只是很少有人看透你罢了。

罢了,够了,写得再多只不过是个 “ X ” ,再换一种思维方式吧!

范文二:换一种思维思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也都理解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说:书中自有好的东西,你细细地去体会,就能读出一些人生哲理。

我对这句话的认识一直都是这样的,直到最近几天,我读到了一本书上出现了一个故事,才让我对“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有了真正的认识。原来,这句话的背后还隐藏这一个这样的道理。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句话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英国有一位作家,他写了一部书,名字叫《化妆舞会》。但是,怎么样才能提高书的`销售量呢?这个问题,让作家非常苦恼。作家日日夜夜地想办法,终于想到了个好点子。作家不惜重金买了一只做工精细,价格不菲的纯金做成的野兔造型。他细细的读了几遍书以后,按照书中的细节把金子兔给埋了起来。然后开始出版了。

上市后,那位作家在媒体上公开宣布有一个只金兔子埋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在这本书的细节中。这个消息一报道,很短的时间内,这本书风靡全球。数百万的青年人以及成年人都开始了寻宝征途,有的人甚至寻找了长达两年之久。《化妆舞会》的销售量竟然顺利突破了300万册,这位作家可发了笔横财。直到几年之后,有一位老人在英国挖出了宝藏,这番风暴才得以停息。

这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如果单单看来,就是要说这位老人读书的用心,在几百万人里最早发现了宝藏。但是,如果再仔细深入地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另一个道理。那就是换一种思维来思考。你只要不按常规的来走,想出与众不同,谁都没有试过的方法,不要用老套的形式或方法来办事。这样,就会让你脱颖而出。

就像四年级时的一次诗朗诵比赛,别的班都用的是一遍遍的背诵,甚至有的班背诵着加了一些舞蹈。如果真的让我们班也用同样的形式来表演,我们绝对要落榜的。情急之下,负责排练的我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歌来表达一下诗意,就说大家独唱不行,但是一起合唱还是不错的。我在网上顺利找到了我们这首诗原唱和伴奏,听一听,声音唯美,和诗意正好相符了。就这样,我们以朗诵加唱的形式出场,在年级中脱颖而出。

换一种思维思考,说简单一些就是创造力。只要你想出、创出别人没有的,你就是成功的人。

范文三:换一种方式思考

许多时候,我们喜欢抱怨生活,而抱怨情绪也会传染,会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其实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时常去放大幸福,缩小痛苦,生活就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了。

最近到美发店,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神采奕奕,和美发店的工作人员以及顾客快乐地聊天。她对美发师小姑娘说:“这次给阿姨做得更美些,今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就是说这样的话时,她也没有那么沮丧,仿佛和熟人调侃。后来得知,这个女人是本市抗癌乐园的成员,是乳腺癌患者,最近感冒咳血,医生考虑有癌细胞转移倾向,让她住院进行全面检查。她说面对这些,内心也有些忐忑,自己家动迁房马上要回迁,将要住上大房子,儿子大学毕业也工作了,还有那么美好的生活等着自己,确实舍不得赴死。但如果真“走了”也没办法,毕竟患病二十多年了,也算赚了二十多年在尘世的光阴。她还说:“作家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个必然要降临的节日,我静静地等待吧。”她依然是哈哈笑地说着,不过我们大家心里都为她担心和痛惜。

后来的一天,我在那家美发店又看到了她,她还是那样神清气爽。她说已经出院了,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说她不是癌细胞转移,她觉得很幸福,幸福得有点奢侈。真觉得她健康的心态更利于控制疾病。

活在尘世,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苦乐悲欢,有时看你怎样去思考。面对落花,有人感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有人咏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精神的抑郁与昂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换一种角度 篇5

——题记 夜空中,有一颗星,他它很小,似乎很不起眼,很不引人注目。也许它认为天空不能容纳自己,毕竟它有自知之明,正因为自己过于平凡,相对于那皎洁的月亮,噢—不!甚至是耀眼的星星,它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于是,这颗星被冷落了。

其实不然,要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它也只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星虽然暗淡了些,平凡了些,但是,它却同样给漆黑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明。请不要用“月亮”、“太阳”的 标准来衡量它,这颗星也会默默地成为夜空中的一点景色。

七彩的人生,繁华的社会,喧闹的校园,人于人的区别,成就的差异,文化水平的高低,种种的原因,师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的不和谐,不平等,更多的不公平。但另人最遗憾的是,可怜的人们始终不曾反省,不曾领悟其中的道理,于是就造成了如今令人担忧的局面。

向往着美丽的校园,因为它能带给我无限的欢乐与银铃般的笑声,然而,出乎意料地……

望着一张张刺眼的成绩单,有人欢喜有人担忧。不是吗?难道没有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你能在充满竞争力的校园中立足吗?确实是不能。而这便出现了“层次”的分别。

现实带给我们的往往都是残酷的,只有接受才是唯一的出路。萃萃学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校园犹如一个人生的大舞台,谁会不想成为舞台上的明星呢?因为明星每天迎接的是那热烈的掌声与美丽鲜花。而那蹲在角落的小配角,每天承受的则是嘲讽和讥笑,于是心灰意冷,只在原地不停地徘徊着。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请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平凡的人,只要我们稍微换一中角度,其实也能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不平凡。那时候,他们也就自然地成为夜空中那耀眼的明星,点缀夜空。

事物总是呆板的,还好人是千变万化的,正由于如此,就让我们共同换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和发现生活中的“奇迹”吧!

相信也会为你的人生带来无穷欢乐!

换一种角度夜空中,它想变成耀眼的太阳却只是一颗星星花园里,它想化做艳丽的花朵却只是一株小草舞台上,它想成为理想的明星却只是一个配角于是它被冷落了,心灰了,意冷了其实不然只要换一个角度想想它同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星星渺小同样照亮人间小草朴实同样点缀春天配角平凡同样带来欢乐人们啊,请不要用“太阳”“花朵”“明星”的标准来衡量“星星”“小草”“配角”

换一种方式作文 篇6

一日闲来无事的我发现了棘刺的奥秘,我用手掰住后,向后一撤,刺就拨了下来,我乐此不疲地反复尝试,不一会儿,荆棘就被我剃了个干净。

过了些日子,我再看时,开始我认为荆棘并无大碍,没想到枝条儿的前半部分显得枯黄了,粗大的纤维干巴巴的,上面刚长出的棘刺也像枝条一般枯黄,几片枯黄的叶子似乎被虫蛀过一样,看来长出用来保护自己的刺,荆棘看来是用尽了自己的浑身解术,这里地方偏僻,没有人施过化肥,营养供应不上才枯死的。

我不禁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苦恼,多好的荆棘啊!就被我顽童的恶作剧所破坏了。我用手指轻触,干巴巴的条儿立即掉落,我联想到再过几个星期,这株荆棘会成为一株枯死了的荆棘,我感到自己恶作剧的恶果是让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消失。

几天后,我又再次来这里,发现了我拔下刺的地方绿色的纤维复盖了上去,原来的伤口就像结了层疤,树叶又在风中轻轻摇曳,枝条儿的末端像竹子一般出现了一个小拳般的节骨眼儿,它这是在自我愈合吗?我不仅疑惑,我轻轻拨弄它,它上下跳跃,就像从前一样,就像一个快乐的孩子。

几个月后,我在楼下,等我妈妈的车来接我,我发现,以前长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一个个新的分叉,就像无数个微型包心菜一片贴着一片,最上面的是它人生中的第一片叶子,沾着早晨的露水,仿佛放大了数倍,一旁的荆棘早已开出了小花,散发着勃勃生机,就如浩劫后的重生,凤凰涅。

他们拥抱在一起,我相信他们不会再枯萎了。

换一种思维思考 篇7

出示:在四边形ABCD中, 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学生纷纷画图, 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图, 课堂非常安静。一会儿, 学生画完了。)

师:请大家看黑板上, ××同学画出的EFGH是什么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得出的结论和他一样吗?

(很多学生齐说一样, 但有几位学生举手。)

师:看来有几个同学有不同意见,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

(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中位线定理完成了证明。)

师:下面大家一起讨论生2和生4为什么得到了菱形和矩形呢?

生:他们两人肯定把ABCD特殊化了。

生2 (顿悟) :哎呀, 在刚才证明E-FGH是平行四边形时我连结了AC、BD, 我突然发现无意中画了AC=BD。

生4:我也发现, 我画的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看来这几位同学在画四边形时无意中把对角线特殊化了, 所以得出了矩形和菱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当四边形ABCD中, AC=BD时, 怎么证明中点四边形EFGH是菱形;当AC和BD垂直时, 怎么证明EFGH是矩形。

启发1:“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有效课堂需要老师匠心独运。

笔者翻了一下教材, 教材上是这样问的:“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另外在边上还配了图。笔者在授课时, 也是完全按照课本, 给出问题和图形, 回想了一下, 当时学生们一致认为EFGH是平行四边形, 一个能让学生引起质疑和探索的过程就这样被一个图形直接扼杀了, 现在想想, 非常可惜。教材是“死”的, 学生是“活”的, 不经加工, 直接照搬, 毫无创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怎么处理教材, 怎么提取教材精华, 怎样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特色, 怎样在授课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都是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

歌德曾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 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教学需要创新, 有效需要创新。回顾这个案例, 这位执教者的题目来自教材, 只是改变了题目的问法, 略去了图, 就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从问题中发现问题, 对问题产生了困惑和质疑, 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石头投得恰到好处, 这种微小但有效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有些老师为了公开课挖空心思, 大动干戈, 刻意地为课堂的创新而绞尽脑汁, 对教材的处理流于形式, 为了开课而开课, 为了创新而创新, 那这种创新还是不要为好。

启发2:“课前备课, 课中备课”, 有效课堂需要老师随机应变。

在课堂上,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案去展开教学活动, 对和自己预设的思路、方法背道而驰的就本能地排斥或抵制。有这样一个教学小片段:

出示:一个两位数, 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的2倍, 如果把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 那么所得到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 那么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师:请大家自己思考, 怎么列方程?

(学生动笔开始解题, 很快有位学生举手。)

生:我已经算出答案, 答案是48。

师:算得真快, 你是怎么做的?

生:当十位数是1时, 个位数是2, 交换后的两位数是21, 21不是……

师:停一下, 我的问题是怎样列出方程, 请坐下。

(学生无可奈何地坐下。)

……

其实, 这位学生采用了列举的方法, 由于数字不多, 这样处理其实很好很快, 虽然他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列方程, 但我觉得他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 作为执教者, 也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正确的做法是要让他讲完并给予肯定, 然后告诉学生在题目可能情况很多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就不恰当了。其实, 课堂有不可预设性, 学生的思路不可能经常与教师预先设计的“套路”相吻合, 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 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绪的波澜随时地进行课中备课。如果生搬硬套教案内容, 唯教案是讲, 死守着原有的教学设计而不顾及课堂的变化, 那就无异于“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

再回顾《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教学片段,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执教者在开公开课时敢于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质疑和探索, 大家都明白, 这样上课, 学生的回答, 答案的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课前根本无法预测, 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层层深入, 需要老师的随机应变, 教师在课前更要做足功课, 以灵活的教学机制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与深度, 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主体, 感觉老师始终是循着他们的思路在解决问题, 在不经意中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如何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每个老师毕生所追寻的, 有效的课堂应该有情感的交流, 思想的共鸣, 思维的冲撞, 这需要老师备课更为精细, 平时做个有心人, 多写随笔, 多作反思, 多积累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摘要:笔者通过一堂精彩公开课后的反思, 从教材的创新处理、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内容的取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换一种活法 篇8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许早已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每一分每一秒,明天再一次地重复着今天,就像对太阳每天从东边的高楼后升起早已习惯一样,人们对每天重复的生活已习以为常了,相信只要小心对付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生活自然会一片和谐。可是,人们依旧满腹心事,依旧为每日的例行公事而伤透脑筋。烦心的事似乎一个接着一个,刚对付完公司主管的责问,家人的絮絮叨叨就会接踵而至,永远没有完的时候。

想在习惯和重复中逃避烦恼,只会失掉生活的新意和情趣。想要百分之百地控制生活,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更是一个神话。如果生活能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那么你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人是有把握并妥妥贴贴地安排生活中所有细节的,明白了这一点,你的生活就有可能重新开始。

你完全可以轻松一点,专心做好眼前的每件事。可以试试不按照以往的时间出门,提早一点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按惯例坐出租车,而去挤挤公交车,体验一下人与人的亲密接触;也可以试试对主管要求加班的指令不予理睬,享受一下拒绝的快感;或是“另类”一番,去体验与自己生活经验不同的活动项目。总之,让自己从生活的模式中走出去,让自己的心情放轻松,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别开生面,如此的新鲜光彩。

更重要的是,你会在轻松的氛围里重新认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去重复别人的行为或者别人对你规定的行为,坦然接受自己的任何表现和行为举止,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而要珍惜自己的任何经历,因为生活的每一步,都会跟你的最终人生目标有关,所以善意地对待自己,随时随地鼓励自己,就会使自己活得轻松和愉快。

问问自己:

1你是否为一件事曾经计划了很久

提示: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强迫还是自愿,你都习惯做计划吗

2这件事后来怎么样

提示:结果是否和设想一致如果不做计划,是否也能有好结果

3你花费多少时间和心力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提示:实事求是地想,这种安排是否值得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安排的情形是多是少

4你在生活的哪一方面比较用心

提示:是用心安排竭力想做好,还是用心去体验从中获得启示。

5你习惯事事追根寻源吗

提示:不管大事小事都如此吗是不是不够潇洒

6你是否一直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打算什么时候停止

提示:是否真的非做不可,停止以后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后果真的想明白了,心情是否会轻松一点呢

没人可以替代你

有些人并非不想善待自己,然而他们关注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或者是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无疑是不够的。如果仅仅靠物质或工作来实践自我,那就否定了自己是独特的有意义的生命个体。

意义和生命是互相伴随的,你的存在绝非偶然,因此尽可能地以客观的立场来观察自己,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新大陆。譬如,你是否经历过在某种特殊的场合里完成了一件旁人没能完成的事情,进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事情也许很不起眼,但对你而言可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种高峰体验能让你充分肯定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一种美好的感觉,进而找到自己的生命目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掘自我、接受自我的过程,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也不涉及丰富的生活经验,要紧的仅仅是重视自己,欣赏自己,并努力去做。

高峰体验的前提是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去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先去寻问是否有意义。对自己过分苛求,过分严以律己,常常会小看了自己;而凡事追求完美,也常常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认为自己是个懦弱、没有出息的人。所以,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去问有什么结果,把行动看作自然的实践自我的过程,意义也就在其中了。再小的水滴也能映射出整个太阳,要相信自己的生命与其他人同样伟大,并且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一个”。

就从现在做起,克服胆小和平庸,克服习俗的成见,相信自己拥有独特的天赋和能力,世界因你的存在确实变得如此与众不同。

问问自己:

1你曾经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

提示:那种一想起来就禁不住兴奋、发笑的游戏。

2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提示:单独玩的或几个人玩的,喜欢独自享受快乐轻松还是与他人分享

3玩游戏时,你遵守游戏规则吗

提示:你去适应规则还是让规矩适应你,或者彼此协调,从中寻找乐趣

4今天有什么机会让你丰富自己的生活

提示:是否每天这样问自己,每天保持这样的心情。

5哪些事情你完成得比较马虎

提示:你是否把马马虎虎也当作游戏规则了

6哪些事是明知对你不利,但仍愿乐观看待的

换一种眼光作文 篇9

约莫一年前,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看见了一棵凋零的银杏树。我走上前,摸了摸它那枯黄的银杏叶:“唉,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一棵树,原来应该很美吧!”

这时,他走了出来。他叫小林,是个乡下人,能经常看见这种枯萎的树。他走上前来,看了看那棵树,对我说了句:“你不懂树!”

我顿时炸了毛,对着他就说:“你懂什么,树到秋、冬季,是会死的。来年就算再生,也不是原来的那一棵树了。人要且行且珍惜,你才不懂呢!”小林听后,只是讥笑一声便走了。我不服,连忙上前跟着他,一直在他耳边喋喋不休。

不知是他忍不了了,还是到家了,他终于停了下来。

或许是真被我叨烦了吧,他把我带到了一棵即将死亡的大树前,轻轻抚摸着它,对我说:“树的每一次死亡,都意味着浴火重生。或许,你这次在此处见到一棵快要死的树,下一次它不仅在另一个地方重生了,而且会跟原来一模一样。”语罢,他转身走进了那个满是树的乡下小院,独留我一人。

我望着那棵大树沉思了很久。是这个理,看来,这真的如爷爷曾经告诉我的那句话一样:“物之奇也,人无所想。”

后来,我每遇见一棵快要死亡的树,都会拍下照片留作纪念。居然有好几次都证实了小林说的话。

我带着激动与欣喜回乡下找他。他只是看着我笑了笑,一语不发,仿佛在对我说:“看吧,我说的没错。”

自此之后,对于任何事,我再也没有妄下断语了,而是试着深究,试着换位,试着用我未曾用过的另一种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事物。

换一种视角看教育 篇10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观念决定行动。实施新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显得非常重要。

一、教育观问题——根雕原理

根雕艺术家去寻找树根之前,不会去构想好根雕形象后,再按图索骥去找相似的树根,而是在找到树根之后,依据树根的形状去雕塑。这说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者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

二、主体观问题——过河原理

有一则寓言说:一位教授坐上一条小船过河,在船上教授高谈鸿论,滔滔不绝,教授向船夫提出的问题,船夫要么回答不上来,要么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教授很生气,说:“你这个船夫素质太差劲,怎么连起码的语法都不通。”船夫听了并不理会。这时,船驶到河中间,风也大了,浪也大了,小船眼看就要翻了。船夫问教授:“你会游泳吗?”教授吓得面如紫色说:“我不会!快救救我!”一个巨浪打来,小船翻了,教授葬身鱼腹。船夫凭着自己游泳的本领游上了河岸。这则寓言以坐船的和撑船的各有各的优势,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教师不能以统一目光看待学生,唯一方法教育学生,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所有学生都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在微观领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发展观问题——图钉原理

我们把图钉帽比喻为学习基础,图钉尖比喻为学习特长,就可看出,图钉帽和图钉尖是不可分离的,人才也是坚实的素质基础和良好的个性特长的统一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使学生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四、教学观问题——饮茶原理

有这么一位侍从,在他主人比武结束后,先给主人泡了一杯淡淡的凉茶,主人一口把茶喝完了,接着又给主人泡了一杯香香的温茶,主人分两口喝完,最后给主人泡了一杯浓浓的热茶,主人慢悠悠的品味着,对侍从大加赞赏。饮茶是如是,教学活动也就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不同要求,要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五、动力观问题——蛙跳原理

有两只青蛙掉入深坑,跳不上来,在一片“不要跳了”的呐喊声中,一只青蛙死在坑中,一只青蛙跳出了深坑。原来跳出来的青蛙是聋子,它把“不要跳了”当成“加油”声。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形成引导和激励机制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要建立以鼓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发展优势和提升弱势的信心。

六、师生观问题——钉孔原理

有一个人老犯错误,他问一位长者怎么办?长者告诉他:你犯了一次错误就在树桩上钉上一个钉子,改正一个错误就拔掉一个钉子。他听了很受启发,以后每犯一次错误就在树桩上钉上一个钉子,直到树桩钉得满满的。他看到满满的钉子,觉得实在不能再犯了。下决心改正错误,尔后他每改正一个错误,就在树桩上拔掉一个钉子,最后树桩上一个钉子也没有了,他非常高兴,去向长者表示感谢。长者没有接受他的感谢,要他回去看看树桩上留下了什么。他看了后说,树桩上留满了钉孔。是啊,改正错误容易,而因错误导致的伤害却是永远无法抹平的。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终身学习社会,接受学校教育不止是人生的准备阶段,更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师源性”情感伤害。

七、评价观问题——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

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评价是期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着教育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方式的人性化;要将绩效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统一起来,以通过评价激励进取。

八、过程观问题——木碗原理

“木碗”故事是讲,有一对年青父母,因长辈手发抖常打碎瓷碗,就改用木碗给长辈盛饭,他们的儿子也动手做木碗,问曰:“给你们将来用”。这则故事起码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体验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二是教师的行为是学生行为判断的重要体验依据,俗话说“教师的影子,就是学生的样子,教师的步子,就是学生的路子”,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要强调新形势下的身教重于言教。

九、教育价值观问题——分苹果原理

在美国,一位死囚和一位部长都有分苹果的体验。死囚的妈妈,因为死囚谎称要把大苹果让给弟弟而分给他大苹果,所以死囚经常说谎最终成为死囚;部长的妈妈,给几个孩子公平竞争,看谁

铲草坪又大又干净,谁赢了,谁得到大苹果。所以部长一生诚实守信,用优异的绩效博得大众好评,而成为部长。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加强德育体系、德育点和德育场的研究,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

十、方法论问题——穿越玉米地原理

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中谁掰的玉米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速度、效益和成本的关系问题。成熟的企业都知道速度、效益和成本必须要全面、整体考虑。

“换一种 ”写作指导 篇11

此题要想写出新颖大气的文章,应该从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要激活思维,选材典型。可写换一种学习策略,从而事半功倍;可写换一种心情,从而心想事成;可写换一种思维方式,从而柳暗花明;可写换一种相处方略,从而左右逢源;可写换一种沟通渠道,从而相互促进……最好选择成长过程中调整心情、转变思想、改变策略等方面的真实素材,选择这些素材,才能写出独特体验与深刻的感悟,使文章的素材既真实又典型。

其次是细节精彩,写活体验。本文应重点详写“转换”的过程,在叙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精美细节。在写细节之时,我们宜用工笔细描的方法,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方式,力求把自己的体验与感悟直接传导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仅如此,还要在行文中细致地写活个人的内心活动,生动描写出自我的切身感受,将细节与感悟巧妙合一,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最后是写出波澜,扣人心弦。写此文最好以文题为线,纵向推进,层层深入,生动地展现转换的过程,曲折表现出个人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为此,我们可用倒叙开篇,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可运用先抑后扬之法,在情感、态度、思想的转变之中,使文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行文中,大家还可运用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如悬念、误会、伏笔、铺垫等,并以此对材料来巧妙组接,将会使文章构思精巧、曲折生致、倍受青睐。

本栏插图 北京鑫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革新作业, 换一种心情 篇12

对于小学生来说, 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 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作业设计也应有相应的新理念、新方法。让孩子能“作”中有乐, “作”中有得。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 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它是一种凭借, 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课堂教学中, 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 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 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 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 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 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 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 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 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 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 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一、变枯燥为灵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在作业形式设计上, 应该富有创意, 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 将听、说、读、写融于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之中, 做到内容联系实际, 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让作业具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语言包装出“趣味作业”。

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 可以发挥语言的魅力, 把一些枯燥的作业题目, 变成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如:看拼音写词语——字宝宝回家;填空题——对号入座;判断题——我当检察官;选择题——择优录取;扩句——添枝加叶等。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生活化色彩。这样的题目, 学生感到新鲜, 产生兴趣, 而这种兴趣又会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做到了在关注学生智商培养的同时, 更注重情商的培养。虽然还是做同样的作业, 但由于巧妙地包装了一下,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 不会感到厌倦, 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可谓事半功倍。

二、提高作业有效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时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有效性呢?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师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 尊重差异, 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 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可设计多梯级的作业,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

我还发现, 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强, 往往会有学生知难而进, 更会有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地选择稍有难度的作业, 尝试着跳一跳摘桃子, 在挑战中体验到了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因此,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 并找出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难易有别的作业。

三、变单一为丰富

语文学习活动需要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 让孩子们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花。这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对我们尝试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有了极佳的启迪。可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结合综合性学习, 考查学生学会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撰写相应的结合“学习报告”或“主题研究”。比如, 学习了《三顾茅庐》后, 可布置以“《三国》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报告的作业, 内容可涉及三国人物, 三国故事名称, 三国中的成语, 三国中的歇后语, 三国中的著名战役、计谋, 出自三国中的对联, 与三国人物有关的古诗词文等。还有教材中的像学习《孙中山破陋习》后, 可以围绕“妇女解放”话题布置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等并进行汇报。

新课标告诉我们, 故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实际, 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 既要注意语文学科内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 也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 争当“啄木鸟医生”, 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春节期间, 让学生摘抄春联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 画春天……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 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 培养了观察能力, 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 利用“三八妇女节”来到时, 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 写写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受到关心他人, 感恩母恩的教育。这样, 利用作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样, 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 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 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 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 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 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 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 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 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 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总之, 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敢于创新, 把作业的趣味性、多样性、有效性、综合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精心设计作业, 让孩子能作中有乐, 作中有得。

摘要:我们在作业的改革中多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课堂教学, 也要更多地关注作业这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合理设计作业, 发挥作业的多种作用,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让孩子能作中有乐, 作中有得。

励志作文:换一种心态 篇13

在学校忙碌学习了一天,再疲惫也要打起精神,再无力也要控制好笔尖.压力这么大,我盼望着赶快回家休息一下.

有压力是好事,但压力过大我就会变成纸片——压扁了.

结果咧,迎接我的是妈妈一天下来劳累而不耐烦的脸.虽然妈妈努力笑着,但是我的心情却无可阻挡地又阴暗了一层.晚饭时,爸爸回来了,工作上的不顺心让他没有好脸色.嗯,妈妈是“老牌帝国主义”,爸爸是“新兴帝国主义”,我是“殖民地”.饭桌上硝烟弥漫,“世界大战”只等着“萨拉热窝导火线”.我只希望立刻吃完晚饭,逃回房间去写作业,管它“帝国主义”把房子掀了都没事.

“咚咚咚”.

连门铃都不会按的当然是我的小朋友.我跳起来去开门.是邻居家安琪小朋友乖巧地问我可不可以出去玩.我哭…,如果我是小学生,我当然可以出去玩,但我不仅是初中生,而且是“殖民地”.我拒绝了她,摸摸她的脑袋.

不要以为独生子女是好当的!往日姐姐没希望了还有妹妹,如今,所有的期待都落在我一人身上.“负重”事件困难的事情!我这么想着,重回到房间座位上.

“谁呀?”妈妈问,

“安琪.找我出去玩”.

“玩,玩,玩.”爸爸说,“你上次数学测验又退步了,你不知道?”

“我没答应出去玩.”

“上初中了也不知道努力,一天到晚悠哉游哉!”

……我怒……

“谁说我悠哉?我忙你也看不到!”

“你忙?!忙会退步?又低了两分!”

“上次测验的部分就没有上上次学得扎实,我…,我有在补”.

“你不该不扎实!”

……

现在,他们在门外好言好语地劝,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开门了.

……

清晨,我弃妈妈的早餐不顾,推出自行车要走.

“孩子,”妈妈追来,将一杯八宝粥放在我手中,“你爸昨天不顺利,妈去医院看你爷爷,心情也不好,你别闹别扭了.这粥煮得时间长,烂烂的,很香,趁热喝.”

农历冬月清晨的六点半,煮了一两个小时的粥在我掌心沁出浓浓的暖意.

工作熬夜到四、五点刚睡的爸爸,早早起来给我熬粥的妈妈,他们都有压力.正如人的知识越多问题就越多一样,他们处世的范围更广,压力更大.家,并不是我一个人释放压力的地方.而我,不应该加大他们的压力了.

“妈!我回来了!哇哦,好香,是鱼吗?”

“爸爸,今天学校发生了有趣的事!”[教师评语:妙!就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

半命题作文“换一种-”写作示例 篇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换一种眼光,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换一种心情,你也许会有新的感悟;换一种思维,你也许会有新的收获……

请以“换一种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此题要想写出新颖大气的文章,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要激活思维,选材典型。我们可以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来选材,即从个人成长的历程与个人生活的空间(学校、家庭、社会)来梳理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从中精心选取最有价值的素材。我们可写换一种学习策略,从而事半功倍;可写换一种心情,从而心想事成;可写换一种思维方式,从而柳暗花明;可写换一种相处方略,从而左右逢源;可写换一种沟通渠道,从而相互促进;可写换一种交流手段,从而和睦相处……最好选择成长过程中调整心情、转变思想、改变策略等方面的真实素材,选择这些素材,才能写出独特体验与深刻的感悟。

其次是细节精彩,写活体验。本文应重点详写“转换”的过程,在叙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精美细节: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我们要精雕细刻,最好妙用修辞,展开想象,真切描摹当时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在写细节之时,我们宜用工笔细描的方法,采用正侧面结合的方式,力求把自己的体验与感悟直接传达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仅如此,还要在行文中细致地写活个人的内心活动,生动描写出自我的切身感受,将细节与感悟巧妙合一,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鲜活抢眼,分外出彩!

【文题延伸】

改变、变与不变、角度、体验等等。

【佳作示例】

换一种爱的方式

曾经无知地认为你不再爱我,曾经那样深深地憎恨你,到头来却发现——我曾那样深深地伤了你。

年幼时,你总是十分地宠爱我。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我想要,你都会想尽办法满足我。我时常会把你给我买的数十个熊娃娃排成一排,兴致勃勃地给它们讲幼儿园老师传授的知识,你总是坐在一旁笑容满面地看着我。我时常缠着你给我讲故事,即使是讲过千遍万遍的故事,你也不厌其烦地把它讲得波澜起伏。我时常拿着画笔把你的白衬衫调皮地画得五彩斑斓,你却总是溺爱地抱起我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以后不能再这样。

而现在,你还是曾经的你吗?

现在的你,每当看见我那打满红叉叉的糟糕试卷,都会气得阴着脸大骂我不争气。对于逆反的我,你总是横眉冷对,厉声喝斥,无视我的自尊。可现在的我,已失去童年的纯真,我只想抗争,却忽视了你面对一个不争气的女儿心中的苦楚。

像是变了一个人,年幼时那充实的幸福哪去了?

现在吃饭的时候,你从来不会给我夹菜,要是在以前,碗里一定会堆满你夹的菜。沉默似一堵墙,把你我隔开。那种沉默,让亲情之味淡到极致。然而,那一次我却惊奇地发现,我曲解了你。那次你我同样是在一起吃饭,沉默还是一如既往,可我不经意地一抬头,却发现你一直只夹离自己最近的青菜、辣椒,而什么肉之类的我最爱的食物统统摆在我的面前。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看到这一幕,你不是一直都是一个冷血的父亲吗?一丝白光射入我的视线,定眼一看,是白发,父亲竟长了白发,一根、两根、三根……数不清了,我低下头,猛地扒了一大口饭,堵住发出惊叹的嘴。我迅速吃完饭,放下碗筷,猛然转身,泪便流了下来。我回首,看着父亲那略微佝偻的身躯,悔意渐上心头,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早点觉悟?为什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的心?他只是换了一种爱的方式,而我却被蒙蔽了双眼,到头来,才发现爱依然在我身边。

幸福,蒙上一层苦涩的外衣,让我不易尝到它的甜蜜;爱,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它的存在。现在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爱,我唯有去珍视、珍爱和珍藏……

【评点】

这篇文童有如下亮点:一是选材新颖,文中叙写父亲爱的方式的转变以及“我”的感悟,以生动真实的细节展现“严厉也是一种爱”的深刻主题,使得文章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二是结构巧妙,文童采用对比映衬、侧面烘托、一波三折等表达技巧,使得文章构思精巧,引人人胜。另外,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言简意丰,读之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佳作示例】

换一种心情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遥远的星空,灰色的土地,白色的墙壁……这一切,都随着我心情的.变化而改变,无法抗拒。

雪白的墙壁旁,若隐若现的线条是我的影子,时而重叠,时而分开,意犹未尽地纠结着。我一脸茫然地望着桌上零乱的作业,随手翻开一本,顺手写上一个“解”字,懒洋洋地瞟了几眼又放下了,转过头望着窗外,一种清冷的感觉渐渐在我脸上弥漫开,随着血液,向心中扩散。阴沉的天空下,没有一个行人,几只乌儿孤零零地在那呼唤,呼唤它们走失的同伴。空气中混合着浓浓的花香,清幽的香气在残败的花瓣周围萦绕,久久不愿离去,冰凉的雨水,冷漠的泥泞,压在花瓣上,只听到一声轻轻的呻吟。

我机械般地在纸上划出痕迹,在文字中苦苦寻找答案,那笑容凝固在脸上,隐藏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脑子里只有知识、题目,只想着如何寻找答案,只希望在看到试题的那一刻条件反射般写出答案。眺望远方,只有一片送茫。眼睛似乎有些累了,这里看到的事太多太多,它确实需要休息了。心底有一种声音响起,低沉而富有震撼力,在全身各处引起共鸣。我使出全身的力气,从座位上站起来,敲打麻木的腿,扶着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相信自己吧,去亲自感觉,试着换一种心情,再去看一看吧,发现真实的自己。希望确实渺茫,但它仍在前方。

心情似乎变得好一点了,嗒嗒的脚步声变得有些悦耳,一滴水不知从什么地方落下来,叭的一声打在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水花,真实的感觉似乎让我变得清醒,脸不自觉地舒展开,竟化作一个傻傻的笑,久违的笑,笑容经过的地方,温暖如春。花瓣依旧躺在泥土中,可它脸上洋溢着微笑。它永远快乐地在那儿,它始终坚信,那里是它幸福的归宿。顺着它的目光,在远方,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青涩的、快乐的东西,那也许就是希望吧。于是,我怀着快乐的敬仰的心情,望着远方的希望,久久不愿离去。

是的,换一种心情,面对生活中的枯燥,才会有最真实的感受,才能识得那庐山真面目。

【评点】

上一篇:婚礼服务合同下一篇:几何误差